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78533U - 一种反光微珠划线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光微珠划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78533U
CN217678533U CN202221933295.4U CN202221933295U CN217678533U CN 217678533 U CN217678533 U CN 217678533U CN 202221933295 U CN202221933295 U CN 202221933295U CN 217678533 U CN217678533 U CN 2176785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fixed ring
solid fixed
microballon
chas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3329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晓东
卢月芳
姚百南
刘露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Old Traff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Old Traff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Old Traff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Old Traff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3329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785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785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785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Rep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光微珠划线机,包括底架,底架的下表面设置有自走系统,所述底架的上表面一侧分别设置有控制箱和两个推杆,两个推杆的端部均设置有把手,把手上安装有控制台,且两个推杆之间固定设置若干个有连接杆,位于最上侧的连接杆上转动设置有显示屏,所述底架的上表面沿着划线机前进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微珠箱、第二微珠箱和热熔涂料箱。本反光微珠划线机,撒播器均可以灵活地调节位置和角度,并可调节两个撒播器的间距等,通过热熔涂料箱上设置的余热利用机构可以提高撒播器处反光微珠的温度,进而提高反光微珠与涂料的结合力,使划好的线更坚固,保证了标志标线的完整性并提高了交通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反光微珠划线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划线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反光微珠划线机。
背景技术
划线机顾名思义是用于在道路上划出相应约束、指引和警示等规则限制标志标线的机器。为了使标志标线具有反光性,一般需要在划线时通过撒播器在标线上撒播反光微珠。现有的用于热熔反光微晶陶珠(双珠)的划线机,通常不易调节两个撒播器之间的间距、位置和角度等,使用灵活性较低,同时在低温环境中微珠撒播时的温度也较低,与涂料的结合力较差,易导致划好的线经车辆行驶辗压后反光微珠遭到破坏,进而影响标志标线的完整性,危及交通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反光微珠划线机,撒播器均可以灵活地调节位置和角度,并可调节两个撒播器的间距等,,通过热熔涂料箱上设置的余热利用机构可以提高撒播器处反光微珠的温度,进而提高反光微珠与涂料的结合力,使划好的线更坚固,保证了标志标线的完整性并提高了交通安全性,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光微珠划线机,包括底架,底架的下表面设置有自走系统,所述底架的上表面一侧分别设置有控制箱和两个推杆,两个推杆的端部均设置有把手,把手上安装有控制台,且两个推杆之间固定设置若干个有连接杆,位于最上侧的连接杆上转动设置有显示屏,所述底架的上表面沿着划线机前进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微珠箱、第二微珠箱和热熔涂料箱,第一微珠箱上设置有可调节位置和角度的第一撒播器,第二微珠箱上设置有可调节位置和角度的第二撒播器,热熔涂料箱上设置有用于将余热传递到第一撒播器和第二撒播器处的余热利用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微珠箱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进料口,第一进料口上设置有第一密封盖,所述第一微珠箱的侧表面下部设置有第一固定管,第一固定管通过第一鹅颈管与第一出料管连通,第一撒播器设置在第一出料管的端部,第一出料管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其中第一固定环设置在下侧,第二固定环设置在上侧,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均与第一角度调节机构连接,第一角度调节机构与位置调节机构连接,位置调节机构设置在底架的侧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与位置调节机构连接的第一移动架,第一移动架可沿划线机行进方向前后移动,第一移动架的侧表面下部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电动推杆通过连杆与第一固定环连接,第一移动架的侧表面上部开设的圆孔内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端部与第二固定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微珠箱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进料口,第二进料口上设置有第二密封盖,第二微珠箱的侧表面下部设置有第二固定管,第二固定管通过第二鹅颈管与第二出料管连通,第二出料管的出口与第二撒播器连通,第二出料管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固定环和第四固定环,第三固定环设置在下侧,第四固定环设置在上侧,第三固定环和第四固定环均与第二角度调节机构连接,第二角度调节机构与位置调节机构连接,位置调节机构设置在底架的侧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与位置调节机构连接的第二移动架,第二移动架可沿划线机行进方向前后移动,第二移动架的侧表面下部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通过连杆与第三固定环连接,第二移动架的侧表面上部开设的圆孔内转动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端部与第四固定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螺杆,驱动电机安装在底架的侧表面,底架的侧表面开设有两个滑槽,驱动螺杆在两个滑槽内转动设置,且驱动螺杆在两个滑槽内的两段螺纹方向相反,