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40708U - 储能集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储能集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40708U
CN217740708U CN202221309555.0U CN202221309555U CN217740708U CN 217740708 U CN217740708 U CN 217740708U CN 202221309555 U CN202221309555 U CN 202221309555U CN 217740708 U CN217740708 U CN 2177407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ompartment
energy storage
cabin
integrated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0955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德邦
姚学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tairund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conics Eco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conics Eco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conics Eco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0955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407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407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407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能集成装置,所述储能集成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具有相互隔离的电池舱、电气舱和变流舱;电池系统和汇流柜,电池系统和汇流柜均设于电池舱内,电池系统与汇流柜电连接;变流器,变流器设于变流舱内,变流器与汇流柜电连接;控制柜,控制柜设于电气舱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能集成装置,可以避免电池系统、变流器和控制柜之间相互影响和干扰,避免打破电池舱中的温度平衡,减少损失,提高系统的效率,还可以减少电池簇汇流柜之间的走线长度,降低成本,降低走线难度,提高储能集成装置的装配效率。此外,可以提高箱体内的空间利用率,使得储能集成装置的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化和规范化。

Description

储能集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储能集成装置。
背景技术
储能电站是近年来国家倡导的另一种有效存储和利用能源的设备,在为电网补充电力、调整电网的峰谷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负荷低或不限电时,间歇性可再生能源或者电网给储能系统充电;在负荷高或限电时,储能装置向电网放电起到削峰填谷作用和当备用容量使用。
相关技术中的变流器以及配套使用的储能装置相互分体,并分散布置在集装箱内部,会占用较多的装配空间,且增大各装置之间走线长度,增加成本。另外,电池对于温度控制的要求很高,其所在的空间不适合人员频繁出入,而控制设备等需要人员操作及维护等,需要经常性出入,造成电池和控制设备相互影响,不利于维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储能集成装置,所述储能集成装置可以避免电池系统、变流器和控制柜之间相互影响和干扰,减少电池簇汇流柜之间的走线长度,降低走线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能集成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具有相互隔离的电池舱、电气舱和变流舱;电池系统和汇流柜,所述电池系统和所述汇流柜均设于所述电池舱内,所述电池系统与所述汇流柜电连接;变流器,所述变流器设于所述变流舱内,所述变流器与所述汇流柜电连接;控制柜,所述控制柜设于所述电气舱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能集成装置,通过将箱体内的空间分隔为隔离设置的电池舱、电气舱和变流舱,在电池舱布置电池系统和汇流柜,在电气舱布置控制柜,在变流舱布置变流器,由此,不仅可以避免电池系统、变流器和控制柜之间相互影响和干扰,避免打破电池舱中的温度平衡,减少损失,提高系统的效率,还可以缩短电池系统中各电池簇与汇流柜之间的距离,减少电池簇汇流柜之间的走线长度,降低成本,降低走线难度,提高储能集成装置的装配效率。