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54960U - 包装组件 - Google Patents

包装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54960U
CN217754960U CN202220814088.0U CN202220814088U CN217754960U CN 217754960 U CN217754960 U CN 217754960U CN 202220814088 U CN202220814088 U CN 202220814088U CN 217754960 U CN217754960 U CN 2177549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on
packaging assembly
assembly according
protected
morti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1408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守平
郭元
龙腾
钟磊
王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1408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549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549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549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物流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组件,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改善包装组件的综合防护能力。该包装组件包括防护体,防护体包覆至少部分待防护产品的外表面上,防护体包括三个以上防护件,其中一个防护件与相邻的两个防护件嵌合,并支撑相邻的两个防护件。本申请可发挥包装组件的综合防护能力,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Description

包装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物流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装组件。
背景技术
烤箱、冰箱、洗衣机等电器设备在搬运和运输过程中承受冲击、振动等载荷,其包装必须防护电器设备不出现外观和功能损坏。
现有电器设备的包装组件无法发挥综合防护能力,具有改善空间。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包装组件,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改善包装组件的综合防护能力。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
本申请的一种包装组件,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包装组件包括防护体,所述防护体包覆至少部分待防护产品的外表面上,所述防护体包括三个以上防护件,其中一个所述防护件与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护件嵌合,并支撑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护件。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包装组件,由于该包装组件的防护体包覆至少部分待防护产品的外表面上,以在运输过程中防护待防护产品,且防护体包括三个以上的防护件,三个以上的防护件中,其中一个防护件与相邻的两个防护件嵌合,并支撑相邻的两个防护件,从而可使防护体可形成一个整体式的防护结构,在运输过程中,若防护体的某一部位受到冲击力时,都可以通过防护体的其余部位将冲击力分散到其余部位,从而减少对待防护产品的冲击力,若防护体的某一部位受到冲击力发生断裂,防护体的其余部位会对断裂部位起到支撑作用,防止断裂部位发生移位,以改善包装组件的综合防护能力,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每个所述防护件的两侧与相邻两个所述防护件的侧边嵌合,由于是防护件的侧边嵌合,因此,可最大化地利于防护件,节省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防护件的两侧与相邻的所述防护件的侧边卯榫连接,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防护件的侧部设置有卯榫接口,所述榫接口可与相连接的所述防护件上的卯榫件嵌合,卯榫件嵌合至对应的卯榫接口中,即可实现相邻的防护件之间的卯榫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卯榫接口设置在所述防护件的厚度较厚的部位上。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卯榫接口用于和所述卯榫件嵌合的部位上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摩擦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摩擦部呈锯齿状或波浪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待防护产品设置有周侧面,多个所述防护件围成防护腔,所述防护腔和所述周侧面相配合并容纳所述周侧面。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待防护产品沿周向具有四个依次连接的侧面;
所述防护体包括两个第一防护件以及两个第二防护件,两个所述第一防护件相对包覆在所述待防护产品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两个侧面上,两个所述第二防护件相对包覆在待防护产品的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两个侧面上,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同。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两个所述第一防护件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通过所述第二防护件连接,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或接近垂直。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防护件的顶部覆盖部分所述待防护产品的顶部;或/和,所述防护件的底部覆盖部分所述待防护产品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待防护产品还设置有连接所述周侧面顶端的顶部和连接所述周侧面底端的底部;
