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72600U - 编织支架 - Google Patents

编织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72600U
CN217772600U CN202220699695.7U CN202220699695U CN217772600U CN 217772600 U CN217772600 U CN 217772600U CN 202220699695 U CN202220699695 U CN 202220699695U CN 217772600 U CN217772600 U CN 2177726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yarns
interwoven
layer
se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9969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云帆
周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tu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tu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tu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tu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9969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726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726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726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编织支架,所述编织支架为包括第一交织层和第二交织层的双层管状结构,形成所述第一交织层的第一纱线的丝径小于形成所述第二交织层的第二纱线的丝径;所述第一交织层和所述第二交织层叠加形成构成所述编织支架的多个最小重复单元,每个所述最小重复单元中,各所述第一纱线的至少一端延伸交织于位于所述最小重复单元的边缘区域的第二纱线。

Description

编织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编织支架。
背景技术
编织支架在神经介入或下肢等医疗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如针对颅内动脉瘤的Tubridge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使用的Silk支架,用于颈动脉狭窄治疗的Wallstent支架和外周Supera编织型支架。
编织工艺较切割工艺更为简单,且编织支架能实现切割支架无法达到的金属覆盖率,因此在动脉瘤和需要斑块覆盖的治疗领域有其独特的优势。
应用于动脉瘤治疗的密网支架要求支架具有一定的金属覆盖率,对瘤颈口有封堵作用,同时改善靶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减少血流对瘤壁的冲击,同时兼具一定的径向支撑力,贴壁良好;而针对原位狭窄病变,强调支架网孔对血管壁斑块的覆盖,避免血栓向远端逃逸造成不良后果,同时在血管迂曲处支架的柔顺性佳仍保持贴壁,避免血流涡流的形成,同时径向支撑性强能抵抗血管一定程度的弹性回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编织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织支架,所述编织支架为包括第一交织层和第二交织层的双层管状结构,形成所述第一交织层的第一纱线的丝径小于形成所述第二交织层的第二纱线的丝径;
所述第一交织层和所述第二交织层叠加形成构成所述编织支架的多个最小重复单元,每个所述最小重复单元中,各所述第一纱线的至少一端延伸交织于位于所述最小重复单元的边缘区域的所述第二纱线。
可选的,在所述的编织支架中,每个所述最小重复单元中,依次等距排列的m组第二纱线组与依次等距排列的n组第二纱线组相互交织;其中,m、n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可选的,在所述的编织支架中,每个所述第二纱线组包括一根第二纱线,每个所述最小重复单元中,所述第一纱线的一端延伸交织于排列在最外侧的所述第二纱线。
可选的,在所述的编织支架中,每个所述第二纱线组包括至少两根并行的第二纱线,每个所述最小重复单元中,所述第一纱线的至少一端延伸交织于排列在最外侧的所述第二纱线组,且所述第一纱线的至少一端延伸与最外侧的所述第二纱线组交织形成压线结构。
可选的,在所述的编织支架中,所述压线结构为:所述第一纱线位于所述第二纱线组中任意一根第二纱线的外部,而位于所述第二纱线组中其它第二纱线的内部。
可选的,在所述的编织支架中,相邻所述第一纱线与所述第二纱线组交织形成的压线结构相同。
可选的,在所述的编织支架中,所述第二交织层中相互交织的两组第二纱线组分别以设定螺旋角度按相反螺旋方向螺旋,且各所述第二纱线组中各所述第二纱线相互平行。