此外,可以提高箱体内的空间利用率,使得储能集成装置的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化和规范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内设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的周沿与所述箱体的内表面相连,所述分隔件将所述箱体内的空间分隔为所述电池舱、所述电气舱和所述变流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舱、所述电气舱和所述变流舱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汇流柜在所述长度方向上设于所述电池舱的靠近所述电气舱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能集成装置还包括监控系统,所述监控系统包括:监控显示器和至少一个摄像装置,所述电池舱、所述电气舱和所述变流舱中任一个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摄像装置,所述监控显示器设于所述电气舱内且与所述摄像装置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能集成装置还包括消防系统,所述消防系统包括:消防设备和消防控制器,所述消防设备和所述消防控制器均设于所述电气舱内,所述消防设备具有消防口,所述消防口至少连通至所述电池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能集成装置还包括监控系统,所述监控系统与所述消防系统通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能集成装置还包括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设于所述电池舱内,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空调主体和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与所述空调主体相连,所述通风管道设有出风口,所述电池系统内形成有散热风道,所述出风口连通至所述散热风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系统包括多个电池簇,多个电池簇在所述电池舱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依次排布,所述汇流柜的数量包括两个,两个所述汇流柜分别布置在所述电池舱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且两个所述汇流柜分别连接相同侧的多个所述电池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气舱具有第一出入口,所述电池舱具有第二出入口,所述变流舱具有第三出入口,所述箱体上设有第一维护门、第二维护门和第三维护门,所述第一维护门设于所述第一出入口位置,所述第二维护门设于所述第二出入口位置,所述第三维护门设于所述第三出入口位置;和/或所述电气舱与所述电池舱之间设有第一通过口,所述第一通过口位置安装有第一开关门,所述电气舱与所述变流舱之间设有第二通过口,所述第二通过口位置安装有第二开关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集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储能集成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00、储能集成装置;
10、箱体;101、电池舱;102、电气舱;103、变流舱;
11、分隔件;12、第一维护门;13、第二维护门;14、第三维护门;15、第一开关门;16、第二开关门;
20、电池系统;21、电池簇;
30、汇流柜;
40、控制柜;
50、变流器;
60、消防系统;61、消防设备;62、消防控制器;
71、摄像装置;73、声光报警器;
80、空调系统;81、空调主体;
91、光伏逆变器;92、置物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集成装置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集成装置100,包括:箱体10、电池系统20、汇流柜30、控制柜40和变流器50。
具体地,箱体10内具有相互隔离的电池舱101、电气舱102和变流舱103;电池系统20和汇流柜30均设于电池舱101内,电池系统20与汇流柜30电连接;控制柜40设于电气舱102内,变流器50设于变流舱103内,变流器50与汇流柜30电连接。
也就是说,箱体10内形成有电池舱101、电气舱102和变流舱103,电池舱101、电气舱102和变流舱103三个舱之间分隔开,不连通,电池舱101内布置有电池系统20和汇流柜30,电气舱102内布置有控制柜40,变流舱103内布置有变流器50,其中,电池系统20与汇流柜30电连接,汇流柜30与变流器50电连接,控制柜40与汇流柜30、变流器50和电池系统20均可以通讯连接。
其中,电池系统20是储能集成装置100中的储能部件,用于储存电量和提供电量。汇流柜30的作用是将电池系统20中的各电池簇21并联汇流,并输出至变流器50;汇流柜30还可以配合系统监控装置对各电池簇21的输出电压、电流以及绝缘情况等进行监测。此外,汇流柜30还可以通过通讯将数据或状态信息上传到电池管理系统,并接收电池系统20或者监控后台的命令控制直流汇流总开关的分合。
控制柜40的主要作用是与外部进行电性连接,用于在储能集成装置100进行发电、输电、配电和电能转换的过程中,进行开合、控制和保护用电设备。此外,控制柜40还可以为箱体10内交流用电设备提供交流电源,以及通过控制柜40内的UPS(UninterruptiblePower Supply,不间断电源)为电池系统20的电池管理系统部分提供不间断电源。同时控制柜40还可以整合箱体10内的自耗电情况、各部分开关门状态、箱内温湿度情况以及消防状态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上报至电池管理系统。
