CN217826753U - 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26753U
CN217826753U CN202221314559.8U CN202221314559U CN217826753U CN 217826753 U CN217826753 U CN 217826753U CN 202221314559 U CN202221314559 U CN 202221314559U CN 217826753 U CN217826753 U CN 2178267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upper cover
hol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1455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志明
胡瑞龙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1455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267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267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267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具有腔室的外壳,设置在外壳一端的门盖机构;门盖机构包括:上盖,具有第一通孔;气溶胶生成制品通过第一通孔可移除地接收在腔室中;活动部件,与上盖活动连接;活动部件相对上盖活动的行程具有打开第一通孔的第一位置和关闭第一通孔的第二位置;驱动部件,与活动部件连接;驱动部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产生驱动活动部件定位至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的合力。以上提供的门盖机构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通过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产生驱动活动部件定位在打开位置或者关闭位置的合力,门盖机构操作顺畅,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气溶胶生成装置,灰尘易通过气溶胶生成制品插入口进入气溶胶生成装置内,导致灰尘在加热器上堆积。为了避免该问题,气溶胶生成装置上通常设置有滑盖,通过滑盖打开或者关闭插入口。然而,这种滑盖操作起来不顺畅,用户的使用体验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气溶胶生成装置存在的滑盖操作不顺畅,用户使用体验低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具有腔室的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一端的门盖机构;所述门盖机构包括:
上盖,具有第一通孔;气溶胶生成制品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可移除地接收在所述腔室中;
活动部件,与所述上盖活动连接;所述活动部件相对所述上盖活动的行程具有打开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位置和关闭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位置;
驱动部件,与所述活动部件连接;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产生驱动所述活动部件定位至所述第一位置或者所述第二位置的合力。
以上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通过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产生驱动活动部件定位在打开位置或者关闭位置的合力,门盖机构操作顺畅,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定。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门盖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上盖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滑板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门盖机构中部分部件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加热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加热器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架和隔板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架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架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隔板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包括外壳101、门盖机构102、底座103、支架104、电芯105、电路106、隔板107、加热组件108以及按键109。
外壳101大致为两端开口的管状,门盖机构102设置在外壳101的顶端,底座103设置在外壳101的底端。支架104、电芯105、电路106、隔板107以及加热组件108被收容在外壳101内。
如图3-图6所示,门盖机构102包括遮挡盖1021、垫片1022、上盖1023、滑板1024、第一弹性件1025、第二弹性件1026以及底板1027。
