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85533U - 一种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85533U
CN217785533U CN202221916105.8U CN202221916105U CN217785533U CN 217785533 U CN217785533 U CN 217785533U CN 202221916105 U CN202221916105 U CN 202221916105U CN 217785533 U CN217785533 U CN 2177855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ruding section
moving part
air conditioner
flow
discharge orif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1610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亚飞
郭成才
郭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1610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855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855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855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节流装置、分流器、换热器和过流组件,节流装置具有第一输出口,分流器形成有混合腔,混合腔具有第一输入口和至少两个分流通道,第一输入口与第一输出口相连通,分流通道设有第二输出口,换热器与第二输出口相连通,过流组件设置于混合腔内,过流组件包括过流件、活动件和弹性件,过流件具有过流孔,活动件通过弹性件连接于混合腔的腔壁上,且活动件正对过流孔设置,弹性件用于施加使活动件伸入过流孔的弹性力,活动件用于调节过流孔的通流面积。基于上述结构,通过弹性件和活动件的设置,使得活动件可调节过流孔的通流面积,使得分液更为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即空气调节器,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其是现代生活中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空调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空调的制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空调器主要由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压缩机、节流阀和控制系统等组成,为减少系统压力损失,换热器中冷媒一般都分成多个支路进行换热,为此一般都会在换热器前安装一个分流器,从而保证系统能以更高的能力和效率运行。由于冷媒流过节流装置进入分流器前已处于气、液两相混合流动的状态,易导致分流器分流效果不佳及冷媒流动噪音产生。
现有空调器的分流器通常采用过流孔,冷媒通过分液器中的过流孔时,由于孔径变小,产生了压力降,在孔径位置速度达到最大值,通过冷媒自身速度突然加快而产生的冲击打散流体中的部分气泡。然而,由于过流孔的大小以及通流面积固定不变,不能随系统的流量大小变动,所以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的流量下实现混合均匀,仍然存在混合不均匀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
节流装置,其具有第一输出口;
分流器,其形成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具有第一输入口和至少两个分流通道,所述第一输入口与所述第一输出口相连通,所述分流通道设有第二输出口;
换热器,其与所述第二输出口相连通;
过流组件,其设置于所述混合腔内,所述过流组件包括过流件、活动件和弹性件,所述过流件具有过流孔,所述活动件通过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混合腔的腔壁上,且所述活动件正对所述过流孔设置,所述弹性件用于施加使所述活动件伸入所述过流孔的弹性力,所述活动件用于调节所述过流孔的通流面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件包括依次设置的连接段和凸起段,所述弹性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混合腔的腔壁相连接,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段相连接;
所述凸起段呈尖锥状,所述凸起段被配置为可伸入所述过流孔内,所述凸起段的外周面被配置为可与所述过流孔的边缘相抵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件包括依次设置的连接段和凸起段,所述弹性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混合腔的腔壁相连接,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段相连接;
所述凸起段呈半球形、椭圆形或圆台形,所述凸起段被配置为可伸入所述过流孔内,所述凸起段的外周面被配置为可与所述过流孔的边缘相抵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段的外周面为导流面,其具有旋流结构,所述旋流结构沿所述凸起段的外周壁绕设于所述凸起段外,所述旋流结构被配置为使流体流经所述导流面时产生旋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流结构为旋流槽,所述旋流槽设为至少两个,两个所述旋流槽排列设置于所述凸起段的外周壁上,所述旋流槽环绕所述凸起段设置,且所述旋流槽朝向所述连接段倾斜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流结构为旋流板,所述旋流板设为若干个,所述旋流板环绕所述凸起段设置,且所述旋流板朝向所述连接段倾斜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流组件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混合腔的腔壁上,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设于所述安装座上,以与所述混合腔的腔壁相连接,所述安装座限定出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