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84267U - 一种支架、基座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架、基座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84267U
CN217684267U CN202220773054.1U CN202220773054U CN217684267U CN 217684267 U CN217684267 U CN 217684267U CN 202220773054 U CN202220773054 U CN 202220773054U CN 217684267 U CN217684267 U CN 2176842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piece
base
fixing
faste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7305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文昌
段江勇
陈佳
游延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7305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842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842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842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架、基座及电子设备,涉及智能家居的技术领域。该支架,包括面壳,面壳靠近底座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扣和活动扣,固定扣和活动扣均能够与底座组件可拆卸式固定连接。该支架,使用时,可以先将面壳上的固定扣安装至底座组件,对面壳进行初步固定和定位;然后再使用活动扣将面壳紧固于底座组件,从而,支架与底座组件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支架的承重能力更强,能够降低支架及放置于其上的物品掉落的安全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支架、基座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架、基座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家居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家中。现有技术中,可以使用平板电脑等对智能家居进行控制,但是,对于智能家居的控制,人们还是更习惯于墙壁式控制装置,然而,传统墙壁式电子设备的支架与底座组件的装配方式多为卡扣扣合方式,但该装配方式下的支架承重能力明显较弱,墙壁式电子设备容易掉落,安全风险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支架装配方式使支架的承重能力较弱、安全风险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包括面壳,所述面壳靠近底座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扣和活动扣,所述固定扣和所述活动扣均能够与所述底座组件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能够产生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使用时,可以先将面壳上的固定扣安装至底座组件,对面壳进行初步固定和定位;然后再使用活动扣将面壳紧固于底座组件,从而,支架与底座组件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支架的承重能力更强,能够降低支架及放置于其上的物品掉落的安全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扣能够卡固于所述底座组件,所述活动扣包括扣件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能够推动所述扣件运动,并将所述扣件卡固于所述底座组件。
该技术方案下,固定扣和扣件均与底座组件卡接固定,固定方式简单且易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设置有螺纹部,所述面壳设置有螺孔,所述螺孔与所述螺纹部匹配,所述固定件穿设于所述螺孔并与所述面壳螺纹连接;
或者,所述固定件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面壳设置有通孔和第二卡接部,所述固定件穿设于所述通孔,且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匹配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扣件的一端设置有凸出其外周面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能够限制所述固定件自所述面壳的螺孔或通孔脱落。
该技术方案下,将支架安装于底座组件前,可以先将固定件安装至面壳,即,将固定件设置有限位凸起的一端压入并穿出面壳的螺孔或通孔,如此,在限位凸起的作用下,固定件挂于面壳,且伸出面壳的部分较短,从而,操作固定件以紧固扣件时,固定件对操作空间的要求比较低,操作空间可以设置得比较小;而在操作空间相同的情况下,采取该技术方案则上墙操作会更容易。此外,相对于固定件与面壳分离的方案,限位凸起将固定件限制于面壳时固定件更不容易丢失。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起为设置于所述固定件的外周面的限位环。
该技术方案下,沿固定件的周向,限位凸起对固定件均起到限位作用,对固定件的限位全面而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扣件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扣件的一端能够插入所述限位槽内并推动所述扣件运动。
