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24184U - 一种腹部手术伤口的引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腹部手术伤口的引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24184U
CN217724184U CN202220224551.6U CN202220224551U CN217724184U CN 217724184 U CN217724184 U CN 217724184U CN 202220224551 U CN202220224551 U CN 202220224551U CN 217724184 U CN217724184 U CN 2177241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shaped
shaped pressing
drainage
suppor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2455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022455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241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241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241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腹部手术伤口的引流装置,包含有分体式引流管和负压球,分体式引流管由软管和引流器组成,引流器插入软管的一端,且软管的另一端与负压球相连;引流器包含有上下两片对称的弧形压片以及连接在两弧形压片之间的“X”型支撑件,“X”型支撑件的上下两侧的两个底脚分别与上弧形压片、下弧形压片固定连接;上弧形压片沿长度方向分布有一排引流孔,下弧形压片设有沿长度方向上分布的长条形引流槽;“X”型支撑件的两边夹角α1为50°‑70°,上弧形压片两侧与“X”型支撑件底脚齐平,下弧形压片左右两侧与“X”型支撑件底脚留有距离。本实用新型可以很好地对腹部手术伤口进行引流,相比较传统十字形引流管也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Description

一种腹部手术伤口的引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腹部伤口的引流,具体涉及到一种腹部手术伤口的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引流管是供临床外科引流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腹腔引流为的是将人体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
临床上目前无成熟的腹部伤口引流装置,大多为普通带侧孔引流管,即直接在引流管的一端开设引流孔进行引流,但是实际使用下来引流效果不理想,且引流管易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腹部手术伤口的引流装置,所述引流装置的一端插入腹部手术伤口并置于筋膜层上进行体液引流作业,所述引流装置包含有分体式引流管和负压球,所述分体式引流管由软管和引流器组成,所述引流器插入所述软管的一端,且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负压球相连;
所述引流器包含有上下两片对称的弧形压片以及连接在两弧形压片之间的“X”型支撑件,两片所述弧形压片的凹面相对设置,所述弧形压片为长条形且所述“X”型支撑件在弧形压片的长度方向上延伸,所述“X”型支撑件的上下两侧的两个底脚分别与上弧形压片、下弧形压片固定连接,所述下弧形压片的下表面与所述筋膜层相贴合;
上弧形压片沿长度方向分布有一排引流孔,所述引流孔与所述“X”型支撑件的上“V”型槽相通,下弧形压片设有沿长度方向上分布的长条形引流槽,所述长条形引流槽将所述下弧形压片分割为两片并分别与所述“X”型支撑件的下侧两个底脚相连;
所述“X”型支撑件的两边在上下方向上的夹角α1为50°-70°,所述上弧形压片的两侧与所述“X”型支撑件的底脚齐平,所述下弧形压片的左右两侧与所述“X”型支撑件的底脚留有距离,且所述下弧形压片的左右两侧与所述“X”型支撑件的中心连线夹角α2为70°-90°。
进一步的,引流孔的间距为0.5cm。
进一步的,所述“X”型支撑件与上下两端的弧形压片为一体成型的弹性件。
进一步的,所述α1为60°,所述α2为80°。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X”型支撑件具有四个引流通道,增加了引流管的出管口;通过四个引流通道对患者的创面组织进行同步引流,减少渗液在创面组织的积聚,为创面组织的修复创造更好的生物学环境,减少感染的风险。
2)弧形压片避免“X”型支撑件直接压迫创面组织,减少了对脂肪组织的创伤,并降低病人的疼痛感;
3)下弧形压片直接置于缝合好的筋膜层上并直接接触筋膜层,由于下弧形压片位置最低,渗液积聚最多,通过在下弧形压片开设长条形引流槽可以更好地引流。腹部伤口上部分渗液较少,设置一排引流孔一方面可以减少脂肪颗粒进入管中,减少堵塞管及脂肪颗粒嵌顿缺血坏死的风险,同时也可以做到很好地引流效果。
