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17950U - 辅助工具以及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辅助工具以及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17950U
CN217717950U CN202221317686.3U CN202221317686U CN217717950U CN 217717950 U CN217717950 U CN 217717950U CN 202221317686 U CN202221317686 U CN 202221317686U CN 217717950 U CN217717950 U CN 2177179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rod body
reversing
fixing block
auxiliary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1768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鑫刚
王玉堂
蔡海军
王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arx Hubei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arx Hubei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arx Hubei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Ecarx Hubei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1768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179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179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179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辅助工具以及测试系统,包括:固定座,用于安装第一物体;光束发生器,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且被配置成朝向第二物体发射光线,所述第一物体的中心在所述第二物体的正投影与所述光线照射在所述第二物体的光束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本申请提供的辅助工具以及测试系统,操作人员可根据光束点快速得到第一物体与第二物体的位置关系,利于减轻操作人员的测试工作,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

Description

辅助工具以及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辅助工具以及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性)测试指的是对电子产品在电磁场方面干扰大小和抗干扰能力的综合评定。
在相关技术中,在进行EMC测试时,需要操作人员将受测样品放置在测试房间的测试平台上,并在受测样品的受测点的上方架设测试天线。受测样品上存在多个受测点,可改变测试天线的位置,使得测试天线与不同的受测点对应,以得到多组数据。
然而,操作人员常通过人眼观察的方式,判断测试天线是否与受测点正对。这种判断方式存在较大的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辅助工具以及测试系统,用以解决测试天线是否与受测点正对的测试方式存在较大的误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辅助工具,包括:固定座,用于安装第一物体;光束发生器,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且被配置成朝向第二物体发射光线,所述第一物体的中心在所述第二物体的正投影与所述光线照射在所述第二物体的光束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束发生器包括测量所述第一物体与第二物体之间的距离差并向用户输出测量结果的红外测距仪。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支架以及第一驱动器,所述固定座滑设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固定座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固定座在所述支架上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块与第一杆体;所述第一固定块滑设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一杆体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且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物体安装在所述第一杆体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块穿设有第一锁定件,所述第一锁定件与所述第一固定块螺纹连接,且被配置成与所述第一杆体抵紧,以锁定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一固定块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座还包括第二固定块与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杆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物体安装在所述第二杆体穿出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块穿设有第二锁定件以及第三锁定件,所述第二锁定件与所述第三锁定件均与所述第二固定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锁定件被配置成与所述第一杆体抵紧,以锁定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三锁定件被配置成与所述第二杆体抵紧,以锁定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架的底端设有第二驱动器以及第一滚轮组件,所述第二驱动器与所述第一滚轮组件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滚轮组件运动。