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72938U - 麻醉呼吸两用机 - Google Patents

麻醉呼吸两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72938U
CN217772938U CN202122895614.9U CN202122895614U CN217772938U CN 217772938 U CN217772938 U CN 217772938U CN 202122895614 U CN202122895614 U CN 202122895614U CN 217772938 U CN217772938 U CN 2177729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expiration
gas
control valve
oxy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9561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长龙
郭大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89561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729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729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729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麻醉呼吸两用机,包括吸气机构、氧气机构与呼气机构;吸气机构包括依次设有第一压力阀、气体调节模块与第一单向阀的吸气管;氧气机构包括依次设有第二压力阀、流量控制阀以及第一控制阀的氧气管;呼气机构包括设有第二单向阀的呼气管;呼气管和吸气管之间通过吸收管连接;吸收管上设有气体处理容器,吸收管与呼气管连接处设有第二控制阀;呼气机构包括第二支管及与第二支管连接且设有呼气控制阀的排气管;其通过第一控制阀与第二控制阀实现封闭式气路状态与开放式气路状态的切换,即可以实现麻醉机呼吸功能,又可以实现呼吸机呼吸功能,其节约了手术室空间,进一步可节约手术成本,减轻患者负担。

Description

麻醉呼吸两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麻醉呼吸两用机。
背景技术
全身麻醉是指将麻醉药通过吸入、静脉、肌肉注射或直肠灌注进入体内,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致使患者意识消失而周身无疼痛感觉的过程。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
吸入麻醉是指挥发性麻醉药或麻醉气体由麻醉机经呼吸系统吸收入血,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的全身麻醉的方法。
全凭静脉麻醉(TIVA),是相对于吸入麻醉而言的全身麻醉方法。是指所有麻醉用药(包括镇静催眠药、麻醉镇痛药、肌肉松弛药)均经静脉给药的麻醉方法。
目前,临床上常常根据病人本身的病情、经济情况、手术方法、手术室的条件等几方面来综合考虑,然后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当使用全凭静脉麻醉时,患者失去自主呼吸能力,需要通过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目前的做法是在手术室里单独配置呼吸机与麻醉机的手动通气功能配合使用,或直接使用麻醉机进行通气。
目前在全凭静脉麻醉的手术中有以下不足:如果直接使用呼吸机通气,麻醉医生需要先使用麻醉机进行手动通气,然后再切换到呼吸机进行机控通气,在患者已经被麻醉的情况下更换通气设备,增加了患者的安全风险。
如果直接使用呼吸机通气,手术室需要多配置一台呼吸机,增加了医院的成本。
如果直接使用呼吸机通气,就要求麻醉科的设备维护人员和麻醉医生增加对于呼吸机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对设备维护人员和麻醉师的职业技能要求。
如果直接使用呼吸机通气,增加了一台呼吸机,占用了手术室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麻醉呼吸两用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麻醉呼吸两用机,包括吸气机构、氧气机构与呼气机构;
所述吸气机构包括第一端用于连接空气气源、第二端用于连接患者的吸气管,所述吸气管从其第一端向其第二端依次设有第一压力阀、气体调节模块与第一单向阀;
所述氧气机构包括第一端用于连接氧气气源、第二端连接有折叠囊装置的氧气管,所述氧气管从其第一端向其第二端依次设有第二压力阀、流量控制阀以及第一控制阀;
所述氧气管位于所述第二压力阀与所述流量控制阀之间的一段通过连接管与气体调节模块连接;所述吸气管位于所述气体调节模块与所述第一单向阀之间的一段通过第一支管与所述第一控制阀连接;
所述呼气机构包括第一端与所述折叠囊装置连接、第二端用于连接患者的呼气管,所述呼气管设有第二单向阀;
所述呼气管位于所述折叠囊装置与所述第二单向阀之间的一段和所述吸气管位于所述气体调节模块与所述第一单向阀之间的一段通过吸收管连接;所述吸收管上设有气体处理容器,所述吸收管与所述呼气管连接处设有第二控制阀,以导通或截止所述吸气管;
所述呼气机构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折叠囊装置的第二支管,以及与所述第二支管连接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设有呼气控制阀;
其中,所述麻醉呼吸两用机包括封闭式气路状态与开放式气路状态;在所述封闭式气路状态时,所述吸收管与所述呼气管连通,所述第一支管截止;在所述开放式气路状态时,所述呼气管与所述第二支管及所述排气管连通,所述吸收管与所述呼气管截止。
优选地,所述气体调节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氧气调节阀与麻醉气体组件;
