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24805U - 光伏支架和光伏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伏支架和光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24805U
CN217824805U CN202221534095.1U CN202221534095U CN217824805U CN 217824805 U CN217824805 U CN 217824805U CN 202221534095 U CN202221534095 U CN 202221534095U CN 217824805 U CN217824805 U CN 2178248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structure
photovoltaic
portal
bearing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3409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中原
夏登福
黄侠
曹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zh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Renzh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Renzh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Renzh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3409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248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248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248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支架和光伏系统,光伏支架包括第一门架、第二门架、第一承载结构、第二承载结构、第三承载结构和多个连杆结构。第一承载结构、第二承载结构和第三承载结构分别连接于第一门架和第二门架之间,第三承载结构位于第一承载结构和第二承载结构之间。连杆结构呈倒A字型,连杆结构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承载结构连接,连杆结构的第二端部与第二承载结构连接,连杆结构的第三端部与第三承载结构连接,连杆结构的第三端部为倒A字型的顶端。通过呈倒A字型的连杆结构,可以降低第一承载结构向远离第二承载结构的一侧的移动量、降低第二承载结构向远离第一承载结构的一侧的移动量,进而提高光伏支架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光伏支架和光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光伏支架和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光伏系统为提高光伏支架的稳定性,大多采用多根支撑杆的结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但是,采用简单的结构,稳定性不高,容易造成设置于光伏支架上的光伏组件的侧翻等问题,进而造成光伏组件的损坏,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支架和光伏系统,以简化光伏支架的结构、提高光伏支架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伏支架,包括:第一门架、第二门架、第一承载结构、第二承载结构、第三承载结构和多个连杆结构;
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和所述第三承载结构分别连接于第一门架和第二门架之间,所述第三承载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承载结构和所述第二承载结构之间;
所述连杆结构呈倒A字型,所述连杆结构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承载结构连接,所述连杆结构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承载结构连接,所述连杆结构的第三端部与所述第三承载结构连接,所述连杆结构的第三端部为所述倒A字型的顶端。
可选的,所述连杆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中部连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承载结构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承载结构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三承载结构连接。
可选的,所述光伏支架还包括与所述连杆结构对应的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过孔,所述第二支撑杆包括第二过孔,所述中部连杆贯穿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所述第一紧固件位于所述第一过孔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侧,所述第二紧固件位于所述第二过孔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侧,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光伏支架还包括多个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沿所述第一承载结构的延伸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一承载结构和所述第二承载结构上,所述连杆结构所在平面与所述光伏组件所在平面垂直。
