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44925U - 多功能矫正复位床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矫正复位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44925U
CN217744925U CN202221933329.XU CN202221933329U CN217744925U CN 217744925 U CN217744925 U CN 217744925U CN 202221933329 U CN202221933329 U CN 202221933329U CN 217744925 U CN217744925 U CN 2177449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w rod
clamping
bed
plat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3332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子涵
章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93332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449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449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449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功能矫正复位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顶部两侧分别移动设置有一个支撑架,两个支撑架之间连接有一根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靠近两支撑架的顶端、且呈水平放置;所述支撑横梁上设置有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的底端可拆卸设置有锥头组件;两个支撑架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夹持组件,两个夹持组件相对设置、且用于对患者身体两侧的夹持;所述锥头组件为颈椎曲度矫正组件、脊柱侧弯矫正组件、腰椎间盘矫正组件其中一种。本实用新型便于实现多种矫正治疗,且矫正治疗效果好。

Description

多功能矫正复位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多功能矫正复位床。
背景技术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当从事某些工作经常性的腰部受力易导致腰部劳损, 或因为其他原因会出现腰椎间盘突出错位、椎间管狭窄;同时,由于长期低头也易导致颈椎曲度变直;长期的身体姿势不当易会导致脊柱侧弯。这些因脊柱变形而引起的各类问题严重地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平常功能性锻炼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有时必须借助外力加以矫正,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多功能矫正复位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多功能矫正复位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顶部两侧分别移动设置有一个支撑架,两个支撑架之间连接有一根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靠近两支撑架的顶端、且呈水平放置;
所述支撑横梁上设置有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的底端可拆卸设置有锥头组件;
两个支撑架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夹持组件,两个夹持组件相对设置、且用于对患者身体两侧的夹持;
所述锥头组件为颈椎曲度矫正组件、脊柱侧弯矫正组件、腰椎间盘矫正组件其中一种。
进一步的,每一个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螺杆,所述夹持螺杆通过螺纹配合在对应的支撑架上,且夹持螺杆的两端分别穿透支撑架;
所述支撑架靠近床体中部的一侧设置有两个伸缩杆,两个伸缩杆对称设于夹持螺杆的两侧,且两个伸缩杆远离支撑架的一端共同连接有夹持板,所述螺杆的一端抵紧在夹持板上、另一端连接有调节手轮二;
所述夹持板远离伸缩杆的一侧设置有弹性板。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支撑横梁相适配、且套设在支撑横梁的外部;
所述支撑座上穿设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底端连接有锥头壳;
