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22835U - 一种可替换把持辅助具的拉片和拉链拉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替换把持辅助具的拉片和拉链拉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22835U
CN217722835U CN202221742320.0U CN202221742320U CN217722835U CN 217722835 U CN217722835 U CN 217722835U CN 202221742320 U CN202221742320 U CN 202221742320U CN 217722835 U CN217722835 U CN 2177228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
pull tab
tab
auxiliary tool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4232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藤玲央奈
许海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Zipper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KK Zipper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Zipper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KK Zipper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4232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228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228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228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替换把持辅助具的拉片和拉链拉头,拉片包括设有拉头安装部和辅助具安装部的拉片本体、以及设有拉片安装部的把持辅助具,辅助具安装部和拉片安装部通过两组嵌合结构可拆卸连接;嵌合结构都包括从拉片安装部的表面外凸的颈部、设在颈部外端的防脱装饰部、贯通辅助具安装部的安装孔、以及开设在辅助具安装部中且分布在安装孔一端外周侧的嵌合槽,颈部位于安装孔中,防脱装饰部位于嵌合槽中,辅助具安装部在相邻两组嵌合结构的安装孔之间设有分隔柱部;沿拉片的长度方向,防脱装饰部和嵌合槽的一端为宽度缩减的收窄部。本申请通过两组嵌合结构和收窄部,既提高拉片本体与把持辅助具的连接可靠性,又方便把持辅助具的拆除。

Description

一种可替换把持辅助具的拉片和拉链拉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替换把持辅助具的拉片、以及包含有该拉片的拉链拉头。
背景技术
拉链拉头,是拉链不可缺少的一个部件,其主要作用是控制拉链中左右拉链带的啮合或分离。拉链拉头由拉头主体和拉片构成,其中,拉片除了具有沿拉链长度方向前后拉动拉链拉头的功能外,拉片还具有观赏性、功能性等各种特性。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拉片。例如:在拉片上加装把持辅助具,提高通过拉片前后拉移拉链拉头的操作便捷度,并且,还可以通过将把持辅助具设计成一定的形状来增加设计感。比如:申请公布号为CN110811084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拉片辅助器具、以及安装有该拉片辅助器具的拉片,拉片辅助器具主要包括一端具有肩部的拉片辅助部、配置在肩部处的头部、以及连接肩部和头部的颈部,肩部、头部和颈部三者形成环形凹槽;拉片辅助器具安装在拉片上时,将拉片辅助部穿过拉片中的安装孔,使环形凹槽与拉片中安装孔的周缘部卡合即可。通过增加拉片辅助器具来增加拉片的长度,方便拉动拉链拉头;同时,让拉片辅助器具使用不同于拉片的材料及颜色,能增强拉片的美观性。但是,具有上述结构的拉片辅助器具的拉片具有下述缺陷。
1、由于拉片使用了常规拉片,故拉片末端的安装孔较大,由此使得拉片辅助器具中与安装孔相配合的肩部、头部和颈部也设计的非常大,由此保证拉片辅助器具安装至拉片上后能稳定、不脱落。由于拉片辅助器具中与拉片卡接的肩部和头部面积都较大,而肩部和头部又分别卡接在拉片的正面和背面,致使拉片与拉片辅助器在两者的卡接处非常厚,即在Z轴方向上的厚度过大,这也使得拉链拉头从侧面观察整体呈阶梯状,其美观度有待改进。
2、拉片辅助器具是从拉片的后面向前面安装,拆装非常麻烦。
