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15203U - 一种空调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15203U
CN217715203U CN202221239958.2U CN202221239958U CN217715203U CN 217715203 U CN217715203 U CN 217715203U CN 202221239958 U CN202221239958 U CN 202221239958U CN 217715203 U CN217715203 U CN 2177152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heat exchanger
outdoor unit
air
installation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3995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鲁华
宋旭彤
王涛
黄信博
都学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3995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152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152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152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空调室外机,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空调室外机壳体内部风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该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隔板、至少一个换热器、第一风机以及第二风机。壳体包括顶板以及绕顶板一周设置的侧板。顶板上开设有出风口,侧板上开设有进风口。隔板位于壳体内,与侧板连接,隔板上开设有通风口。隔板将壳体内部分成第一安装腔以及第二安装腔,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通过通风口连接,且第一安装腔以及第二安装腔均与进风口连通。至少一个换热器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安装腔内,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安装腔内。第一风机安装于顶板上,且位于进风口处。第二风机安装于隔板上,且位于通风口处。该空调室外机用于调节室内温度。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室内环境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空调作为一种室内空气温度调节设备,应用于大多数的家庭当中。
空调室外机是空调的重要组成部分。空调室外机一般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部的换热器。换热器用于与空气进行换热,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对于空调整体的运行效率有较大的影响。
空调室外机壳体内的风场分布情况对于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有较大的影响。目前,空调室外机壳体内部各处的风场分布不均匀,造成位于壳体内的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较低,从而使得空调整体的运行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用于解决现有的空调室外机壳体内部风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该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隔板、至少一个换热器、第一风机以及第二风机。壳体包括顶板以及绕顶板一周设置的侧板。顶板上开设有出风口,侧板上开设有进风口。隔板位于壳体内,与侧板连接,隔板上开设有通风口。隔板将壳体内部分成第一安装腔以及第二安装腔,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通过通风口连接,且第一安装腔以及第二安装腔均与进风口连通。至少一个换热器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安装腔内,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安装腔内。第一风机安装于顶板上,且位于进风口处。第二风机安装于隔板上,且位于通风口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由于隔板将壳体的内部分成了第一安装腔以及第二安装腔,并且至少一个换热器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安装腔内,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安装腔内。由此,外界的空气在第一风机以及第二风机的作用下,从侧板的进风口处进入第一安装腔以及第二安装腔内,与换热器进行换热后,从顶板的出风口处流出。
由于第一风机安装于顶板上,位于出风口处,第二风机安装于隔板上,位于通风口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可以分别加快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内的空气流动速度,使得壳体内部各处风场的分布较为均匀,使得换热器远离顶板处也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提升了换热器整体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机位于顶板远离壳体内部的一侧。第二风机位于第一安装腔内。其中,第二安装腔位于第一安装腔远离顶板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压缩机。压缩机位于壳体内。至少一个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位于第一安装腔内,第一换热器的两端分别与压缩机连接。第二换热器位于第二安装腔内,第二换热器的两端分别与压缩机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均包括两个C型换热器。