4)另外,“X”型支撑件的两边在上下方向上的夹角α1为50°-70°,上弧形压片的两侧与“X”型支撑件的底脚齐平,下弧形压片的左右两侧与“X”型支撑件的底脚留有距离,且下弧形压片的左右两侧与“X”型支撑件的中心连线夹角α2为70°-90°,减少了对伤口创面的压迫宽度,有利于减少两个创面间的缝隙,而缝隙的大小是影响组织愈合和是否形成窦道的关键,因此拔高引流器高度并降低宽度有利于提高伤口创面的愈合速度,减少引流管拔除后窦道形成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腹部手术伤口的引流装置的组成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引流器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引流器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引流器的截面图并示出两个关键夹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步骤以及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腹部手术伤口的引流装置,引流装置的一端插入并撑开腹部手术伤口进行体液引流作业,引流装置包含有分体式引流管10和负压球1,分体式引流管10由软管11和引流器12组成,引流器12插入软管11的一端,且软管11的另一端与负压球1相连。软管11长度为20cm最佳,太短的话负压球1不容易用曲别针夹到衣服上,太长容易打结、拉扯。负压球1为透明材质,外表面有计量容积的标尺,选用容积30ml就可以,负压球1尾部设有带开口环可以绑曲别针。
进一步参阅图2-4所示,引流器12包含有上下两片对称的弧形压片以及连接在两弧形压片之间的“X”型支撑件123,两片弧形压片的凹面相对设置,弧形压片为长条形且“X”型支撑件123在弧形压片的长度方向上延伸,“X”型支撑件123的上下两侧的两个底脚分别与上弧形压片121、下弧形压片122固定连接。其中,上弧形压片121沿长度方向分布有一排引流孔124,引流孔124与“X”型支撑件123的上“V”型槽125相通,下弧形压片122设有沿长度方向上分布的长条形引流槽126,长条形引流槽126将下弧形压片122分割为两片并分别与“X”型支撑件123的下侧两个底脚相连。
由于术后腹部伤口较厚,可能存在较大术后伤口愈合不良风险,在此情况下可放置本引流装置:将本实用新型的引流器12放置于缝合好的筋膜层(皮肤自外向内依次为表皮层、真皮层、皮下层、筋膜层和肌肉)上方,引流器12一端插入软管11中,并将软管11从伤口下方穿出、固定,继续常规缝合皮下脂肪层,然后打开负压球1的负压开关进行将体液引流至负压球1内。待术后2-3日伤口引流减少,可予以解除固定缝线,拔除分体式引流管10。
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引流管10由软管11以及插入软管11一端的引流器12组成,引流器12由“X”型支撑件123以及上下两片弧形压片构成,“X”型支撑件123具有四个方位的引流通道,增加了引流管的出管口;通过四个引流通道对患者的创面组织进行同步引流,使得创面组织的愈合可同步进行。
“X”型支撑件123上下两端的弧形压片作用在于:避免“X”型支撑件123直接压迫神经,减少对病人造成的压迫感和疼痛感。另外,上弧形压片121开设有引流孔124而下弧形压片122开设长条形引流槽126的原因在于:缝合完毕筋膜层,在脂肪层底部放置此引流装置,下弧形压片122下表面直接压在筋膜层上并直接接触筋膜层,而引流器12的其余部分则与腹部脂肪相接触。由于下弧形压片122位置最低,渗液积聚最多,通过在下弧形压片122开设长条形引流槽126可以更好地引流。腹部伤口上部分渗液较少,设置一排引流孔124一方面可以减少脂肪颗粒进入管中,减少堵塞管及脂肪颗粒嵌顿缺血坏死的风险,同时在虹吸作用下也可以做到很好地引流效果。
另外,如图4所示,“X”型支撑件123的两边在上下方向上的夹角α1为50°-70°(优选为60°),上弧形压片121的两侧与“X”型支撑件123的底脚齐平,下弧形压片122的左右两侧与“X”型支撑件123的底脚留有距离,且下弧形压片122的左右两侧与“X”型支撑件123的中心连线夹角α2为70°-90°(优选为80°)。该设计的原因在于:相比较传统的十字形引流管,本实用新型相当于拔高了引流器高度但是降低了宽度,因此减少了对伤口创面的压迫面积,进而有利于提高伤口创面的愈合速度。
此外,上弧形压片121与“X”型支撑件123的底脚齐平,可以在保证上弧形压片121支撑稳定性的前提下更大程度地减少对组织的压迫,有利于愈合。引流器下侧对引流意义较大(水往低处流,体液可从此处积聚),因此上弧形压片121的两端超出“X”型支撑件123的底脚10°左右。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引流孔124的间距为0.5cm。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X”型支撑件123与上弧形压片121、下弧形压片122为一体成型的弹性件。在实际使用中,医生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自行剪短成所需长度的引流器12即可,使用起来更加灵活。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腹部手术伤口的引流装置,所述引流装置的一端插入腹部手术伤口并置于筋膜层上进行引流作业,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装置包含有分体式引流管(10)和负压球(1),所述分体式引流管(10)由软管(11)和引流器(12)组成,所述引流器(12)插入所述软管(11)的一端,且所述软管(11)的另一端与所述负压球(1)相连;
