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露台防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露台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露台一般是指住宅中的屋顶平台或由于建筑结构需求或改善室内外空间组合而在其他楼层中做出的大阳台。现代的露台,成为常规建筑物之一,是室内和室外的交汇点,周遭风景的衬托下,围绕与室内截然不同的气氛,是为家居美化的部分。
而根据其设置屋顶与否,其通常分为全开放式露台和半开放式露台,全开放式露台不设置屋顶,而半开放式露台虽设置或局部设置屋顶,但仍与全开放式露台一样容易受到雨雪天气影响,在雨天容易积水、而雪后化雪时也容易产生积水,大量的积水会通过地板层间隙进入到基层产生渗漏水,而基层在渗漏水作用下非常容易老化导致结构稳定性以及力学性能下降,因此露台设置防水结构用于防止基层泡水并促进排水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现有的露台防水结构通常简单在基层埋设若干排水管,但此种处理方式将导致基层的力学性能减弱,因此近年来逐渐采用装配式的防水结构。具体如图9所示,通过设置隔水板且每个隔水板均设有一个支排水管路连通至总排水管路,形成渗漏水的导排。但该结构导排水效果较差,在隔水板上容易产生渗漏水残留,导致地板层返潮发霉。因此,如何改善露台防水结构,一直是建筑领域的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建筑的露台渗漏水导排难度大、效果差,渗漏水容易毁坏基层结构或由于导排不畅渗漏水返潮导致地板层发霉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露台防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
一、提高渗漏水的导排效果,减少渗漏水残留;
二、提高渗漏水的导排效率;
三、减少管道穿过桁架的设置,避免影响地板层的结构稳定性;
四、能够有效防止反臭返潮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露台防水结构,其设置在露台基层和地板层之间,并通过桁架配合安装后用于导排渗漏水,包括:
相互配合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
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均分别设有高侧和低侧,高侧的底端高于低侧的底端,渗漏水由第一导流板或第二导流板的高侧导流向第一导流板的低侧;
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低侧通过第一连接帽配合安装在同一桁架的两侧,第一连接帽内设有虹吸流道,所述虹吸流道两端开口分别设在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低侧,第二导流板导流至其低侧的渗漏水通过虹吸流道导流至第一导流板的低侧;
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高侧通过第二连接帽配合安装在同一桁架的两侧;
所述第一导流板的低侧设有排水口,排水口连通至支路排水管,支路排水管连通至主排水管,主排水管用于对外排水。
作为优选,
所述第一导流板包括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
所述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顶端高度差≤0.5cm,第二壁板底端低于第一壁板的底端,第一壁板一侧为高侧、第二壁板一侧为低侧;
所述第二壁板底端向第一壁板方向延伸并向上弯折形成缓冲沟槽,缓冲沟槽一侧壁为第二壁板、另一侧壁为沟槽壁;
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沟槽壁上,沟槽壁顶端低于第一壁板的底端且沟槽壁顶端通过第一斜坡板连接至第一壁板底端;
所述第二导流板包括第三壁板和第四壁板;
所述第三壁板和第四壁板顶端高度差≤0.5cm,第四壁板底端低于第三壁板底端且第三壁板底端和第四壁板底端通过第二斜坡板连接;
所述第四壁板底端高于第二壁板底端。
作为优选,
所述第四壁板底端高于沟槽壁顶端或第四壁板底端与沟槽壁顶端等高。
作为优选,
所述第一连接帽由第一顶板以及第一顶板两侧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卡板;
所述第一卡板将相对应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低侧夹紧在同一桁架的两侧,或将第一导流板或第二导流板的低侧夹紧在桁架上独立设置;
