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防撞组件,所述防撞组件包括:
承载件;
防撞件,所述防撞件连接于所述承载件的一侧;以及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承载件背离所述防撞件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相背设置的可活动的两个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和机器人本体可拆卸安装。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
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一承载部连接所述承载件背离所述防撞件的一侧,且用于承载所述两个连接部;以及
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在背离所述承载件方向凸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部。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
第一信号接口,所述第一信号接口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部背离所述承载件一侧,所述第一信号接口用于信号传输。
其中,所述防撞组件还包括:
信号灯,所述信号灯设于所述防撞件上,且所述信号灯与所述第一信号接口电连接。
其中,所述防撞件还包括:
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二承载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承载件;
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设于所述第二承载部背离所述承载件一侧,且所述第一开关设于所述第二承载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接口;以及
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一开关设于所述第二承载部同一侧,且所述第二开关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接口。
其中,所述防撞件还包括:
活动部,所述活动部设于所述第二承载部背离所述承载件一侧;以及
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弹性连接所述活动部及第二承载部。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机器人,所述机器人包括: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防撞组件;以及
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
相背设置的两个固定连接部,所述固定连接部与所述连接部配合连接,可用于将所述防撞组件与所述机器人本体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配合部时,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
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信号接口时,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
第二信号接口,所述第二信号接口与所述第一信号接口电连接以接收触发信号,其中,当防撞组件碰撞到障碍物时触发所述第一开关及第二开关中的至少一者产生触发信号;
所述机器人还包括:
中央控制系统,所述中央控制系统与所述第二信号接口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系统用于根据所述触发信号控制所述机器人本体运动,以对障碍物进行避让。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撞组件,所述防撞组件包括承载件、防撞件及第一连接件,所述防撞件连接于所述承载件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承载件背离所述防撞件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相背设置的可活动的两个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件可通过可活动的两个所述连接部快速与机器人本体连接或脱离,从而实现所述防撞组件的快速安装及拆卸。因此,所述防撞组件易于从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进行拆装,有利于所述防撞组件的定期维护,减少维护时拆卸及安装所述防撞组件的时间成本。此外,在所述防撞组件发生损坏时,可及时快速拆卸并更换新的防撞组件,以减少机器人停工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因此,本申请提供的防撞组件能够通过可活动的所述连接部与机器人本体进行快速简便的安装及拆卸,有利于所述防撞组件的维护及更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防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方式提供的防撞组件中一实施方式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实施方式提供的防撞组件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防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防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防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实施方式提供的防撞组件中另一实施方式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1实施方式提供的防撞组件中又一实施方式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实施方式提供的机器人中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配合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实施方式中II处一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为图10实施方式中II处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图10实施方式中II处又一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为图13实施方式中机器人的触发信号传输的连接框图。