具有槽口,所述槽口朝向所述过流孔延伸,所述连接段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凸起段凸出于所述槽口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包括壳体和安装部,所述壳体限定出所述导向槽,所述混合腔的腔壁具有安装孔,所述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壳体的第二端具有所述槽口,所述安装部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部相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第一端的外周壁具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安装孔具有第一内螺纹,所述壳体的第一端伸入所述安装孔,以使所述壳体与所述混合腔螺纹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的外周壁具有第二外螺纹,所述壳体的内壁具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内螺纹沿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内螺纹处,以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节流装置、分流器、换热器和过流组件,节流装置具有第一输出口,分流器形成有混合腔,混合腔具有第一输入口和至少两个分流通道,第一输入口与第一输出口相连通,分流通道设有第二输出口,换热器与第二输出口相连通,过流组件设置于混合腔内,过流组件包括过流件、活动件和弹性件,过流件具有过流孔,活动件通过弹性件连接于混合腔的腔壁上,且活动件正对过流孔设置,弹性件用于施加使活动件伸入过流孔的弹性力,活动件用于调节过流孔的通流面积。基于上述结构,冷媒流经过流孔时将顶开活动件,具体而言,活动件由于连接在弹性件上,其将根据所受压力自动调整位置,当冷媒流量较大时,将完全顶开活动件,此时过流孔的通流面积较大,从而减弱过流孔的节流效果,降低压降,当冷媒流量较小时,活动件伸入过流孔内,此时过流孔的通流面积减小,从而增强过流孔的节流效果,提高压降,也即,通过弹性件和活动件的设置,使得活动件可调节过流孔的通流面积,使得分液更为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分流器和过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流组件(省去过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流组件(省去过流件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过流组件(省去过流件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活动件的仰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分流器;11、混合腔;111、第一输入口;112、分流通道;113、第二输出口;114、安装孔;114a、第一内螺纹;2、过流组件;21、过流件;211、过流孔;22、活动件;221、连接段;222、凸起段;223、旋流槽;23、弹性件;24、安装座;241、壳体;241a、导向槽;241b、槽口;241c、第一外螺纹;241d、第二内螺纹;242、安装部;242a、第二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也即,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此外,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通常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空调室内机或空调室外机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具体地,如图1至图10所示,空调器包括机壳、节流装置、分流器1、换热器和过流组件2,机壳形成有容纳腔,节流装置设置于容纳腔内,节流装置具有第一输出口,节流装置具有第一输出口,分流器1形成有混合腔11,混合腔11具有第一输入口111和至少两个分流通道112,第一输入口111与第一输出口相连通,分流通道112设有第二输出口113,换热器与第二输出口113相连通,具体地,换热器中设置有与第二输出口113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蒸发管,蒸发管的输入端与第二输出口113相连通,冷媒经过节流装置后,从第一输出口流进混合腔11内,在混合腔11混合均匀后,再通过两个或多个分流通道112分配至不同的蒸发管中进行换热。
过流组件2设置于混合腔11内,过流组件2包括过流件21、活动件22和弹性件23,过流件21具体可为板状或柱状,其横设于混合腔11内,并将混合腔11分开两个腔体,过流件21具有过流孔211,过流孔211连通两个腔体,活动件22通过弹性件23连接于混合腔11的腔壁上,具体地,活动件22位于过流件21的下游侧腔体内,且活动件22正对过流孔211设置,弹性件23用于施加使活动件22伸入过流孔211的弹性力,活动件22用于调节过流孔211的通流面积。
基于上述结构,冷媒流经过流孔211时将顶开活动件22,具体而言,活动件22由于连接在弹性件23上,其将根据所受压力自动调整位置,当冷媒流量较大时,将完全顶开活动件22,此时过流孔211的通流面积较大,从而减弱过流孔211的节流效果,降低压降,当冷媒流量较小时,活动件22伸入过流孔211内,此时过流孔211的通流面积减小,从而增强过流孔211的节流效果,提高压降,也即,通过弹性件23和活动件22的设置,使得活动件22可调节过流孔211的通流面积,使得分液更为均匀。
可选地,如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活动件22包括依次设置的连接段221和凸起段222,弹性件23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弹性件23的第一端与混合腔11的腔壁相连接,弹性件23的第二端与连接段221相连接;凸起段222呈尖锥状,凸起段222被配置为可伸入过流孔211内,凸起段222的外周面被配置为可与过流孔211的边缘相抵接。如此,凸起段222伸入过流孔211内,从而根据流量自动调整过流孔211的通流面积。
可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凸起段222呈半球形、椭圆形或圆台形,凸起段222被配置为可伸入过流孔211内,凸起段222的外周面被配置为可与过流孔211的边缘相抵接。
