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79820U - 一种轮眉贴胶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眉贴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79820U
CN217779820U CN202221892457.4U CN202221892457U CN217779820U CN 217779820 U CN217779820 U CN 217779820U CN 202221892457 U CN202221892457 U CN 202221892457U CN 217779820 U CN217779820 U CN 2177798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arch
carrier
adhesive tape
rubberiz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9245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俊
卢明珊
张彪
杨永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zumi Robot Autom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zumi Robot Autom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zumi Robot Autom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zumi Robot Autom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9245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798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798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798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眉贴胶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轮眉贴胶设备。该轮眉贴胶设备包括载具、转盘组件、贴胶机构和运转小车,载具用于承载轮眉;转盘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载具放置区,每个载具放置区上均能放置一个载具,转盘组件能够带动载具转动,以使其上的轮眉在贴胶和下料的位置之间切换;贴胶机构连接于机械臂的末端且位于转盘组件的一侧,贴胶机构被配置为将胶带贴附于轮眉上;运转小车被配置为将承载有待贴胶轮眉的载具运转至转盘组件上。贴胶机构配合机械臂能够快速准确地将胶带贴附于轮眉上,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还能够实现载具的快速更换,使得贴胶机构始终处于工作状态,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轮眉贴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眉贴胶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眉贴胶设备。
背景技术
轮眉即汽车轮眉,一般指汽车轮胎上面翼子板突出的半圆形的部件,为了将一些装饰条胶粘到轮眉上,就需要利用贴胶设备在轮眉上沿轮眉的轨迹铺设一条带有离型膜的胶带。
目前,工业生产中,贴胶机构一般是固定安装在机器人的末端,工作台上放置一个载具,轮眉定位在载具上,机器人带动贴胶机构对该轮眉自动贴附胶带,胶带贴完后,操作人员将载具和轮眉取下,并重新放置一个承载有待贴胶轮眉的载具。这就导致当人工下料和上料时,贴胶机构处于停机状态,降低了轮眉的贴胶效率,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轮眉贴胶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眉贴胶设备,能够精准快速地将胶带贴附于轮眉上,且能够实现载具的快速更换,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轮眉贴胶设备,包括:
载具,用于承载轮眉;
转盘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载具放置区,每个所述载具放置区上均能放置一个所述载具,所述转盘组件能够带动所述载具转动,以使其上的所述轮眉在贴胶和下料的位置之间切换;
贴胶机构,连接于机械臂的末端且位于所述转盘组件的一侧,所述贴胶机构被配置为将胶带贴附于所述轮眉上;
运转小车,被配置为将承载有待贴胶轮眉的所述载具运转至所述转盘组件上。
作为一种轮眉贴胶设备的优选方案,还包括视觉检测组件,所述视觉检测组件位于所述转盘组件的一侧且位于所述贴胶机构的下方,所述视觉检测组件被配置为定位所述贴胶机构的起始贴附位置。
作为一种轮眉贴胶设备的优选方案,所述贴胶机构包括:
安装部,连接于所述机械臂的末端;
胶带传送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所述胶带传送组件被配置为将所述胶带传送并贴附至所述轮眉上;
裁切组件,位于所述胶带的传送路径上,所述裁切组件被配置为与所述胶带间歇接触以将所述胶带切断;
裁切力调整组件,被配置为调整所述裁切组件的裁切力。
作为一种轮眉贴胶设备的优选方案,所述胶带传送组件包括:
放卷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所述放卷部件上缠绕有所述胶带,所述放卷部件用于所述胶带的放卷;
导向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所述导向部件被配置为对所述胶带进行导向;
压合滚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导向部件的末端,所述压合滚轮能与所述胶带背面接触以将所述胶带压合至所述轮眉上;
送料部件,所述送料部件能与所述胶带的正面接触且能够沿所述胶带的传输方向移动,以将所述胶带从所述导向部件送至所述压合滚轮上。
作为一种轮眉贴胶设备的优选方案,所述导向部件包括:
第二安装板,连接于所述安装部上;