上盖1023上设置有通孔1023a,底板1027设置有通孔1027a。通孔1023a与通孔1027a同轴设置。通孔1023a与通孔1027a界定或者形成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插入口,气溶胶生成制品通过该插入口可移除地接收在加热组件108的腔室中,加热组件108可对气溶胶生成制品进行加热以生成可吸食的气溶胶,用户可通过裸露在插入口外的嘴件部分进行吸食。气溶胶生成制品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遮挡盖1021的本体裸露在上盖1023上。遮挡盖1021还具有朝向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底端方向延伸的凸柱(未示出)。上盖1023设置有过孔1023b,过孔1023b与通孔1023a连通,在其它示例中也可以不连通。滑板1024设置在上盖1023的下方、且设置在底板1027上,滑板1024上设置有凹槽1024a。凸柱穿过过孔1023b后固定在凹槽1024a内,可以通过铆压方式将凸柱装配至凹槽1024a内。凸柱与凹槽1024a可以是过盈配合,也可以是其它方式固定,例如:螺纹连接,打胶固定。凹槽1024a优选的采用一字槽,可以确保遮挡盖1021不会相对滑板1024偏转。
遮挡盖1021的本体可以接受外部的作用力,例如:来自于用户手指的作用力。在外部的作用力下遮挡盖1021可以相对上盖1023活动:在遮挡盖1021活动到第一位置时(例如图2所示的位置或者遮挡盖1021向右滑动后的位置),遮挡盖1021打开插入口,气溶胶生成制品通过该插入口可移除地接收在加热组件108的腔室中;在遮挡盖1021活动到第二位置时(例如遮挡盖1021向左滑动后的位置),遮挡盖1021关闭插入口,避免灰尘或者其它异物掉落到加热组件108的腔室中。
进一步地,遮挡盖1021面向上盖1023的表面上具有收容腔(未示出),垫片1022固定在收容腔中,例如通过打胶方式固定。垫片1022采用特氟龙材料制成,特氟龙材料质地软、韧性好且具有高润滑性的特点。垫片1022的厚度约为0.2mm。这样,通过垫片1022,可以防止遮挡盖1021划伤上盖1023,确保遮挡盖1021活动的顺畅性。
上盖1023与外壳101可拆卸连接。上盖1023的前后两侧、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凸块1023c,外壳101的内壁上设置有凹槽(未示出),通过凸块1023c与凹槽的配合,实现上盖1023与外壳101的卡扣连接。
上盖1023还与底板1027可拆卸连接。上盖1023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凹槽1023d,底板1027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悬臂1027b,通过悬臂1027b与凹槽1023d的配合,实现上盖1023与底板1027的卡扣连接。
上盖1023面向滑板1024的表面上设置有固定槽1023e,滑板1024上设置有固定槽或者固定孔1024b。第一弹性件1025的簧体或者本体设置在底板1027上,第一弹性件1025的一个支脚或者一端保持或者固定在固定孔1024b中,另一个支脚或者另一端保持或者固定在固定槽1023e中。第二弹性件1026与此类似的设置。与第一弹性件1025固定连接的固定槽1023e、和与第二弹性件1026固定连接的固定槽,布置在上盖1023的前后两侧(或者图2中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厚度方向);固定孔与此类似。
优选的实施中,第一弹性件1025与第二弹性件1026对称设置在底板1027或者滑板1024的前后两侧。第一弹性件1025和第二弹性件1026采用扭簧,扭簧存在预紧角度。第一弹性件1025和第二弹性件1026的参数相同,确保滑板1024在任意位置所受的两个分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该两个分力是由两个扭簧产生的、且垂直于滑板1024活动方向,这两个分力产生的合力为零,使得滑板1024摩擦力小,运动顺畅。
在遮挡盖1021活动到第一位置(打开位置)时,假设第一弹性件1025与滑板1024之间的作用力为FT1,FT1与滑板1024水平运动方向的夹角为θ1,则第一弹性件1025相对滑板1024的水平作用力或者水平分力为:F1=2*FT1*Cosθ1>0,此分力为遮挡盖1021维持第一位置的保持力。第二弹性件1026与滑板1024之间的作用力为FT11,FT11与滑板1024水平运动方向的夹角为θ11,则第二弹性件1026相对滑板1024的水平作用力或者水平分力为:F11=2*FT11*Cosθ11>0,此分力为遮挡盖1021维持第一位置的另一保持力;其中,θ1与θ11均介于0°~90°。这样,两个弹性件产生的合力(F1与F11)驱动遮挡盖1021定位至第一位置。
在遮挡盖1021活动到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时,假设第一弹性件1025与滑板1024之间的作用力为FT2,FT2与滑板1024水平运动方向的夹角为θ2(θ2=90°),则第一弹性件1025相对滑板的水平作用力或者水平分力为:F2=2*FT2*Cosθ2=0,此时遮挡盖1021位置极不稳定,只需要很小的力拨动遮挡盖1021向打开或关闭位置移动(第一弹性件1025在遮挡盖1021运动方向的分力不再为零),就能实现插入口的打开或关闭。第二弹性件1026与此类似。
在遮挡盖1021活动到第二位置(关闭位置)时,假设第一弹性件1025与滑板1024之间的作用力为FT3,FT3与滑板1024水平运动方向的夹角为θ3,则第一弹性件1025相对滑板1024的水平作用力或者水平分力为:F3=2*FT3*Cosθ3>0,此分力为遮挡盖1021维持第二位置的保持力。第二弹性件1026与滑板1024之间的作用力为FT33,FT33与滑板1024水平运动方向的夹角为θ33,则第二弹性件1026相对滑板1024的水平作用力或者水平分力为:F33=2*FT33*Cosθ33>0,此分力为遮挡盖1021维持第二位置的另一保持力;其中,θ3与θ33均介于0°~90°。这样,两个弹性件产生的合力(F3与F33)驱动遮挡盖1021定位至第二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遮挡盖1021活动到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时,两个弹性件产生的合力的方向与遮挡盖1021的活动方向是相同的;在遮挡盖102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活动过程中、或者遮挡盖1021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活动过程中,初始时两个弹性件产生的合力的方向与遮挡盖1021的活动方向是相反的,进而向用户提供了遮挡盖1021的操作手感;随后两个弹性件产生的合力的方向与遮挡盖1021的活动方向是相同的。
