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19255U - 一种线圈绕制结构及变压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圈绕制结构及变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19255U
CN217719255U CN202123368145.1U CN202123368145U CN217719255U CN 217719255 U CN217719255 U CN 217719255U CN 202123368145 U CN202123368145 U CN 202123368145U CN 217719255 U CN217719255 U CN 2177192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winding
winding structure
partition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6814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玮
何国帅
罗勇
胡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x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x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x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x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6814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192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192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192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线圈绕制结构及变压器,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线圈绕制结构包括由导线绕成的n匝大线圈,n为自然数,大线圈包括四个分区,四个分区包括目标分区,目标分区的匝数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项:当目标分区为四个分区中互感值最小的分区时,线圈绕制结构还包括与n匝大线圈连接的一小线圈,小线圈位于目标分区内,线圈绕制结构的总匝数为
Figure DDA0003439853220000011
匝,目标分区的匝数为n+1匝;或者,当目标分区为四个分区中互感值最大的分区时,线圈绕制结构的总匝数为
Figure DDA0003439853220000012
匝,目标分区的匝数为n‑1匝。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变压器存在偏移不一致性的问题,达到减小各个分区的互感差异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线圈绕制结构及变压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圈绕制结构及变压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线充电系统中松耦合变压器的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常用的线圈绕制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线圈绕制结构存在的问题是,当副边线圈相较于原边线圈在不同方位偏移相同的距离时,存在变压器互感值差异较大的情况,这种变压器偏移不一致性通常表现在,偏移到某一方位时的互感值明显低于其他方位时的互感值,这给无线充电系统设计和控制带来困难,无法达到均流状态,容易影响无线充电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绕制结构及变压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变压器存在偏移不一致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线圈绕制结构,应用于线圈,所述线圈绕制在磁片上,所述线圈绕制结构包括:
由导线绕成的n匝大线圈,其中,n为自然数,所述大线圈包括四个分区,所述四个分区包括目标分区,所述目标分区的匝数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项:
当所述目标分区为所述四个分区中互感值最小的分区时,所述线圈绕制结构还包括与所述n匝大线圈连接的一小线圈,所述小线圈位于所述目标分区内,所述线圈绕制结构的总匝数为
Figure BDA0003439853200000011
匝,所述目标分区的匝数为n+1匝;或者,
当所述目标分区为所述四个分区中互感值最大的分区时,所述线圈绕制结构的总匝数为
Figure BDA0003439853200000021
匝,所述目标分区的匝数为n-1匝。
可选地,上述线圈绕制结构中,所述大线圈包括:
位于内侧的第一引出端;
由内至外间隔盘绕的绕线部,所述绕线部包括n圈绕线;
位于外侧的第二引出端;
所述第一引出端设置于第一圈绕线的起点,所述第二引出端设置于第n圈绕线的终点。
可选地,上述线圈绕制结构中,所述小线圈包括:
依次连接的外绕导线部、弯折导线部;
所述弯折导线部的位置和长度在所述目标分区内可调,以调节所述小线圈的绕线面积。
可选地,上述线圈绕制结构中,当所述目标分区为第一分区时,所述小线圈还包括第三引出端;