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有安装座,升降机构用于带动安装座的升降,且安装座位于锥头壳内部;
所述支撑座上通过螺纹连接配合有一根紧固螺杆,所述紧固螺杆与导向孔位置对应,且紧固螺杆的一端抵紧在支撑横梁外壁、另一端连接有调节手轮一。
进一步的,所述颈椎曲度矫正组件包括连接板一,所述连接板一顶部中心设置有连接螺杆一,所述连接螺杆一可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安装座上;
所述连接板一的底部两侧分别连接块,两个连接块的底端分别一体成型有扇形板一,两个扇形板一关于连接螺杆一轴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脊柱侧弯矫正组件包括连接板二,所述连接板二顶部中心设置有连接螺杆二,所述连接螺杆二可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安装座上;
所述连接板二的底部两侧分别固定有一根连接柱一,两根连接柱一关于连接螺杆二轴线对称设置;
两根连接柱一的远离连接板二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矩形板和扇形板二,所述矩形板底端和两侧分别设置为弧形,且矩形板最底端和扇形板二最底端相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腰椎间盘矫正组件包括连接板三,所述连接板三顶部中心设置有连接螺杆三,所述连接螺杆三可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安装座上;
所述连接板三的底部两侧分别固定有一根连接柱二,两根连接柱二关于连接螺杆三轴线对称设置;
两根连接柱二的远离连接板三的一端分别设置有锥头柱,且锥头柱为纺锤体形。
进一步的,还包括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分别固定在床体两端横杆和U型杆;
所述U型杆远离横杆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安装在床体上;所述安装架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固定座,两个固定座内共同穿设有一根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均与两个固定座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调节螺杆位于两个固定座之间的部分套设有缠绕柱;
所述缠绕柱上固定有连接绳;
连接绳的一端固定在缠绕柱上,连接绳缠绕缠绕柱、且其另一端穿过U型杆内部、并绕过U型杆顶部固定在缠绕柱上,并且形成一个绳环。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螺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调节手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更换颈椎曲度矫正组件、脊柱侧弯矫正组件、腰椎间盘矫正组件与复位机构配合,可实现不同部位的矫正;同时设置有两个夹持组件,便于在矫正时对人体两侧进行限位固定,便于提高矫正效果;此外,还设置有牵引机构,用于拉直患者身体,提高矫正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复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夹持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牵引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颈椎曲度矫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脊柱侧弯矫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腰椎间盘矫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床体;11、凹槽;12、长条孔;2、支撑架;21、支撑横梁;3、复位机构;31、支撑座;311、导向孔;32、外壳;33、锥头壳;34、安装座; 35、紧固螺杆;351、调节手轮一;4、夹持组件;41、夹持螺杆;411、调节手轮二;42、伸缩杆;43、夹持板;44、弹性板;5、锥头组件;51、颈椎曲度矫正组件;511、连接螺杆一;512、连接板一;513、连接块;514、扇形板一; 52、脊柱侧弯矫正组件;521、连接螺杆二;522、连接板二;523、连接柱一; 524、矩形板;525、扇形板二;53、腰椎间盘矫正组件;531、连接螺杆三;532、连接板三;533、连接柱二;534、锥头柱;6、牵引机构;61、横杆;62、U型杆;63、安装架;64、调节螺杆;65、缠绕柱;66、绳环;661、连接绳;67、固定座;68、调节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多功能矫正复位床,包括床体1,床体1的顶部两侧分别移动设置有一个支撑架2;具体地,如图4所示,床体1 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凹槽11,两个凹槽11内部分别设置有线性滑轨,线性滑轨上安装滑块,通过滑块与支撑架2相连接,以此可实现两个支撑架2的直线移动;同时为方便对移动后支撑架2的位置固定,在凹槽11的一侧贯穿有长条孔12,即长条孔12设于床体1的侧部,同时在支撑架2上通过螺纹配合有限位螺钉或限位螺栓,限位螺钉或限位螺栓穿设在长条孔12内部、且限位螺钉或限位螺栓的头部靠近支撑架2的一侧抵紧在床体1设置长条孔12的那侧外壁上,即可实现对支撑架2的位置固定,且通过旋出限位螺钉或限位螺栓,即可再次方便对两个支撑架2的移动。
