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92732U - 一种带中线的电池系统充电均衡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中线的电池系统充电均衡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92732U CN217692732U CN202221330127.6U CN202221330127U CN217692732U CN 217692732 U CN217692732 U CN 217692732U CN 202221330127 U CN202221330127 U CN 202221330127U CN 217692732 U CN217692732 U CN 2176927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rect current
- current contactor
- battery
- mos tube
- tube switch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HEZMWWAKWCSUCB-PHDIDXHHSA-N (3R,4R)-3,4-dihydroxycyclohexa-1,5-diene-1-carboxyl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H]1C=CC(C(O)=O)=C[C@H]1O HEZMWWAKWCSUCB-PHDIDXHH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带中线的电池系统充电均衡控制系统,其包括隔离开关K1、直流接触器K2、直流接触器K3、直流接触器K4、DCDC电源模块、MOS管切换模块和BMS主控板;所述隔离开关K1串联在电池簇的正极、中点和负极中的至少两个出线回路中;所述DCDC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MOS管切换模块连接,所述MOS管切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于电池簇的正极、中点和负极的出线回路。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新颖,采用MOS管切换模块实现DCDC电源输出与上下半电池簇的连接与切换,减少了DCDC电源的使用数量,降低成本;实现均衡控制,保证上下电池簇的容量平衡,提升整个电池系统的容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带中线的电池系统充电均衡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储能与不间断电源UPS行业,锂电池替代铅酸电池已成趋势,并将逐渐成为主流。对于中大功率的UPS或者双向变流器PCS,因其拓扑结构的特殊性,通常需要电池簇引出正极、负极、中点线,即相对于电池簇的中点,要求电池系统能提供正负电压。而传统电池系统多数不支持中线接入,要适应UPS/PCS应用,不得不将中线引出,但是引出中线后,锂电池管理系统并不能控制中线的电流,以确保上下半电池簇的容量均衡。实际应用中,UPS/PCS充放电时,电池系统的中线或多或少都会有电流通过,这将导致上下半电池簇的电压不一致,容量出现偏差,长此以往,电池系统的上下半电池簇容量出现严重极化:充电时,快速触发过充保护,放电时,快速触发过放保护,导致系统不可用。这就要求带中线的电池系统具备半电池簇间均衡的能力,保证电池系统的容量不因UPS/PCS中线电流而衰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带中线的电池系统充电均衡控制系统,设计巧妙、新颖,降低了电池管系统改造难度,缩短了开发周期;采用MOS管切换模块实现DCDC电源输出与上下半电池簇的连接与切换,减少了DCDC电源的使用数量,降低成本;MOS管切换模块的切换,仅需要BMS主板控制,节省了硬件资源,不需要电池管理系统主板大改动,且控制逻辑简单、可靠;实现均衡控制,保证上下电池簇的容量平衡,提升整个电池系统的容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中线的电池系统充电均衡控制系统,包括隔离开关K1、直流接触器K2、直流接触器K3、直流接触器K4、DCDC电源模块、MOS管切换模块和BMS主控板;
所述隔离开关K1串联在电池簇的正极、中点和负极中的至少两个出线回路中;
所述直流接触器K2的一端、直流接触器K3的一端和直流接触器K4的一端分别连接于电池簇的正极的出线回路、中点的出线回路和负极的出线回路;所述直流接触器K2的另一端、直流接触器K3的另一端和直流接触器K4的另一端分别用于连接外部设备;
所述直流接触器K2、直流接触器K3、直流接触器K4以及MOS管切换模块分别与所述BMS主控板连接;
所述DC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直流接触器K2的另一端和直流接触器K4的另一端,所述DCDC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MOS管切换模块连接,所述MOS管切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于电池簇的正极、中点和负极的出线回路。
其中,所述MOS管切换模块包括互锁电路、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第一MOS管切换阵列和第二MOS管切换阵列,所述BMS主控板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互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互锁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和第二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MOS管切换阵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MOS管切换阵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切换阵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电池簇的正极的出线回路和中点的出线回路,所述第二MOS管切换阵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电池簇的中点的出线回路和负极的出线回路,所述DCDC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第一MOS管切换阵列和所述第二MOS管切换阵列。
其中,所述MOS管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一隔离电源和第二隔离电源,所述第一隔离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二隔离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电源端连接。
其中,所述BMS主控板的信号输出端输出的信号包括干接点信号DO1和干接点信号DO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新颖,降低了电池管系统改造难度,缩短了开发周期;采用MOS管切换模块实现DCDC电源输出与上下半电池簇的连接与切换,减少了DCDC电源的使用数量,降低成本;MOS管切换模块的切换,仅需要BMS主板控制,节省了硬件资源,不需要电池管理系统主板大改动,且控制逻辑简单、可靠;实现均衡控制,保证上下电池簇的容量平衡,提升整个电池系统的容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中线的电池系统充电均衡控制系统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MOS管切换模块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中线的电池系统充电均衡控制系统,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隔离开关K1、直流接触器K2、直流接触器K3、直流接触器K4、DCDC电源模块、MOS管切换模块和BMS主控板;所述隔离开关K1串联在电池簇的正极、中点和负极中的至少两个出线回路中;
