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85815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85815U
CN217685815U CN202221196152.XU CN202221196152U CN217685815U CN 217685815 U CN217685815 U CN 217685815U CN 202221196152 U CN202221196152 U CN 202221196152U CN 217685815 U CN217685815 U CN 2176858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air conditioner
condensed water
medium channel
wat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9615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裴梦宇
孟庆良
宋强
刘江彬
荣丹
谭雪艳
阚荣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9615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858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858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858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外换热器,具有第一介质通道和第二介质通道,且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和所述第二介质通道相贴靠以传递热量;所述第一介质通道作为所述空调器的冷媒的通道;收集组件,包括保温水箱,所述保温水箱用以储放所述空调器产生的冷凝水;其中,所述保温水箱内的冷凝水通过第一管路进入所述第二介质通道,以和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内的冷媒换热;所述第二介质通道内换热后的冷凝水通过第二管路回流至所述保温水箱。这样,合理利用冷凝水的热量能源提高了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夏季空调制冷时,室内换热器通过和室内空气换热降低室内温度,同时室内换热器会产生较多的冷凝水。冷凝水的温度一般在13℃-15℃,和制冷时室外换热器内冷媒的温度相比冷凝水温度更低。
相关技术中室内换热器的下方一般设置接水盘,空气与换热器热交换后产生冷凝水,冷凝水会滴落至接水盘内。最后通过管路将接水盘内的冷凝水排出至空调器外部。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冷凝水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直接将冷凝水排出至外界环境,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浪费能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解决了怎样合理利用空调器的冷凝水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包括:
室外换热器,具有第一介质通道和第二介质通道,且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和所述第二介质通道相贴靠以传递热量;所述第一介质通道作为所述空调器的冷媒的通道;
收集组件,包括保温水箱,所述保温水箱用以储放所述空调器产生的冷凝水;
其中,所述保温水箱内的冷凝水通过第一管路进入所述第二介质通道,以和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内的冷媒换热;所述第二介质通道内换热后的冷凝水通过第二管路回流至所述保温水箱。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水泵,以将所述保温水箱内的冷凝水泵入所述第二介质通道。
可选地,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介质通道的出口,另一端连通于所述保温水箱的顶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以控制所述第一管路的通断。
可选地,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以控制所述第二管路的通断。
可选地,所述保温水箱设有排水阀,以将箱体内的冷凝水排至外界环境。
可选地,所述排水阀设置于所述保温水箱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保温水箱设有水位传感器,以检测箱体内的冷凝水的水位。
可选地,所述收集组件包括:
第一接水盘,设置于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的下方,且连通于所述保温水箱,以在所述空调器制冷时将所述室内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汇集至所述保温水箱。
可选地,所述收集组件包括:
第二接水盘,设置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下方,且连通于所述保温水箱,以在所述空调器制热时将所述室外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汇集至所述保温水箱。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室外换热器的第一介质通道作为空调器的冷媒的通道,也即压缩机通过第一介质通道连通于室内换热器。这样空调器制冷时,压缩机排出的气态冷媒在第一介质通道内被冷凝为液态冷媒。保温水箱内储放有空调器产生的冷凝水,当温度较低的冷凝水通过第一管路进入第二介质通道后,冷凝水和第一介质通道内温度较高的冷媒换热,从而通过合理利用冷凝水的热量能源提高了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最后,第二介质通道内换热后的冷凝水通过第二管路回流至保温水箱。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以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室外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媒循环和冷凝水循环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凝水循环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室外换热器;110:第一介质通道;111:集气管;120:第二介质通道;121:集液管;130:换热翅片;
