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92011U - 一种基于局部视觉设计的数据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局部视觉设计的数据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92011U
CN217692011U CN202220722089.2U CN202220722089U CN217692011U CN 217692011 U CN217692011 U CN 217692011U CN 202220722089 U CN202220722089 U CN 202220722089U CN 217692011 U CN217692011 U CN 2176920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data line
main body
circuit board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2208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水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Xinlew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Xinlew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Xinlew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Xinlew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2208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920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920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920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局部视觉设计的数据线,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一端并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的连接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连接套的一端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插头、通过所述连接套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连接线;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连接套一体成型的外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的内壳体,所述数据线还包括透视区域,所述透视区域形成于所述外壳体与所述连接套上,所述透视区域适于所述外壳体与所述连接套内的情况被外部直接观察。使得用户能够通过观察电路板直接判断数据线是否存在硬件故障,避免用户浪费大量时间去排查故障。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局部视觉设计的数据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线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局部视觉设计的数据线。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数据线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工作中,现有的数据线壳体主要起到保护电路板的作用,通常是不可透视的。然而,数据线长久使用会出现故障,大部分硬件故障,例如连接线与电路板的连接断开,又例如电路板受到外力损坏,用户如果无法观察数据线内部的情况,可能会误以为是其他设备出现了软件问题,浪费了大量时间在排查故障上。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局部视觉设计的数据线,避免用户无法观察到壳体内电路板的硬件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局部视觉设计的数据线,避免用户无法观察到壳体内电路板的硬件故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局部视觉设计的数据线,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一端并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的连接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连接套的一端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插头、通过所述连接套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连接线;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连接套一体成型的外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的内壳体,所述数据线还包括透视区域,所述透视区域形成于所述外壳体与所述连接套上,所述透视区域适于所述外壳体与所述连接套内的情况被外部直接观察。
更优地,所述外壳体包括形成于所述外壳体内且靠近所述插头一端的第一腔体、围成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主体部,所述内壳体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第二主体部,所述透视区域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主体部靠近所述插头一端的第一透视区域,所述第一透视区域沿垂直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外表面方向在所述外表面上投影与所述外表面完全重合。
更优地,所述外壳体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外壳体内且远离所述插头一端并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的第二腔体、以及围成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三主体部,所述电路板的一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电路板包括用于设置电子元件的正面和与所述正面背对的反面;所述透视区域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主体部远离所述插头一端的第二透视区域,所述第二透视区域沿垂直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的方向在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完全重合。
