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87940U - 兼备交流输出插座的适配器 - Google Patents
兼备交流输出插座的适配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487940U CN202487940U CN2012201464584U CN201220146458U CN202487940U CN 202487940 U CN202487940 U CN 202487940U CN 2012201464584 U CN2012201464584 U CN 2012201464584U CN 201220146458 U CN201220146458 U CN 201220146458U CN 202487940 U CN202487940 U CN 2024879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cket aperture
- poles
- adapter
- earth
- outpu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适配器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兼备交流输出插座的适配器,包括上壳以及可与所述上壳配合形成具有容腔的壳体的下壳,所述下壳上两极带地输入插脚,还包括置于所述容腔内且固定于所述下壳的输出组件,所述输出组件具有多个分别对应电性连接于所述两极带地输入插脚的输出插脚,所述上壳设有连通对应可供所述多个输出插脚插设的两极带地插座孔和双用两极插座孔中。本实用新型中的适配器的上壳设有双用两极插座孔以及两极带地插座孔,且容腔中设有电性连接在两极带地输入插脚的输出插脚,形成了插座的结构,当该适配器虽然占用了插排的插孔,但是其可作为满足新国际标准的插座使用,不会浪费插排的位置,且可以达到最大的利用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适配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兼备交流插座的适配器。
背景技术
适配器是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的供电电压变换设备,常见于手机、液晶显示器以及笔记本电脑等小型电子产品上。
当需要使用适配器时,将适配器插在外部插排的插孔上,这样,其则占用了插排的一个输入插孔,这样,当使用较多用电设备时,需要用到插排上的多个插孔,则有可能会出现插排上的插孔不够用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兼备交流输出插座的适配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适配器占据外部插排的插孔以致可能出现插排插孔不够用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兼备交流输出插座的适配器,包括上壳以及可与所述上壳配合形成具有容腔的壳体的下壳,所述下壳上设有一端置于所述容腔内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下壳外的两极带地输入插脚,还包括置于所述容腔内且固定于所述下壳的输出组件,所述输出组件具有多个分别对应电性连接于所述两极带地输入插脚的输出插脚,所述上壳设有连通所述容腔且对应可供所述多个输出插脚插设的两极带地插座孔和双用两极插座孔。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组件还包括第一电路板,所述多个输出插脚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电路板且分别对应电性连接于所述两极带地输入插脚,另一端分别对应插设于所述两极带地插座孔和双用两极插座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两极带地输入插脚包括零线输入插脚、火线输入插脚以及地线输入插脚。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输出插脚包括两个零线输出插脚、两个火线输出插脚以及地线输出插脚,两所述零线输出插脚分别电性对应连接于所述零线输入插脚,两所述火线输出插脚分别对应电性连接于所述火线输入插脚,所述地线输出插脚电性连接于所述地线输入插脚。
进一步地,所述双用两极插座孔包括可供一所述零线输出插脚插设的第一零线插座孔以及可供一所述火线输出插脚插设的第一火线插座孔,所述两极带地插座孔包括可供另一所述零线输出插脚插设的第二零线插座孔以及可供另一所述火线输出插脚插设的第二火线插座孔以及可供地线输出插脚插设的地线插座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零线插座孔和所述第一火线插座孔分别对应置于所述第二零线插座孔和所述第二火线插座孔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适配器的上壳形成了相当于交流输出插座的结构,且满足新国际的标准,可以兼容中国2PIN和3PIN的插座、美国2PIN和欧盟法国插头的标准,当该适配器处于使用状态时,其虽然占用了插排的插孔,但是其本身可以作为一个满足新国际标准的插座使用,不会浪费插排的位置,且可以达到最大的利用空间,是居家旅行的最简装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兼备交流输出插座的适配器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兼备交流输出插座的适配器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兼备交流输出插座的适配器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兼备交流输出插座的适配器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兼备交流输出插座的适配器,包括上壳以及可与所述上壳配合形成具有容腔的壳体的下壳,所述下壳上设有一端置于所述容腔内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下壳外的两极带地输入插脚,还包括置于所述容腔内且固定于所述下壳的输出组件,所述输出组件具有多个分别对应电性连接于所述两极带地输入插脚的输出插脚,所述上壳设有连通所述容腔且对应可供所述多个输出插脚插设的两极带地插座孔和双用两极插座孔中。