所述氧气调节阀与所述第一支管的一端连接;
所述吸气管位于所述麻醉气体组件与所述第一单向阀之间的一段和所述第二支管的一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麻醉气体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吸气管上的输气管、分别与所述输气管及麻醉气源连接的调节阀。
优选地,所述折叠囊装置包括折叠囊罩以及安装于所述折叠囊罩内的折叠囊,所述折叠囊外周与所述折叠囊罩内周之间形成驱动空间;
所述氧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空间,所述呼气管连接所述折叠囊,所述第二支管远离所述第二控制阀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空间;
其中,在所述封闭式气路状态时,所述吸收管与所述呼气管连通,所述氧气管内形成驱动气体挤压所述折叠囊,以驱使患者呼出废气进入到所述气体处理容器中;
在所述开放式气路状态时,所述折叠囊装置截止,所述呼气管经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排气管连通,患者呼出废气经所述呼气管、所述第二支管以及所述排气管排出。
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第二控制阀均为三通阀。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三通阀连接的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麻醉呼吸两用机还包括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与第三接口;
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吸气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氧气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三接口连接至患者处。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麻醉呼吸两用机包括吸气机构、氧气机构和呼气机构等,其内部通过第一控制阀与第二控制阀实现封闭式气路状态与开放式气路状态的切换,即可以实现麻醉机呼吸功能,又可以实现呼吸机呼吸功能,其节约了手术室空间,进一步可节约手术成本,减轻患者负担。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麻醉呼吸两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麻醉呼吸两用机封闭式气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麻醉呼吸两用机开放式气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麻醉呼吸两用机,其适用于但不限于全凭静脉麻醉手术,该麻醉呼吸两用机包括吸气机构1、氧气机构2与呼气机构3。
该吸气机构1包括第一端用于连接空气气源、第二端用于连接患者的吸气管11,吸气管11从其第一端向其第二端依次设有第一压力阀12、气体调节模块与第一单向阀15。
该氧气机构2包括第一端用于连接氧气气源、第二端连接有折叠囊装置 25的氧气管21,氧气管21从其第一端向其第二端依次设有第二压力阀22、流量控制阀23以及第一控制阀24,进一步的,该氧气管21位于第二压力阀 22与流量控制阀23之间的一段通过连接管16与气体调节模块连接,而吸气管11位于气体调节模块与第一单向阀15之间的一段通过第一支管17与第一控制阀24连接。
该呼气机构3包括第一端与折叠囊装置25连接、第二端用于连接患者的呼气管31,呼气管31设有第二单向阀32。
其中,呼气管31位于折叠囊装置25与第二单向阀32之间的一段和吸气管11位于气体调节模块与第一单向阀15之间的一段通过吸收管33连接;吸收管33上设有气体处理容器34,吸收管33与呼气管31连接处设有第二控制阀35,以导通或截止吸收管33。
呼气机构3还包括连接第二控制阀35与折叠囊装置25的第二支管36,以及与第二支管36连接的排气管37,排气管37上设有呼气控制阀38。该呼气控制阀38可以是可控制呼气末正压的呼吸阀,该呼吸阀可是电控也可以是气控。
其中,麻醉呼吸两用机包括封闭式气路状态与开放式气路状态;如图2 所示,在封闭式气路状态时,吸收管33与呼气管31连通,第一支管17截止;如图3所示,在开放式气路状态时,呼气管31与第二支管36及排气管连通,吸收管33与呼气管31截止。
可以理解的,该麻醉呼吸两用机包括吸气机构1、氧气机构和呼气机构等,其内部通过第一控制阀24与第二控制阀35实现封闭式气路状态与开放式气路状态的切换,即可以实现麻醉机呼吸功能,又可以实现呼吸机呼吸功能,其节约了手术室空间,进一步可节约手术成本,减轻患者负担。
在本实施例中,该气体调节模块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氧气调节阀13与麻醉气体组件14,其中,氧气调节阀13与第一支管17的一端连接,而吸气管位于麻醉气体组件14与第一单向阀15之间的一段和第二支管36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的,该麻醉气体组件14包括设于吸气管11上的输气管141、分别与输气管141及麻醉气源143连接的调节阀142,当需要进行麻醉时候,通过调节阀142将麻醉气源143与输气管141导通,向输气管141注入麻醉气体,麻醉气体进入到吸气管11中,以输送住患者处。当不需要要进行麻醉时候,通知该调节阀将麻醉气源143与输气管141截止,使得输气管141与吸气管 11连通即可,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该输气管141,调节阀连接麻醉气源143与输气管11。
优选地,折叠囊装置25包括折叠囊罩251以及安装于折叠囊罩251内的折叠囊252,折叠囊252外周与折叠囊罩251内周之间形成驱动空间A,氧气管21的第二端连接驱动空间A,呼气管31连接折叠囊252,第二支管36远离第二控制阀35的一端连接驱动空间A。
