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15537U - 一种气液分离器、一种压缩机组件和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液分离器、一种压缩机组件和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15537U
CN217715537U CN202220479517.3U CN202220479517U CN217715537U CN 217715537 U CN217715537 U CN 217715537U CN 202220479517 U CN202220479517 U CN 202220479517U CN 217715537 U CN217715537 U CN 2177155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suction pipe
section
air
bla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7951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虹利
凌益斌
徐玉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anda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anda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anda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2047951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155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155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155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一种压缩机组件和一种空调器室外机,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和分离组件,壳体内部形成有腔体,腔体设有进气口;分离组件设置在腔体内,包括叶片和吸气管,吸气管的底端伸出壳体,吸气管的顶端形成封闭端,封闭端与进气口相对且靠近进气口设置,叶片可转动的设置在吸气管的顶端;吸气管设有通气孔,通气孔靠近叶片设置;当含有液滴的气流从进气口进入腔体内部,冲击叶片转动,叶片使含有液滴的气流实现液滴与气体分离,分离出的气体通过通气孔进入吸气管并排出。本实用新型在吸气管的顶端设置可转动的叶片,并配合吸气孔,能够有效缩减气液分离器的体积,同时提升气液分离效果,避免压缩机带液运行,保证压缩机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气液分离器、一种压缩机组件和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一种压缩机组件和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背景技术
压缩机行业中,在压缩机对冷媒进行压缩做功时,如果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压缩腔内,冷媒遇热迅速膨胀,会减少压缩机有效吸气量,影响能效,液态物质多也可能会造成液击现象,因此设置与压缩机相连通的气液分离结构尤为重要。
相关技术中,气液分离结构装配工艺及器件组成结构都较为复杂,占用了较多的安装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一种压缩机组件和一种空调器室外机,至少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压缩机分液器装配工艺复杂、整体结构较大的技术问题,具体地: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和分离组件,壳体内部形成有腔体,腔体设有进气口;分离组件设置在腔体内,分离组件包括叶片和吸气管,吸气管的底端伸出壳体,吸气管的顶端形成封闭端,封闭端与进气口相对且靠近进气口设置,叶片可转动的设置在吸气管的顶端;吸气管设有通气孔,通气孔靠近叶片设置;当含有液滴的气流从进气口进入腔体内部,冲击叶片使叶片转动,叶片使含有液滴的气流实现液滴与气体分离,分离出的气体通过通气孔进入吸气管并排出。
进一步可选地,叶片绕吸气管的轴向方向旋转。
进一步可选地,分离组件还包括轴套,叶片设置在轴套上,轴套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封闭端设置有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相连接。
进一步可选地,任意相邻两个叶片相邻的部分沿吸气管轴向方向上的投影存在重合部分。
进一步可选地,叶片为离心式叶片。
进一步可选地,通气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通气孔沿吸气管的周向均匀设置。
进一步可选地,壳体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设置在第一段和
第二段之间的连接段,第一段远离连接段的一侧形成有进气口,第二段远离连接段的一侧形成有出气口,分离组件设置在连接段内;其中连接段两端的截面尺寸相同,第一段形成进气口的一端的截面尺寸小于第一段与连接段连接的一端的截面尺寸,第二段形成出气口一端截面尺寸小于第二段与连接段连接一端的截面尺寸。
进一步可选地,吸气管的底端与第二段相连接,且吸气管的底端由第二段的出气口引出。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和第一方面的气液分离器,压缩机的吸气端与吸气管的底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方面的压缩机组件。
本实用新型在气液分离器内部设置分离组件并配合具有通气孔的吸气管的结构,能够有效缩减气液分离器的整体结构,同时可相应的缩减与其相连接的压缩机的结构,通过分离组件作用使进入壳体内部的液滴与气体分离,从而实现提高压缩机能效、提高压缩机可靠性的目的,同时还能减小压缩机与气液分离器的体积,为空调器室外机内部提供更多的安装空间。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吸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吸气管的立体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叶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叶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叶片的俯视图;