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滚轮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座与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支撑座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一滚轮通过滚轴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二驱动器包括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座或者所述支架,所述转动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滚轴连接且用于带动所述滚轴转动。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架的底端设有第二滚轮组件,所述第二滚轮组件包括第二支撑座以及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支撑座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二滚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座;所述支架设有换向电机,所述换向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第二支撑座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撑座转动。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滚轮组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滚轮组件间隔设置;所述支架设有第一换向齿轮、换向齿条、以及多个第二换向齿轮,所述第一换向齿轮以及多个所述第二换向齿轮均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底端,所述第一换向齿轮啮合于所述换向齿条的第一侧,所有所述第二换向齿轮均啮合于所述换向齿条的第二侧,多个所述第二换向齿轮与多个第二支撑座一一对应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测试系统,包括测试天线、受测样品以及如上所述的辅助工具,所述测试天线安装于所述辅助工具的固定座,所述辅助工具的光束发生器朝向所述受测样品发射光线。
本申请提供的辅助工具以及测试系统,通过设置用于安装第一物体的固定座,并通过在固定座设置光束发生器,在调整位置时,光束发生器可向第二物体发出光线,该光线可在第二物体上形成光束点,该光束点可与第一物体的中心在第二物体的正投影重合,或者该光束点与第一物体的中心在第二物体的正投影之间具有预设距离,操作人员可根据光束点快速得到第一物体与第二物体的位置关系,利于减轻操作人员的测试工作,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申请实施例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做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EMC测试的俯视图;
图2为EMC测试的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助工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示出的辅助工具的部分爆炸图;
图5为图4示出的红外测距仪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驱动器的部分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驱动器的示意图;
图8为图3示出的辅助工具的底座的部分爆炸图;
图9为图8在A处的放大图;
图10为图8示出的换向齿条的端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支架;110、底座;111、第一配合部;120、滑轨;130、升降轮齿;
200、固定座;210、第一固定块;220、第一杆体;230、第二固定块;240、第二杆体;
300、光束发生器;310、安装壳;320、红外测距仪;330、显示窗;
410、升降电机;420、升降齿轮;421、中心孔;430、丝杆;
510、第一锁定件;520、第二锁定件;530、第三锁定件;
610、第一滚轮组件;611、第一支撑座;612、第一滚轮;620、第二滚轮组件;621、第二支撑座;622、第二滚轮;
700、第二驱动器;
800、换向组件;810、换向电机;820、第一换向齿轮;830、换向齿条;831、第一轮齿;832、第二轮齿;834、第二配合部;840、第二换向齿轮;850、转轴;860、滚轴;
910、信号发生器;920、电缆;930、测试天线;940、受测样品;950、绝缘支撑件;960、测试线束;970、负载模拟器;980、测试平台。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EMC测试的俯视图,图2为EMC测试的侧视图。参考图1和图2,测试平台980上放置有负载模拟器970与绝缘支撑件950,绝缘支撑件950上布置有受测样品940,受测样品940与负载模拟器970之间通过测试线束960连接。受测样品940上方h高度处设有测试天线930,测试天线930与信号发生器910通过电缆920连接。其中,受测样品940上可有多个受测点,可通过改变测试天线930的位置,使得测试天线930每次与不同的受测点相对应,以得出多组测试数据。也就是说,在每次测试开始前,操作人员需要调整测试天线930的位置,以保证测试天线930的中点与受测点正对。
然而,操作人员常通过人眼观察的方式,判断测试天线930是否与受测点正对。这种判断方式,不仅存在较大的误差,而且效率较低。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辅助工具,通过设置支架,并通过在支架上设置用于安装第一物体的固定座,并通过在固定座设置光束发生器,在调整位置时,光束发生器可向第二物体发出光线,该光线可在第二物体上形成光束点,该光束点可与第一物体的中心在第二物体的正投影重合,或者该光束点与第一物体的中心在第二物体的正投影之间具有预设距离,操作人员可根据光束点快速定位第一物体的正投影在第二物体的位置,从而快速将第一物体移动至第二物体的测量点的正上方,以利于减轻操作人员的测试工作,提高测试效率。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辅助工具可应用于EMC测试中,当然,该辅助工具也可以用于其他测试、试验等场景中,本申请实施例只是以辅助工具应用在EMC测试中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代表本申请仅局限于此。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助工具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3示出的辅助工具的部分爆炸图。参考图3和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辅助工具可包括固定座200以及设置在固定座200的光束发生器300。在EMC测试中,固定座200可用来安装测试天线930,光束发生器300可朝向受测样品940发射光线。为了辅助操作人员将测试天线930移动至受测样品940的受测点正上方,测试天线930的中心在受测样品940的正投影,光束发生器300发出的光线照射在受测样品940的光束点重合。或者,测试天线930的中心在受测样品940的正投影,可与光束发生器300发出的光线照射在受测样品940的光束点之间具有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可在不影响测量结果的范围内。
