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06115U - 把立折叠机构和代步工具 - Google Patents

把立折叠机构和代步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06115U
CN217706115U CN202220087744.1U CN202220087744U CN217706115U CN 217706115 U CN217706115 U CN 217706115U CN 202220087744 U CN202220087744 U CN 202220087744U CN 217706115 U CN217706115 U CN 2177061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ch
riser
spring
wrench
lock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8774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登卫
谭强
马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ebot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ebot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ebot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ebot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8774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061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061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061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把立折叠机构和代步工具,把立折叠机构包括底座、立管、第一锁紧组件、扳手和第二锁紧组件,底座设有第一卡槽,立管与底座相连且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可枢转,第一锁紧组件与立管可滑动地相连,其中在立管从折叠位置枢转到展开位置时第一锁紧组件与第一卡槽卡合,扳手与第一锁紧组件相连,扳手与底座可枢转地相连以便于驱动第一锁紧组件相对立管滑动,第二锁紧组件安装在扳手上,在立管处于展开位置时第二锁紧组件能够与底座和立管中的至少一者相连。本实用新型的把立折叠机构具有在展开状态自动锁合,且锁合后不易意外松开的优点。

Description

把立折叠机构和代步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滑板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把立折叠机构和代步工具。
背景技术
诸如滑板车的代步工具,为了携带方便,把立和车体之间通常设置为可折叠,然而,相关技术中,在把立和车体处于展开状态时需要手动锁定把立而无法自动锁定把立,导致操作复杂,且手动锁定后把立存在容易意外松开的风险,安全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把立折叠机构,该把立折叠机构具有在展开状态自动锁合且锁合后不易意外松开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代步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把立折叠机构包括底座、立管、第一锁紧组件、扳手和第二锁紧组件,所述底座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立管与所述底座相连且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可枢转;所述第一锁紧组件与所述立管可滑动地相连,其中在所述立管从所述折叠位置枢转到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一锁紧组件与所述第一卡槽卡合;所述扳手与所述第一锁紧组件相连,所述扳手与所述底座可枢转地相连以便于驱动所述第一锁紧组件相对所述立管滑动;所述第二锁紧组件安装在所述扳手上,在所述立管处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二锁紧组件能够与所述底座和所述立管中的至少一者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把立折叠机构,第一锁紧组件在立管由折叠位置枢转至展开位置时可自动卡入底座上的第一卡槽内,由此锁定立管,以实现立管和底座在展开状态下的相对固定,无需手动操作锁定立管,立管的锁定方便。另外,在立管枢转至展开位置后,扳手相对底座枢转,由此第一锁紧组件进一步卡入第一卡槽内,进一步锁紧立管。通过第二锁紧组件可以锁紧扳手,以阻止扳手意外枢转,进而实现对第一锁紧组件的限位,有效避免第一锁紧组件意外脱离第一卡槽而导致立管折叠,提高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紧组件包括拉紧杆和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拉紧杆相连,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立管可滑动地相连,所述拉紧杆与所述扳手可枢转地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上设有导向斜面,在所述立管从所述折叠位置枢转到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底座相对滑动以便于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槽相对,所述第一锁紧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朝所述第一卡槽压迫所述第一卡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