附图标号:机器人1;防撞组件10;机器人本体20;承载件110;防撞件120;第一连接件130;信号灯140;第二连接件210;中央控制系统220;第二承载部121;第一开关122;第二开关123;活动部124;弹性部125;连接部131;收容空间132;第一承载部133;第一配合部134;第一信号接口135;固定连接部211;第二配合部212;第二信号接口213;按压部1311;卡接部1312;弹性压缩部1313;旋转部13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防撞组件10。请参照图1及图2,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防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方式提供的防撞组件中一实施方式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撞组件10包括承载件110、防撞件120及第一连接件130。所述防撞件120连接于所述承载件110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件130连接于所述承载件110背离所述防撞件120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件130包括相背设置的可活动的两个连接部131,所述连接部131用于和机器人本体20可拆卸安装。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撞组件10用于安装于自动化设备,例如割草机器人、农药喷洒机器人或者农作物收割机器人等。所述防撞组件10起到防止自动化设备在进行作业时直接碰撞到障碍物而发生损坏,具体地,所述防撞组件10用于识别障碍物,并将识别障碍物的信号传递至自动化设备,以让自动化设备对障碍物进行避让。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撞件120用于识别障碍物。所述防撞件120可以但不限于通过超声波传感器、激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者接触类传感器等方式进行障碍物识别。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30包括相背设置的可活动的两个连接部131,所述连接部131用于和机器人本体20可拆卸安装。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131可以但不限于通过卡接、粘接或者螺栓等方式与所述机器人本体20进行可拆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连接部131通过卡接的方式进行示意说明。
请参照图3,图3为图2实施方式提供的防撞组件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30具有收容空间132。所述连接部131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32中。所述连接部131包括按压部1311、卡接部1312、弹性压缩部1313及旋转部1314。所述按压部1311与所述弹性压缩部1313的一端抵接使得所述弹性压缩部1313弹性抵接所述按压部1311,且所述按压部1311连接于所述卡接部1312的一端。所述卡接部1312邻近所述按压部1311的一端与所述旋转部1314配合连接,使得所述卡接部1312可相对于所述旋转部1314转动。所述卡接部1312背离所述按压部1311的一端具有朝向另一个连接部131凸起的结构。所述弹性压缩部1313与所述旋转部1314配合连接,且所述弹性压缩部1313背离所述按压部1311的一端弹性抵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30形成所述收容空间132相对于所述按压部1311邻近所述旋转部1314一侧的侧壁。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撞组件10分为安装和拆卸两个过程,接下来对所述防撞组件10安装和拆卸的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撞组件10安装至所述机器人本体20的具体过程如下。通过按压所述按压部1311使得所述卡接部1312相对于所述旋转部1314转动,两个所述卡接部1312具有凸起结构的一端相背运动,从而可以将两个所述卡接部1312具有凸起结构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机器人本体20。当撤去按压所述按压部1311的力后,所述弹性件由于弹性恢复而产生的力使得所述卡接部1312相对于所述旋转部1314转动,两个所述卡接部1312具有凸起结构的一端相向运动直至抵接所述机器人本体20,从而卡接至所述机器人本体20,从而完成所述防撞组件10快速安装至所述机器人本体2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撞组件10从所述机器人本体20拆卸的具体过程如下。通过按压所述按压部1311使得所述卡接部1312相对于所述旋转部1314转动,两个所述卡接部1312具有凸起结构的一端相背运动,从而使得所述卡接部1312脱离所述机器人本体20,将所述防撞组件10移走即可完成所述防撞组件10快速从所述车辆机器人本体20拆卸下来。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撞组件10,所述防撞组件10包括承载件110、防撞件120及第一连接件130,所述防撞件120连接于所述承载件110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件130连接于所述承载件110背离所述防撞件120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件130包括相背设置的可活动的两个连接部131,所述第一连接件130可通过可活动的两个所述连接部131快速与机器人本体20连接或脱离,从而实现所述防撞组件的快速安装及拆卸。因此,所述防撞组件10易于从所述机器人本体20上进行拆装,有利于所述防撞组件10的定期维护,减少维护时拆卸及安装所述防撞组件10的时间成本。此外,在所述防撞组件10发生损坏时,可及时快速拆卸并更换新的防撞组件10,以减少机器人1停工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因此,本申请提供的防撞组件10能够通过可活动的所述连接部131与机器人本体20进行快速简便的安装及拆卸,有利于所述防撞组件10的维护及更换。
请参照图4,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防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撞组件10包括承载件110、防撞件120及第一连接件130。所述防撞件120连接于所述承载件110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件130连接于所述承载件110背离所述防撞件120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件130包括相背设置的可活动的两个连接部131,所述连接部131用于和机器人本体20可拆卸安装。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30还包括第一承载部133及第一配合部134。所述第一承载部133连接所述承载件110背离所述防撞件120的一侧,且用于承载所述两个连接部131。所述第一配合部134在背离所述承载件110方向凸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33。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配合部134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配合部134通过与所述机器人本体20配合,以增加所述第一连接件130与所述机器人本体20连接的稳定性,从而增加了所述防撞组件10与所述机器人本体2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一配合部134的数量为两个进行示意说明。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部134在背离所述承载件110方向凸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33,且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部134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33的两端。此外,两个可活动的所述连接部131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33的两端,且一个所述连接部131对应邻近一个所述第一配合部134设置,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130与所述机器人本体20连接时更加平衡稳定,进而增加了所述防撞组件10与所述机器人本体20连接的稳定性。具体地,所述第一配合部134为锥形结构,且所述第一配合部134远离所述第一承载部133一端的外径小于靠近所述第一承载部133一端的外径。此外,所述第一配合部134具有两个相背设置的锥形结构的槽,且所述第一配合部134上锥形结构的槽远离所述第一承载部133一端的内径大于靠近所述第一承载部133一端的内径。
