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21257U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21257U
CN217721257U CN202222121301.2U CN202222121301U CN217721257U CN 217721257 U CN217721257 U CN 217721257U CN 202222121301 U CN202222121301 U CN 202222121301U CN 217721257 U CN217721257 U CN 2177212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clamping structure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devic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2130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隋成龙
秦斌
车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2130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212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212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212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显示装置和夹持结构。其中,显示装置设置于壳体上,夹持结构与壳体活动连接,夹持结构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夹持结构收容于壳体中,在第二位置,夹持结构的部分结构经显示装置的至少一侧伸出。本公开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当夹持结构经显示装置的一侧伸出时,可通过夹持结构对其他电子设备进行夹持,从而方便用户对多个电子设备进行协同操作,同时,在不需要夹持其他电子设备时,可将夹持结构收容于壳体中,不影响电子设备的外观且便于携带。采用本公开提供的电子设备,能够增强多设备间的互联互通,提升用户的多设备使用体验,增强产品竞争力。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其方便用户的日常办公、出差等。然而,在很多应用场景下,用户需要对多个电子设备进行协同操作,通常是通过另外的支架对各个电子设备进行支撑,造成携带、操作的不便。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
显示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夹持结构,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所述夹持结构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夹持结构收容于所述壳体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夹持结构的部分结构经所述显示装置的至少一侧伸出。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围绕所述显示装置设置的边框,所述显示装置的至少一侧的所述边框上设置有所述夹持结构。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夹持部,所述至少两个夹持部沿所述边框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夹持部的宽度和/或长度不同。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包括臂部以及设置于所述臂部一端的夹爪,所述夹爪的内侧设置有弹性缓冲层。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结构与所述壳体滑动配合,以使得所述夹持结构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滑动。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支撑结构,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所述支撑结构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在所述第三位置,所述支撑结构收容于所述壳体中,在所述第四位置,所述支撑结构的部分结构经所述显示装置的至少一侧伸出,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夹持结构的下方。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夹持结构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充电部,用于对所述夹持结构夹持的设备充电。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部包括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所述充电插头具有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在所述第五位置,所述充电插头收容于所述壳体中,在所述第六位置,所述充电插头的部分结构经所述显示装置的至少一侧伸出。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当夹持结构经显示装置的一侧伸出时,可通过夹持结构对其他电子设备进行夹持,从而方便用户对多个电子设备进行协同操作,同时,在不需要夹持其他电子设备时,可将夹持结构收容于壳体中,不影响电子设备的外观且便于携带。采用本公开提供的电子设备,能够增强多设备间的互联互通,提升用户的多设备使用体验,增强产品竞争力。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夹持设备后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其他各部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电子设备;110-壳体;111-边框;120-显示装置;130-夹持结构;131-夹持部;1311-臂部;1312-夹爪;140-支撑结构;150-驱动部;160-充电部;170-滑轨;A-手机;B-平板电脑。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用户需要对多个电子设备进行协同操作时,为了方便用户的查看和操作,通常是使用单独的一个支架,通过支架对各个电子设备进行支撑,造成携带、操作的不便。