紧组件还包括螺纹套筒和第一螺栓,所述拉紧杆的第二端设有外螺纹,所述拉紧杆的第二端螺纹配合在所述螺纹套筒内,所述第一卡扣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螺纹套筒螺纹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台阶,所述第一弹簧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端止抵在所述第一螺栓上,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二端止抵在所述台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紧组件还包括导向杆,所述立管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导向杆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第一卡扣相连,所述导向杆的第二端设有第一限位凸缘,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一端止抵所述立管,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二端止抵所述第一限位凸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紧组件还包括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螺纹配合在所述拉紧杆上且位于所述螺纹套筒远离所述第一卡扣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紧组件包括第二卡扣和第三弹簧,所述扳手上设有滑槽,所述立管上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扣安装在所述扳手上且沿所述滑槽可移动以卡入和脱离所述第二卡槽,所述第三弹簧设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三弹簧的第一端止抵所述滑槽的壁,所述第三弹簧的第二端止抵所述第二卡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紧组件还包括滑钮,所述滑槽为贯通槽,所述第二卡扣设在所述滑槽的第一侧,所述滑钮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滑槽的第二侧且与所述第二卡扣相对,所述滑钮位于所述滑槽的第二侧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卡扣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扳手的第二侧设有导向槽,所述滑钮与所述导向槽可滑动地配合,所述滑钮的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导向槽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钮具有设置于所述滑槽的第一侧的卡持部,所述底座设有限位部,在所述扳手沿远离所述立管的方向枢转到预定位置时,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卡持部卡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拉紧杆设有凸轮腔,所述扳手的第一端设有凸轮,所述凸轮与所述底座通过枢轴可枢转地相连且所述凸轮相对于所述枢轴的中心轴线偏心设置,所述凸轮配合在所述凸轮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枢轴与所述底座相连并具有锁孔,所述凸轮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所述枢轴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一锁紧组件还包括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枢轴上,所述扭簧的第一端配合在所述锁孔内,所述扭簧的第二端配合在所述限位槽内,在所述扳手相对所述立管枢转至预定位置时,所述扭簧的第二端止抵所述限位槽的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紧组件还包括第四弹簧,所述螺纹套筒的远离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凸缘,所述第四弹簧套设在所述螺纹套筒上,在所述扳手沿远离所述立管的方向枢转到预定位置时,所述第四弹簧的第一端止抵所述立管,所述第四弹簧的第二端止抵所述第二限位凸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紧组件还包括簧片,所述簧片的第一端与所述立管相连,在所述扳手沿远离所述立管的方向枢转到预定位置时,所述簧片的第二端止抵所述扳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把立折叠机构还包括第三卡扣,所述第三卡扣安装在所述立管上,所述第二卡槽形成于所述第三卡扣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把立折叠机构还包括下接头,所述下接头固定在所述立管的下端,所述立管通过所述下接头与所述底座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一锁紧组件与所述下接头可滑动地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工具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把立折叠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工具,立管在由折叠位置切换至展开位置时能够由第一卡扣自动锁定,并且通过枢转扳手进一步锁紧立管,在将立管从展开位置枢转至折叠位置时,需要至少两步操作,避免了立管从展开位置意外切换至折叠状态,提高了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代步工具为滑板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把立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的示意图,其中立管处于折叠位置。