请参照图5,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防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撞组件10包括承载件110、防撞件120及第一连接件130。所述防撞件120连接于所述承载件110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件130连接于所述承载件110背离所述防撞件120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件130包括相背设置的可活动的两个连接部131,所述连接部131用于和机器人本体20可拆卸安装。所述第一连接件130还包括第一承载部133及第一配合部134。所述第一承载部133连接所述承载件110背离所述防撞件120的一侧,且用于承载所述两个连接部131。所述第一配合部134在背离所述承载件110方向凸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3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30还包括第一信号接口135。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33背离所述承载件110一侧,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用于信号传输。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在所述防撞组件10与所述机器人本体20连接后用于将所述防撞件120的障碍物感应信号传输至所述机器人本体20,以使得所述机器人本体20能够进行相应的避让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33背离所述承载件110一侧。具体地,以所述第一配合部134的数量为两个进行示意说明。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部134在背离所述承载件110方向凸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33,且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部134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33的两端。此外,两个可活动的所述连接部131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33的两端,且一个所述连接部131对应邻近一个所述第一配合部134设置。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设于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部134之间,使得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能够被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131保护,以防止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被损坏。此外,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凹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33,能够进一步保护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凸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33。此外,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的形状可以但不限于为方形、圆形或片状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凸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33,且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为多片状进行示意。
请参照图6,图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防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撞组件10包括承载件110、防撞件120及第一连接件130。所述防撞件120连接于所述承载件110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件130连接于所述承载件110背离所述防撞件120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件130包括相背设置的可活动的两个连接部131,所述连接部131用于和机器人本体20可拆卸安装。所述第一连接件130还包括第一承载部133及第一配合部134。所述第一承载部133连接所述承载件110背离所述防撞件120的一侧,且用于承载所述两个连接部131。所述第一配合部134在背离所述承载件110方向凸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33。所述第一连接件130还包括第一信号接口135。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33背离所述承载件110一侧,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用于信号传输。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撞组件10还包括信号灯140。所述信号灯140设于所述防撞件120上,且所述信号灯140与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灯140与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电连接。当所述第一连接件130连接至所述机器人本体20上时,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将会导通,从而使得所述信号灯140亮起。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灯140可用于判断所述防撞组件10与所述车辆机器人本体20是否正确连接。
