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15237U - 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 - Google Patents

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15237U
CN217715237U CN202221158210.XU CN202221158210U CN217715237U CN 217715237 U CN217715237 U CN 217715237U CN 202221158210 U CN202221158210 U CN 202221158210U CN 217715237 U CN217715237 U CN 2177152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ld
hot
condenser
evapo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5821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安春
董际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Dongd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Dongd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Dongd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Dongd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5821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152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15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152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特别涉及冷热两用的小型化和个性化空调电风扇技术领域,包括空调循环系统、壳体、底座,空调循环系统设置在壳体内;空调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排气管、冷凝器系统、毛细管、蒸发器系统、回气管、工质、冷风扇系统、热风扇系统;冷凝器系统包括冷凝器内系统和冷凝器外系统,蒸发器系统包括蒸发器内系统和蒸发器外系统;压缩机设置在冷凝器系统左侧,排气管设置在压缩机和冷凝器系统之间,毛细管设置在冷凝器系统和蒸发器系统之间,回气管设置在蒸发器系统和压缩机之间;冷风扇系统和热风扇系统设置在壳体内,蒸发器系统设置在冷凝器系统上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小型化、个性化设计、节能、使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特别涉及冷热两用的小型化和个性化空调电风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风扇由于本身不具备降温功能,靠风扇吹风中空气水气的扩散速度和人体表皮水份蒸发速度吸热降温,只能成为纳凉的辅助产品。但电风扇是个性化纳凉产品,能耗低,除了极限高温天气外,都有降温解热效果,适用性广,所以至今还没被淘汰出局。
空调器最大的缺点是耗电大,对小空间高热负荷条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对大空间低热负荷环境具有单位个人耗能大的特点。如生产线的装配车间,小的几百平米,大的上千上万平米,其中装配工人只有几个人或几十个人。经调查,不能全密封的大装配车间,几乎都没装空调器,多数采用电风扇,在极限高温季节,只能靠冷饮加大排风扇对这少数人降温解热,同时减少极限高温段的工作时间,单用电风扇根本达不到解热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体积过大、功效低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可以达到小型化、个性化设计、节能、使用范围广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空调器的高能耗、只适用于密封环境和电风扇在极限天气时不能防寒、解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采用超小空调循环系统作为电风扇使用,能在极限高温时对局部域降温解暑,在极限低温时对局部域加热防寒的立式空调电风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包括空调循环系统、壳体和底座,所述空调循环系统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壳体设置在底座上,壳体上方为上盖,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滚轮;所述空调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排气管、冷凝器系统、毛细管、蒸发器系统、回气管和工质;所述冷凝器系统包括冷凝器内系统和冷凝器外系统,所述蒸发器系统包括蒸发器内系统和蒸发器外系统;所述压缩机设置在冷凝器系统左侧,所述排气管设置在压缩机和冷凝器系统之间,所述毛细管设置在冷凝器系统和蒸发器系统之间,所述回气管设置在蒸发器系统和压缩机之间;采用空调器模式控制或PLC控制器智能控制;