所述外绕导线部与所述第二引出端连接,位于所述第一分区的第n圈绕线外侧,所述弯折导线部与所述第三引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引出端与所述第一引出端同向引出;
其中,所述第一分区为以所述大线圈的中心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中所述第二引出端所在的象限区域。
可选地,上述线圈绕制结构中,当所述目标分区为第二分区时,所述小线圈还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
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外绕导线部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二分区的第m圈绕线上,所述外绕导线部位于所述大线圈的第m-1圈绕线和第m圈绕线之间,其中,m≤n,m为自然数;
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一端与所述弯折导线部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二分区的第m+1圈绕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外侧,另一端与所述大线圈的第m圈绕线连接;
所述第二引出端与所述第一引出端同向引出;
其中,所述第二分区为以所述大线圈的中心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中所述第一分区以外的任意象限区域。
可选地,上述线圈绕制结构中,所述弯折导线部的导线位置在以所述大线圈的中心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的x方向和/或y方向上可调。
可选地,上述线圈绕制结构中,所述导线为多股导线。
可选地,上述线圈绕制结构中,所述大线圈为椭圆形线圈、圆形线圈、方形线圈、多边形线圈和DD线圈中的任意一种。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
磁片,以及绕制在所述磁片上的线圈;
所述线圈采用如上述的线圈绕制结构。
可选地,上述变压器中,所述线圈包括:
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
所述原边线圈采用所述线圈绕制结构,和/或
所述副边线圈采用所述线圈绕制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可以具有如下优点或至少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线圈绕制结构及变压器,通过采用与导线绕成的n匝大线圈连接的一小线圈,且该小线圈位于大线圈的四个分区中互感值最小的分区内,使目标分区的线圈匝数相比于大线圈的其他分区的线圈匝数多一匝,从而提高该目标分区的互感值;还可以通过在大线圈的四个分区中互感值最大的分区内,对大线圈进行减匝,使目标分区的线圈匝数相比于大线圈的其他分区的线圈匝数少一匝,从而降低该目标分区的互感值;以上述两种结构来减小该目标分区的互感值与其他分区的互感值之间的差值,从而达到减小各个分区的互感差异的效果,改善变压器的偏移不一致性的问题,使得变压器的原边线圈应用该结构时,可以达到均流状态,保证输出电流、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等参数的稳定,从而保证无线充电系统的充电效率、温升、纹波等性能不受到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线圈绕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圈绕制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变压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线圈绕制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线圈绕制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线圈绕制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线圈绕制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大线圈 11 第一引出端
12 绕线部 13 第二引出端
20 小线圈 21 外绕导线部
22 弯折导线部 221 第一侧边
222 第二侧边 23 第三引出端
24 第一连接端 25 第二连接端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装置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装置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装置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也可以是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本实用新型中,若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耦合将电网的能量以非接触的方式传递到电池的技术。通常,无线充电系统由基建侧和车载侧两个子系统组成,两个子系统之间没有任何的电气或机械连接。
松耦合变压器作为无线充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原边线圈属于基建侧子系统,设置在地面上,副边线圈属于车载侧子系统,设置在汽车底盘,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分别用于能量发送和能量接收,实现能量传输,从而实现无线充电。