当储能集成装置100进行充电时,外部的电压传输至变流器50,变流器50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再传输至电池系统20,从而对电池系统20进行充电操作;当储能集成装置100进行放电时,电池系统20的电流传输至变流器50,变流器50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然后将电压传输或提供给外部电网。由此,可以实现对电池系统20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实现对电网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调节。其中,在储能集成装置100进行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控制柜40对冲放电过程中的发电、输电、电能转化进行开合和控制。
本实施例通过将箱体10内的空间分隔为隔离设置的电池舱101、电气舱102和变流舱103,这样,可以根据不用的需求将储能集成装置100中的几大主要系统或部件隔离布置,具体地,将对控温要求高的电池系统20与需要经常操作和维护的控制柜40相隔离,将变流器50与控制柜40和电池系统20均隔离,由此,可以避免电池系统20、变流器50和控制柜40之间相互影响和干扰,避免打破电池舱101中的温度平衡,减少损失,提高系统的效率。
同时,本实施例通过将汇流柜30与电池系统20均布置在电池舱101内,这样,可以缩短电池系统20中各电池簇21与汇流柜30之间的距离,减少电池簇21与汇流柜30之间的走线长度,降低成本,另外,将汇流柜30设置在电池舱101内,相较于将汇流柜30设置于电气舱102或变流舱103,还可以避免各电池簇21与汇流柜30之间的每个连接线均需穿过阻隔在两舱之间的分隔件11,由此,可以降低走线难度,提高储能集成装置100的装配效率。
再有,本实施例通过将电池舱101、电气舱102和变流舱103隔离排布,在电池舱101布置电池系统20和汇流柜30,在电气舱102布置控制柜40,在变流舱103布置变流器50,由此,可以提高箱体10内的空间利用率,使得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化和规范化。
简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集成装置100,通过将箱体10内的空间分隔为隔离设置的电池舱101、电气舱102和变流舱103,在电池舱101布置电池系统20和汇流柜30,在电气舱102布置控制柜40,在变流舱103布置变流器50,由此,不仅可以避免电池系统20、变流器50和控制柜40之间相互影响和干扰,避免打破电池舱101中的温度平衡,减少损失,提高系统的效率,还可以缩短电池系统20中各电池簇21与汇流柜30之间的距离,减少电池簇21与汇流柜30之间的走线长度,降低成本,降低走线难度,提高储能集成装置100的装配效率。此外,可以提高箱体10内的空间利用率,使得储能集成装置100的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化和规范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箱体10内可以设有分隔件11,分隔件11的周沿与箱体10的内表面相连,分隔件11将箱体10内的空间分隔为电池舱101、电气舱102和变流舱103。由此,结构简单,可以方便将箱体10内的空间分隔开。
如图2所示,箱体10沿前后方向延伸,箱体10内设有分隔件11,分隔件11形成为分隔板,箱体10内设有两个分隔件11,即设有两个分隔板,两个分隔板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布置,每个分隔板的周沿均与箱体10的内表面相连,例如分隔板的周沿与箱体10的内表面密封连接,两个分隔板与箱体10配合限定出间隔排布的电池舱101、电气舱102和变流舱103。
其中,可选地,分隔件11可以为防火隔板,例如分隔件11可以为防火岩棉隔板,防火岩棉隔板不但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还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避免设备产生的热量互相影响,导致设备工作异常。优选地,箱体10均采用填充有防火岩棉的板体制成,由此可以进一步加强储能集成装置100的防火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电池舱101、电气舱102和变流舱103沿箱体10的长度方向(例如图2中所示的前后方向)依次布置。如图2所示,箱体10沿前后延伸,在从前往后的方向上,电池舱101、电气舱102和变流舱103依次排布。由此,可以使得能储能集成装置100的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化和规范化,减少走线长度,降低成本,且降低走线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电池舱101与电气舱102相邻布置,且在箱体10的长度方向上,汇流柜30设于电池舱101的靠近电气舱102的一侧。由此可以缩短汇流柜30与控制柜40之间,以及汇流柜30与变流器50之间的距离,缩短汇流柜30与控制柜40和变流器50之间的走线长度,降低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储能集成装置100还包括可以消防系统60,消防系统60设于电气舱102内。具体地,消防系统60包括:消防设备61和消防控制器62,消防设备61和消防控制器62均设于电气舱102内,消防控制器62与消防设备61电连接,消防控制器62用于控制和启停消防设备61。其中,消防设备61具有消防口,消防口至少连通至电池舱101,例如,消防口可以仅连通至电池舱101,此时消防设备61可以通过消防口向电池舱101中输送灭火制剂,以实现对电池舱101内火灾的灭火。另外,消防口还可以连通至电气舱102和/或变流舱103,通过消防口向电气舱102和/或变流舱103中输送灭火制剂。
优选的,消防系统60可以为全淹没式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
