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67658U - 小孔日影套 - Google Patents

小孔日影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67658U
CN217767658U CN202220579473.1U CN202220579473U CN217767658U CN 217767658 U CN217767658 U CN 217767658U CN 202220579473 U CN202220579473 U CN 202220579473U CN 217767658 U CN217767658 U CN 2177676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rod
day
small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7947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57947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676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676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6765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gth-Measur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孔日影套,涉及测量技术领域。该小孔日影套包括:支架的下端连接有转轴,转轴能够与杆套转动配合;支架的上部为U型结构,U型结构的一侧开设有锯齿孔、另一侧开设有通孔;支架的下部为斜杆,斜杆的上端连接于U型结构的底部、下端连接转轴;量角器的下部连接于第二侧板,第二侧板的通孔位于量角器的中心点;孔片的中心设有圆形孔;孔片的下边缘连接在转杆的中部;转杆穿过支架的锯齿孔和通孔,转杆靠近锯齿孔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扣;卡扣设置有一圈锯齿,该锯齿能够与锯齿孔配合使卡扣临时固定在支架内。该小孔日影套适于全天日影观测,较大地提高了日影测量的精度,同时又很好地降低了观测记录的难度,实现了全天观测。

Description

小孔日影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日影观测装置。
背景技术
日影观测是天文和地理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项目,是帮助学生形成日地空间认知的基础,地理中经纬线的设定、时区的划分等,都建立在它的基础之上。但实际观测时,存在竿子影端模糊、难以准确标记等问题,这是因为有大气、半影以及衍射等的干扰。而对于这个问题,现代人对它很少有特别的关注,大多是直接进行“立竿见影”的测量,而这样的测量如果是在冬季,偏差是非常大的(可达30%以上),观测结果很没有说服力。
我国古天文学家们很早就关注到了竿影模糊问题,并进行了积极的改进。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的,是元代著名学者郭守敬,他将表高增加到五倍,并在表顶增设了一根架空的横梁,此外,也是最关键的,为了准确读取横梁中心的位置,他创制了一件特别的装置——景符,景符其实是一个以绕轴旋转、带有小孔的遮光片,架设在一个小底座(8)上,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小孔成像,使太阳和横梁在圭面上呈现清晰的实像,实际观测到的是圭面上投射的米粒大小的太阳的像,其中穿过一根头发丝一样黑色的横梁的像,可见,景符虽然构造简单,却大幅提高了圭表的测量精度。利用改制的圭表进行经年观测编制而成的《授时历》,于公元1281年实施,以365.2425日为一回归年,精度与公历(1582年《格里高利历》)相当,但比西方早了300多年,与近代观测值365.2422日仅差25.92秒。但是,经过仿制检验,郭守敬的圭表横梁和景符可以很好地进行正午影长的观测,若要进行全天观测,则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由太阳视运动带来的视位置变化,使得观测中每一次记录横梁中点位置时,都必须转动横梁套,让横梁正对太阳,实际操作中由于没有参考点,很难检测是否对正,稍偏一点投影便会差出很多;其次,观测记录时,横梁中点位置也很难准确标定;所以,郭守敬的圭表横梁和景符对于全天观测,很不适用。
综上,在“立竿见影”的实际观测中,解决影端模糊问题,是进行观测务必解决的现实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前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小孔日影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小孔日影套,包括孔片、转杆、支架、卡扣、量角器、转轴和杆套,其中:
支架的下端连接有转轴,转轴能够与杆套转动配合;
支架的上部为U型结构,该U型结构的一侧为开设有锯齿孔的第一侧板、另一侧为开设有通孔的第二侧板;支架的下部为斜杆,该斜杆的上端连接于U型结构的底部;
量角器的下部连接于第二侧板,量角器与第二侧板位于同一平面,且第二侧板的通孔位于量角器的中心点;
孔片的中心设有圆形孔;孔片的下边缘连接在转杆的中部;
转杆穿过支架的锯齿孔和通孔,且转杆和孔片均垂直于量角器;转杆靠近锯齿孔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扣;
卡扣设置有一圈锯齿,该锯齿能够与锯齿孔配合使卡扣临时固定在支架内。
可选地,当孔片被锁紧、向量角器方向偏转与水平面成40度夹角时,孔片上圆形孔的中心过杆套的轴心。
可选地,还包括底座和立杆,其中:
底座用于支撑整个装置,立杆的下端插入底座的中心,立杆的上端套设杆套。