可选的,在所述的编织支架中,所述第一交织层中相互交织的两组第一纱线组分别以所述设定螺旋角度按相反螺旋方向螺旋,且各所述第一纱线组中各所述第一纱线相互平行。
可选的,在所述的编织支架中,所述第一交织层中相互交织的两组第一纱线组分别以所述设定螺旋角度按相反螺旋方向螺旋,各所述第一纱线组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子纱线组,每个子纱线组包括两个相互拧结的两根第一纱线。
可选的,在所述的编织支架中,所述设定螺旋角度为10°~80°。
可选的,在所述的编织支架中,所述第一交织层中所述第一纱线的根数大于所述第二交织层中所述第二纱线的根数。
可选的,在所述的编织支架中,所述编织支架的两端截止于所述最小重复单元的任意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织支架,所述编织支架为包括第一交织层和第二交织层的双层管状结构,形成所述第一交织层的第一纱线的丝径小于形成所述第二交织层的第二纱线的丝径;所述第一交织层和所述第二交织层叠加形成构成所述编织支架的多个最小重复单元,每个所述最小重复单元中,各所述第一纱线的至少一端延伸交织于第二纱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形成所述第二交织层的纱线的丝径大于形成所述第一交织层的纱线的丝径,所述第二交织层形成有大网孔,可赋予支架柔顺性;
(2)进一步的,根据所述第二交织层的纱线的设置情况,在一个最小重复单元中,选择所述第一交织层的两端中的一者或两端均与所述第二交织层交织;若所述第一交织层的两端分别仅有所述第二交织层的一条纱线能够与之交织时,则第一交织层的纱线仅一端与所述第二交织层的纱线交织,从而可尽量减少边缘网孔非预期的增大,若所述第一交织层的纱线的两端分别有所述第二交织层的两条以上纱线能够与之交织时,则第一交织层的纱线可两端与所述第二交织层的纱线交织,从而可改善边缘网孔非预期的增大,提高支架对斑块的覆盖。
(3)另外,比起单根纱线形成的大网孔,并行纱线能增加大网孔纱线头数,提供更大的径向支撑力,在既定径向力的要求下,并行纱线形成的网孔大于单根纱线形成的网孔,支架整体柔顺性佳,贴壁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拧结压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最小重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具体实施方式的最小重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具体实施方式的两个最小重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四具体实施方式的四个最小重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五具体实施方式的最小重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编织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1-常规压线结构;12-拧结压线结构;100-第一交织层;200-第二交织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还应当理解的是,除非特别说明或者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
请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编织支架,所述编织支架为包括第一交织层100和第二交织层200的双层管状结构,形成所述第一交织层100的第一纱线的丝径小于形成所述第二交织层200的第二纱线的丝径;所述第一交织层100和所述第二交织层200叠加形成构成所述编织支架的多个最小重复单元,每个所述最小重复单元中,各所述第一纱线的至少一端延伸交织于位于所述最小重复单元的边缘区域的第二纱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编织支架,由于所述第二交织层200的丝径大于所述第一交织层100的丝径,所述第二交织层200的纱线形成有大网孔,可赋予支架柔顺性。
所述第一交织层100采用相对较小丝径的纱线编织而成,纱线与纱线之间形成小网孔,主要起到增加金属覆盖率的作用,在治疗狭窄的支架中,提高金属覆盖率可以更好覆盖血管壁斑块,在血流导向装置中,提高金属覆盖率可以减小进入动脉瘤的血液所述第二交织层200采用相对较大丝径的纱线编织而成,纱线与纱线之间形成大网孔,主要起到提供径向支撑力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交织层100可采用如图2~6中所示的常规压线结构11,常规压线结构可以为1压1、1压2、2压2等,也可采用如图1所示的复杂的拧结压线结构12。由于第二交织层200采用较大丝径的纱线编织而成,考虑到整个编织支架的柔顺性,所述第二交织层200中所述第二纱线的根数不宜过多,至少保证所述第二交织层200中所述第二纱线的根数要小于所述第一交织层100所述第一纱线的根数,从而以保证支架整体柔顺性,使得贴壁性能好。
具体而言,所述第二交织层200与所述第一交织层100叠加设置时,所述第二交织层200为面积与所述第一交织层100的覆盖面积相匹配的框架结构即可,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最小重复单元中,依次等距排列的m组第二纱线组与依次等距排列的n组第二纱线组相互交织;其中,m、n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m例如可为2、3等,n例如可为2、3等。