所述第一卡板底端与第一导流板或第二导流板上端面的最低处间距为 0.1~0.2cm
所述第二连接帽由第二顶板以及第二顶板两侧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卡板;
所述第二卡板将相对应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高侧夹紧在同一桁架的两侧,或将第一道溜号或第二导流板的高侧夹紧在桁架上独立设置;
所述第一顶板和第二顶部向上抵接支撑地板层。
作为优选,
所述第一连接帽和第二连接帽与地板层之间设有泡沫不锈钢金属网;
所述泡沫不锈钢金属网由第一连接帽或第二连接帽与地板层夹紧固定。
作为优选,
同一所述第一导流板设有多个排水口时设置多通汇水管;
所述多通汇水管设有若干与排水口连接的进水端头,以及用于出水的出水端头;
所述出水端头连通支路排水管。
作为优选,
所述多通汇水管的出水端头通过倒U形管连接至支路排水管。
作为优选,
所述排水管通过倒U形管连接至支路排水管。
作为优选,
所述虹吸流道内径≤0.8cm。
作为优选,
所述虹吸流道内径为0.6~0.8cm和/或内径≤0.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斜坡板的设置能够形成渗漏水的汇集,并通过虹吸流道的设置形成多板水的汇集,并在低侧设置排水口提高渗漏水的导排效果,减少渗漏水残留,相较于现有的防水结构,渗漏水残挥发量减少90%以上;
2)渗漏水的导排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实现渗漏水的导排;
3)通过两板共用一管的方式减少了支路排水管的设置数量,并且通过合理布局能够更有效地避免水管穿过桁架设置;
4)通过倒U形管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反臭,而泡沫不锈钢金属网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返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帽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多通汇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B部分放大后且设置泡沫不锈钢金属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现有防水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0基层,20地板层,21硅酸钙板,22胶泥,23地砖,30桁架, 40倒U形管,50支路排水管,60多通水管,70主排水管,80多通汇水管, 81进水端头,82出水端头,90隔水板,91支排水管路,92总排水管路,100 第一导流板,101第一壁板,1011第一卡槽,102第二壁板,1021第二卡槽, 103缓冲沟槽,1031沟槽壁,1032排水口,104第一斜坡板,200第二导流板,201第三壁板,2011第三卡槽,202第四壁板,2021第四卡槽,203第二斜坡板,300第一连接帽,301第一顶板,302第一卡板,3021第一卡接结构,3022第二卡接结构,303虹吸流道,400第二连接帽,401第二顶板,402 第二卡板,4021第三卡接结构,4022第四卡接结构,500泡沫不锈钢金属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清楚详细的描述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表示一个或者多个。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一种如图1所示的露台防水结构,所述露台防水结构设置在基层10和地板层20之间,露台的基层10通常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其余装配式板结构基层10,即主要的支撑和承重主体,地板层20通常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硅酸钙板21、胶泥22和地砖23,设置在基层10上方对基层10进行覆盖,而通常基层10与地板层20之间设有若干桁架30,通过桁架30实现地板层20和基层10的分离,以实现温度平衡和冲击缓冲等基础效果,但仅设置桁架30 实际防水排水效果不佳,本实用新型露台防水结构设置与露台的地板层20 下方、通过露台基层10桁架30实现配合安装,用于提高对露台地板层20 渗漏水的导流排出效果,避免露台地板层20下方积水而导致地板层20返潮、发霉等问题发生,同时若基层10直接接触渗漏水,会导致基层10快速老化,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