还包括冷风扇系统、热风扇系统;所述冷风扇系统和热风扇系统设置在壳体内,蒸发器系统设置在冷凝器系统上方,蒸发器外系统与冷凝器外系统上、下正对;所述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是一种冷热两用的小型化空调电风扇,在电风扇上加装空调循环系统,为电风扇提供了吹冷风和吹热风;
所述冷风扇系统包括冷风电机、冷风扇、冷风导风涡壳、冷风进风窗和冷风出风窗,冷风出风窗出口处有冷风量分配叶片;冷风扇产生冷风风量,冷风风量从冷风进风窗进入冷风系统,冷风风量经蒸发器外系统吸收蒸发器内系统工质放出的冷量,冷却冷风风量,冷却的冷风在冷风导风涡壳的导向下,进入冷风出风窗;
所述热风扇系统包括热风扇、热风电机、热风导风涡壳、热风进风窗和热风出风窗;热风扇产生热风风量,热风风量从热风进风窗进入热风系统,热风风量经冷凝器外系统吸收冷凝器内系统工质放出的热量,加热热风风量,加热的热风在热风导风涡壳的导向下,进入热风出风窗。
按1人使用设计或多人使用设计,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的总高度为430-830cm、总宽度为27-67cm、总厚度为10-20cm;风量≥50m3/h,冷风冷量≥300w,能达到纳凉的效果;享用人为座姿,最大出风高度0.8m。
所述冷凝器内系统为工质盘管A,所述工质盘管A为双排设计、包括盘管A左排管和盘管A右排管,所述蒸发器内系统为工质盘管B,所述工质盘管B为单排设计,凝水的蒸发散热面积是凝水面积的一倍;所述压缩机、排气管、工质盘管A、毛细管、工质盘管B、回气管和压缩机顺次连接、组成空调工质内循环系统回路;工质在空调内循环系统回路内工作,压缩机对工质盘管B吸入的低压低温工质气体进行等熵压缩,变成高压高温气体,经排气管导向,流向工质盘管A,向冷凝器外系统放热,加热热风量,向受益对象吹热风,高温高压工质气体被冷却成常温高压液体、流经毛细管进行等焓节流,变成低压常温气液混合体、流到工质盘管B,向蒸发器外系统吸热,降低冷风风量的温度、至其饱和温度时,析出冷风中的饱和液态水,吹出低温冷风,对受益对象防暑降温;工质在工质盘管B吸热蒸发,变成低温低压过热气体、经回气管导向被压缩机吸入,等熵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完成空调循环制热制冷一个循环过程,如此,连续不断的循环运行,维持向冷风扇系统供给冷量和向热风扇系统供给热量。
所述工质为R410A制冷剂,所述R410A制冷剂是一款由HFC类物质组成的混配制冷剂,不含任何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其消耗臭氧潜能值ODP值为零,不对环境的影响产生有害影响。
所述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的总高度为63cm、总宽度为47.2cm、总厚度为16.5cm。
所述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为个人使用型,冷风量为50m3/h,冷风冷量为300w。
所述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为多人使用型,冷风量为100m3/h,冷风冷量为800w。
所述冷风出风窗出口处有冷风量分配叶片,所述冷风量分配叶片包括冷风上下导向叶片和冷风左右导向叶片,均有摆动功能,冷风可上下左右动态吹出到受冷风对象;热风出风窗出口处有热风量分配叶片,所述热风量分配叶片包括热风上下导向叶片和热风左右导向叶片,均有摆动功能,热风可上下左右动态吹出到受热风对象;
所述蒸发器外系统和冷凝器外系统为翅片,冷凝器外系统下部、底座上方设置有托盘;冷凝器外系统面积是蒸发器的2倍,蒸发器外系统产生冷量、产生冷凝水,冷凝水流到冷凝器外系统的翅片,得到充分蒸发,不留下水对环境的污染,并增加空调循环系统的制冷能力,降低空调系统压缩机的能量消耗量,夏季使用时,降低热风系统对冷风系统的热干扰,对其能量进行了全回收利用;冬季使用时,少量的冷凝水提高热风的湿度;在无风吹出时,冷凝水会竖直向下流到盘管A左排管,再流到冷凝器外系统下部的托盘内。
采用空调器模式控制,控制项目包括吹冷风、吹热风、向左摇摆、向右摇摆、强风、次强风、弱风、强冷、次强冷、弱冷、强热、次强热和弱热;空调器模式控制的具体设计为常规技术,不再赘述。
采用PLC控制器智能控制,包括PLC控制器、风速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与PLC控制器为电性连接或通信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PLC控制器为电性连接或通信连接,所述PLC控制器与冷风风机和热风电机为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设置在控制柜内,所述风速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在冷凝器系统和蒸发器系统的设置为常规技术,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结构上,如图1至图4示,引用空调循环系统,作为电风扇使用,采用了座式空调设计方案,适用于1或多个工作人员解热供暖容量;采用超小空调循环系统技术,其冷热量只有最小房间空调器的30%~50%,产品成本降低到30%;由于风量和冷量较小,空调循环系统的小型化设计,使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得以具体实施;