该技术方案下,扣件与固定件活动插接,限位槽对固定件起到限位作用,能够有效避免固定件滑脱,从而有利于实现固定件对扣件的有效推动。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还包括复位件,所述面壳靠近所述底座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二容纳槽和第三容纳槽,所述扣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所述复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三容纳槽内且与所述扣件抵接。
该技术方案下,当固定件推动扣件移动时,复位件起到缓冲作用,使得扣件与底座组件之间的卡接更加平稳;当拆卸支架时,复位件推动扣件向外移动,能够使扣件及时脱离底座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扣件靠近所述复位件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伸入所述第三容纳槽内,所述复位件套设于所述限位柱外。
该技术方案下,限位柱对复位件起到限位作用,能够有效避免复位件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发生扭曲。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还包括底盖,所述底盖固定设置于所述面壳靠近所述底座组件的一侧,且所述底盖开设有第一避让孔和第二避让孔,所述固定扣的挂耳自所述第一避让孔伸出,所述扣件的卡耳自所述第二避让孔伸出。
该技术方案下,底盖对设置于面壳靠近底座组件的一侧的零部件起到限位和防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支架装配方式使支架的承重能力较弱、安全风险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座,包括底座组件和上述的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组件。该基座具有上述的支架的全部优点,故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支架装配方式使支架的承重能力较弱、安全风险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面壳和底座组件,所述面壳靠近所述底座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扣和活动扣,所述固定扣和所述活动扣均能够与所述底座组件可拆卸式固定连接。该电子设备具有上述的支架的全部优点,故在此亦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拆下底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座的后视图;
图6为图5中的AA向视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螺钉拧入螺母内;
图8为图5中的CC向视图;
图9为图8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螺钉未拧入螺母内;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的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面壳;110-固定扣;111-挂耳;120-扣件;121-卡耳;122-限位槽;123-限位柱;130-螺母;140-螺钉;141-限位环;150-第一容纳槽;160-复位件;170-第二容纳槽;180-第三容纳槽;
200-底盖;210-第一避让孔;220-第二避让孔;
300-底座组件;310-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架,如图3至图11所示,该支架包括面壳100,面壳100靠近底座组件300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扣110和活动扣,固定扣110和活动扣均能够与底座组件300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架,使用时,可以先将面壳100上的固定扣110安装至底座组件300,对面壳100进行初步固定和定位;然后再使用活动扣将面壳100紧固于底座组件300,从而,支架与底座组件300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支架的承重能力更强,能够降低支架及放置于其上的物品掉落的安全风险。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架可以用于承载平板电脑、无线开关、中控屏、场景屏等设备,该设备可以通过上述支架与底座组件300连接,从而实现通过平板电脑、无线开关、中控屏、场景屏等设备控制家居设备,在不使用平板电脑、无线开关、中控屏、场景屏等设备时,可以将其置于该支架进行存放或充电,使其不占用桌面空间;而在需要时,可以方便地拿取设备,十分贴合用户的日常习惯。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固定扣110能够卡固于底座组件300,活动扣包括扣件120和固定件,固定件能够推动扣件120运动,并将扣件120卡固于底座组件300。此种设置形式下,固定扣110和扣件120均与底座组件300卡接固定,固定方式简单且易操作。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面壳100能够安装于底座组件300的边框310,固定扣110和扣件120均能够卡固于边框310的周边,且固定扣110和扣件120均能够抵接于边框310远离面壳100的一面上。此种设置形式下,安装支架时,便于观察固定扣110和扣件120的安装情况,以确保两者安装到位,且边框310无需设置复杂的配合结构,简单易行。