可选的,每一所述光伏组件与所述第一承载结构和所述第二承载结构的连接处均包括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减震垫和减震弯板,所述减震弯板固定于所述光伏组件上,所述减震垫沿与所述第一承载结构延伸方向所垂直的方向固定在所述减震弯板上,所述减震弯板远离所述光伏组件的一面包括第一空腔,所述减震垫包括第二空腔,所述第一承载撑结构或所述第二承载结构贯穿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
可选的,所述光伏支架还包括固定结构和可调结构,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或所述第三承载结构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二门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或所述第三承载结构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可调结构与所述第一门架连接,所述可调结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门架与所述第二门架之间的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或所述第三承载结构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锁扣和第一夹具,所述锁扣设置于所述第二门架靠近所述第一门架的一侧,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或所述第三承载结构穿过所述锁扣,所述第一夹具用于固定穿过所述锁扣的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和所述第三承载结构;
所述可调结构包括锚具、防窜动挡板和第二夹具,所述锚具设置于所述第一门架远离所述第二门架的一侧,所述防窜动挡板设置于所述锚具远离所述第一门架的一侧,所述第二夹具用于固定贯穿所述锚具和所述防窜动挡板的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或所述第三承载结构。
可选的,所述光伏支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和所述第三承载结构一一对应的监测模块,所述监测模块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或所述第三承载结构上,所述监测模块用于实时获取对应的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或所述第三承载结构的状态信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包括多个光伏组件和上述任一项的至少一个所述光伏支架,所述光伏组件沿所述第一承载结构的延伸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一承载结构和所述第二承载结构上。
可选的,光伏系统,包括多个光伏支架,多个所述光伏支架沿与所述第一承载结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位于一排的所述连杆结构共用一根中部连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支架包括第一门架、第二门架、第一承载结构、第二承载结构、第三承载结构和多个连杆结构。第一承载结构、第二承载结构和第三承载结构分别连接于第一门架和第二门架之间,第三承载结构位于第一承载结构和第二承载结构之间。连杆结构呈倒A字型,连杆结构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承载结构连接,连杆结构的第二端部与第二承载结构连接,连杆结构的第三端部与第三承载结构连接,连杆结构的第三端部为倒A字型的顶端。本实施例中的光伏支架用于承载光伏组件,在光伏支架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呈倒A字型的连杆结构,可以降低第一承载结构向远离第二承载结构的一侧的移动量,同时降低第二承载结构向远离第一承载结构的一侧的移动量,使得第一承载结构和第二承载结构更为稳固,进而降低光伏组件的隐裂率。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伏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支架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伏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支架的固定结构的放大图;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支架的可调结构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系统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系统的侧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系统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光伏支架1包括第一门架10、第二门架11、第一承载结构12、第二承载结构13、第三承载结构14和多个连杆结构15;
第一承载结构12、第二承载结构13和第三承载结构14分别连接于第一门架10和第二门架11之间,第三承载结构14位于第一承载结构12和第二承载结构13之间;
连杆结构15呈倒A字型,连杆结构15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承载结构12连接,连杆结构15的第二端部与第二承载结构13连接,连杆结构的第三端部与第三承载结构14连接,连杆结构15的第三端部为倒A字型的顶端。