两个支撑架2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夹持组件4,两个夹持组件4相对设置、且用于对患者身体两侧的夹持;每一个夹持组件4包括夹持螺杆41,夹持螺杆 41通过螺纹配合在对应的支撑架2上,支撑架2上设有与夹持螺杆41相适配的螺纹孔,即夹持螺杆41是配合在该螺纹孔内部,且夹持螺杆41的两端分别延伸出该螺纹孔的两端;支撑架2靠近床体1中部位置的一侧设置有两个伸缩杆42,两个伸缩杆42对称设于夹持螺杆41的两侧;两个伸缩杆42均为多级伸缩杆42,具体地,可由多个大小不同的套筒依次套设组成;两个伸缩杆42 远离支撑架2的一端共同连接有夹持板43,螺杆的一端抵紧在夹持板43上、另一端连接有调节手轮二411;夹持板43远离伸缩杆42的一侧设置有弹性板 44,弹性板44采用弹性、柔软材质制成,例如橡胶,其用于与人体相接触;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组件4用于对患者两侧的夹持,方便对患者躺下后的限位,防止患者在床体1上随意移动而影响与锥头组件5的配合;夹持组件4调节时,通过旋转调节手轮二411带动夹持螺杆41旋转,由于夹持螺杆41螺纹配合在支撑架2上,且夹持板43通过伸缩杆42与支撑架2连接,因此可驱使夹持螺杆41不断靠近床体1顶部中间位置,从而实现对患者两侧的夹持;而松开夹持时,通过旋转调节手轮二411带动夹持螺杆41旋转,使得夹持螺杆41靠近人体的移动逐渐远离人体,通过推动夹持板43靠近其一侧对应的支撑架2,即可松开对人体的夹持。
同时,两个支撑架2之间连接有一根支撑横梁21,支撑横梁21靠近两支撑架2的顶端、且呈水平放置;支撑横梁21上设置有复位机构3,复位机构3 的底端可拆卸设置有锥头组件5;复位机构3包括支撑座31,支撑座31上设置有导向孔311,导向孔311与支撑横梁21相适配、且套设在支撑横梁21的外部,通过导向孔311与支撑横梁21的配合,可实现支撑座31沿支撑横梁21轴线方向移动,从而方便复位机构3对准患者所需矫正部位。
支撑座31上穿设有外壳32,外壳32的底端连接有锥头壳33,锥头壳33 为圆筒结构,且底端设置有开口;外壳32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连接有安装座34,升降机构用于带动安装座34的升降,且安装座34位于锥头壳 33内部;升降机构可采用气缸或液压缸,其输出端连接安装座34,且可通过设置单片机控制器来控制升降机构的升降工作,此外复位机构3还可设置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显示器、稳压器、报警器、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可设于锥头壳33内部,显示器可设置在支撑横梁21上,其他电子元件可设置在外壳32或支撑座31上,且单片机控制器、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及显示器等均可采用与CN204601045U中公开的相关元件相同,即“单片机控制器采用 STC89C52RC集成模块,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采用AT24C02集成模块,显示器采用LM19264集成模块、稳压器采用LM2940集成模块”,此外,还可根据需要,加装手动开关或遥控开关,患者通过电源遥控器或手动开关根据自身的承受能力或舒适度自行控制升降机构的下降幅度。
为方便对支撑座31移动后的位置固定,在支撑座31上通过螺纹连接配合有一根紧固螺杆35,具体地,在支撑座31上设置有与紧固螺杆35相适配的螺纹孔,且该螺纹孔连通导向孔311,通过紧固螺杆35穿设配合在该螺纹孔内部,并使得紧固螺杆35的一端抵紧在导向杆外壁、另一端连接有调节手轮一351,通过紧固螺杆35与支撑横梁21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支撑座31的移动和旋转;即通过旋转调节手轮一351可带动紧固螺旋的旋转,当使得旋转并远离支撑横梁 21、松开对支撑横梁21的抵紧时,由于导向孔311与支撑横梁21的配合,可实现支撑座31的旋转和移动,即实现对复位机构3的旋转或移动;此外,复位机构3在使用前(即患者治疗前),可旋转复位机构3至合适位置,使得外壳 32和锥形壳不垂直正对床体1顶面、且可方便人体趴平或躺平在床面上,使得患者不易碰撞到复位机构3及锥头组件5,避免了患者被刮伤的危险。
锥头组件5为颈椎曲度矫正组件51或脊柱侧弯矫正组件52或腰椎间盘矫正组件53,颈椎曲度矫正组件51用于治疗颈椎曲度变直引起的疾病,脊柱侧弯矫正组件52主要治疗脊柱侧弯引起的体态不良及引起的疾病,而腰椎间盘矫正组件53主要用于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或椎体错位引起的疾病,且工作时均是通过按压患者对应的穴位或部分进行矫正治疗相关疾病。