所述防护体还包括两个第三防护件,两个所述第三防护件相对包覆在所述待防护产品的顶部和底部上,且,两个所述第三防护件分别和所述防护腔的顶部和底部卯榫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防护体上设置有镂空部,以减轻防护体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镂空部贯穿所述防护体的外侧面和内侧面。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防护体的底角处设置有吸能部,以缓解待防护产品的底部碰撞冲击引起的包装撕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待防护产品的周侧面设置有透光部,所述防护体包覆所述透光部的侧面设置有所述吸能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防护体的顶角处设置有吸能部,以缓解待防护产品的顶部碰撞冲击引起的包装撕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防护体开设有缺角,所述缺角对应收容有所述吸能部。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吸能部可分离地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缺角内。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吸能部的材料包括D3O材料、含负泊松比蜂窝材料或局域共振型超材料。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护角包括本体以及激振器,所述本体内设置有容纳孔,所述激振器活动设置在所述容纳孔内。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激振器的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定位槽,每个所述定位槽内均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和所述容纳孔的内壁刚性接触。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激振器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中部和所述激振器的端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同所述容纳孔的内壁刚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防护件为泡沫。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防护件的厚度不大于10mm。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包装组件还包括支撑体,所述支撑体设置有用于收容所述防护体的容纳腔,当所述防护体收容于所述容纳腔时,所述防护体和所述支撑体的内壁相接触。有防护体和支撑体的内壁相接触,支撑体也可以对运输过程中防护体起到支撑作用,防止防护体的断裂部位发生移位,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包装组件的综合防护能力,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所述防护体收容于所述容纳腔时,所述防护体撑大所述容纳腔,且与所述支撑体的内壁紧密贴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所述防护体收容于所述容纳腔时,所述防护体和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之间具有不小于-2mm的间隙。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体为瓦楞或纸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中:
图1为申请人研发过程中的一种包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防护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设置有第一卯榫柱的第二防护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设置有第二卯榫柱的第二防护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摩擦部呈锯齿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摩擦部呈波浪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包装组件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吸能部的布置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局域共振型的护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的另一种局域共振型的护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具有支撑体的包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泡沫-100’;
防护体200-200,防护件-201,第一防护件-2011,第二防护件-2012,第三防护件-2013,第一卯榫接口-202,第二卯榫接口-203,第一卯榫柱-204,第二卯榫柱-205,摩擦部-206,镂空部-207,吸能部-208,缺角-209;
护角-300,本体-301,容纳孔-302,基体-303,框架-304,激振器-305,容纳槽-306,支撑件-307,连接件-308,凹陷-309;
支撑体-400,开口-401;
待防护产品-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申请:
图1为申请人研发过程中的一种包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该包装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在待防护产品500的相对两侧的泡沫100’,两个泡沫100’为相对分离设置,没有形成整体化,不具有稳定性,且,两个分离式的泡沫100’提供给产品的缓冲保护区域有限,不能形成全面防护,还有,两个分离式的泡沫100’与产品之间的固定依赖于外层裹覆的瓦楞或纸箱,瓦楞和纸箱的成本较高,具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基于上述包装组件存在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装组件,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包装组件在运输待防护产品500时存在的防护不稳定性、不能全面防护以及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组件的示意图。结合图2,本申请实施例的包装组件用于待防护产品的运输防护,该包装组件包括防护体200,该防护体200可包覆在待防护产品的至少部位外表面上,以形成防护层,以防护运输过程中的产品。
本申请实施例的防护体200包括三个以上的防护件201,其中一个防护件201与相邻的两个防护件201嵌合,并支撑相邻的两个防护件201,从而可使防护体200可形成一个整体式的防护结构,在运输过程中,若防护体200的某一部位(某个防护件201)受到冲击力时,都可以通过防护体200的其余部位(其余防护件201)将冲击力分散到其余部位,从而减少对待防护产品500的冲击力,若防护体200的某一部位(某个防护件201)受到冲击力发生断裂,防护体200的其余部位(其余防护件201)会对断裂部位起到支撑作用,防止断裂部位发生移位,以改善包装组件的综合防护能力,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防护体200的材质可以选用市面上较为通用的泡沫,其中,每个防护件201的两侧均可以与相邻的两个防护件201的侧边嵌合,由于采用的是防护件201的侧边相互嵌合,从而可最大程度地利用防护件201,以形成和待防护产品500的至少部分的外表面相匹配的防护层,以节省成本。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的防护件201也可以不采用边对边的嵌合方式,即一个防护件201的侧边可嵌合在另一个防护件201的中部的方案,也可以构造出包覆在待防护产品500的至少部分的外表面相匹配的防护层。此方案由于会存在多余的不被利于的防护件201,因此,会造成成本的浪费,但此方案会延长外界碰撞物和待防护产品500之间的距离,更有利于对待防护产品的防护。
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待防护产品500的外形特点,防护体200可以包裹在待防护产品500的部位外表面上,也可以包裹在待防护产品500的全部外表面上,可根据待防护产品的具体形状进行设定。比如待防护产品的部分外表面(例如背部、顶部或者底部等)不需要特别防护,防护体200可以不包覆在这些不需要特别防护的外表面上,在达到防护的前提下,还可以节省成本;若待防护产品500的外表面需要全部防护,防护体200需全部包覆在这些不需要特别防护的外表面上,以对待防护产品500进行有效防护。
本申请实施例的待防护产品可设置有周侧面,相应地,多个防护件201可围成和周侧面相匹配并用于容纳周侧面的防护腔,即防护体200可只包覆在待防护产品的周侧面上,以形成只对待防护产品的周侧面进行防护的防护层。
当然,待防护产品500还可以设置有连接周侧面顶端的顶部和连接周侧面底端的底部,相应地,多个防护件201可围成和待防护产品的外表面相匹配的防护腔,即防护体200可只包覆在待防护产品500的全部外表面上,以形成对待防护产品500的外表面全部防护的防护层。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防护件201之间的嵌合,指的是相邻的防护件201之间可通过自身的插接、卯榫连接等方式拼接成一个可拆卸的整体。当拼接成的防护体200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时,以包覆待防护产品500的部位外表面;当将整体式的结构拆卸成各个防护件201时,可方便快速地将待防护产品500取出。
本申请实施例中,防护件201的两侧与相邻的防护件201的侧边卯榫连接,以方便防护体200的组装和拆卸,使待防护产品500具有较好的装卸效率。
在将待防护产品500运输时,可以先将防护体200的各个防护件201装配在待防护的的外周面上,然后将各个防护件201连接成整体即可。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每个防护件201的内侧面可与覆盖的待防护产品500的部位的外形相匹配,可对待防护产品500有效防护,而每个防护件201的外侧面优选地形成较为光整的表面,在防护件201的外侧面可设置有用以握持的操作部等,该操作部可以为孔状或槽状,在此不作限制。
现以待防护产品500为烤箱为例,对防护体200的结构进一步描述,当然,该待防护产品500也可以为冰箱或洗衣机等电器设备,也可以为如瓷器等工业产品,在此不作限制。
烤箱通常呈六面体,即其包括沿周向四个依次连接的周侧面,以及连接周侧面顶端的顶部和连接周侧面底端的底部。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防护体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基于上述烤箱,本申请实施例的防护体200包括两个第一防护件2011以及两个第二防护件2012,两个第一防护件2011相对包覆在待防护产品500的第一方向延伸的的两个侧面上,两个第二防护件2012相对包覆在待防护产品500的第二方向延伸的两个侧面上,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不同。即本申请实施例的防护体200的各个防护件201绕待防护产品500的周侧面依次连接成一个沿竖向贯通的箱体结构,即只对烤箱的四个侧面设置防护件201。
由于烤箱的周侧面的四个侧面通常为两两平行,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垂直关系,即当烤箱放置在水平面上,第一方向可以为X轴,第二方向可以为Y轴。两个第一防护件2011以及两个第二防护件2012均相对设置,以对烤箱的周侧面进行包覆防护。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案中,若待防护产品500的周侧面的四个侧面为接近相对平行,此时,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为接近垂直的关系,即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具有接近垂直的夹角,该夹角可以85°-95°,具体可根据待防护产品500的周侧面的外形具体设置,在此不作限制。
为了防止烤箱的顶部和底部受到碰撞冲击,本申请实施例的箱体结构的顶部可部分覆盖待防护产品的顶部,或/和,箱体结构的底部可部分覆盖待防护产品的底部。也就是说,为了包覆烤箱的外表面,各个防护件201会设置有和烤箱的外表面相匹配的凹槽,从而使各个防护件201的顶部覆盖部分烤箱的顶部的边沿,或/和,各个防护件201的底部覆盖部分烤箱的底部的边沿,使箱体结构的顶部突出烤箱的顶部,或/和,箱体结构的底部可突出烤箱的底部,使烤箱的顶部或/和底部的中部的外表面未被防护件201覆盖,但可以通过烤箱侧部的防护件201的支撑,使烤箱的顶部、烤箱底部和有可能产生的碰撞物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以减少外界的碰撞冲击物撞击到烤箱的顶部和底部的风险,以提高对烤箱的运输防护的可靠性。