更优地,所述内壳体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内并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的第三腔体,所述电路板的另一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三腔体内,所述透视区域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上的第三透视区域,所述第三透视区域沿垂直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的方向在所述第三腔体内的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三腔体内的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完全重合。
更优地,所述内壳体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内并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的第三腔体,所述电路板的另一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三腔体内,所述数据线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上的非透视区域,所述非透视区域沿垂直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的方向在所述第三腔体内的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三腔体内的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完全重合。
更优地,所述内壳体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内靠近所述插头一端并与所述第三腔体相连通的第四腔体、以及沿垂直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方向贯穿所述第二主体部并与所述第三腔体相连通的第五腔体,所述插头的一部分固定于所述第四腔体内,所述数据线还包括延伸至所述外表面的指示灯,所述指示灯设置于所述第五腔体内并与所述第三腔体内的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数据线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外壳体上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开口部分沿垂直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外表面方向在所述外表面上投影与所述外表面上的指示灯完全重合。
更优地,所述连接套包括贯穿所述连接套并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的第六腔体、围成所述第六腔体的第四主体部,所述连接线通过所述第六腔体与所述电路板远离所述插头的一端电连接;所述透视区域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四主体部上的第四透视区域,所述第四透视区域沿平行于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方向在所述内壳体的所述外表面上投影与所述外表面有重合部分。
更优地,令所述透视区域的透光率为W,满足关系式:
60%<W<90%。
更优地,所述透视区域采用透明胶料制成,所述透明胶料为透明PE材料、透明PVC材料、透明TPE材料、透明TPU材料或透明PP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更优地,所述透视区域还采用色粉制成,所述色粉与所述透明胶料混合调制形成所述透视区域。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所述壳体上设置透视区域,使设置于外壳体和连接套内的电路板和内壳体可以被外部直接观察,使得用户能够通过观察电路板直接判断数据线是否存在硬件故障,避免用户浪费大量时间去排查故障。同时,可被外部直接观察的电路板和内壳体增加了数据线的可观赏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2、通过在外壳体内形成第一腔体,并在围成第一腔体的第一主体部上形成第一透视区域,使得第一腔体内的情况能够被外部直接观察,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通过令所述第一透视区域沿垂直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外表面方向在所述外表面上投影与所述外表面完全重合,使得第一腔体内的内壳体的外表面够通过第一透视区域被外部完全直接观察,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
3、通过在所述外壳体内且远离所述插头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的第二腔体,并在围成第二腔体的所述第一主体部远离所述插头一端形成第二透视区域,使得第二腔体内的情况能够被外部直接观察,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通过令所述第二透视区域沿垂直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的方向在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完全重合,使得第二腔体内的电路板的一部分的正面和反面能够被外部直接观察,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的同时,使得用户能够通过观察电路板直接判断数据线是否存在硬件故障,避免用户浪费大量时间去排查故障。
4、通过在所述第二主体部内形成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的第三腔体,并令所述电路板的另一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三腔体内,并在围成第三腔体的所述第二主体部上的第三透视区域,使得第三腔体内的情况能够被外部直接观察,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通过令所述第三透视区域沿垂直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的方向在所述第三腔体内的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三腔体内的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完全重合。使得第三腔体内的电路板的另一部分的正面和反面能够被外部直接观察,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的同时,使得用户能够通过观察电路板直接判断数据线是否存在硬件故障,避免用户浪费大量时间去排查故障。