在实际应用时,m,n的具体可根据第一交织层100的纱线的根数进行调整,如前所述,需至少使得所述第二交织层200的第二纱线的根数小于所述第一交织层100的第一纱线的根数,从而以保证编织支架的整体柔顺性。
本实施例,所述第一交织层100和所述第二交织层200叠加设置时,所述第一交织层100可设于所述第二交织层200的下层,也可设置于所述第二交织层200的上层,由于所述第一纱线的丝径小于所述第二纱线的丝径,当所述第一纱线的至少一端延伸交织于所述时第二纱线,所述第一纱线越过所述第二纱线产生“翻山效应”,从而所述第一纱线在所述第二纱线上形成坡度,该坡度会导致编织支架边缘网孔非预期的增大。
有鉴于此,本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二交织层200的各所述第二纱线组中纱线的根数,选择所述第一交织层100的在最小重复单元边缘的各所述第一纱线的一端或两端与所述第二交织层200的所述第二纱线交织。具体而言,若每个所述第二纱线组包括一根第二纱线,每个所述最小重复单元中,所述第一纱线的一端延伸交织于排列在最外侧的所述第二纱线;另外,若每个所述第二纱线组包括至少两根并行的所述第二纱线,每个所述最小重复单元中,所述第一纱线的至少一端延伸交织于排列在最外侧的所述第二纱线组,且所述第一纱线的至少一端延伸与最外侧的所述第二纱线组交织形成压线结构;也就是说,若每个所述第二纱线组包括两少两根并行的所述第二纱线,各所述第一纱线可选择一端或两端与第二纱线交织,但为了最大程度的改善边缘网孔非预期的增大,提高支架对斑块的覆盖,本实施例优选的,若每个所述第二纱线组包括两少两根并行的所述第二纱线,各所述第一纱线的两端分别与位于最外侧的两组所述第二纱线组交织形成压线结构,所述压线结构可为:所述第一纱线位于所述第二纱线组中任意一根第二纱线的外部,而位于所述第二纱线组中其它第二纱线的内部。具体如图3所示,所述压线结构是指细丝先翻过一根粗丝(如图3中A),而后另外一根粗丝将翻过的细丝回压(如图3中B)。进一步的,为了提高编织结构边缘的一致性,可设计相邻所述第一纱线与所述第二纱线组交织形成的压线结构相同。
以下通过举例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编织支架,所述第二交织层200可以多种框架结构形式存在。
在第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每个所述最小重复单元a中,所述第二交织层200包括两个相互垂直方向上的各三组第二纱线(以下简称粗丝),每组包括一根粗丝,共同形成“田”字型,与由第一纱线(以下简称细丝)编织而成的所述第一交织层100的覆盖面积相匹配,各细丝仅一端与垂直方向上排在最外侧的两根粗丝中的其中一根交织,相较于各细丝两端均与垂直方向上排在最外侧的两根粗丝交织,各细丝仅一端与垂直方向上排在最外侧的两根粗丝中的其中一根交织,可以尽量减少边缘网孔非预期的增大。
在第二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每个所述最小重复单元中,所述第二交织层200包括两个相互垂直方向上的各三组粗丝,每组包括并行的两根粗丝,共同形成“田”字型,与由细丝编织而成的所述第一交织层100的覆盖面积相匹配,各细丝两端分别与垂直方向排在最外侧的两组粗丝交织形成交织结构,即,当细丝翻过最外侧的粗丝组中相对靠内的粗丝后,外侧的粗丝将产生“翻山效应”的细丝回压,从而可以避免编织支架边缘网孔非预期的增大。
在第三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每个最小重复单元c中,所述第二交织层200包括在一方向上排列的三组粗丝和在该方向的垂直方向上排列的两组粗丝,每组粗丝包括两根粗丝,共同形成“日”字型,与由细丝编织而成的所述第一交织层100的覆盖面积相匹配,各细丝两端分别与垂直方向排在最外侧的两组粗丝交织形成压线结构。
在第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每个最小重复单元d中,所述第二交织层200包括两个相互垂直方向上的各两组粗丝,每组包括并行的两根粗丝,共同形成“口”字型,与由细丝编织而成的所述第一交织层100的覆盖面积相匹配,各细丝两端分别与垂直方向排在最外侧的两组粗丝交织形成压线结构。
在第五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每个最小重复单元e中,所述第二交织层200包括两个相互垂直方向上的各三组粗丝,每组包括并行的三根粗丝,共同形成“田”字型,与由细丝编织而成的所述第一交织层100的覆盖面积相匹配,各细丝仅一端与垂直方向上排在最外侧的两组粗丝中的其中一组粗丝交织。
从上述举例,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编织支架,在利用粗丝形成第二交织层200时,第二交织层200可采用单根纱线形成框架结构(如前文所述“田”、“日”、“口”字型)与第一交织层100的覆盖面积相匹配,所述第二交织层200也可采用两根以上并行的纱线形成框架结构与第一交织层100的覆盖面积相匹配。比起单根纱线形成的大网孔,并行纱线能增加大网孔纱线头数,提供更大的径向支撑力,在既定径向力的要求下,并行纱线形成的网孔大于单根纱线形成的网孔,支架整体柔顺性佳,贴壁性好。
