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90627U - 具有远程监测装置的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智能密室 - Google Patents

具有远程监测装置的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智能密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90627U
CN217790627U CN202222048160.6U CN202222048160U CN217790627U CN 217790627 U CN217790627 U CN 217790627U CN 202222048160 U CN202222048160 U CN 202222048160U CN 217790627 U CN217790627 U CN 2177906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humidifying
remote monitoring
monitoring devic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4816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NGZHOU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YONGZHOU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NGZHOU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YONGZHOU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2204816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906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906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906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 Greenho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远程监测装置的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智能密室,包括密室主体,所述密室主体包括加热加湿系统、循环通风系统、远程监测装置;所述加热加湿系统设于所述密室主体内的一侧,包括加热加湿设备箱及设于箱体内的加热装置和加湿装置;所述循环通风系统包括安装于所述密室主体内的用于空气循环的吹风装置和设于所述密室主体墙体并通向外部的快速排风口;所述远程监测装置安装于所述密室主体内,用于获取所述密室主体内部的图像。所述密室通过远程监测装置令人们离开育苗密室后也能通过移动电子设备随时随地监控密室情况,以便随时调整密室内部环境因素以改善育苗密室环境使育苗效率和秧苗质量得到提升。

Description

具有远程监测装置的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智能密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远程监测装置的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智能密室。
背景技术
水稻密室叠盘育秧新技术解决了传统水稻育秧存在的出苗率低、出苗不整齐、秧苗素质不佳、漏播率高等问题,以先进的育苗设施装备育苗生产车间,将现代生物技术,温湿度环境调控技术、信息管理技术贯穿于育苗生产全过程,在人工控制的最佳环境条件下,运用机械化、自动化手段培育秧苗,实现育苗的规模化生产。
水稻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技术的关键在于对环境温湿度的监测和调节,智能化密室控制系统能够更加精准地监控水稻育秧密室环境的温湿度,但当人们离开育苗密室后,无法随时随地监控密室情况。
本实用新型即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研究提出。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提到的人们离开育苗密室后,无法随时随地监控密室情况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远程监测装置的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智能密室,包括密室主体,所述密室主体包括加热加湿系统、循环通风系统、远程监测装置;所述加热加湿系统设于所述密室主体内的一侧,包括加热加湿设备箱及设于箱体内的加热装置和加湿装置;所述循环通风系统包括安装于所述密室主体内的用于空气循环的吹风装置和设于所述密室主体墙体并通向外部的快速排风口;所述远程监测装置安装于所述密室主体内,用于获取所述密室主体内部的图像。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加湿设备箱设有所述加热装置一侧的箱体上设有通风孔,外部空气通过所述通风孔流动并通过所述加热装置加热。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加湿系统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加湿装置的加湿管道,所述加湿管道上设有出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加湿管道对称分布于所述密室主体的上部和下部。
优选的,所述加湿管道包括安装于所述密室主体墙体的主管道及若干根与所述主管道相通的副管道,所述副管道间隔安装在所述密室主体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加湿系统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加湿装置的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连接有联通外部水源的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密室主体内部还设有系统控制箱,所述系统控制箱包括箱体表面的触摸屏、安装于箱体内的控制器及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若干个继电器,所述加热加湿系统、循环通风系统、远程监测装置分别与所述继电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密室还包括对称分布于密室的上部和下部的温湿度传感器,用于密室内部温度和湿度采集。
