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96780U - 一种改进型的侧置式刚性固定椎弓根钉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型的侧置式刚性固定椎弓根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96780U
CN217696780U CN202221461843.8U CN202221461843U CN217696780U CN 217696780 U CN217696780 U CN 217696780U CN 202221461843 U CN202221461843 U CN 202221461843U CN 217696780 U CN217696780 U CN 2176967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il
screw
hook frame
nail seat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618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伟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4618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967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967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967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是一种改进型的侧置式刚性固定椎弓根钉,由螺塞、钩框、连接棒与钉座所组成,被应用于骨外科及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植入物;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棒中置式”椎弓根钉中最为被诟病的“易爆丝”与“高切迹”的两大技术难题而应用于刚性固定系统中;亦能以其结构简单、加工容易的特点,作为正在逐步被业内接受的根据“动态固定”理论而产生的“侧置式”的动态钉的配套用的刚性固定钉,以达到在手术中实施最佳的“混搭”方案。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型的侧置式刚性固定椎弓根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是一种应用于骨外科及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植入物,具体就是一种符合传统的“刚性固定”理论的改进型的侧置式刚性固定椎弓根钉,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既可应用于与“侧置式”的“动态钉”作“混搭”作配套使用,亦可直接应用于传统的刚性固定系统中。
背景技术
目前,在骨外科及神经外科领域内,对治疗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案中所选用的椎弓根钉,各学术流派均提出诸多实施方案,如传统的属于刚性固定的“固定钉”,以及逐步被接受的新派的属于动态固定的“动态钉”;传统的“固定钉”的“棒中置式”结构,又因其易爆丝与高切迹,而被临床所诟病;而属于新派的“动态钉”由于其特征是“动态固定”(亦叫柔性约束),除了有效阻止了“固定钉”中的“病变延伸”的弊病之外,还采用了“棒侧置式”结构,能有效的解决了“爆丝”与“切迹”问题;
由于“固定钉”与“动态钉”各具有不同的功能,均可实现不同的临床目的,故此,在临床上往往需要实行“混搭”,即同一台手术中,需要植入两类不同的椎弓根钉,故此,某些“动态钉”还具有“切换”功能,即一种“动态钉”可切换成呈现“固定钉”的功能;虽然这样的“切换”,可简化临床上的备货,但由于结构特征所致,“动态钉”的加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将“动态钉”切换至“固定钉”使用,有点大材小用,且相对于结构简单可靠的“固定钉”,若作为固定钉使用的情况下,其临床效果,还不如后者;妨且,采用“棒侧置式”的“动态钉”,目前尚未有同是“棒侧置式”的刚性固定钉与之作“混搭”的配套。
另外,目前在学术界中,“易爆丝”与“高切迹”依然困扰着被称为“黄金定律”的传统的符合刚性固定理论的“棒中置式”的“固定钉”。
发明内容
针对业界在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申请人采用“扬弃”的创造性思路,提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首先,“弃”了传统的椎弓根钉的“棒中置式”结构,采用“棒侧置式”结构,从而取消了位于钉座轴线上的U形开口槽,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容易导致爆丝的病灶,达到了“防爆丝”的技术目的;将连接棒侧置,亦同时带来了整个椎弓根钉的切迹(可近似地认为就是钉座的高度)可降低的有益效果。
再进一步的,“弃”了某些“动态钉”为了达到钉身与钉座可相对摆动而设置的特征,将钉的头部与植入椎体的尾部连成为一个刚性整体,实现其专用于实现刚性固定的临床目的;
再进一步的,“弃”了某些“动态钉”为了达到“减备货、减库存”而追求的“可切换”所增加的构件与特征,简化了结构,节省了费用。
再进一步的,“扬”了某些“棒侧置式”钉中的钉座与钩框为圆柱体套接的特征,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准确,不受手术过程中杂物的干扰,而且降低了对加工精度的要求,节省了加工费用。
再进一步的,“扬”了某些“棒侧置式”钉中的钉座上的夹棒弧面与钩框上的压棒臂协同约束连接棒的压棒特征,有效地锁紧连接棒。
再进一步的,“扬”了某些“棒侧置式”钉中的螺塞顶端面向外延伸成扁平上盖的特征,使得螺塞可利用其与钉座内腔的螺纹副作用,将套接在钉座外的钩框往下方压,从而将压棒臂锁紧连接棒。