优选地,以边框310形状为四边形为例,固定扣110能够卡固于边框310的其中一边,而扣件120能够卡固于边框310的另一相对的一边。此种设置形式下,在安装支架时,固定扣110卡接于边框310的其中一边后,此时固定扣110的挂耳111抵接于边框310远离面壳100的一面,再通过固定件推动扣件120运动,使得扣件120的卡耳121也抵接于边框310远离面壳100的一面,实现支架与底座组件300之间的固定。先通过固定扣110将支架预固定在边框310,使得后续对固定件和扣件120的操作更加省力和便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扣110和活动扣不限于相对设置,例如:以边框310形状为四边形为例,固定扣110和扣件120能够卡固在边框310的相邻一边,或固定扣110和扣件120能够卡固在边框310的相同一边,比如两个固定扣110分别卡固在边框310的相对两边,扣件120卡固在与其中一个固定扣110卡固在边框310相同的一边。即,只要面壳100上设置的固定扣110能够初步固定支架,而活动扣能够加固支架,两者能够共同将支架牢固地安装至底座组件300,本申请对固定扣110和活动扣的具体设置位置以及具体数量可以不作限制。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固定扣110设置有向下的挂耳111,扣件120设置有向上的卡耳121,支架安装完成后,挂耳111和卡耳121均勾住边框310,且均抵接于边框310远离面壳100的一面上。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固定扣110和扣件120均为金属扣,如此设置,固定扣110和扣件120的强度更高,从而支架与底座组件300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固定扣1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扣110左右对称地设置于面壳100的上部;活动扣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活动扣左右对称地设置于面壳100的下部。此种设置形式下,安装支架时,先将两个固定扣110均挂至底座组件300的边框310的上边,然后朝底座组件300方向按压支架,直至支架抵达安装位,此时固定扣110的挂耳111抵接于边框310远离面壳100的一面上,再分别操作固定件,使两个固定件推动对应的扣件120朝向边框310的方向运动,直至扣件120的卡耳121卡固至边框310,此时扣件120的卡耳121抵接于边框310远离面壳100的一面上,即完成安装。支架和底座组件300之间共有四个连接固定位,两者之间的装配牢固性更强。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固定件设置有螺纹部,面壳100设置有螺孔,螺孔与螺纹部匹配,固定件穿设于螺孔并与面壳100螺纹连接。此种设置形式下,固定件与面壳100的连接结构简单且可靠,有利于支架为上述设备提供可靠而有力的支撑。
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固定件可以为螺钉140,支架还包括螺母130,螺母130与螺钉140匹配;面壳100的底部设置有槽口朝下的第一容纳槽150,第一容纳槽150的槽底设置有通孔,螺母130固定设置于第一容纳槽150内,且螺母130与通孔同轴设置;螺钉140穿设于螺母130的螺孔和通孔,且螺钉140向上运动时能够推动扣件120向上运动,并将扣件120卡固于边框310。此种设置形式下,相对于在第一容纳槽150的侧壁设置螺纹,本实施例将螺母130固定于第一容纳槽150内的方式,生产工艺更加简单、生产效率也更高。
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螺母130为铜螺母,铜螺母与面壳100热融固定。
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面壳100的底部也可以直接设置有螺孔,螺孔与螺钉140匹配,螺钉140穿设于螺孔,且螺钉140向上运动时能够推动扣件120向上运动,并将扣件120卡固于边框310。
因为固定件为螺钉140,面壳100的第一容纳槽150内对应固定设置有螺母130或直接设置有螺孔,随着将螺钉140旋进面壳100的内部,螺钉140可以推动扣件120向靠近边框310运动,直到扣件120的卡耳121抵接于边框310远离面壳100的一面上,此时螺钉140和螺母130通过螺纹连接,从而能够很好地限制扣件120运动,以防止扣件120与边框310脱离连接,进一步增强了支架与底座组件30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固定件和面壳100之间不限于上述连接方式,例如:固定件还可以设置有第一卡接部,而面壳100设置有通孔和第二卡接部,固定件穿设于通孔,且在固定件推动扣件120运动使得扣件120的卡耳121能够抵接于边框310远离面壳100的一面上时,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匹配卡接,以限制扣件120的移动,增强支架与底座组件30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扣件120和固定件可以是两个分体的结构,也可以是一体的结构,例如:活动扣是一体的结构,活动扣的一端的周面设置有螺纹部,第一容纳槽150内对应设置有匹配的内螺纹,另一端是扣件120,边框310上有对应的扣位,当活动扣旋进面壳100内部时,扣件120能够与边框310的扣位卡合,此时活动扣通过螺纹部与第一容纳槽150内的内螺纹进行螺接,以限制活动扣移动而脱离边框310,防止活动扣与边框310脱离。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11所示,固定件靠近扣件120的一端设置有凸出其外周面的限位凸起,限位凸起能够限制固定件自面壳100的螺孔或通孔脱落。此种设置形式下,将支架安装于底座组件300前,可以先将固定件安装至面壳100,即,将固定件设置有限位凸起的一端压入并穿出面壳100的螺孔或通孔,如此,在限位凸起的作用下,固定件挂于面壳100,且伸出面壳100的部分较短,从而,操作固定件以紧固扣件120时,固定件对操作空间的要求比较低,操作空间可以设置得比较小;而在操作空间相同的情况下,采取该技术方案则上墙操作会更容易。此外,相对于固定件与面壳100分离的方案,限位凸起将固定件限制于面壳100时固定件更不容易丢失。
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继续如7和图11所示,限位凸起为设置于固定件的外周面的限位环141。此种设置形式下,沿固定件的周向,限位凸起对固定件均起到限位作用,对固定件的限位全面而可靠。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凸起的结构形式不限于限位环141,例如:限位凸起还可以为多个沿固定件的周向均匀设置的限位块等。即,只要能够对固定件起到限位作用,对于限位凸起的具体结构形式,本申请可以不作限制。