对现有技术进行分析发现,由于地面和汽车底盘之间的位置会随停车状态呈非确定状态,地面与汽车底盘的距离会随汽车的载物状态变化等因素,松耦合变压器的原边线圈与副边线圈之间的垂直距离和水平偏移距离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比如,在水平方向上,汽车底盘的副边线圈可能会位于地面的原边线圈的左前、左后、右前或右后等方位,也就是存在水平偏移的情况。
现有的无线充电系统中松耦合变压器的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常用的线圈绕制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线圈绕制结构存在的问题是,当副边线圈相较于原边线圈在不同方位偏移相同的距离时,存在变压器互感值差异较大的情况,这种变压器偏移不一致性通常表现在,偏移到某一方位时的互感值明显低于其他方位时的互感值,这给无线充电系统设计和控制带来困难,无法达到均流状态,容易引起系统中电子器件的电压或电流过大,降低无线充电系统的输出功率和充电效率,即影响无线充电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鉴于现有技术中变压器存在偏移不一致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圈绕制结构及变压器,具体实施例及实施方式如下:
实施例一
参照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圈绕制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线圈绕制结构。所述线圈绕制结构应用于线圈,所述线圈绕制在磁片上,该线圈绕制结构包括:
由导线绕成的n匝大线圈10,其中,n为自然数;
所述大线圈10包括四个分区,所述四个分区包括目标分区,所述目标分区的匝数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项:
当所述目标分区为所述四个分区中互感值最小的分区时,所述线圈绕制结构还包括与所述n匝大线圈10连接的一小线圈20,所述小线圈20位于所述目标分区内,所述线圈绕制结构的总匝数为
Figure BDA0003439853200000061
匝,所述目标分区的匝数为n+1匝;或者,
当所述目标分区为所述四个分区中互感值最大的分区时,所述线圈绕制结构的总匝数为
Figure BDA0003439853200000062
匝,所述目标分区的匝数为n-1匝。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应的操作过程为:
在磁片上通过导线盘绕n匝大线圈;
基于所述大线圈的四个分区,确定目标分区;
当所述目标分区为所述四个分区中互感值最小的分区时,在所述目标分区内,盘绕一小线圈,以使所述目标分区的匝数为n+1匝,所述线圈绕制结构的总匝数为
Figure BDA0003439853200000063
匝;
当所述目标分区为所述四个分区中互感值最大的分区时,在所述目标分区内,减去
Figure BDA0003439853200000071
匝大线圈,以使所述目标分区的匝数为n-1匝,所述线圈绕制结构的总匝数为
Figure BDA0003439853200000072
匝。
具体的,所述四个分区是以大线圈的中心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中的四个象限区域。本实施例中,以目标分区为四个分区中互感值最小的分区为例进行说明。基于如图1所示的大线圈10,假设图1中大线圈10的第二象限区域,即图中的(2)分区为四个分区中互感值最小的分区,也就是为目标分区,本实施例在该目标分区的大线圈上再连接一小线圈20,如图2所示,图中(2)区域则比其他区域多一匝,在大线圈的匝数为n时,目标分区的匝数即为n+1,线圈绕制结构的总匝数为
Figure BDA0003439853200000073
n为整数的自然数时,表示大线圈的起点和终点是对应的,每一圈都是完整的,如图1中所示,n为非整数的自然数时,表示大线圈的起点和终点是不对应的,绕制的线圈中可能会有半圈或四分之一圈等情况,因为实际实施时不是所有线圈的起点和终点都必须在同一分区。
具体的,该线圈绕制结构可以应用于松耦合变压器的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也可以仅原边线圈或者副边线圈采用该线圈绕制结构。本实施例中,松耦合变压器可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系统,该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基建侧子系统和车载侧子系统,松耦合变压器的原边线圈属于基建侧子系统,副边线圈属于车载侧子系统,如图3所示为该无线充电系统的电路原理图,图中左边为基建侧子系统,右边为车载侧子系统,分别进行能量的发送和接收,Lp表示松耦合变压器的原边线圈,Ls表示松耦合变压器的副边线圈,Ip表示原边线圈的电流,Is表示副边线圈的电流,M表示该松耦合变压器的互感值,互感值M随原边线圈Lp和副边线圈Ls之间的物理距离和偏移量变化。本实施例基于图3所示的电路原理图,将图2所示的线圈绕制结构具体应用到原边线圈Lp。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小线圈的位置和大小可以根据所在变压器的尺寸、结构和大线圈10匝数对应设置,本实施例以应用该结构的原边线圈为例,通过具体实验对比或仿真对比来得到该小线圈的最佳位置和大小,使副边线圈相较于该原边线圈偏移相同距离到四个分区的变压器互感值M之间差异最小。
进一步地,所述大线圈10包括:
位于内侧的第一引出端11;
由内至外间隔盘绕的绕线部12,所述绕线部12包括n圈绕线;
位于外侧的第二引出端13;
所述第一引出端11设置于第一圈绕线的起点,所述第二引出端13设置于第n圈绕线的终点。