具体而言,操作人员在移动固定座200的过程中,若光束发生器300发出的光线在受测样品940的光束点与指定的受测点重合,则可判断此时,测试天线930处于指定的受测点的正上方,或者,测试天线930与指定的受测点之间具有预设距离。如此,操作人员可根据光束点快速得到测试天线930与指定的受测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利于减轻操作人员的测试工作,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
另外,为了减小误差,光速发生器可发出如红外线等具有较强聚光性的光线。为了便于用户识别光线或光束点,该光线可具有一定的颜色。
参考图4,为了便于操作人员测量测试天线930与指定的测试点之间的高度差,光束发生器300可包括红外测距仪320。红外测距仪320以红外光为光源的相位式光电测距仪。其可利用红外线传播时的不扩散的原理,红外测距仪320发出的红外线可在碰到受测样品940时发生反射,其可接收反射回来的光线,并可根据红外线从发出到被接收的时间及红外线的传播速度,就可以算出测试天线930与受测样品940之间的距离。为了便于安装,红外测距仪320的外侧可套设有安装壳310,红外测距仪320可通过安装壳310,实现其与固定座200之间的可拆卸安装。图5为图3示出的红外测距仪320的示意图。参考图5,为了便于操作人员观察,红外测距仪320可具有能够显示测试天线930与指定的测试点之间的距离的显示窗330。
在相关技术中,在调整完测试天线930的位置后,操作人员均需要离开测试房间观察受测样品940的变化数据。在下一次测试开始前,操作人员再返回测试房间调整测试天线930的位置。为了避免操作人员反复地往返测试房间内外,继续参考图3和图4,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辅助工具还可包括支架100与第一驱动器。固定座200可设置与支架100,第一驱动器可驱动固定座200沿第一方向滑设于支架100,以减轻操作人员的调整操作。
具体而言,在EMC测试中,测试平台980可为支架100提供支撑,即支架100可放置在测试平台980上。为了便于描述,以支架100朝向测试平台980的方向为下,以支架100背离测试平台980的方向为上(如图3中的箭头Z所指示的方向)。示例性地,受测样品940可放置在测试平台980上,测试天线930与光束发生器300均可位于受测样品940的上方,且光束发生器300可向下发出光线。
其中,第一方向可为图3中的Z方向,可沿第一方向调整固定座200的位置,进而调整测试天线930与受测样品940之间的距离,直至红外测距仪320的显示窗330显示的距离为所需要的。
此外,第一驱动器可有如下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驱动器的部分示意图。参考图5和图3、图4和图6,在其中一种第一驱动器的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一驱动器可包括升降电机410与升降齿轮420。升降齿轮420可转动地设置于固定座200,升降电机410可安装于固定座200且可驱动升降齿轮420转动。支架100可设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升降轮齿130,升降轮齿130可与升降齿轮420啮合。
具体而言,支架100可包括底座110与滑轨120,滑轨120可与底座110固定并沿第一方向延伸。固定座200可滑设于滑轨120,并可滑设于滑轨120。滑轨120上可如图6所示设有与升降齿轮420啮合的升降轮齿130。升降电机410的输出轴可穿设于升降齿轮420的中心孔421,并带动升降齿轮420转动。因升降齿轮420与升降轮齿130配合,故升降齿轮420边转动边沿第一方向移动,进而使得固定座200可在第一驱动器的驱动下沿第一方向移动。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驱动器的示意图。参考图7,在另一种第一驱动器的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一驱动器可包括升降电机410与丝杆430。丝杆430可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可穿设于固定座200并可与固定座200螺纹连接。升降电机410可安装于支架100的底座110,且可驱动丝杆430转动。
为了避免支架100遮挡天线或者光束发生器300发出的光线,参考图3和图4,可选地,固定座200包括第一固定块210与第一杆体220;第一固定块210滑设于支架100;第一杆体220可沿第二方向(图3中箭头X所在的方向)延伸,并穿设于第一固定块210。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一杆体220远离第一固定块210的一端可安装有测试天线930。
其中,为了便于拆卸第一固定块210与第一杆体220,可选地,第一固定块210可穿设有第一锁定件510,第一锁定件510可与第一固定块210螺纹连接,且第一锁定件510穿入第一固定块210的一端可与第一杆体220抵紧,以锁定第一杆体220与第一固定块210之间的相对位置。
为了增加测试天线930在第二方向的可移动范围,可选地,第一杆体220远离第一固定块210的一端穿设有第二固定块230。第二固定块230可安装有测试天线930,且第二固定块230可穿设有第二锁定件520。第二锁定件520可与第二固定块230螺纹连接,且第二锁定件520穿入第二固定块230的一端可抵紧于第一杆体220的侧壁,以锁定第一杆体220与第二固定块230之间的相对位置。
为了增加测试天线930在第一方向的可移动范围,可选地,还可包括第二杆体240,第二杆体240可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可穿设于第二固定块230,第二杆体240的下端可安装有测试天线930。另外,第二固定块230可穿设有第三锁定件530,第三锁定件530可与第二固定块230螺纹连接,第三锁定件530穿入第二固定块230的一端可抵紧于第二杆体240,以锁定第二杆体240与第二固定块230之间的相对位置。
图8为图3示出的辅助工具的底座110的部分爆炸图。参考图3、图4以及图8,为了使得测试天线930进行第二方向(图3中箭头X所在的方向)与第三方向(图3中箭头Y所在的方向)的移动,可选地,底座110可设有第二驱动器700与至少一个滚轮组件,第二驱动器700可驱动至少一个滚轮组件滚动,以使得支架100移动至指定位置。