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端面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胶带能够容置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胶带的背面与所述导向槽的底面相接触,所述压合滚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导向块的末端。
作为一种轮眉贴胶设备的优选方案,所述送料部件包括:
第一送料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
第二送料驱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送料驱动件的输出端;
送料压块,连接于所述第二送料驱动件的输出端且位于所述导向块的上方,所述第二送料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送料压块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将所述送料压块压紧于所述胶带上,所述第一送料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送料驱动件带动所述送料压块沿第二方向移动,以将所述胶带从所述导向块送至所述压合滚轮上,所述导向块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作为一种轮眉贴胶设备的优选方案,所述裁切组件包括:
裁切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
第三安装板,连接于所述裁切驱动件的输出端;
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所述第一切刀和所述第二切刀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板的末端且位于所述导向块的旁侧,所述导向块的两侧开设有连通所述导向槽的缺口,所述裁切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三安装板沿第三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切刀和所述第二切刀从所述缺口进入所述导向槽并切断所述胶带,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作为一种轮眉贴胶设备的优选方案,所述裁切力调整组件包括:
两个第一调整件,两个所述第一调整件均沿所述第一方向穿设于所述导向块上,且两个所述第一调整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两个第二调整件,分别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调整件上,两个所述第二调整件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一切刀和所述第二切刀对应抵接,通过两个所述第一调整件能够分别调节两个所述第二调整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位置,以分别调节所述第一切刀和所述第二切刀的裁切力。
作为一种轮眉贴胶设备的优选方案,所述载具包括:
底板;
仿形承载部,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轮眉能够容置于所述仿形承载部内;
多个压紧部,多个所述压紧部沿所述仿形承载部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多个所述压紧部均能够将所述轮眉压紧于所述仿形承载部内。
作为一种轮眉贴胶设备的优选方案,所述运转小车包括:
车架和车轮,所述车轮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底部;
载具托板,滑动设置于所述车架上,所述载具托板用于承载所述载具;
升降组件,设置于所述车架上,所述升降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载具托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载具托板升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眉贴胶设备,通过设置贴胶装置,能够快速准确地将胶带贴附于轮眉上,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转盘组件的每个载具放置区上均能放置一个载具,载具上放置有轮眉,当第一个载具放置区上的轮眉贴胶完成后,转盘组件转动180度,再对第二个载具放置区上的轮眉进行贴胶,同时,第一个载具放置区转至下料位置,操作人员取下载具后,利用运转小车将承载有待贴胶轮眉的载具运转至转盘组件上,并放置于第二个载具放置区上,以此循环往复,实现了载具的快速更换,使得贴胶装置始终处于工作状态,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明显易懂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下面描述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轮眉贴胶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轮眉贴胶设备隐去机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盘组件与载具的配合关系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载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运转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贴胶机构与机械臂的配合关系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贴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贴胶机构隐去点胶组件和安装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隐去放卷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胶带裁切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胶带裁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隐去导向块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视觉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机械臂;200、胶带;300、离型膜;