(2)在功能上,具有电风扇加空调器的纳凉效果,还有热泵空调器的取暖功能;夏季非极限天气时,停止空调循环系统和热风扇系统的运行,只运行冷风扇系统,此时的空调电风扇代替电风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污染,能节能防暑降温和局部防寒升温,除降温解热外,还具有冬季局部加湿防寒的功能;
(3)在应用上:在封闭的有限空域使用时,允许开门窗供新风;本产品能固定、也可移动,本产品适合在敞开式大空域运行,用于家庭的厨房、厕所、生产车间、汽车、户外作业等场所局部空域防寒解热,1台立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可取代多台房间空调器和电风扇,可降低设备费用和使用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原理图;
图2是:空调循环系统立体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图6是:冷风扇系统立体放大图(无上盖);
图7是:热风扇系统立体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冷凝水全回收利用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压缩机1、排气管2、冷凝器系统3、冷凝器内系统301、冷凝器外系统302、毛细管4、蒸发器系统5、蒸发器内系统501、蒸发器外系统502、回气管6、冷风扇系统7、冷风电机701、冷风扇702、冷风导风涡壳703、冷风进风窗704、冷风出风窗705、冷风上下导向叶片706、冷风左右导向叶片707、热风扇系统8、热风扇801、热风电机802、热风导风涡壳803、热风进风窗804、热风出风窗805、热风上下导向叶片806、热风左右导向叶片807、壳体9、底座10、滚轮11、上盖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空调循环系统、壳体9和底座10,所述空调循环系统设置在壳体9内,所述壳体9设置在底座10上,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滚轮11,壳体9上方为上盖12;所述空调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1、排气管2、冷凝器系统3、毛细管4、蒸发器系统5、回气管6和工质;所述冷凝器系统3包括冷凝器内系统301和冷凝器外系统302,所述蒸发器系统5包括蒸发器内系统501和蒸发器外系统502;所述压缩机1设置在冷凝器系统3左侧,所述排气管2设置在压缩机1和冷凝器系统3之间,所述毛细管4设置在冷凝器系统3和蒸发器系统5之间,所述回气管6设置在蒸发器系统5和压缩机1之间;采用空调器模式控制或PLC控制器智能控制;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还包括冷风扇系统7、热风扇系统8;所述冷风扇系统7和热风扇系统8设置在壳体9内,蒸发器系统5设置在冷凝器系统3上方,蒸发器外系统502与冷凝器外系统302上、下正对;所述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是一种冷热两用的小型化空调电风扇,在电风扇上加装空调循环系统,为电风扇提供了吹冷风和吹热风;
如图5所示,所述冷风扇系统7包括冷风电机701、冷风扇702、冷风导风涡壳703、冷风进风窗704和冷风出风窗705,冷风出风窗705出口处有冷风量分配叶片;冷风扇702产生冷风风量,冷风风量从冷风进风窗704进入冷风系统,冷风风量经蒸发器外系统502吸收蒸发器内系统501工质放出的冷量,冷却冷风风量,冷却的冷风在冷风导风涡壳703的导向下,进入冷风出风窗705;
如图6所示,所述热风扇系统8包括热风扇801、热风电机802、热风导风涡壳803、热风进风窗804和热风出风窗805;热风扇801产生热风风量,热风风量从热风进风窗804进入热风系统,热风风量经冷凝器外系统302吸收冷凝器内系统301工质放出的热量,加热热风风量,加热的热风在热风导风涡壳803的导向下,进入热风出风窗805。
如图3和图4所示,按1人使用设计,能达到纳凉的效果;享用人为座姿,最大出风高度0.8m。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冷凝器内系统301为工质盘管A,所述工质盘管A为双排设计、包括盘管A左排管和盘管A右排管,所述蒸发器内系统501为工质盘管B,所述工质盘管B为单排设计,凝水的蒸发散热面积是凝水面积的一倍;所述压缩机1、排气管2、工质盘管A、毛细管4、工质盘管B、回气管6和压缩机1顺次连接、组成空调工质内循环系统回路;工质在空调内循环系统回路内工作,压缩机1对工质盘管B吸入的低压低温工质气体进行等熵压缩,变成高压高温气体,经排气管2导向,流向工质盘管A,向冷凝器外系统302放热,加热热风量,向受益对象吹热风,高温高压工质气体被冷却成常温高压液体、流经毛细管4进行等焓节流,变成低压常温气液混合体、流到工质盘管B,向蒸发器外系统502吸热,降低冷风风量的温度、至其饱和温度时,析出冷风中的饱和液态水,吹出低温冷风,对受益对象防暑降温;工质在工质盘管B吸热蒸发,变成低温低压过热气体、经回气管6导向被压缩机1吸入,等熵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完成空调循环制热制冷一个循环过程,如此,连续不断的循环运行,维持向冷风扇系统7供给冷量和向热风扇系统8供给热量。