3、为了使用者方便把持拉片辅助器具,将拉片辅助器具末端的把持部设计为在Z轴方向上具有一定厚度的结构、且呈倒三角形,即▽型。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在使用者的食指与大拇指捏住把持部的情况下,上述结构极容易导致使用者习惯性地捏住把持部在Y轴方向上的左右两个侧面;如此,在X轴方向上前后拉动拉链拉头时,施加的把持力被分散,没有达到通过加装拉片辅助器具后方便且省力的拉动拉链拉头的初衷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替换把持辅助具的拉片,既能提高拉片本体与把持辅助具的连接可靠性,又方便把持辅助具的拆卸。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替换把持辅助具的拉片,包括设有拉头安装部和辅助具安装部的拉片本体、以及设有拉片安装部的把持辅助具,所述辅助具安装部和拉片安装部之间通过两组嵌合结构可拆卸连接;每组嵌合结构都包括从拉片安装部的表面外凸的颈部、设置在颈部外端的防脱装饰部、沿拉片本体的厚度方向贯通辅助具安装部的安装孔、以及开设在辅助具安装部中且分布在安装孔一端外周侧的嵌合槽,所述颈部位于安装孔中,所述防脱装饰部位于嵌合槽中、并与嵌合槽的槽底相抵接,所述辅助具安装部在相邻两组嵌合结构的安装孔之间设有分隔柱部;沿所述拉片的长度方向,所述防脱装饰部和嵌合槽的一端为宽度缩减的收窄部。
本申请涉及的拉片中,通过两组嵌合结构将拉片本体和把持辅助具可拆卸连接,实现把持辅助具的可替换,由此能根据不同的设计更换相应的把持辅助具,而拉片本体可重复使用,进而降低拉片的成本。同时,在拉片本体和把持辅助具的连接处,把持辅助具的防脱装饰部兼起到防脱和装饰的作用。特别是,拉片采用两组嵌合结构后,在通过把持辅助具拉动拉链拉头时,分隔柱部能够承受颈部变形后分散出来的力,使得把持辅助具不易从拉片本体上脱落,故两组嵌合结构的拉片能够承受更大的力,由此确保拉片本体和把持辅助具的连接可靠性;同时,拉片在采用两组嵌合结构的前提下,又使防脱装饰部和嵌合槽在拉片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为收窄部,由于收窄部在拉片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缩减,故在拆卸把持辅助具时很容易将把持辅助具的防脱装饰部在收窄部处从嵌合槽中脱离出,进而方便地将把持辅助具从拉片本体中拆除。因此,本申请通过两组嵌合结构的设计以及收窄部的设计,既提高了拉片本体与把持辅助具的连接可靠性,又方便把持辅助具的拆除。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两组嵌合结构沿拉片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两组嵌合结构的中心线与拉头安装部的中心线重合。如此,在通过把持辅助具拉动拉链拉头时,使用者通过把持辅助具施加的把持力能够有效地集中在拉头安装部处,减少把持力的分散。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两组嵌合结构中,靠近拉头安装部的一组嵌合结构中的收窄部分布在该嵌合结构靠近拉头安装部的一端,另一组嵌合结构中的收窄部分布在该嵌合结构远离拉头安装部的一端。基于此,所述两组嵌合结构中,靠近拉头安装部的一组嵌合结构中的防脱装饰部和嵌合槽优选都为正三角形,另一组嵌合结构中的防脱装饰部和嵌合槽优选都为倒三角形。采用该设计后,防脱装饰部和嵌合槽还能富裕拉片装饰性,提升美观度;同时,也使得分隔柱部的宽度较大程度的大于收窄部的宽度,进一步提升拉片本体与把持辅助具的连接可靠性。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辅助具安装部中开设有分布在安装孔另一端的容纳腔,所述拉片安装部位于容纳腔中。如此,在拉片本体和把持辅助具的连接处,在拉片的厚度方向上,把持辅助具中至少有部分防脱装饰部被收容在拉片本体一侧的嵌合槽中,把持辅助具中至少有部分拉片安装部被收容在拉片本体另一侧的容纳腔中,从而减少拉片整体在拉片本体和把持辅助具的连接处的厚度,使拉片能做到更加薄,进而提升拉片的整体性和美观度,使得拉片兼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容纳腔的一端沿拉片的长度方向贯穿辅助具安装部朝向把持辅助具的一端;沿所述拉片的厚度方向,所述容纳腔的深度为拉片本体厚度的1/3~1/2,特别优选为1/3,在实现减少拉片整体厚度的同时,又能保证拉片本体的刚性,提高拉片本体的整体结构强度,使得拉片本体经久耐用。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拉片安装部的外周轮廓和容纳腔的外周轮廓相适配,所述拉片安装部的外周面和容纳腔的腔壁相贴合,则拉片安装部与拉片本体之间难以看到缝隙,使得拉片安装部与拉片本体具有一体感,提升拉片的整体美观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把持辅助具在远离拉片本体的一端设有把持部,所述把持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起部。通过把持部能够方便使用者通过把持辅助具拉动拉链拉头,在把持部上增设凸起部后,能够增加使用者手指与把持部之间的摩擦力,在使用者通过把持辅助具拉动拉链拉头时能够更加省力。