200:保温水箱;201:第一管路;202:第二管路;203:第三管路;210:排水阀;220:水泵;230:第一电磁阀;240:第二电磁阀;250:第一接水盘;
300:压缩机;310:室内换热器;320: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以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以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以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以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以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空调器的冷媒循环系统由压缩机300、室外换热器100、节流装置和室内换热器310构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在压缩机300内被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空调器制冷时,压缩机300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排入室外换热器100,室外换热器100将气态冷媒冷却为中温高压的液态冷媒,并通过节流装置将液态冷媒送入室内换热器310;在节流装置的节流降压作用下,进入室内换热器310的冷媒变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室内换热器310的冷媒和室内空气换热后气化并降低了空气温度,同时室内换热器310的表面产生了大量的冷凝水,最后气态冷媒回到压缩机300内重新压缩。
结合图1-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外换热器100、收集组件。其中,室外换热器100具有第一介质通道110和第二介质通道120,且第一介质通道110和第二介质通道120相贴靠以传递热量;第一介质通道110作为空调器的冷媒的通道;收集组件包括保温水箱200,保温水箱200用以储放空调器产生的冷凝水;保温水箱200内的冷凝水通过第一管路201进入第二介质通道120,以和第一介质通道110内的冷媒换热;第二介质通道120内换热后的冷凝水通过第二管路202回流至保温水箱200。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室外换热器100的第一介质通道110作为空调器的冷媒的通道,也即压缩机300通过第一介质通道110连通于室内换热器310。这样空调器制冷时,压缩机300排出的气态冷媒在第一介质通道110内被冷凝为液态冷媒。保温水箱200内储放有空调器产生的冷凝水,当温度较低的冷凝水通过第一管路201进入第二介质通道120后,冷凝水和第一介质通道110内温度较高的冷媒换热,从而通过合理利用冷凝水的热量能源提高了室外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最后,第二介质通道120内换热后的冷凝水通过第二管路202回流至保温水箱200。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室外换热器100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集气管111和一个集液管121,且同一侧的集气管111和集液管121相贴靠。多个第一介质通道110设置于两侧的第一集气管111之间,且每一第一介质通道110两端分别连通于两个集气管111。多个第二介质通道120设置于两侧的集液管121之间,且每一第二介质通道120两端分别连通于两个集液管121。并且,一个第一介质通道110和一个第二介质通道120相贴靠设置并作为一组,相邻组之间设置有换热翅片130,以通过换热翅片130提高换热效率。当空调器制冷时,第一介质通道110内流通温度较高的冷媒,当温度较低的冷凝水通过第一管路201进入第二介质通道120后,冷凝水和第一介质通道110内的冷媒换热,从而降低冷媒的温度。并且,在室外风机320的作用下,室外空气快速穿过第一介质通道110。这样第二介质通道120内的低温冷凝水、室外空气和第一介质通道110内的高温冷媒三者之间快速换热,有效利用了冷凝水的热量能源提高了室外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可选地,收集组件包括第一接水盘250。第一接水盘250,设置于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310的下方,且连通于保温水箱200,以在空调器制冷时将室内换热器310产生的冷凝水汇集至保温水箱20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接水盘250通过第三管路203连通于保温水箱200,这样第一接水盘250承接的冷凝水通过第三管路203汇集至保温水箱200内。在空调器具有多个室内换热器310的情况下,每一个室内换热器310的下方设置一个第一接水盘250。当空调器制冷时,第一介质通道110内流通温度较高的冷媒,温度较低的冷凝水通过第一管路201进入第二介质通道120,冷凝水和第一介质通道110内的冷媒换热,从而通过合理利用冷凝水的热量能源提高了室外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最后,第二介质通道120内换热后的冷凝水通过第二管路202回流至保温水箱200。
可选地,收集组件包括第二接水盘。第二接水盘设置于室外换热器100的下方,且连通于保温水箱200,以在空调器制热时将室外换热器100产生的冷凝水汇集至保温水箱200。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接水盘通过第四管路连通于保温水箱200,这样第二接水盘承接的冷凝水通过第四管路汇集至保温水箱200内。当空调器制热时,室外换热器100的表面也会产生冷凝水,此时通过第二接水盘将这部分冷凝水汇集至保温水箱200内。然后,当空调器制冷时,这部分冷凝水通过第一管路201进入第二介质通道120后,冷凝水和第一介质通道110内温度较高的冷媒换热,从而通过合理利用冷凝水的热量能源提高了室外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最后,第二介质通道120内换热后的冷凝水通过第二管路202回流至保温水箱200。
可选地,收集组件包括第一接水盘250和第二接水盘。这样保温水箱200内能够汇集更多的冷凝水。
在本实施例中,在空调器制冷时通过第一接水盘250将室内换热器310产生的冷凝水汇集至保温水箱200,在空调器制热时通过第二接水盘将室外换热器100产生的冷凝水汇集至保温水箱200。然后当空调器制冷时,温度较低的冷凝水通过第一管路201进入第二介质通道120,冷凝水和第一介质通道110内的温度较高的冷媒换热,从而通过合理利用冷凝水的热量能源提高了室外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最后,第二介质通道120内换热后的冷凝水通过第二管路202回流至保温水箱200。