冷媒流经节流孔后将流向混合腔11的四周腔壁,极易直接冲击混合腔11的腔壁,冲击损失的能量主要转化为结构的振动和噪音造成噪声异常,产生较大的冷媒音,严重影响用户体验效果。基于该考虑,可选地,如图7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凸起段222的外周面为导流面,其具有旋流结构,旋流结构沿凸起段222的外周壁绕设于凸起段222外,旋流结构被配置为使流体流经导流面时产生旋流。如此,当冷媒流经过流孔211后,由于凸起段222部分位于过流孔211内,或凸起段222至少靠近过流孔211的边缘设置,因此冷媒将沿着导流面流动,进而流经旋流结构并产生旋流,使得节流后的冷媒气液两相混合更为均匀的同时,还产生离心效果,从而避免对混合腔11的腔壁直接产生冲击,大大降低了冷媒音,噪音较少,用户体验效果更好。
可选地,如图7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旋流结构为旋流槽223,旋流槽223设为至少两个,两个旋流槽223排列设置于凸起段222的外周壁上,旋流槽223环绕凸起段222设置,且旋流槽223朝向连接段221倾斜设置。
可选地,在另一实施例中,旋流结构为旋流板,旋流板设为若干个,旋流板环绕凸起段222设置,且旋流板朝向连接段221倾斜设置。具体地,旋流板垂直于导流面设置,当然,旋流板也可为相对于导流面倾斜设置。
可选地,如图4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过流组件2还包括安装座24,安装座24可拆卸地安装于混合腔11的腔壁上,弹性件23的第一端设于安装座24上,以与混合腔11的腔壁相连接,安装座24限定出导向槽241a,导向槽241a具有槽口241b,槽口241b朝向过流孔211延伸,连接段221可滑动地设于导向槽241a内,凸起段222凸出于槽口241b设置。安装座24的设置便于弹性件23和活动件22的安装,且导向槽241a限定了活动件22的滑动方向,从而使得凸起段222与过流孔211之间不会发生偏移,调整过流孔211的通流面积更为精准。
可选地,如图4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24包括壳体241和安装部242,壳体241限定出导向槽241a,混合腔11的腔壁具有安装孔114,壳体24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壳体241的第一端可拆卸地装设于安装孔114中,壳体241的第二端具有槽口241b,安装部242可拆卸地装设于导向槽241a内,弹性件23的第一端与安装部242相连接。
可选地,如图3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41第一端的外周壁具有第一外螺纹241c,安装孔114具有第一内螺纹114a,壳体241的第一端伸入安装孔114,以使壳体241与混合腔11螺纹连接。当然,壳体241与混合腔11也可为粘接、插接或卡接等其他连接方式。
可选地,如图4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242的外周壁具有第二外螺纹242a,壳体241的内壁具有第二内螺纹241d,第二内螺纹241d沿导向槽241a的延伸方向延伸,安装部242设于壳体241内的第二内螺纹241d处,以与壳体241螺纹连接。如此,可通过调整安装部242的位置来调整活动件22的初始位置,以及弹性件23的松紧程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工作过程为:冷媒经节流装置的第一输出口和混合腔11的第一输入口111进入混合腔11内,冷媒流经过流孔211并顶开凸起段222,其流出过流孔211时将沿着旋流槽223流动,从而产生旋流,并分别进入各分流通道112内,最终进入不同的换热器蒸发管内。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主要由节流装置、分流器1、换热器和过流组件2构成,节流装置具有第一输出口,分流器1形成有混合腔11,混合腔11具有第一输入口111和至少两个分流通道112,第一输入口111与第一输出口相连通,分流通道112设有第二输出口113,换热器与第二输出口113相连通,过流组件2设置于混合腔11内,过流组件2包括过流件21、活动件22和弹性件23,过流件21具有过流孔211,活动件22通过弹性件23连接于混合腔11的腔壁上,且活动件22正对过流孔211设置,弹性件23用于施加使活动件22伸入过流孔211的弹性力,活动件22用于调节过流孔211的通流面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空调器具有如下优点:
1、冷媒流经过流孔时将顶开活动件,具体而言,活动件由于连接在弹性件上,其将根据所受压力自动调整位置,当冷媒流量较大时,将完全顶开活动件,此时过流孔的通流面积较大,从而减弱过流孔的节流效果,降低压降,当冷媒流量较小时,活动件伸入过流孔内,此时过流孔的通流面积减小,从而增强过流孔的节流效果,提高压降,也即,通过弹性件和活动件的设置,使得活动件可调节过流孔的通流面积,使得分液更为均匀。
2、当冷媒流经过流孔后,由于凸起段部分位于过流孔内,或凸起段至少靠近过流孔的边缘设置,因此冷媒将沿着导流面流动,进而流经旋流结构并产生旋流,使得节流后的冷媒气液两相混合更为均匀的同时,还产生离心效果,从而避免对混合腔的腔壁直接产生冲击,大大降低了冷媒音,噪音较少,用户体验效果更好。
3、安装座的设置便于弹性件和活动件的安装,且导向槽限定了活动件的滑动方向,从而使得凸起段与过流孔之间不会发生偏移,调整过流孔的通流面积更为精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节流装置,其具有第一输出口;
分流器,其形成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具有第一输入口和至少两个分流通道,所述第一输入口与所述第一输出口相连通,所述分流通道设有第二输出口;
换热器,其与所述第二输出口相连通;
过流组件,其设置于所述混合腔内,所述过流组件包括过流件、活动件和弹性件,所述过流件具有过流孔,所述活动件通过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混合腔的腔壁上,且所述活动件正对所述过流孔设置,所述弹性件用于施加使所述活动件伸入所述过流孔的弹性力,所述活动件用于调节所述过流孔的通流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件包括依次设置的连接段和凸起段,所述弹性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混合腔的腔壁相连接,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段相连接;
所述凸起段呈尖锥状,所述凸起段被配置为可伸入所述过流孔内,所述凸起段的外周面被配置为可与所述过流孔的边缘相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件包括依次设置的连接段和凸起段,所述弹性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混合腔的腔壁相连接,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段相连接;