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把立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其中立管处于展开位置且扳手未锁紧第一锁紧组件。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把立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其中立管处于展开位置且扳手锁紧第一锁紧组件。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把立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的另一示意图,其中立管处于展开位置且扳手锁紧第一锁紧组件。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把立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的又一示意图,其中立管处于展开位置且扳手锁紧第一锁紧组件。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把立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的另一示意图,其中立管处于展开位置且扳手锁紧第一锁紧组件。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把立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的又一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把立折叠机构中扳手和第二锁紧组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把立折叠机构100,底座1,第一卡槽11,限位部12,立管2,下接头3,扳手4,凸轮41,滑槽42,导向槽43,第一锁紧组件5,拉紧杆51,第一弹簧52,第一螺栓53,螺纹套筒54,第二限位凸缘541,调节螺母55,第一卡扣56,导向斜面561,第二弹簧57,第四弹簧58,扭簧59,第二锁紧组件6,第三弹簧61,第二卡扣62,滑钮63,卡持部631,第二螺栓64,枢轴7,簧片8,第三卡扣9,第二卡槽91,导向杆10,第一限位凸缘1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把立折叠机构100。
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把立折叠机构100包括底座1、立管2、第一锁紧组件5、扳手4和第二锁紧组件6。底座1设有第一卡槽11,立管2与底座1相连且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可枢转。第一锁紧组件5与立管2可滑动地相连,其中在立管2从折叠位置枢转到展开位置时第一锁紧组件5与第一卡槽11卡合。
如图1-图3所示,立管2在展开位置处于竖立状态,立管2的下端靠近右侧位置与底座1的上端靠近右侧位置可枢转地相连,第一锁紧组件5可滑动地配合在立管2的下端靠近左侧位置的配合槽内,底座1的左侧设有开口朝左的第一卡槽11。在立管2处于展开位置时,第一锁紧组件5能够自动与第一卡槽11卡合,由此实现立管2和底座1在展开位置的相对固定。
扳手4与第一锁紧组件5相连,扳手4与底座1可枢转地相连以便于驱动第一锁紧组件5相对立管2滑动。即扳手4用于将第一锁紧组件5锁紧在第一卡槽11内以及用于使第一锁紧组件5脱离第一卡槽11。第二锁紧组件6安装在扳手4上,在立管2处于展开位置时第二锁紧组件6能够与底座1和立管2中的至少一者相连,以用于在展开位置锁紧扳手4,由此防止扳手4枢转。
如图2和图3所示,扳手4可以相对底座1沿一个方向转动,由此使第一锁紧组件5进一步卡入第一卡槽11内。扳手4也可以相对底座1沿相反方向转动,由此使第一锁紧组件5远离第一卡槽11运动,并最终脱离第一卡槽11。在第一锁紧组件5进一步卡入第一卡槽11内后,第二锁紧组件6能够与底座1相连,或者与立管2相连,再或者同时与底座1和立管2相连,进而实现对扳手4的锁紧,避免扳手4意外转动而导致第一锁紧组件5脱离第一卡槽1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把立折叠机构100,第一锁紧组件5在立管2由折叠位置枢转至展开位置时可自动卡入底座1上的第一卡槽11内,由此锁定立管2,以实现立管2和底座1在展开状态下的相对固定,无需手动操作锁定立管2,立管2的锁定方便。另外,在立管2枢转至展开位置后,扳手4相对底座1枢转,由此第一锁紧组件5进一步卡入第一卡槽11内,进一步锁紧立管2。通过第二锁紧组件6可以锁紧扳手4,以阻止扳手4意外枢转,进而实现对第一锁紧组件5的限位,有效避免第一锁紧组件5意外脱离第一卡槽11而导致立管2折叠,提高安全性。
为了便于理解,图3中的箭头A所示为把立折叠机构100的左右方向,图3中的箭头B所示为把立折叠机构100的上下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紧组件5包括拉紧杆51和第一卡扣56,第一卡扣56与拉紧杆51相连,第一卡扣56与立管2可滑动地相连,拉紧杆51与扳手4可枢转地相连。
如图2所示,第一卡扣56的上段具有纵截面为V形的凸起,凸起可滑动地配合在立管2的下端处的V形配合槽内,第一卡扣56的中段与拉紧杆51相连,第一卡扣56的下段用于与开口朝左的第一卡槽11卡合。在展开位置,扳手4相对底座1做逆时针转动时,能够带动拉紧杆51朝右运动,进而带动第一卡扣56右移,以使第一卡扣56的下段进一步卡入第一卡槽11内。由此,进一步保证了第一卡扣56与第一卡槽11配合的稳定,立管2和底座1之间的锁紧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拉紧杆51设有凸轮腔,扳手4的第一端设有凸轮41,凸轮41与底座1通过枢轴7可枢转地相连且凸轮41相对于枢轴7的中心轴线偏心设置,凸轮41配合在凸轮腔内,在立管2从折叠位置枢转到展开位置时,扳手4相对立管2枢转至预定位置。