由以上可以看出,滑板1024在上盖1023与底板1027之间左右滑动,以打开或者关闭插入口(通孔1023a与通孔1027a对应的打开或者关闭)。优选的实施中,滑板1024与上盖1023(或者底板1027)之间的间隙介于0.02mm~0.2mm。
上盖1023面向滑板1024的表面上设置有凸出的滑块1023f,滑板1024上设置有滑槽1024c,装配后滑块1023f至少部分定位在滑槽1024c内。遮挡盖1021相对上盖1023活动时,通过凸柱带动滑板1024对应的活动。例如,当遮挡盖1021活动到第一位置时,滑板1024向右滑动,滑槽1024c沿着滑块1023f的延伸方向向左滑动;当遮挡盖1021活动到第二位置时,滑板1024向左滑动,滑槽1024c沿着滑块1023f的延伸方向向右滑动。
进一步地,滑槽1024c的左端端部形成限位部1024d;当遮挡盖1021活动到第一位置时,限位部1024d与滑块1023f左端的端部抵接。滑槽1024c的右端为开口,利于滑槽1024c与滑块1023f的安装。
进一步地,上盖1023面向滑板1024的表面上设置有导轨1023g,当遮挡盖1021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活动时(反之亦可),滑板1024的前后两个侧壁1024e可沿着导轨1023g的延伸方向活动。
进一步地,上盖1023面向滑板1024的表面上设置有限位部1023h,当遮挡盖1021活动到第二位置时,滑板1024的左端端部1024f与限位部1023h抵接。优选的实施中,滑板1024的左端端部1024f被构造成弧面,限位部1023h面向滑板1024的表面被构造成对应的弧面,进而形成配合。
底板1027上具有多个朝向上盖1023凸出的肋1027c,肋1027c的顶端与上盖1023抵接,进而提升门盖机构102的强度。
上盖1023面向滑板1024的表面上还设置有引导部1023i,引导部1023i围绕通孔1023a设置;底板1027上还设置有引导部1027d,引导部1027d围绕通孔1027a设置。在上盖1023与底板1027连接时,引导部1023i与引导部1027d过盈配合,使得通孔1023a与通孔1027a同轴布置。气溶胶生成制品可沿着引导部1023i或者引导部1027d插入到加热组件108的腔室中。
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加热组件108示意图。
加热组件108包括上端盖1081、密封件1082、加热器1083、温度检测元件1084、电极连接件1085、隔热件1086、绝热件1087、密封件1088以及下端盖1089。
加热器1083,用于产生红外线以辐射加热接收于腔室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如图8所示,加热器1083包括:
基体10831,被构造成沿腔室的轴向方向延伸并围绕腔室的管状。
基体10831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延伸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表面。基体10831可以为圆柱体状、棱柱体状或者其他柱体状;优选为圆柱体状,贯穿基体10831中部的圆柱体状孔形成至少部分腔室,孔的内径略大于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外径。基体10831可以由石英玻璃、陶瓷或云母等耐高温且透明的材料制成,也可以由其它具有较高的红外线透过率的材料制成。
红外电热涂层10832形成在基体10831的表面上。红外电热涂层10832可以形成在基体10831的外表面上,也可以形成在基体10831的内表面上。红外电热涂层10832接受电功率产生热量,进而产生一定波长的红外线,例如:8μm~15μm的远红外线。
导电元件,包括间隔设置于基体10831上的第一电极10833和第二电极10834,用于将所述电功率馈送至红外电热涂层10832。第一电极10833和第二电极10834均为导电涂层,导电涂层可以为金属涂层或导电胶带等,金属涂层可以包括银、金、钯、铂、铜、镍、钼、钨、铌或上述金属合金材料。第一电极10833包括耦接电极10833b以及条形电极10833a,第二电极10834包括耦接电极10834b以及条形电极10834a;耦接电极10833b和耦接电极10834b呈弧形状、且位于基体10831的同一端,耦接电极10833b和耦接电极10834b均不与红外电热涂层10832接触;耦接电极10833b、耦接电极10834b通过电极连接件1085与电芯105耦接。条形电极10833a、条形电极10834a至少部分与红外电热涂层10832接触以形成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由红外电热涂层10832、第一电极10833和第二电极10834构成的红外发射器,不仅限于上述示例。在其它示例中,红外发射器可由热激发的红外辐射层形成、或者由可卷绕在基体10831上的薄膜构造形成等等。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示例中,加热器1083还可以被构造成为电阻加热方式、电磁加热方式或者空气加热方式的加热器。
上端盖1081、下端盖1089选用绝缘的、耐高温隔热的材质。上端盖1081套接在基体10831的第一端上,密封件1082设置在上端盖1081与基体10831的第一端部之间;下端盖1089套接在基体10831的第二端上,密封件1088设置在下端盖1089与基体10831的第二端部之间。这样,可防止基体10831内部产生的气溶胶进入基体10831的外表面与绝热件1087之间的空间,腐蚀基体10831的外表面的红外电热涂层10832和导电涂层,提高加热器1083工作的可靠性。
温度检测元件1084用于感测加热器1083的温度信息。电极连接件1085与第一电极10833和第二电极10834的耦接电极连接。隔热件1086和绝热件1087沿腔室径向方向依次套设在基体10831上。隔热件1086包括气凝胶,绝热件1087具有沿腔室径向方向设置的双层管,双层管之间可密封填充有气体或者抽真空。
如图9-图12所示,支架104设置外壳101内。支架104具有靠近外壳101的上端设置的容纳仓104a、自容纳仓104a朝向外壳101的下端延伸的延伸部104b。容纳仓104a与延伸部104b可以一体形成,也可以分体形成。为了便于将支架104固定在外壳101内,支架104上设置有安装槽104f,外壳101的内壁具有朝向支架104凸出的凸柱(未示出),通过凸柱与安装槽104f互相配合,从而将支架104保持在外壳101内。在本示例中,部分安装槽104f形成在容纳仓104a的侧壁上,另一部分安装槽104f形成在延伸部104b上。