颈椎曲度矫正组件51包括连接板一512,连接板一512顶部中心设置有连接螺杆一511,连接螺杆一511可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安装座34上;连接板一 512的底部两侧分别连接块513,两个连接块513的底端分别一体成型有扇形板一514,两个扇形板一514关于连接螺杆一511轴线对称设置;脊柱侧弯矫正组件52包括连接板二522,连接板二522顶部中心设置有连接螺杆二521,连接螺杆二521可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安装座34上。
连接板二522的底部两侧分别固定有一根连接柱一523,两根连接柱一523 关于连接螺杆二521轴线对称设置;两根连接柱一523的远离连接板二522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矩形板524和扇形板二525,矩形板524底端和两侧分别设置为弧形,且矩形板524最底端和扇形板二525最底端相齐平;腰椎间盘矫正组件53包括连接板三532,连接板三532顶部中心设置有连接螺杆三531,连接螺杆三531可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安装座34上;连接板三532的底部两侧分别固定有一根连接柱二533,两根连接柱二533关于连接螺杆三531轴线对称设置;两根连接柱二533的远离连接板三532的一端分别设置有锥头柱534,且锥头柱534为纺锤体形。
连接板一512、连接板二522及连接板三532采用相同的尺寸结构,且连接板一512、连接板二522及连接板三532的长度均小于锥头壳33内径;连接螺杆一511、连接螺杆二521及连接螺杆三531结构也相同,而安装座34的中心处设置有与连接螺杆一511、连接螺杆二521、连接螺杆三531均相适配的螺纹孔,因此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可实现对颈椎曲度矫正组件51、脊柱侧弯矫正组件52、腰椎间盘矫正组件53的可拆卸安装。
此外,该矫正床还包括牵引机构6,牵引机构6包括分别固定在床体1两端横杆61和U型杆62;U型杆62远离横杆6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架63,且安装架63安装在床体1上;安装架63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固定座67,两个固定座 67内共同穿设有一根调节螺杆64,调节螺杆64与两个固定座67均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具体地,两个固定座67内部分别设置有与调节螺杆64相适配的螺纹孔,调节螺杆64穿设配合在该两个螺纹孔内部;与此同时,调节螺杆64位于两个固定座67之间的部分套设有缠绕柱65;缠绕柱65上固定有连接绳661,具体地,连接绳661的一端固定在缠绕柱65上,连接绳661缠绕缠绕柱65、且其另一端穿过U型杆62内部、并绕过U型杆62顶部固定在缠绕柱65上,并且形成一个绳环66;当旋转调节螺杆64时,可带动缠绕轮的旋转,由于连接绳661缠绕缠绕柱65上,因此可实现对绳环66环状结构的增大或收缩;且为方便对调节螺杆64的旋转,在调节螺杆6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调节手柄68。
牵引机构6用于固定人体上部的背带、固定人体下部的固定带的配合,实现对人体长度方向上的拉直,具体地,将使患者穿上背带、并通过将背带的拉绳穿过横杆61在固定背带上,实现将背带连接在横杆61上;同时通过固定带固定人体两个大腿位置,并通过另外固定带穿过绳环66打结成环、并连接两个固定在大腿位置的固定带,由于打结成环的固定带与绳环66连接,通过旋转调节手柄68带动调节螺杆64的旋转,并使得形成的绳环66收缩,因此绳环66 拉动打结成环的固定带拉伸直至拉直,配合横杆61对背带的限位下,实现对人体的拉直,从而更好地便于复位机构3带动锥头组件5对患者进行治疗,提高矫正效果。
工作原理:首先根据需求安装所需锥头组件5,待锥头组件5安装完成后,使得患者趴平或躺平在床体1上,并将使患者穿上背带、并通过将背带的拉绳穿过横杆61在固定背带上,实现将背带连接在横杆61上;同时通过固定带固定人体两个大腿位置,并通过另外的固定带穿过绳环66打结成环、并连接两个固定在大腿位置的固定带,由于打结成环的固定带与绳环66连接,通过旋转调节手柄68带动调节螺杆64的旋转,并使得形成的绳环66收缩,因此绳环66 拉动打结成环的固定带直至拉直,配合横杆61对背带的限位下,实现对人体的拉直;
之后,通过旋转调节手轮一351带动紧固螺杆35,当使得紧固螺杆35旋转并远离支撑横梁21、松开对支撑横梁21的抵紧时,移动和旋转支撑座31的旋转和移动,实现对复位机构3和锥头组件5的旋转或移动,调节复位机构3 和锥头组件5的位置,使其正对患者所需按压部分,与此同时旋紧紧固螺杆35,使得紧固螺杆35抵紧支撑横梁21,完成对复位机构3和锥头组件5的位置固定。
对于颈椎曲度变直矫正:更换安装颈椎曲度矫正组件51,患者俯于矫正床上,通过夹持组件4夹持人体两侧,通过控制升降机构缓慢带动颈椎曲度矫正组件51下移,缓慢下压于患椎位置,即通过两个扇形板一514缓慢下压于患椎位置,下压力量患者能承受即可,压至十分钟左右控制升降机构带动颈椎曲度矫正组件51向上移动复位;每天可多次操作,可帮助颈椎恢复至人体正常生理曲度;