1、载具;11、底板;111、第二定位孔;12、仿形承载部;13、压紧部;131、压紧驱动件;132、压紧臂;14、第一定位件;15、汇流块;
2、转盘组件;21、转盘驱动件;22、转盘本体;221、载具放置区;222、第一定位孔;23、电气滑环;
3、运转小车;31、车架;32、车轮;33、载具托板;34、升降组件;341、丝杠;342、螺母;343、滑块;344、滑轨;345、手柄;35、第二定位件;36、缓冲件;37、把手;38、刻度尺;39、指针;
4、贴胶机构;41、安装部;42、胶带传送组件;421、放卷部件;4211、第一安装板;4212、胶带盘;422、导向部件;4221、第二安装板;4222、导向块;42221、导向槽;423、压合滚轮;424、送料部件;4241、第一送料驱动件;4242、第二送料驱动件;4243、送料压块;42431、连接块;42432、压紧块;4244、第一连接板;4245、第二连接板;43、裁切组件;431、裁切驱动件;432、第三安装板;433、第一切刀;434、第二切刀;435、盖板;436、第三连接板;44、裁切力调整组件;441、第一调整件;442、第二调整件;45、牵引组件;451、牵引滚轮;46、点胶组件;461、第四安装板;462、点胶阀;463、热风枪;
5、视觉检测组件;51、安装支架;52、相机;53、镜头;54、光源;
6、机架;7、工作台;8、机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轮眉贴胶设备,包括载具1、转盘组件2、贴胶机构4和运转小车3,载具1用于承载轮眉;转盘组件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载具放置区221,每个载具放置区221上均能放置一个载具1,转盘组件2能够带动载具1转动,以使其上的轮眉在贴胶和下料的位置之间切换;贴胶机构4连接于机械臂100的末端且位于转盘组件2的一侧,贴胶机构4被配置为将胶带200贴附于轮眉上;运转小车3被配置为将承载有待贴胶轮眉的载具1运转至转盘组件2上。其中,机械臂100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此不做赘述。本实施例中的胶带200类似于双面胶,胶带200贴附于轮眉的一面具有粘性,另一面贴附有离型膜300,用于保护胶带200免受污染。
本实施例提供的轮眉贴胶设备,机械臂100能够带动贴胶机构4快速准确地将胶带200贴附于轮眉上,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当两个载具1放置于对应的载具放置区221上时,是处于对称的状态,其中一个位于贴胶的位置,另一个位于下料的位置。贴胶机构4位于转盘组件2的旁侧,并对位于贴胶位置的轮眉进行贴胶,当位于贴胶位置的轮眉贴胶完成后,转盘组件2转动180度,使原本位于下料位置的轮眉转动至贴胶位置,贴胶机构4并对其进行贴胶;而原本处于贴胶位置的轮眉转动至下料位置,操作人员取下承载有已贴胶轮眉的载具1后,利用运转小车3将承载有待贴胶轮眉的载具1运转至转盘组件2上,并放置于处于下料位置的载具放置区221上,以此循环往复,实现了载具1的快速更换,使得贴胶机构4始终处于工作状态,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轮眉贴胶设备还包括机架6和工作台7,机架6放置于地面上,工作台7放置于机架6上,转盘组件2设置于工作台7上,机械臂100放置于机架6上。工作台7起到了支撑转盘组件2的作用,使得转盘组件2的高度和运转小车3的高度相适配,方便对接,且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机架6上放置有控制箱,用于控制机械臂100和转盘组件2工作。另外,如图1所示,机架6外还罩设有机罩8,能够对设备整体起到保护作用,同时提高了安全性能。机罩8的一面留有开口,方便运转小车3和转盘组件2进行对接,以及方便工作人员观察和操作。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载具1具体包括底板11、仿形承载部12和多个压紧部13,仿形承载部12设置于底板11上,轮眉能够容置于仿形承载部12内;多个压紧部13沿仿形承载部12的周向间隔设置于底板11上,多个压紧部13能够将轮眉压紧于仿形承载部12内。由于轮眉为弧形结构,因此,为了与轮眉的形状相适配,仿形承载部12的轨迹线与轮眉的轨迹线相同。仿形承载部12上设置有弧形的容置槽,轮眉能够容置于容置槽内,容置槽对轮眉形成了定位作用,多个压紧部13能够将轮眉压紧于仿形承载部12的容置槽内,以实现轮眉的固定,防止轮眉脱离载具1。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型号的轮眉需要匹配不同型号的载具1。
具体而言,继续参考图4,压紧部13包括压紧驱动件131和压紧臂132,压紧驱动件131设置于底板11上;压紧臂132连接于压紧驱动件131的输出端,压紧驱动件131能够驱动压紧臂132转动,以使压紧臂132压紧于轮眉上。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固定轮眉时,压紧驱动件131驱动压紧臂132向靠近轮眉的方向转动,以使压紧臂132抵紧于轮眉上;当需要拆换轮眉时,压紧驱动件131驱动压紧臂132向远离轮眉的方向转动,以释放轮眉。通过采用这种设置,不仅能够实现轮眉的固定,还能方便轮眉的快速拆换。在本实施例中,压紧驱动件131优选为旋转气缸。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吸盘吸附轮眉的方式,也能实现轮眉的固定。
继续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压紧部13的数量优选为四个,四个压紧部13沿仿形承载部12的周向间隔设置于底板11上。通过采用这种设置,在实现稳定压紧轮眉的同时,还能节省一定的空间和成本。当然,压紧部13的数量不局限于上述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压紧部13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轮眉的型号进行适应选择,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优选地,继续参考图4,底板11上还设置有汇流块15。通过设置汇流块15,能够将四个压紧驱动件131的电路汇聚成一路进行电连接,减少了导线的数量,方便布局。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转盘组件2包括转盘驱动件21和转盘本体22,转盘驱动件21设置于工作台7上;转盘本体22连接于转盘驱动件21的输出端,两个载具放置区221设置于转盘本体22上,转盘驱动件21能够驱动转盘本体22转动,以使其上的两个轮眉分别在贴膜和下料的位置之间切换。采用这种设置,能够实现转盘本体22的自动转动,自动化程度较高,节省人力。其中,转盘驱动件21优选为分割器,其可承受超大的轴向负载及垂直径向压力。