示例性地,参考图4和图8,滚轮组件可包括第一滚轮612组件610,第一滚轮612组件610可包括第一支撑座611与第一滚轮612。其中,第一支撑座611可设置于底座110,且第一支撑座611可罩设在第一滚轮612的上端。第一滚轮612可穿设有滚轴860,滚轴860的轴线可与第一滚轮612转动轴线共线。滚轴860的两端可均伸出滚轮,并可与第一支撑座611固定,以使得第一滚轮612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支撑座611。第二驱动器700可安装于第一支撑座611或底座110,且第二驱动器700的输出轴可与滚轴860连接,以通过驱动滚轴860转动,进而驱动第一滚轮612转动。第二驱动器700可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可沿滚轴860的轴向设置,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也可如图8所示垂直于滚轴860的轴向。在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滚轴860的轴向垂直时,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滚轴860之间可设有如锥齿轮等转向机构。为了实现底座110移动的稳定性,第一滚轮612组件610可设有多组,多组第一滚轮612组件610可间隔设置。图4和图8以第一滚轮612组件610有两组为例示出。
为了改变滚轮组件的运动方向,可选地,底座110还可设有换向组件800,换向组件800可改变滚轮的滚动方向。示例性地,参考图4和图8,滚轮组件可包括第二滚轮622组件620,第二滚轮622组件620可包括第二支撑座621与第二滚轮622,第二支撑座621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架100,且第二支撑座621可套设在第二滚轮622的上端。第二滚轮622也可穿设有滚轴860,滚轴860的轴线可与第二滚轮622转动轴线共线。滚轴860的两端可均伸出第二滚轮622,并可与第二支撑座621固定,以使得第二滚轮622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支撑座621。
另外,换向组件800可包括换向电机810,换向电机810可安装于底座110,换向电机810的电机轴可与第二支撑座621连接,且可驱动第二支撑座621转动。为了实现底座110移动的稳定性,第二滚轮622组件620可设有多组,多组第二滚轮622组件620可间隔设置,图4和图8以第二滚轮622组件620为两组为例示出。此外,为了实现多组第二滚轮622组件620中的多个第二滚轮622的滚动方向的改变,可选地,多个第二滚轮622之间可通过横杆连接,或者,通过图8中示出的齿轮齿条传动的方式。
参考图8,换向组件800还可包括第一换向齿轮820、换向齿条830、以及多个第二换向齿轮840,第一换向齿轮820以及多个第二换向齿轮840均可相对于支架100的底端转动。第一换向齿轮820位于换向齿条830的第一侧,且换向齿条830的第一侧设有沿换向齿条830的延伸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一轮齿831,第一换向齿轮820与第一轮齿831啮合。所有第二换向齿轮840均位于换向齿条830的第二侧,且换向齿条830的第二侧设有沿齿条的延伸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二轮齿832,每个第二换向齿轮840均与第二轮齿832啮合。另外,每个第二换向齿轮840均可穿设有一个转轴850,多个转轴850与多个第二支撑座621一一对应连接。
换向电机810的电机轴可与第一换向齿轮820连接,且驱动第一换向齿轮820沿其自身轴线转动,使得换向齿条830沿其轴向运动,进而带动多个第二齿轮转动,进而使得第二支撑座621相对于底座110转动,进而改变第二滚轮622的转动方向。
图9为图8在A处的放大图,图10为图8示出的换向齿条830的端部的示意图。参考图8-图10,为了使得换向齿条830沿直线运动,底座110可设有第一配合部111,换向齿条830可设有与第一配合部111配合的第二配合部834。第二配合部834与第一配合部111中的至少一个可沿换向齿条830的延伸方向设置,且第二配合部834与第一配合部111可凹凸配合,且两者可相对滑动。图8-图9以第二配合部834为凸起,第一配合部111为凹槽,第二配合部834可内嵌于第一配合部111,并可滑设于第一配合部111为例示出。当然,第一配合部111也可为凹槽,第二配合部834可为与第一配合部111配合的凸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可包括测试天线930、受测样品940以及如上文提到的辅助工具,测试天线930安装于辅助工具的固定座200,辅助工具的光束发生器300朝向受测样品940发射光线。
其中,“上”、“下”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申请可实施的范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此外,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座,用于安装第一物体;
光束发生器,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且被配置成朝向第二物体发射光线,所述第一物体的中心在所述第二物体的正投影与所述光线照射在所述第二物体的光束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束发生器包括测量所述第一物体与第二物体之间的距离差并向用户输出测量结果的红外测距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以及第一驱动器,所述固定座滑设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固定座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固定座在所述支架上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块与第一杆体;所述第一固定块滑设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一杆体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且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块;
所述第一物体安装在所述第一杆体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端;
所述第一固定块穿设有第一锁定件,所述第一锁定件与所述第一固定块螺纹连接,且被配置成与所述第一杆体抵紧,以锁定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一固定块之间的相对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还包括第二固定块与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杆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块;