其中,如图2所示,在封闭式气路状态时,吸收管33与呼气管31连通,氧气管21内形成驱动气体挤压折叠囊252,以驱使患者呼出废气进入到气体处理容器34中;如图3所示,在开放式气路状态时,折叠囊装置25截止(不需要经过折叠囊装置25),呼气管31经第二支管36与排气管37连通,患者呼出废气经呼气管31、第二支管36以及排气管37排出,可直接排到大气中。
优选地,第一控制阀24与第二控制阀35均为三通阀,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麻醉呼吸两用机还可以包括与三通阀连接的控制器。当然,该第一控制阀 24与第二控制阀35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设置,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当然,也可以是设置阀门切换装置,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该气体处理容器34可以包括容器以及设于该容器内的钠石灰,该容器可以是柱状结构,如可以是圆柱状结构等,其可以是采用金属件,如不锈钢制成,或者也可以由高分子聚合物制备。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容器可以设有压力表等。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容器内还可以设有滤网等。可以理解的,气体处理容器34可以对患者排出的呼吸废气中二氧化碳进行吸收,处理后的气体可重新经过吸气管11供给患者。
优选地,麻醉呼吸两用机还包括三通接头4,三通接头4包括第一接口41、第二接口42与第三接口43,第一接口41连接吸气管11的第二端,第二接口 42连接氧气管21的第二端,第三接口43连接至患者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吸气管11、呼气管31以及排气管37均可以设有压力表与流量表。
可以理解的,该麻醉呼吸两用机相比相关技术,具备以下优点:
a)不需要术前针对开放式气路状态功能做任何操作,提高术前准备的效率。
b)共用一个吸气管,死腔小,提高了氧浓度监测的准确性,降低了安全隐患。
c)通气时操作简单,提高了手术效率。
d)集成度高,提高了麻醉呼吸两用机的生产效率。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7)

1.一种麻醉呼吸两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气机构(1)、氧气机构(2)与呼气机构(3);
所述吸气机构(1)包括第一端用于连接空气气源、第二端用于连接患者的吸气管(11),所述吸气管(11)从其第一端向其第二端依次设有第一压力阀(12)、气体调节模块与第一单向阀(15);
所述氧气机构(2)包括第一端用于连接氧气气源、第二端连接有折叠囊装置(25)的氧气管(21),所述氧气管(21)从其第一端向其第二端依次设有第二压力阀(22)、流量控制阀(23)以及第一控制阀(24);
所述氧气管(21)位于所述第二压力阀(22)与所述流量控制阀(23)之间的一段通过连接管(16)与气体调节模块连接;所述吸气管(11)位于所述气体调节模块与所述第一单向阀(15)之间的一段通过第一支管(17)与所述第一控制阀(24)连接;
所述呼气机构(3)包括第一端与所述折叠囊装置(25)连接、第二端用于连接患者的呼气管(31),所述呼气管(31)设有第二单向阀(32);
所述呼气管(31)位于所述折叠囊装置(25)与所述第二单向阀(32)之间的一段和所述吸气管(11)位于所述气体调节模块与所述第一单向阀(15)之间的一段通过吸收管(33)连接;所述吸收管(33)上设有气体处理容器(34),所述吸收管(33)与所述呼气管(31)连接处设有第二控制阀(35),以导通或截止所述吸收管(33);
所述呼气机构(3)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阀(35)与所述折叠囊装置(25)的第二支管(36),以及与所述第二支管(36)连接的排气管(37),所述排气管(37)上设有呼气控制阀(38);
其中,所述麻醉呼吸两用机包括封闭式气路状态与开放式气路状态;在所述封闭式气路状态时,所述吸收管(33)与所述呼气管(31)连通,所述第一支管(17)截止;在所述开放式气路状态时,所述呼气管(31)与所述第二支管(36)及所述排气管连通,所述吸收管(33)与所述呼气管(31)截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呼吸两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调节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氧气调节阀(13)与麻醉气体组件(14);
所述氧气调节阀(13)与所述第一支管(17)的一端连接;
所述吸气管位于所述麻醉气体组件(14)与所述第一单向阀(15)之间的一段和所述第二支管(36)的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麻醉呼吸两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麻醉气体组件(14)包括设于所述吸气管(11)上的输气管(141)、分别与所述输气管(141)及麻醉气源(143)连接的调节阀(1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呼吸两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囊装置(25)包括折叠囊罩(251)以及安装于所述折叠囊罩(251)内的折叠囊(252),所述折叠囊(252)外周与所述折叠囊罩(251)内周之间形成驱动空间(A);
所述氧气管(2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空间(A),所述呼气管(31)连接所述折叠囊(252),所述第二支管(36)远离所述第二控制阀(35)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空间(A);