进一步的,所述密室还包括用于显示实时数据的液晶显示屏。
进一步的,所述密室主体还包括用于示警的报警装置。
与现有的水稻叠盘育苗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智能化控制系统能够自动采集温湿度信号,通过预先设置的温湿度理想值和实时采集的温湿度信号比较,可以更加精准、高效、可靠地调节密室环境温湿度;而且远程监测装置能够使人们随时随地掌握密室的情况,以便随时调整密室内部环境因素以改善育苗密室环境,使育苗效率和秧苗质量得到提升。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远程监测装置的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智能密室,包括密室主体10,所述密室主体10包括加热加湿系统11、循环通风系统12、远程监测装置13;所述加热加湿系统11设于所述密室主体10内的一侧,包括加热加湿设备箱111及设于箱体内的加热装置112和加湿装置113;所述循环通风系统12包括安装于所述密室主体10内的用于空气循环的吹风装置121和设于所述密室主体10墙体并通向外部的快速排风口122;所述远程监测装置13安装于所述密室主体10内,用于获取所述密室主体10内部的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室主体10占地面积60平方米,能搭建于多种室内环境。所述加热装置112和所述加湿装置113用于调节所述密室主体10内的温度和湿度,使密室内温度和湿度尽量达到水稻叠盘催芽齐苗新技术中的理想温度32℃和理想湿度95%以上RH,以解决传统水稻育苗出苗率低、出苗不整齐、秧苗素质不佳、漏播率高等问题。所述加热装置112和加湿装置113安装于所述加热加湿设备箱111中以节省空间,所述加热装置112和加湿装置113也可分离放置,根据所述密室主体10的空间大小可设置一组或多组加热加湿设备以使室内均衡调节温湿度。所述加热装置112优选采用20根500瓦的加热管,使所述密室主体10内温度快速升温至水稻育苗的理想温度,加热管具有结构简单、热效率高、机械强度好的优点,能适应于多种环境使用。所述循环通风系统12中的吹风装置121可以吹出断断续续的风来模拟自然微风,在增加室内空气流动的同时增强幼苗植株的韧性,同时能够让水气更加均匀的浇灌到幼苗中,使其更健康成长;所述快速排风口122用于快速把所述密室主体10内的热空气抽出去,当密室内温度高于32℃时,实现快速降温。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循环通风系统12可以采取新风机,在所述密室主体10的墙体设置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新风机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进风口和排风口,根据育苗需求进行空气内外循环,使密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和增强流动。在所述密室主体10内安装有远程监测装置13,通过在智能电子设备上下载监测系统APP,能够令人们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电子设备(如手机)监控所述密室主体10的动态情况,非常方便,所述远程监测装置还能采用摄像头来获取图像,形象且直观。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加湿设备箱111设有所述加热装置112一侧的箱体设有通风孔1111,外部空气通过所述通风孔1111流动并通过所述加热装置112加热。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加湿系统11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加湿装置113的加湿管道114,所述加湿管道114上设有出风口1141。所述加湿装置113优选为2台超声波雾化器,其增湿量达到每小时大于等于30公斤,使室内湿度快速达到95%RH;所述加湿装置113将外部空气雾化成水汽通过所述加湿管道114上的出风口1141排到所述密室主体10内。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中,所述加湿管道114对称分布于所述密室主体10的上部和下部,保证所述加湿装置113均匀出风,使所述密室主体10内各部位的湿度平衡。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二中,所述加湿管道114包括安装于所述密室主体10墙体的主管道1142及若干根与所述主管道1142相通的副管道1143,所述副管道1143间隔安装在所述密室主体10的顶部。所述实施例二中的加湿管道114还能够在所述密室主体10地面和/或另一侧墙体上增设所述主管道1142和副管道1143,此种分布使用多条管道从多方位增大水汽的排量,进一步提升加湿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水稻育苗的质量和效率;所述加湿管道114的设置方式灵活,能够根据多种不同的密室环境设计安装。另外,所述加湿管道114优选为PVC—U优质环保排水管,所述PVC—U优质环保排水管具有物化性能优良、耐化学腐蚀、抗冲强度高、流体阻力小、耐老化、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加湿系统11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加湿装置113的过滤装置115,所述过滤装置115连接有联通外部水源的水管116。所述加湿装置113可通过所述水管116联通外部水源进行雾化处理,再通过所述加湿管道114排到所述密室主体10内以增加湿度,外部水源量大且取水直接简便。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所述密室主体10外部设置集水箱,使所述加湿装置114取水稳定,避免外部停水。