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凸起部设置在把持部沿拉片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所述凸起部为多条沿拉片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波浪形凸条,多条波浪形凸条的中心线与拉头安装部的中心线重合。如此,在通过把持辅助具拉动拉链拉头时,使用者通过把持辅助具施加的把持力能够有效地集中在拉头安装部处,不会因为把持辅助具的形状而被分散,减少把持力的分散。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沿所述拉片的宽度方向,所述把持部的宽度大于拉片本体的宽度,能够增加使用者手指与把持部的接触面积,提升操作舒适度和便利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把持部与拉片本体共平面,即从拉片的侧视图看,把持部与拉片本体在同一直线上。如此,一方面能提升拉片的整体性和美观度,另一方面也能减少在拉片厚度方向上被分散的把持力。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防脱装饰部的外周轮廓和嵌合槽的外周轮廓相适配,所述防脱装饰部的外周面和嵌合槽的槽壁相贴合,则防脱装饰部与拉片本体之间难以看到缝隙,使得防脱装饰部与拉片本体具有一体感,提升拉片的整体美观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辅助具安装部在安装孔的孔壁和嵌合槽的外周之间形成有台阶部;沿所述拉片的厚度方向,所述台阶部的厚度为拉片本体厚度的1/4~1/2,特别优选为1/2,在实现减少拉片整体厚度的同时,又能保证拉片本体的刚性,提高拉片本体的整体结构强度,使得拉片本体经久耐用。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沿所述拉片的长度方向,所述把持辅助具中防脱装饰部靠近容纳腔顶部的顶点、与拉片安装部靠近容纳腔顶部的顶边齐平。如此,在通过防脱装饰部和颈部拆装把持辅助具时,拉片安装部的顶边处没有多余边会产生干涉,使得防脱装饰部能比较容易地进入拉片本体的安装孔中,也还避免在把持辅助具安装完成后,拉片安装部的顶边处因多余边而产生翻折、翘边的可能性。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沿所述拉片的厚度方向,所述防脱装饰部的厚度与嵌合槽的深度比为1:1~2:1,优选为2:1,则防脱装饰部外凸于拉片本体,能够增强防脱装饰部的设计立体感,且防脱装饰部也不容易脱离拉片本体。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拉片本体的材料为硬性材料,保证拉片本体的刚性;所述把持辅助具的材料为软性材料,实现把持辅助具可拆卸地连接于拉片本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拉链拉头,包括拉头主体和如上所述的拉片,所述拉片的拉头安装部与拉头主体相连。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可替换把持辅助具的拉片和拉链拉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涉及的拉片中,通过两组嵌合结构将拉片本体和把持辅助具可拆卸连接,实现把持辅助具的可替换,由此能根据不同的设计更换相应的把持辅助具,而拉片本体可重复使用,进而降低拉片的成本。同时,在拉片本体和把持辅助具的连接处,把持辅助具的防脱装饰部兼起到防脱和装饰的作用。特别是,拉片采用两组嵌合结构后,在通过把持辅助具拉动拉链拉头时,分隔柱部能够承受颈部变形后分散出来的力,使得把持辅助具不易从拉片本体上脱落,故两组嵌合结构的拉片能够承受更大的力,由此确保拉片本体和把持辅助具的连接可靠性;同时,拉片在采用两组嵌合结构的前提下,又使防脱装饰部和嵌合槽在拉片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为收窄部,由于收窄部在拉片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缩减,故在拆卸把持辅助具时很容易将把持辅助具的防脱装饰部在收窄部处从嵌合槽中脱离出,进而方便地将把持辅助具从拉片本体中拆除。因此,本申请通过两组嵌合结构的设计以及收窄部的设计,既提高了拉片本体与把持辅助具的连接可靠性,又方便把持辅助具的拆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拉片实施一的主视图。
图2为本申请中拉片实施一的背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中拉片实施一的侧视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拉片实施一中拉片本体的主视图。
图6为拉片实施一中拉片本体的背视图。
图7为拉片实施一中拉片本体的侧视图。
图8为拉片实施一中把持辅助具的主视图。
图9为拉片实施一中把持辅助具的背视图。
图10为拉片实施一中把持辅助具的侧视图。
图11为本申请中拉片实施二的主视图。
图12为本申请中拉片实施三的主视图。
图13为本申请中拉片实施四的主视图。
图14为本申请中拉片实施五的主视图。
图15为本申请中拉片实施六的主视图。
