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91789U - 对称的电插接结构及分体式储能电源 - Google Patents

对称的电插接结构及分体式储能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91789U
CN217691789U CN202221866767.9U CN202221866767U CN217691789U CN 217691789 U CN217691789 U CN 217691789U CN 202221866767 U CN202221866767 U CN 202221866767U CN 217691789 U CN217691789 U CN 2176917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conductive
conductive member
central axis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6676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玉龙
赵士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Feishi Zhil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Feishi Zhi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Feishi Zhil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Feishi Zhi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6676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917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917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917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称的电插接结构及分体式储能电源,涉及储能设备技术领域,对称的电插接结构包括第一插接组件和第二插接组件,第一插接组件包括第一插接结构和第一导电结构。第二插接组件包括第二插接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第一插接结构与第二插接结构可拆卸插接。上述的第一插接组件可以设于充电设备上,第二插接组件可以设于电池上,当需要将充电设备与电池插接对电池充电时,可以将第一插接结构与第二插接结构在多个不同的相对角度插接配合,进而第一导电结构与第二导电结构电性连通,用于充电。用户无需专门去检查第一插接结构与第二插接结构是否方向一致或者是否对准,即可将充电设备与电池插接并电性连通,使用方便,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对称的电插接结构及分体式储能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称的电插接结构及分体式储能电源。
背景技术
储能电源包括充电设备和电池,当电池电量不足时,可以将充电设备接入外部供电源,再将充电设备与电池插接而电性连通,以使充电设备为电池充电。然而,现有的电池与充电设备的插接结构方向单一,在相互插接时需要先检查插接结构的方向是否一致,以避免无法插接配合。充电设备和电池这样的插接结构在每次插接时费时费力,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充电设备和电池在插接时需要事先检查插接结构的方向是否一致,导致费时费力、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对称的电插接结构及分体式储能电源。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称的电插接结构,包括:
第一插接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插接结构和第一导电结构;
第二插接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插接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
所述第一插接结构与所述第二插接结构可拆卸插接,当所述第一插接结构与所述第二插接结构在多个不同的相对角度插接配合时,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皆能够电性连通。
上述对称的电插接结构包括的第一插接组件可以设于充电设备上,第二插接组件可以设于电池上,当需要将充电设备与电池插接对电池充电时,可以将第一插接结构与第二插接结构在多个不同的相对角度插接配合,进而第一导电结构与第二导电结构电性连通,用于充电。