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限位环141的外径小于螺母130的螺孔的内径,且大于第一容纳槽150的槽底设置的通孔的直径,如此设置,限位环141可以在不破坏螺母130的螺孔的情况下穿过螺孔,且因为限位环141外径大于通孔的直径,可以将固定件限位在面壳100内,使得固定件无法从第一容纳槽150中脱落,避免固定件丢失。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扣件120设置有限位槽122,固定件靠近扣件120的一端能够插入限位槽122内并推动扣件120运动。此种设置形式下,扣件120与固定件活动插接,限位槽122对固定件起到限位作用,能够有效避免固定件在推动扣件120运动时与扣件120滑脱,从而有利于实现固定件对扣件120的有效推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11所示,支架还包括复位件160,面壳100靠近底座组件300的一侧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二容纳槽170和第三容纳槽180,扣件120设置于第二容纳槽170内,复位件160设置于第三容纳槽180内且与扣件120抵接。此种设置形式下,当固定件推动扣件120移动时,复位件160起到缓冲作用,使得扣件120与底座组件300之间的卡接更加平稳;当拆卸支架时,复位件160推动扣件120向外移动,能够使扣件120及时脱离底座组件300。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继续如图7至图11所示,扣件120靠近复位件160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柱123,限位柱123伸入第三容纳槽180内,复位件160套设于限位柱123外。此种设置形式下,限位柱123对复位件160起到限位作用,能够有效避免复位件160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发生扭曲。
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复位件160为螺旋弹簧,但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复位件160还可以为空心橡胶柱等结构形式,即,其只要能够在扣件120与边框310卡接时起到缓冲作用,且在拆卸扣件120时能够使扣件120及时利落地脱离边框310,本申请对复位件160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不作限制。
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当将固定件旋进面壳100时,固定件推动扣件120运动,此时扣件120向内压缩复位件160,固定件螺纹部与面壳螺孔螺纹连接,固定件抵持扣件120;当将固定件旋出面壳100时,固定件螺纹部脱离面壳100的螺孔,固定件抵持扣件120的外力减小,此时复位件160释放弹力向外推动扣件120移动,使扣件120能够自动地脱离边框310。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12所示,支架还包括底盖200,底盖200固定设置于面壳100靠近底座组件300的一侧,且底盖200开设有第一避让孔210和第二避让孔220,固定扣110的挂耳111自第一避让孔210伸出,扣件120的卡耳121自第二避让孔220伸出。此中设置形式下,底盖200对设置于面壳100背侧的零部件起到限位和防护作用。
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面壳100靠近底座组件300的一侧还设置有第四容纳槽,固定扣110设置于第四容纳槽内,而且,如图3所示,底盖200和面壳100还通过螺纹固定件加固,而设置有固定扣110的位置,螺纹固定件将底盖200、固定扣110和面壳100三者固定连接在一起。
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面壳100靠近底座组件300的一侧设置有多条加强肋,加强肋提高了面壳100的结构强度,且形成了第二容纳槽170、第三容纳槽180和第四容纳槽。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座,如图1和图2所示,该基座包括底座组件300和上述的支架,支架固定安装于底座组件300。该基座具有上述的支架的全部优点,故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面壳100和底座组件300,面壳100靠近底座组件300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扣110和活动扣,固定扣110和活动扣均能够与底座组件300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提供电子设备可以是墙壁开关、墙壁插座、旋钮开关、场景面板等设备,通过在面壳100靠近底座组件300的一侧设置固定扣110和活动扣,且固定扣110和活动扣均能够与底座组件300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可以增强面壳100与底座组件300之间固定连接的可靠性,从而降低电子设备掉落的安全风险,另外通过固定扣的预固定和设置活动扣,可以快速地对电子设备进行拆装。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者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者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壳(100),所述面壳(100)靠近底座组件(300)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扣(110)和活动扣,所述固定扣(110)和所述活动扣均能够与所述底座组件(300)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扣(110)能够卡固于所述底座组件(300),所述活动扣包括扣件(120)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能够推动所述扣件(120)运动,并将所述扣件(120)卡固于所述底座组件(3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设置有螺纹部,所述面壳(100)设置有螺孔,所述螺孔与所述螺纹部匹配,所述固定件穿设于所述螺孔并与所述面壳(100)螺纹连接;