图16为本申请中拉片实施七的主视图。
图17为本申请中拉片实施八的主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 拉片本体
11 拉头安装部
111 拉头连接孔
12 辅助具安装部
121 安装孔
122 嵌合槽
123 容纳腔
124 分隔柱部
125 台阶部
20 把持辅助具
21 拉片安装部
211 颈部
212 防脱装饰部
22 把持部
23 凸起部
231 波浪形凸条
24 箭头部
25 过渡连接部
30 收窄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领域;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特别涉及一种可替换把持辅助具20的拉片、以及包含有该拉片的拉链拉头。拉链主要包括一对布带、固定在各布带内边缘处的牙链带、以及安装在两条牙链带上的拉链拉头;拉链拉头包括拉头主体和拉片,拉片上设有拉头安装部11,拉片的拉头安装部11与拉头主体相连,由此将拉片安装在拉头主体上。通过拉片沿拉链长度方向拉移拉链拉头,使两条牙链带分离或啮合,由此开闭拉链。
拉链中,拉片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分别与拉链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一致。下述实施例中,为便于叙述,将拉片的长度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将拉片的宽度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将拉片的厚度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基于此,图1所示的视图中,纸面的上侧和下侧分别为前方向和后方向,纸面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为左方向和右方向,纸面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为上方向和下方向。并且,拉片的上表面也为拉片的正面,拉片的下表面也为拉片的背面。下述提供本申请涉及的拉片的几个优选实施例。
拉片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可替换把持辅助具20的拉片包括拉片本体10和把持辅助具20,拉片本体10的后段部分和把持辅助具20的前段部分相连。具体说,如图1至图3所示,拉片本体10上设有拉头安装部11和辅助具安装部12,拉头安装部11分布在辅助具安装部12的前侧;拉头安装部11中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拉头连接孔111,使得拉头安装部11为环形结构;把持辅助具20的前端设有拉片安装部21;拉片本体10的辅助具安装部12和把持辅助具20的拉片安装部21之间通过两组嵌合结构可拆卸连接。如图4至图10所示,每组嵌合结构都包括从拉片安装部21的上表面向上外凸的颈部211、设置在颈部211外端的防脱装饰部212、开设在辅助具安装部12中的安装孔121、以及开设在辅助具安装部12中且分布在安装孔121上端外周侧的嵌合槽122;安装孔121沿拉片本体10的厚度方向上下贯穿拉片本体10的正背面,颈部211位于安装孔121中,且安装孔121的孔径和颈部211的外径相适配;防脱装饰部212能覆盖颈部211,即防脱装饰部212的外周轮廓大于颈部211的外周轮廓,由此实现防脱装饰部212位于嵌合槽122中、并与嵌合槽122下端的槽底相抵接,即防脱装饰部212嵌合卡接在嵌合槽122中。
拉片实施例一中,由于拉片本体10和把持辅助具20之间通过两组嵌合结构可拆卸连接;如此,如图8和图10所示,把持辅助具20上设有的颈部211和防脱装饰部212各有两个;如图4、图5和图7所示,拉片本体10中开设的安装孔121和嵌合槽122对应各有两个,且拉片本体10下段的辅助具安装部12在这两组相邻的嵌合结构的安装孔121之间设有分隔柱部124。并且,如图1所示,沿拉片的长度方向,防脱装饰部212和嵌合槽122的前端和/或后端为宽度缩减的收窄部30,则收窄部30的宽度小于防脱装饰部212和嵌合槽122其余部分的宽度。
拉片实施例一中,在安装把持辅助具20时,将防脱装饰部212和颈部211依次从拉片本体10的背面向上塞入安装孔121中,直至防脱装饰部212从安装孔121中向上脱出后、并嵌合在拉片本体10正面的嵌合槽122中,而颈部211穿设在安装孔121中,拉片安装部21嵌合在拉片本体10背面的容纳腔123中,完成把持辅助具20的安装。在拆卸把持辅助具20时,向下拉扯把持辅助具20,直至防脱装饰部212依次从嵌合槽122和安装孔121中脱离出、以及颈部211从安装孔121中脱离出。另外,把持辅助具20向上安装完成后,把持辅助具20前侧的拉片安装部21被拉片本体10覆盖,但防脱装饰部212从拉片的正面露出,通过将防脱装饰部212设置成各种形状,能提升拉片的设计感。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将颈部211和防脱装饰部212设置在把持辅助具20的下表面上,则把持辅助具20向下安装完成后,把持辅助具20的整个上表面从拉片的正面露出,防脱装饰部212从拉片的背面露出。