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叶片的立体图;
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分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气液分离器10、腔体1、进气口2、分离组件3、叶片31、吸气管32、封闭端33、通气孔34、轴套35、出气口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器10,如图1、图2、图3和图8所示,包括壳体和分离组件3,壳体内部形成有腔体1,分离组件3设置在腔体1内,腔体1为分离组件3提供了安装空间,同时腔体1设有进气口2,气流可以通过进气口2进入到腔体1内部。分离组件3包括叶片31和吸气管32,吸气管32的顶端形成封闭端33,并且封闭端33与进气口2相对,且封闭端33靠近进气口2设置,叶片31可转动的设置在吸气管32的顶端,同时吸气管32设有通气孔34,用于导通气体,且通气孔34靠近叶片31的位置设置。
可以理解的,气流在进入进气口2时,是液滴和气体的混合气流。也就是说,气流中是混合着液滴的,而设置分离组件3,正是将混合气流中的液滴和气体进行分离。具体地,气流进入进气口2时,是具有一定的速度,具有一定速度的液滴和气体的混合气流在进入进气口2后,能够沿轴向对叶片31产生冲击力,推动叶片31旋转,在叶片31旋转的过程中,带有液滴和气体的混合气流被叶片31的旋转运动所扰动,促使混合气流进行旋转运动,液滴会受到离心力作用,由于旋转气流对液滴的离心力的比液滴本身重力大得多,足以将液滴与气体分离,所以液滴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沿离心力的方向甩出,将混合气流中的液滴与气体分离,从而实现了气液分离的效果,液滴被甩出后沿着壳体内壁流到气液分离器的底部,气体则从通气孔34进入吸气管32内部,导通至压缩机压缩腔进行压缩操作。
相关技术中,在传统压缩机行业,压缩机分液器的气液分离结构一般都是采用过滤网和钢板支架的隔板所组成,装配工艺及器件组成结构都较为复杂,结构稳固性较差,且气液分离效率较低。尤其是当气液混合物中雾沫量高时,滤网上会发生液层不凝降的现象,从而导致气液分离效率下降恶化,严重影响了分离效果。如果压缩机气液分离效果低,那么在压缩机需要达到一定性能的时候,需要加大分液器的体积来满足压缩机所需的性能,从而导致分液器与压缩机本体的中心距增加,导致压缩机整体体积较大,占用了过多的安装空间,影响容纳压缩机的空间也需要同步增大。
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改进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将气液分离器 10的结构优化,在气液分离器10的壳体内部设置有分离组件3和吸气管 32的结构,并且吸气管32靠近腔体1的进气口2且相对进气口2设置,以使混合气体在进入腔体1被叶片31扰动并分离出液滴后,吸气管32与进气口2的距离较近,从而在分离后,气体能够直接进入吸气管32内,缩短了气体的流路,使得被分离后的气体能够尽快流入吸气管32内部。
进一步地,将通气孔34的设置位置优化,具体将其设置在吸气管32 上并靠近叶片31的位置,具体地,被分离出液滴后的气体通过通气孔34 流入吸气管32内部,通气孔34设置在靠近叶片31的优化设置,主要是出于缩短气体的流通路径的考虑,从而提高气体被分离的效率,同时节约了气体流通的时间。保证了压缩机的可靠性。可以理解的是,吸气管32的另一端连通压缩机,在压缩机工作过程中,吸气管32和压缩机存在一定的压力差,从而使的被分离后的气体能够通过通气孔34吸入吸气管32 内部,并导通至压缩机内被压缩。
优选地,叶片31绕吸气管32的轴向方向旋转。
具体的,叶片31绕吸气管32的轴向方向旋转,从而使得叶片31能够扰动进入腔体1内部的混合气流,并在旋转的过程中,将液滴与气体分离,以实现气液的分离过程。
可以理解的是,采用旋转叶片31进行气液分离的结构,能够有效缩减气液分离器10的整体体积,从而减小气液分离器10和压缩机本体的中心距,相应缩减压缩机的体积,从而节约了更多的安装空间。同时在不改变气液分离器10整体体积的前提下,在能保证压缩机需要的一定的性能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提升气液分离效果,减少压缩机吸液、带液运行的保证压缩机的运行可靠性。
优选地,分离组件3还包括轴套35,叶片31设置在轴套35上,具体地,叶片31沿轴套35的轴向方向均匀设置,从而保证叶片31旋转过程中的稳定性。其中,轴套35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封闭端33设置有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相连接,从而实现叶片31能够在吸气管32上端的旋转。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的连接实现叶片31在吸气管32上端的旋转。其中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具体结构形式存在多种,例如,第一安装部为套设部,第二安装部为安装槽,套设部与安装槽形状相适配,将轴套35嵌套在吸气管32的端部以完成叶片31的安装。例如,第一安装部为连接轴,第二安装部为连接座,连接轴设置在轴套35下方,连接座设置在封闭端33的上方,通过连接轴绕连接座旋转以实现叶片31相对吸气管32旋转。
以上列举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具体结构形式仅为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结构形式中的具体两种形式,其中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并不局限上述两种结构形式,在实际的应用中,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具体结构可根据气液分离器10的使用工况以及压缩机的类型进行相适应的调整。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第一安装部为套设部,第二安装部为安装槽,将叶片31套设在吸气管32的上方,这种连接方式较为简单,同时也便于组件安装。其中图4至图7所示即为套设安装的叶片31。
优选地,将叶片31的设置方式进行优化设置,具体采用将任意相邻两个叶片31的相邻部分沿吸气管32轴向方向的投影存在重合部分的设置方式。也就是说,叶片31在吸气管32在轴向方向存在层叠,具体设置这种结构,主要是避免混合气体中的液滴未经叶片31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就直接通过下方的吸气管32侧面的通气孔34而直接进入压缩机内部,因此,将叶片31的设置方式的优化主要是保证了气液分离效果,避免液滴进入压缩机内部,从而保证了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