进一步地,消防系统60还可以包括:消防管道,消防管道的一端与消防设备61相连,消防管道具有喷射口,电池舱101、电气舱102和变流舱103中任一个内均布置有喷射口。由此,消防系统60的消防范围可以涵盖电池舱101、电气舱102和变流舱103三个舱,消防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消防设备61可以设于电气舱102的与电池舱101相邻的一侧(例如图2中所示的电气舱102的前侧),消防控制器62与消防设备61相连,消防控制器62设于与消防设备61相对的电气舱102的另一侧(例如图2中所示的电气舱102的后侧)。由此,可以缩短消防设备61与电池舱101之间的距离,方便消防设备61向电池舱101供给灭火制剂,也可以使消防控制器62远离电池舱101一侧设置,减少电池舱101对消防控制器62的影响。此外,可以提高箱体10内的空间利用率,使得储能集成装置100的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化和规范化。
如图2所示,电气舱102具有第一出入口,第一出入口位于箱体10宽度方向上的其中一侧(例如图2中所示的箱体10的左侧),箱体10上设有第一维护门12,第一维护门12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一出入口。其中,消防设备61布置在电气舱102的靠近第一维护门12一侧且靠近电池舱101一侧的位置,消防控制器62布置在靠近第一维护门12一侧且靠近变流舱103一侧的位置,此时,消防设备61和消防控制器62分别布置于第一维护门12的前后两侧,由此,可以方便消防系统60的操作和维护。
另外,控制柜40布置在电气舱102中的朝向变流舱103的一侧(例如图2中所示的电气舱102的后侧),且控制柜40位于电气舱102中与第一维护门12相对的一侧(例如图2中所示的电气舱102的右侧)。
更进一步地,电气舱102中还设置有置物柜92,置物柜92与控制柜40相对布置在电气舱102的前后两侧。
优选地,电池舱101、电气舱102和变流舱103均设有报警器,报警器用于在检测到对应的舱中发生火灾时发出警报,报警器可以为火灾声光报警器73。例如,当电池系统20着火,会触发火灾声光报警器73,声光和警铃同时响起,消防控制器62控制消防设备61通过消防口向电池舱101内开启并释放灭火气体,以实现对电池系统20进行灭火。
本实施例通过将消防系统60应用于储能集成装置100,在储能集成装置100发生火灾的紧急情况下,可以进行报警以及一定程度的自救,快速响应电池舱101、电气舱102和变流舱103发生的火灾,增强了整个储能集成装置100的安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能集成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监控系统,监控系统与消防系统60通讯连接。其中,监控系统可以用于实时监测电池舱101、电气舱102和变流舱103,当电池舱101、电气舱102和变流舱103中发生火灾时,可以将火灾信息传递给消防控制器62,消防控制器62控制消防设备61实施灭火。
可选地,监控系统可以包括传感器,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电池舱101、电气舱102和变流舱103中的烟雾和/或温度,当储能集成装置100中的烟雾浓度过高时,报警系统发出警告;当储能集成装置100内的温度过高时,报警系统也发出警报;当储能集成装置100发生火灾或者其他紧急情况时,声光报警系统会发出声和光报警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能集成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包括:监控显示器和至少一个摄像装置71,电池舱101、电气舱102和变流舱103中任一个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摄像装置71,监控显示器设于电气舱102内,且监控显示器与摄像装置71相连,监控显示器用于显示摄像装置71的监控画面。由此,可以对电池舱101、电气舱102和变流舱103进行视频监控,保证当电池舱101、电气舱102和变流舱103发生事故时,可以及时处理,提高储能集成装置100的安全性能。
例如图2所示,可以在电池舱101的顶部、电气舱102的顶部和变流舱103顶部分别安装摄像装置71,例如摄像头。其中,电池舱101内可以布置多个摄像装置71,多个摄像装置71可以在箱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例如,电池舱101内可以布置两个摄像头,两个摄像头分别位于电池舱101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电气舱102和变流舱103中可以分别设置一个摄像头。由此可以实现对各个舱的实时监控,在出现事故时,工作人员根据情况能够及时处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储能集成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空调系统80,空调系统80设于电池舱101内,空调系统80包括空调主体81和与空调主体81相连的通风管道,通风管道设有出风口,电池系统20内具有散热风道,出风口连通至散热风道。这样,从空调主体81内送出的冷风可以通过通风管道经出风口送入电池系统20的散热风道内,实现为电池系统20散热,避免了电池的过热问题,确保电池的温度一致性,使得每块电池处于最佳的工作温度环境。
例如,电池系统20包括多个电池簇21,电池簇21的机体内部设有散热风道,散热风道用于为电池簇21内的电池模块散热,散热风道的一端连接空调系统80的通风管道的出风口,散热风道的另一端与电池舱101内部空间连通。当空调系统80工作时,外部空气先进入空调主体81内换热变为低温空气,然后进入通风管道,再通过出风口进入散热风道内,最后又排出至电池舱101内,由此实现一次完整的冷却循环。