拉片实施例一实现把持辅助具20的可替换,由此能根据不同的设计更换相应的把持辅助具20,而拉片本体10可重复使用,进而降低拉片的成本。在拉片本体10和把持辅助具20的连接处,把持辅助具20的防脱装饰部212兼起到防脱和装饰的作用。特别是,通过两组嵌合结构将拉片本体10和把持辅助具20相连,如此,在通过把持辅助具20前后拉动拉链拉头时,分隔柱部124能够承受颈部211变形后分散出来的力,使得把持辅助具20不易从拉片本体10上脱落,故两组嵌合结构的拉片能够承受更大的力,由此确保拉片本体10和把持辅助具20的连接可靠性。并且,在采用两组嵌合结构的前提下,将防脱装饰部212和嵌合槽122的前端和/或后端设置为宽度缩减的收窄部30,在拆卸把持辅助具20时,先使防脱装饰部212在收窄部30处与嵌合槽122分离,由于收窄部30在拉片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缩减,故很容易地将把持辅助具20的防脱装饰部212在收窄部30处从嵌合槽122中脱离出,进而方便地将把持辅助具20从拉片本体10中拆除。因此,本申请通过两组嵌合结构的设计以及收窄部30的设计,既提高了拉片本体10与把持辅助具20的连接可靠性,又方便把持辅助具20的拆除。
优选地,拉片本体10的材料为硬性材料,比如具有一定硬度的金属、树脂或塑料都可以,优选采用锌合金,保证拉片本体10的刚性。把持辅助具20的材料为软性材料,比如为硅胶、或tpu材料(即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允许防脱装饰部212发生变形而进入安装孔121中、以及位于嵌合槽122中后又能恢复原有形状,从而实现把持辅助具20可拆卸地连接于拉片本体10。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4、以及图6所示,辅助具安装部12中还开设有分布在安装孔121下端的容纳腔123,拉片安装部21位于容纳腔123中、并与容纳腔123上端的腔顶相抵接。如此,在拉片的厚度方向上,把持辅助具20中至少有部分防脱装饰部212被收容在拉片本体10一侧的嵌合槽122中,把持辅助具20中至少有部分拉片安装部21被收容在拉片本体10另一侧的容纳腔123中,从而减少拉片整体在拉片本体10和把持辅助具20的连接处的厚度,使拉片能做到更加薄,进而提升拉片的整体性和美观度,使得拉片兼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同时,通过两组嵌合结构提高了拉片本体10与把持辅助具20连接可靠性后,也就有空间余量在拉片本体10上开设容纳腔123,使拉片在拉片本体10和把持辅助具20的连接处做到更加薄。
优选地,如图2所示,拉片安装部21的外周轮廓和容纳腔123的外周轮廓相适配、都为长方形,容纳腔123略大于拉片安装部21,则把持辅助具20安装好后,拉片安装部21的外周面和容纳腔123的腔壁相贴合,拉片安装部21与拉片本体10之间难以看到缝隙,使得拉片安装部21与拉片本体10具有一体感,提升拉片的整体美观度。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容纳腔123的后端沿拉片的长度方向向后贯穿辅助具安装部12朝向把持辅助具20的后端,则拉片本体10的背面呈倒凹形,在前、左、右和上这四个方向上容纳腔123的腔壁与拉片安装部21的外周面贴合。沿拉片的厚度方向,容纳腔123的深度为拉片本体10厚度的1/3~1/2,特别优选为1/3,在实现减少拉片整体厚度的同时,又能保证拉片本体10的刚性,提高拉片本体10的整体结构强度,使得拉片本体10经久耐用。另外,如图5和图7所示,拉片本体10中,辅助具安装部12在安装孔121的孔壁和嵌合槽122的外周之间形成有台阶部125,或者说,辅助具安装部12中位于安装孔121外周且位于嵌合槽122下侧的这部分则为台阶部125。沿拉片的厚度方向,台阶部125的厚度为拉片本体10厚度的1/4~1/2,特别优选为1/2,在实现减少拉片整体厚度的同时,又能保证拉片本体10的刚性,提高拉片本体10的整体结构强度,使得拉片本体10经久耐用。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两组嵌合结构沿拉片的长度方向前后间隔分布,前侧的嵌合结构的中心线S1、后侧的嵌合结构的中心线S2、以及拉片本体10中拉头安装部11的中心线S3三者重合。如此,在通过把持辅助具20拉动拉链拉头时,使用者通过把持辅助具20施加的把持力能够有效地集中在拉头安装部11处,减少把持力的分散,有效起到省力的效果。
优选地,前后两组嵌合结构中,前侧的嵌合结构靠近拉头安装部11,后侧的嵌合结构远离拉头安装部11。前侧的嵌合结构中,其收窄部30设置在该嵌合结构靠近拉头安装部11的前端;后侧的嵌合结构中,其收窄部30设置在该嵌合结构远离拉头安装部11的后端。如此,在拆卸把持辅助具20,既可以在把持辅助具20的前端处向下拉扯把持辅助具20,容易地先使前侧嵌合结构中防脱装饰部212的前端从嵌合槽122的前端脱离出;又可以在把持辅助具20的后端处向下拉扯把持辅助具20,容易地先使后侧嵌合结构中防脱装饰部212的后端从嵌合槽122的后端脱离出。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防脱装饰部212的外周轮廓和嵌合槽122的外周轮廓相适配,图1所示的拉片实施例一中,前侧的嵌合结构和后侧的嵌合结构前后对称设置、大小一致;前侧的嵌合结构中的防脱装饰部212和嵌合槽122都为正三角形,该正三角形前端的尖角构成该组嵌合结构前端的收窄部30;后侧的嵌合结构中的防脱装饰部212和嵌合槽122都为倒三角形,该倒三角形后端的尖角构成该组嵌合结构后端的收窄部30。各组嵌合结构中,嵌合槽122略大于防脱装饰部212,则防脱装饰部212进入嵌合槽122中后,防脱装饰部212的外周面和嵌合槽122的槽壁相贴合。如此,把持辅助具20安装在拉片本体10上后,防脱装饰部212与拉片本体10之间难以看到缝隙,使得防脱装饰部212的形状图案与拉片本体10具有一体感,提升美观度。