所述引流器(12)包含有上下两片对称的弧形压片以及连接在两弧形压片之间的“X”型支撑件(123),两片所述弧形压片的凹面相对设置,所述弧形压片为长条形且所述“X”型支撑件(123)在弧形压片的长度方向上延伸,所述“X”型支撑件(123)的上下两侧的两个底脚分别与上弧形压片(121)、下弧形压片(122)固定连接,所述下弧形压片(122)的下表面与所述筋膜层相贴合;
上弧形压片(121)沿长度方向分布有一排引流孔(124),所述引流孔(124)与所述“X”型支撑件(123)的上“V”型槽(125)相通,下弧形压片(122)设有沿长度方向上分布的长条形引流槽(126),所述长条形引流槽(126)将所述下弧形压片(122)分割为两片并分别与所述“X”型支撑件(123)的下侧两个底脚相连;
所述“X”型支撑件(123)的两边在上下方向上的夹角α1为50°-70°,所述上弧形压片的两侧与所述“X”型支撑件(123)的底脚齐平,所述下弧形压片的左右两侧与所述“X”型支撑件(123)的底脚留有距离,且所述下弧形压片的左右两侧与所述“X”型支撑件(123)的中心连线夹角α2为70°-9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部手术伤口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引流孔(124)的间距为0.5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部手术伤口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型支撑件(123)与上下两端的弧形压片为一体成型的弹性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部手术伤口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α1为60°,所述α2为80°。
CN202220224551.6U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腹部手术伤口的引流装置 Active CN2177241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24551.6U CN217724184U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腹部手术伤口的引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24551.6U CN217724184U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腹部手术伤口的引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24184U true CN217724184U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16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24551.6U Active CN217724184U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腹部手术伤口的引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241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3521954A (ja) 医療用真空シール排液装置
CN217724184U (zh) 一种腹部手术伤口的引流装置
CN114306776A (zh) 一种腹部手术伤口的引流装置
CN202397868U (zh) 微创负压引流器
RU68883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становки маточного кровотечения
CN208405716U (zh) 防渗漏引流装置
CN203235071U (zh) 双向流通的组合式皮下冲洗引流管
CN215273014U (zh) 一种穿刺口免缝合的收口器装置
CN208492929U (zh) 女性dj管取出简易辅助装置
CN101972511A (zh) 一种手术切口表面的冲洗引流装置
CN201848007U (zh) 一种手术切口表面的冲洗引流装置
CN207186907U (zh) 引流管
CN216855357U (zh) 乳腺切除术后皮瓣引流装置
CN106691557B (zh) 具有负压吸引功能的下肢外用锁定钢板
CN217510980U (zh) 一种术后引流管的固定装置
CN111420227B (zh) 一种引流管防压固定装置
CN215082892U (zh) 一种指套式全封闭冲洗引流装置
CN215740038U (zh) 一种床上头部护理清洗装置
CN103611211B (zh) 一种专用于乳腺癌术后并发症上肢淋巴水肿的体内引流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19022861U (zh) 一种引流导管套装
CN220124833U (zh) 一种基于静脉瓣膜的关节镜手术适用的防反流套件
CN215839881U (zh) 一种用于眼部的泪道扩张引流装置
CN219921799U (zh) 一种头颈部引流管固定装置
CN215349308U (zh) 一种膝关节冲洗穿刺组件
CN217219861U (zh) 一种治疗脊髓损伤或感染的硬膜内冲洗引流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