所述直流接触器K2的一端、直流接触器K3的一端和直流接触器K4的一端分别连接于电池簇的正极的出线回路、中点的出线回路和负极的出线回路;所述直流接触器K2的另一端、直流接触器K3的另一端和直流接触器K4的另一端分别用于连接外部设备;
所述直流接触器K2、直流接触器K3、直流接触器K4以及MOS管切换模块分别与所述BMS主控板连接;
所述DC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直流接触器K2的另一端和直流接触器K4的另一端,所述DCDC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MOS管切换模块连接,所述MOS管切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于电池簇的正极、中点和负极的出线回路。
具体地,所述MOS管切换模块用来建立DCDC电源模块输出与需要均衡的半电池簇之间的连接;所述隔离开关K1作为控制电池簇与BMS之间的手动开关,它必须串联在正极、中点、负极的至少两个出线回路中,不能仅串联在正极、中点、负极的单一出线回路中。否则,当正处于半电池簇充电均衡时,断开隔离开关时,会出现BMS无法下电关机的情况(对于BMS从电池簇取电的系统来说);因为DCDC电源模块正在执行半电池簇均衡,其输出是连接在半电池簇上,经过另一个半电池簇后,又连接到DCDC电源模块的输入,相当于电池簇还处于通电状态,出现BMS无法下电的情况。
所述直流接触器K2、直流接触器K3、直流接触器K4用来实现电池簇与外部设备的连接,BMS主控板能够控制直流接触器的通断,以确保电池簇安全运行;必须保证电池簇的正极、负极出线端串联有直流接触器,这样才能实现上、下半电池簇与外部设备的回路控制;
本实施中,所述DCDC电源模块从直流接触器的对外输出端取电,隔离降压后输出给MOS管切换模块,对需要均衡的半电池簇进行恒流稳压充电;其中,DCDC电源模块的参数选取,应综合考虑电池簇系统满充电压、中线电流、电芯容量等因数;以128串高压电池簇系统为例,电芯容量为52AH,满充电压为460V,外接PCS在不同工况下产生的中线电流平均值为500Ma;DCDC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稳压值可以选择电池簇满充电压的一半,即230V;均衡电流可以选择为中线电流的两倍,即1A。这样的电源市面上有成熟产品,不需要重新做定制开发,也能满足均衡要求,有效降低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MOS管切换模块包括互锁电路、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第一MOS管切换阵列和第二MOS管切换阵列,所述BMS主控板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互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互锁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和第二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MOS管切换阵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MOS管切换阵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切换阵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电池簇的正极的出线回路和中点的出线回路,所述第二MOS管切换阵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电池簇的中点的出线回路和负极的出线回路,所述DCDC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第一MOS管切换阵列和所述第二MOS管切换阵列;其中,所述BMS主控板的信号输出端输出的信号包括干接点信号DO1和干接点信号DO2。
具体地,举例说明:比如当前下半电池簇需要均衡充电,则BMS主控板输出干接点信号DO1、DO2给MOS管切换模块的互锁电路,互锁电路对干接点信号经过调理锁存后输出驱动控制信号给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实现第一驱动电路关断第一MOS管切换阵列,实现第二驱动电路导通第二MOS管切换阵列,即DCDC电源模块的输出DC+/DC-分别连接到下半电池簇的R+/D-。
比如当前上半电池簇需要均衡充电,则BMS主控板输出干接点信号DO1、DO2给MOS管切换模块的互锁电路,互锁电路对干接点信号经过调理锁存后输出驱动控制信号给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实现第一驱动电路导通第一MOS管切换阵列,实现第二驱动电路关断第二MOS管切换阵列,即DCDC电源模块的输出DC+/DC-分别连接到上半电池簇的D+/R+。
本实施例中,所述MOS管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一隔离电源和第二隔离电源,所述第一隔离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二隔离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电源端连接。具体地,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的驱动电源来自12V,12V电源经第一隔离电源和第二隔离电源转换为MOS管导通、关断所需的正负电压,12V电源与BMS主控板属同一路电源,都是来自电池簇系统的高压辅助电源。
因为上、下半电池簇,要么不需要均衡,要么只有其中一个半电池簇需要均衡,因此仅选用一个DCDC电源模块为需要均衡的半电池簇提供能量,选用两路MOS管阵列切换的方式将需要均衡的半电池簇连接到DCDC电源模块的输出。这样选择一个DCDC电源模块即可,降低了系统成本,也节省了BMS系统空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带中线的电池系统充电均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离开关K1、直流接触器K2、直流接触器K3、直流接触器K4、DCDC电源模块、MOS管切换模块和BMS主控板;
所述隔离开关K1串联在电池簇的正极、中点和负极中的至少两个出线回路中;
所述直流接触器K2的一端、直流接触器K3的一端和直流接触器K4的一端分别连接于电池簇的正极的出线回路、中点的出线回路和负极的出线回路;所述直流接触器K2的另一端、直流接触器K3的另一端和直流接触器K4的另一端分别用于连接外部设备;
所述直流接触器K2、直流接触器K3、直流接触器K4以及MOS管切换模块分别与所述BMS主控板连接;