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9所示,把持辅助具20在远离拉片本体10的后端处设有把持部22,把持部2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起部23。凸起部23可以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在把持辅助具20的表面,也可以通过粘贴等方式固定在把持辅助具20的表面;当凸起部23与把持辅助具20为分体结构时,凸起部23的颜色可以不同于把持辅助具20的颜色,增加拉片的观赏度。通过把持部22能够方便使用者通过把持辅助具20拉动拉链拉头,在把持部22上增设凸起部23后,能够增加使用者手指与把持部22之间的摩擦力,强化把持力,在使用者通过把持辅助具20拉动拉链拉头时能够更加省力。优选地,沿拉片的宽度方向,把持部22的宽度大于拉片本体10的宽度;如此,把持辅助具20中,其后端的把持部22的宽度大于其前端的拉片安装部21的宽度。把持部22加宽设置后,能够增加使用者手指与把持部22的接触面积,提升操作舒适度和便利度。
进一步地,凸起部23设置在把持部22沿拉片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拉片实施例一中,如图1所示,凸起部23设置在把持部22的上表面上。特别地,凸起部23为多条沿拉片的长度方向前后间隔分布的波浪形凸条231,多条波浪形凸条231的中心线S4与拉头安装部11的中心线S3重合。如此,在通过把持辅助具20拉动拉链拉头时,使用者通过把持辅助具20施加的把持力能够有效地集中在拉头安装部11处,不会因为把持辅助具20的形状而被分散,减少把持力的分散。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把持部22与拉片本体10共平面,即从拉片的侧视图看,把持部22与拉片本体10在同一直线上。如此,一方面能提升拉片的整体性和美观度,另一方面也能减少在拉片厚度方向上被分散的把持力。优选地,如图10所示,把持部22大致上呈椭圆状,把持辅助具20还设有过渡连接在拉片安装部21和把持部22之间的过渡连接部25,该过渡连接部25以越向后越朝上的方式倾斜延伸。
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沿拉片的厚度方向,防脱装饰部212的厚度与嵌合槽122的深度比为1:1~2:1,优选为2:1,则防脱装饰部212外凸于拉片本体10,能够增强防脱装饰部212的设计立体感,且防脱装饰部212也不容易脱离拉片本体10。另外,在拉片本体10的正面可以印制各种图案,以配合防脱装饰部212的形状,提升拉片的美观度。
进一步地,在拉片的长度方向上,把持辅助具20前侧呈正三角形的防脱装饰部212的前端构成把持辅助具20中两组嵌合结构中防脱装饰部212靠近容纳腔123顶部的顶点,拉片安装部21的前侧板构成拉片安装部21靠近容纳腔123顶部的顶边,则防脱装饰部212靠近容纳腔123顶部的顶点、与拉片安装部21靠近容纳腔123顶部的顶边齐平。如此,在通过防脱装饰部212和颈部211拆装把持辅助具20时,拉片安装部21前侧的顶边处没有多余边会产生干涉,使得防脱装饰部212能比较容易地进入拉片本体10的安装孔121中,也还避免在把持辅助具20安装完成后,拉片安装部21的顶边处因多余边而产生翻折、翘边的可能性。
拉片实施例二
拉片实施例二与拉片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前侧的嵌合结构和后侧的嵌合结构大小不一致,拉片实施例二中,如图11所示,前侧的嵌合结构小于后侧的嵌合结构;但前侧的嵌合结构中的防脱装饰部212和嵌合槽122仍然都为正三角形,后侧的嵌合结构中的防脱装饰部212和嵌合槽122仍然都为倒三角形。
拉片实施例三
拉片实施例三与拉片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防脱装饰部212和嵌合槽122的形状不相同。拉片实施例三中,如图12所示,前侧的嵌合结构和后侧的嵌合结构前后对称设置、大小一致;前侧的嵌合结构中的防脱装饰部212和嵌合槽122都为倒V形,该倒V形前端的尖角构成该组嵌合结构前端的收窄部30;后侧的嵌合结构中的防脱装饰部212和嵌合槽122都为正V形,该正V形后端的尖角构成该组嵌合结构后端的收窄部30。
拉片实施例四
拉片实施例四与拉片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防脱装饰部212和嵌合槽122的形状不相同。拉片实施例四中,如图13所示,前侧的嵌合结构中,其防脱装饰部212和嵌合槽122包括前段正三角形部和后段方形部,前段正三角形部前端的尖角构成该组嵌合结构前端的收窄部30;后侧的嵌合结构与拉片实施例一相同,其防脱装饰部212和嵌合槽122都为倒三角形。