对于脊柱侧弯矫正:更换安装脊柱侧弯矫正组件52,患者俯于矫正床,通过夹持组件4夹持人体两侧,通过控制升降机构缓慢带动脊柱侧弯矫正组件52 下移,即通过矩形板524和扇形板二525缓慢下压顶紧脊柱两侧横突位置,下压力量患者能承受即可,压至十分钟左右,控制升降机构带动脊柱侧弯矫正组件52向上移动复位;每天可多次操作,可帮助矫正侧弯的脊柱变直;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矫正:更换腰椎间盘矫正组件53,患者俯于矫正床上,通过夹持组件4夹持人体两侧,通过控制升降机构缓慢带动腰椎间盘矫正组件 53下移,缓慢下压至患椎穴位位置,即通过两个锥头柱534缓慢下压至患椎穴位位置,压至患者可承受的最大力量为止,压至合适时间10-20分钟后,控制升降机构带动腰椎间盘矫正组件53复位,每天一次操作;
待每次操作完成后,通过旋转紧固螺杆35松开对支撑横梁21的抵紧,旋转、移动复位机构3和锥头组件5,使得患者不易碰撞到复位机构3及锥头组件5,并再次旋紧紧固螺杆35、使得紧固螺杆35抵紧支撑横梁21,可方便患者下床,同时避免了患者被刮伤的危险。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多功能矫正复位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的顶部两侧分别移动设置有一个支撑架(2),两个支撑架(2)之间连接有一根支撑横梁(21),所述支撑横梁(21)靠近两支撑架(2)的顶端、且呈水平放置;
所述支撑横梁(21)上设置有复位机构(3),所述复位机构(3)的底端可拆卸设置有锥头组件(5);
两个支撑架(2)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夹持组件(4),两个夹持组件(4)相对设置、且用于对患者身体两侧的夹持;
所述锥头组件(5)为颈椎曲度矫正组件(51)、脊柱侧弯矫正组件(52)、腰椎间盘矫正组件(53)其中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矫正复位床,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夹持组件(4)包括夹持螺杆(41),
所述夹持螺杆(41)通过螺纹配合在对应的支撑架(2)上,且夹持螺杆(41)的两端分别穿透支撑架(2);
所述支撑架(2)靠近床体(1)中部的一侧设置有两个伸缩杆(42),两个伸缩杆(42)对称设于夹持螺杆(41)的两侧,且两个伸缩杆(42)远离支撑架(2)的一端共同连接有夹持板(43),所述螺杆的一端抵紧在夹持板(43)上、另一端连接有调节手轮二(411);
所述夹持板(43)远离伸缩杆(42)的一侧设置有弹性板(4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矫正复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3)包括支撑座(31),支撑座(31)上设置有导向孔(311),所述导向孔(311)与支撑横梁(21)相适配、且套设在支撑横梁(21)的外部;
所述支撑座(31)上穿设有外壳(32),所述外壳(32)的底端连接有锥头壳(33);
所述外壳(32)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有安装座(34),升降机构用于带动安装座(34)的升降,且安装座(34)位于锥头壳(33)内部;
所述支撑座(31)上通过螺纹连接配合有一根紧固螺杆(35),所述紧固螺杆(35)与导向孔(311)位置对应,且紧固螺杆(35)的一端抵紧在支撑横梁(21)外壁、另一端连接有调节手轮一(3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矫正复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椎曲度矫正组件(51)包括连接板一(512),所述连接板一(512)顶部中心设置有连接螺杆一(511),所述连接螺杆一(511)可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安装座(34)上;
所述连接板一(512)的底部两侧分别连接块(513),两个连接块(513)的底端分别一体成型有扇形板一(514),两个扇形板一(514)关于连接螺杆一(511)轴线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矫正复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柱侧弯矫正组件(52)包括连接板二(522),所述连接板二(522)顶部中心设置有连接螺杆二(521),所述连接螺杆二(521)可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安装座(34)上;
所述连接板二(522)的底部两侧分别固定有一根连接柱一(523),两根连接柱一(523)关于连接螺杆二(521)轴线对称设置;
两根连接柱一(523)的远离连接板二(522)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矩形板(524)和扇形板二(525),所述矩形板(524)底端和两侧分别设置为弧形,且矩形板(524)最底端和扇形板二(525)最底端相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矫正复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椎间盘矫正组件(53)包括连接板三(532),所述连接板三(532)顶部中心设置有连接螺杆三(531),所述连接螺杆三(531)可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安装座(34)上;