或者,所述固定件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面壳(100)设置有通孔和第二卡接部,所述固定件穿设于所述通孔,且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匹配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扣件(120)的一端设置有凸出其外周面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能够限制所述固定件自所述面壳(100)的螺孔或通孔脱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为设置于所述固定件的外周面的限位环(1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件(120)设置有限位槽(122),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扣件(120)的一端能够插入所述限位槽(122)内并推动所述扣件(120)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复位件(160),所述面壳(100)靠近所述底座组件(300)的一侧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二容纳槽(170)和第三容纳槽(180),所述扣件(120)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槽(170)内,所述复位件(160)设置于所述第三容纳槽(180)内且与所述扣件(120)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件(120)靠近所述复位件(160)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柱(123),所述限位柱(123)伸入所述第三容纳槽(180)内,所述复位件(160)套设于所述限位柱(123)外。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底盖(200),所述底盖(200)固定设置于所述面壳(100)靠近所述底座组件(300)的一侧,且所述底盖(200)开设有第一避让孔(210)和第二避让孔(220),所述固定扣(110)的挂耳(111)自所述第一避让孔(210)伸出,所述活动扣的卡耳(121)自所述第二避让孔(220)伸出。
10.一种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组件(300)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组件(300)。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壳(100)和底座组件(300),所述面壳(100)靠近所述底座组件(300)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扣(110)和活动扣,所述固定扣(110)和所述活动扣均能够与所述底座组件(300)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CN202220773054.1U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支架、基座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76842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73054.1U CN217684267U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支架、基座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73054.1U CN217684267U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支架、基座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84267U true CN217684267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33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73054.1U Active CN217684267U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支架、基座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842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192957A1 (en) Detach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nection apparatus usable with the same
US20130037295A1 (en) Fasten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217684267U (zh) 一种支架、基座及电子设备
WO2017156912A1 (zh) 一种兼具对讲功能的移动通讯装置
CN110133985A (zh) 智能主机及具有该智能主机的智能穿戴设备
CN206714264U (zh) 一种便携式产品挂件
CN113540668B (zh) 一种防拆结构
CN212574375U (zh) 一种新型智能手表
CN113152994B (zh) 智能门系统
CN208416149U (zh) 一种门把手结构及空气净化器
CN211622985U (zh) 一种智能声波锁
WO2011124054A1 (zh) 一种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
CN218390032U (zh) 一种便于装卸钥匙的钥匙扣
CN219081442U (zh) 一种新型嵌入式可外开猫眼屏结构
CN210536893U (zh) 智能手环
CN213817969U (zh) 一种电视机
CN210607929U (zh) 一种可拆卸式集线器
CN216983893U (zh) 一种弹簧扣及手绳
CN212435836U (zh) 闭路电视外壳
CN217955707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7684012U (zh) 一种支架、电子设备、联排支架及控制装置
CN109062335A (zh) 一种可快速分离式二合一便携式终端
CN214366829U (zh) 一种底座组件及电风扇
CN218826774U (zh) 一种开关及其按键连接组件
CN214480575U (zh) 基于云桌面的可穿戴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