再进一步的,“扬”了钉座与钩框的套接中留置的公差开环,使得在各构件的加工过程所积累的公差,可在此开环中得到释放,从而减轻了对加工精度的追求,节省了费用,并且可使得螺塞对钩框的压力,全部转化成钩框上的压棒槽对连接棒的锁紧压力。
再进一步的,可优选地在钉座的轴线上设置一条有利于定位导针通过的贯通钉尾的主通道;还可优选地在此主通道的增设数条侧向通道,以利于将从主通道灌注入的辅助性液体从侧向通道分流向病变椎体。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就是解决了传统的“棒中置式”固定钉中的“爆丝”与“切迹”难题;同时亦为目前逐步被业界所接受的“棒侧置式”动态钉在手术中实施“混搭”提供配套用的同为“棒侧置式”的刚性固定钉,避免了把“动态钉”切换成“固定钉”使用的“高配低用”的做法,节约了手术成本,提高了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在下文内,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出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二维及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的爆炸效果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与传统钉的切迹对比图;
图5是传统的“棒中置式”椎弓根钉容易产生“爆丝”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可与之配套使用的“侧置式”系列动态钉。
其中:
螺塞1;螺塞外螺纹11;螺塞上盖12;螺塞旋具孔13;
钩框2:钩框内壁21;钩框缺口22;压棒槽23;压棒臂24;导入弧角25;
钉座4:钉座外壁41;钉座内螺纹42;钉座夹棒弧面43;钉座旋具孔44;
钉座尾部45;钉座头部46;填充通道47;
连接棒3;切迹高度差h;公差配合开环g;外张力F。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申请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1~3,就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外形效果图、二维图及爆炸效果示意图;从此可以得悉:钉尾45与钉头46同属于一个刚体,钉尾45带有适合植入人的椎体的外螺纹,用旋具插入钉座旋具孔44中,即可将钉尾45植入病者的病变椎体内作固定。
当相邻的两个以上的椎体先后被植入钉尾后,由于人体的脊柱呈略弯曲,加上在临床手术过程中,所植入的钉的位置可能产生偏差,此时要用弯棒器对连接棒3作适应性弯曲调整;再将调整后的连接棒3置于钉座夹棒弧面43上,然后将钩框2的内壁21套接在钉座外壁41上;钩框2沿着钉座外壁41自然下降,此状态下,压棒槽23就扣着并自然包围着连接棒3,并呈半锁紧状态。
再将螺塞1置入钉座4内,利用旋具插入13,旋紧,螺塞外螺纹11与钉座内螺纹42的螺纹副作用,自然使得螺塞上盖12就会压钩框2,直到压棒臂24上的压棒槽23将连接棒3锁紧在钉座夹棒弧面43上;此状态下,螺塞1,框2,连接棒3,钉座4连同被植入的椎体,连接成为一个刚性整体。
如若相邻的椎体,所植入的均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类型的刚性固定钉,如此相邻的椎体的连接形式,就成为被称为“黄金定律”的刚性固定;而这样的刚性固定,相比传统的“棒中置式”,就具有“防爆丝”,“低切迹”的明显的临床优势;如图4的对比示意图所示,当同为选用6mm连接棒及M10螺塞时,左侧的棒中置式结构,切迹不低于13mm;而右侧所示的棒侧置式,降低了的切迹高度差h,起码可达3mm;这对于减少顶压住行走于脊柱侧前方的血管,导致术后血管因有反复摩擦破溃而突发大出血的致命并发症,以及减少顶压神经根而产生剧烈疼痛和/或下肢无力有极大的临床有益效果。
图5所示的,属于传统的“棒中置式”结构,其工作原理是:棒置于钉的头部的中央,于是钉的头部必然要设置成U形开口槽,螺塞依靠槽内的内螺纹的作用,实施对棒的锁紧,螺塞在对棒施压的同时,必然对U形开口槽产生一个向外张的作用力F,结果是形成开口槽向外张开的趋势,当这种趋势达到一定程度时,螺塞与槽内的螺纹副配合,就容易产生松动,最终会导致连接棒失效,这就是“爆丝”的原因;而本实用新型采用“棒侧置式”,就从根本上避免了钉头上的U形开口槽这个产生“爆丝”的源头。
随着临床学科的不断深入发展,一种相对于传统的刚性固定理论的,正处于探索阶段的“动态固定”理论亦逐步被业界所接受,并且在临床中证明,这两种不同特点的椎弓根钉,并非是相互取代,而是相互补充,在一台手术中,往往需要两种钉相互配合,如将“动态钉”植入于病变椎体的两端,而中间段依然要选用固定钉,这样的搭配,被业界称为“混搭”,才能达到临床上的最佳医疗效果。
于是,如图6所示的“侧置式”系列“动态钉”,除了具有“动态”功能之外,还具有“切换”功能性,即可以通过某些调节,就可实现两类钉的可逆的切换,其好处是可一钉两用,随时可切换到所要求的状态,即可减少备货,减少库存。
但如此追求“切换”功能,将构造较复杂,亦即加工费用较高的“动态钉”,委就用于适合“固定钉”的椎体部位中,以达到“混搭”的临床目的,就有点“大材小用”,或是达不到最佳的经济效益;故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与“侧置式”动态钉相同的侧置式结构,除了可以解决固定钉中的“棒中置式”的弊端之外,还可能为上述系列的动态钉作“混搭”的配套使用。
从图2的局部放大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钩框2与钉座4的配合,采用了圆柱式套接的方式,有效改善了其某些锥形套接的弊端;而且这样的圆柱式套接中,设有导入弧角25,方便彼此的置入;另处,当钩框2与钉座4的不可避免的公差积累,还可以在预留的公差配合开环g中得到释放,使得螺塞1压钩框2所产生的下压力,全转化成压棒臂24对连接棒3的锁紧力;此外,使得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血迹及骨碎之类微小杂物,套接时被推置于此空间处,不至于影响其套接。