容纳仓104a大致呈筒状,具有靠近外壳101的上端设置的开口端、与所述开口端相对的封闭端;封闭端具有朝向开口端凸出的保持部104c,保持部104c用于保持加热组件108的一端,加热组件108的另一端靠近开口端设置或者从开口端延伸出去。
为了便于将加热组件108装配到所述封闭端上,容纳仓104a的侧壁上设有缺口槽104d,缺口槽104d自开口端延伸至封闭端。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将容纳仓104a内的空间与其它部件(例如电路106)隔开,在缺口槽104d处可拆卸地安装隔板107。其中,容纳仓104a设置有安装槽104e,隔板107具有导轨107a,通过导轨107a与安装槽104e互相配合,从而将隔板107可拆卸地安装在缺口槽104d处。可以很容易想象得到的,安装槽104e设置在隔板107上,导轨107a设置在容纳仓104a上,也是可行的。
如图13所示,电路106可以控制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整体操作。电路106不仅控制电芯105和加热器1083的操作,而且还控制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中其它元件的操作。例如:电路106获取温度检测元件1084感测到的加热器1083的温度信息,根据该信息控制电芯105提供给加热器1083的电力。
在本示例中,电路106的一端保持在隔板107上,另一端保持在延伸部104b上。为了便于加热组件108与电路106之间的电连接,隔板107具有第一过孔107b,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引线(未示出);所述第一引线的一端与加热组件108电连接,另一端可从第一过孔107b穿过延伸至容纳仓104a外并与电路106电连接。
进一步地,隔板107还具有连接部107c,电路106具有按压开关106a和开槽106b,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还包括裸露在外壳101外、且设置按压开关106a上的按键109;连接部107c穿过开槽106b后与按键109连接,以保持按键109。
电芯105提供用于操作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电力。例如,电芯105可以提供电力以对加热器1083进行加热。此外,电芯105可以提供操作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中所提供的其它元件所需的电力。电芯105可以是可反复充电电池或一次性电池。在本示例中,电芯105设置在容纳仓104a与外壳101的下端(或者底座103)之间且位于延伸部104b的一侧。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电芯105与电路106之间的电连接,延伸部104b具有第二过孔104g,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引线;所述第二引线的一端与电芯105电连接,另一端可从第二过孔104g穿过并与电路106电连接。电芯105与电路106之间可以设置具有双面胶的泡棉,通过该泡棉将电芯105固定在电路106上,防止电芯105晃动。
需要说明的是,与上述示例不同的是,在其它示例中,隔板107与支架104一体形成也是可行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申请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申请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具有腔室的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一端的门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盖机构包括:
上盖,具有第一通孔;气溶胶生成制品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可移除地接收在所述腔室中;
活动部件,与所述上盖活动连接;所述活动部件相对所述上盖活动的行程具有打开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位置和关闭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位置;
驱动部件,与所述活动部件连接;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产生驱动所述活动部件定位至所述第一位置或者所述第二位置的合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件包括遮挡盖;
所述遮挡盖被配置为接受外部的作用力,以在该作用力下相对所述上盖滑动,进而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盖中面向所述上盖的表面上设置有垫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盖下方的滑板;所述滑板与所述遮挡盖连接,以与所述遮挡盖一起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盖包括本体、自所述本体朝向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底端方向延伸的凸柱;
所述本体裸露在所述上盖上;所述凸柱穿过所述上盖后与所述滑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板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至少部分定位在所述滑槽中;
当所述滑板相对所述上盖滑动时,所述滑槽沿着所述滑块的延伸方向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一端的端部界定或者形成第一限位部,和/或,所述上盖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
当所述活动部件活动到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块一端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