所述凸起段呈半球形、椭圆形或圆台形,所述凸起段被配置为可伸入所述过流孔内,所述凸起段的外周面被配置为可与所述过流孔的边缘相抵接。
4.如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段的外周面为导流面,其具有旋流结构,所述旋流结构沿所述凸起段的外周壁绕设于所述凸起段外,所述旋流结构被配置为使流体流经所述导流面时产生旋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流结构为旋流槽,所述旋流槽设为至少两个,两个所述旋流槽排列设置于所述凸起段的外周壁上,所述旋流槽环绕所述凸起段设置,且所述旋流槽朝向所述连接段倾斜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流结构为旋流板,所述旋流板设为若干个,所述旋流板环绕所述凸起段设置,且所述旋流板朝向所述连接段倾斜设置。
7.如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流组件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混合腔的腔壁上,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设于所述安装座上,以与所述混合腔的腔壁相连接,所述安装座限定出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具有槽口,所述槽口朝向所述过流孔延伸,所述连接段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凸起段凸出于所述槽口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座包括壳体和安装部,所述壳体限定出所述导向槽,所述混合腔的腔壁具有安装孔,所述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壳体的第二端具有所述槽口,所述安装部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部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第一端的外周壁具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安装孔具有第一内螺纹,所述壳体的第一端伸入所述安装孔,以使所述壳体与所述混合腔螺纹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的外周壁具有第二外螺纹,所述壳体的内壁具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内螺纹沿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内螺纹处,以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
CN202221916105.8U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空调器 Active CN2177855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16105.8U CN217785533U (zh)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16105.8U CN217785533U (zh)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85533U true CN217785533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40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16105.8U Active CN217785533U (zh)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855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38443B2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2419041A (zh) 变频空调器节流开度控制方法
CN106016505B (zh) 空调电路板降温装置
CN107806715B (zh) 水冷机组及其节流调控方法
CN104567135A (zh) 空调装置
CN105605752B (zh) 空调系统静音模式的控制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空调系统
CN201666691U (zh) 带汽液分离器装置的制冷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WO2019000869A1 (zh) 空调系统和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17785533U (zh) 一种空调器
CN113339893A (zh) 分流器、换热器及空调机
EP3196570B1 (en) Flash tank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EP3187789A1 (en) Enhanced vapor injectio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204154039U (zh) 空调装置
CN104422208B (zh) 空调系统
WO2019000868A1 (zh) 空调系统和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8413663A (zh) 分液器及空调器
CN217031696U (zh) 空调器
US11859883B2 (en) Flow disturbance apparatus and air conditioner comprising the same
CN110608545A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7686006U (zh) 节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JP2012137223A (ja) 熱交換器の分流器並びにその分流器を備え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6985637B (zh) 一种汽车空调制冷设备
CN211345911U (zh) 制冷系统和空调
CN209459275U (zh) 闪发器、热泵系统
CN208059146U (zh) 三管制多联机系统及其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