所述DC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直流接触器K2的另一端和直流接触器K4的另一端,所述DCDC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MOS管切换模块连接,所述MOS管切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于电池簇的正极、中点和负极的出线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中线的电池系统充电均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切换模块包括互锁电路、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第一MOS管切换阵列和第二MOS管切换阵列,所述BMS主控板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互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互锁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和第二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MOS管切换阵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MOS管切换阵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切换阵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电池簇的正极的出线回路和中点的出线回路,所述第二MOS管切换阵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电池簇的中点的出线回路和负极的出线回路,所述DCDC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第一MOS管切换阵列和所述第二MOS管切换阵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中线的电池系统充电均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一隔离电源和第二隔离电源,所述第一隔离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二隔离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电源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中线的电池系统充电均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BMS主控板的信号输出端输出的信号包括干接点信号DO1和干接点信号DO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330127.6U CN217692732U (zh) | 2022-05-30 | 2022-05-30 | 一种带中线的电池系统充电均衡控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330127.6U CN217692732U (zh) | 2022-05-30 | 2022-05-30 | 一种带中线的电池系统充电均衡控制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92732U true CN217692732U (zh) | 2022-10-28 |
Family
ID=83703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330127.6U Active CN217692732U (zh) | 2022-05-30 | 2022-05-30 | 一种带中线的电池系统充电均衡控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9273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25557A (zh) * | 2022-05-30 | 2022-07-29 | 东莞市峰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中线的电池系统充电均衡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
-
2022
- 2022-05-30 CN CN202221330127.6U patent/CN21769273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25557A (zh) * | 2022-05-30 | 2022-07-29 | 东莞市峰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中线的电池系统充电均衡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429212A (zh) | 电池组电压均衡控制电路及电池管理设备 | |
CN205231783U (zh) | 电池组电压均衡控制电路及电池管理设备 | |
CN101917043A (zh) | 锂离子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 | |
CN103532203A (zh) | 一种电池组应用节点及矩阵电池管理系统与实现方法 | |
CN108242842B (zh) | 一种不同类型蓄电池组并联的管理装置及其方法 | |
CN202333884U (zh) | 并联型锂离子电池组的充放电控制系统 | |
CN105071469A (zh) | 一种太阳能充电电路 | |
CN101599657A (zh) | Pwm分流实现蓄电池组充电状态下动态均压的方法 | |
CN217692732U (zh) | 一种带中线的电池系统充电均衡控制系统 | |
CN103501036B (zh) | 一种锂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 | |
CN111181224A (zh) | 一种多节串联电池组用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 |
CN214176930U (zh) | 一种多电源切换电路 | |
CN114825557A (zh) | 一种带中线的电池系统充电均衡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 |
US20230268755A1 (en) | Energy storage system | |
CN217741342U (zh) | 一种通讯隔离控制电路、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源 | |
CN201150006Y (zh) | 锂离子电池组的充放电装置 | |
CN216086233U (zh) | 超级电容充放电电路及系统 | |
CN216451154U (zh) | 一种多电池并联充电电路以及机器人 | |
CN105119361A (zh) | 一种电池合路器及具有该电池合路器的直流电源系统 | |
CN212162838U (zh) | 电池均衡管理电路 | |
CN113890159A (zh) | 一种托盘充放电切换电路 | |
CN214124858U (zh) | 铅酸电池组与锂电池组混合使用的保护装置及电源系统 | |
CN211701533U (zh) | 一种多节串联电池组用充电系统 | |
CN203574408U (zh) | 一种电池组应用节点及矩阵电池管理系统 | |
CN206498245U (zh) | 一种基于市电和多组电池管理的通信基站动力后备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13 Address after: Delaware Patentee after: Saivante Systems Address before: 523000 building C7, we Valley, Everbright, No.16, Keji 4th Road, Songshanh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Fenggu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