具体的,第一引出端11和第二引出端13的可以同向引出,第一引出端11和第二引出端13的具体引出位置可以在同一分区,也可以在不同分区,比如图1中,第一引出端11在图中的(2)分区,第二引出端13在图中的(1)分区,当然,也可以是第一引出端11在图中的(1)分区,第二引出端13在图中的(2)分区,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本实施例中,由内至外间隔盘绕的绕线部包括6圈绕线。第一引出端11和第二引出端13可以在同一分区,当位于同一分区时,副边线圈偏移到该分区时的变压器互感值M最小,也就是该分区即为目标分区。如图2所示的,第一引出端11和第二引出端13均在以大线圈10的中心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中的第二象限区域,即图中的(2)分区。
更进一步地,所述小线圈包括:
依次连接的外绕导线部21、弯折导线部22;
所述弯折导线部22的位置和长度在所述目标分区内可调,以调节所述小线圈的绕线面积。
本实施例中,基于图2所示的大线圈10结构,该小线圈的位置和长度可调,对应地,该线圈的绕线面积可调,如图4所示的线圈绕制结构示意图,弯折导线部22的第一侧边221在坐标系的x轴上,第二侧边222在坐标系的y轴上,在该小线圈的引出部与大线圈10的第一引出端11要求同向引出的前提下,可以仅移动第一侧边221的位置,比如,像图4中那样,将第一侧边221在y轴方向上向前或向后移动2mm,对应的,第二侧边222的长度相应调整,如此,可以得到多个不同绕线面积的小线圈,使线圈在该分区的线圈电流变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基于具体实验或者仿真试验来确定最终结果。其中,该最终结果以偏移到四个分区时,每次试验的四个互感值中最小互感值为参照,选择最小互感值最大,并且,最大互感值与最小互感值的差异最小时,对应的弯折导线部22的第一侧边221和第二侧边222的位置为最终结果。针对变压器的尺寸、结构和匝数等不同,该小线圈第一侧边221的位置和第二侧边222的长度均有不同,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即可,此处不作限定。
更进一步地,当所述目标分区为第一分区时,所述小线圈还包括第三引出端23;
所述外绕导线部21与所述第二引出端13连接,位于所述第一分区的第n圈绕线外侧,所述弯折导线部22与所述第三引出端23连接,所述第三引出端23与所述第一引出端11同向引出;
其中,所述第一分区为以所述大线圈10的中心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中所述第二引出端13所在的象限区域。
如图2所示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的目标分区为第一分区,也就是以大线圈10的中心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中第二引出端13所在的第二象限区域,即图中(2)区域。此时,大线圈10的第一引出端11可以在该区域,也可以不在该区域。对应地,可以直接在第二引出端13处连接小线圈的外绕导线部21,绕制在大线圈10的第n圈绕线外侧,比如,本实施例的线圈总匝数为n,该小线圈的外绕导线部21位于第二象限区域的第6圈导线外侧,弯折导线部22与外绕导线部21连接,弯折导线部22的第一侧边221横向布置,弯折处基于本实施例要求的小线圈的引出部与大线圈10的第一引出端11同向引出的前提下,在第一引出端11基于x轴的位置处,向y轴方向且与第一引出端11同向的方向绕制弯折导线部22的第二侧边222,第二侧边222连接第三引出端23,第三引出端23即可与第一引出端11同向引出。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第三引出端23位于第一引出端11的左侧或右侧并不限定,但不排除实际使用中有此要求的情况。
更进一步地,所述弯折导线部22的导线位置在以所述大线圈10的中心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的x方向和/或y方向上可调。
图2所示的实施例是基于要求第三引出端23与第一引出端11同向引出的前提下设置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不要求第三引出端23的位置时,为了调节小线圈的位置和大小,可以对弯折导线部22的第一侧边221的位置在y轴方向上移动,对应调节第二侧边222的位置和长度,也可以对弯折导线部22的第二侧边222的位置在x轴方向上移动,对应调节第一侧边221的位置和长度,还可以通过对弯折导线部22的第二侧边222的位置在x轴方向上移动,对第一侧边221的位置在y轴方向上移动,同时调节第一侧边221和第二侧边222的位置和长度,总之,目的是调节小线圈的绕线面积,从而调节该第一分区的互感值,也就是副边线圈相较于原边线圈偏移到该第一分区时的变压器互感值。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线为多股导线。
由于松耦合变压器的互感较小,为实现功率传输,所需的原边线圈电流Ip和副边线圈电流Is较大,这容易导致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具有较大损耗。基于此,通过多股导线并饶的方式来绕制线圈,以降低线圈的内阻和损耗。
更进一步地,所述大线圈10为椭圆形线圈、圆形线圈、方形线圈、多边形线圈和DD线圈中的任意一种。
为了验证本实施例的线圈绕制结构的效果,分别对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线圈绕制结构和图2所示的本实施例的线圈绕制结构进行试验,具体地,