第一门架10和第二门架11的结构相同,用于支撑第一承载结构12、第二承载结构13和第三承载结构14。光伏支架1安置时,可放置于山地、水面等各种场所的地面上。可选的,光伏支架1还包括多个光伏组件,多个光伏组件固定连接于第一承载结构12和第二承载结构13上,第一承载结构12和第二承载结构13距离地面的高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恶劣天气(如大风、雨、雪)下,光伏组件受到风、雨或者雪的压力时,光伏组件与第一承载结构12和第二承载结构13连接的位置容易发生隐裂。在光伏组件受到外力时,多个呈倒A字型的连杆结构15可以降低第一承载结构12向远离第二承载结构13的一侧的移动量,同时降低第二承载结构13向远离第一承载结构12的一侧的移动量,使得第一承载结构12和第二承载结构13更为稳固,进而降低光伏组件与第一承载结构12和第二承载结构13连接位置处的隐裂率。连杆结构15呈倒A字型,结构简单、且三角支撑更为稳定,降低第一承载结构12和第二承载结构13的震动幅度,提高光伏支架1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的光伏支架用于承载光伏组件,在光伏支架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呈倒A字型的连杆结构,可以降低第一承载结构向远离第二承载结构的一侧的移动量,同时降低第二承载结构向远离第一承载结构的一侧的移动量,使得第一承载结构和第二承载结构更为稳固,进而降低光伏组的隐裂率。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伏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可选的,光伏支架还包括多个光伏组件16,光伏组件16沿第一承载结构12的延伸方向固定于第一承载结构12和第二承载结构13上,连杆结构15所在平面与光伏组件16所在平面垂直。
本实施例中,仅示出光伏组件的部分结构。示例性的,第一承载结构12和第二承载结构13距离地面的高度相同时,第一承载结构12的延伸方向为东西方向,则连杆结构15所在的平面为南北方向的平面,连杆结构15所在平面与光伏组件16所在平面垂直,使得连杆结构15在东西方向无偏载或扭矩,结构更为稳定,抗风、抗震效果更好。
继续参考图2,可选的,第一承载结构12、第二承载结构13和第三承载结构13均为钢索。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固定支架,钢索与光伏组件16的接触面积较小,有利于光伏组件16的散热。因光伏组件16在高温下,发电量会降低,因此,光伏组件16的散热性能提高后,可以进一步提高光伏组件16的发电效率。此外,光伏支架采用钢索,可以实现大跨距(35m以上)架空排布,可以避开光伏组件下方的障碍物,不影响下方空间的使用,应用场合更为广泛。
继续参考图2,可选的,连杆结构15包括第一支撑杆151、第二支撑杆152和中部连杆153,第一支撑杆151的第一端与第一承载结构12连接,第二支撑杆152的第一端与第二承载结构13连接,第一支撑杆151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杆15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支撑杆151的第二端还与第三承载结构14连接。
第一支撑杆151的第一端作为连杆结构15的第一端部,第二支撑杆152的第一端作为连杆结构15的第二端部,第一支撑杆151的第二端作为连杆结构15的第三端部。中部连杆153连接第一支撑杆151和第二支撑杆152,使得当第一承载结构12和第二承载结构13受到指向地面的压力时,因中部连杆153的固定作用,第一支撑杆151的第一端不会向第一方向X1移动,第二支撑杆152的第一端不会向第二方向X2移动,进而使得光伏组件16受到的第一方向X1和第二方向X2的力减小,降低光伏组件隐裂的风险。其中,第一方向X1为第二承载结构13指向第一承载结构12的方向,第二方向为第一承载结构12指向第二承载结构13的方向。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支撑杆151、第二支撑杆152和中部连杆153三个杆体部件构成呈倒A字型的连杆结构15,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调试。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支架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参考图2和图3,可选的,光伏支架还包括与连杆结构15对应的第一紧固件17和第二紧固件18,第一支撑杆151包括第一过孔01,第二支撑杆152包括第二过孔02,中部连杆153贯穿第一过孔01和第二过孔02,第一紧固件17位于第一过孔01远离第二支撑杆152的一侧,第二紧固件18位于第二过孔02远离第一支撑杆151的一侧,第一紧固件17和第二紧固件18用于调节第一过孔01和第二过孔02之间的距离。
第一紧固件17和第二紧固件18可以为螺母,第一紧固件17(图3中未示出)向靠近第二支撑杆152的方向旋进,且第二紧固件18向靠近第一支撑杆151的方向旋进时,第一过孔01和第二过孔02之间的距离缩小,即连杆结构15的顶角θ的角度减小。第一紧固件17向远离第二支撑杆152的方向旋进,且第二紧固件18向远离第一支撑杆151的方向旋进时,第一过孔01和第二过孔02之间的距离增大,即连杆结构15的顶角θ的角度增大。通过第一紧固件17和第二紧固件18可实现连杆结构15的顶角θ的角度调节。当天气恶劣时,例如大风、雨或雪等造成施加在第一承载结构12和第二承载结构13所承载的光伏组件16上的压力较大时,可适当减小连杆结构15的顶角θ的角度,此时,第一过孔01和第二过孔02之间的距离较短,使得第一支撑杆151向第一方向X1的移动距离减小,第二支撑杆152向第二方向X2的移动距离减小,进而降低第一支撑杆151和第二支撑杆152的震动幅度,同时降低光伏组件16与第一支撑杆151和第二支撑杆152连接位置处隐裂的风险,降低光伏组件16的隐裂率。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伏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可选的,每一光伏组件16与第一承载结构12和第二承载结构的连接处均包括减震结构19,减震结构19包括减震垫191和减震弯板192,减震弯板192固定于光伏组件16上,减震垫191沿与第一承载结构12延伸方向所垂直的方向固定在减震弯板192上,减震弯板192远离光伏组件16的一面包括第一空腔,减震垫191包括第二空腔,第一承载撑结构12或第二承载结构13贯穿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