优选地,继续参考图3,转盘组件2还包括电气滑环23,电气滑环23与转盘驱动件21电连接并设置于转盘本体22的转动中心处。电气滑环23是负责为旋转体连通、输送能源与信号的电气部件。通过设置电气滑环23,能够防止导线缠绕,避免出现导线断裂的情况。电气滑环23属于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此不做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底板11和转盘本体22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定位件14,另一个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222,第一定位件14能够插入第一定位孔222内,以实现底板11和转盘本体22的定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14具体设置于底板11上,第一定位孔222具体设置于转盘本体22的载具放置区221上。第一定位件14优选为分度销,其通过紧固件锁紧于底板11上,第一定位件14螺纹连接于底板11上,载具1放置于转盘本体22的上方,通过旋拧第一定位件14,使其插入第一定位孔222内,以实现底板11和转盘本体22之间的定位和连接。
优选地,每个载具1的底板11上设置两个第一定位件14,两个第一定位件14间隔设置。相对应地,如图5所示,转盘本体22上设置有四个第一定位孔222,每个载具放置区221上分别设置两个第一定位孔222,以分别对应每个载具1上的两个第一定位件14。通过采用这种设置,能够准确定位底板11和转盘本体22,并且能够限制载具1的多个自由端,防止载具1在贴胶过程发生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运转小车3具体包括车架31、车轮32、载具托板33和升降组件34,车轮32设置于车架31的底部;载具托板33滑动设置于车架31上,载具托板33用于承载载具1;升降组件34设置于车架31上,升降组件34的输出端与载具托板33连接,用于驱动载具托板33升降。需要说明的是,运转小车3在使用时,需要操作人员手推移动。操作人员需要先推动空载的运转小车3移动至载具供料工位上,将承载有待贴膜轮眉的载具1转移至运转小车3上,再推动运转小车3移动至转盘组件2处,并将运转小车3上的载具1转移至转盘本体22上,一次运转一个载具1。在将承载有待贴膜轮眉的载具1转移至运转小车3上时,载具托板33伸入载具1的下方,升降组件34能够驱动载具托板33上升以并将载具1抬起,使载具1脱离载具供料工位,而在将运转小车3上的载具1转移至转盘本体22上,升降组件34再驱动载具托板33下降,以将载具1放置于转盘本体22上。
优选地,车轮32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车轮32分别设置于车架31底部的四个边角位置,使得运转小车3平稳移动。当然,车轮32的数量不局限于上述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车轮32的数量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应性选择,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进一步优选地,继续参考图6,车架31的一端连接有把手37,操作人员可以手握把手37推动运转小车3移动,方便操作。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6所示,载具托板33和底板11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二定位件35,另一个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111,第二定位件35能够插入第二定位孔111内,以实现底板11与载具托板33的定位。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件35具体设置于载具托板33上,第二定位孔111具体设置于底板11上。第二定位件35优选为定位销,定位销能够插入第二定位孔111内,以实现载具托板33和底板11之间的定位和连接。
优选地,载具托板33上设置两个第二定位件35,两个第二定位件35间隔设置。对应地,底板11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定位孔111,以分别对应两个第二定位件35。通过采用这种设置,能够准确定位载具托板33和底板11,并且能够限制载具1的多个自由度,防止载具1在运转过程发生偏移或掉落。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升降组件34包括丝杠341、螺母342、滑块343和滑轨344,丝杠341的两端均转动连接于车架31上;螺母342旋拧于丝杠341上且与载具托板33连接;滑块343设置于载具托板33上;滑轨344设置于车架31上且沿竖直方向延伸,滑块343滑动连接于滑轨344上。优选地,丝杠341的顶端设置有手柄345,方便操作人员通过手柄345旋拧丝杠341,省时省力。在使用时,旋拧手柄345驱动丝杠341转动,以驱动螺母342带动载具托板33沿竖直方向移动,同时载具托板33上的滑块343沿着滑轨344滑动,以减小滑动摩擦力,保证载具托板33的移动平稳顺畅。
参考图6,对运转小车3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在进行载具1的运转时,操作人员先手握把手37将空载的运转小车3推动至载具供料工位上,使载具托板33伸入载具1的下方,第二定位件35插入对应的第二定位孔111内,然后人工转动手柄345,使得螺母342带动载具托板33上升将载具1抬起,使载具1脱离载具供料工位;然后人工推动运转小车3至转盘组件2处进行对位,将第一定位件14插入对应的第一定位孔222内,然后人工转动手柄345,使得螺母342带动载具托板33下降,将载具1放置于转盘本体22上,之后运转小车3撤出,循环往复,以实现载具1的快速更换。