由于该防护体200只对烤箱的侧部进行防护,只需要四个防护件201,相对于对烤箱的侧部以及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防护件201的方案,该实施方案需要更少的防护件201,相应地,可降低制造成本。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防护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设置有第一卯榫柱的第二防护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设置有第二卯榫柱的第二防护件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图4以及图5,本申请实施例中,两个第一防护件2011可以分别设置在烤箱的左侧和右侧,即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向可以为前后方向,两个第二防护件2012可以分别设置在烤箱的前侧和后侧,即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向可以为左右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相垂直。
结合图3、图4以及图5,每个第一防护件2011的一侧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一卯榫接口202,每个第二防护件2012的另一侧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二卯榫接口203;相应地,两个第二防护件2012中,一个第二防护件2012两侧设置有第一卯榫柱204,两侧的第一卯榫柱204分别同两个第一防护件2011的第一卯榫接口202对应卯榫连接,另一个第二防护件201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卯榫柱205,两侧的第二卯榫柱205分别同两个第一防护件2011的第二卯榫接口203对应卯榫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防护件2011的侧面可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凹陷部,该凹陷部即可为上述卯榫接口,而第二防护件2012的侧面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突出部,该突出部即可为上述卯榫柱,对应的突出部和凹陷部相嵌合,即可实现卯榫柱和对应的卯榫接口的卯榫连接。
在实施时,先将两个第一防护件2011安装在烤箱的左右两侧,使其和烤箱紧密贴合,由于两个第一防护件2011和两个第一防护件2011为卯榫配合关系,所以,可以将第二防护件2012同第一防护件2011的卯榫接口对齐后,直接将两个第二防护件2012推向烤箱。当第二防护件2012同第一防护件2011的卯榫接口合并上时,两个第二防护件2012正好与烤箱紧密贴合,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的两个第一卯榫接口202和两个第二卯榫接口203均对称设置,以保证受力对称,而在竖向方向上的位置第一卯榫接口202和第二卯榫接口203不处于同一高度。这是因为,由于待防护产品500的周面有可能存在不规则的外形,相应地,第一卯榫接口202和第二卯榫接口203所在的防护件201的部位的厚度不一,将第一卯榫接口202和第二卯榫接口203设置在防护件201的不同高度,可保证第一卯榫接口202和第二卯榫接口203处于厚度不同的位置。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卯榫接口优选地设置在防护件201的厚度较厚的部位上,处于防护件201的厚度较厚的部位上的卯榫接口的卯榫强健,更有利于防护体200的整体性;另外,处于不同高度的卯榫接口,也可以有利于防护体200的整体性,进一步提高对待防护产品500的防护效果。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对烤箱的包装组件而言,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卯榫接口202可以设置在第一防护件2011的侧部的中部,第二卯榫接口203可以设置在第一防护件2011的侧部的上部,这是因为:由于烤箱等的中部尺寸较上部尺寸较粗,相应地,第一防护件2011的中部厚度小于第一防护件2011的上部厚度,位于第一防护件2011的上部的第二卯榫接口203,同第二卯榫柱的卯榫强健,更有利于防护体200的整体性,以进一步提高对待防护产品500的防护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包装组件,通过搭接卯榫连接,使多个防护件201连成一个整体式的防护体200,在运输过程中,其中任意一个泡沫件受到冲击力时,都可以通过连接和接触部位将冲击力分散到其他防护件201,从而减少对烤箱的冲击力,如果任意一个防护件201受到冲击力发生断裂,其他防护件201对断裂的防护件201也具有支撑作用,防止断裂的防护件201发生移位。因此,对比相同保护能力的现有的防护结构,搭接卯榫连接的包装组件在保证安装便捷的同时,厚度也会减小约50%,可大幅度降低生成成本,还可以增加装柜量,降低海运成本,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卯榫接口202、第二卯榫接口203也可以设置有更多个,例如三个、四个等,相应地,第一卯榫柱-204和第二卯榫柱-205也可以设置有更多个,例如三个、四个等,在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卯榫接口202和第二卯榫接口20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摩擦部206,该摩擦部206可以呈锯齿状(如图6所示)或波浪状(如图7所示)。参加图6,对于锯齿状的摩擦部206,其可以由多个三角形依次连接组成,三角形可以为顶角120°的等腰三角形。参加图7,对于波浪形的摩擦部206,可以由多个凸起依次连接组成,凸起可以是基于顶角120°的等腰三角形的两底部角点、两腰中点和顶点的三次样条函数曲线。
使用具有摩擦部206的卯榫接口,可以使得卯榫接口作用面积增加,增大承载能力,同时使得卯榫接口脱出方式变得唯一,只能是前后防护件201先脱出,增强包装的紧固程度,进一步提高包装的整体性,提高防护效果。
