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16409U - 色温调节装置及灯 - Google Patents

色温调节装置及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16409U
CN217816409U CN202221755552.XU CN202221755552U CN217816409U CN 217816409 U CN217816409 U CN 217816409U CN 202221755552 U CN202221755552 U CN 202221755552U CN 217816409 U CN217816409 U CN 2178164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posite
color temperature
plug
female end
male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5555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宏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uyinggu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uyingg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uyinggu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uyingg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5555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164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164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16409U/zh
Priority to US18/218,020 priority patent/US20240015865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20Controlling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 H05B45/24Controlling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using electrical feedback from LEDs or from LED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20Controlling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6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coupling devices, e.g. 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20Coupling parts carrying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only to wire or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28Coupling parts carrying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only to wire or c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色温调节装置及灯,所述色温调节装置包括对插公端和对插母端;对插公端的一端与对插母端的一端连接,对插公端的另一端用于与发光组件连接;对插母端的另一端用于与电源组件连接;通过将对插公端从不同方位与对插母端连接,以实现调节发光组件的色温;对插公端包括第一插针和至少两个第二插针;对插母端包括第一插孔和至少两个第二插孔;第一插针用于插接第一插孔;第二插针用于插接第二插孔;每一第二插孔对应一色温,至少两个第二插孔分别对应不同的色温;本实用新型省去了拨码开关,实现在灯安装过程中即可设定想要的色温,达到无缝衔接切换色温的动作的目的,操作便捷可靠,同时取消了低可靠性的拨码开关调色温的方式。

Description

色温调节装置及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灯的色温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色温调节装置及灯。
背景技术
LED筒灯是一种嵌入到天花板内,且光线下射式的照明灯具,这种嵌装于天花板内部的隐置性灯具,经过发展出现了可以调节色温的功能,以此来取得不同的颜色光线效果;一般在酒店、家庭、咖啡厅使用较多。
现有调色温的LED筒灯一般都是将调色温的拨码开关安在灯体上或者是电源盒(电源盒位于天花板内)内,这样,在调节灯的色温时,需要对该电源盒进行拆装,必须将电源盒打开,才能通过调色温的拨码开关进行色温的调节,操作比较复杂,不利于提升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色温调节装置及灯,用于解决现有筒灯的调色温功能使用操作比较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色温调节装置,包括:对插公端和对插母端;所述对插公端的一端与所述对插母端的一端连接,所述对插公端的另一端用于与发光组件连接;所述对插母端的另一端用于与电源组件连接;通过将所述对插公端从不同方位与所述对插母端连接,以实现调节所述发光组件的色温;其中,所述对插公端包括一第一插针和至少两个第二插针;所述对插母端包括一第一插孔和至少两个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针用于插接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插针用于插接所述第二插孔;每一所述第二插孔对应一所述色温,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插孔分别对应不同的色温。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对插公端与所述对插母端连接时,所述对插公端还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所述对插母端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对插公端上设有指示标识;所述对插母端上设有至少两个色温标识;每一所述色温标识对应一所述第二插孔;在所述对插公端与所述对插母端连接时,通过将所述指示标识分别指向不同的所述色温标识,可实现调节所述发光组件的色温。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色温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所述对插公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发光组件连接;所述对插母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电源组件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对插公端和所述对插母端均为一体注塑成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包括:发光组件、电源组件及上述的色温调节装置;所述色温调节装置分别与所述发光组件和所述电源组件连接;当所述色温调节装置的对插公端从不同方位与所述色温调节装置的对插母端连接时,所述电源组件对应输出不同的电流,以实现调节所述发光组件的色温。