本实用新型中,适配器形成了插座的结构,当该适配器虽然占用了插排的插孔,但是其可作为满足新国际标准的插座使用,不会浪费插排的位置,且可以达到最大的利用空间。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适配器1是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的供电电压变换设备,广泛配套于电话子母机、游戏机、语言复读机、随身听、笔记本电脑、蜂窝电话等设备中,当然,即可以是交流输出型的,也可以是直流输出型的。
本实施例中的适配器1包括下壳11以及可与下壳11配合形成具有容腔的壳体的上壳12,下壳11中设有第一凹腔,上壳12中设有第二凹腔122,当上壳12和下壳11相配配合在一起时,第一凹腔和第二凹腔122相向配合,形成上述中壳体的容腔。
为了实现和外部插排的电性连接,该适配器1的下壳11上设有两极带地输入插脚16,该两极带地输入插脚16的一端伸入上述的容腔内,另一端延伸至下壳11外,以和插排的插孔配合。两极带地输入插脚16指的是三个输入插脚,分别是连接零线、火线以及地线的,这样,通过该两极带地输入插脚16和外部插排插孔的配合,则可实现该适配器1电性连接交流电。
本实施例中,适配器1还包括有输出组件15,该输出组件15固定设置在下壳11上,且置于容腔中,且其上具有多个输出插脚152,该多个输出插脚152分别相对应的电性连接在两极带地输入插脚16上。当然,为了使得外部的插头可以和该适配器1配合连接,也就是适配器1起到插座的作用,适配器1的上壳12分别设有双用两极插座孔121以及两极带地插座孔123,多个输出插脚152分别相对应的插设在该双用两极插座孔121和两极带地插座孔123中,从而,该适配器1的上壳12形成了相当于交流输出插座的结构,并且,由于该上壳12上设有双用两极插座孔121以及两极带地插座孔123,其满足新国际的标准,可以兼容中国2PIN和3PIN的插座、美国2PIN和欧盟法国插头的标准。当该适配器1处于使用状态时,其两极带地输入插脚16插设在插排的插孔中,其虽然占用了插排的插孔,但是其本身可以作为一个满足新国际标准的插座使用,不会浪费插排的位置,且可以达到最大的利用空间,是居家旅行的最简装备。
本实施例中,两极带地输入插脚16包括零线输入插脚、火线输入插脚以及接地输入插脚,其分别可以和外界的零线、火线以及地线连通,实现交流电的输入。
相对应于上壳12上的双用两极插座孔121以及两极带地插座孔123,本实施例中的输出插脚152包括两个零线输出插脚、两个火线输出插脚以及一个地线输出插脚,其中,两个零线输出插脚一端分别电性连接在零线输入插脚上,另一端分别插设在双用双用两极插座孔121和两极带地插座孔123中;两个火线输出插脚的一端分别电性连接在火线输入插脚上,另一端分别插设在双用两极插座孔121和两极带地插座孔123中;地线输出插脚的一端电性连接在地线输入插脚上,另一端插设在两极带地插座孔123中。从而实现双用两极插座孔121和两极带地插座孔123和两极带地输入插脚16的电性连接,使得该适配器1具有插座的结构。
当然,上述中的双用两极插座孔121包括第一零线插座孔以及第一火线插座孔,其中,一零线输出插脚插设在第一零线插座孔中,一火线输出插脚则插设在第一火线插座孔中;上述中的两极带地插座孔123则包括第二零线插座孔、第二火线插座孔以及地线插座孔,其中,另一零线输出插脚插设在第二零线插座孔中,而另一火线输出插脚则插设在第二火线插座孔中,地线输出插脚则插设在地线插座孔中。
从上述的结构可以知道,上壳12上的插座孔包括了五个插孔,其符合新国际标准。为了节约上壳12的空间以及便于该适配器1的使用,上述中的第一零线插座孔以及第一火线插座孔分别设置在第二零线插座孔以及第二火线插座孔的外侧。当然,也不仅限制本实施例中的设置,厂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插座孔的分布进行设计,只要使其满足新国际标准的插座结构则可。
本实施例中的适配器1的输出组件15还包括第一电路板151,上述的多个输出插脚152电性连接在该第一电路板151中,且一端穿过该第一电路板151分别和两极带地输入插脚16电性连接,另一端则分别插设在上壳12的双用两级插座孔121和两极带地插座孔123中,当然,第一零线输出插脚和第二零线输出插脚两者是同时电性连接在零线输入插脚上的,故只要其中一个穿过该第一电路板151则可;第一火线输出插脚和第二火线输出插脚两者是同时电性连接在火线输入插脚上的,故只要其中一个穿过该第一电路板151则可;地线输出插脚则一端穿过该第一电路板151,电性连接在地线输入插脚上。该第一电路板151固定在下壳11上,且置于容腔之中,其即起到固定输出插脚152的作用,也起到使得输出插脚152和两极带地输入插脚16电性连接的作用。
适配器1的容腔中还设有第二电路板13,其可以将从输入插脚中输入的交流电进行转换,转换为用户所需要的电流或电压,其电性连接在输入插脚上。当然,该第二电路板13上还电性连接有输出线14,该输出线14一端电性连接在第二电路板13上,即置于容腔中,另一端则延伸出适配器1的壳体的容腔外,用户连接在外部的设备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兼备交流输出插座的适配器,包括上壳以及可与所述上壳配合形成具有容腔的壳体的下壳,所述下壳上设有一端置于所述容腔内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下壳外的两极带地输入插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所述容腔内且固定于所述下壳的输出组件,所述输出组件具有多个分别对应电性连接于所述两极带地输入插脚的输出插脚,所述上壳设有连通所述容腔且对应可供所述多个输出插脚插设的两极带地插座孔和双用两极插座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