当然,第一卯榫接口202和第二卯榫接口203的内侧壁的摩擦部206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其也可以不设置摩擦部206,即第一卯榫接口202和第二卯榫接口203的内侧壁为平面,在此不作限制。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包装组件的示意图,结合图8,该包装组件的防护体200还包括第一防护件2011和第二防护件2012以外的两个第三防护件2013,两个第三防护件2013相对包覆在待防护产品500的竖向方向的两个侧面上,即两个第三防护件2013相对包覆在待防护产品500的顶部和底部上,每个第三防护件2013的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和两个第一防护件2011的竖向方向的两个侧边卯榫连接,每个第三防护件2013的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和两个第二防护件2012的竖向方向的两个侧边卯榫连接。即本申请实施例的防护体200可以在烤箱的全部的外周面上形成一个整体式的保护层,由于防护体200为整体式结构,在运输过程中,若防护体200的某一部位受到冲击力时,都可以通过防护体200的其余部位将冲击力分散到其余部位,从而减少对待防护产品500的冲击力,若防护体200的某一部位受到冲击力发生断裂,防护体200的其余部位会对断裂部位起到支撑作用,防止断裂部位发生移位,具有较好的防护稳定性以及全面防护的特点,以发挥包装组件的综合防护能力,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至于第三防护件2013同第一防护件2011以及第二防护件2012之间的装配关系,可参考上述第一防护件2011以及第二防护件2012的卯榫连接的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防护体200本身是通过各个防护件201榫卯连接形成的,其自身已经可以对产品的全方位稳定防护,同时,榫卯连接形成的防护体200使得包装组件与产品之间可产生稳固定位,可取消外置包装的使用,可大幅降低包装成本。在取消外置支撑体的情况下,榫卯连接所需要用的相互配合的卯榫接口以及卯榫柱可设置有更多个,以提高防护的可靠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结合图8,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防护体200上可设置有镂空部207,镂空部207可以设置有一个,也可以在设置有多个,还可以在构成防护体200的每个防护件201上均设置有镂空部207,也可以在构成防护体200的某几个防护件201上均设置有镂空部207,具体可根据待防护产品500的外形和防护要求做适应性的调整。本申请实施例的镂空部207可以为防护体200的内部向外凹陷的凹槽,或/和,防护体200的外部向内凹陷的凹槽,或/和,贯穿防护体200的通孔等,至于镂空部207的形状可以是方形、圆心等其他形状,在此不作限制。
在某些情况下,镂空部207可以被设置成用于对防护件201搬运、组装的操作部,以合理利于防护体200的结构。
图9为防护体上的吸能部的布置示意图,结合图9,本申请实施例在防护体200的底角处可设置有吸能部208,以缓解待防护产品500的底部碰撞冲击引起的包装撕裂。在防护体200的顶角处也可设置有吸能部208,以缓解待防护产品500的顶部碰撞冲击引起的包装撕裂。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优选的只在防护体200的底部的拐角处设置吸能部208,而防护体200的顶部的拐角处设置的吸能部208为可选方案,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化的设置选择;另外,可以在防护体200的一个或某几个拐角处设置吸能部,也可以在防护体200的全部拐角处设置吸能部208。至于吸能部208的具体设置数量和设置区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化的设置选择,在此不作限制。
例如:通常待防护产品500的正面(即面对消费者的侧面)的防护尤为重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只在防护体200的正面的底部或/和的拐角处设置有吸能部208(如图9所示);又例如:待防护产品的周侧面通常会设置有透光部,该透光部可以为用于观察的玻璃视窗,或者操作面板等,此种情况下,防护体200包覆透光部的侧面设置有吸能部208,比如:透光部设置在待防护产品的侧面,可以只在防护体200包覆透光部的侧面的顶部或/和底部的拐角处设置有吸能部208。
由于两个第二防护件2012夹设在两个第一防护件2011之间,位于外侧的第一防护件2011更容易造成碰撞冲击,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优选地将吸能部208以及吸能部208设置在第一防护件2011的底部或/和顶部拐角处,以提高防护体200的防碰撞冲击能力。
通常情况下,各个吸能部208可以采用密度较防护件201的材料制成,各个吸能部的整体尺寸大小会影响到吸能部的防护能力,若吸能部的整体尺寸过小,会导致吸能效果出现问题,若护角300的整体尺寸过大,会减弱对防护体200的支撑防护效果,因此护角300的材质和尺寸的选取是需要研究的。
结合图8,本申请实施例的防护体200在设置有吸能部208的部位可开设有缺角209,护角300收容于对应的缺角209内,护角300即被配置为上述吸能部208。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护角300可选择分离地设置在对应的缺角209内,即在将防护体200装配时,先将底部的护角300装配到位,待将装有防护体200的待防护产品500放置到位即可。若存在顶部护角300,再将顶部的护角300装配在防护体200上即可。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护角300也可以一体成型、粘接或者热熔的方式,设置在对应的缺角209内,也具有上述防碰撞冲击能力。
相关技术中,护角的材质多为硬质材料,外界碰撞物撞击护角时,硬质材质的护角很有可能将包装组件的泡沫压碎,从而对待防护产品500造成损伤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缓冲吸能的护角。
具有缓冲吸能的护角300的材料可以为D3O材料、含负泊松比蜂窝材料或局域共振型超材料。
D3O材料是一种剪切稠化流体,它是由油性液体润滑剂和悬浮在其中的聚合物混合而成。当作用力缓慢施加到剪切增稠流体时,聚合物链有时间移动并重新排列,因此粘度不受影响。但如果快速施加作用力时,聚合物链没有时间重排,同时会纠缠在一起,粘度大大增加。即当护角300受到碰撞冲击时,D3O材料的护角300可以吸收碰撞冲击力,相比于硬质的护角300,可防止护角300将内部防护体200压碎的情况,具有较好的吸能效果。
在护角300为D3O材料的情况下,需确认护角300的整体尺寸大小,由于护角300的整体尺寸不能过小,这样会导衰减效果出现问题,若护角300的整体尺寸不能太大,会减弱支撑护角300的结构,因此护角300的尺寸可以选择为70x30x30mm。
同样,含负泊松比蜂窝材料的护角300可溃缩吸收局部瞬时大能量,当受到碰撞冲击时,护角300可发生收缩,相比于硬质的护角300,可防止护角300将内部防护体200压碎的情况,具有较好的吸能效果。含负泊松比蜂窝材料的护角300可以有三部分组成,上下层牛皮纸和中间的负泊松比超材料。