其中,第一换热器的两个C型换热器围绕侧板设置,且第一换热器的两个C型换热器的开口相对设置。第二换热器的两个C型换热器围绕侧板设置,且第二换热器的两个C型换热器的开口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包括G型换热器,G型换热器围绕侧板设置。第二换热器包括两个C型换热器。两个C型换热器围绕侧板设置,且两个C型换热器的开口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管排以及第二换热管排。第一换热管排的第一端与压缩机连接。第二换热管排位于第一换热管排靠近进风口一侧。第二换热管排的第一端与压缩机,第二端与第一换热管排的第二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机包括第一风扇以及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风扇连接,用于驱动第一风扇转动。第二风机包括第二风扇以及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风扇连接,用于驱动第二风扇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扇为轴流风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风扇为斜流风扇和轴流风扇中的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扇还包括第一导流圈以及防护圈。第一导流圈的一端与顶板连接,位于出风口的外围,且第一导流圈围设于第一风扇的外围。防护圈与第一导流圈远离顶板一端连接。其中,第一驱动电机安装于防护圈上,且位于防护圈靠近第一导流圈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风机还包括第二导流圈以及电机支架。第二导流圈的一端与隔板连接,位于通风口的外围,且第二导流圈围设于第二风扇的外围。电机支架与第二导流圈连接,且部分位于第二导流圈远离通风口一端。其中,第二驱动电机安装于电机支架上,且位于第二导流圈远离通风口一端。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的一种空调室外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A为从图1所示空调室外机的壳体的一个拐角处观察到的内部风量分布示意图;
图2B为从图1所示空调室外机中与图2A所示拐角相对的另一个拐角处观察到的内部风量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外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外机的壳体内部的风量分布示意图;
图6B为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外机的另一个角度观察到的内部风量分布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内部的空气流向示意图;
图8为空调室外机内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5所示第二风机的剖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壳体内部的空气流向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型换热器的截面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G型换热器的截面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图1为相关技术的一种空调室外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空调室外机01包括壳体010、换热器011以及风机012。其中,换热器011位于壳体010内部。风机012位于壳体010内的顶部位置。壳体010上的侧面设有进风口(图中未示出),壳体010的顶部设有出风口(图中未示出)。
如图1所示,换热器011的高度较高,其高度壳一般可达到1.2m~1.5m左右。换热器011的一端靠近壳体的顶部,另一端靠近壳体010的底部。但是,由于风机012位于壳体010的顶部,导致壳体010内部各处的风速分布不均匀。
如图2A和图2B所示,图2A为从图1所示空调室外机01的壳体的一个拐角处观察到的内部风量分布示意图,图2B为从图1所示空调室外机01中与图2A所示拐角相对的另一个拐角处观察到的内部风量分布示意图。可以看到,空调室外机01靠近顶部的位置风速较大,风速大约为1m/s,靠近底部的位置的风速较小,风速大约为0.5m/s。
由此可知,虽然图1所示的空调室外机01在壳体010的顶部设置有两个风机012,但是壳体010靠近底部位置处的空气流动性还是较差,从而使得换热器011中靠近底部的位置处与空气的换热效果较差,换热效率较低,影响空调整体的换热效率。同时,换热器011靠近壳体010顶部部分形成的冷凝水流向壳体010底部时会导致换热器011下部结冰,进而使得整机的能力衰减,最终除霜停机。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外机10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空调室外机100可以包括壳体10、隔板20,至少一个换热器30、第一风机40以及第二风机50。
壳体10可以包括顶板101以及绕顶板101一周设置的侧板102。顶板101上开设有出风口(图中未示出),侧板102上开设有进风口(图中未示出)。外界的空气可通过侧板102上的进风口进入到壳体10的内部,然后从顶板101上的出风口处流出。
当然,为了使得壳体10的内部形成安装空间,壳体10还包括底板103。底板103位于顶板101远离侧板102一侧,与顶板101以及侧板102共同围成安装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示例性的,壳体10的形状可以大致为长方体型。同时,侧板102上的进风口可以为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多个长条形的开口,开口分布在侧板102的不同位置,以方便外部的空气进入到壳体10的内部。
继续参照图3,隔板20位于壳体10的内部,与侧板102连接,隔板20上开设有通风口(图中未示出)。隔板20将壳体10的内部分成第一安装腔110以及第二安装腔120。第一安装腔110以及第二安装腔120通过通风口连接,且第一安装腔110以及第二安装腔120均与进风口连通。这样,外部的空气可通过侧板102上的进风口进入到壳体10的第一安装腔110以及第二安装腔120内。
可以理解的是,隔板20可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与侧板102连接。示例性的,隔板20可以通过卡接结构与壳体10的侧板102卡接,或者隔板20也可以通过螺钉与侧板102连接。隔板20可以设置在壳体10内中沿第一方向X的中间位置,或者略微靠近底板103的位置处。