拉片实施例五
拉片实施例五与拉片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两组嵌合结构的分布方式不相同。拉片实施例五中,如图14所示,两组嵌合结构沿拉片的宽度方向左右间隔分布,两组嵌合结构沿拉片本体10中拉头安装部11的中心线S3左右对称分布、且大小一致。左侧的嵌合结构和右侧的嵌合结构中,防脱装饰部212和嵌合槽122都为倒三角形,其后端的尖角构成两组嵌合结构后端的收窄部30。
拉片实施例六
拉片实施例六与拉片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把持部22的形状不相同。拉片实施例六中,如图15所示,把持部22呈后底长、前底短的梯形,且把持部22的后端处一体地设有朝后指向的箭头部24。
拉片实施例七
拉片实施例七与拉片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把持部22的形状不相同。拉片实施例七中,如图16所示,把持部22呈圆形。
拉片实施例八
拉片实施例八与拉片实施例八的区别在于:把持部22正面的凸起部23的形状不相同。拉片实施例八中,如图17所示,把持部22正面的凸起部23呈月牙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7)

1.一种可替换把持辅助具的拉片,包括设有拉头安装部(11)和辅助具安装部(12)的拉片本体(10)、以及设有拉片安装部(21)的把持辅助具(20),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具安装部(12)和拉片安装部(21)之间通过两组嵌合结构可拆卸连接;每组嵌合结构都包括从拉片安装部(21)的表面外凸的颈部(211)、设置在颈部(211)外端的防脱装饰部(212)、沿拉片本体(10)的厚度方向贯通辅助具安装部(12)的安装孔(121)、以及开设在辅助具安装部(12)中且分布在安装孔(121)一端外周侧的嵌合槽(122),所述颈部(211)位于安装孔(121)中,所述防脱装饰部(212)位于嵌合槽(122)中、并与嵌合槽(122)的槽底相抵接,所述辅助具安装部(12)在相邻两组嵌合结构的安装孔(121)之间设有分隔柱部(124);沿所述拉片的长度方向,所述防脱装饰部(212)和嵌合槽(122)的一端为宽度缩减的收窄部(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嵌合结构沿拉片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两组嵌合结构的中心线与拉头安装部(11)的中心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嵌合结构中,靠近拉头安装部(11)的一组嵌合结构中的收窄部(30)分布在该嵌合结构靠近拉头安装部(11)的一端,另一组嵌合结构中的收窄部(30)分布在该嵌合结构远离拉头安装部(11)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嵌合结构中,靠近拉头安装部(11)的一组嵌合结构中的防脱装饰部(212)和嵌合槽(122)都为正三角形,另一组嵌合结构中的防脱装饰部(212)和嵌合槽(122)都为倒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具安装部(12)中开设有分布在安装孔(121)另一端的容纳腔(123),所述拉片安装部(21)位于容纳腔(123)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23)的一端沿拉片的长度方向贯穿辅助具安装部(12)朝向把持辅助具(20)的一端;沿所述拉片的厚度方向,所述容纳腔(123)的深度为拉片本体(10)厚度的1/3~1/2。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片安装部(21)的外周轮廓和容纳腔(123)的外周轮廓相适配,所述拉片安装部(21)的外周面和容纳腔(123)的腔壁相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辅助具(20)在远离拉片本体(10)的一端设有把持部(22),所述把持部(2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起部(2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23)设置在把持部(22)沿拉片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所述凸起部(23)为多条沿拉片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波浪形凸条(231),多条波浪形凸条(231)的中心线与拉头安装部(11)的中心线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拉片的宽度方向,所述把持部(22)的宽度大于拉片本体(10)的宽度。