用户无需专门去检查第一插接结构与第二插接结构是否方向一致或者是否对准,即可将充电设备与电池插接并电性连通,使用方便,省时省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结构包括第一壳体和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插接槽,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设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第二插接结构包括第二壳体和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插接座,所述第二导电结构设于所述插接座,所述插接槽能够与所述插接座插接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电性连通;所述插接槽与所述插接座皆关于纵截面对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插接槽槽壁的导向滑轨,所述第二插接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插接座上的导向滑槽,当所述插接槽与所述插接座对插时,所述导向滑轨能够在所述导向滑槽内相对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接槽的相对两侧皆设置有所述导向滑轨,所述插接座的相对两侧皆具有所述导向滑槽,所述插接槽两侧的所述导向滑轨关于所述插接槽的中心轴对称,所述插接座两侧的所述导向滑槽关于所述插接座的中心轴对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包括呈线性排布的第一导电件、第二导电件和第三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中心轴和所述第三导电件的中心轴关于所述第二导电件的中心轴对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插接槽内的绝缘隔离柱,所述第二导电件设于所述绝缘隔离柱内部,所述绝缘隔离柱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二导电件的中心轴重合,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三导电件皆位于所述绝缘隔离柱的外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还包括多个信号针,多个所述信号针关于所述插接槽的中心轴对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结构包括呈线性排布的第一插孔、第二插孔和第三插孔,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插孔内的第四导电件、设于所述第二插孔内的第五导电件、设于所述第三插孔内的第六导电件,所述第一插孔的中心轴和所述第三插孔的中心轴关于所述第二插孔的中心轴对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结构还包括多个信号柱,多个所述信号柱关于所述第二插孔的中心轴对称,每一所述信号柱皆开设有插接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分体式储能电源,包括智能控制主机、电池以及上述的对称的电插接结构,所述第一插接组件设于所述智能控制主机,所述第二插接组件设于所述电池;所述智能控制主机与所述电池能够在多个不同的相对角度插接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电性连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储能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储能电源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对称电插接结构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对称电插接结构的另外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插接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插接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插接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插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信号针和信号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0、分体式储能电源;
1、智能控制主机;11、卡槽;12、第一显示屏;13、进电接口;14、出电接口;15、开关键;16、点烟器;17、散热口;
2、电池;21、卡接座;22、开关按钮;23、电输入口;24、第二显示屏;
3、对称的电插接结构;31、第一插接组件;311、第一插接结构;3111、第一壳体;3112、插接槽;3113、第一安装孔;3114、导向滑轨;312、第一导电结构;3121、第一导电件;3122、第二导电件;3123、第三导电件;3124、绝缘隔离柱;3125、信号针;
32、第二插接组件;321、第二插接结构;3211、第二壳体;3212、插接座;3213、第二安装孔;3214、导向滑槽;3215、定位槽;3216、定位柱;3217、通孔;322、第二导电结构;3221、第一插孔;3222、第二插孔;3223、第三插孔;3224、第四导电件;3225、第五导电件;3226、第六导电件;3227、信号柱;3228、连接孔;3229、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以下描述的具体细节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实施例来实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储能电源100,包括智能控制主机1、电池2和对称的电插接结构3,智能控制主机1与电池2通过对称的电插接结构3可拆卸插接。当智能控制主机1与电池2插接之后,智能控制主机1与电池2还能够通过对称的电插接结构3电性连通,以使智能控制主机1的电能与电池2的电能相互流通。