5、通过在所述第二主体部内形成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的第三腔体,并令所述电路板的另一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三腔体内,并在围成第三腔体的所述第二主体部上的非透视区域,通过令所述非透视区域沿垂直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的方向在所述第三腔体内的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三腔体内的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完全重合。使得第三腔体内的电路板的另一部分的正面和反面避免被外部直接观察,继而可以通过在内壳体的表面设置图案,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
6、通过在所述第二主体部内靠近所述插头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三腔体相连通的第四腔体,并将所述插头的一部分固定于所述第四腔体内,从而分别通过外壳体和内壳体对电路板起到固定作用,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避免电路板因外壳体损坏而掉落。通过在沿垂直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方向贯穿所述第二主体部形成与所述第三腔体相连通的第五腔体,并在第五腔体内设置延伸至所述外表面并与所述第三腔体内的电路板电连接的指示灯,使得用户可以通过观察指示灯了解到数据线的工作情况,同时增加了产品的美观性。通过在所述外壳体上形成开口部分沿垂直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外表面方向在所述外表面上投影与所述外表面上的指示灯完全重合的开口槽,使得内壳体的一部分以及内壳体上的指示灯能够被外部直接观察,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同时使得用户能够通过指示灯判断数据线是否已经成功连接电子设备。
7、通过贯穿所述连接套形成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的第六腔体,并令所述电路板的另一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三腔体内,并在围成所述第六腔体的第四主体部上形成第四透视区域,使得第四腔体内的情况能够被外部直接观察,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的同时,用户能够通过观察连接套内的连接线,从而直接判断连接与电路板的连接是否存在断开、烧毁等硬件故障,以及判断数据线本身是否存在破损断裂等情况,从而避免用户浪费时间排出数据线故障。通过令所述第四透视区域沿平行于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方向在所述内壳体的所述外表面上投影与所述外表面有重合部分,使得内壳体能够被外部直接观察,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
8、通过限定透视区域的透光率为60%<W<90%,在实现透视区域适于电路板被外部直接观察的同时,平衡产品的成本。
9、通过限定透视区域的形成材料为透明胶体与色粉混合,使得透视区域适于电路板被外部直接观察的同时,具有色彩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线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线的结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线的结构侧视图;
图5为图3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4中B-B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外壳体和连接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内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述的内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数据线;10、壳体;20、连接套;30、电路板;40、插头;50、连接线;60、透视区域;70、非透视区域;80、指示灯;90、开口槽;91、开口部分;11、外壳体;111、第一腔体;112、第一主体部;113、第二腔体;114、第三主体部;12、内壳体;121、第二主体部;122、外表面;123、第三腔体;124、第四腔体;125、第五腔体;61、第一透视区域;62、第二透视区域;63、第三透视区域;64、第四透视区域;31、电路板的一部分;32、电路板的另一部分;33、正面;34、反面;21、第六腔体;22、第四主体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容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种基于局部视觉设计的数据线,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一端并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的连接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连接套的一端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插头、通过所述连接套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连接线;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连接套一体成型的外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的内壳体,所述数据线还包括透视区域,所述透视区域形成于所述外壳体与所述连接套上,所述透视区域适于所述外壳体与所述连接套内的情况被外部直接观察。
上述结构中,通过在所述壳体上设置透视区域,使设置于外壳体和连接套内的电路板和内壳体可以被外部直接观察,使得用户能够通过观察电路板直接判断数据线是否存在硬件故障,避免用户浪费大量时间去排查故障。同时,可被外部直接观察的电路板和内壳体增加了数据线的可观赏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考图1-图9,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局部视觉设计的数据线100,包括壳体10、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一端并与所述壳体10一体成型的连接套2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的电路板30、设置于所述壳体10远离所述连接套20的一端并与所述电路板30电连接的插头40、通过所述连接套20并与所述电路板30电连接的连接线50,所述壳体10包括与所述连接套20一体成型的外壳体11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1内的内壳体12,所述数据线100还包括透视区域60。