基于此,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壳体活动连接有夹持结构,当夹持结构经显示装置的一侧伸出时,可通过夹持结构对其他电子设备进行夹持,从而方便用户对多个电子设备进行协同操作,同时,在不需要夹持其他电子设备时,可将夹持结构收容于壳体中,不影响电子设备的外观且便于携带。
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如图1所示,该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110、显示装置120和夹持结构130。其中,显示装置120设置于壳体110上,示例性地,壳体110将显示装置120的外边缘包围设置。夹持结构130与壳体110活动连接,夹持结构13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夹持结构130收容于壳体110中,在第二位置,夹持结构130的部分结构经显示装置120的至少一侧伸出。
本实施例中,当夹持结构经显示装置的一侧伸出时,可通过夹持结构对其他电子设备进行夹持,从而方便用户对多个电子设备进行协同操作,同时,在不需要夹持其他电子设备时,可将夹持结构收容于壳体中,不影响电子设备的外观且便于携带。采用本公开提供的电子设备,能够增强多设备间的互联互通,提升用户的多设备使用体验,增强产品竞争力。
其中,电子设备100可以是笔记本电脑,壳体110包括笔记本电脑的外壳,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构成显示装置120,外壳侧面有可供夹持结构130伸出的开口(图中未示出)。夹持结构130设置于外壳与显示屏围合形成的空间内部,当夹持结构130处于第一位置时,夹持结构130位于显示屏的背面,例如,位于显示屏与背壳之间。夹持结构130可设置为靠近背壳设置,使得夹持结构130处于第二位置即伸出外壳侧面的部分结构与显示屏的显示面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从而当夹持结构130上夹持有其他电子设备的时候,可以使电子设备100的显示面和其他电子设备的显示面处于同一平面,可以实现更好的视觉效果,方便用户查看各设备的信息,有利于多设备间的协同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100的壳体110包括围绕显示装置120设置的边框111,显示装置120的至少一侧的边框111上设置有夹持结构130。
其中,该电子设备100的壳体110包括围绕在显示装置120周围的边框111。该边框111包裹部分显示装置120,从而用于保护显示装置120的四周。可以在至少一侧的边框111上设置至少一个开口供夹持结构130伸出。使得夹持结构130可以从显示装置120上侧的边框111中伸出部分结构,也可以从显示装置120左侧或右侧的边框111中伸出部分结构,或者,可以分别从左侧或右侧边框111中各伸出部分结构,本实施例在此不做任何限定。如此设置,为了符合用户的工作习惯,从而方便用户对多个电子设备进行协同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100的夹持结构130包括至少两个夹持部131,至少两个夹持部131沿边框111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示例性地,该电子设备100为笔记本电脑,该笔记本电脑的夹持结构130包括两个夹持部131,其中一个夹持部131用于夹持平板电脑B,另一个夹持部131用于夹持手机A,如图2所示,这两个夹持部131均可以沿右侧边框111延伸方向伸出部分结构,且这两个夹持部131自上而下排列,中间有一定的间隔。
在另一实施例中,两个夹持部131可以分别沿左侧边框111和右侧边框111的延伸方向伸出部分结构。例如,左侧夹持部131可以用于夹持手机A,右侧夹持部131可以用于夹持平板电脑B。因此,可根据用户需求进一步改进电子设备100结构,方便用户查看各设备的信息,从而方便用户对多个电子设备进行协同操作。
当然,可以理解的,夹持部131也可以是夹持多个型号相同或不同的平板电脑B,或者是夹持多个型号相同或不同的手机A,来进行多设备间的协同操作。
如果还需增加其他的其他电子设备进行协同操作,可加设夹持部131,以达到用户满意的体验要求。
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夹持部131的宽度和/或长度不同。
其中,由于需要夹持部131夹持的其他电子设备包括平板电脑B、手机A等,各设备的尺寸大小以及厚度不完全相同,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宽度和/或长度不同的夹持部131,以适应不同尺寸以及不同厚度的电子设备,从而提高夹持部131的适用范围。例如,当需要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B和手机A一起协同工作时,可以在显示装置120右侧边框111伸出两个夹持部131,上侧夹持部131用于夹持手机,下侧夹持部131用于夹持平板电脑,考虑到手机A和平板电脑B的尺寸大小不一,可以将手机A横屏放置,将平板电脑B竖屏放置,根据两者如此放置的长度来调整伸出的夹持部131的长度,以更好地夹持设备。由于平板电脑B整个屏幕面积比手机A屏幕面积大,所以用于夹持平板电脑B的夹持部131需要更宽。这样设置,能够使得夹持部131更好地夹持其他电子设备,有利于多设备间的协同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100中,夹持结构130的夹持部131包括臂部1311以及设置于臂部1311一端的夹爪1312,夹爪1312的内侧设置有弹性缓冲层(图中未示出)。
其中,夹持部131的臂部1311用于支撑其他电子设备,给其背部以支撑。夹爪1312设置于臂部1311的末端,也就是沿夹持部131伸出部分结构的方向最远端,用于抓取固定其他电子设备。夹爪1312的内侧还设置有弹性缓冲层,用于保护其他电子设备与夹爪1312接触的部分。具体地,例如,该弹性缓冲层材料可以是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其是以聚苯乙烯树脂为主,加入发泡剂等添加剂制成,机械强度好,缓冲性能优异,能够较好地保护被夹持的设备。除此之外,聚乙烯泡沫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聚丙烯泡沫塑料等也可以作为弹性缓冲层材料,这些都是性能优良的缓冲材料。
在另一实施例中,夹持部131的夹爪1312也可以设置于臂部1311的上端和下端,用于沿上下方向夹持其他电子设备。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夹持部131的夹爪1312也可以设置于该夹持部131的中心位置。在夹持部131夹持到设备时,可以伸出其中至少两个方向的夹爪1312来抓取固定设备,同时,该夹爪1312还设置有自由度,可以沿不同方向在三维空间内旋转,也就是说,被夹持的设备还可以任意调整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角度,方便用户工作,更加丰富了该电子设备100的功能。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夹持部131的臂部1311的中部可以设置具有吸力的吸盘,吸盘能够吸附于其他电子设备的背部,通过吸盘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其他电子设备的定位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夹持结构130与壳体110滑动配合,以使得夹持结构130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