此外,还需理解,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交织层200还可采用单根纱线和并行纱线组合形成框架结构,来与第一交织层100的覆盖面积相匹配,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为提高支架柔顺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交织层200中相互交织的两组第二纱线组分别以设定螺旋角度按相反螺旋方向螺旋,且各所述第二纱线组中各所述第二纱线相互平行。所述设定螺旋角度可为10°~80°。
为进一步提高支架柔顺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交织层100中的第一纱线具有与所述第二交织层200中的第二纱线相同的螺旋角度,即,当所述第一交织层100可采用1压1、1压2、2压2等常规压线结构11时,所述第一交织层100中相互交织的两组第一纱线组分别以所述设定螺旋角度按相反螺旋方向螺旋,且各所述第一纱线组中各所述第一纱线相互平行;当所述第一交织层100采用复杂拧结结构12时,所述第一交织层100中相互交织的两组第一纱线组分别以所述设定螺旋角度按相反螺旋方向螺旋,各所述第一纱线组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子纱线组,每个子纱线组包括两个相互拧结的两根第一纱线。
需要说明的是,图7未示例出细丝与粗丝的交织情况,仅用以体现最小重复单元的组合。另外,如图5中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编织支架的两端可以截止于所述最小重复单元的任意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织支架,所述编织支架为包括第一交织层和第二交织层的双层管状结构,形成所述第一交织层的第一纱线的丝径小于形成所述第二交织层的第二纱线的丝径;所述第一交织层和所述第二交织层叠加形成构成所述编织支架的多个最小重复单元,每个所述最小重复单元中,各所述第一纱线的至少一端延伸交织于第二纱线。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形成所述第二交织层的纱线的丝径大于形成所述第一交织层的纱线的丝径,所述第二交织层形成有大网孔,可赋予支架柔顺性;进一步的,根据所述第二交织层的纱线的设置情况,选择所述第一交织层的两端中的一者或两端均与所述第二交织层交织,若所述第一交织层的两端分别仅有所述第二交织层的一条纱线能够与之交织时,则第一交织层的纱线仅一端与所述第二交织层的纱线交织,从而可尽量减少边缘网孔非预期的增大,若所述第一交织层的纱线的两端分别有所述第二交织层的两条以上纱线能够与之交织时,则第一交织层的纱线可两端与所述第二交织层的纱线交织,从而可改善边缘网孔非预期的增大,提高支架对斑块的覆盖;另外,比起单根纱线形成的大网孔,并行纱线能增加大网孔纱线头数,提供更大的径向支撑力,在既定径向力的要求下,并行纱线形成的网孔大于单根纱线形成的网孔,支架整体柔顺性佳,贴壁性好。
此外还应该认识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对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编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支架为包括第一交织层和第二交织层的双层管状结构,形成所述第一交织层的第一纱线的丝径小于形成所述第二交织层的第二纱线的丝径;
所述第一交织层和所述第二交织层叠加形成构成所述编织支架的多个最小重复单元,每个所述最小重复单元中,各所述第一纱线的至少一端延伸交织于位于所述最小重复单元的边缘区域的所述第二纱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最小重复单元中,依次等距排列的m组第二纱线组与依次等距排列的n组第二纱线组相互交织;其中,m、n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织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纱线组包括一根所述第二纱线,每个所述最小重复单元中,所述第一纱线的一端延伸交织于排列在最外侧的所述第二纱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织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纱线组包括至少两根并行的所述第二纱线,每个所述最小重复单元中,所述第一纱线的至少一端延伸与最外侧的所述第二纱线组交织形成压线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编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结构为:所述第一纱线位于所述第二纱线组中任意一根第二纱线的外部,而位于所述第二纱线组中其它第二纱线的内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编织支架,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一纱线与所述第二纱线组交织形成的压线结构相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交织层中相互交织的两组第二纱线组分别以设定螺旋角度按相反螺旋方向螺旋,且各所述第二纱线组中各所述第二纱线相互平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编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织层中相互交织的两组第一纱线组分别以所述设定螺旋角度按相反螺旋方向螺旋,且各所述第一纱线组中各所述第一纱线相互平行。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编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织层中相互交织的两组第一纱线组分别以所述设定螺旋角度按相反螺旋方向螺旋,各所述第一纱线组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子纱线组,每个子纱线组包括两个相互拧结的两根第一纱线。