具体地,为了避免用户无法观察到外壳体11内电路板30,从而浪费大量时间排查连接故障,所述透视区域60形成于所述外壳体11与所述连接套20上,所述透视区域60适于所述外壳体11与所述连接套20内的情况被外部直接观察。通过在所述壳体10上设置透视区域60,使设置于外壳体11和连接套20内的电路板30和内壳体12可以被外部直接观察,使得用户能够通过观察电路板30直接判断数据线100是否存在硬件故障,避免用户浪费大量时间去排查故障。同时,可被外部直接观察的电路板30和内壳体12增加了数据线100的可观赏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更优地,所述外壳体11包括形成于所述外壳体11内且靠近所述插头40一端的第一腔体111、围成所述第一腔体111的第一主体部112,所述内壳体12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腔体111内的第二主体部121。
具体地,为了避免用户无法观察到第一腔体111内的情况,所述透视区域60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12靠近所述插头40一端的第一透视区域61,通过在外壳体11内形成第一腔体111,并在围成第一腔体111的第一主体部112上形成第一透视区域61,使得第一腔体111内的情况能够被外部直接观察,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
具体地,为了避免用户无法观察到内壳体12的外表面122,所述第一透视区域61沿垂直所述第二主体部121的外表面122方向在所述外表面122上投影与所述外表面122完全重合。通过令所述第一透视区域61沿垂直所述第二主体部121的外表面122方向在所述外表面122上投影与所述外表面122完全重合,使得第一腔体111内的内壳体12的外表面122够通过第一透视区域61被外部完全直接观察,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
更优地,所述外壳体11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外壳体11内且远离所述插头40一端并与所述第一腔体111相连通的第二腔体113、以及围成所述第二腔体113的第三主体部114,所述电路板30的一部分31固定于所述第二腔体113内,所述电路板30包括用于设置电子元件的正面33和与所述正面33背对的反面34。
具体地,为了避免用户无法观察到第二腔体113内的情况,所述透视区域60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12远离所述插头40一端的第二透视区域62,通过在所述外壳体11内且远离所述插头40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一腔体111相连通的第二腔体113,并在围成第二腔体113的所述第一主体部112远离所述插头40一端形成第二透视区域62,使得第二腔体113内的情况能够被外部直接观察,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
具体地,为了避免用户无法观察到电路板30设置于第二腔体113内的一部分31,所述第二透视区域62沿垂直所述正面33和所述反面34的方向在所述第二腔体113内的所述正面33和所述反面34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腔体113内的所述正面33和所述反面34完全重合。通过令所述第二透视区域62沿垂直所述正面33和所述反面34的方向在所述第二腔体113内的所述正面33和所述反面34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腔体113内的所述正面33和所述反面34完全重合,使得第二腔体113内的电路板30的一部分31的正面33和反面34能够被外部直接观察,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的同时,使得用户能够通过观察电路板30直接判断数据线100是否存在硬件故障,避免用户浪费大量时间去排查故障。
更优地,所述内壳体12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主体部121内并与所述第二腔体113相连通的第三腔体123,所述电路板30的另一部分32固定于所述第三腔体123内。
具体地,为了避免用户无法观察到第三腔体123内的情况,所述透视区域60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主体部121上的第三透视区域63。通过在所述第二主体部121内形成与所述第二腔体113相连通的第三腔体123,并令所述电路板30的另一部分32固定于所述第三腔体123内,并在围成第三腔体123的所述第二主体部121上的第三透视区域63,使得第三腔体123内的情况能够被外部直接观察,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
具体地,为了避免用户无法观察到设置于第三腔体123内的电路板30的另一部分32,所述第三透视区域63沿垂直所述正面33和所述反面34的方向在所述第三腔体123内的所述正面33和所述反面34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三腔体123内的所述正面33和所述反面34完全重合。通过令所述第三透视区域63沿垂直所述正面33和所述反面34的方向在所述第三腔体123内的所述正面33和所述反面34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三腔体123内的所述正面33和所述反面34完全重合。使得第三腔体123内的电路板30的另一部分32的正面33和反面34能够被外部直接观察,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的同时,使得用户能够通过观察电路板30直接判断数据线100是否存在硬件故障,避免用户浪费大量时间去排查故障。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在某些电路板30本身不美观,或电路板30与插头40连接的部分不美观的应用场景中,为了避免电路板30不美观的部分被外部直接观察,所述内壳体12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主体部121内并与所述第二腔体113相连通的第三腔体123,所述电路板30的另一部分32固定于所述第三腔体123内,所述数据线100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主体部121上的非透视区域70,所述非透视区域70沿垂直所述正面33和所述反面34的方向在所述第三腔体123内的所述正面33和所述反面34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三腔体123内的所述正面33和所述反面34完全重合。通过在所述第二主体部121内形成与所述第二腔体113相连通的第三腔体123,并令所述电路板30的另一部分32固定于所述第三腔体123内,并在围成第三腔体123的所述第二主体部121上的非透视区域70,通过令所述非透视区域70沿垂直所述正面33和所述反面34的方向在所述第三腔体123内的所述正面33和所述反面34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三腔体123内的所述正面33和所述反面34完全重合。使得本应用场景中,第三腔体123内的电路板30的另一部分32的正面33和反面34避免被外部直接观察,继而可以通过在内壳体12的表面设置图案,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