继续参照图3,至少一个换热器30位于壳体10内,至少一个换热器30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安装腔110内,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安装腔120内。这样,进入第一安装腔110以及第二安装腔120内的空气都会换热器30进行换热,保证换热效率。同时,为了方便放置换热器30,如图3所示,换热器30可以沿第一方向X放置在壳体10的顶板101和底板103之间。
继续参照图3,第一风机40安装于顶板101上,且位于出风口处。在第一风机40的作用下,壳体10内部的空气可通过侧板102上的进风口处引入壳体内,与换热器30换热后,从顶板101上的出风口处排出。
第二风机50安装于隔板20上,且位于通风口处。这样,在第二风机50的作用下,空气可从侧板102的进风口处进入第二安装腔120内,并在第二风机50的作用下流动至第一安装腔110内,最后从顶板101上的出风口处排出。
由此,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100,由于隔板20将壳体10的内部分成了第一安装腔110以及第二安装腔120,并且至少一个换热器30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安装腔110内,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安装腔120内。由此,外界的空气在第一风机40以及第二风机50的作用下,从侧板102的进风口处进入第一安装腔110以及第二安装腔120内,与换热器30进行换热后,从顶板101的出风口处流出。
由于第一风机40安装于顶板101上,位于出风口处,第二风机50安装于隔板20上,位于通风口处。第一风机40和第二风机50可以分别加快第一安装腔110和第二安装腔120内的空气流动速度,使得壳体10内部各处风场的分布较为均匀,使得换热器20远离顶板101处也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提升了换热器20整体的换热效率。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如图3所示,除上述部件外,空调室外机100还可以包括压缩机60、气液分离器70、电器盒80以及油分离器(图中未示出)等实现空调基本功能所必备的部件。压缩机60、气液分离器70以及电器盒80可设置于壳体10内。
压缩机60具有进气口以及出气口,可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电器盒80可以贯穿隔板20设置在壳体10内,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安装腔120内,具体的设置方式可根据电器盒80的尺寸以及形状确定。
继续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机40可以位于顶板101远离壳体10内部的一侧,第二风机50可以位于第一安装腔110内。其中,如图3所示,第二安装腔120位于第一安装腔110远离顶板101一侧。
由于第一风机40安装于壳体10的外部,可以减少因第一风机40在壳体10内部的占用空间,使得壳体10的内部空间更大。同时,由图3可知,压缩机60以及气液分离器70一般设置于壳体10的底板103上,即位于第二安装腔120内。这样,由于第二风机50位于第一安装腔110内,可以方便压缩机60以及气液分离器70的安装。
当然,壳体10的内部空间足够时,第一风机40也可以位于顶板101靠近隔板20一侧,即第一风机40可以位于第一安装腔110内。同样的,第二风机50也可以位于第二安装腔120内。第一风机40和第二风机50的具体安装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风机40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机40可以包括第一风扇41以及第一驱动电机42。第一驱动电机42的输出端与第一风扇41连接,用于驱动第一风扇41转动。
如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风机50的结构示意图。第二风机50包括第二风扇51以及第二驱动电机52。第二驱动电机5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风扇51,用于驱动第二风扇51转动。
由此,第一风机40的运行与第二风机50的运行相互独立。在运行空调室外机100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同时运行第一风机40以及第二风机50。
例如,用户可以控制第一驱动电机42以及第二驱动电机52运行,使得第一风扇41以及第二风扇51同时转动,使得第一安装腔110以及第二安装腔120内的空气流动速度较快,壳体10内部整体的风场分布较为均匀。
此时,如图6A和图6B所示,图6A为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外机100的壳体内部的风量分布示意图,图6B为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外机100的另一个角度观察到的内部风量分布示意图。可以看到,第一风机以及第二风机同时运行时,壳体10内的风场分布相对而言较为均匀,换热器具有较好的换热效果,换热效率较高。
此外,第一风扇41和第二风扇51的转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示例性的,第一风扇41和第二风扇51的转向可以相反。此时,第二风扇51可以起到预旋转的作用,进而可以使得第一风扇41的消耗功率降低10%,同时,可以使得壳体10内风场的均匀度提升,进而使得换热器的均匀度能够提升40%左右。
为了更好的控制壳体10内部的空气流向。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扇41可以为轴流风扇。这样,壳体10内部的风在第一风扇41的作用下从顶板101的出风口吹出,并沿着与第一风扇41的轴向平行的方向吹出。
同样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风扇51可以为轴流风扇或者斜流风扇中的一种。当第二风扇51也为轴流风机时,可以使得第二安装腔120内的空气经过隔板20上的通风口进入到第一安装腔110内之后,朝着靠近顶板101的方向流动,使得空气更容易从顶板101上的出风口处吹出。
当然,第二风扇51也可以为斜流风扇。此时,壳体10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可以如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内部10的空气流向示意图。外界的空气从侧板102上的进气口进入到第二安装腔120之后,在第二风扇51的作用下进入到第一安装腔110内部。