如图3所示,立管2、底座1和凸轮41通过枢轴7相互可枢转地相连,扳手4的下端设有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在扳手4的宽度方向间隔开,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分别设有用于与凸轮41插接配合的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拉紧杆51的右端插入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之间,凸轮41通过穿过第一插孔、凸轮腔和第二插孔来完成拉紧杆51与扳手4的枢转连接。扳手4通过凸轮41枢转在枢轴7上,且凸轮41相对于枢轴7的中心轴线偏心设置。
由此,在扳手4相对立管2做逆时针转动(做靠近立管2的转动)时,扳手4与拉紧杆51发生相对转动,拉紧杆51在凸轮41与凸轮腔的配合下大体朝右运动,进而拉动第一卡扣56大体朝右运动,由此使第一卡扣56的下段进一步卡入第一卡槽11。反之亦然,在扳手4相对立管2做顺时针转动(做远离立管2的转动)时,拉紧杆51在凸轮41与凸轮腔的配合下做大体朝左运动,进而推动第一卡扣56做大体朝左运动,由此使第一卡扣56的下段脱离第一卡槽11。由此,扳手4对第一卡扣56的控制准确灵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56上设有导向斜面561,在立管2从折叠位置枢转到展开位置时,导向斜面561与底座1相对滑动以便于第一卡扣56与第一卡槽11相对。第一锁紧组件5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用于朝第一卡槽11压迫第一卡扣56。
如图2所示,立管2由折叠位置朝展开位置枢转时,第一卡扣56的导向斜面561首先与底座1接触并随后发生相对滑动,由此便于第一卡扣56在立管2处于展开位置时顺利移动至于第一卡槽11相对的位置,进而弹性件将第一卡扣56推至第一卡槽11内,实现立管2的锁定。即在立管2枢转至展开位置时,不需要移动扳手4即可实现立管2的锁定,锁定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紧组件5还包括螺纹套筒54和第一螺栓53,拉紧杆51的第二端设有外螺纹,拉紧杆51的第二端螺纹配合在螺纹套筒54内,第一卡扣56具有第一通孔,第一螺栓53穿过第一通孔与螺纹套筒54螺纹配合。
如图1所示,第一螺栓53穿过第一通孔并螺纹配合在螺纹套筒54的左端内,第一螺栓53的螺帽止抵在第一卡扣56的左侧面,拉紧杆51的左端螺纹配合在螺纹套筒54的右端内。由此,通过调整第一螺栓53旋入螺纹套筒54内的长度,即可实现对第一卡扣56和第一卡槽11之间锁紧程度的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簧52,第一通孔内设有台阶,第一弹簧52设在第一通孔内,第一弹簧52的第一端止抵在第一螺栓53上,第一弹簧52的第二端止抵在台阶上以朝向螺纹套筒54压迫第一卡扣56。
如图1-图3所示,第一弹簧52套设在第一螺栓53上,且第一弹簧52的左端止抵在第一螺栓53的螺帽上,第一弹簧52的右端止抵在第一卡扣56的台阶上,第一弹簧52常推动第一卡扣56相对立管2向右移动。在立管2由折叠位置枢转至展开位置的过程中,第一卡扣56首先与底座1抵接并随后相对底座1滑动,由此推动第一卡扣56相对立管2向左移动,直至第一卡扣56的下段朝向第一卡槽11时,第一卡扣56在第一弹簧52的推动下进入第一卡槽11内。由此,立管2枢转至展开位置时,第一卡扣56在第一弹簧52的作用下自动卡入第一卡槽11内,无需手动操作,立管2的锁定更加方便。同时,在第一弹簧52的作用下,第一卡扣56卡入第一卡槽11内后基本不会相对底座1运动而产生噪音。
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锁紧组件5还包括导向杆10,立管2上设有第二通孔,导向杆10的第一端穿过第二通孔并与第一卡扣56相连,导向杆10的第二端设有第一限位凸缘101。此时弹性件为第二弹簧57,第二弹簧57套设在导向杆10上,第二弹簧57的第一端止抵立管2,第二弹簧57的第二端止抵第一限位凸缘101。
第二弹簧57常朝右压迫第一限位凸缘101,以常推动第一卡扣56右移以便于第一卡扣56配合在第一卡槽11内,同样实现立管2在展开位置的自动锁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紧组件5还包括调节螺母55,调节螺母55螺纹配合在拉紧杆51上且位于螺纹套筒54远离第一卡扣56的一侧。如图3所示,调节螺母55止抵在螺纹套筒54的右端面,通过对调节螺母55在拉紧杆51上位置的调节,可以实现拉紧杆51旋入螺纹套筒54内的长度的调节,由此实现对第一卡扣56的顶出位置的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锁紧组件6包括第二卡扣62和第三弹簧61,扳手4上设有滑槽42。立管2上设有第二卡槽91,第二卡扣62安装在扳手4上且沿滑槽42可移动以卡入和脱离第二卡槽91,第三弹簧61设在滑槽42内,第三弹簧61的第一端止抵滑槽42的壁,第三弹簧61的第二端止抵第二卡扣62。即第三弹簧61朝卡入第二卡槽91的方向压迫第二卡扣62。
如图3所示,在扳手4上的第二锁紧组件6与立管2相连后,滑槽42的长度方向与扳手4的长度方向大体一致,第二卡扣62滑动配合在扳手4的内侧(朝向立管2的一侧)。第二卡扣62的一部分可移动地容置于滑槽42内。立管2上的第二卡槽91朝上开口,第三弹簧61的第一端止抵在滑槽42朝下的端壁上,第三弹簧61的第二端止抵在第二卡扣62的上侧面上,第三弹簧61常推动第二卡扣62向下移动。在展开位置,扳手4相对立管2逆时针转动以使第一卡扣56继续移动卡入第一卡槽11时,第二卡扣62首先与立管2抵接,随后第二卡扣62相对立管2滑动,由此推动第二卡扣62上移,直至第二卡扣62朝向第二卡槽91,第二卡扣62在第三弹簧61的推动下进入第二卡槽91内。由此,第二卡扣62可以在第三弹簧61的作用下自动卡入第二卡槽91,无需手动操作即可实现对扳手4的锁紧。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卡扣62与第二卡槽91卡合后,扳手4处于大体竖立状态,此时凸轮41机构处于死点位置,即使第二卡扣62误脱离第二卡槽91,扳手4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也不会相对立管2顺时针转动,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卡扣56意外脱出第一卡槽11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锁紧组件6还包括滑钮63,滑槽42为贯通槽,第二卡扣62设在滑槽42的第一侧,滑钮63设在滑槽42的第二侧且与第二卡扣62相对,第二卡扣62与滑钮63相连。