优选地,叶片31离心式叶片31。离心式叶片31能够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离心力,离心力是驱使气液分离的主要驱动力,因此将叶片31设置为离心式叶片31,保证了分离组件3的气液分离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将分离组件3理解为风扇结构,也就是说,通过旋转的风扇结构将气液混合物分离出气体与液滴后,液滴被甩到壳体内壁面,会随着壳体壁面流到气液分离器10底部,气体将从内部吸气管32侧面开设的通气孔34进入吸气管32内,经过气液分离器10排气端进入到压缩机压缩腔进行压缩。
进一步地,将吸气管32侧部设置的通气孔34的数量进行优化设置,能够达到良好的吸气效果。具体地,通气孔34的设置数量为多个,避免设置一个通气孔34导致气流流通不均匀影响吸气效果。多个通气孔34沿吸气管32的周向均匀设置,考虑到气流流通的均匀性,将多个通气孔34 均匀的设置在吸气管32的周向侧面上。
具体地,通气孔3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等,当然也可以设置其他数量的通气孔34,但是考虑到吸气管32的结构强度,通气孔34 的设置数量不宜设置过多,过多的通气孔34会降低吸气管32的结构强度。同时,通气孔34可以采用单排分布的设置方式,也可以采用多排分布的设置方式,设置多排通气孔34时,相邻两排通气孔34可以采用交错设置的形式,也可采用并列设置的形式。
上述通气孔34的数量以及通气孔34排布的方式的介绍仅为列举的众多方式中的几种设置方式。因此,通气孔34的设置数量以及设置方式并不唯一,可以根据实际的气液分离器10的种类和压缩机的使用工况进行适应性调整。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介绍的基础上,将壳体的结构进行优化设置,以使混合气流在进入腔体1内,能够更好的实现气液分离效果。具体地,壳体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以及设置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的连接段,第一段远离连接段的一侧形成有进气口2,也就是第一段的上部位置形成有进气口2,在第二段远离连接段也就是第二段的底部形成出气口4,同时,分离组件3设置在连接段内部。其中,连接段两端的截面尺寸相同,可以将连接段理解为筒状结构,以便更好的为吸气管32提供安装空间,具体地,连接段的内壁与叶片31存在一定距离,能够保证叶片31在旋转的过程中,二者不会产生干涉现象。
具体地,第一段形成进气口2一端的截面尺寸小于另一端的截面尺寸。也就是说,整个第一段类似一个倒置的漏斗形状,在混合气流通过进气口2流通至叶片31上方,整个第一段的截面面积是逐渐增大的,以容纳更多的混合气流,以使更多的具有一定的速度的混合气流聚集在叶片 31上方,从而更好的推动叶片31,使叶片31能够相对吸气管32旋转,并在叶片31旋转的过程中,扰动进入腔体1的混合气流,以完成分离气流中的液滴,达到气液分离效果。
第二段形成出气口4的一端的截面尺寸小于另一端的截面尺寸,也就是说,整个第二段类似一个正置的漏斗形状,在混合气流进行气液分离之后,气体通过第二段形成的出气口4流向压缩机内部,将第二段设置成为类似正置的结构,主要是能够节约安装体积,同时节约生产成本。
优选的,吸气管32的底端优化成为与第二段连接,且吸气管32的底部由第二段的出气口4引出。也就是说,吸气管32从第二段出气口4延伸至壳体外部,以使吸气管32内的气体能够直接导通至压缩机内部,提高气体导通率。
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组件,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包括的气液分离器10,因此具有上述第一方面气液分离器10的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压缩机组件还包括压缩机,压缩机的吸气端与吸气管32 的底端相连接。也就是说,吸气管32内部的气体能够通过吸气管32的底端直接导通至压缩机的压缩腔,从而简化了结构设置,便于气体的导通。
值得注意的是,在压缩机压缩做功的过程中,若气液分离效率太低,气液分离不彻底,液态冷媒将进入压缩机压缩腔,冷媒遇热迅速膨胀,会减少压缩机有效吸气量,影响能效,同时液态物质多也可能会造成液击现象;另一方面,液态冷媒若随着冷冻油进入压缩机部件中,液态冷媒遇热迅速膨胀变成气体离开部件,影响压缩机润滑,部件将面临缺油现象,缺油部件变成干摩擦,影响可靠性。本实用新型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提高气液分离效率,有利于减少压缩机吸液、带液运行行为的发生,提高压缩机能效和压缩机本体可靠性。
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包括上述第二方面包括的压缩机组件,因此具有上述第二方面压缩机组件具有的有益技术效果,以提高空调室外机的运行可靠性。
以上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可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这里描述的详细结构、设置方式或实现方法;相反,本公开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设置。

Claims (10)

1.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分离组件,
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腔体,所述腔体设有进气口;
所述分离组件设置在所述腔体内,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叶片和吸气管,所述吸气管的底端伸出所述壳体,所述吸气管的顶端形成封闭端,所述封闭端与所述进气口相对且靠近所述进气口设置,所述叶片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吸气管的顶端;
所述吸气管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靠近所述叶片设置;