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示出第一承载结构12与光伏组件16的连接情况,减震弯板192可以通过螺丝固定于光伏组件16上,减震垫191也可以通过螺丝固定在减震弯板192上,减震弯板192和减震垫191可以为橡胶和金属的复合制品。橡胶的弹性是由其卷曲分子构象的变化产生的,橡胶分子间相互作用会妨碍分子链的运动,从而表现出黏性阻尼的特点,以致应力与应变往往处于不平衡状态。橡胶的这种卷曲的长链分子结构及分子间存在的较弱的次级力,使得橡胶材料呈现出独特的黏弹性能,因而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减震结构19可以尽可能的抵消大风对光伏支架的共振影响,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减轻外力对光伏组件16的撕裂隐患,降低光伏组件16的隐裂率。
光伏支架还包括固定结构和可调结构,第一承载结构、第二承载结构或第三承载结构的第一端通过固定结构与第二门架固定连接;第一承载结构、第二承载结构或第三承载结构的第二端通过可调结构与第一门架连接,可调结构用于调节第一门架与第二门架之间的第一承载结构、第二承载结构或第三承载结构的长度。
第一承载结构、第二承载结构以及第三承载结构均为一端固定,一端可调的形式连接于第一门架和第二门架之间,通过可调结构可将第一承载结构、第二承载结构或第三承载结构拉紧或放松,使得用户可根据需求进行长度的调节。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支架的固定结构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支架的可调结构的示意图,参考图5和图6,可选的,固定结构包括锁扣231和第一夹具232,锁扣241设置于第二门架11靠近第一门架的一侧,第一承载结构12、第二承载结构或第三承载结构穿过锁扣231,第一夹具232用于固定穿过锁扣231的第一承载结构、第二承载结构和第三承载结构;
可调结构包括锚具241、防窜动挡板242和第二夹具243,锚具241设置于第一门架10远离第二门架的一侧,防窜动挡板242设置于锚具241远离第一门架10的一侧,第二夹具243用于固定贯穿锚具241和防窜动挡板242的第一承载结构12、第二承载结构或第三承载结构。
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示出第一承载结构12的第一端连接的固定结构,锁扣231可以为U型锁扣,第一承载结构12穿过锁扣231的U型部分后,第一夹具232将穿过锁扣231的第一承载结构12和未穿过锁扣231的第一承载结构12固定连接,进行使得第一承载结构12与第二支架11的连接为固定连接。
锚具241呈圆筒状,沿第一承载结构12延伸方向设置于第一门架10上,锚具241内部有卡扣,当沿第二门架指向第一门架10的方向拉伸第一承载结构12且停止拉伸后,锚具241内部卡扣可固定住第一承载结构12,使其不再被拉伸,进而通过可调结构实现对第一门架10和第二门架之间的第一承载结构12的长度的调节。防窜动挡板242可以防止在大风天气下,第一承载结构12向第二门架方向移动。锚具241内臂上还设置有钢索保护套244,钢索保护套244可以采用耐磨软质材料,以在第一承载结构12晃动时,减轻第一承载结构12的磨损,延长第一承载结构12的使用寿命。
继续参考图6,可选的,光伏支架还包括与第一承载结构12、第二承载结构和第三承载结构一一对应的监测模块25,监测模块25设置于对应的第一承载结构12、第二承载结构或第三承载结构上,监测模块25用于实时获取对应的第一承载结构12、第二承载结构或第三承载结构的状态信息。
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承载结构12上设置监测模块25为例,状态信息包括第一承载结构12的受力大小和震动幅度。光伏支架还可以包括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量采集模块、指示模块和处理器,风速传感器用于采集光伏支架的风速大小,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光伏支架的温度大小,电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每一光伏支架的发电量,指示模块包括不同颜色的指示灯。监测模块25、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量采集模块和指示模块分别与处理器有线或无线连接。其中,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量采集模块均设置于光伏支架端,处理器和指示模块可设置于用户操作端,即后台端。处理器根据获取的状态信息、风速大小、温度大小和发电量数据,对光伏支架所处状态进行判断并发出相应报警信号。具体的,处理器确定第一承载结构12的受力值小于设定受力阈值、震动幅度小于设定幅度、风速小于设定风速、温度位于设定温度范围内且发电量位于设定发电量范围内时,确定光伏支架运行正常,控制绿色指示灯亮。处理器确定光伏支架的发电量不在设定发电量范围内时,确定光伏系统发电量异常,控制黄色指示灯亮,以提醒操作人员进行日差维护。处理器确定第一承载结构12的受力值大于或等于设定受力阈值或者第一承载结构12的震动幅度大于或者等于设定幅度时,确定第一承载结构异常,控制橙色指示灯亮,以提醒操作人员提高检修频率。处理器确定第一承载结构12的受力值大于或等于设定受力阈值、震动幅度大于或等于设定幅度、风速大于或等于设定风速、温度不在位于设定温度范围内且发电量不在位于设定发电量范围内时,确定光伏支架失稳异常,以提醒操作人员进行系统整改。