可选地,立杆的高度设置为15-30厘米。
可选地,
孔片是长15毫米、宽10毫米、厚2毫米的长方体;
孔片上圆形孔的孔径为1.6-2.4毫米。
可选地,
杆套是顶部开设有凹槽、底部开设有圆锥形孔的圆柱体;
转轴是圆柱体与球体的组合体;
转轴的球体能够在杆套的凹槽内周向转动。
可选地,杆套的外径为10毫米,杆套内圆锥形孔的内径为8毫米。
可选地,转轴的圆柱体部分半径为2毫米、球体部分半径为3毫米。
可选地,量角器的外径为29毫米、内经为19毫米、厚度为2毫米。
上述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适于全天日影观测,利用带有圆形孔(51)的孔片(5)和量角器(4)等结构,较大地提高了日影测量的精度,同时又很好地降低了观测记录的难度,实现了全天观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孔日影套的部分爆炸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孔日影套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孔日影套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孔日影套的示意图三;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孔日影套的示意图四;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孔日影套的支架的示意图;
图7是应用实施例的影长与时间曲线的示意图;
图8是对比实施例的影长与时间曲线的示意图。
图中,
1-支架;11-U型结构;111-第一侧板;112-锯齿孔;113-第二侧板;114-通孔;12-斜杆;2-杆套;3-转轴;4-量角器;5-孔片;51-圆形孔;6-转杆;7-卡扣;71-锯齿;8-底座;9-立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日影观测,看起来非常简单,然而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例如:观测中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根据运动的相对性原理,转换为地球“自转+公转”的合运动,切实理解运动的“相对性”;而多日观测中,观察太阳高度和日照长度的变化,便会自然体会太阳的周年视运动与纬度的关系,以及不同纬度的节气特点等;而由杆影最短时刻得到的地方时12点与北京时间的不同,则让学生自觉思考经度的划分问题。此外,数据分析中涉及到丰富的数学知识,如平行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函数的计算等,数轴与坐标系等,帮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建立数学模型,深刻领会数学的来源与应用。而深入探究中引发的地球公转轨道的椭圆形问题——开普勒三定律——历法的演化……,逐步延伸到高中地理和物理的领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阔而综合的探究平台。简单而直观的日影观测,将古今串联,向多领域纵深发展,是非常难得的适于各年龄段孩子的实践性学习。
为了实现全天观测,本实用新型将横梁改为了小孔,让阳光直接通过小孔投影于水平面,立杆(9)不太高、小孔不太大,投影下来的光斑就不会太大,记录光斑中点位置,作为立杆(9)顶端的投影位置即可。孔的位置应在孔片(5)与水平面夹角等于当地纬度时,刚好处于杆套(2)的中轴线上。支架(1)侧面有量角器(4),与孔片(5)始终垂直,可用来测量孔片(5)与水平面的夹角,还能够辅助检验孔片(5)是否与太阳正对。每次观测记录时,旋转上部的支架(1),使孔片(5)与杆套(2)共线、同时量角器(4)的投影为一条直线,此时孔片(5)即已正对太阳,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同时又很好地降低了观测记录的难度。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孔日影套,包括支架(1)、杆套(2)、转轴(3)、量角器(4)、孔片(5)、转杆(6)和卡扣(7)。
继续参见图1-6,支架(1)的下端连接有转轴(3),转轴(3)能够与杆套(2)配合,使支架(1)连接在杆套(2)上并可以在杆套(2)上转动。支架(1)的上部为U型结构(11),该U型结构(11)的一侧为开设有锯齿孔(112)的第一侧板(111)、另一侧为开设有通孔(114)的第二侧板(113);支架(1)的下部为斜杆(12),该斜杆(12)的上端连接在U型结构(11)的底部、下端连接转轴(3)。量角器(4)的下部连接于第二侧板(113),量角器(4)与第二侧板(113)位于同一平面,且第二侧板(113)的通孔(114)位于量角器(4)的中心点。孔片(5)的中心设有圆形孔(51);孔片(5)的下边缘连接在转杆(6)的中部。转杆(6)两侧分别从支架(1)的锯齿孔(112)和通孔(114)穿过,且转杆(6)和孔片(5)均垂直于量角器(4);转杆(6)靠近锯齿孔(112)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扣(7)。卡扣(7)上设置了一圈锯齿(71),锯齿(71)能够与锯齿孔(112)配合使卡扣(7)临时固定在支架(1)内。在调整孔片(5)的角度时,将卡扣(7)横向拉动,使锯齿(71)从锯齿孔(112)中抽出,再转动转杆(6),最后再将卡扣(7)横向拉动,使锯齿(71)进入锯齿孔(112)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杆套(2)是顶部开设有凹槽、底部开设有圆锥形孔的圆柱体。杆套(2)的圆锥形孔紧密包裹住立杆(9)的上端部。转轴(3)是圆柱体与球体的组合体,转轴(3)的球体能够在杆套(2)的凹槽内周向转动。