如图3所示,滑钮63位于扳手4的外侧(扳手4背离立管2的一侧),滑钮63的一部分穿过滑槽42并通过第二螺栓64与第二卡扣62连接,此时,第三弹簧61的第二端止抵在滑钮63的上侧面。由此,在第二卡扣62卡入第二卡槽91后,通过向上拨动滑钮63,即可驱动第二卡扣62脱离第二卡槽91,以解除对扳手4的锁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扳手4的第二侧设有导向槽43,滑钮63与导向槽43可滑动地配合,滑钮63的至少部分凸出于导向槽43外。
其中,滑钮63的凸出于导向槽43的部分用于手持以便于驱动滑钮63滑动,在导向槽43的导向下,滑钮63的滑动更加顺畅,扳手4的解锁操作更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滑钮63具有卡持部631,底座1设有限位部12,在扳手4沿远离立管2的方向枢转到预定位置时,限位部12与卡持部631卡合。
具体地,在立管2枢转至展开位置时,限位部12止挡卡持部631以阻止扳手4沿远离立管2的方向继续枢转,进而阻止拉紧杆51左移,有效避免第一卡扣56脱出第一卡槽11而使得立管2误折叠。在需要折叠立管2时,向上推动滑钮63以使第二卡扣62脱离第二卡槽91的同时,滑钮63的卡持部631也脱离限位部12,由此扳手4能够顺时针枢转以实现立管2的折叠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枢轴7与底座1相连并具有锁孔,凸轮41上设有限位槽,限位槽沿枢轴7的周向延伸。第一锁紧组件5还包括扭簧59,扭簧59套设在枢轴7上,扭簧59的第一端配合在锁孔内,扭簧59的第二端配合在限位槽内,在扳手4相对立管2枢转至预定位置时,扭簧59的第二端止抵限位槽的壁。
在立管2由折叠位置朝展开位置枢转过程中,扳手4首先相对底座1静止,即扳手4相对立管2顺时针转动,由此使得拉紧杆51左移以便于第一卡扣56的导向斜面561能够与底座1发生相对滑动以与第一卡槽11相对,在此过程中,扭簧59的第二端不与限位槽的壁抵接。在第一卡扣56的导向斜面561即将与底座1接触时,扭簧59的第二端止抵限位槽的壁,而随着立管2的继续枢转,第一卡扣56的导向斜面561与底座1发生相对滑动以使第一卡扣56左移,进而带动扳手4顺时针转动,扭簧59受到压缩。在第一卡扣56与第一卡槽11相对时,扳手4在扭簧59的推动下逆时针转动,以使滑钮63的卡持部631越过底座1的限位部12,此时扳手4处于限定位置,不能沿顺时针继续枢转,保证了立管2的锁定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锁紧组件5还包括第四弹簧58,螺纹套筒54的远离第一螺栓53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凸缘541,第四弹簧58套设在螺纹套筒54上。在扳手4沿远离立管2的方向枢转到预定位置时,第四弹簧58的第一端止抵立管2,第四弹簧58的第二端止抵第二限位凸缘541。
第四弹簧58与扭簧59的作用相同,均是在第一卡扣56与第一卡槽11相对时推动扳手4逆时针转动至预定位置,以便于限位部12对卡持部631的止挡,具体实现原理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锁紧组件5还包括簧片8,簧片8的第一端与立管2相连,在扳手4沿远离立管2的方向枢转到预定位置时,簧片8的第二端止抵扳手4。
簧片8的作用与扭簧59的作用相同,均是在第一卡扣56与第一卡槽11相对时推动扳手4逆时针转动至预定位置,以便于限位部12对卡持部631的阻挡,具体实现原理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把立折叠机构100还包括第三卡扣9,第三卡扣9安装在立管2上,第二卡槽91形成于第三卡扣9上。
如图1-图6所示,第三卡扣9通过第三螺栓固定在立管2朝右的壁面上,第三卡扣9的顶面延伸有凸起,凸起和立管2在左右方向间隔开,第三卡扣9在凸起和立管2之间形成开口朝上的第二卡槽91。其中,凸起的外壁面为能够与第二卡扣62发生相对滑动并推动第二卡扣62向上滑动的斜面,以保证第二卡扣62能够最终卡入第二卡槽9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把立折叠机构100还包括下接头3,下接头3固定在立管2的下端,立管2通过下接头3与底座1可枢转地相连,第一锁紧组件5与下接头3可滑动地相连。
如图1-图6所示,下接头3配合在立管2的下端内,并通过螺栓完成两者的固定。扳手4的凸轮41和底座1均通过枢轴7与下接头3可枢转地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工具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把立折叠机构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工具,立管2在由折叠位置切换至展开位置时能够由第一卡扣56自动锁定,并且通过枢转扳手4进一步锁紧立管2,在将立管2从展开位置枢转至折叠位置时,需要至少两步操作,避免了立管2从展开位置意外切换至折叠状态,提高了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代步工具为滑板车。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自行车,平衡车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7)

1.一种把立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设有第一卡槽;
立管,所述立管与所述底座相连且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可枢转;
第一锁紧组件,所述第一锁紧组件与所述立管可滑动地相连,其中在所述立管从所述折叠位置枢转到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一锁紧组件与所述第一卡槽卡合,所述第一锁紧组件包括拉紧杆、第一卡扣、弹性件和导向杆,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拉紧杆相连,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立管可滑动地相连,所述弹性件用于朝所述第一卡槽压迫所述第一卡扣,所述立管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导向杆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第一卡扣相连,所述导向杆的第二端设有第一限位凸缘,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一端止抵所述立管,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二端止抵所述第一限位凸缘;