备交流输出插座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组件还包括第一电路板,所述多个输出插脚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电路板且分别对应电性连接于所述两极带地输入插脚,另一端分别对应插设于所述两极带地插座孔和双用两极插座孔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兼备交流输出插座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极带地输入插脚包括零线输入插脚、火线输入插脚以及地线输入插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兼备交流输出插座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输出插脚包括两个零线输出插脚、两个火线输出插脚以及地线输出插脚,两所述零线输出插脚分别电性对应连接于所述零线输入插脚,两所述火线输出插脚分别对应电性连接于所述火线输入插脚,所述地线输出插脚电性连接于所述地线输入插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兼备交流输出插座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用两极插座孔包括可供一所述零线输出插脚插设的第一零线插座孔以及可供一所述火线输出插脚插设的第一火线插座孔,所述两极带地插座孔包括可供另一所述零线输出插脚插设的第二零线插座孔以及可供另一所述火线输出插脚插设的第二火线插座孔以及可供地线输出插脚插设的地线插座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兼备交流输出插座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零线插座孔和所述第一火线插座孔分别对应置于所述第二零线插座孔和所述第二火线插座孔外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1464584U CN202487940U (zh) | 2012-04-09 | 2012-04-09 | 兼备交流输出插座的适配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1464584U CN202487940U (zh) | 2012-04-09 | 2012-04-09 | 兼备交流输出插座的适配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487940U true CN202487940U (zh) | 2012-10-10 |
Family
ID=46962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146458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87940U (zh) | 2012-04-09 | 2012-04-09 | 兼备交流输出插座的适配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487940U (zh) |
-
2012
- 2012-04-09 CN CN2012201464584U patent/CN20248794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714947B1 (ko) | 전기 커넥터와 이를 이용한 이동식 장치 | |
JP3127310U (ja) | マルチコンセント電気装置 | |
CN204538426U (zh) | 手机u盘 | |
CN206422350U (zh) | 一种集线器和电源适配器 | |
CN210807090U (zh) | 一种兼具电能转换和数据传输功能的电源适配器 | |
CN203850553U (zh) |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其组合 | |
CN104218412A (zh) | 便携式软排插 | |
CN202487940U (zh) | 兼备交流输出插座的适配器 | |
CN203135177U (zh) | 多功能电源转接头 | |
CN208955346U (zh) | 紧凑型智能排插 | |
CN202601889U (zh) | 一种usb2.0连接器插座以及与其配合使用的插头 | |
CN203312503U (zh) | 电力柱 | |
CN202888567U (zh) | 复合式转接器装置 | |
CN207337353U (zh) | 一种带多种接口及充电功能的计算机键盘 | |
CN206004106U (zh) | 一种双头多功能插头 | |
CN202601888U (zh) | 一种usb3.0连接器插座及与其配合使用的插头 | |
CN205406865U (zh) | 一种便携式无线充电插座 | |
CN206516853U (zh) | 一种可用于移动设备充电的插座 | |
CN202474975U (zh) | 一种usb充电器 | |
CN203250953U (zh) |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电源 | |
CN207217899U (zh) | 一种插口可伸缩的两用型数据线 | |
CN208753681U (zh) |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的usb传输线 | |
CN201075526Y (zh) | 一种分离式电源连接插座 | |
TWI713273B (zh) | 多國充電器結構 | |
CN202474365U (zh) | 组合插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0 Termination date: 20200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