当所述活动部件活动到第二位置时,所述滑板一端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上设置有导轨,所述滑板中沿着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厚度方向的两个侧壁可沿着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活动部件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上盖连接或者保持在所述外壳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盖下方的滑板;
沿着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厚度方向,所述上盖的两侧设置有固定槽,所述滑板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孔;
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保持在所述固定孔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保持在所述固定槽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对称地布置在所述活动部件的两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在垂直于所述活动部件的活动方向上产生第一分力,所述第一弹性件在垂直于所述活动部件的活动方向上产生第二分力;
所述第一分力与所述第二分力的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盖机构还包括与所述上盖可拆卸连接的底板;
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气溶胶生成制品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可移除地接收在所述腔室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朝向所述上盖凸出的肋,所述肋的顶端与所述上盖抵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上设置有围绕所述第一通孔布置的第一引导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围绕所述第二通孔布置的第二引导部;
所述第一引导部与所述第二引导部相互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布置。
CN202221314559.8U 2022-05-27 2022-05-27 气溶胶生成装置 Active CN2178267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14559.8U CN217826753U (zh) 2022-05-27 2022-05-27 气溶胶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14559.8U CN217826753U (zh) 2022-05-27 2022-05-27 气溶胶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26753U true CN217826753U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21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14559.8U Active CN217826753U (zh) 2022-05-27 2022-05-27 气溶胶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267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826753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US20200214359A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CN209898295U (zh) 带磁吸开关的电子烟
CN102473543B (zh) 按钮开关组件
CN117158645A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5958364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EP4212032A1 (en) Cover mechanism and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CN207637857U (zh) 电池装置及电子烟
CN111870007B (zh) 耳机盒和耳机组件
CN213404847U (zh) 一种带点烟器的硬包烟盒
CN209910739U (zh) 气流传感器及电子烟
CN112630281A (zh) 一种基于mems的酒精传感器及智能设备
CN218354624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9249220U (zh) 一种盖体装置和电子雾化装置
CN111789299A (zh) 电子烟
CN110250722B (zh) 一种具有按键结构的卷发器
CN113519899A (zh) 低温烟具
CN111649473A (zh) 面板装配结构及设有其的电器
JPH0419667Y2 (zh)
EP1693619B1 (en) Battery type lighter
CN213070961U (zh) 一种气溶胶发生器的按键安装结构及气溶胶发生器
CN214541946U (zh) 一种面板盖开关实现电路自动通断的电气面板
CN217063954U (zh) 一种耳机仓
CN220068867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0529276U (zh) 翻盖装置、气溶胶产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