扳手,所述拉紧杆与所述扳手可枢转地相连,所述扳手与所述底座可枢转地相连以便于驱动所述第一锁紧组件相对所述立管滑动;和
第二锁紧组件,所述第二锁紧组件安装在所述扳手上,在所述立管处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二锁紧组件能够与所述底座和所述立管中的至少一者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立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上设有导向斜面,在所述立管从所述折叠位置枢转到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底座相对滑动以便于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槽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立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组件还包括螺纹套筒和第一螺栓,所述拉紧杆的第二端设有外螺纹,所述拉紧杆的第二端螺纹配合在所述螺纹套筒内,所述第一卡扣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螺纹套筒螺纹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把立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台阶,所述第一弹簧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端止抵在所述第一螺栓上,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二端止抵在所述台阶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把立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组件还包括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螺纹配合在所述拉紧杆上且位于所述螺纹套筒远离所述第一卡扣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把立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紧组件包括第二卡扣和第三弹簧,所述扳手上设有滑槽,所述立管上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扣安装在所述扳手上且沿所述滑槽可移动以卡入和脱离所述第二卡槽,所述第三弹簧设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三弹簧的第一端止抵所述滑槽的壁,所述第三弹簧的第二端止抵所述第二卡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把立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紧组件还包括滑钮,所述滑槽为贯通槽,所述第二卡扣设在所述滑槽的第一侧,所述滑钮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滑槽的第二侧且与所述第二卡扣相对,所述滑钮位于所述滑槽的第二侧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卡扣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把立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的第二侧设有导向槽,所述滑钮与所述导向槽可滑动地配合,所述滑钮的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导向槽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把立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钮具有设置于所述滑槽的第一侧的卡持部,所述底座设有限位部,在所述扳手沿远离所述立管的方向枢转到预定位置时,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卡持部卡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把立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杆设有凸轮腔,所述扳手的第一端设有凸轮,所述凸轮与所述底座通过枢轴可枢转地相连且所述凸轮相对于所述枢轴的中心轴线偏心设置,所述凸轮配合在所述凸轮腔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把立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轴与所述底座相连并具有锁孔,所述凸轮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所述枢轴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一锁紧组件还包括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枢轴上,所述扭簧的第一端配合在所述锁孔内,所述扭簧的第二端配合在所述限位槽内,在所述扳手相对所述立管枢转至预定位置时,所述扭簧的第二端止抵所述限位槽的壁。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把立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组件还包括第四弹簧,所述螺纹套筒的远离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凸缘,所述第四弹簧套设在所述螺纹套筒上,在所述扳手沿远离所述立管的方向枢转到预定位置时,所述第四弹簧的第一端止抵所述立管,所述第四弹簧的第二端止抵所述第二限位凸缘。