其中,请参考图3,滑轨170设置于壳体110内部,并在夹持结构130两侧设置与滑轨170相配合的滑槽,滑槽可相对滑轨170移动,即夹持结构130可相对于壳体110滑动,通过夹持结构130和壳体110相对滑动配合,来使得夹持结构130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也就是说,通过滑动可以实现夹持结构130伸出壳体110或者收回回缩到壳体110,且收回回缩到壳体110内后,不影响电子设备100的外观且便于携带。同时滑轨170还可用于承托夹持结构130。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壳体110内设置齿轮结构,并在夹持结构130上设置与齿轮结构啮合的齿条结构,通过齿条结构与齿轮结构的配合,实现对夹持结构130的运动导向。
在另一实施例中,滑轨170可以是自动回弹导轨。其依靠自动回弹导轨中的阻尼结构来实现。通过按动夹持结构130经开口的外露面,可使得夹持结构130自行弹出至第二位置,再次按压夹持结构130,则夹持结构130回缩至第一位置并锁定。通过将滑轨170设置为自动回弹导轨,能够有效减少夹持结构130及其外围结构的磨损,同时可实现夹持结构130的静音开闭,保护夹持结构130和电子设备100。
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有与夹持结构130配合的滑轨170,滑轨170在对夹持结构130进行导向的同时,还能够对夹持结构130形成一定的支撑,如此,可以设置更薄、夹持力更高的夹爪1312来夹持其他电子设备。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支撑结构140。该支撑结构140与壳体110活动连接,支撑结构140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在第三位置,支撑结构140收容于壳体110中,在第四位置,支撑结构140的部分结构经显示装置120的至少一侧伸出,并处于第二位置的夹持结构130的下方。
示例性地,在夹持结构130下方还设置有支撑结构140,用来支撑上方夹持部131夹持的其他电子设备以及保护其底部不被磨损,主要是通过承担一部分被夹持设备的重量,减小夹持结构130的受力。该支撑结构140可以是支撑杆,通过滑轨170可以伸出或收回回缩至壳体110内,在收回回缩至壳体110内后,可保证电子设备100能够单独正常工作。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该电子设备100还包括驱动部150,该驱动部150用于驱动夹持结构130向第二位置运动。
其中,该驱动部150可以为机械驱动结构,运动精确,响应速度高,成本低。可驱动夹持结构130利用滑轨170向第二位置弹出,从而可将其他电子设备夹持于上,实现多设备间的协同。同时,该驱动部150也可以驱动支撑结构140弹出。
在一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固定部(图中未示出),该固定部设置在壳体110与显示装置120所形成的内部空间,用于固定夹持结构130、支撑结构140以及驱动部150,减小各部件之间的磨损,有利于各部件精确运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驱动部150为电控驱动装置,例如可以是电机、气缸等驱动部150与电子设备100的主板通信连接,如此,用户可通过电子设备100向驱动部150发送驱动命令,以使得驱动部150驱动夹持结构130和支撑结构140自动弹出,并可通过电子设备100向驱动部150发送回弹命令,以使得驱动部150驱动夹持结构130和支撑结构140收回,从而实现自动化控制,方便用户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调节部(图中未示出)。该调节部是用于调节夹持结构130相对于壳体110利用滑轨170上下滑动,改变各夹持部131之间的间隔以适应各种其他电子设备尺寸要求。该调节部包括自锁反弹器和适配部。其中,该自锁反弹器与夹持部131连接,并能够与夹持部131一起沿滑轨170滑动,该适配部与壳体110固定连接,自锁反弹器能够与适配部锁定或解锁。
其中,当夹持结构130利用滑轨170滑出壳体110至第二位置时,再上下调节使其适应被夹持设备的尺寸。这时自锁反弹器可以与夹持部131一起滑动,可以滑动至第二位置邻近壳体110外侧,与壳体110固定连接的适配部锁定,如此,整个夹持结构130便相对于壳体110静止,进而进行多设备间的协同。
其中,适配部与壳体110可通过螺纹连接、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当要收回夹持结构130时,先将自锁反弹器与适配部解锁,从而夹持结构130通过上下调节回到有壳体110接口处,再利用滑轨170收回至第一位置。收回之后,该电子设备100还能够单独正常工作。
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100包括充电部160,该充电部160用于对夹持结构130夹持的设备充电。
示例性地,充电部160包括充电插头,充电插头与壳体110活动连接,充电插头具有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在第五位置,充电插头收容于壳体110中,在第六位置,充电插头的部分结构经显示装置120的至少一侧伸出。
其中,充电插头可以为USB充电插头。该USB充电插头与壳体110活动连接,例如,USB充电插头可相对于壳体110滑动。充电部160不工作时,可置于壳体110内部第五位置处,当需要给被夹持设备充电时,驱动部150可驱动充电部160弹出至第六位置,弹出的部分充电部160可插入设备的充电口以给被夹持的其他电子设备充电。保证被夹持设备的电量,进而保证多设备协同效率。同时,显示装置120外侧有供充电部160弹出的开口。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该充电部160也可以是无线充电形式。
其中,充电部160包括设置在夹持部131的臂部1311内的充电线圈,即夹持部131的臂部1311充当无线充电板,当其他电子设备被夹持于夹持结构130上时,通过作为无线充电板的臂部1311实现对其他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如此设置,有利于其他电子设备的电池保养,同时其他电子设备不需要插着充电插头,能够减少接口损耗。
在一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100可与其他其他电子设备协同工作。示例性地,在笔记本电脑右侧伸出夹持部131,上夹持部131夹持手机A,下夹持部131夹持平板电脑B,三者之间通过外接接口连接,同时操作笔记本电脑,将手机A和平板电脑B作为该笔记本电脑的扩展屏。如此,三台设备可处于同一平面内,通过触屏或者鼠标等输入方式,能够进行三台设备之间的文件传输,比如可以将笔记本电脑上的文件拖拽到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也可以将平板电脑里的视频拖拽到电脑上。如此来进行多设备间的协同,能够增强多设备间的互联互通,提升用户的多设备使用体验,增强产品竞争力。