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工质为R410A制冷剂,所述R410A制冷剂是一款由HFC类物质组成的混配制冷剂,不含任何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其消耗臭氧潜能值ODP值为零,不对环境的影响产生有害影响。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的总高度H为63cm、总宽度L为47.2cm、总厚度S为16.5cm。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为个人使用型,冷风量为50m3/h,冷风冷量为300w。
如图4-图7所示,所述冷风出风窗705出口处有冷风量分配叶片,所述冷风量分配叶片包括冷风上下导向叶片706和冷风左右导向叶片707,均有摆动功能,冷风可上下左右动态吹出到受冷风对象;热风出风窗805出口处有热风量分配叶片,所述热风量分配叶片包括热风上下导向叶片806和热风左右导向叶片807,均有摆动功能,热风可上下左右动态吹出到受热风对象;
如图2、图3和图8所示,所述蒸发器外系统502和冷凝器外系统302为翅片,冷凝器外系统302下部、底座10上方设置有托盘;冷凝器外系统302面积是蒸发器的2倍,蒸发器外系统502产生冷量、产生冷凝水,冷凝水流到冷凝器外系统302的翅片,得到充分蒸发,不留下水对环境的污染,并增加空调循环系统的制冷能力,降低空调系统压缩机1的能量消耗量,夏季使用时,降低热风系统对冷风系统的热干扰,对其能量进行了全回收利用;冬季使用时,少量的冷凝水提高热风的湿度;在无风吹出时,冷凝水会竖直向下流到盘管A左排管,再流到冷凝器外系统302下部的托盘内。
采用空调器模式控制,控制项目包括吹冷风、吹热风、向左摇摆、向右摇摆、强风、次强风、弱风、强冷、次强冷、弱冷、强热、次强热和弱热;空调器模式控制的具体设计为常规技术,不再赘述。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为多人使用型,冷风量为100m3/h,冷风冷量为800w。
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采用PLC控制器智能控制,包括PLC控制器(图中未显示)、风速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与PLC控制器为电性连接或通信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PLC控制器为电性连接或通信连接,所述PLC控制器与冷风风机701和热风电机802为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设置在控制柜内(图中未显示),所述风速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在冷凝器系统3和蒸发器系统5的设置为常规技术,不再赘述。
余同实施例1。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包括空调循环系统、壳体和底座,所述空调循环系统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壳体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滚轮、壳体上方为上盖;所述空调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排气管、冷凝器系统、毛细管、蒸发器系统、回气管和工质;所述冷凝器系统包括冷凝器内系统和冷凝器外系统,所述蒸发器系统包括蒸发器内系统和蒸发器外系统;所述压缩机设置在冷凝器系统左侧,所述排气管设置在压缩机和冷凝器系统之间,所述毛细管设置在冷凝器系统和蒸发器系统之间,所述回气管设置在蒸发器系统和压缩机之间;采用空调器模式控制或PLC控制器智能控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冷风扇系统、热风扇系统;所述冷风扇系统和热风扇系统设置在壳体内,蒸发器系统设置在冷凝器系统上方,蒸发器外系统与冷凝器外系统上、下正对;
所述冷风扇系统包括冷风电机、冷风扇、冷风导风涡壳、冷风进风窗和冷风出风窗,冷风出风窗出口处有冷风量分配叶片;
所述热风扇系统包括热风扇、热风电机、热风导风涡壳、热风进风窗和热风出风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其特征在于: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的总高度为430-830cm、总宽度为27-67cm、总厚度为10-20cm;风量≥50m3/h,冷风冷量≥300w。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内系统为工质盘管A,所述工质盘管A为双排设计、包括盘管A左排管和盘管A右排管,所述蒸发器内系统为工质盘管B,所述工质盘管B为单排设计;所述压缩机、排气管、工质盘管A、毛细管、工质盘管B、回气管和压缩机顺次连接、组成空调工质内循环系统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的总高度为63cm、总宽度为47.2cm、总厚度为16.5c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为个人使用型,冷风量为50m3/h,冷风冷量为300w。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为多人使用型,冷风量为100m3/h,冷风冷量为800w。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出风窗出口处有冷风量分配叶片,所述冷风量分配叶片包括冷风上下导向叶片和冷风左右导向叶片,均有摆动功能,冷风可上下左右动态吹出到受冷风对象;热风出风窗出口处有热风量分配叶片,所述热风量分配叶片包括热风上下导向叶片和热风左右导向叶片,均有摆动功能;