继续参照图7,由于第二风扇51为轴流风扇,此时,第一风扇41可以反转,可以使得空气大部分都从侧板102处排出,第一风扇41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此时,空气朝向侧板102的方向流动,并从侧板110上的进风口处排风。气流从第一安装腔110内处的侧板102处排出时,也会与换热器30换热。
当然,第一风扇41也可以正转,此时,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壳体10内部的空气流向示意图。进入第一安装腔110内的空气在第一风扇41的作用下,朝着顶板101的出风口处流动,从顶板101处流出。
继续参照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机40还可以包括第一导流圈43以及防护圈44。第一导流圈43的一端与顶板101连接,位于出风口的外围。且第一导流圈43围设于第一风扇41的外围。
通过设置第一导流圈43,可以提高第一风机40整体的出风效率,使得壳体10内的空气更快的从顶板101上的出风口处流出。同时,由于第一导流圈43围设于第一风扇41的外围,此时,如图8所示,图8为空调室外机100内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外部无法接触到第一风扇41(图7),第一导流圈43也可以对第一风扇41(图7)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流圈43可以为导流板,通过导流板围成两端具有开口的第一导流圈43。第一导流圈43围成的形状可以有所不同,例如,第一导流圈43可以围成圆柱形,也可以围成长方体型等形状。
继续参照图7,防护圈44与第一导流圈43远离顶板101一端连接。示例性的,防护圈44可通过螺钉与第一导流圈43连接。其中,如图4所示,第一驱动电机42安装于防护圈44上,且位于防护圈44靠近第一导流圈43(图7)一侧。防护圈44可以起到固定第一驱动电机42的作用,同时,防护圈44还可以对第一风扇41以及第一驱动电机41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示例性的,防护圈44可以为铁丝组成的防护网。
参照图5,对于第二风机50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风机50还可以包括第一导流圈53以及电机支架54。参照图7,第二导流圈53的一端与隔板20连接,位于通风口的外围,且第二导流圈53围设于第二风扇51的外围。这样,第二导流圈53可以起到提高第二风扇51出风效率的效果。
类似的,第二导流圈53也可以由导流板围成。第二导流圈53所围成的形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例如,如图5所示,第二导流圈53围成一个大致为圆台形的空间。
此外,如图9所示,图9为图5所示第二风机50的剖视图,第二导流圈53的内部可以设有凸起部531,凸起部531可以第二风扇51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流圈43(图7)可以与第二导流圈53的结构相同,也可以不同。
继续参照图5,电机支架54与第二导流圈53连接,且部分位于第二导流圈53远离通风口一端。电机支架54与第二导流圈53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示例性的,电机支架54可以通过螺钉与第二导流圈53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电机支架54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电机支架54可以为U型长条状支架,支架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导流圈53连接。当然,电机支架54也可以为板状,直接安装于第二导流圈53的一端。
继续参照图5,第二驱动电机52安装于电机支架54上,且位于第二导流圈53远离通风口一端。由于第二导流圈53部分位于第二导流圈53远离通风口一端,第二驱动电机52安装在电机支架54的时候,其输出端可以方便的与第二风扇51进行连接。
第二驱动电机52可通过不同的方式连接于电机支架54上。示例性的,第二驱动电机52也可以通过螺钉安装于电机支架54上。通过设置电机支架54,可以使得第二驱动电机52的安装更加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5所示,当电机支架54为U型长条状支架时,电机支架54可以为多个,多个电机支架54分别与第二驱动电机52连接,使得第二驱动电机52固定的更加牢靠。
参照图7,为了实现空调室外机100中的换热器30的分段控制,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换热器30可以包括第一换热器31以及第二换热器32。第一换热器31位于第一安装腔110内,第一换热器31的两端分别与压缩机60(图3)连接。第二换热器32位于第二安装腔120内,第二换热器32的两端分别与压缩机60(图3)连接。
由此,通过设置换热独立的第一换热器31以及第二换热器32。在空调室外机100在运行过程中,可以选择第一换热器31以及第二换热器32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换热,以实现空调室外机100的分段控制,提高系统能效。
示例性的,当上述空调室外机100与多台空调室内机连接时,可根据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数量,选择换热器30的开启数量,以匹配满足当前空调室内机的需求,避免换热器30为大换热器时引起的压缩机60运转频率过低,为保护压缩机60进行停机回油问题的发生。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换热器31以及第二换热器32通过管路与压缩机60进行连接。第一换热器31或者第二换热器32开启时,控制第一换热器31或者第二换热器32与压缩机60之间的管路连通即可开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31以及第二换热器32均可以包括两个C型换热器。其中,第一换热器31的两个C型换热器围绕侧板102设置,且第一换热器31的两个C型换热器的开口相对设置。第二换热器32的两个C型换热器围绕侧板102设置,且第二换热器32的两个C型换热器围绕侧板102设置。