请参照图5及图7,图7为图1实施方式提供的防撞组件中另一实施方式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撞组件10包括承载件110、防撞件120及第一连接件130。所述防撞件120连接于所述承载件110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件130连接于所述承载件110背离所述防撞件120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件130包括相背设置的可活动的两个连接部131,所述连接部131用于和车辆机器人本体20可拆卸安装。所述第一连接件130还包括第一承载部133及第一配合部134。所述第一承载部133连接所述承载件110背离所述防撞件120的一侧,且用于承载所述两个连接部131。所述第一配合部134在背离所述承载件110方向凸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33。所述第一连接件130还包括第一信号接口135。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33背离所述承载件110一侧,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用于信号传输。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撞件120还包括第二承载部121、第一开关122及第二开关123。所述第二承载部121固定连接于所述承载件110。所述第一开关122设于所述第二承载部121背离所述承载件110一侧,且所述第一开关122设于所述第二承载部121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130的一端,所述第一开关122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所述第二开关123与所述第一开关122设于所述第二承载部121同一侧,且所述第二开关123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30远离所述第一开关122,所述第二开关123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承载部121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开关122及所述第二开关123。所述第一开关122及所述第二开关123分别与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电连接。当所述防撞组件10连接至所述机器人本体20后,当所述第一开关122处触碰到障碍物,所述第一开关122会被触发,所述第一开关122通过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向所述机器人本体20传输所述第一开关122一侧有障碍物的信号,从而使得所述机器人1对障碍物进行避让。当所述第二开关123处触碰到障碍物,所述第二开关123会被触发,所述第二开关123通过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向所述机器人本体20传输所述第二开关123一侧有障碍物的信号,从而使得所述机器人1对障碍物进行避让。当所述第一开关122及第二开关123同时被障碍物触发时,所述第一开关122及所述第二开关123会通过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向所述机器人本体20传输所述防撞组件10正前方有障碍物的信号,从而使得所述机器人1对障碍物进行避让。
请参照图5及图8,图8为图1实施方式提供的防撞组件中又一实施方式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撞组件10包括承载件110、防撞件120及第一连接件130。所述防撞件120连接于所述承载件110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件130连接于所述承载件110背离所述防撞件120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件130包括相背设置的可活动的两个连接部131,所述连接部131用于和机器人本体20可拆卸安装。所述第一连接件130还包括第一承载部133及第一配合部134。所述第一承载部133连接所述承载件110背离所述防撞件120的一侧,且用于承载所述两个连接部131。所述第一配合部134在背离所述承载件110方向凸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33。所述第一连接件130还包括第一信号接口135。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部133背离所述承载件110一侧,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用于信号传输。所述防撞件120还包括第二承载部121、第一开关122及第二开关123。所述第二承载部121固定连接于所述承载件110。所述第一开关122设于所述第二承载部121背离所述承载件110一侧,且所述第一开关122设于所述第二承载部121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130的一端,所述第一开关122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所述第二开关123与所述第一开关122设于所述第二承载部121同一侧,且所述第二开关123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30远离所述第一开关122,所述第二开关123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撞件120还包括活动部124及弹性部125。所述活动部124设于所述第二承载部121背离所述承载件110一侧。所述弹性部125弹性连接所述活动部124及第二承载部121。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部124通过一个或多个所述弹性部125与所述第二承载部121连接。所述活动部124通过所述弹性部125可相对于所述第二承载部121靠近或远离。当所述活动部124触碰到障碍物时会压缩所述弹性部125且朝向所述第二承载部121运动以触碰所述第一开关122及所述第二开关123中至少一个。当所述活动部124脱离障碍物之后,由于所述弹性部125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于所述活动部124,使得所述活动部124朝向远离所述第二承载部121的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活动部124脱离与所述第一开关122及所述第二开关123的接触并回至原位。此外,所述活动部124本身起到了遮蔽作用,进一步地保护了所述第一开关122及所述第二开关123。此外,通过所述活动部124能够识别更大范围的障碍物。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机器人1。请参照图9及图10,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实施方式提供的机器人中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配合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器人1包括如前述任意实施方式所述的防撞组件10以及机器人本体20。所述机器人本体20包括第二连接件210,所述第二连接件210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30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器人1用于自动化作业,所述机器人1可以但不限于为割草机器人、收割机器人或者药水喷洒机器人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机器人1为割草机器人进行示意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撞组件1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130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10可拆卸连接,与所述机器人本体20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所述防撞组件10的快速安装及拆卸,有利于所述防撞组件10的保养及维修。