更优地,所述内壳体12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主体部121内靠近所述插头40一端并与所述第三腔体123相连通的第四腔体124、以及沿垂直所述正面33和所述反面34方向贯穿所述第二主体部121并与所述第三腔体123相连通的第五腔体125,所述插头40的一部分31固定于所述第四腔体124内,通过在所述第二主体部121内靠近所述插头40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三腔体123相连通的第四腔体124,并将所述插头40的一部分31固定于所述第四腔体124内,从而分别通过外壳体11和内壳体12对电路板30起到固定作用,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避免电路板30因外壳体11损坏而掉落。
具体地,所述数据线100还包括延伸至所述外表面122的指示灯80,所述指示灯80设置于所述第五腔体125内并与所述第三腔体123内的电路板30电连接。通过在沿垂直所述正面33和所述反面34方向贯穿所述第二主体部121形成与所述第三腔体123相连通的第五腔体125,并在第五腔体125内设置延伸至所述外表面122并与所述第三腔体123内的电路板30电连接的指示灯80,使得用户可以通过观察指示灯80了解到数据线100的工作情况,同时增加了产品的美观性。
具体地,所述数据线100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外壳体11上的开口槽90,所述开口槽90的开口部分91沿垂直所述第二主体部121的外表面122方向在所述外表面122上投影与所述外表面122上的指示灯80完全重合。通过在所述外壳体11上形成开口部分91沿垂直所述第二主体部121的外表面122方向在所述外表面122上投影与所述外表面122上的指示灯80完全重合的开口槽90,使得内壳体12的一部分31以及内壳体12上的指示灯80能够被外部直接观察,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同时使得用户能够通过指示灯80判断数据线100是否已经成功连接电子设备。
更优地,所述连接套20包括贯穿所述连接套20并与所述第二腔体113相连通的第六腔体21、围成所述第六腔体21的第四主体部22,所述连接线50通过所述第六腔体21与所述电路板30远离所述插头40的一端电连接。
具体地,为了避免连接套20内的连接线50无法被外部直接观察,所述透视区域60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四主体部22上的第四透视区域64,通过贯穿所述连接套20形成与所述第二腔体113相连通的第六腔体21,并令所述电路板30的另一部分32固定于所述第三腔体123内,并在围成所述第六腔体21的第四主体部22上形成第四透视区域64,使得第四腔体124内的情况能够被外部直接观察,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的同时,用户能够通过观察连接套20内的连接线50,从而直接判断连接与电路板30的连接是否存在断开、烧毁等硬件故障,以及判断数据线100本身是否存在破损断裂等情况,从而避免用户浪费时间排出数据线100故障。
具体地,为了避免内壳体12靠近连接套20的部分无法被直接外部观察,通过令所述第四透视区域64沿平行于所述正面33和所述反面34方向在所述内壳体12的所述外表面122上投影与所述外表面122有重合部分,使得内壳体12能够被外部直接观察,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
具体地,令所述透视区域60的透光率为W,满足关系式:30%<W<95%。通过限定透视区域60的透光率为30%<W<95%,在能够实现透视区域60适于电路板30被外部直接观察的同时,平衡产品的成本,避免为了更高的透光率,增加不要的成本。
具体地,满足关系式:60%<W<90%。在能够较佳地实现透视区域60适于电路板30被外部直接观察的同时,平衡产品的成本与透光率。
本实施例中,最佳地采用W=80%,在能够最佳地实现透视区域60适于电路板30被外部直接观察的同时,平衡产品的成本与透光率。
具体地,所述透视区域60采用透明胶料制成,或采用透明胶料与色粉混合制成,所述透明胶料为透明PE材料、透明PVC材料、透明TPE材料、透明TPU材料或透明PP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明胶料为透光率为80%的透明TPE材料。
具体地,所述色粉可以是无机色粉,例如:钛白,铬黄,镉黄,钼铬红,铁红(黄),镉红,群青,钴蓝,铁蓝,铬绿,钴绿,金属粉,云母珠光,炭黑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也可以是有机色粉,例如:偶氮类,色啶类,酞菁类,染料类,荧光类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本实施例,所述透视区域60采用透光率为80%的透明TPE材料,不增加色粉调色。
借此,通过在所述壳体10上设置透视区域60,使设置于外壳体11和连接套20内的电路板30和内壳体12可以被外部直接观察,使得用户能够通过观察电路板30直接判断数据线100是否存在硬件故障,避免用户浪费大量时间去排查故障。同时,可被外部直接观察的电路板30和内壳体12增加了数据线100的可观赏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通过在外壳体11内形成第一腔体111,并在围成第一腔体111的第一主体部112上形成第一透视区域61,使得第一腔体111内的情况能够被外部直接观察,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通过令所述第一透视区域61沿垂直所述第二主体部121的外表面122方向在所述外表面122上投影与所述外表面122完全重合,使得第一腔体111内的内壳体12的外表面122够通过第一透视区域61被外部完全直接观察,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通过在所述外壳体11内且远离所述插头40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一腔体111相连通的第二腔体113,并在围成第二腔体113的所述第一主体部112远离所述插头40一端形成第二透视区域62,使得第二腔体113内的情况能够被外部直接观察,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通过令所述第二透视区域62沿垂直所述正面33和所述反面34的方向在所述第二腔体113内的所述正面33和所述反面34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腔体113内的所述正面33和所述反面34完全重合,使得第二腔体113内的电路板30的一部分31的正面33和反面34能够被外部直接观察,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的同时,使得用户能够通过观察电路板30直接判断数据线100是否存在硬件故障,避免用户浪费大量时间去排查故障。