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部(22)与拉片本体(10)共平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装饰部(212)的外周轮廓和嵌合槽(122)的外周轮廓相适配,所述防脱装饰部(212)的外周面和嵌合槽(122)的槽壁相贴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具安装部(12)在安装孔(121)的孔壁和嵌合槽(122)的外周之间形成有台阶部(125);沿所述拉片的厚度方向,所述台阶部(125)的厚度为拉片本体(10)厚度的1/4~1/2。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拉片的长度方向,所述把持辅助具(20)中防脱装饰部(212)靠近容纳腔(123)顶部的顶点、与拉片安装部(21)靠近容纳腔(123)顶部的顶边齐平。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拉片的厚度方向,所述防脱装饰部(212)的厚度与嵌合槽(122)的深度比为1:1~2:1。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片本体(10)的材料为硬性材料,所述把持辅助具(20)的材料为软性材料。
17.一种拉链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拉头主体和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拉片,所述拉片的拉头安装部(11)与拉头主体相连。
CN202221742320.0U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可替换把持辅助具的拉片和拉链拉头 Active CN2177228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42320.0U CN217722835U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可替换把持辅助具的拉片和拉链拉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42320.0U CN217722835U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可替换把持辅助具的拉片和拉链拉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22835U true CN217722835U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44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42320.0U Active CN217722835U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可替换把持辅助具的拉片和拉链拉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228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23868A2 (en) Slide fastener chain
CN217722835U (zh) 一种可替换把持辅助具的拉片和拉链拉头
USD489178S1 (en) Tote bag with surface ornamentation
CN210276147U (zh) 滤色拉链结构
CN212368477U (zh) 一种注塑拉链
CN211379872U (zh) 一种高强度链牙
CN211379874U (zh) 一种树脂拉链
CN212912002U (zh) 一种拉链用的辅助操作件和拉片、拉链、物品
CN203085389U (zh) 新型开关面板拨叉式安装结构
USD488925S1 (en) Baguette design with surface ornamentation
CN207306240U (zh) 一种造型美观的拉链
CN212368491U (zh) 一种具有防水和防缩水功能的拉链
CN217872242U (zh) 具有镶嵌式盖板的执手
CN111642864A (zh) 一种注塑拉链
CN211211797U (zh) 一种调节型笔袋
CN215381882U (zh) 一种链牙、链带、拉链及具有拉链的物品
CN110250667A (zh) 滤色拉链结构
CN2395580Y (zh) 织带扣具
CN214103486U (zh) 一种象鼻拉头
CN216723407U (zh) 一种分体式纽扣
CN218463587U (zh) 一种车辆侧部装饰结构及其车辆
CN213820093U (zh) 一种拉链牙结构
CN220147064U (zh) 一种新型伸缩式橡皮擦
CN216534106U (zh) 具有可拆卸拉链片的拉链
CN212659057U (zh) 一种胶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