所述第一物体安装在所述第二杆体穿出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一端;
所述第二固定块穿设有第二锁定件以及第三锁定件,所述第二锁定件与所述第三锁定件均与所述第二固定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锁定件被配置成与所述第一杆体抵紧,以锁定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三锁定件被配置成与所述第二杆体抵紧,以锁定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的相对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底端设有第二驱动器以及第一滚轮组件,所述第二驱动器与所述第一滚轮组件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滚轮组件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座与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支撑座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一滚轮通过滚轴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支撑座;
所述第二驱动器包括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座或者所述支架,所述转动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滚轴连接且用于带动所述滚轴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底端设有第二滚轮组件,所述第二滚轮组件包括第二支撑座以及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支撑座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二滚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座;
所述支架设有换向电机,所述换向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第二支撑座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撑座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滚轮组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滚轮组件间隔设置;
所述支架设有第一换向齿轮、换向齿条、以及多个第二换向齿轮,所述第一换向齿轮以及多个所述第二换向齿轮均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底端,所述第一换向齿轮啮合于所述换向齿条的第一侧,所有所述第二换向齿轮均啮合于所述换向齿条的第二侧,多个所述第二换向齿轮与多个第二支撑座一一对应连接。
10.一种测试系统,包括测试天线、受测样品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辅助工具,所述测试天线安装于所述辅助工具的固定座,所述辅助工具的光束发生器朝向所述受测样品发射光线。
CN202221317686.3U 2022-05-25 2022-05-25 辅助工具以及测试系统 Active CN2177179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17686.3U CN217717950U (zh) 2022-05-25 2022-05-25 辅助工具以及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17686.3U CN217717950U (zh) 2022-05-25 2022-05-25 辅助工具以及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17950U true CN217717950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95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17686.3U Active CN217717950U (zh) 2022-05-25 2022-05-25 辅助工具以及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179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99042B1 (en) Car body center line calib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EP3734323A1 (en) On-vehicle radar calib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TWI416793B (zh) 天線調節裝置及方法
KR101824714B1 (ko) 거리 측정이 가능한 레이저 계측기
CN111735432B (zh) 一种边坡测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1610380A (zh) 一种微波暗室场地性能检测用调节支架及检测系统
CN110793447A (zh) 车辆外廓尺寸测量装置及方法
CN217717950U (zh) 辅助工具以及测试系统
KR20120133166A (ko) 차체부품용 공급장치
KR20200046928A (ko) 컨테이너 셀가이드 측정 장치
CN113474620B (zh) 水平垂直线检测装置及系统
CN112683499A (zh) 一种手术无影灯照明特性照度测试装置
CN211293237U (zh) 一种激光扫描测量仪
CN216621023U (zh) 不规则物体的高度测量装置
CN108020316A (zh) 一种声级测试测量装置
CN210330546U (zh) 检测机构及视力筛查装置
CN110254561B (zh) 一种自测距式柔性对接小车及对接位置测量方法
CN210719636U (zh) 一种用于便携式内窥镜光学性能检测的调节机构
CN210101824U (zh) 一种自测距式柔性对接小车
CN217585813U (zh) 一种激光扫描仪在竖井作业时的稳定校正装置
CN117990262A (zh) 扭矩扳手校验调平装置及方法
KR20090058961A (ko) 레이저 수평수직 측정 장치
CN215524619U (zh) 一种用于武装直升机的多功能激光辅助校靶仪
CN220018461U (zh) 一种基于红外检测的高度仪
CN220085546U (zh) 一种用于实验室模拟激光雷达距离成像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