具体地,当智能控制主机1接入外部供电源时,智能控制主机1能够对电池2充电,使电能流向电池2。当智能控制主机1未接入外部供电源时,电池2能够放电,使电能流向智能控制主机1,为智能控制主机1供电。其中,外部供电源可以是但不限于交流电供电、太阳能光伏板供电、风力发电机供电供电等。
参考图2、图3和图4,对称的电插接结构3包括第一插接组件31和第二插接组件32,第一插接组件31和第二插接组件32可拆卸插接。其中,第一插接组件31设于智能控制主机1上,且与智能控制主机1电性连通,第二插接组件32设于电池2上,且与电池2电性连通。
当需要使用智能控制主机1对电池2充电时,可以将第一插接组件31和第二插接组件32插接配合,以使智能控制主机1与电池2电性连通,智能控制主机1在接入外部供电源时能够对电池2充电。
另外,在即将开始插接时,用户无需专门去检查第一插接组件31和第二插接组件32是否方向一致、是否对位,即可将智能控制主机1与电池2插接并电性连通,使用方便,省时省力。
参考图5,第一插接组件3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插接结构311和第一导电结构312,第一导电结构312与智能控制主机1电性连通,第一插接结构311用于与第二插接组件32可拆卸插接。当第一插接结构311与第二插接组件32插接时,第一导电结构312与第二插接组件32电性连通,进而智能控制主机1与电池2电性连通。
第一插接结构311包括第一壳体3111和插接槽3112,插接槽3112设于第一壳体3111,第一导电结构312连接第一壳体3111并设于插接槽3112内。
第一壳体3111开设有四个第一安装孔3113,四个第一安装孔3113位于第一壳体3111的四个角落处。第一安装孔3113可通过螺丝穿设,以将第一插接组件31固定在智能控制主机1上。第一壳体3111可以使用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以避免第一导电结构312易短路。
插接槽3112用于与第二插接组件32可拆卸插接,当插接槽3112与第二插接组件32插接时,第一导电结构312与第二插接组件32电性连通。
插接槽3112的形状近似为长方体,该形状的插接槽3112的关于纵截面对称,纵截面为平行于第一壳体3111的厚度方向且经过第一壳体3111中心轴的平面。也可以理解为,插接槽3112前后对称且左右对称。
第二插接组件32在与插接槽3112拆卸分离之后,可以将第二插接组件32相对插接槽3112转动180°,第二插接组件32还是能够与插接槽3112插接配合。所以智能控制主机1在与电池2插接时,无需考虑正反面,只需看两者的长边或宽边是否平行,即可实现智能控制主机1在与电池2的插接。
第一插接结构311还包括设于插接槽3112槽壁的导向滑轨3114,导向滑轨3114用于对第二插接组件32起导向作用。当第二插接组件32与插接槽3112插接的过程中,第二插接组件32与导向滑轨3114能够滑动插接,使得第二插接组件32与插接槽3112插接更稳定。
图5所示实施例的导向滑轨3114的数量为四个,在其它实施例中,导向滑轨3114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六个或其它偶数,在此不作过多限定。
插接槽3112两侧的导向滑轨3114关于插接槽3112的中心轴对称,这样设置使得第二插接组件32与插接槽3112的相对角度在0°和180°插接时,多个导向滑轨3114皆能够与第二插接组件32滑动插接,对第二插接组件32起导向作用。
参考图5,第一导电结构312设于插接槽3112内,第一导电结构312包括呈线性排布的第一导电件3121、第二导电件3122和第三导电件3123,第一导电件3121和第三导电件3123设于第二导电件3122的两侧。
第一导电件3121、第二导电件3122和第三导电件3123的一端皆位于插接槽3112内,另一端皆位于第一壳体3111的外部(图4示出)。三个导电件位于第一壳体3111外部的部位用于电性连通智能控制主机1内的电路板,以使第一插接组件31与智能控制主机1电性连通。三个导电件位于插接槽3112内的部位用于电性连通第二插接组件32,以使第一插接组件31在与第二插接组件32插接时能够电性连通。
第一导电件3121和第三导电件3123电性连通智能控制主机1内的电路板的负极,第二导电件3122电性连通智能控制主机1内的电路板的正极,或者连接的正极和负极互换也行。需要强调的是,第一导电件3121和第三导电件3123必须电性连通同一电极。
第一导电件3121的中心轴和第三导电件3123的中心轴关于第二导电件3122的中心轴对称,第二导电件3122的中心轴与插接槽3112的中心轴重合,使得第二插接组件32与插接槽3112的相对角度在0°和180°插接时,第二插接组件32皆能够同时与第一导电件3121、第二导电件3122和第三导电件3123插接,进而电性连通。
第一导电结构312还包括设于插接槽3112内的绝缘隔离柱3124,绝缘隔离柱3124连接插接槽3112的槽底固定。第二导电件3123设于绝缘隔离柱3124内部,第一导电件3121和第三导电件3123皆位于绝缘隔离柱3124的外部,以将第二导电件3123和第一导电件3121、第三导电件3123隔开,避免容易接触造成短路。
绝缘隔离柱3124的中心轴与插接槽3112的中心轴重合,使得第二插接组件32与插接槽3112的相对角度在0°和180°插接时,第二插接组件32皆能够与绝缘隔离柱3124插接配合。
图5所示实施例的三个导电件的中心轴所在平面垂直于第一壳体3111的宽度方向且平行于第一壳体3111的长度方向。参考图6,在另一实施例中,三个导电件的中心轴所在平面还可以不与第一壳体3111的宽度方向垂直,只需要保持第一导电件3121的中心轴和第三导电件3123的中心轴关于第二导电件3122的中心轴对称,即可实现第二插接组件32与插接槽3112的相对角度在0°和180°插接时,第二插接组件32能够与三个导电件插接配合并电性连通。