具体的,所述露台防水结构包括:
相互配合的第一导流板100和第二导流板200,第一导流板100和第二导流板200搭接在桁架30侧面和/或顶部,且至少与桁架30侧面抵接,在桁架30上设置第一连接帽300和/或第二连接帽400,实现第一导流板100和第二导流板200的连接;
如图1所示,第一导流板100和第二导流板200均存在高低差;
具体的,
所述第一导流板100如图2所示,其设有两个壁板,分别为第一壁板101 和第二壁板102,第一壁板101的外侧和第二壁板102的外侧均搭接在桁架 30的侧面,第一壁板101内侧设有第一卡槽1011,第二壁板102内侧设有第二卡槽1021;
所述第一壁板101和第二壁板102的顶端等高或存在较小的高度差,控制高度差<0.5cm,第二壁板102的底端低于第一壁板101,且第二壁板102 内侧朝第一壁板101方向延伸并向上弯折形成缓冲沟槽103,所述缓冲沟槽 103一侧侧壁为第二壁板102,另一侧壁为沟槽壁1031,沟槽壁1031的顶端低于第一壁板101的底端,且沟槽壁1031顶端与第一壁板101底端之间通过第一斜坡板104连接;
所述第二导流板200如图3所示,其同样设有两个壁板,分别为第三壁板201和第四壁板202,第三壁板201的外侧和第四壁板202的外侧均搭接在桁架30的侧面,第三壁板201内侧设有第三卡槽2011,第四壁板202内侧设有第四卡槽2021;
所述第三壁板201和第四壁板202的顶端等高或存在较小的高度差,控制高度差<0.5cm,第四壁板202的底端低于第三壁板201,且第四壁板202 的底端和第三壁板201的底端通过第二斜坡板203连接,此外,安装后第四壁板202的底端高于或等于缓冲沟槽103的沟槽壁1031顶端;
如图1所示,第一导流板100和第二导流板200均设置在两个桁架30 之间,所述同一桁架30上仅搭接一个第一导流板100或第二导流板200时,可任意搭接第一壁板101、第二壁板102、第三壁板201或第四壁板202,但当同一桁架30上两侧分别搭接第一导流板100和第二导流板200时,第一导流板100的第一壁板101和第二导流板200的第三壁板201对应、第一导流板100的第二壁板102和第二导流板200的第三壁板201对应;
即同一桁架30上,其中一侧为搭接第一导流板100的第一壁板101时,对应另一侧必须搭接第二导流板200的第三壁板201,若其中一侧为搭接第一导流板100的第二壁板102,则对应的另一侧必须搭接第二导流板200的第四壁板202,简而概之即同一桁架30两侧搭接的第一导流板100和第二导流板200,呈高对高-低对低的方式对应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帽300如图4所示由第一顶板301和两个第一卡板302构成,两个第一卡板302相对的内侧分别设有与第二壁板102上第二卡槽1021 对应的第一卡接结构3021和与第四壁板202上第四卡槽2021对应的第二卡接结构3022,用于实现对第二壁板102和第四壁板202的卡接固定;
具体的,如图5所示,两个第一卡板302将第二壁板102和第四壁板202 夹紧在桁架30上,第一卡板302的底端分别延伸至接近缓冲沟槽103底部或第四壁板202与第二斜坡板203的连接处,具体第一卡板302底端与缓冲沟槽103底部或第四壁板202与第二斜坡板203的连接处间距为0.1~0.2cm,此外由于卡槽和卡接结构的设置使得第一卡板302还能够通过卡接配合对第二壁板102和第四壁板202进行固定,进一步还可配合过盈安装的方式,提高装配的稳定性,并且第一连接帽300内部还如图4所示设有若干虹吸流道 303,每个虹吸流道303的两端开口分别处于两个第一卡板302的底端,且虹吸流道303内径≤0.8cm;
所述第二连接帽400如图6所示,由第二顶板401和两个第二卡板402 构成,两个第二卡板402相对的内侧分别设有与第一卡槽1011和第三卡槽 2011对应的第三卡接结构4021和第四卡接结构4022,第二卡板402将第一壁板101和第三壁板201夹紧在桁架30上并通过第三卡接结构4021与第一卡槽1011配合、第四卡接结构4022与第三卡槽2011配合,实现卡接固定,同理也可进一步通过过盈安装强化固定效果,实现对第一导流板100和第二导流板200的安装卡接固定;
同样,第一连接帽300和第二连接帽400也能够对单一一个第一导流板 100或第二导流板200进行安装固定;
