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34345U - 一种高层建筑h型钢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层建筑h型钢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34345U
CN217734345U CN202221708808.1U CN202221708808U CN217734345U CN 217734345 U CN217734345 U CN 217734345U CN 202221708808 U CN202221708808 U CN 202221708808U CN 217734345 U CN217734345 U CN 2177343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d
plate
shaped steel
template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0880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亮
张琳琳
王志鹏
陈鹏
刘可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0880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343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343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343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层建筑H型钢连接结构,属于建筑钢结构技术领域,其包括两个H型钢本体,两个H型钢本体一上一下竖向布置,端部正对且靠近。两个H型钢本体对应端的前侧设有第一C型板,后侧设置有第二C型板,第一C型板的前侧设置有对接板。两个所述H型钢本体的对应端均开设有第一插槽,对接板后侧固定有两个插板,插板的后端依次穿过第一C型板、H型钢本体及第二C型板,通过至少两个螺栓组件与第二C型板固定相连。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的连接方式,极大减少螺栓的数量,安装和拆卸操作简便,方便后期维护,减少安装时间,加快工程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连接后的H型钢结构牢固,抗弯及抗剪能力强,抗扭刚度显著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高层建筑H型钢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层建筑H型钢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H型钢是一种截面面积分配更加优化、强重比更加合理的经济断面高效型材,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部分有钢结构的专利文件,申请号为201921141919.7 的一种钢结构房屋拼装连接部件,包括H型钢钢结构,H型钢钢结构的表面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的表面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的表面开设有卡槽,卡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块,导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块,卡块和连接块连接,连接块固定在扣板的表面上,扣板插接在通口的内部,且扣板的表面设置有螺栓。
现有的H型钢安装时多数采用焊接或者螺栓拼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焊接费时费力,且对于技术要求高、难度大,难以拆卸。采用螺栓拼接的方式需要多块连接板及数量较多的螺栓组件,安装过程十分繁琐,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效率低,影响工期进度。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更加便捷且牢固度高的连接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层建筑H型钢连接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钢结构安装时需要对其焊接或者螺栓拼接,焊接对技术要求高、难度大,难以拆卸,拼接结构螺栓使用过多,操作繁琐且费时费力,耽误工程进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层建筑H型钢连接结构,包括两个H型钢本体,两个H型钢本体一上一下竖向布置,端部正对且靠近。
两个H型钢本体对应端的前侧设有第一C型板,第一C型板的前侧设置有对接板,两个H型钢本体对应端的后侧设置有第二C型板。
两个所述H型钢本体的对应端均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C型板上开设有与第一插槽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的延伸槽。
所述对接板的后侧固定有与延伸槽位置对应的两个插板,各插板的后端依次穿过第一C型板、H型钢本体及第二C型板,两个插板的后端通过至少两个螺栓组件与第二C型板固定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第一C型板和第二C型板分别贴于H 型钢本体腹板的两侧,且开口方向相反,第一C型板和第二C型板的左右两侧均贴于H型钢本体翼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C型板开设有与第一插槽数量相等且位置对应的第二插槽,各插板均横向水平布置,其前端与对接板的后壁固定焊接成一体。
各插板的后端均穿过对应第二插槽并伸至第二C型板的后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其中一个插板的后端开设有两个螺栓孔,另一个插板的后端开设有与螺栓孔位置对应的两个沉头孔。
螺栓组件包括螺杆、垫片和螺帽,所述螺杆的一端依次穿过沉头孔、第二C型板和螺栓孔,所述垫片套设于螺杆的表面,所述螺帽螺纹固定连接于螺杆的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C型板的内侧设置有加强板,加强板横向水平布置于两个插板之间,其前端与左右两侧均与第二C型板固定焊接成一体。