两个C型换热器的设置方式可参阅图11,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型换热器33的截面图。这样,两个C型换热器33的换热面积较大,围绕侧板102设置,使得室外空气能够充分的与C型换热器33进行换热,进而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同时,两个C型换热器33之间也可以独立运行,进而使得第一换热器31(图7)以及第二换热器32(图7)可以部分运行的效果,可以满足室内换热器负荷较低时的换热需求。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31也可以包括G型换热器,G型换热器围绕侧板102设置。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G型换热器34的截面图。在壳体10内部空间大小相同的条件下,G型换热器34具有较大的热交换面积,能够提高换热器整体的能效,换热效果更好。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换热器32(图7)也可以包括G型换热器34。
可知的,空调室外机100的换热器30可能出现结霜问题,此时,往往需要停止室内空调器的制热功能,进行停机化霜,用户体验较差。
因此,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参照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32可以包括第一换热管排321以及第二换热管排322。第一换热管排321的第一端与压缩机60(图3)连接。第二换热管排322位于第一换热管排321靠近进风口一侧。第二换热管排322的第一端与压缩机60(图3)连接,第二端与第一换热管排321的第二端连接。
由此,当空调室外机100运行时,流经第二换热管排322的制冷剂后会流向第一换热管排321。这样,可以使得第二换热管排322与第一换热管排321的换热状态相反。即第一换热管排321用作蒸发器时,第二换热管排322可以用作冷凝器。
这样,外部的空气会先经过第二换热管排322,第二换热管排322用作冷凝器时会释放热量,对空气进行预热,然后预热之后的空气会与第一换热管排321进行换热。由于与第一换热管排321换热的是预热后的空气,可以放置出现结霜的问题。此时,控制第一风机40和第二风机50,使空调室外机100的壳体10内的空气按照图7所示的方向流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换热管排32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可以使得第二换热器32整体的换热以第一换热管排321的换热状态为主,以保证空调整体的正常运行。示例性的,第一换热管排321的数量可以为两排或者三排,第二换热管排322的数量可以为一排。当第二换热器32包括C型换热器时,C型换热器可以包括上述第一换热管排321以及第二换热管排322。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换热器31为G型换热器时,G型换热器也可以包括多排换热管排。示例性的,第一换热器31可以包括两排换热管排或者三排换热管排。
下面,结合附图,对第二换热器32在空调中的具体连接做简单说明。如图13所示,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200的结构框图,压缩机60的出气口与四通阀201连接,室内换热器202的一端与四通阀201连接,另一端与空调室外机的换热器30连接。其中,第二换热器32中的第一换热管排321的第一端与四通阀201连接,第二换热管排322的第一端可以直接与压缩机60的出气口连接,第二端与第一换热管排321的第二端连接。
由此,如图13所示,室内换热器202进行制热时,从压缩机60中的流出的制冷剂流出后分流,一部分制冷剂流动至室内换热器202中换热,进行制热。另一部分制冷剂流动至第二换热管排322对进入壳体10内的空气进行制热。然后,流经室内换热器202以及第二换热管排322的制冷剂再流经第一换热管排321后返回压缩机60内完成循环。由此,实现了第二换热管排322对空气进行预热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换热管排322的第一端也可以连接于四通阀201和室内换热器202之间。这样,可以使得第二换热管排322与室内换热器202的换热状态保持一致。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顶板以及绕所述顶板一周设置的侧板;所述顶板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侧板上开设有进风口;
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侧板连接;所述隔板上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内部分成第一安装腔以及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通过所述通风口连接,且所述第一安装腔以及所述第二安装腔均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至少一个换热器,所述至少一个换热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
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安装于所述顶板上,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处;以及,
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安装于所述隔板上,且位于所述通风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位于所述顶板远离所述壳体内部的一侧;所述第二风机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其中,所述第二安装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远离所述顶板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至少一个换热器包括:
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压缩机连接;以及,
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压缩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均包括两个C型换热器;
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两个C型换热器围绕所述侧板设置,且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两个C型换热器的开口相对设置;
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两个C型换热器围绕所述侧板设置,且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两个C型换热器的开口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