优选地,继续参考图6,运转小车3还包括刻度尺38和指针39,刻度值设置于车架31上且沿竖直方向延伸,指针39设置于载具托板33的侧面,指针39的一端指向刻度尺38的刻度值上。通过采用这种设置,能够精准控制载具托板33的上升高度或者下降高度,方便操作人员进行参考和判断。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6,车架31的底部设置有缓冲件36。可以理解的是,车架31为“L”型结构,当将运转小车3推动至转盘组件2上时,车架31的底端伸入机架6与地面之间的间隙内,由于机架6外罩设有机罩8,缓冲件36能够与机罩8抵接,起到限位和缓冲的作用,防止车架31与机罩8发生刚性碰撞而造成车架31或者机罩8磨损破坏。其中,缓冲件36可以设置为弹簧、橡胶块或者海绵块,只要能实现上述缓冲作用的结构,均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优选地,缓冲件36的数量优选为两个,两个缓冲件36沿车架3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以实现更好的缓冲效果。当然,缓冲件36的数量不局限于上述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缓冲件36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应性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的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贴胶机构4包括安装部41、胶带传送组件42、裁切组件43和裁切力调整组件44(图8未示出),安装部41连接于机械臂100的末端;胶带传送组件42设置于安装部41上,胶带传送组件42被配置为将胶带200传送并贴附至轮眉上;裁切组件43位于胶带200的传送路径上,裁切组件43被配置为与胶带200间歇接触以将胶带200切断;裁切力调整组件44被配置为调整裁切组件43的裁切力。
其中,胶带传送组件42能够将胶带200传送并贴附至轮眉上,以保证较好的贴附效果;当贴附完一个轮眉时,胶带200需要截断,裁切组件43能够自动将胶带200切断;裁切力调整组件44能够调整裁切组件43的裁切力,以使裁切组件43满足所需要的裁切效果。整个贴胶机构4结构紧凑,可以快速、准确地将胶带200贴合在轮眉上,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较高,结构稳定,工作效率高,贴附效果较好。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胶带传送组件42包括放卷部件421,放卷部件421设置于安装部41上,放卷部件421上缠绕有胶带200,放卷部件421用于胶带200的放卷。具体地,放卷部件421包括第一安装板4211和转动设置于第一安装板4211上的胶带盘4212,第一安装板4211设置于安装部41上,胶带盘4212上卷绕有胶带200。需要说明的是,随着胶带200的不断传送,能够拉动胶带盘4212持续转动,以实现胶带200的自动放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省人力。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胶带传送组件42还包括导向部件422,导向部件422设置于安装部41上,导向部件422被配置为对胶带200进行导向。具体地,导向部件422包括第二安装板4221和导向块4222,第二安装板4221连接于安装部41上,用于支撑固定导向块4222;导向块4222的端面上设置有导向槽42221,胶带200能够容置于导向槽42221内,胶带200的背面与导向槽42221的底面相接触,胶带200能够在导向槽42221内传送。需要说明的是,胶带200的背面指的是贴附有离型膜300的一面。第二安装板4221和导向块4222位于胶带盘4212出料的一侧,由胶带盘4212放卷的胶带200能够从导向块4222的进料口进入导向槽42221内。导向块4222具有一定的长度,能够对胶带200起到一定的支撑和传送作用,防止胶带200松脱,导向槽42221起到导向作用,防止胶带200在输送过程中跑偏而影响贴附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胶带传送组件42还包括压合滚轮423,压合滚轮423转动设置于导向块4222的末端,压合滚轮423能与胶带200背面接触以将胶带200压合至轮眉上。其中,压合滚轮423位于导向块4222的出料端,压合滚轮423的曲面宽度大于胶带200的宽度,压合滚轮423用于将从导向块4222传送来的胶带200压合于轮眉上。当胶带200的自由端贴附于轮眉上时,机械臂100带动贴胶机构4沿着轮眉的轨迹移动,胶带200不断传送,压合滚轮423沿着轮眉表面转动,且其曲面始终抵紧于轮眉上,以对胶带200的表面进行平整压合,防止胶带200中有气泡产生,提高了胶带200的贴附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胶带传送组件42还包括送料部件424,送料部件424能与胶带200的正面抵接且能够沿胶带200的传输方向移动,以将胶带200从导向部件422送至压合滚轮423上。需要说明的是,胶带200的正面指的是具有粘性的一面,即需要贴附至轮眉的一面。裁切组件43位于送料部件424和压合滚轮423之间,当完成一个轮眉的贴胶后,裁切组件43会在导向块4222的预设位置切断胶带200,为了方便进行下一次贴胶,送料部件424需要将位于导向块4222上的胶带200送至压合滚轮423的前端,等待下一次贴胶。
具体而言,继续参考图9,送料部件424具体包括第一送料驱动件4241、第二送料驱动件4242和送料压块4243,第一送料驱动件4241设置于第二安装板4221上;第二送料驱动件4242连接于第一送料驱动件4241的输出端;送料压块4243连接于第二送料驱动件4242的输出端且位于导向块4222的上方,第二送料驱动件4242能够驱动送料压块4243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将送料压块4243压紧于胶带200上,第一送料驱动件4241能够驱动第二送料驱动件4242带动送料压块4243沿第二方向移动,以将胶带200从导向块4222送至压合滚轮423上,导向块4222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为了方便叙述,将第一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第二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其中,为了节省空间,第一送料驱动件4241和第二送料驱动件4242均设置于第二安装板4221的侧面,而为了保证送料效果,导向块4222位于送料压块4243的上方,与导向槽42221正对设置。