参考图7,第一导电结构312还包括四对(八根)信号针3125,信号针3125的一端位于插接槽3112内,另一端伸出于第一壳体3111外部(图4示出)。信号针3125位于第一壳体3111外部的部位可以电性连通于智能控制主机1的信号元器件,用于传输信号,例如开关信号或SOC数据信号等。信号针3125位于插接槽3112的部位用于与电池2插接,以使智能控制主机1与电池2通过信号针互相传输信号。当然,信号针3125的数量还可以为其它数量,在此不作限定。
参考图8,第二插接组件32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插接结构321和第二导电结构322,第二导电结构322与电池2电性连通,第二插接结构321用于与上述的插接槽3112可拆卸插接。当第二插接结构321与插接槽3112插接时,第二导电结构322与上述的第一导电件3121、第二导电件3122和第三导电件3123电性连通,进而智能控制主机1与电池2电性连通。
第二插接结构321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壳体3211和插接座3212,插接座3212设于第二壳体3211上,第二导电结构322设于插接座3212。
第二壳体3211开设有四个第二安装孔3213,四个第二安装孔3213位于第二壳体3211的四个角落处。第二安装孔3213可通过螺丝穿设,以将第二插接组件32固定在电池2上。第二壳体3211可以使用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以避免第二导电结构322易短路。
插接座3212用于与上述的插接槽3112可拆卸插接,当插接座3212与插接槽3112插接时,第二导电结构322与上述的第一导电件3121、第二导电件3122和第三导电件3123电性连通。
插接座3212的形状近似为长方体,且与插接槽3112相适配。插接座3212也关于纵截面对称,也可以理解为,插接座3212前后对称且左右对称。
插接座3212在与插接槽3112拆卸分离之后,可以将插接座3212相对插接槽3112转动180°,插接座3212还是能够与插接槽3112插接配合。所以在插接时,无需考虑智能控制主机1在与电池2的正反面,只需看两者的长边或宽边是否在同一侧,即可实现智能控制主机1在与电池2的插接。
第二插接结构321还包括设于插接座3212的导向滑槽3214,导向滑槽3214用于起导向作用。当插接座3212与插接槽3112插接的过程中,导向滑槽3214与导向滑轨3114能够滑动插接而起导向作用,使得插接座3212与插接槽3112插接更稳定,同时也能够使得第二导电结构322与第一导电件3121、第二导电件3122和第三导电件3123的电性连接更稳定。
图8所示实施例的导向滑槽3214的数量为四个,在其它实施例中,导向滑槽3214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六个或其它偶数,在此不作过多限定。
插接座3212两侧的导向滑槽3214关于插接座3212的中心轴对称,使得插接座3212与插接槽3112的相对角度在0°和180°插接时,多个导向滑轨3114皆能够与多个导向滑槽3214滑动插接,起导向作用。
插接座3212的中间处开设有定位槽3215,定位槽3215内设置有定位柱3216,定位槽3215与定位柱3216之间的空隙可供上述的绝缘隔离柱3124插接,以使插接座3212与插接槽3112连接更稳定。
插接座3212还开设有四对(八个)通孔3217,通孔3217贯穿插接座3212及第二壳体3211。在其它实施例中,通孔3217的数量还可以为其它数量,例如两个、六个等偶数,在此不作限定。
参考图8,第二导电结构322包括呈线性排布的第一插孔3221、第二插孔3222和第三插孔3223,以及第四导电件3224、第五导电件3225和第六导电件3226。其中,第四导电件3224设于第一插孔3221内,第五导电件3225设于第二插孔3222内,第六导电件3226设于第三插孔3223内。
第一插孔3221和第三插孔3223贯穿插接座3212及第二壳体3211,第二插孔3222贯穿定位柱3216及第二壳体3211,第四导电件3224、第五导电件3225和第六导电件3226远离插接座3212的一端伸出于第二壳体3211(图3示出),三个导电件伸出第二壳体3211的部位用于电性连通电池2内部的电路板。三个导电件位于对应插孔的部位用于电性连通上述的第一导电件3121、第二导电件3122和第三导电件3123,以使第一插接组件31在与第二插接组件32插接时能够电性连通,进而电池2能够与智能控制主机1电性连通。
第四导电件3224和第六导电件3226电性连通电池2内的电路板的负极,第五导电件3225电性连通智能控制主机1内的电路板的正极,或者连接的正极和负极互换也行。需要强调的是,第四导电件3224、第六导电件3226、第一导电件3121和第三导电件3123的极性需要保持一致,第二导电件3122和第五导电件3225的的极性需要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在插接座3212与插接槽3112插接之后,智能控制主机1的正极和负极与电池2的正极和负极对应电性连通。
第四导电件3224和第六导电件3226的中心轴关于第五导电件3225的中心轴对称,也可理解为第一插孔3221的中心轴和第三插孔3223的中心轴关于第二插孔3222的中心轴对称。第五导电件3225的中心轴、第二插孔3222的中心轴和插接座3212的中心轴重合,使得插接座3212与插接槽3112的相对角度在0°和180°插接时,第四导电件3224、第五导电件3225和第六导电件3226皆能够同时与第一导电件3121、第二导电件3122和第三导电件3123电性连通,所以智能控制主机1与电池2都能够保持电性连通。
第二导电结构322还包括四对(八根)信号柱3227,信号柱3227的一部分位于通孔3217内,另一部分伸出于第二壳体3211外部(图3示出),信号柱3227位于第二壳体3211外部的部位可以电性连通于电池2的信号元器件,用于传输信号,例如开关信号或SOC数据信号等。信号柱3227位于通孔3217的部位用于与上述的信号针3125插接而电性连通,以使智能控制主机1与电池2互相传输信号。当然,信号柱3227的数量还可以为其它数量,在此不作限定。