所述连接板三(532)的底部两侧分别固定有一根连接柱二(533),两根连接柱二(533)关于连接螺杆三(531)轴线对称设置;
两根连接柱二(533)的远离连接板三(532)的一端分别设置有锥头柱(534),且锥头柱(534)为纺锤体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矫正复位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牵引机构(6),所述牵引机构(6)包括分别固定在床体(1)两端横杆(61)和U型杆(62);
所述U型杆(62)远离横杆(6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架(63),安装架(63)安装在床体(1)上;所述安装架(63)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固定座(67),两个固定座(67)内共同穿设有一根调节螺杆(64),所述调节螺杆(64)均与两个固定座(67)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调节螺杆(64)位于两个固定座(67)之间的部分套设有缠绕柱(65);
所述缠绕柱(65)上固定有连接绳(661);
连接绳(661)的一端固定在缠绕柱(65)上,连接绳(661)缠绕缠绕柱(65)、且其另一端穿过U型杆(62)内部、并绕过U型杆(62)顶部固定在缠绕柱(65)上,并且形成一个绳环(6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矫正复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杆(6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调节手柄(68)。
CN202221933329.XU 2022-07-25 2022-07-25 多功能矫正复位床 Active CN2177449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33329.XU CN217744925U (zh) 2022-07-25 2022-07-25 多功能矫正复位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33329.XU CN217744925U (zh) 2022-07-25 2022-07-25 多功能矫正复位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44925U true CN217744925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76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33329.XU Active CN217744925U (zh) 2022-07-25 2022-07-25 多功能矫正复位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449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10510A (zh) 医疗装置
KR20040095647A (ko) 경추 견인장치
CN211634161U (zh) 脊柱弧度调节装置
CN217744925U (zh) 多功能矫正复位床
JP4303682B2 (ja) モーター調節可能なヘッドレスト
CN211067261U (zh) 一种四维整脊牵引床
CN114788751A (zh) 一种具有多向限位功能的骨科复位用矫形器
CN210903769U (zh) 一种步态训练康复机器人髋部宽度调节锁紧机构
CN109330755B (zh) 一种矫正脊柱侧弯的固定架
CN212015887U (zh) 一种移动式护理康复治疗架结构
CN214018462U (zh) 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康复固定装置
CN212679358U (zh) 一种骨科专用脊柱矫正装置
CN220025335U (zh) 一种骨科复位用固定矫正一体装置
CN218529180U (zh) 一种头部固定夹
CN212913664U (zh) 一种护理卧位调节装置
CN219184376U (zh) 一种脊柱双向矫正设备
CN212940107U (zh) 一种骨科牵引设备
CN216824018U (zh) 绳式脊柱侧弯矫形装置
CN220833854U (zh) 一种可移动的局部温热理疗仪
CN213723078U (zh) 一种神经外科用辅助起身装置
CN114053077B (zh) 一种脊柱矫正辅助支撑装置
CN219835786U (zh) 一种可调节体位枕
CN218045687U (zh) 一种可调式支架
CN114246759B (zh) 一种腰椎牵引矫正设备
CN209827137U (zh) 一种可调式正脊矫正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