进一步地,空调主体81与汇流柜30相对布置在电池舱101长度方向(例如图2中所示的前后方向)上的两端,例如,空调系统80的空调主体81设置在电池舱101的前端,汇流柜30布置在电池舱101的后端。由此,可以提高箱体10内的空间利用率,使得储能集成装置100的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化和规范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2,电池系统20可以包括多个电池簇21,多个电池簇21在电池舱101的宽度方向(例如图2中所示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例如图2中所示的电池舱101的左右两侧)依次排布,汇流柜30的数量包括两个,两个汇流柜30分别布置在电池舱101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例如图2中所示的电池舱101的左右两侧),且两个汇流柜30分别连接相同侧的多个电池簇21。例如,电池舱101内布置有十个电池簇21和两个汇流柜30,五个电池簇21为一组,其中一组的五个电池簇21沿电池舱101的左侧壁依次布置,另一组的五个电池簇21沿电池舱101的右侧壁依次布置,两个汇流柜30分别与两组电池簇21对应相连,且汇流柜30布置在对应组的电池簇21的后侧,每组电池簇21的前侧布置布置有空调系统80。
其中,当电芯用于储能领域时,需要串联或并联大量的电芯形成一个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再组装成电池包,再将电池包组装成电池簇21,最终将电池簇21构成一个完整的储能单元,对外提供直流母线,以达到符合用户侧的电压需求和电量存储要求。也就是说,电池簇21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包,每个电池包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模组,每个电池模组包括串联或并联的多个电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电气舱102具有第一出入口,电池舱101具有第二出入口,变流舱103具有第三出入口,箱体10上设有第一维护门12、第二维护门13和第三维护门14,第一维护门12设于第一出入口位置,第二维护门13设于第二出入口位置,第三维护门14设于第三出入口位置;也就是说,箱体10上形成有与电气舱102连通的第一出入口、与电池舱101连通的第二出入口和与变流舱103连通的第三出入口,第一出入口位置设置第一维护门12,第一维护门12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一出入口,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一出入口进入电气舱102内,对电气舱102内的设备(例如控制柜40、消防系统60等)进行维护。第二出入口位置设置有第二维护门13,第二维护门13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二出入口,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二出入口进入电池舱101内,对电池舱101内的设备(例如电池系统20、汇流柜30、空调系统80、监控系统等)进行维护。第三出入口位置设置有第三维护门14,第三维护门14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三出入口,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三出入口进入变流舱103内,对变流舱103内的变流器50进行维护。这样,电气舱102、电池舱101和变流舱103均设置有供工作人员进出的出入口,从而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设备维护,且可避免电气舱102、电池舱101和变流舱103相互干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电气舱102与电池舱101之间设有第一通过口,第一通过口位置安装有第一开关门15,电气舱102与变流舱103之间设有第二通过口,第二通过口位置安装有第二开关门16。例如,箱体10内设置有两个分隔件11,分隔件11形成为分隔板,两个分隔板分别为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第一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在前后方向上平行间隔布置,第一分隔板的前侧为电池舱101,第一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之间为电气舱102,第二分隔板的后侧为变流舱103,其中,第一分隔板上形成有贯通第一分隔板的第一通过口,第一开关门15安装在第一通过口位置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一通过口,以实现连通或隔断电池舱101和电气舱102,第二分隔板上形成有贯通第二分隔板的第二通过口,第二开关门16安装在第二通过口位置用于的打开和关闭第二通过口,从而实现连通和隔断电气舱102和变流舱10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储能集成装置100还可以包括:门禁系统,门禁系统可以用于控制第一维护门12、第二维护门13、第三维护门14、第一开关门15和第二开关门16的打开和关闭,实现对维护门和开关门的智能化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2,储能集成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照明系统,照明系统为可以为电池舱101、电气舱102和变流舱103提供照明,方便工作人员对储能集成装置100的内部进行观察和维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储能集成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光伏逆变器91,光伏逆变器91设于电气舱102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储能集成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急停系统,急停系统可以用于控制储能集成装置100急停。例如,急停系统可以在发生消防事故或者其他紧急事故下,完成自动或者手动控制下的急停。