参考图9,示出了信号柱3227和信号针3125的示意图。由图9可知,信号柱3227面向信号针3125的一端开设有连接孔3228,信号针3125面向信号柱3227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柱3229,连接柱3229与连接孔3228相适配。当插接座3212与插接槽3112插接配合时,连接柱3229与连接孔3228插接配合,以使,信号针3125与信号柱3227电性连接且连接稳定。
参考图2,智能控制主机1的表面开设有卡槽11,第一插接组件31设于卡槽11内。电池2表面设置有卡接座21,第二插接组件32设于卡接座21内。卡槽11的形状与卡接座21的形状相适配,当智能控制主机1与电池2即将插接时,可以先将卡槽11与卡接座21插接,在此过程中,第一插接组件31与第二插接组件32逐渐插接并电性连通。通过卡接座21与卡槽11的插接,使得智能控制主机1与电池2插接更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以智能控制主机1和电池2的相对角度为0°和180°可以插接且电性连通作为实施例作了进一步叙述,该实施例并非穷举,例如在其它实施例中,智能控制主机1和电池2的相对角度还可在0°、90°、180°和270°四个方向进行插接配合且电性连通。
参考图1和图2,智能控制主机1的侧部开设有散热口17,智能控制主机1内部设置有散热扇,散热扇靠近散热口17布置。散热扇用于将智能控制主机1内部的热量经过散热口17带出至外部的空气中,以增强对智能控制主机1内部的散热效果。
智能控制主机1的侧部还设置有第一显示屏12,第一显示屏12用于显示智能控制主机1的各种信息,例如位置信息、电能信息、温度信息以及电流/电压信息等,以供用户参考。
智能控制主机1的侧部还设置有进电接口13、出电接口14、开关键15和点烟器16。其中,进电接口13为110V/220V的市电接入端口,用于连接电源线,并通过电源线接入市电,从而为智能控制主机1供电。当智能控制主机1接通市电时,智能控制主机1能够将电能传输至电池2,为电池2充电。
出电接口14用于通过充电线连接外部电子设备,例如通过USB充电线连接手机,从而为手机充电。出电接口14的类型不限,可以是USB接口、Type-c接口等,在此不作过多限定。
开关键15可以被用户循环按压,以切断或导通智能控制主机1。
点烟器16用于点燃香烟,用户无需额外携带打火机,可以使用点烟器16点燃香烟,使用方便。
电池2的侧部设置有开关按钮22、电输入口23和第二显示屏24,第二显示屏24用于显示电池2的相关信息,例如电池2的温度信息、电能信息等。开关按钮22用于循环按压,控制电池2通电或断电。电输入口23用于连接电源线,再通过电源线接入市电,为电池2充电。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替换及改进,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对称的电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插接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插接结构和第一导电结构;
第二插接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插接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
所述第一插接结构与所述第二插接结构可拆卸插接,当所述第一插接结构与所述第二插接结构在多个不同的相对角度插接配合时,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皆能够电性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称的电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结构包括第一壳体和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插接槽,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设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第二插接结构包括第二壳体和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插接座,所述第二导电结构设于所述插接座,所述插接槽能够与所述插接座在不同的相对角度插接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电性连通;所述插接槽与所述插接座皆关于纵截面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称的电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插接槽槽壁的导向滑轨,所述第二插接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插接座上的导向滑槽,当所述插接槽与所述插接座对插时,所述导向滑轨能够在所述导向滑槽内相对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称的电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的相对两侧皆设置有所述导向滑轨,所述插接座的相对两侧皆具有所述导向滑槽,所述插接槽两侧的所述导向滑轨关于所述插接槽的中心轴对称,所述插接座两侧的所述导向滑槽关于所述插接座的中心轴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称的电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包括呈