从图3所示的分解图中所示的填充通道47,是实施例中可供选择设置的特征,具体就是在钉座中增加一条与其轴线重合的主通道,用以在植钉时配合定位导针之用;另外还设置有与此通道相贯穿的侧向通道,以便将通过主通道注入的辅助性液体,如骨水泥等分散导流,分布均匀。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改进型的侧置式刚性固定椎弓根钉,由螺塞、钩框、连接棒与钉座所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钉座,可细分为连成一个刚性整体的头部与尾部,尾部用于植入病变椎体内,而头部的外壁呈有一台阶级的圆柱筒形体,头部的内腔为带内螺纹的盲孔,与所述螺塞作螺纹副的配合;
所述钩框,主体为一个圆柱管状体,与所述的钉座的头部作套接配合,在此圆柱筒状体的一侧,设置有一个缺口,缺口的上方,向外延伸出一个设有向下开口的U形槽的压棒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的侧置式刚性固定椎弓根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钉座的外表面的一侧,加工出一个被称为夹棒内凹弧面的不完整圆柱面,且此不完整圆柱面能够与所述钩框中的U形槽组成同轴线的,并与所述连接棒相同直径的柱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的侧置式刚性固定椎弓根钉,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塞,主体为一段螺栓,其顶端向外延伸成扁平上盖,用于抵压所述钩框的向上面,上盖中央设有供旋具用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的侧置式刚性固定椎弓根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钉座的尾部,为一带外螺纹的钉状体,钉座的头部的内腔中央,亦设有供旋具用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的侧置式刚性固定椎弓根钉,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棒为一圆柱体,手术时被置于所述钉座的夹棒内凹弧面,并被所述钩框上的U形槽所约束,以达到实现连接相邻椎体上的椎弓根钉的临床目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的侧置式刚性固定椎弓根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钉座设有/不设有用于定位导针或灌注入辅助用液体的同轴及垂直于中轴线的通道。
CN202221461843.8U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改进型的侧置式刚性固定椎弓根钉 Active CN2176967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61843.8U CN217696780U (zh)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改进型的侧置式刚性固定椎弓根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61843.8U CN217696780U (zh)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改进型的侧置式刚性固定椎弓根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96780U true CN217696780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801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61843.8U Active CN217696780U (zh)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改进型的侧置式刚性固定椎弓根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967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58465B2 (en) Tool system for dynamic spinal implants
JP4441407B2 (ja) 複数ロッドの骨取り付け部材
DE60007092T2 (de) Orthopädisches system mit ablösbaren knochenankern
EP2174609B1 (en) Spinal Rod Connector
TWM566547U (zh) Bone nail structure
CN217696780U (zh) 一种改进型的侧置式刚性固定椎弓根钉
US10512494B2 (en) Pedicle screw with quadruple screw thread
CN111902098B (zh) 一种分体动静两用椎弓根钉及其安装工具
CN219700232U (zh) 一种脊柱后路旋转撑开加压矫形装置
CN109662767A (zh) 近关节畸形矫正外固定支架
EP3838198B1 (en) Anti-splay head and set screw for spinal fixation
CN108236493B (zh) 脊柱侧弯钉棒矫正支架系统
CN117243678A (zh) 一种对刚性固定椎弓根钉的改进
CN213217533U (zh) 选择性椎弓根螺钉
CN112043365A (zh) 一种防爆丝的内悬挂式椎弓根钉
CN112057155B (zh) 一种漏斗胸矫形系统
CN208228989U (zh) 一种脊柱内固定钉棒系统
CN111419368A (zh) 一种钉颈可由刚性渐变为柔性的椎弓根钉
CN211023033U (zh) 一种侧置棒的低切迹柔性约束式椎弓根钉
CN212661904U (zh) 一种侧置棒的低切迹刚性固定式椎弓根钉
CN110613504B (zh) 一种改进型的侧置式椎弓根钉
CN215129883U (zh) 一种胸腰椎内固定系统
CN210749448U (zh) 一种侧置棒的低切迹动态固定式椎弓根钉
CN216124537U (zh) 多米诺连接装置
CN211583439U (zh) 一种新型颈椎前路固定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