下面将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储能集成装置100。
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储能集装箱,包括:箱体10、两个分隔件11、电池系统20、空调系统80、照明系统、汇流柜30、消防系统60、控制柜40、监控系统、光伏逆变器91和变流器50。
其中,箱体10沿前后延伸,分隔件11为分隔板,分隔板左右延伸,两个分隔板前后间隔布置于箱体10内,将箱体10内部空间分隔为由前往后依次布置的电池舱101、电气舱102和变流舱103。分隔板在电池舱101与电气舱102以及电气舱102和变流舱103之间起到物理隔离的作用,防止电池舱101热失控对电气舱102的影响,及防止水消防对电气舱102的影响。
电池舱101内布置有电池系统20、空调系统80、照明系统和汇流柜30,空调系统80布置在电池舱101的前端,电池系统20包括多个电池簇21,多个电池簇21沿电池舱101的左右两侧壁依次布置,汇流柜30的数量包括两个,两个汇流柜30设置在电池舱101的后端且位于电池舱101的左右两侧,优选地,每个汇流柜30电连接前后对应的多个电池簇21,例如电池系统20的动力线与汇流柜30相连接,由此,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且可以减小线阻的损耗。进一步地,每个汇流柜30对应连接一个变流器50。
如图2所示,空调系统80包括空调主体81和通风管道,其中,空调主体81为工业空调,工业空调及通风管道在电池舱101一侧安装,电池系统20的电池柜顶部设计散热风道,空调系统80的冷风从电池系统20的电池包的侧面进入电池包内,穿过电池包内的电池模组后,在电池舱101中部汇集,电池舱101中部的过道,进行冷却循环。
电气舱102内布置有消防系统60、监控系统、控制柜40、置物柜92和光伏逆变器91;消防系统60和监控系统可以全天候地对储能集成装置100实施火灾监控和按需实施灭火。其中,消防系统60包括消防设备61和消防控制器62,消防设备61位于电气舱102的左侧的前端,置物柜92布置于电气舱102右侧的前端,光伏逆变器91和消防控制器62左右并排布置在电气舱102左侧的后端,控制柜40布置在电气舱102右侧后端。其中,控制柜40对电池舱101、电气舱102和变流舱103中的照明系统、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进行控制。
变流舱103内布置有左右间隔布置有两个变流器50,变流器50可以通过对电池系统20进行充电或放电,实现对电网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的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集成装置100,将电池舱101中的电池包正负极接入到汇流柜30,汇流柜30动力线连接到PCS(Power Conversion System,储能变流器)柜,通过电池舱101、电气舱102和变流舱103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在负荷低或不限电时,间歇性可再生能源或者电网给储能系统充电;在负荷高或限电时,储能集成装置100向电网放电起到削峰填谷作用和当备用容量使用。
同时,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集成装置100,可以实现对电量不足的电池进行安全可靠的充电,检测电池的安全状态,保障电池使用的安全性,最大化发挥电池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集成装置100,通过将电池舱101、电气舱102以及变流舱103隔离设计;可以减少电池系统20、变流器50以及控制舱之间相互的影响、干扰,特别是电池系统20对于温度控制的要求很高,不适合人员频繁出入,而控制舱需要人员操作及维护等,需要经常性出入。隔舱设计可以避免打破电池舱101内的温度平衡,从而较少损失,提高系统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集成装置100,布置在电气舱102内的消防系统60和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全天候对储能集成装置100实施火灾监控,并按需实施灭火。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储能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具有相互隔离的电池舱、电气舱和变流舱;
电池系统和汇流柜,所述电池系统和所述汇流柜均设于所述电池舱内,所述电池系统与所述汇流柜电连接;
变流器,所述变流器设于所述变流舱内,所述变流器与所述汇流柜电连接;
控制柜,所述控制柜设于所述电气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的周沿与所述箱体的内表面相连,所述分隔件将所述箱体内的空间分隔为所述电池舱、所述电气舱和所述变流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舱、所述电气舱和所述变流舱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柜在所述长度方向上设于所述电池舱的靠近所述电气舱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监控系统,所述监控系统包括:监控显示器和至少一个摄像装置,所述电池舱、所述电气舱和所述变流舱中任一个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摄像装置,所述监控显示器设于所述电气舱内且与所述摄像装置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消防系统,所述消防系统包括:消防设备和消防控制器,所述消防设备和所述消防控制器均设于所述电气舱内,所述消防设备具有消防口,所述消防口至少连通至所述电池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监控系统,所述监控系统与所述消防系统通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设于所述电池舱内,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空调主体和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与所述空调主体相连,所述通风管道设有出风口,所述电池系统内形成有散热风道,所述出风口连通至所述散热风道。