更为具体地,如图10所示,送料压块4243包括连接块42431和连接于连接块42431末端的压紧块42432,连接块42431和压紧块42432为一体成型的结构,结构上更加稳定,无需设置额外的连接件,省去了安装步骤。连接块42431与位于其下方的胶带200不接触,压紧块42432相对于连接块42431的下表面凸出设置,压紧块42432能与位于其下方的胶带200的正面相抵接。需要注意的是,压紧块42432与胶带200接触的平面在保证足够摩擦力的情况下,面积应尽可能地小,避免压紧块42432损坏胶带200。其次,压紧块42432与胶带200接触的平面可以做防粘处理,避免胶带200粘在压紧块42432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二送料驱动件4242通过第一连接板4244连接于第一送料驱动件4241的输出端,送料压块4243通过第二连接板4245连接于第二送料驱动件4242的输出端。其中,第一送料驱动件4241和第二送料驱动件4242均优选为滑台气缸,滑台气缸将滑台和气缸结合在一起,结构紧凑,实用性强,使整体尺寸和重量减小,且具有高刚性和高精度的特点。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裁切组件43具体包括裁切驱动件431、第三安装板432、第一切刀433和第二切刀434,裁切驱动件431固定于第三连接板436上,第三连接板436固定于第二安装板4221上,第三连接板436对于裁切驱动件431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第三安装板432连接于裁切驱动件431的输出端,第一切刀433和第二切刀434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第三安装板432的末端且位于导向块4222的旁侧,并且第一切刀433和第二切刀434位于压紧块42432和压合滚轮423之间,导向块4222的两侧开设有连通导向槽42221的缺口,裁切驱动件431能够驱动第三安装板432沿第三方向移动,以带动第一切刀433和第二切刀434从缺口进入导向槽42221并切断胶带200,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为了方便叙述,将第三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第一切刀433和第二切刀434通过同一固定销连接于第三安装板432的末端。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1和图12所示,胶带200的背面贴附有离型膜300,第一切刀433与第二切刀434的裁切力不相同,第一切刀433仅用于切断胶带200,而不切断离型膜300,第二切刀434用于将胶带200和离型膜300同时切断,这样在裁切后,使得离型膜300能够保留一段,留出的离型膜300的长度等于第一切刀433和第二切刀434之间的距离,以方便后续用户将离型膜300撕除。
优选地,如图9所示,裁切组件43还包括盖板435,盖板435连接于第三安装板432上且盖设于第一切刀433和第二切刀434上。通过设置盖板435,能够对第一切刀433和第二切刀434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在作业时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裁切力调整组件44包括两个第一调整件441和两个第二调整件442,两个第一调整件441均沿第一方向穿设于导向块4222上,且两个第一调整件441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二调整件442分别连接于对应的第一调整件441上,两个第二调整件442能够分别与第一切刀433和第二切刀434对应抵接,通过调节两个第一调整件441的穿设长度,能够分别调节两个第二调整件442沿第一方向的位置,以分别调节第一切刀433和第二切刀434的裁切力。
其中,第一调整件441优选为球头柱塞,第二调整件442优选为销轴,球头柱塞旋拧于导向块4222上,销轴连接于球头柱塞的一端,销轴沿Z轴方向放置,销轴能够支撑胶带200。
参考图11,第一切刀433和第二切刀434每次切割时到达的位置都是固定的,首先以第二切刀434为例进行说明,调节第一调整件441旋入导向块4222的深度,使得第二调整件442位于与第二切刀434抵接的位置,由于第二调整件442上支撑有胶带200,这样每次切割时就能够达到上述第二切刀434的裁切效果,即第二切刀434将胶带200和离型膜300同时切断。其次,以第一切刀433为例进行说明,调节第一调整件441旋入导向块4222的深度,使得第二调整件442位于第一切刀433的下方,第一切刀433每次切割时不与第二调整件442接触,第二调整件442与第一切刀433之间的距离等于离型膜300的厚度,这样每次切割时就能够达到上述第一切刀433的裁切效果,即仅切断胶带200,而不切断离型膜300。优选地,每个第二调整件442的下方同时连接两个第一调整件441,以实现较稳定的支撑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贴胶机构4还包括牵引组件45,牵引组件45位于放卷部件421和导向块4222之间,牵引组件45包括多个间隔且转动设置于第二安装板4221上的牵引滚轮451,多个牵引滚轮451交错设置且位于导向块4222进料口的一侧,胶带200能依次绕过对应的牵引滚轮451。通过采用这种设置,能够对胶带200进行导向纠偏,防止胶带200在输送过程中跑偏。同时,当胶带200依次绕过对应的牵引滚轮451时,胶带200的表面与牵引滚轮451接触,使胶带200保持合适的张力,提高胶带200的传送效率。在本实施例中,牵引滚轮451采用特氟龙材质制成,能够防止在牵引过程中牵引滚轮451与胶带200直接接触造成胶带200的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牵引滚轮451的数量优选为三个,三个牵引滚轮451间隔且交错设置,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当然,牵引滚轮451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上述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牵引滚轮45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应性选择。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8,贴胶机构4还包括点胶组件46,点胶组件46包括第四安装板461、点胶阀462和热风枪463,第四安装板461设置于安装部41上;点胶阀462连接于第四安装板461上,点胶阀462用于在轮眉上点胶;热风枪463连接于第四安装板461上,热风枪463用于加热点胶阀462点在轮眉上的胶水。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胶带200贴附于轮眉的一面具有一定的粘性,但是粘性不大,为了保证胶带200牢固贴附于轮眉上,在贴胶带200之前,先通过点胶阀462在未贴胶的轮眉上点设胶水,然后热风枪463对胶水进行加热,使胶水保持较好的粘性,再在点胶的位置贴附上胶带200,以达到助粘的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轮眉贴胶设备还包括视觉检测组件5,视觉检测组件5设置于机架6上,并且视觉检测组件5位于转盘组件2的一侧且位于贴胶机构4的下方,视觉检测组件5被配置为定位贴胶机构4的起始贴附位置。通过视觉检测组件5的定位和引导,配合机械臂100,可实现轮眉复杂路径的贴胶动作。