可选地,第一管路201上设有水泵220,以将保温水箱200内的冷凝水泵入第二介质通道120。
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利用保温水箱200内冷凝水加快第二介质通道120内冷媒的换热速率时,通过控制水泵220启动将保温水箱200内的温度较低的冷凝水泵入第二介质通道120,冷凝水和第一介质通道110内温度较高的冷媒换热,从而通过合理利用冷凝水的热量能源提高了室外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最后,第二介质通道120内换热后的冷凝水通过第二管路202回流至保温水箱200。
可选地,第二管路202的一端连通于第二介质通道120出口端,另一端连通于保温水箱200的顶部。第一管路201的一端连通于第二介质通道120的入口端,另一端连通于保温水箱200的中下部。
在本实施例中,当空调器制冷时,第一介质通道110内流通温度较高的冷媒,当温度较低的冷凝水通过第一管路201进入第二介质通道120后,冷凝水和第一介质通道110内温度较高的冷媒换热,从而通过合理利用冷凝水的热量能源提高了室外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最后,第二介质通道120内换热后的冷凝水通过第二管路202从保温水箱200的顶部回到保温水箱200内。并且由于第一管路201与第二介质的入口相连的一端设置于保温水箱200的中下部,可使保温水箱200中下部的温度较低的冷凝水通过第一管路201进入第二介质通道120。
可选地,保温水箱200设有水位传感器,以检测箱体内的冷凝水的水位。
在本实施例中,随着保温水箱200内的冷凝水逐渐增多,当水位传感器检测到冷凝水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后,此时冷凝水通过第一管路201进入第二介质通道120后,冷凝水和第一介质通道110内温度较高的冷媒换热,从而通过合理利用冷凝水的热量能源提高了室外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最后,第二介质通道120内换热后的冷凝水通过第二管路202回流至保温水箱200。
可选地,保温水箱200设有温度传感器,以检测箱体内的冷凝水的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当空调器制冷时,第一介质通道110内流通温度较高的冷媒,当温度较低的冷凝水通过第一管路201进入第二介质通道120后,冷凝水和第一介质通道110内温度较高的冷媒换热,从而通过合理利用冷凝水的热量能源提高了室外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最后,第二介质通道120内换热后的冷凝水通过第二管路202回流至保温水箱200。随着冷凝水在保温水箱200和第二介质通道120不断循环温度逐渐升高,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冷凝水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第一管路201阻断,保温水箱200内的冷凝水不再进入第二介质通道120。当保温水箱200内的冷凝水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和第一介质通道110内的冷媒的换热效率下降,此时冷凝水不再继续循环。
可选地,保温水箱200设有排水阀210,以将箱体内的冷凝水排至外界环境。随着保温水箱200内的冷凝水逐渐增多,当冷凝水的水位超过水位上限时,开启排水阀210可将保温水箱200内的冷凝水排出至外界环境中。
可选地,排水阀210设置于保温水箱200的底部。这样,便于排空保温水箱200内的冷凝水。排水阀210可选用自动排水阀,便于控制排水。
可选地,第一管路201上设有第一电磁阀230,以控制第一管路201的通断。
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利用保温水箱200内冷凝水加快第二介质通道120内冷媒的换热速率时,开启第一电磁阀230使第一管路201处于导通状态,从而保温水箱200内的冷凝水可通过第一管路201进入第二介质通道120,冷凝水和第一介质通道110内温度较高的冷媒换热,从而通过合理利用冷凝水的热量能源提高了室外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最后,第二介质通道120内换热后的冷凝水通过第二管路202回流至保温水箱200。
可选地,第二管路202上设有第二电磁阀240,以控制第二管路202的通断。
在本实施例中,当温度较低的冷凝水通过第一管路201进入第二介质通道120后,冷凝水和第一介质通道110内温度较高的冷媒换热,从而通过合理利用冷凝水的热量能源提高了室外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并且,开启第二电磁阀240使第二管路202处于导通状态,从而第二介质通道120内换热后的冷凝水可通过第二管路202回到保温水箱200内。
可选地,第一管路201上设有第一电磁阀230,第二管路202上设有第二电磁阀240。
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利用保温水箱200内冷凝水加快第二介质通道120内冷媒的换热速率时,开启第一电磁阀230使第一管路201处于导通状态,从而保温水箱200内的冷凝水可通过第一管路201进入第二介质通道120,冷凝水和第一介质通道110内温度较高的冷媒换热,从而通过合理利用冷凝水的热量能源提高了室外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并且,开启第二电磁阀240使第二管路202处于导通状态,从而第二介质通道120内换热后的冷凝水可通过第二管路202回到保温水箱200内。当空调器停止工作时,关闭第一电磁阀230、开启第二电磁阀240,这样使室外换热器100的第二介质通道120内的冷凝水全部进入保温水箱200,避免第二介质通道120存留冷凝水,影响空调器下次启动时室外换热器100的换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管路201上设有水泵220,第一管路201上设有第一电磁阀230,第二管路202上设有第二电磁阀240,保温水箱200设有水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自动排水阀。水泵220、第一电磁阀230、第二电磁阀240、自动排水阀、水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电连接于控制器。