在如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线圈绕制结构只有大线圈,假设无线系统中松耦合变压器的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均采用图1的线圈绕制结构。该结构包括大线圈,大线圈包括第一引出端11、导线部12和第二引出端13,第一引出端11和第二引出端13同向引出。在原边线圈中,以该大线圈的中心为原点,建立一个坐标系,基于该坐标系,分别以副边线圈对该原边线圈进行偏移试验,具体偏移相同距离到第一象限区域、第二象限区域、第三象限区域和第四象限区域,获取偏移到不同区域的变压器互感值M;同时,还以图2所示的线圈绕制结构作为松耦合变压器的原边线圈Lp,将采用相同结构的副边线圈Ls的中心点相较于该原边线圈Lp的四个分区,分别进行偏移试验,具体偏移相同距离到第一象限区域、第二象限区域、第三象限区域和第四象限区域,获取偏移到不同区域的变压器互感值M。得到如表1所示的结果:
表1
互感值M 1区(uH) 2区(uH) 3区(uH) 4区(uH)
图1 5.920 5.433 6.035 6.043
图2 6.018 5.953 6.228 5.960
由上表可以看出,不同偏移方向上变压器互感值确实存在不一致,但现有技术的线圈绕制结构,偏移到第四象限区域的互感值M(四个分区中的最大值)和偏移到第二象限区域的互感值M(四个分区中的最小值)之间的差异为6.043-5.433=0.61;但本实施例的线圈绕制结构,偏移到第三象限区域的互感值M(四个分区中的最大值)和偏移到第二象限区域的互感值M(四个分区中的最小值)之间的差异为6.228-5.953=0.275。如此看来,本实施例相比于现有技术,确实大大缩小了偏移到各个分区的互感值差异,改善了偏移不一致性的问题,使无线充电系统功能相关的输出功率、输出电流、输出电压等参数可以稳定,减少对无线充电系统性能相关的充电效率、温升、纹波等参数的影响,从而满足系统功能和性能的要求,提高系统效率。
本实施例的线圈绕制结构,通过采用与导线绕成的n匝大线圈连接的一小线圈,且该小线圈位于大线圈的四个分区中互感值最小的分区内,使目标分区的线圈匝数相比于大线圈的其他分区的线圈匝数多一匝,从而提高该目标分区的互感值;还可以通过在大线圈的四个分区中互感值最大的分区内,对大线圈进行减匝,使目标分区的线圈匝数相比于大线圈的其他分区的线圈匝数少一匝,从而降低该目标分区的互感值;以上述两种结构来减小该目标分区的互感值与其他分区的互感值之间的差值,从而达到减小各个分区的互感差异的效果,改善变压器的偏移不一致性的问题,使得变压器的原边线圈应用该结构时,可以达到均流状态,保证输出电流、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等参数的稳定,从而保证无线充电系统的充电效率、温升、纹波等性能不受到影响。
实施例二
参照图5至图7,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继续提出一种线圈绕制结构。
进一步地,当所述目标分区为第二分区时,所述小线圈还包括第一连接端24和第二连接端25;
所述第一连接端24与所述外绕导线部21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二分区的第m圈绕线上,所述外绕导线部21位于所述大线圈的第m-1圈绕线和第m圈绕线之间,其中,m≤n,m为自然数;
所述第二连接端25的一端与所述弯折导线部22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二分区的第m+1圈绕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端24外侧,另一端与所述大线圈的第m圈绕线连接;
所述第二引出端13与所述第一引出端11同向引出;
其中,所述第二分区为以所述大线圈的中心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中所述第一分区以外的任意象限区域。
具体的,在实际使用中,可能还存在大线圈的第一引出端11所在分区不是目标分区的情况,假设第二引出端仍在第二象限区域,除此之外的其他任意象限区域均有可能是第二分区,也就是基于实施例一,第二象限区域不是互感值最小的分区的情况,比如,如图5、图6和图7所示的线圈绕制结构示意图,分别是目标分区为第三象限区域、第四象限区域和第一象限区域时的线圈绕制结构示意图。也就是分别以第三象限区域、第四象限区域和第一象限区域作为目标分区的情况。
具体的,m是小于等于n的自然数,表示的是,小线圈可以连接在大线圈的任意匝。本实施例中,n为6,则m可以是小于等于6的任意值,需要说明,m和n为自然数,表示可以为不是整数,当不是整数时,说明线圈的起点和终点并不完全对应,没有使线圈盘绕成完整的圈,也就是可以是半圈或1/4圈等等。当m等于6时,即是在大线圈的最外圈导线上连接一小线圈,图5至图7均以m=6为例。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端24连接在该分区大线圈的第6圈导线上,小线圈的外接导线部与该第一连接端24连接,外接导线部绕制替换了原本的大线圈的第6圈导线,也就是该外接导线部位于大线圈的第6圈导线和第5圈导线之间,在此时的该分区看来,外接导线部即为该分区的第6圈导线,原本大线圈在该分区的第6圈导线变成了该分区的第7圈导线。在不出该分区的前提下,外接导线部绕制到一定位置时,连接弯折导线部22的第一侧边221,此时的第一侧边221与坐标系的y轴平行,弯折导线部22的第二侧边222与弯折导线部22的x轴平行,对应地,第一侧边221和第二侧边222的位置和长度均可调。第二侧边222绕制到小线圈与大线圈的连接处,即第二连接端25处后,通过第二连接端25使小线圈的弯折导线部22与原本大线圈在该区域的第6圈导线连接,该第6圈导线基于原本的绕制方式,通过大线圈的第二引出端13引出。如此,图5所示的线圈中,第三象限区域的线圈匝数比其他分区的多一匝,该分区的线圈电流增加,从而可以增加互感值。将互感值最小分区的互感值增加,便可减小各个分区之间的互感值差异。同理地,图6和图7所示的线圈绕制结构也以相似方式进行绕制,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线圈绕制结构,通过对实施例一的情况进行拓展,分别展示了当目标分区不是大线圈的第一引出端所在分区或第二引出端所在分区的情况时,也就是目标分区为坐标系中第一象限区域、第三象限区域或第四象限区域时的线圈绕制结构。可以使该线圈绕制结构应用到更多情况的变压器中,满足更多要求的无线充电系统下的变压器使用。