所述加强板的上开设有与螺栓孔位置对应的两个安装孔,每个所述螺杆分别位于两个安装孔内与第二C型板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第一C型板左右两侧的内壁上均设有多个T形槽,所述对接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T型块,对接板左右两侧的T型块分别插入第一C型板左右两侧的T形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对接板的前侧设置有筋板,筋板横向水平布置,其后侧与对接板固定焊接成一体,其左右两端与第一C型板的内壁接触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C型板的后侧壁具有与第一插槽位置对应且相适配的条形延伸部,条形延伸部穿入对应的第一插槽内,延伸槽贯穿条形延伸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的连接方式,极大减少螺栓的数量,安装和拆卸操作简便,方便后期维护,减少安装时间,加快工程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方案加强板的设置,可以加强第二C型板的整体结构强度,减少第二C型板由于外力作用发生的变形,在螺杆贯穿安装孔后,第二C型板的位置被限定,无法移动,安装结构强度,稳定性强,符合工程实际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前侧视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后侧视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C型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第二C型板、对接板及相关部件。
图中:1、H型钢本体;2、第一C型板;3、第二C型板;4、延伸槽;5、第一插槽;6、加强板;7、第二插槽;8、安装孔;9、对接板;10、T型块;11、插板;12、螺栓孔;13、螺杆;14、垫片;15、螺帽;16、T形槽;17、沉头孔;18、筋板;19、条形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请结合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层建筑H型钢连接结构,包括两个H型钢本体1,两个H型钢本体 1一上一下竖向布置,上方H型钢本体的下端与下方H型钢本体的上端正向对应且两者贴靠在一起。两个H型钢本体1对应端的前侧设有第一C型板2,第一C型板2的前侧设置有对接板9,两个H型钢本体1对应端的后侧设置有第二C型板3。
第一C型板2和第二C型板3均位于两个H型钢本体1的连接处,第一C 型板2的后侧和第二C型板3的前侧分别贴于H型钢本体1腹板的两侧,两个C型板的开口方向相反,第一C型板2和第二C型板3的左右两侧均贴于H 型钢本体1翼板,第一C型板2和第二C型板3位于H型钢本体1的两个翼板之间。
两个所述H型钢本体1的对应端的腹板上均开设有第一插槽5,所述第一 C型板2上开设有与第一插槽5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的延伸槽4。
所述第一C型板2的后侧壁具有与第一插槽5位置对应的条形延伸部19,条形延伸部19穿入对应的第一插槽5内,延伸槽4贯穿条形延伸部19。所述对接板9的前侧设置有筋板18,筋板18横向水平布置,其后侧与对接板9固定焊接成一体,其左右两端与第一C型板2的内壁接触配合。
所述对接板9的后侧固定有与延伸槽4位置对应的两个插板11,各插板 11的后端依次穿过第一C型板2、H型钢本体1及第二C型板3,两个插板11 的后端通过两个螺栓组件与第二C型板3固定相连。
所述第二C型板3开设有与第一插槽5数量相等且位置对应的第二插槽7,各插板11均横向水平布置,其前端与对接板9的后壁固定焊接成一体。各插板11的后端均穿过对应第二插槽7并伸至第二C型板3的后侧。
所述第二C型板3的内侧设置有加强板6,加强板6横向水平布置于两个插板11之间,其前端与左右两侧均与第二C型板3固定焊接成一体。其中一个插板11的后端开设有两个螺栓孔12,另一个插板11的后端开设有与螺栓孔12位置对应的两个沉头孔17。插板11在插入延伸槽4内后没有缝隙,使得对接板9和第一C型板2构成整体结构,安装孔8位于两个第二插槽7之间的中心处,加强板6的两侧可以均匀受力。
螺栓组件包括螺杆13、垫片14和螺帽15,所述螺杆13的一端依次穿过沉头孔17、第二C型板3和螺栓孔12,所述垫片14套设于螺杆13的表面,所述螺帽15螺纹固定连接于螺杆13的一端。
所述加强板6的上开设有与螺栓孔12位置对应的两个安装孔8,每个所述螺杆13分别位于两个安装孔8内与第二C型板3相连。第一C型板2左右两侧的内壁上均设有多个T形槽16,所述对接板9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T型块10,对接板9左右两侧的T型块10分别插入第一C型板2左右两侧的T形槽16内,提高整体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便于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过程大致如下:首先,将第一C型板2放置于两个H 型钢本体1连接处的前侧,条形延伸部19插入两个第一插槽5内,然后对准两个插板11插入两个延伸槽4内,插板11的后端穿出H型钢本体1腹板的后侧壁。之后,第二C型板3放置于两个H型钢本体1连接处的后侧,然后两个第二插槽7分别与两个插板11的后端对准,插板11穿过第二C型板3,并向前推动第二C型板3使其贴靠于两个H型钢本体1腹板的后侧壁上。最后,将两个螺杆13依次穿过位于同一直线的沉头孔17、安装孔8和螺栓孔 12,套上垫片14后拧紧螺帽15,从而对第一C型板2、第二C型板3和对接板9固定于两个H型钢本体1连接处。在第一C型板2和第二C型板3的作用下,有效加强两个H型钢本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无需多个螺栓进行固定,拆卸较为简便,方便后期维护,减少安装时间,加快工程进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高层建筑H型钢连接结构,包括两个H型钢本体(1),其特征在于,两个H型钢本体(1)一上一下竖向布置,端部正对且靠近;
两个H型钢本体(1)对应端的前侧设有第一C型板(2),第一C型板(2)的前侧设置有对接板(9),两个H型钢本体(1)对应端的后侧设置有第二C型板(3);
两个所述H型钢本体(1)的对应端均开设有第一插槽(5),所述第一C型板(2)上开设有与第一插槽(5)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的延伸槽(4);