本实施例通过监测模块和上述各种传感器、处理器,可实时监测光伏系统,以在系统出现异常时,及时进行维护,确保系统后续可以安全稳定运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光伏系统包括多个光伏组件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个光伏支架,光伏组件沿第一承载结构的延伸方向固定于第一承载结构和第二承载结构上。光伏支架的连杆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中部连杆,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与第一承载结构连接,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与第二承载结构连接,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还与第三承载结构连接。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系统的俯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系统的侧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系统的正视图,参考图7-图9,可选的,光伏系统包括多个光伏支架1,多个光伏支架1沿与第一承载结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位于一排的连杆结构共用一根中部连杆153。
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示出包括三个光伏支架1。相较于每一连杆结构采用独立的中部连杆153,本实施例中位于一排的多个连杆结构共用一根中部连杆153,在大风天气下,因中部连杆153连接三个连杆结构,使得光伏支架1更不易被晃动,进而可以进一步提升光伏系统的稳定性。
继续参考图8,可选的,光伏系统还包括缆风结构,缆风结构包括第一缆风绳20、第二缆风绳21和重力块22,第一缆风绳20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承载结构的中间位置,第二缆风绳21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承载结构的中间位置,第一缆风绳20的第二端和第二缆风绳21的第二端分别与重力块22连接。第一承载结构的中间位置距第一门架的距离等于第一承载结构的中间位置距第二门架的距离,第二承载结构的中间位置距第一门架的距离等于第二承载结构的中间位置距第二门架的距离。
每一光伏支架1可以设置一个缆风结构,以增加第一承载结构和第二承载结构的重力,降低大风天气下光伏支架1的震动幅度,提高光伏系统的稳定性。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门架、第二门架、第一承载结构、第二承载结构、第三承载结构和多个连杆结构;
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和所述第三承载结构分别连接于第一门架和第二门架之间,所述第三承载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承载结构和所述第二承载结构之间;
所述连杆结构呈倒A字型,所述连杆结构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承载结构连接,所述连杆结构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承载结构连接,所述连杆结构的第三端部与所述第三承载结构连接,所述连杆结构的第三端部为所述倒A字型的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中部连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承载结构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承载结构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三承载结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连杆结构对应的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过孔,所述第二支撑杆包括第二过孔,所述中部连杆贯穿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所述第一紧固件位于所述第一过孔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侧,所述第二紧固件位于所述第二过孔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侧,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沿所述第一承载结构的延伸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一承载结构和所述第二承载结构上,所述连杆结构所在平面与所述光伏组件所在平面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光伏组件与所述第一承载结构和所述第二承载结构的连接处均包括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减震垫和减震弯板,所述减震弯板固定于所述光伏组件上,所述减震垫沿与所述第一承载结构延伸方向所垂直的方向固定在所述减震弯板上,所述减震弯板远离所述光伏组件的一面包括第一空腔,所述减震垫包括第二空腔,所述第一承载撑结构或所述第二承载结构贯穿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结构和可调结构,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或所述第三承载结构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二门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或所述第三承载结构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可调结构与所述第一门架连接,所述可调结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门架与所述第二门架之间的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或所述第三承载结构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锁扣和第一夹具,所述锁扣设置于所述第二门架靠近所述第一门架的一侧,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或所述第三承载结构穿过所述锁扣,所述第一夹具用于固定穿过所述锁扣的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和所述第三承载结构;