此外,对于孔片(5)的圆形孔(51)的孔径,因为孔径的大小决定了进光量,若孔径太小,光斑晦暗难以辨识;若孔径太大,光斑很大难以确定中心,误差较大。因此,在得到清晰光斑的前提下,孔径越小越好。适宜的最小孔径,随光照强度而改变,光照强烈的夏季,适宜使用更小的孔径。以北京为例,夏至前后,1.6毫米孔即可;而冬至前后,需要达到2.4毫米。孔片(5)上圆形孔(51)的孔径为1.6-2.4毫米。
以及,对于孔片(5)的圆形孔(51)的位置,当孔片(5)被锁紧、向量角器(4)方向偏转与水平面成40度夹角时,孔中心刚好过杆套(2)的轴心。同时,孔片(5)与杆套(2)的间隙足够大,确保太阳通过小孔的投影不会被下部遮挡。
继续参见图1、4、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小孔日影套还可以包括底座(8)和立杆(9)。底座(8)用于支撑整个装置,立杆(9)的下端插入底座(8)的中心,使立杆(9)竖直连接在底座(8)上。杆套(2)套设于立杆(9)的上端。
如果立杆(9)太高(光斑大而晦暗)或太低会降低观测精度,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立杆(9)的高度设置为15-30厘米,这一高度更适于学生用硬纸板等制作的小观测平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小孔的孔径大小、以及孔片(5)和量角器(4)的厚度(不要太薄)以外,其它部分尺寸无特别要求。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杆套(2)的外径可以为10毫米,杆套(2)内圆锥形孔的内径可以为8毫米。孔片(5)可以设置为长方体,其具体尺寸为:长15毫米、宽10毫米、厚2毫米。量角器(4)的具体尺寸可以为:外径29毫米、内经19毫米、厚度2毫米。转轴(3)的具体尺寸可以为:圆柱体部分半径为2毫米、球体部分半径为3毫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小孔日影套的测影原理为:阳光通过小孔投射“光斑”于水平板面(或水平地面)。每天测量调整孔片(5)角度,让光斑尽量呈圆形(每次测量先调好固定。光斑通常会呈椭圆,仍记录其中心位置即可)每次记录时需转动支架(1),使孔片(5)正对太阳,记录光斑中心位置,以此确定太阳方位及高度的变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小孔日影套的使用方法为:与传统的“立杆(9)测影”的具体操作相同,只是每一次记录光斑位置时,需要旋转杆套(2)上部的支架(1)部分,使孔片(5)正对太阳,记录投影于水平观测平台的光斑的中点。辨别小孔日影套是否正对太阳的方法,是观察孔片(5)与立杆(9)是否共线、同时量角器(4)是否刚好投影为直线。
应用实施例
选择高度为22.9厘米的立杆(9),测量日期2021年5月6日(几乎在春分与夏至的中间、太阳直射点纬度约为北纬11.7度),测量地纬度为39.74651度(纬度测量误差为(39.9-39.7)/39.9=0.5%)。在阳光下竖起小孔日影套,测量光斑中心到立杆(9)的水平长度,不同时间的影子长度如表1所示,基于表1绘制的影长与时间曲线如图7所示,可以看出这种测量方式可以连出弧形平滑曲线——地球运转轨迹的投影。
表1
Figure BDA0003550457670000071
Figure BDA0003550457670000081
对比实施例
以“立杆测影”的直接观测为参照。选择竹竿长度24.6厘米,测量日期2021年3月24日(春分后第4天、太阳直射点纬度约为北纬1度),测量地纬度为51.88861度(纬度测量误差为(51.9-39.9)/39.9=30%)。在阳光下竖起竹竿,测量竹竿的影子长度,测量到的不同时间的影子长度如表2所示,基于表2绘制的影长(即影子长度)与时间曲线如图8所示,可以看出这种测量方式根本无法连出弧形平滑曲线——地球运转轨迹的投影。
表2
Figure BDA0003550457670000091
图7和图8中的曲线是根据表1和表2进行数学描点绘制的,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小孔日影套进行测量,曲线平滑提高非常明显,更接近实际的地球运转轨迹的投影。
根据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小孔日影套,适于全天日影观测,利用带有圆形孔(51)的孔片(5)和量角器(4)等结构,较大地提高了日影测量的精度,同时又很好地降低了观测记录的难度,实现了全天观测。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实质内容上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简单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小孔日影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杆套(2)、转轴(3)、量角器(4)、孔片(5)、转杆(6)和卡扣(7),其中:
支架(1)的下端连接有转轴(3),转轴(3)能够与杆套(2)转动配合;
支架(1)的上部为U型结构(11),U型结构(11)的一侧为开设有锯齿孔(112)的第一侧板(111)、另一侧为开设有通孔(114)的第二侧板(113);支架(1)的下部为斜杆(12),该斜杆(12)的上端连接于U型结构(11)的底部;
量角器(4)的下部连接于第二侧板(113),量角器(4)与第二侧板(113)位于同一平面,且第二侧板(113)的通孔(114)位于量角器(4)的中心点;
孔片(5)的中心设有圆形孔(51);孔片(5)的下边缘连接在转杆(6)的中部;
转杆(6)穿过支架(1)的锯齿孔(112)和通孔(114),且转杆(6)和孔片(5)均垂直于量角器(4);转杆(6)靠近锯齿孔(112)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扣(7);
卡扣(7)设置有一圈锯齿(71),锯齿(71)能够与锯齿孔(112)配合使卡扣(7)临时固定在支架(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孔日影套,其特征在于,