10.如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编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螺旋角度为10°~80°。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织层中所述第一纱线的根数大于所述第二交织层中所述第二纱线的根数。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支架的两端截止于所述最小重复单元的任意位置。
CN202220699695.7U 2022-03-23 2022-03-23 编织支架 Active CN2177726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99695.7U CN217772600U (zh) 2022-03-23 2022-03-23 编织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99695.7U CN217772600U (zh) 2022-03-23 2022-03-23 编织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72600U true CN217772600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08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99695.7U Active CN217772600U (zh) 2022-03-23 2022-03-23 编织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726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9323A1 (zh) * 2022-03-23 2023-09-28 神途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编织支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9323A1 (zh) * 2022-03-23 2023-09-28 神途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编织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82846A (en) Ravel-resistant, self-supporting woven vascular graft
US5178630A (en) Ravel-resistant, self-supporting woven graft
CN217772600U (zh) 编织支架
CN115553972B (zh) 一种胆道支架制造方法及胆道支架
AU7205487A (en) Vascular prostheses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WO2017206155A1 (zh) 一种鼻窦支架的编织成型方法和由此获得的支架
CN111887925A (zh) 一种新型密网支架
CN110731843A (zh) 一种血管支架
CN218247493U (zh) 血流导向支架
CN111134920A (zh) 一种密网支架
CN212382692U (zh) 一种新型密网支架
US20210277548A1 (en) Woven textile
CN219074239U (zh) 一种胆道支架制造夹具
CN219207498U (zh) 一种胆道支架
CN113133856B (zh) 一种z型编织支架
WO2023179323A1 (zh) 编织支架
CN110604633A (zh) 一种一体变结构的血管支架覆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15889619A (zh) 一种胆道支架制造夹具及胆道支架制造方法
US20220152976A1 (en) Knitted textile
CN113367863B (zh) 一种医用支架及编织方法
CN114533354A (zh) 一种人体血管血流导向装置
CN115702842A (zh) 一种医疗支架
CN113040988B (zh) 血管支架
CN218484711U (zh) 一种医用支架
CN217339713U (zh) 一种具有复合性质的医用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