由于外部水源直接从外界环境获得,无法百分百保证水源洁净,因此在所述加湿装置113和水管116之间设置所述过滤装置115,用于去除外部水源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质,减少水稻育苗的污染,从而提高育苗的质量和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密室主体10内部还设有系统控制箱14,所述系统控制箱14包括箱体表面的触摸屏141、安装于箱体内的控制器142及与所述控制器142连接的若干个继电器143,所述加热加湿系统11、循环通风系统12、远程监测装置13分别与所述继电器143电连接。所述密室的智能系统控制采取单片机控制系统,通过所述继电器143优化控制。所述系统控制箱14上还设有触摸屏141,可以预先通过手动设置密室的温度为32℃、湿度为95%RH作为基准值,当密室内实时环境温度和湿度相对基准值有偏差时,所述控制器142通过控制电路驱动所述继电器143从而使相应的加热装置112或加湿装置113或吹风装置121运行或停止,从而进行密室温湿度调节。所述密室系统采用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结合,控制方式灵活。
进一步的,所述密室主体10还包括对称分布于密室主体10的上部和下部的温湿度传感器15,用于密室内部温度和湿度采集,采取多点监测以保证所述密室内温湿度的均衡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密室主体10还包括用于显示实时数据的液晶显示屏16,人们可以通过所述液晶显示屏16直观地获取所述密室内温湿度的动态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密室主体10还包括用于示警的报警装置17,便于让工作人员充分掌握密室育苗情况,所述报警装置17与所述控制器142电连接。当所述密室主体10内温湿度超出最大偏差值时,系统将启动报警功能,表示环境温湿度已经超过设备稳定工作的温湿度范围,该系统已不能满足对此环境温度的调节,需要进行相应的人工应急处理;或者设备出现故障时也会及时红色报警,并及时启动短路保护自动断开电源开关。
其工作原理如下:
具有远程监测装置的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智能密室由温湿度传感器数据采集部分、加热加湿调节部分、循环通风调节部分、智能控制系统部分、液晶显示部分和报警部分组成;在采用微电脑数字显示的所述控制箱142的触摸屏141上设置好育苗所需的最理想的温度32℃和湿度95%RH后,先利用温湿度传感器15进行环境温度和湿度的采集及处理,经过内部A/D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在液晶显示屏16上显示出实时温湿度,控制器142对数字信号进行分析后与设定的温湿度进行比较,当温湿度未达到设定值时,立即通过继电器143启动加热加湿功能,让密室环境快速达到理想设定值;当温湿度达到理想设定值时,加热装置112或加湿装置113停止运行;当温度低于理想温度2℃或湿度低于理想湿度5%时,又重新通过继电器143启动加热装置112或加湿装置113;从而让所述密室一直都处于理想育苗环境中。所述密室控制系统还包括报警装置17和远程监测装置13。当所述密室主体10内温湿度超出最大偏差值时,系统将启动报警装置17,表示环境温湿度已经超过设备稳定工作的温湿度范围,该系统已不能满足对此环境温度的调节,需要进行相应的人工应急处理;或者设备出现故障时也会及时红色报警,并及时启动短路保护自动断开电源开关。所述远程监测装置13可通过在智能手机上下载监测系统APP,随时能通过远程监测装置13知悉到密室的情况变化。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具有远程监测装置的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智能密室,包括密室主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室主体(10)包括加热加湿系统(11)、循环通风系统(12)、远程监测装置(13);
所述加热加湿系统(11)设于所述密室主体(10)内的一侧,包括加热加湿设备箱(111)及设于箱体内的加热装置(112)和加湿装置(113);
所述循环通风系统(12)包括安装于所述密室主体(10)内的用于空气循环的吹风装置(121)和设于所述密室主体(10)墙体并通向外部的快速排风口(122);
所述远程监测装置(13)安装于所述密室主体(10)内,用于获取所述密室主体(10)内部的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远程监测装置的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智能密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加湿设备箱(111)设有所述加热装置(112)一侧的箱体上设有通风孔(1111),外部空气通过所述通风孔(1111)流动并通过所述加热装置(112)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远程监测装置的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智能密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加湿系统(11)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加湿装置(113)的加湿管道(114),所述加湿管道(114)上设有出风口(11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远程监测装置的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智能密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管道(114)对称分布于所述密室主体(10)的上部和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远程监测装置的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智能密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管道(114)包括安装于所述密室主体(10)墙体的主管道(1142)及若干根与所述主管道(1142)相通的副管道(1143),所述副管道(1143)间隔安装