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视觉检测组件5包括安装支架51、相机52、镜头53和光源54,安装支架51立设于机架6上;相机52固定于安装支架51上;镜头53与相机52连接,镜头53对准压合滚轮423的位置并拍照,以确定贴胶的起始位置;光源54连接于安装支架51上并位于镜头53的上方,用于提供光照。在光源54的辅助作用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无关的背景信息,突出被测物体的特征,获取高质量、高清晰度的图像,同时能够提高图像处理的速度和精度,以提高检测点位置信息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定位精度。示例性地,相机52可以选择德国BASLER公司的acA2500-14gm型号,镜头53可以选择日本Computar康标达品牌的M7528-MP2型号,光源54可以选择KC-R120-A00型号的环形光源。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轮眉贴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具(1),用于承载轮眉;
转盘组件(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载具放置区(221),每个所述载具放置区(221)上均能放置一个所述载具(1),所述转盘组件(2)能够带动所述载具(1)转动,以使其上的所述轮眉在贴胶和下料的位置之间切换;
贴胶机构(4),连接于机械臂(100)的末端且位于所述转盘组件(2)的一侧,所述贴胶机构(4)被配置为将胶带(200)贴附于所述轮眉上;
运转小车(3),被配置为将承载有待贴胶轮眉的所述载具(1)运转至所述转盘组件(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眉贴胶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视觉检测组件(5),所述视觉检测组件(5)位于所述转盘组件(2)的一侧且位于所述贴胶机构(4)的下方,所述视觉检测组件(5)被配置为定位所述贴胶机构(4)的起始贴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眉贴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胶机构(4)包括:
安装部(41),连接于所述机械臂(100)的末端;
胶带传送组件(42),设置于所述安装部(41)上,所述胶带传送组件(42)被配置为将所述胶带(200)传送并贴附至所述轮眉上;
裁切组件(43),位于所述胶带(200)的传送路径上,所述裁切组件(43)被配置为与所述胶带(200)间歇接触以将所述胶带(200)切断;
裁切力调整组件(44),被配置为调整所述裁切组件(43)的裁切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眉贴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传送组件(42)包括:
放卷部件(421),设置于所述安装部(41)上,所述放卷部件(421)上缠绕有所述胶带(200),所述放卷部件(421)用于所述胶带(200)的放卷;
导向部件(422),设置于所述安装部(41)上,所述导向部件(422)被配置为对放卷后的所述胶带(200)进行导向;
压合滚轮(423),转动设置于所述导向部件(422)的末端,所述压合滚轮(423)能与所述胶带(200)背面接触以将所述胶带(200)压合至所述轮眉上;
送料部件(424),所述送料部件(424)能与所述胶带(200)的正面抵接且能够沿所述胶带(200)的传输方向移动,以将所述胶带(200)从所述导向部件(422)送至所述压合滚轮(42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眉贴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件(422)包括:
第二安装板(4221),连接于所述安装部(41)上;
导向块(4222),其端面上设置有导向槽(42221),所述胶带(200)能够容置于所述导向槽(42221)内,所述胶带(200)的背面与所述导向槽(42221)的底面相接触,所述压合滚轮(423)转动设置于所述导向块(4222)的末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眉贴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部件(424)包括:
第一送料驱动件(4241),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4221)上;
第二送料驱动件(4242),连接于所述第一送料驱动件(4241)的输出端;
送料压块(4243),连接于所述第二送料驱动件(4242)的输出端且位于所述导向块(4222)的上方,所述第二送料驱动件(4242)能够驱动所述送料压块(4243)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将所述送料压块(4243)压紧于所述胶带(200)上,并且所述第一送料驱动件(4241)能够驱动所述第二送料驱动件(4242)带动所述送料压块(4243)沿第二方向移动,以将所述胶带(200)从所述导向块(4222)送至所述压合滚轮(423)上,所述导向块(4222)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眉贴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切组件(43)包括:
裁切驱动件(431),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4221)上;
第三安装板(432),连接于所述裁切驱动件(431)的输出端;