G型换热器,所述G型换热器围绕所述侧板设置;
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
两个C型换热器,两个所述C型换热器围绕所述侧板设置;且两个所述C型换热器的开口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
第一换热管排,所述第一换热管排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连接;以及,
第二换热管排,所述第二换热管排位于所述第一换热管排靠近所述进风口一侧;所述第二换热管排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换热管排的第二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包括:
第一风扇;以及,
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风扇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扇转动;
所述第二风机包括:
第二风扇;以及,
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风扇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风扇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为轴流风扇;和/或,所述第二风扇为斜流风扇和轴流风扇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还包括:
第一导流圈,所述第一导流圈的一端与所述顶板连接,位于所述出风口的外围;且所述第一导流圈围设于所述第一风扇的外围;以及,
防护圈,所述防护圈与所述第一导流圈远离所述顶板一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防护圈上,且位于所述防护圈靠近所述第一导流圈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还包括:
第二导流圈,所述第二导流圈的一端与所述隔板连接,位于所述通风口的外围;且所述第二导流圈围设于所述第二风扇的外围;以及,
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与所述第二导流圈连接,且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导流圈远离所述通风口一端;其中,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支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导流圈远离所述通风口一端。
CN202221239958.2U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空调室外机 Active CN2177152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39958.2U CN217715203U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空调室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39958.2U CN217715203U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空调室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15203U true CN217715203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92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39958.2U Active CN217715203U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空调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152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69567B (zh) 分体式变频空调室外机
CN108119963A (zh) 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7865567U (zh) 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7715203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CN101178225A (zh) 双系统机柜空调器
CN101592363B (zh) 分体式空调室外机
CN213272829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13310112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1813337B (zh) 一种空调器的室外机
CN211084250U (zh) 厨房空调
CN201672614U (zh) 新型双冷源节能空调
CN220042033U (zh) 空调器
CN219797560U (zh) 一种用于雷达站的精密空调
CN21576540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041977U (zh) 空调器
CN217503799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755996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244600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379627U (zh) 机柜级制冷系统
CN216924572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567546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346673U (zh) 空调器、空调系统和热交换系统
CN215723723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624459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446683U (zh) 空调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