在所述密室主体(10)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具有远程监测装置的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智能密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加湿系统(11)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加湿装置(113)的过滤装置(115),所述过滤装置(115)连接有联通外部水源的水管(11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远程监测装置的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智能密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室主体(10)内部还设有系统控制箱(14),所述系统控制箱(14)包括箱体表面的触摸屏(141)、安装于箱体内的控制器(142)及与所述控制器(142)连接的若干个继电器(143),所述加热加湿系统(11)、循环通风系统(12)、远程监测装置(13)分别与所述继电器(143)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远程监测装置的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智能密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室主体(10)还包括对称分布于密室主体(10)的上部和下部的温湿度传感器(15),用于密室内部温度和湿度采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远程监测装置的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智能密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室主体(10)还包括用于显示实时数据的液晶显示屏(1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远程监测装置的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智能密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室主体(10)还包括用于示警的报警装置(17)。
CN202222048160.6U 2022-08-04 2022-08-04 具有远程监测装置的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智能密室 Active CN2177906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48160.6U CN217790627U (zh) 2022-08-04 2022-08-04 具有远程监测装置的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智能密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48160.6U CN217790627U (zh) 2022-08-04 2022-08-04 具有远程监测装置的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智能密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90627U true CN217790627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73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48160.6U Active CN217790627U (zh) 2022-08-04 2022-08-04 具有远程监测装置的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智能密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906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08561U (zh) 温室环境自动化控制系统
CN201616034U (zh) 一种新型菇房环境控制系统
CN105993897A (zh) 智能微生态景观缸
CN204153920U (zh) 催芽缓苗室
CN215736035U (zh) 一种可调节温湿度的蔬菜种植大棚
CN206808240U (zh) 一种智能温室大棚
CN110609582A (zh) 植物生长舱环境控制系统
CN201571390U (zh) 一种豆芽机
CN207410979U (zh) 基于风速传感器的温室大棚通风系统
CN109297782B (zh) 一种土样增湿减湿装置
CN208724514U (zh) 植物工厂气肥调节系统
CN217790627U (zh) 具有远程监测装置的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智能密室
CN112470790A (zh) 植物生长环境监控调节装置与方法
CN210094408U (zh) 一种智能小蚕共育室
CN210197585U (zh) 一种应用于菌类实验室的低温送风管路系统
CN209489273U (zh) 一种互联网太阳能灌溉蓄水设备
CN207692514U (zh) 一种带集雨装置的温湿度自动控制大棚
CN207936411U (zh) 一种恒温恒湿的纺织生产车间
CN204460523U (zh) 食用、药用菌促进生长空调系统
CN211607663U (zh) 一种基于plc和hmi的食用菌大棚中央控制装置
CN209992853U (zh) 蝴蝶兰种植用温室温湿度控制装置
CN209371422U (zh) 植物培养集装箱模块配套恒温恒湿空调系统
CN207692519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植物培养箱环境参数监控装置
CN205912582U (zh) 一种日光温室温湿度调控装置
CN212876986U (zh) 一种食用菌出菇房节能换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