当孔片(5)被锁紧、向量角器(4)方向偏转与水平面成40度夹角时,孔片(5)上圆形孔(51)的中心过杆套(2)的轴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孔日影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8)和立杆(9),其中:
底座(8)用于支撑整个装置,立杆(9)的下端插入底座(8)的中心,立杆(9)的上端套设杆套(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孔日影套,其特征在于,
立杆(9)的高度设置为15-30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孔日影套,其特征在于,
孔片(5)是长15毫米、宽10毫米、厚2毫米的长方体;
孔片(5)上圆形孔(51)的孔径为1.6-2.4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孔日影套,其特征在于,
杆套(2)是顶部开设有凹槽、底部开设有圆锥形孔的圆柱体;
转轴(3)是圆柱体与球体的组合体;
转轴(3)的球体能够在杆套(2)的凹槽内周向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孔日影套,其特征在于,
杆套(2)的外径为10毫米,杆套(2)内圆锥形孔的内径为8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孔日影套,其特征在于,
转轴(3)的圆柱体部分半径为2毫米、球体部分半径为3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孔日影套,其特征在于,
量角器(4)的外径为29毫米、内经为19毫米、厚度为2毫米。
CN202220579473.1U 2022-03-16 2022-03-16 小孔日影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7676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79473.1U CN217767658U (zh) 2022-03-16 2022-03-16 小孔日影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79473.1U CN217767658U (zh) 2022-03-16 2022-03-16 小孔日影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67658U true CN217767658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82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7947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767658U (zh) 2022-03-16 2022-03-16 小孔日影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676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ltschuler et al. On determining the electron density distribution of the solar corona from K-coronameter data
CN108225563B (zh) 野外环境天空偏振建模对准测量装置
Hintzen Wide-angle radio tail QSOs as members of clusters of galaxies. II-Direct optical observations and spectroscopy of QSO fields
CN217767658U (zh) 小孔日影套
JP4950597B2 (ja) 方位測定装置
Strom et al. Density waves in the disks of two spiral galaxies
CN104359453B (zh)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电子日位传感器及其使用方法
KR200446862Y1 (ko) 태양 고도계
Wilson et al. Structure of a sunspot: V: What is the Wilson effect?
CN201508651U (zh) 太阳高度与方位演示仪
CN102494664B (zh) 太阳方位测量仪及其测量方法
KR101301320B1 (ko) 태양 고도 측정 장치
Richardson Observations of Venus made at Mount Wilson in the winter of 1954-55
CN212133633U (zh) 一种方位、太阳高度观测仪
Cheung et al. A light duty universal direct sunlight heliodon
CN214624206U (zh) 教学型地理六用途观测仪
Reed Photography applied to surveying
RU95865U1 (ru) Солнечный календарь-часы (варианты)
CN210955833U (zh) 实验地球仪
CN211044680U (zh) 新型简易坡度仪
Chen New solar elevation angle measuring instrument
TWI518646B (zh) 天文觀測器
TW405106B (en) Solar observation recording system and the architecture apparatus thereof
JPH08335030A (ja) 太陽の経路と地方時を含む日の出日の入り位置推測器
CN114088048A (zh) 地理多用途测量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