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组件包括:供电电路及芯片;所述供电电路分别与所述芯片和所述对插母端连接;当所述对插公端从不同方位与所述对插母端连接时,所述芯片用于控制所述供电电路输出不同的电流。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发光电路;所述发光电路与所述对插公端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灯还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电源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外壳。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灯还包括:第二外壳;所述发光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外壳。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色温调节装置及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色温调节的功能从电源盒内的拨码开关转移至对插公端和对插母端上,一方面,省去了拨码开关,减少零件,达到了节约材料及制造成本的功效;另一方面,可实现在灯的安装过程中即可设定想要的色温,达到无缝衔接切换色温的动作的目的,而无需接好线后再拨码调色温,操作便捷可靠,同时可以取消低可靠性的拨码开关调色温的方式。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色温调节装置及灯,在整体安装好后,若需要改变灯的色温,只要将发光组件取下,然后从不同的方位重新插接对插公端和对插母端即可改变色温,无需将电源盒取下,通过拨码改变色温。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色温调节装置于一实施例中的原理框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色温调节装置于一实施例中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色温调节装置于一实施例中的爆炸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色温调节装置于一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图4中的A于一实施例中的放大图。
图6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对插公端与对插母端分开时于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为图6所示结构沿着线段BB截切于一实施例中的剖面图。
图8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灯于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 色温调节装置
11 对插公端
111 螺纹
112 指示标识
12 对插母端
121 螺帽
122 色温标识
13 第一连接线
14 第二连接线
2 发光组件
21 发光电路
3 电源组件
31 供电电路
32 芯片
8 灯
81 发光组件
811 发光电路
82 电源组件
821 供电电路
822 芯片
83 色温调节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示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用新型的色温调节装置及灯用于解决现有筒灯的调色温功能使用操作比较复杂的问题。以下将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色温调节装置及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即可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色温调节装置及灯。
参阅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色温调节装置及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色温调节的功能从电源盒内的拨码开关转移至对插公端和对插母端上,一方面,省去了拨码开关,减少零件,达到了节约材料及制造成本的功效;另一方面,可实现在灯的安装过程中即可设定想要的色温,达到无缝衔接切换色温的动作的目的,而无需接好线后再拨码调色温,操作便捷可靠,同时可以取消低可靠性的拨码开关调色温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色温调节装置及灯,在整体安装好后,若需要改变灯的色温,只要将发光组件取下,然后从不同的方位重新插接对插公端和对插母端即可改变色温,无需将电源盒取下,通过拨码改变色温。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色温调节装置1包括对插公端11和对插母端12。
具体地,所述对插公端11的一端与所述对插母端12的一端连接,所述对插公端11的另一端用于与发光组件2连接;所述对插母端12的另一端用于与电源组件3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所述对插公端11从不同方位与所述对插母端12连接,以实现调节所述发光组件2的色温。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对插公端11和对插母端12是独立于发光组件2和电源组件3之外的,在需要调节发光组件2的色温时,将对插公端11与对插母端12重新对插连接(从所需的色温对应的方位插接对插公端11和对插母端1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色温调节功能从电源盒内的拨码开关转移至了该对插公端11和对插母端12上,操作方便,相较现有技术,减少了拨码开关的使用,从而使得色温调节更加便捷可靠。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对插公端11包括一第一插针(未在图中示出)和至少两个第二插针 (未在图中示出);所述对插母端12包括一第一插孔(未在图中示出)和至少两个第二插孔 (未在图中示出);所述第一插针用于插接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插针用于插接所述第二插孔。
需要说明的是,每一所述第二插孔对应一所述色温,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插孔分别对应不同的色温。
具体地,第一插针作为共用插针(无论对插公端11从哪个方位插接对插母端12,该第一插针所在的线路均会导通),通过从不同的方位插接对插公端11和对插母端12,能够使电源组件3与发光组件2之间的导通电路不同,从而使电源组件3对应输出不同的电流,实现调节发光组件2的色温。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至少两个第二插针,在对插公端11从所需的色温对应的方位插接对插母端12时,只有对应的第二插针所在的线路导通,剩余第二插针所在的线路不导通,从而使该发光组件2能够达到所需的色温。
进一步地,第二插针的数量不作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条件,只要保证多于2个,即能够实现色温调节(若只有1个,对应也就只有一种色温,无法实现色温调节)即可。
如图1和图2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2包括发光电路21。
具体地,所述发光电路21包括多个发光灯珠。
如图1和图2所示,于一实施例中,电源组件3包括供电电路31及芯片32。
具体地,所述供电电路31分别与所述芯片32和所述对插母端12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对芯片32的设计,使得当所述对插公端11从不同方位与所述对插母端12连接时,所述芯片32能够控制所述供电电路31输出不同的电流。