在本实施例中,当水位传感器检测到冷凝水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230和第二电磁阀240开启、水泵220启动,此时第一管路201和第二管路202均处于导通状态,冷凝水通过第一管路201进入第二介质通道120,并且冷凝水和第一介质通道110内温度较高的冷媒换热,从而通过合理利用冷凝水的热量能源提高了室外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然后,第二介质通道120内换热后的冷凝水通过第二管路202回流至保温水箱200。随着冷凝水在保温水箱200和第二介质通道120不断循环温度逐渐升高,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冷凝水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230关闭从而阻断第一管路201,控制器控制第二电磁阀240保持开启使第二介质通道120内的冷凝水全部进入保温水箱200,避免第二介质通道120存留冷凝水。当液位传感器检测到冷凝水的水位超过水位上限时,控制器控制自动排水阀开启从而将保温水箱200内的冷凝水排出至外界环境中。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外换热器(100),具有第一介质通道(110)和第二介质通道(120),且所述第一介质通道(110)和所述第二介质通道(120)相贴靠以传递热量;所述第一介质通道(110)作为所述空调器的冷媒的通道;
收集组件,包括保温水箱(200),所述保温水箱(200)用以储放所述空调器产生的冷凝水;
其中,所述保温水箱(200)内的冷凝水通过第一管路(201)进入所述第二介质通道(120),以和所述第一介质通道(110)内的冷媒换热;所述第二介质通道(120)内换热后的冷凝水通过第二管路(202)回流至所述保温水箱(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路(201)上设有水泵(220),以将所述保温水箱(200)内的冷凝水泵入所述第二介质通道(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管路(202)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介质通道(120)的出口,另一端连通于所述保温水箱(200)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路(201)上设有第一电磁阀(230),以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1)的通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管路(202)上设有第二电磁阀(240),以控制所述第二管路(202)的通断。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水箱(200)设有排水阀(210),以将箱体内的冷凝水排至外界环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阀(210)设置于所述保温水箱(200)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水箱(200)设有水位传感器,以检测箱体内的冷凝水的水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组件包括:
第一接水盘(250),设置于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310)的下方,且连通于所述保温水箱(200),以在所述空调器制冷时将所述室内换热器(310)产生的冷凝水汇集至所述保温水箱(200)。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组件包括:
第二接水盘,设置于所述室外换热器(100)的下方,且连通于所述保温水箱(200),以在所述空调器制热时将所述室外换热器(100)产生的冷凝水汇集至所述保温水箱(200)。
CN202221196152.XU 2022-05-18 2022-05-18 空调器 Active CN2176858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96152.XU CN217685815U (zh) 2022-05-18 2022-05-18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96152.XU CN217685815U (zh) 2022-05-18 2022-05-18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85815U true CN217685815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39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96152.XU Active CN217685815U (zh) 2022-05-18 2022-05-18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858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13852B (zh) 热电联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EP0134015B1 (en) Space cooling and heating and hot water supplying apparatus
CN102132111A (zh) 热泵式制冷/供暖装置
CN109282401A (zh) 分离式热管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2254480U (zh) 多功能热水空调系统
CN204176983U (zh) 空调的储液罐和空调
CN216522078U (zh) 空调器
CN110579036A (zh) 一种多联机冷热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294753A (zh) 一种内循环复合能供热制冷技术及装置
CN112797518A (zh) 空调冰箱组件和空调冰箱一体机
CN112594788A (zh) 一种厨房空调结构及厨房空调器
CN110006193B (zh) 空调系统及其使用的压缩机油温调节装置
CN217685815U (zh) 空调器
CN106996643A (zh) 一种多功能热泵热水机组
CN2508167Y (zh) 中央空调冷凝热回收装置
CN209783028U (zh) 一种多功能一体冷热水机
CN100529580C (zh) 双风管式热泵热水器
CN111212553A (zh) 多温区冷液系统
CN206739618U (zh) 一种多功能热泵热水机组
CN205641663U (zh) 低温冰源热泵机组
CN216384419U (zh) 四管制风冷冷热水机组
CN216522077U (zh) 空调器
CN216924804U (zh) 蓄热化霜空调系统
CN220083361U (zh) 空调系统
CN218495415U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