所述蒸发器外系统和冷凝器外系统为翅片,冷凝器外系统下部、底座上方设置有托盘;冷凝器外系统面积是蒸发器的2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其特征在于:采用空调器模式控制,控制项目包括吹冷风、吹热风、向左摇摆、向右摇摆、强风、次强风、弱风、强冷、次强冷、弱冷、强热、次强热和弱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其特征在于:采用PLC控制器智能控制,包括PLC控制器、风速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与PLC控制器为电性连接或通信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PLC控制器为电性连接或通信连接,所述PLC控制器与冷风风机和热风电机为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设置在控制柜内。
CN202221158210.XU 2022-05-13 2022-05-13 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 Active CN217715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58210.XU CN217715237U (zh) 2022-05-13 2022-05-13 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58210.XU CN217715237U (zh) 2022-05-13 2022-05-13 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15237U true CN217715237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93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58210.XU Active CN217715237U (zh) 2022-05-13 2022-05-13 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152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14448U (ja) 全熱回収エアコンユニット
CN205048940U (zh) 烘干除湿机组
CN102620361A (zh) 带除湿功能的热泵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0748970A (zh) 空调系统以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WO2020147168A1 (zh) 移动空调及其制冷方法
CN206430295U (zh) 一种模块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空调机组
CN105737302A (zh) 基于干空气能的中央空调
CN204612044U (zh) 一种微型直流变频空调
CN202521763U (zh) 带除湿功能的热泵空调
CN203687260U (zh) 一种适用于地铁站公共区的组合式整体空调机
CN207599917U (zh) 间接蒸发供冷装置
CA3193077A1 (en) Single-stage carbon dioxide multi-split cooling and heating multifunctional central air conditioner
CN206959551U (zh) 一种热泵烘干除湿一体机
CN211146705U (zh) 空调系统
CN217715237U (zh) 座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
CN217519982U (zh) 一种数据中心用基于溶液除湿的间接蒸发空调系统
CN207132488U (zh) 一种基于蒸发冷却和喷射制冷的复合空调系统
CN205448124U (zh) 一种热管复合型空调系统
CN214406241U (zh) 一种恒温除湿新风空调机
CN213334747U (zh) 基于二氧化碳多联机中央空调的热水供应装置及中央空调
CN213395667U (zh) 一种采用间接蒸发冷却方式的集装箱数据中心
CN211011626U (zh) 一种热泵型无级可调温除湿机组
CN114353203A (zh) 热泵型溶液除湿空调机组
CN203628894U (zh) 远程送风露点间接-机械制冷一体化空调机
CN217715236U (zh) 立式冷热两用空调电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