进一步地,上述的对芯片32的设计,及根据对插公端11与对插母端12插接方位的不同,控制供电电路31输出不同的电流,均采用的是领域内常规的技术手段,其具体的工作原理(可参考现有拨码开关调色温的工作原理)不作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条件,故在此也不再详细赘述。
于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对插公端11与所述对插母端12连接时,所述对插公端11还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所述对插母端12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介绍了对插公端11和对插母端12通过插针(包括第一插针和第二插针)和插孔(包括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插接在一起;于本实施例中,在对插公端11和对插母端12插接的同时,还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使对插公端11和对插母端12连接,从而使该对插公端11和该对插母端12之间连接更加稳固可靠。
如图5至图7所示,于一实施例中,对插公端11靠近对插母端12的端部设有螺纹111,对应地,对插母端12还包括一螺帽121;具体地,该螺帽121位于靠近对插公端11的一端,通过该螺帽121与对插公端11的螺纹111啮合连接。
于一实施例中,对插母端12靠近对插公端11的端部采用螺纹设计,对应地,对插公端 11还包括一螺帽;具体地,该螺帽位于靠近对插母端12的一端,通过该螺帽与对插母端12 的螺纹啮合连接。
如图5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对插公端11上设有指示标识112;所述对插母端12上设有至少两个色温标识122;每一所述色温标识122对应一所述第二插孔。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对插公端11与所述对插母端12连接时,通过将所述指示标识112 分别指向不同的所述色温标识122,可实现调节所述发光组件2的发光电路21的色温。
如图5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指示标识112采用箭头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该指示标识112不限于采用箭头标识,也可采用其它的标识,只要能够起到指示作用(在对插公端11与对插母端12插接后,该指示标识112能够指向某一色温标识122)即可;诸如,该指示标识13还可采用直线,或者是凹槽设计、凸起设计等等。
如图3和图4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色温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线13和第二连接线14。
具体地,所述对插公端11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13与所述发光组件2的发光电路21 连接;所述对插母端12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14与所述电源组件3的供电电路31连接。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对插公端11和所述对插母端12均为一体注塑成型,成本低廉。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色温调节装置的工作原理。
于一实施例中,以对插公端11包括5个第二插针;对应地,对插母端包括5个第二插孔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于一实施例中,上述5个第二插针分别对应的色温为:2700K、3000K、3500K、 4000K、5000K,假设于本实施例中,所需的色温为3000K,则对应地,将箭头标识从指向 3000K的方位与对插母端12插接。
具体地,在将箭头标识从指向3000K的方位与对插母端12插接时,对应的电源组件3 与发光组件2之间的的电流导通方向如图2中的黑色粗实线所示;W-(表示高色温)通过电阻RA1到3000K的LED-,Y-(表示低色温)直接到3000K的LED-。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将电源正端(对应图2中的V+)作为共用端,即对应第一插针。
如图8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灯8包括发光组件81、电源组件82及上述的色温调节装置83。
具体地,所述色温调节装置83分别与所述发光组件81和所述电源组件82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色温调节装置83的对插公端从不同方位与所述色温调节装置83 的对插母端连接时,所述电源组件对应输出不同的电流,以实现调节所述发光组件的色温。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组件82包括供电电路821及芯片822。
具体地,所述供电电路821分别与所述芯片822和所述对插母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对插公端从不同方位与所述对插母端连接时,所述芯片822用于控制所述供电电路821输出不同的电流。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81包括发光电路811。
具体地,所述发光电路811与所述对插公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该灯8在调节色温时,其工作原理与上述色温调节装置1的工作原理相同,具体可参考上述的色温调节装置1,故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灯8还包括第一外壳(未在图中示出)。
具体地,所述电源组件82设于所述第一外壳。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外壳采用金属的防火材料制成,用于保护该电源组件82(现有技术中,用于调色温的拨码开关位于该第一外壳内)。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灯8还包括第二外壳(未在图中示出)。
具体地,所述发光组件81设于所述第二外壳。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外壳采用金属材质制成,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灯可以是筒灯,但也不局限于筒灯,诸如,还可为其它任何分体式灯具,即上述的色温调节装置除可应用于筒灯外,还可适用于任何分体式灯具。
具体地,在灯具安装过程中,通过将对插公端从所需的色温对应的方位插接对插母端,即可实现设定所需的色温;若在该灯具整体安装好之后,又想要改变该灯具的色温,则通过将对插公端从对插母端上拆下,然后将对插公端再从想要的色温对应的方位插接对插母端即可,无需再像现有技术那样,需将上述的第一外壳取下,然后通过拨码改变色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色温调节装置及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色温调节的功能从电源盒内的拨码开关转移至对插公端和对插母端上,一方面,省去了拨码开关,减少零件,达到了节约材料及制造成本的功效;另一方面,可实现在灯的安装过程中即可设定想要的色温,达到无缝衔接切换色温的动作的目的,而无需接好线后再拨码调色温,操作便捷可靠,同时可以取消低可靠性的拨码开关调色温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色温调节装置及灯,在整体安装好后,若需要改变灯的色温,只要将发光组件取下,然后从不同的方位重新插接对插公端和对插母端即可改变色温,无需将电源盒取下,通过拨码改变色温;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色温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插公端和对插母端;