第一切刀(433)和第二切刀(434),所述第一切刀(433)和所述第二切刀(434)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板(432)的末端且位于所述导向块(4222)的旁侧,所述导向块(4222)的两侧开设有连通所述导向槽(42221)的缺口,所述裁切驱动件(431)能够驱动所述第三安装板(432)沿第三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切刀(433)和所述第二切刀(434)从所述缺口进入所述导向槽(42221)并切断所述胶带(200),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眉贴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切力调整组件(44)包括:
两个第一调整件(441),两个所述第一调整件(441)均沿所述第一方向穿设于所述导向块(4222)上,且两个所述第一调整件(441)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两个第二调整件(442),分别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调整件(441)上,两个所述第二调整件(442)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一切刀(433)和所述第二切刀(434)对应抵接,通过两个所述第一调整件(441)能够分别调节两个所述第二调整件(442)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位置,以分别调节所述第一切刀(433)和所述第二切刀(434)的裁切力。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眉贴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1)包括:
底板(11);
仿形承载部(12),设置于所述底板(11)上,所述轮眉能够容置于所述仿形承载部(12)内;
多个压紧部(13),多个所述压紧部(13)沿所述仿形承载部(12)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11)上,多个所述压紧部(13)均能够将所述轮眉压紧于所述仿形承载部(1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眉贴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转小车(3)包括:
车架(31)和车轮(32),所述车轮(32)设置于所述车架(31)的底部;
载具托板(33),滑动设置于所述车架(31)上,所述载具托板(33)用于承载所述载具(1);
升降组件(34),设置于所述车架(31)上,所述升降组件(34)的输出端与所述载具托板(33)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载具托板(33)升降。
CN202221892457.4U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轮眉贴胶设备 Active CN2177798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92457.4U CN217779820U (zh)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轮眉贴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92457.4U CN217779820U (zh)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轮眉贴胶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79820U true CN217779820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40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92457.4U Active CN217779820U (zh) 2022-07-21 2022-07-21 一种轮眉贴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798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42232A (zh) * 2023-10-30 2023-12-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贴胶装置、贴胶方法及电池加工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42232A (zh) * 2023-10-30 2023-12-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贴胶装置、贴胶方法及电池加工设备
CN117142232B (zh) * 2023-10-30 2024-02-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贴胶装置、贴胶方法及电池加工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17805A (zh) 贴标装置
CN217779820U (zh) 一种轮眉贴胶设备
CN109051149B (zh) 贴遮光胶带设备
CN105119124A (zh) Pin组装生产线
CN204992222U (zh) Pin组装生产线
CN112975148B (zh) 一种晶圆激光隐形切割设备和切割方法
CN113860053A (zh) 一种自动贴电池美纹胶设备
CN112249789B (zh) 一种贴胶机构及贴胶设备
CN211283092U (zh) 一种对位贴胶装置
CN217675024U (zh) 一种载具快换机构
CN210881262U (zh) 一种撕膜装置
CN215435074U (zh) 贴胶设备
CN110931398A (zh) 一种封装设备
CN111883812A (zh) 折弯包胶机
CN218319751U (zh) 一种供胶装置及换卷设备
CN209947959U (zh) 一种电芯头部贴成型胶机
CN215046862U (zh) 上料装置及具有该上料装置的自动贴装机
CN214452574U (zh) 一种用于贴标卷带机的自动剪带机构
CN111392411B (zh) 一种连接器全自动组装设备
CN210082445U (zh) 一种胶带及海绵自动贴合机
CN217496810U (zh) 一种汽车无线充电器面板自动标签贴附装置
CN216128509U (zh) 一种载带拆分包装机
CN204992221U (zh) 交叉梳条机构
CN220121899U (zh) 一种贴胶装置及电池生产线
CN219751441U (zh) 双面胶自裁贴附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