局域共振型超材的护角300,其局域衰减带隙是通过自身微结构与外部波频率的局域共振实现,可以将外部波能量吸收和转化为内部谐振器的动能,实现波的传播抑制。烤箱角跌落的冲击频率在百赫兹左右,因此超材料的局域共振频率也要在百赫兹左右。这需要对超材料的结构和材料物性进行合理设计。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局域共振型的护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的一种局域共振型的护角的剖面示意图,图12为图10中的另一种局域共振型的护角的剖面示意图。结合图10-图12,本申请实施例的局域共振型的护角300包括本体301和激振器305,其中,本体301内设置有容纳孔302,激振器305活动设置在该容纳孔302内。当护角300受到碰撞冲击时,激振器305可吸收所产生的碰撞冲击力,具有缓冲吸能的特性,相比于硬质的护角300,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护角300将内部防护体200压碎的情况,具有较好的吸能效果。
结合图10,本申请实施例的本体301可以包括基体303以及框架304,其中,基体303为护角300的载体,基体303可分离地设置在防护体200的对应缺角209中,也可以通过一体成型、粘接或者热熔的方式,设置在对应的对应缺角209内,框架304设置在基体303内,容纳孔302设置在框架304内,即激振器305活动设置于框架304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体303可沿沿本体301的长度方向相对间隔设置有两个,两个基体303通过框架304连接,即当激振器305装配在框架304内后,可通过两个基体303将框架304上的容纳孔302封装,以方便激振器305在框架304内的装配。
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基体303也可以只设置有一个,可在基体303的周面上设置有安装槽,将装有激振器305装配在框架304内后,将框架304放置于该安装槽内,再将该安装槽的开口密封即可。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可沿本体30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容纳孔302,每个容纳孔302中均可以对应设置有一个激振器305,通过两个以上的激振器305共同合作,可进一步提高护角300的吸能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两个以上的容纳孔302优选为封闭设置,当然,两个容纳孔302也可以连通设置,但需要保证设置在容纳孔302内的激振器305在使用时不会串出对应的容纳孔302,可通过在相邻的容纳孔302中设置有孔径小于激振器305的连通孔来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容纳孔302优选为柱状,相应地,激振器305为内径小于容纳孔302内径的柱状,而容纳孔30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个,相应地,激振器305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个,可根据护角300的整体长度和防护要求,做适应性的调整,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结合图11,本申请实施例的激振器305的周面上可设置有多个容纳槽306,每个容纳槽306内均设置有支撑件307,该支撑件307和容纳孔302的内壁刚性接触。和容纳孔302的内壁刚性接触的支撑件307可以限制激振器305的位移,使激振器305和容纳孔302的内壁保持间隙,以防止激振器305过渡偏移碰撞至容纳孔302的内壁造成激振器305失效的现象。
进一步地,结合图11,本申请实施例中,容纳槽306可以绕激振器305的周面等间隔设置,如图中的四个,每个容纳槽306均可以呈梯形,支撑件307嵌设在对应的容纳槽306中,支撑件307并具有突出激振器305的周面的突出部位,该突出部位过盈配合地设置在容纳孔302的内壁上,以实现支撑件307对容纳孔302的刚性支撑。
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件307也可以进一步地粘接在容纳槽306中,以实现支撑件307在对应的容纳槽306中的固定,支撑件307的外端也可以采用热熔或者粘接的方式连接在容纳孔302的内壁上,在此不作限制。
结合图12,本申请实施例的激振器305的两端可设置有连接件308,该连接件308的中部和激振器305的端部连接,连接件308的两端同容纳孔302的内壁刚性连接。连接件308的作用和上述支撑件307的作用类似,都是为了限制激振器305的位移,使激振器305和容纳孔302的内壁保持间隙,以防止激振器305过渡偏移碰撞至容纳孔302的内壁造成激振器305失效的现象。
进一步地,结合图12,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件308可以为板状,其中部设置有凹陷309,连接件308的中部可通过螺钉连接在激振器305的端部,连接件308的两端可采用热熔或者插接等方式一体成型在容纳孔302的内壁中,以实现,连接件308的端部同容纳孔302的内壁的刚性连接。
当然,连接件308的中部也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连接在激振器305的端部,连接件308的两端也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连接在容纳孔302的内壁中,在此不作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底和框架304的材料可以为聚丙烯树脂,激振器305的材料可以为橡胶等弹性材料,而支撑件307和连接件308的材料为金属,优选为钢材。
图13为具有支撑体的包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3,本申请实施例的包装组件还可以包括支撑体400,支撑体400内设置有用于收容防护体200的容纳腔,防护体200当防护体200收容于容纳腔时,防护体200和支撑体400的内壁相接触。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组件,由于该包装组件包括容纳上述防护体200的支撑体400,在运输过程中,设置于防护体200外侧的支撑体400一方面可对防护体200进行保护,可减少防护体200受到的冲击力,以减少防护体200发生断裂的现象,若防护体200的某一个防护件201发生断裂,设置于防护体200外侧的支撑体400还可对防护体200的断裂部位起到支撑作用,防止断裂部位发生移位,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包装组件的综合防护能力,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位于外部的支撑体400可以包括瓦楞或纸箱,其包裹在防护体200的外表面,起到初步防护的作用,并可以为整体式的防护件201提供装配的空间,以支撑整体式的防护体200,避免防护件201因碰撞分裂造成的破损,以对待防护产品500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在将待防护产品500运输时,可以先将防护体200装配在待防护产品500的外周面上,然后将支撑体400套装在防护体200上即可。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每个防护件201的内侧面与覆盖的待防护产品500的部位的外形相匹配,每个防护件201的外侧面和容纳腔内侧部平面接触,当待防护产品500装配在包装组件内后,支撑体400和防护体200之间以及防护体200和待防护产品500之间可以做到无间隙,从而可以对待防护产品500起到稳固防护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对待防护产品500的防护效果。