请一并参照图9、图10及图11,图11为图10实施方式中II处一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器人1包括如前述任意实施方式所述的防撞组件10以及机器人本体20。所述机器人本体20包括第二连接件210,所述第二连接件210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30可拆卸连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件210包括相背设置的两个固定连接部211,所述固定连接部211与所述连接部131配合连接,可用于将所述防撞组件10与所述机器人本体20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连接部211用于与所述连接部131配合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130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10配合连接,从而实现所述防撞组件10与所述机器人本体20连接。
请一并参照图9、图10及图12,图12为图10实施方式中II处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器人1包括如前述任意实施方式所述的防撞组件10以及机器人本体20。所述机器人本体20包括第二连接件210,所述第二连接件210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30可拆卸连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30包括第一配合部134时,所述第二连接件210还包括第二配合部212。所述第二配合部212与所述第一配合部134配合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配合部212部分凹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20,从而形成了与所述第一配合部134的配合,以通过与所述第一配合部134配合,加强所述防撞组件10与所述机器人本体2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第一配合部134为锥形结构,且所述第一配合部134远离所述第一承载部133一端的外径小于靠近所述第一承载部133一端的外径。所述第二配合部212为与所述第一配合部134配合连接的锥形孔结构,以对所述第一配合部134进行配合连接。此外,所述第一配合部134具有两个相背设置的锥形结构的槽,且所述第一配合部134上锥形结构的槽远离所述第一承载部133一端的内径大于靠近所述第一承载部133一端的内径。所述第二配合部212内部具有凸起的锥形结构与所述第一配合部134中具有锥形结构的槽配合,以对所述第一配合部134进行限位,从而加强所述第一连接件130与所述第二连接210件配合的稳定性,即加强所述防撞组件10与所述机器人本体2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请一并参照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及图14,图13为图10实施方式中II处又一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4为图13实施方式中机器人的触发信号传输的连接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器人1包括如前述任意实施方式所述的防撞组件10以及机器人本体20。所述机器人本体20包括第二连接件210,所述第二连接件210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30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210还包括第二配合部212。所述第二配合部212与所述第一配合部134配合连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30包括第一信号接口135时,所述第二连接件210还包括第二信号接口213。所述第二信号接口213与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电连接以接收触发信号。其中,当防撞组件10碰撞到障碍物时触发所述第一开关122及第二开关123中的至少一者产生触发信号。所述机器人1还包括中央控制系统220。所述中央控制系统220与所述第二信号接口213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系统220用于根据所述触发信号控制所述机器人本体20运动,以对障碍物进行避让。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信号接口213与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电连接,以使得所述中央系统能够从所述第二信号接口213接收触发信号。具体地,以所述机器人1为割草车为例进行示意。当所述活动部124在所述第一开关122一侧抵接障碍物后,所述活动部124在所述第一开关122一侧会通过所述弹性部125相对于所述第二承载部121运动,当所述活动部124在所述第一开关122一侧抵接所述第一开关122后会触发所述第一开关122,所述第一开关122通过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及所述第二信号接口213传输所述第一开关122侧有障碍物的信号至所述中央控制系统220。所述中央控制系统220控制所述机器人本体20停止割草、后退并朝向所述第二开关123侧进行运动,从而避开所述第一开关122侧的障碍物继续割草。当所述活动部124在所述第二开关123一侧抵接障碍物后,所述活动部124在所述第二开关123一侧会通过所述弹性部125相对于所述第二承载部121运动,当所述活动部124在所述第二开关123一侧抵接所述第二开关123后会触发所述第二开关123,所述第二开关123通过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及所述第二信号接口213传输所述第二开关123侧有障碍物的信号至所述中央控制系统220。所述中央控制系统220控制所述机器人本体20停止割草、后退并朝向所述第一开关122侧进行运动,从而避开所述第二开关123侧的障碍物并继续割草。具体地,当所述活动部124中间的部分抵接障碍物后,所述活动部124会通过所述弹性部125相对于所述第二承载部121运动,当所述活动部124抵接所述第一开关122及所述第二开关123后会触发所述第一开关122及所述第二开关123,所述第一开关122与所述第二开关123中至少一个通过所述第一信号接口135及所述第二信号接口213传输所述机器人1正前方有障碍物的信号至所述中央控制系统220。所述中央控制系统220控制所述机器人本体20停止割草、后退并向未割草区域方向转弯,从而避开所述机器人1正前方的障碍物并继续割草。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