所述对接板(9)的后侧固定有与延伸槽(4)位置对应的两个插板(11),各插板(11)的后端依次穿过第一C型板(2)、H型钢本体(1)及第二C型板(3),两个插板(11)的后端通过至少两个螺栓组件与第二C型板(3)固定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H型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C型板(2)和第二C型板(3)分别贴于H型钢本体(1)腹板的两侧,且开口方向相反,第一C型板(2)和第二C型板(3)的左右两侧均贴于H型钢本体(1)翼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H型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C型板(3)开设有与第一插槽(5)数量相等且位置对应的第二插槽(7),各插板(11)均横向水平布置,其前端与对接板(9)的后壁固定焊接成一体;
各插板(11)的后端均穿过对应第二插槽(7)并伸至第二C型板(3)的后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H型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插板(11)的后端开设有两个螺栓孔(12),另一个插板(11)的后端开设有与螺栓孔(12)位置对应的两个沉头孔(17);
螺栓组件包括螺杆(13)、垫片(14)和螺帽(15),所述螺杆(13) 的一端依次穿过沉头孔(17)、第二C型板(3)和螺栓孔(12),所述垫片(14)套设于螺杆(13)的表面,所述螺帽(15)螺纹固定连接于螺杆(13)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H型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C型板(3)的内侧设置有加强板(6),加强板(6)横向水平布置于两个插板(11)之间,其前端与左右两侧均与第二C型板(3)固定焊接成一体;
所述加强板(6)的上开设有与螺栓孔(12)位置对应的两个安装孔(8),每个所述螺杆(13)分别位于两个安装孔(8)内与第二C型板(3)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H型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C型板(2)左右两侧的内壁上均设有多个T形槽(16),所述对接板(9)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T型块(10),对接板(9)左右两侧的T型块(10)分别插入第一C型板(2)左右两侧的T形槽(16)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H型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板(9)的前侧设置有筋板(18),筋板(18)横向水平布置,其后侧与对接板(9)固定焊接成一体,其左右两端与第一C型板(2)的内壁接触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H型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型板(2)的后侧壁具有与第一插槽(5)位置对应且相适配的条形延伸部(19),条形延伸部(19)穿入对应的第一插槽(5)内,延伸槽(4)贯穿条形延伸部(19)。
CN202221708808.1U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高层建筑h型钢连接结构 Active CN2177343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08808.1U CN217734345U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高层建筑h型钢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08808.1U CN217734345U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高层建筑h型钢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34345U true CN217734345U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43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08808.1U Active CN217734345U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高层建筑h型钢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343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16806B (zh) 绿色节能拼装式钢结构的加工方法
CN217734345U (zh) 一种高层建筑h型钢连接结构
CN214384064U (zh) 一种建筑钢结构安装连接加固装置
CN216787643U (zh) 一种具有相互对接结构的钢梁
CN212801996U (zh) 一种轻钢厂房用连续檩条节点结构
CN215212320U (zh) 一种墙体模板支撑体系
CN212295102U (zh) 一种建筑工地用的可方便调整安装角度的承重梁
CN212656462U (zh) 一种建筑梁体加固钢结构
CN211341419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横梁结构
CN212478073U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钢框架结构
CN213869029U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空心轻质外墙窗洞处的加固构件
CN220747231U (zh) 一种高稳定型大跨度异型钢框架
CN217299283U (zh) 一种钢结构节点用强化构件
CN216446172U (zh) 一种适用于垃圾分类房的安全式钢结构节点
CN220889441U (zh) 一种建筑混凝土浇筑模板
CN218715115U (zh) 一种应用新型材料的龙骨结构
CN218667943U (zh) 一种h型钢梁与h型钢梁单侧固接节点结构
CN212656390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免支撑分层装配式钢结构
CN211058006U (zh) 一种固定稳固的钢结构支撑架
CN215926289U (zh) 一种钢结构房屋拼装连接部件
CN218292254U (zh) 一种钢结构的房屋拼装连接构件
CN211548163U (zh) 一种钢结构房屋支撑横梁
CN219710752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梁
CN215442384U (zh) 一种可更换的装配式钢管煤矸石混凝土构件
CN216238947U (zh) 一种轻量钢结构加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