通过在所述第二主体部121内形成与所述第二腔体113相连通的第三腔体123,并令所述电路板30的另一部分32固定于所述第三腔体123内,并在围成第三腔体123的所述第二主体部121上的第三透视区域63,使得第三腔体123内的情况能够被外部直接观察,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通过令所述第三透视区域63沿垂直所述正面33和所述反面34的方向在所述第三腔体123内的所述正面33和所述反面34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三腔体123内的所述正面33和所述反面34完全重合。使得第三腔体123内的电路板30的另一部分32的正面33和反面34能够被外部直接观察,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的同时,使得用户能够通过观察电路板30直接判断数据线100是否存在硬件故障,避免用户浪费大量时间去排查故障。通过在所述第二主体部121内形成与所述第二腔体113相连通的第三腔体123,并令所述电路板30的另一部分32固定于所述第三腔体123内,并在围成第三腔体123的所述第二主体部121上的非透视区域70,通过令所述非透视区域70沿垂直所述正面33和所述反面34的方向在所述第三腔体123内的所述正面33和所述反面34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三腔体123内的所述正面33和所述反面34完全重合。使得第三腔体123内的电路板30的另一部分32的正面33和反面34避免被外部直接观察,继而可以通过在内壳体12的表面设置图案,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通过在所述第二主体部121内靠近所述插头40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三腔体123相连通的第四腔体124,并将所述插头40的一部分31固定于所述第四腔体124内,从而分别通过外壳体11和内壳体12对电路板30起到固定作用,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避免电路板30因外壳体11损坏而掉落。通过在沿垂直所述正面33和所述反面34方向贯穿所述第二主体部121形成与所述第三腔体123相连通的第五腔体125,并在第五腔体125内设置延伸至所述外表面122并与所述第三腔体123内的电路板30电连接的指示灯80,使得用户可以通过观察指示灯80了解到数据线100的工作情况,同时增加了产品的美观性。通过在所述外壳体11上形成开口部分91沿垂直所述第二主体部121的外表面122方向在所述外表面122上投影与所述外表面122上的指示灯80完全重合的开口槽90,使得内壳体12的一部分31以及内壳体12上的指示灯80能够被外部直接观察,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同时使得用户能够通过指示灯80判断数据线100是否已经成功连接电子设备。通过贯穿所述连接套20形成与所述第二腔体113相连通的第六腔体21,并令所述电路板30的另一部分32固定于所述第三腔体123内,并在围成所述第六腔体21的第四主体部22上形成第四透视区域64,使得第四腔体124内的情况能够被外部直接观察,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的同时,用户能够通过观察连接套20内的连接线50,从而直接判断连接与电路板30的连接是否存在断开、烧毁等硬件故障,以及判断数据线100本身是否存在破损断裂等情况,从而避免用户浪费时间排出数据线100故障。通过令所述第四透视区域64沿平行于所述正面33和所述反面34方向在所述内壳体12的所述外表面122上投影与所述外表面122有重合部分,使得内壳体12能够被外部直接观察,从而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通过限定透视区域60的透光率为60%<W<90%,在实现透视区域60适于电路板30被外部直接观察的同时,平衡产品的成本。通过限定透视区域60的形成材料为透明胶体与色粉混合,使得透视区域60适于电路板30被外部直接观察的同时,具有色彩的美观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基于局部视觉设计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一端并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的连接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连接套的一端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插头、通过所述连接套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连接线;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连接套一体成型的外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的内壳体,所述数据线还包括透视区域,所述透视区域形成于所述外壳体与所述连接套上,所述透视区域适于所述外壳体与所述连接套内的情况被外部直接观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局部视觉设计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包括形成于所述外壳体内且靠近所述插头一端的第一腔体、围成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主体部,所述内壳体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第二主体部,所述透视区域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主体部靠近所述插头一端的第一透视区域,所述第一透视区域沿垂直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外表面方向在所述外表面上投影与所述外表面完全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局部视觉设计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外壳体内且远离所述插头一端并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的第二腔体、以及围成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三主体部,所述电路板的一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电路板包括用于设置电子元件的正面和与所述正面背对的反面;所述透视区域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主体部远离所述插头一端的第二透视区域,所述第二透视区域沿垂直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的方向在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完全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局部视觉设计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内并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的第三腔体,所述电路板的另一