实施例三
参照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变压器的电路原理图;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变压器,该变压器包括:
磁片,以及绕制在所述磁片上的线圈;
所述线圈采用如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线圈绕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包括:
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
所述原边线圈采用所述线圈绕制结构,和/或
所述副边线圈采用所述线圈绕制结构。
具体的,在变压器的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中,可以是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同时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绕制结构,也可以是仅原边线圈或者仅副边线圈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绕制结构。
其中,该线圈绕制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实施例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线圈绕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线圈,所述线圈绕制在磁片上,所述线圈绕制结构包括:
由导线绕成的n匝大线圈,其中,n为自然数,所述大线圈包括四个分区,所述四个分区包括目标分区,所述目标分区的匝数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项:
当所述目标分区为所述四个分区中互感值最小的分区时,所述线圈绕制结构还包括与所述n匝大线圈连接的一小线圈,所述小线圈位于所述目标分区内,所述线圈绕制结构的总匝数为
Figure FDA0003439853190000011
匝,所述目标分区的匝数为n+1匝;或者,
当所述目标分区为所述四个分区中互感值最大的分区时,所述线圈绕制结构的总匝数为
Figure FDA0003439853190000012
匝,所述目标分区的匝数为n-1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绕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线圈包括:
位于内侧的第一引出端;
由内至外间隔盘绕的绕线部,所述绕线部包括n圈绕线;
位于外侧的第二引出端;
所述第一引出端设置于第一圈绕线的起点,所述第二引出端设置于第n圈绕线的终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绕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线圈包括:
依次连接的外绕导线部、弯折导线部;
所述弯折导线部的位置和长度在所述目标分区内可调,以调节所述小线圈的绕线面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绕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目标分区为第一分区时,所述小线圈还包括第三引出端;
所述外绕导线部与所述第二引出端连接,位于所述第一分区的第n圈绕线外侧,所述弯折导线部与所述第三引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引出端与所述第一引出端同向引出;
其中,所述第一分区为以所述大线圈的中心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中所述第二引出端所在的象限区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绕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目标分区为第二分区时,所述小线圈还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
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外绕导线部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二分区的第m圈绕线上,所述外绕导线部位于所述大线圈的第m-1圈绕线和第m圈绕线之间,其中,m≤n,m为自然数;
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一端与所述弯折导线部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二分区的第m+1圈绕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外侧,另一端与所述大线圈的第m圈绕线连接;
所述第二引出端与所述第一引出端同向引出;
其中,所述第二分区为以所述大线圈的中心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中所述第一分区以外的任意象限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绕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导线部的导线位置在以所述大线圈的中心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的x方向和/或y方向上可调。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绕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为多股导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绕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线圈为椭圆形线圈、圆形线圈、方形线圈、多边形线圈和DD线圈中的任意一种。