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只是笔记本电脑和手机A之间进行双设备协同工作,也可以是平板电脑B和手机A之间进行双设备协同工作。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
显示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夹持结构,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所述夹持结构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夹持结构收容于所述壳体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夹持结构的部分结构经所述显示装置的至少一侧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围绕所述显示装置设置的边框,所述显示装置的至少一侧的所述边框上设置有所述夹持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夹持部,所述至少两个夹持部沿所述边框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夹持部的宽度和/或长度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臂部以及设置于所述臂部一端的夹爪,所述夹爪的内侧设置有弹性缓冲层。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与所述壳体滑动配合,以使得所述夹持结构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支撑结构,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所述支撑结构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在所述第三位置,所述支撑结构收容于所述壳体中,在所述第四位置,所述支撑结构的部分结构经所述显示装置的至少一侧伸出,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夹持结构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夹持结构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充电部,用于对所述夹持结构夹持的设备充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部包括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所述充电插头具有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在所述第五位置,所述充电插头收容于所述壳体中,在所述第六位置,所述充电插头的部分结构经所述显示装置的至少一侧伸出。
CN202222121301.2U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电子设备 Active CN2177212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21301.2U CN217721257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21301.2U CN217721257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21257U true CN217721257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85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21301.2U Active CN217721257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212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40044B1 (en) Universal Dock for Portable Phone
EP2757438B1 (en) An electronic device case
JP3339857B2 (ja) モジュラポータブルコンピュータワークステーション
US9429268B2 (en) Dock charger with slidable connector
US10015572B2 (en) Docking system for presentation of video on a flat mobile computer
US8920180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necting port thereof
US9520737B2 (en) Speakerphone bas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WO2013033573A2 (en) Adjustable docking apparatus
EP2579420A2 (en) Wireless charger with position-guiding mechanism
TW201834886A (zh) 收容裝置
EP2808753A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17721257U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9504173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product
CN103425196A (zh) 电子装置
CN209676300U (zh) 一种手机夹持机构
US20220171430A1 (en) Vertical stand for mobile terminals
CN204858047U (zh) 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CN112578854A (zh) 电子设备的保护套及设备组件
CN211045938U (zh) 一种usb分线器
CN209028509U (zh) 电子设备
CN208386846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蓝牙音箱
KR101829062B1 (ko) 슬림형 휴대 장치
CN208548940U (zh) 一种可遮挡摄像头的手机壳
CN206117256U (zh) 一种带有充电设备托架的充电装置
MX2013003519A (es) Sistemas y metodos para conectar dispositivos electronicos portati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