所述对插公端的一端与所述对插母端的一端连接,所述对插公端的另一端用于与发光组件连接;
所述对插母端的另一端用于与电源组件连接;
通过将所述对插公端从不同方位与所述对插母端连接,以实现调节所述发光组件的色温;其中,
所述对插公端包括一第一插针和至少两个第二插针;所述对插母端包括一第一插孔和至少两个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针用于插接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插针用于插接所述第二插孔;每一所述第二插孔对应一所述色温,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插孔分别对应不同的色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温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插公端与所述对插母端连接时,所述对插公端还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所述对插母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温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插公端上设有指示标识;所述对插母端上设有至少两个色温标识;每一所述色温标识对应一所述第二插孔;
在所述对插公端与所述对插母端连接时,通过将所述指示标识分别指向不同的所述色温标识,可实现调节所述发光组件的色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温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色温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
所述对插公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发光组件连接;
所述对插母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电源组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温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插公端和所述对插母端均为一体注塑成型。
6.一种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组件、电源组件及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色温调节装置;
所述色温调节装置分别与所述发光组件和所述电源组件连接;
当所述色温调节装置的对插公端从不同方位与所述色温调节装置的对插母端连接时,所述电源组件对应输出不同的电流,以实现调节所述发光组件的色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组件包括:供电电路及芯片;
所述供电电路分别与所述芯片和所述对插母端连接;
当所述对插公端从不同方位与所述对插母端连接时,所述芯片用于控制所述供电电路输出不同的电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发光电路;
所述发光电路与所述对插公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还包括:第一外壳;
所述电源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外壳。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还包括:第二外壳;
所述发光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外壳。
CN202221755552.XU 2022-07-07 2022-07-07 色温调节装置及灯 Active CN2178164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55552.XU CN217816409U (zh) 2022-07-07 2022-07-07 色温调节装置及灯
US18/218,020 US20240015865A1 (en) 2022-07-07 2023-07-04 Color-temperature adjustment device and lamp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55552.XU CN217816409U (zh) 2022-07-07 2022-07-07 色温调节装置及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16409U true CN217816409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61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55552.XU Active CN217816409U (zh) 2022-07-07 2022-07-07 色温调节装置及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15865A1 (zh)
CN (1) CN217816409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15865A1 (en) 2024-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50477B1 (en) Interfa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for lighting and other electrical devices
US8398435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between controller and lighting fixture
CN203453877U (zh) 灯装置及照明装置
CN102439350A (zh) Led灯系统
CN113586988A (zh) 一种可同步调光调色的交流两线led高压灯串
WO2014036876A1 (zh) 带夜灯的转换插座
CN217816409U (zh) 色温调节装置及灯
CN102072452A (zh) 发光二极管灯具
CN210241424U (zh) 一种led模组
WO2018161415A1 (zh) Led发光装置及其制作工艺
US20100102751A1 (en) Intelligent light fixture facilitating universal light bulb
CN205407325U (zh) 移动电源充电装置
CN209688650U (zh) 一种可调节色温的筒灯
CN211531385U (zh) 一种自带调色功能的led灯泡
US11629851B2 (en) Multi-button lamp power supply or controller
CN203387005U (zh) 带多路控制夜灯的转换插座
CN2890635Y (zh) 分体式红外感应电子节能灯
CN217689833U (zh) 一种双按键控制器
CN218095492U (zh) 一种基于多用途可扩展插座的照明灯具
CN216769097U (zh) 一种具有拓展接口的多功能灯具
CN216897209U (zh) 灯具
CN216565660U (zh) 发光装置及灯具
CN210840133U (zh) 一种二线式无余晖led驱动电路及应用其的灯具
CN204760643U (zh) 电源指示防水保险丝座
JP5923199B1 (ja) 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