当含有液滴的气流从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腔体内部,冲击所述叶片使所述叶片转动,所述叶片使含有液滴的气流实现液滴与气体分离,分离出的气体通过所述通气孔进入所述吸气管并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绕所述吸气管的轴向方向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组件还包括轴套,所述叶片设置在所述轴套上,所述轴套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所述封闭端设置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叶片相邻的部分沿所述吸气管轴向方向上的投影存在重合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为离心式叶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气孔沿所述吸气管的周向均匀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的连接段,所述第一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侧形成有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二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侧形成有出气口,所述分离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段内;
其中所述连接段两端的截面尺寸相同,所述第一段形成所述进气口的一端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段与所述连接段连接的一端的截面尺寸,所述第二段形成所述出气口一端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段与所述连接段连接一端的截面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气管的底端与所述第二段相连接,且所述吸气管的底端由所述第二段的所述出气口引出。
9.一种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和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与所述吸气管的底端连接。
10.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机组件。
CN202220479517.3U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气液分离器、一种压缩机组件和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Active CN2177155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79517.3U CN217715537U (zh)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气液分离器、一种压缩机组件和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79517.3U CN217715537U (zh)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气液分离器、一种压缩机组件和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15537U true CN217715537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86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79517.3U Active CN217715537U (zh)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气液分离器、一种压缩机组件和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155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442690T3 (es) Unidad interior de acondicionador de aire
CN103047180A (zh) 轴流风扇和空调
CN217715537U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一种压缩机组件和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CN103306983B (zh) 压缩机引流板及旋转式压缩机
CN112065715B (zh) 一种涡旋压缩机和调温设备
EP1726890B1 (en) Indoor unit of an air conditioner
CN107975475B (zh) 流体机械及具有其的换热设备
KR20050039020A (ko) 창문형 에어컨 및 이에 적용한 원심팬
JP2003083272A (ja)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CN203548221U (zh) 挡油板组件及压缩机
CN201148971Y (zh) 旋叶压缩机的油分离器
CN105822559A (zh) 一种挡油板及采用其的压缩机
CN113339265B (zh) 挡油结构、压缩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5779725U (zh) 一种挡油板及采用其的压缩机
CN106247693A (zh) 蒸发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EP2483604B1 (en) Out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er
CN212867914U (zh) 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
CN213628005U (zh) 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CN206131529U (zh) 蒸发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1810407A (zh) 压缩机的油气分离结构、压缩机及空调
CN113521888A (zh) 油分离器及压缩机组件
CN205858697U (zh) 一种挡油板、压缩机转子组件、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04627986U (zh) 双级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218237675U (zh) 一种除湿机
CN217682144U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