9.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包括:
磁片,以及绕制在所述磁片上的线圈;
所述线圈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绕制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包括:
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
所述原边线圈采用所述线圈绕制结构,和/或
所述副边线圈采用所述线圈绕制结构。
CN202123368145.1U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线圈绕制结构及变压器 Active CN2177192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68145.1U CN217719255U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线圈绕制结构及变压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68145.1U CN217719255U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线圈绕制结构及变压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19255U true CN217719255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74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68145.1U Active CN217719255U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线圈绕制结构及变压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192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37738A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
US11908616B2 (en) Coil unit for inductively charging a vehicle
CN108667151A (zh) 基于凹凸磁芯的无线能量发射机构及其参数设计方法
CN111193329A (zh) 三发射线圈耦合机构及其构成的磁耦合wpt系统
CN105765677A (zh) 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
Shimizu et al. A new he core transmitter of a contact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that is compatible with circular core receivers and H-shaped core receivers
CN217719255U (zh) 一种线圈绕制结构及变压器
CN111785475A (zh) 绕组结构、变压器以及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CN114496502A (zh) 一种线圈绕制结构、线圈绕制方法及变压器
CN104882975A (zh) 一种电动机定子及其绕线方法
CN216389010U (zh) 高频立绕电感器
CN109450109A (zh)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接收装置及无线供电系统
KR101215824B1 (ko) 8자 형태의 적층 코일의 제조 방법
CN211265252U (zh) 无线充电的发射端
CN213070784U (zh) 绕组结构、变压器以及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US8169289B2 (en) Reactor
CN208656532U (zh) 电机的扁线定子绕组结构
CN111371199B (zh) 一种线圈可调式无线电能传输耦合机构及其设计方法
CN209994166U (zh) 一种带有单极nfp中继结构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203607874U (zh) 初级和次级感应线圈以及包含其的电动汽车感应充电系统
CN109835201B (zh)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电磁机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4700994A (zh) 变压器线圈、变压器线圈的绕制方法及变压器
CN111916270A (zh) 滤波变压装置与其制造方法
CN214588392U (zh) 电感器、光伏逆变器以及光伏发电系统
CN112373321B (zh)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弯道磁耦合互感优化方法和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