结合图13,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容纳腔可设置有用于收容防护体200的开口401,即待防护产品500装配到支撑体400内后,装配有待防护产品的支撑体400可从该开口401处进入到支撑体400的容纳腔内,再将支撑体400的开口401封闭即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开口401的开设面积不大于防护体200的周向截面面积,以使当防护体200收容于上述容纳腔时,防护体200可撑大容纳腔,且防护体200与支撑体400的内壁紧密贴合。即当防护体200收容于上述容纳腔时,防护体200和支撑体400之间负间隙,可进一步提高防护体200的整体性,尽可能的防止运输过程中因防护体200松散所产生的对待防护产品不能有效保护的现象发生。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防护体200收容于上述容纳腔时,防护体200和支撑体400之间间隙不小于-2mm,即沿垂直于容纳腔的中心线的同一方向,防护体200的尺寸大于容纳腔的尺寸之差不大于4mm,以在方便防护体200在支撑体400的容纳腔内装配的同时,提高防护体200在支撑体400的容纳腔内牢固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包装组件,由于该包装组件包括容纳上述防护体200的支撑体400,在运输过程中,设置于防护体200外侧的支撑体400一方面可对防护体200进行保护,可减少防护体200受到的冲击力,以减少防护体200发生断裂的现象,若防护体200的某一个防护件201发生断裂,设置于防护体200外侧的支撑体400还可对防护体200的断裂部位起到支撑作用,防止断裂部位发生移位,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包装组件的综合防护能力,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在设置有支撑体400的情况下,且护角300为分离地设置在对应的缺角209内的工况下,在将防护体200装配在支撑体400内时,先将底部的护角300装配在支撑体400内,待将装有防护体200的待防护产品500放置入支撑体400内即可。若存在顶部护角,再将顶部的护角300装配在防护体200上即可。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防护体200的内部为和待防护产品的外形相匹配的形状,因此,防护体200的形状不规则,其厚度不大于10mm,即存在10mm或者9mm等状况。
相关技术中的包装组件所选用的泡沫厚度大,对应的外包装尺寸大。以烤箱为例,相关技术中的烤箱的装柜量为216台=3x4x18。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包装组件,对应的外包装尺寸小,装柜量为304台=4x4x19。若单个集装箱海运成本为12000美元,则单台烤箱海运成本降低100元人民币。该款烤箱年外销100万台,可降本1亿元/年,且,由于泡沫的厚度减小,包材成本约为27元,较原包装降低为9.2元,年降本900万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综上所述,本申请所提供的包装组件,可最大程度地发挥包装组件的综合防护能力,并降低生成成本和运输成本,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9)

1.一种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组件包括防护体,所述防护体包覆至少部分待防护产品的外表面上,所述防护体包括三个以上防护件,其中一个所述防护件与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护件嵌合,并支撑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护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防护件的两侧与相邻两个所述防护件的侧边嵌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的两侧与相邻的所述防护件的侧边卯榫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的侧部设置有卯榫接口,所述卯榫接口可与相邻所述防护件上的卯榫件嵌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卯榫接口设置在所述防护件的厚度较厚的部位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卯榫接口用于和所述卯榫件嵌合的部位上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摩擦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部呈锯齿状或波浪状。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待防护产品设置有周侧面,多个所述防护件围成防护腔,所述防护腔和所述周侧面相配合并容纳所述周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待防护产品沿周向具有四个依次连接的侧面;
所述防护体包括两个第一防护件以及两个第二防护件,两个所述第一防护件相对包覆在所述待防护产品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两个侧面上,两个所述第二防护件相对包覆在待防护产品的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两个侧面上,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防护件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通过所述第二防护件连接,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或接近垂直。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的顶部覆盖部分所述待防护产品的顶部;或/和,
所述防护件的底部覆盖部分所述待防护产品的底部。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待防护产品还设置有连接所述周侧面顶端的顶部和连接所述周侧面底端的底部;