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把立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组件还包括簧片,所述簧片的第一端与所述立管相连,在所述扳手沿远离所述立管的方向枢转到预定位置时,所述簧片的第二端止抵所述扳手。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把立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立折叠机构还包括第三卡扣,所述第三卡扣安装在所述立管上,所述第二卡槽形成于所述第三卡扣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立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立折叠机构还包括下接头,所述下接头固定在所述立管的下端,所述立管通过所述下接头与所述底座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一锁紧组件与所述下接头可滑动地相连。
16.一种代步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把立折叠机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代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代步工具为滑板车。
CN202220087744.1U 2022-01-13 2022-01-13 把立折叠机构和代步工具 Active CN2177061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87744.1U CN217706115U (zh) 2022-01-13 2022-01-13 把立折叠机构和代步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87744.1U CN217706115U (zh) 2022-01-13 2022-01-13 把立折叠机构和代步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06115U true CN217706115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87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87744.1U Active CN217706115U (zh) 2022-01-13 2022-01-13 把立折叠机构和代步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061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76956A (zh) * 2023-06-16 2023-07-25 纳恩博(常州)科技有限公司 内走线装置和代步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76956A (zh) * 2023-06-16 2023-07-25 纳恩博(常州)科技有限公司 内走线装置和代步车
CN116476956B (zh) * 2023-06-16 2023-09-08 纳恩博(常州)科技有限公司 内走线装置和代步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705666U (zh) 把立折叠机构和代步工具
CN111954612B (zh) 负载承载架
US7063341B2 (en) Collapsible skateboard
CN217706115U (zh) 把立折叠机构和代步工具
US8127392B2 (en) Convertible broom
US5664842A (en) Height-adjustable armrest unit for a chair
US7913363B2 (en) Adjustable lever load binder
US6182988B1 (en) Folding device for a scooter
US6019195A (en) Fall prevention device for vertical cable
US7210699B2 (en) Foldable stroller with a control cable operable to allow for folding of the stroller
US20190241230A1 (en) Folding drive mechanism of folding scooter
KR20190089097A (ko) 신속 걸림 연결장치
US4416467A (en) Towing couplings
EP0544813A1 (en) Improvements to locking wrenches
US20070099460A1 (en) Tool for closing and separating pluggable quick acting closure couplings
IE52674B1 (en) Scaffold locking hook
US7635159B2 (en) Collapsing device and child seat using the same
US11148747B2 (en) Hinge for folding bicycle
CN212473784U (zh) 自锁折叠器
US5951577A (en) Surgical instrument
JPS5948184B2 (ja) 自動安全ベルト用作動装置
WO2003022528A1 (en) Quick release socket adapter
WO2004056646A1 (fr) Dispositif de verrouillage securise pour raccord pliable
CN218022015U (zh) 代步车及其折叠组件
CN216887070U (zh) 折叠锁组件和代步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