线性排布的第一导电件、第二导电件和第三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中心轴和所述第三导电件的中心轴关于所述第二导电件的中心轴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称的电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插接槽内的绝缘隔离柱,所述第二导电件设于所述绝缘隔离柱内部,所述绝缘隔离柱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二导电件的中心轴重合,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三导电件皆位于所述绝缘隔离柱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对称的电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还包括多个信号针,多个所述信号针关于所述插接槽的中心轴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称的电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包括呈线性排布的第一插孔、第二插孔和第三插孔,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插孔内的第四导电件、设于所述第二插孔内的第五导电件、设于所述第三插孔内的第六导电件,所述第一插孔的中心轴和所述第三插孔的中心轴关于所述第二插孔的中心轴对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称的电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还包括多个信号柱,多个所述信号柱关于所述第二插孔的中心轴对称,每一所述信号柱皆开设有插接孔。
10.一种分体式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控制主机、电池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对称的电插接结构,所述第一插接组件设于所述智能控制主机,所述第二插接组件设于所述电池;所述智能控制主机与所述电池能够在多个不同的相对角度插接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电性连通。
CN202221866767.9U 2022-07-18 2022-07-18 对称的电插接结构及分体式储能电源 Active CN2176917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66767.9U CN217691789U (zh) 2022-07-18 2022-07-18 对称的电插接结构及分体式储能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66767.9U CN217691789U (zh) 2022-07-18 2022-07-18 对称的电插接结构及分体式储能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91789U true CN217691789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17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66767.9U Active CN217691789U (zh) 2022-07-18 2022-07-18 对称的电插接结构及分体式储能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917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98573B2 (en) Lithium battery package
KR101714947B1 (ko) 전기 커넥터와 이를 이용한 이동식 장치
JP3127310U (ja) マルチコンセント電気装置
CN217691789U (zh) 对称的电插接结构及分体式储能电源
CN210807090U (zh) 一种兼具电能转换和数据传输功能的电源适配器
CN203734053U (zh) 一种适用于无限制槽式a型usb盲插式母座接口
CN202978343U (zh) 便携式移动电源
CN217741367U (zh) 分体式储能电源
CN203312845U (zh) 充电器
CN202513679U (zh) 无线充电接收装置
CN205509115U (zh) 立体式拼接插座
CN214797979U (zh) 一种具有转接功能的插座电连接器
CN214428815U (zh) 一种可并插头
CN204497513U (zh) 电性连接模组及使用该电性连接模组的插座
CN210606362U (zh)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屏
CN213278549U (zh) 一种新型墙面插座
CN214155116U (zh) 配电单元断电检测装置
CN216413362U (zh) 可拆卸式插排
CN210668906U (zh) 带usb插孔排插
TWM482902U (zh) 電源轉接器
CN202487940U (zh) 兼备交流输出插座的适配器
CN217848384U (zh) 一种多功能插排
CN215911920U (zh) 移动终端的充电柜
CN212542887U (zh) 一种无尾插排
CN213027772U (zh) 一种新型开关电源外壳及开关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