通过上述结构,实际可以看出,第二连接帽400通过夹紧和卡接配合的方式将第一导流板100和第二导流板200的高侧稳定安装在同一桁架30上,第一连接帽300通过夹紧和卡接配合的方式将第一导流板100和第二导流板 200的底侧稳定安装在同一桁架30上,此时实际形成如图1所示,渗漏水首先会以a方向汇集在第一导流板100和第二导流板200的低侧,而第一连接帽300在安装前,向虹吸流道303内灌注满液体,并在缓冲沟槽103底部和第二导流板200的低侧灌注少量液体,装配后确保虹吸流道303两端开口均被实现灌注在缓冲沟槽103底部和第二导流板200的低侧的液体浸没,以此能够形成虹吸效应,使得第二导流板200收集所得的渗漏水通过第二斜坡板 203引流至低侧后,经由虹吸流道303进入到第一导流板100的缓冲沟槽103 内,形成渗漏水的汇集,缓冲沟槽103的沟槽壁1031设有排液口,排液口的设置高度高于处于缓冲沟槽103内虹吸流道303开口高度,以确保虹吸效应不会由于过度排液而打断;
通过汇集渗漏水并排液,能够避免常规的露台防水排水结构排水管过多的问题,同时,正常排放过程无法排尽全部的渗漏水,通过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对渗漏水进行了有效的汇集和利用,以无法排尽的渗漏水来维持虹吸效应,经过试验,在正常露台结构所形成的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灌注渗漏水至停止排液后,由于第一卡板302与第四壁板202-第二斜坡板203连接处间距≤0.2mm,较小的间距形成流体阻力和表面张力,残余液体所形成的表面张力以及小间距形成的流体阻力能够中断但不终止虹吸效应,即能够保持第一连接帽300的虹吸流道303内充满液体,当再次有渗漏水进入到第二导流板 200上时,再次激发启动虹吸效应,实现由如图5所示第二导流板200的渗漏水经过虹吸流道303沿图中b方向进入到缓冲沟槽103内,但同样的,模拟夏季高温试验,在约40℃环境温度中,0.8cm内径的虹吸流道303虹吸效应中断能够保持约2d,但当2d内再无渗漏水进入到第二导流板200,则虹吸效应会终止,难以再次激发,除非第二导流板200内积蓄了非常大量的渗漏水,能够通过液压作用使得第二导流板200内的渗漏水流经虹吸流道303 进入到缓冲沟槽103内,但排水效果明显下降,虽仍不会产生积水,但实际使用效果较为一般;
因此,实用新型进一步对虹吸流道303进行改进,通过消失模铸造工艺,控制虹吸流道303的内径仅为0.4mm,以此应对在夏季高温渗漏水挥发,虹吸效应终止后,通过小内径的虹吸流道303产生毛细效应降低再次激发虹吸效应的难度,并且仅需控制虹吸流道303的内径≤0.5mm即可;
而对于缓冲沟槽103的排水口1032,其通过倒U形管40连接至支路排水管50,倒U形管40能够起到防臭等常规效果,若干支路排水管50通过多通水管60连接至主排水管70进行一体化出水排水;
而如图9所示的现有常规防水排水结构,其设置隔水板90且每个隔水板 90均设有一个支排水管路91连通至总排水管路92,总排水管路92需穿过大量的桁架30且实际排水效果有限;
进行等规格单因素正交对比,本试验总虹吸流道303内径为0.8cm和0.4 mm一比一设置,相邻的虹吸流道303间距为3cm,除具体防水排水结构不同外,其余基础设施、结构均为相同,向地板层20倾倒等量的水并至排水工作结束,确定本实用新型主排水管70或现有结构的总排水管路92停止出水 5min后,封闭本实用新型沟槽壁1031的排水口1032或现有结构的支排水管路91进水口,残余水量分别通过蒸发冷凝12h的方式收集对比,本实用新型的收集所得的蒸发水量仅为图9所示现有结构的约7~9%,即排水效果显著提升,残余水量大大减少,同时本实用新型主排水管70和现有结构的总排水管路92几乎同时开始排水,而本实用新型排水总时长仅为现有结构的约 73%,即排水速度提升了约37%,在排水效果和排水效率上大幅度提升,对基层10和地板层20的防水起到了非常优异的效果。
进一步的,
为提高缓冲沟槽103向外排水的效率,以适用于完全露天且多雨地区的露台使用,沟槽壁1031通常会设置多个排水口1032以加快缓冲沟槽103内的排水速度,但是设置多个排水口1032会极大地增加倒U形管40成本以及排水管数量,因此在排水口1032和倒U形管40之间设置有如图7所示的多通汇水管80,多通汇水管80设有若干进水端头81用于与沟槽壁1031排水口1032连接,且设有至少一个出水端头82连接倒U形管40,以此适用于露天且多雨地区的露台防水排水。
更进一步的,
所述露台防水结构还包括泡沫不锈钢金属网500,泡沫不锈钢金属网500 铺设在整体露台防水结构的最上端,地板层20与第一连接帽300和第二连接帽400对其进行压紧固定;
通过泡沫不锈钢金属网500的设置,能够更加显著地防止地板层20的返潮,如图8所示水汽会在泡沫不锈钢金属网500上冷凝并滴落,以此能够延长不具备显著毛细效应的虹吸流道303的中断时长,设置原厚度为8mm的泡沫不锈钢金属网500后,进行与上述等同的试验,可维持虹吸效应的中断时长由2d延长至5d,产生了非常显著的提升作用,并且能够显著避免地砖 23部分受潮返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