其中,在所述封闭式气路状态时,所述吸收管(33)与所述呼气管(31)连通,所述氧气管(21)内形成驱动气体挤压所述折叠囊(252),以驱使患者呼出废气进入到所述气体处理容器(34)中;
在所述开放式气路状态时,所述折叠囊装置(25)截止,所述呼气管(31)经所述第二支管(36)与所述排气管(37)连通,患者呼出废气经所述呼气管(31)、所述第二支管(36)以及所述排气管(37)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呼吸两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24)与所述第二控制阀(35)均为三通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麻醉呼吸两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三通阀连接的控制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呼吸两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麻醉呼吸两用机还包括三通接头(4),所述三通接头(4)包括第一接口(41)、第二接口(42)与第三接口(43);
所述第一接口(41)连接所述吸气管(11)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接口(42) 连接所述氧气管(21)的第二端,所述第三接口(43)连接至患者处。
CN202122895614.9U 2021-11-23 2021-11-23 麻醉呼吸两用机 Active CN2177729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95614.9U CN217772938U (zh) 2021-11-23 2021-11-23 麻醉呼吸两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95614.9U CN217772938U (zh) 2021-11-23 2021-11-23 麻醉呼吸两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72938U true CN217772938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03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95614.9U Active CN217772938U (zh) 2021-11-23 2021-11-23 麻醉呼吸两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729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4612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ntilating lungs
EP1795222B1 (en) Anesthesia ventilator system including manual ventilation
US11969550B2 (en) Gas flow reversing element with bypas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xpiration of a patient
US20210353887A1 (en) System for supplying gases or gas mixtures with feeding of substances
CN109731200B (zh) 一种用于全身麻醉的吸入式麻醉机
JP4097816B2 (ja) 可搬式の麻酔器及び麻酔緊急キット
EP2316515B1 (en) Arrangement for controlling narcotic effect value of breathing gas
CN217772938U (zh) 麻醉呼吸两用机
EP2599515B1 (en) Gas delivery unit for delivering breathing gas for subject breathing and arrangement for maintaining vital functions of a subject
CN217286788U (zh) 氧浓度可调的呼吸麻醉机
CN217286787U (zh) 多用途麻醉机
CN217067308U (zh) 具有开放式呼吸气路的麻醉机
Schober et al. Closed system anaesthesia–historical aspects and recent developments
EP4267225A1 (en) Integration and mode switching for respiratory apparatus
CN106310481A (zh) 一种供氧式免注射麻醉装置
Bushman et al. Closed circuit anaesthesia: a new approach
RU2477152C2 (ru) Дыхательный аппарат и способ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дых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CN220002662U (zh) 一种麻醉面罩废气收集过滤装置
EP0447844B1 (de) Vorrichtung zur Oxygenierung eines Patienten
CN215309459U (zh) 麻醉机气路系统及麻醉机
CN217246077U (zh) 一种可连接呼末co2采集管的胃镜检查吸氧面罩
CN219323754U (zh) 麻醉机
Milner Anaesthetic breathing systems
CN213555233U (zh) 一种可调节呼气末正压及氧浓度的自主呼吸锻炼器械
Morley et al. Apparatus for emergency transtracheal ventil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