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三腔体内,所述透视区域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上的第三透视区域,所述第三透视区域沿垂直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的方向在所述第三腔体内的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三腔体内的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完全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局部视觉设计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内并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的第三腔体,所述电路板的另一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三腔体内,所述数据线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上的非透视区域,所述非透视区域沿垂直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的方向在所述第三腔体内的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三腔体内的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完全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任一所述的一种基于局部视觉设计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内靠近所述插头一端并与所述第三腔体相连通的第四腔体、以及沿垂直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方向贯穿所述第二主体部并与所述第三腔体相连通的第五腔体,所述插头的一部分固定于所述第四腔体内,所述数据线还包括延伸至所述外表面的指示灯,所述指示灯设置于所述第五腔体内并与所述第三腔体内的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数据线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外壳体上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开口部分沿垂直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外表面方向在所述外表面上投影与所述外表面上的指示灯完全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局部视觉设计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包括贯穿所述连接套并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的第六腔体、围成所述第六腔体的第四主体部,所述连接线通过所述第六腔体与所述电路板远离所述插头的一端电连接;所述透视区域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四主体部上的第四透视区域,所述第四透视区域沿平行于所述正面和所述反面方向在所述内壳体的所述外表面上投影与所述外表面有重合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局部视觉设计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令所述透视区域的透光率为W,满足关系式:
60%<W<90%。
CN202220722089.2U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基于局部视觉设计的数据线 Active CN2176920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22089.2U CN217692011U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基于局部视觉设计的数据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22089.2U CN217692011U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基于局部视觉设计的数据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92011U true CN217692011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32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22089.2U Active CN217692011U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基于局部视觉设计的数据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920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882223U (zh) 一种基于复合视觉设计的数据线
CN207250884U (zh) 一种具有指示功能的改良型数据线
CN217692011U (zh) 一种基于局部视觉设计的数据线
CN217692013U (zh) 一种基于局部视觉优化的数据线
CN217692012U (zh) 一种基于多层视觉优化的一体式数据线
CN204333492U (zh) 一种带灯并开关可控的USB Type-C照明数据线
CN205583291U (zh) 环形指示器及使用该环形指示器的连接器装置
EP2377207B1 (en) Illumin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3844635U (zh) 一种单窗口多色多视化led数码显示屏
CN217692014U (zh) 基于多层次视觉设计的数据线
CN205657277U (zh) 一种带led指示灯的usb type c连接线
CN206349565U (zh) 一种户外防水插座插头组件
CN207910153U (zh) Usb连接器
CN212062912U (zh) 结构优化的连接器
CN207518000U (zh) 一种MicroUSB数据线
CN208986296U (zh) 一种usb连接线
CN209266703U (zh) 一种usb连接器
CN205609841U (zh) 一种防尘连接器
CN220172535U (zh) 一种连接组件、端子及数据线
CN210430231U (zh) 一种圆形超小型信号连接器
CN210245876U (zh) 一种防水电源连接器
CN212112459U (zh) 一种usb和uart复用usb连接器的电路
CN213042030U (zh) 光纤连接保护装置
CN204462951U (zh) 内置延长接收器功能的一体化显示器
CN206076663U (zh) 一种rj45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