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系统包括多个电池簇,多个电池簇在所述电池舱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依次排布,所述汇流柜的数量包括两个,两个所述汇流柜分别布置在所述电池舱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且两个所述汇流柜分别连接相同侧的多个所述电池簇。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舱具有第一出入口,所述电池舱具有第二出入口,所述变流舱具有第三出入口,所述箱体上设有第一维护门、第二维护门和第三维护门,所述第一维护门设于所述第一出入口位置,所述第二维护门设于所述第二出入口位置,所述第三维护门设于所述第三出入口位置;和/或
所述电气舱与所述电池舱之间设有第一通过口,所述第一通过口位置安装有第一开关门,所述电气舱与所述变流舱之间设有第二通过口,所述第二通过口位置安装有第二开关门。
CN202221309555.0U 2022-05-26 2022-05-26 储能集成装置 Active CN2177407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09555.0U CN217740708U (zh) 2022-05-26 2022-05-26 储能集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09555.0U CN217740708U (zh) 2022-05-26 2022-05-26 储能集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40708U true CN217740708U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38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09555.0U Active CN217740708U (zh) 2022-05-26 2022-05-26 储能集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407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30802U (zh) 一种集装箱式储能系统
CN109066889A (zh) 一种集装箱式储能系统
CN213212309U (zh) 储能系统
CN209913535U (zh) 一种储能系统集装箱
CN219046302U (zh) 一种储能电池集装箱
CN116345002A (zh) 一种基于多级消防部署的集装箱式液冷储能集成系统
CN115498671A (zh) 一种集装箱式储能系统
CN114976361A (zh) 一种储能集装箱
CN211744062U (zh) 储能电池集装箱
CN114285057A (zh) 一种移动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7740708U (zh) 储能集成装置
CN113707988A (zh) 一种储能充放电设备
CN218827355U (zh) 储能装置
CN217086734U (zh) 一种高能量密度标准化箱式电源
CN110690373A (zh) 横列式模组化碳酸锂储能舱
CN216597742U (zh) 一种集装箱储能系统
CN210535782U (zh) 横列式模组化储能舱
CN212304766U (zh) 一种用于源网荷储的储能舱
CN112510780A (zh) 集装箱式储能装置
CN209896705U (zh) 一种园区综合能源系统
CN113611973A (zh) 圆柱锂电池制作的集装箱储能电站
CN215267793U (zh) 一体式高压级联储能系统
CN111641222A (zh) 一种用于源网荷储互动调节的安全移动储能舱
CN217740643U (zh) 一种储能集装箱
CN218102722U (zh) 一种储能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12

Address after: Ruihe New Energy (Beijing Huatai Runda), Building 20, Yard 10, Xiaoguandongli,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9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UATAIRUND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 Boxing Second Road,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0176

Patentee before: HICONICS ECO-ENERGY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