所述可调结构包括锚具、防窜动挡板和第二夹具,所述锚具设置于所述第一门架远离所述第二门架的一侧,所述防窜动挡板设置于所述锚具远离所述第一门架的一侧,所述第二夹具用于固定贯穿所述锚具和所述防窜动挡板的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或所述第三承载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和所述第三承载结构一一对应的监测模块,所述监测模块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或所述第三承载结构上,所述监测模块用于实时获取对应的所述第一承载结构、所述第二承载结构或所述第三承载结构的状态信息。
9.一种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光伏组件和权利要求2-8任一项的至少一个所述光伏支架,所述光伏组件沿所述第一承载结构的延伸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一承载结构和所述第二承载结构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光伏支架,多个所述光伏支架沿与所述第一承载结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位于一排的所述连杆结构共用一根中部连杆。
CN202221534095.1U 2022-06-16 2022-06-16 光伏支架和光伏系统 Active CN2178248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4095.1U CN217824805U (zh) 2022-06-16 2022-06-16 光伏支架和光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4095.1U CN217824805U (zh) 2022-06-16 2022-06-16 光伏支架和光伏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24805U true CN217824805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92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34095.1U Active CN217824805U (zh) 2022-06-16 2022-06-16 光伏支架和光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248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32245U (zh) 一种新型水文测量装置
KR20130006778A (ko) 태양전지모듈 거치대
CN215378812U (zh) 一种预应力索桁架光伏支架
CN114337481A (zh) 一种柔性光伏支架
CN217824805U (zh) 光伏支架和光伏系统
CN109471204A (zh) 小型气象环境监测一体机装置
CN107780825B (zh) 带电作业绝缘梯
KR20230044017A (ko) 케이블 지지 구조물을 갖는 광기전 시스템
CN205725579U (zh) 太阳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统
CN218920362U (zh) 一种山地柔性光伏支架
CN213276005U (zh) 便携式多参数气象采集装置
CN206161051U (zh) 移动集成的环境条件监测装置
CN210570632U (zh) 一种铁塔稳定性检测报警装置
CN107834958A (zh) 屋面光伏支架
CN207234713U (zh) 一种阻尼减震索系统
CN220076623U (zh) 一种气象监测浮台
CN209541803U (zh) 环境检测装置
CN217883294U (zh) 一种抗风可变角光伏发电装置
CN213783183U (zh) 一种小倾角的预应力光伏支架
CN113686535B (zh) 一种用于模拟输电线路连续性倒塌的风洞试验系统及方法
KR102138168B1 (ko) 풍력발전기용 블레이드의 무게 측정장치
CN212620855U (zh) 一种雷电实时监测装置
CN212338629U (zh) 一种水位计固定装置
CN216645775U (zh) 一种模拟均布风载荷的装置
CN103629497B (zh) 高空试验机器人的抗风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311-16, Floor 3, Building 7,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dustry Base, No. 68 Jinggang Road, Sh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fei District, China (Anhui) Pilot Free Trade Zone, Hefei City, 230088

Patentee after: Renzh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11-16, Floor 3, Building 7,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dustry Base, No. 68 Jinggang Road, Sh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fei District, China (Anhui) Pilot Free Trade Zone, Hefei City, 230088

Patentee before: Hefei Renzh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