所述防护体还包括两个第三防护件,两个所述第三防护件相对包覆在所述待防护产品的顶部和底部上,且,两个所述第三防护件分别和所述防护腔的顶部和底部卯榫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7以及9-12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体上设置有镂空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部贯穿所述防护体的外侧面和内侧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7、9-12以及14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体的底角处设置有吸能部,以缓解待防护产品的底部碰撞冲击引起的包装撕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待防护产品的周侧面设置有透光部,所述防护体包覆所述透光部的侧面设置有所述吸能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体的顶角处设置有吸能部,以缓解待防护产品的顶部碰撞冲击引起的包装撕裂。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体开设有缺角,所述缺角对应收容所述吸能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部可分离地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缺角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部的材料包括D3O材料、含负泊松比蜂窝材料或局域共振型超材料。
21.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部包括本体以及激振器,所述本体内设置有容纳孔,所述激振器活动设置在所述容纳孔内。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振器的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定位槽,每个所述定位槽内均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和所述容纳孔的内壁刚性接触。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振器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中部和所述激振器的端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同所述容纳孔的内壁刚性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包括泡沫。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的厚度不大于10mm。
26.根据权利要求1-7、9-12、14、22-25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组件还包括支撑体,所述支撑体设置有用于收容所述防护体的容纳腔,当所述防护体收容于所述容纳腔时,所述防护体和所述支撑体的内壁相接触。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防护体收容于所述容纳腔时,所述防护体撑大所述容纳腔,且与所述支撑体的内壁紧密贴合。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防护体收容于所述容纳腔时,所述防护体和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之间具有不小于-2mm的间隙。
29.根据权利要求27-28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包括瓦楞或纸箱。
CN202220814088.0U 2022-03-31 2022-03-31 包装组件 Active CN2177549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14088.0U CN217754960U (zh) 2022-03-31 2022-03-31 包装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14088.0U CN217754960U (zh) 2022-03-31 2022-03-31 包装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54960U true CN217754960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82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14088.0U Active CN217754960U (zh) 2022-03-31 2022-03-31 包装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549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1994005562A1 (en) Protective shipping package
US8813958B2 (en) Package box of liquid crystal glass
CN210883469U (zh) 缓冲衬垫件、包装结构和家用电器
CN217754960U (zh) 包装组件
KR200409775Y1 (ko) 포장용 완충재
CN217416757U (zh) 包装组件
CN217754914U (zh) 护角以及包装组件
CN116923899A (zh) 包装组件
CN116923898A (zh) 包装组件
CN116923892A (zh) 护角以及包装组件
CN207876418U (zh) 一种空调柜机的防护包装结构
CN212862520U (zh) 包装防护结构
CN218949981U (zh) 防护件、包装组件以及电器组件
CN213385716U (zh) 环保型缓冲衬垫
KR102306529B1 (ko) 코너 모서리 보호구
CN218432792U (zh) 包装顶盖、包装组件以及电器组件
CN113335744A (zh) 一种便于汽车零部件运输的高强度包装箱体
CN214932326U (zh) 一种圆镜包装结构
CN117657616A (zh) 包装组件以及电器组件
KR200326887Y1 (ko) 포장박스용 완충체
CN209441974U (zh) 包装底衬垫
CN219258192U (zh) 包装底座以及包装组件
CN217228248U (zh) 一种具有缓冲保护功能的纸箱
CN215323979U (zh) 一种台盆的包装结构
CN212767318U (zh) 一种适用于显示器面板包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