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入底架内部并通过锥齿轮组与驱动螺杆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架的侧表面设置有在其中一个滑槽内滑动的第一滑块,驱动螺杆与第一滑块侧表面开设的螺孔螺纹连接,第二移动架的侧表面设置有在另一个滑槽内滑动的第二滑块,驱动螺杆与第二滑块侧表面开设的螺孔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热熔涂料箱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三进料口,第三进料口上设置有第三密封盖,热熔涂料箱的侧表面下部设置有第三出料管,第三出料管的出口与热熔涂料喷枪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余热利用机构包括套设在热熔涂料箱外侧表面的余热套,余热套内部中空并盛放有导热液,余热套的侧表面上部设置有进液管,进液管上安装有电磁阀,余热套的侧表面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热管和第一回流管,第一导热管上设置有第一导流泵,第一回流管上设置有第一回流泵,且第一导热管的端部和第一回流管的端部均与第一加热套连通,第一加热套套设在第一出料管外侧;
所述余热套的侧表面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导热管和第二回流管,第二导热管上设置有第二导流泵,第二回流管上设置有第二回流泵,且第二导热管和第二回流管的端部均与第二加热套连通,第二加热套套设在第二出料管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反光微珠划线机,在两个微珠箱上设置的撒播器均可以灵活地调节位置和角度,并可调节两个撒播器的间距等,以适用于不同的撒播需要,同时通过热熔涂料箱上设置的余热利用机构可以将热熔涂料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传递到两个撒播器处,提高撒播器处反光微珠的温度,进而提高反光微珠与涂料的结合力,使划好的线更坚固,避免车辆行驶辗压而破坏划线中的反光微珠,保证了标志标线的完整性并提高了交通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右视图。
图中:1底架、2推杆、3控制台、3.1第一电动推杆开关、3.2第二电动推杆开关、4控制箱、5显示屏、6第一微珠箱、6.1第一进料口、6.2第一密封盖、6.3第一固定管、6.4第一鹅颈管、6.5第一出料管、6.6第一撒播器、6.7第一移动架、6.8第一电动推杆、6.9第一固定环、6.10第二固定环、6.11第一转轴、7第二微珠箱、7.1第二进料口、7.2第二密封盖、7.3第二固定管、7.4第二鹅颈管、7.5第二出料管、7.6第二撒播器、7.7第二移动架、7.8第二电动推杆、7.9第三固定环、7.10第四固定环、8热熔涂料箱、8.1第三进料口、8.2第三密封盖、8.3第三出料管、9余热套、9.1进液管、9.2电磁阀、9.3第二导热管、9.4第二导流泵、9.5第二回流管、9.6第二回流泵、9.7第一导热管、9.8第一导流泵、9.9第一回流管、9.10第一回流泵、9.11第二加热套、9.12第一加热套、10驱动电机、11滑槽、12驱动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反光微珠划线机,包括底架1,底架1的下表面设置有自走系统,自走系统包括设置在底架1下表面的滚轮及驱动滚轮移动的驱动系统,驱动系统的动力优选内燃机,通过齿轮和皮带等将动力传递到滚轮上带动划线机自走,上述结构为现有划线机中常用的驱动系统,具体内容参考现有技术。
所述底架1的上表面一侧分别设置有控制箱4和两个推杆2,控制箱4内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可选为PLC控制器或单片机,优选西门子S7-200的PLC控制器,控制箱4内还设置有可充电的内置电池,用于为控制箱4及划线机的各个电子元件供电;
两个推杆2的端部均设置有把手,把手上安装有控制台3,控制台3的输入端与控制箱4内的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台3设置在把手上以便于工作人员在划线时快速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两个推杆2之间固定设置若干个有连接杆,用于连接并加固两个推杆2,位于最上侧的连接杆上转动设置有显示屏5,显示屏5的输入端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显示屏5查看反光微珠和涂料的余量、涂料温度、撒播器角度、位置等,显示屏5通过一个转环转动设置在连接杆上,其调节角度范围为60~180°,优选为上下转动,可以调节角度以适应工作人员的身高,进一步提高了使用灵活性。
所述底架1的上表面沿着划线机前进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微珠箱6、第二微珠箱7和热熔涂料箱8,即热熔涂料箱8设置在底架1前进方向上的最前端,第二微珠箱7和第一微珠箱6次之,其中热熔涂料箱8用于放置热熔涂料,其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第一微珠箱6和第二微珠箱7分别用于盛装反光玻璃微珠和反光陶瓷微珠。
第一微珠箱6上设置有可调节位置和角度的第一撒播器6.6,第二微珠箱7上设置有可调节位置和角度的第二撒播器7.6,在两个微珠箱上设置的撒播器均可以灵活地调节位置和角度,并可调节两个撒播器的间距等,以适用于不同的撒播需要。
热熔涂料箱8上设置有用于将余热传递到第一撒播器6.6和第二撒播器7.6处的余热利用机构,可以将热熔涂料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传递到两个撒播器处,提高撒播器处反光微珠的温度,进而提高反光微珠与涂料的结合力,使划好的线更坚固,避免车辆行驶辗压而破坏划线中的反光微珠,保证了标志标线的完整性并提高了交通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微珠箱6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添加反光玻璃微珠的第一进料口6.1,第一进料口6.1上设置有第一密封盖6.2,第一微珠箱6内还设置有用于传送反光玻璃微珠到撒播器的机构,其具体结构与现有划线机中的撒播机构相同;所述第一微珠箱6的侧表面下部设置有第一固定管6.3,第一固定管6.3通过第一鹅颈管6.4与第一出料管6.5连通,第一撒播器6.6设置在第一出料管6.5的端部,第一微珠箱6内的反光玻璃微珠由撒播机构通过第一固定管6.3输送到第一鹅颈管6.4,再由第一出料管6.5输送到第一撒播器6.6进行撒播,其中第一鹅颈管6.4是可以自由调节、转动的,从而能够实现对第一撒播器6.6的位置和角度的调节。
第一出料管6.5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环6.9和第二固定环6.10,其中第一固定环6.9设置在下侧,第二固定环6.10设置在上侧,第一固定环6.9和第二固定环6.10均与第一角度调节机构连接,两个固定环通过第一角度调节机构可以带动第一出料管6.5调节角度,从而调节撒播器的角度,由于第一鹅颈管6.4的可调节性,因此并不会影响管道的通畅,第一角度调节机构与位置调节机构连接,位置调节机构设置在底架1的侧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与位置调节机构连接的第一移动架6.7,第一移动架6.7为L形,第一移动架6.7可在位置调节机构的带动下沿划线机行进方向前后移动,第一移动架6.7的侧表面下部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6.8,第一电动推杆6.8的输入端与第一电动推杆开关3.1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电动推杆开关3.1设置在右侧把手的控制台3上,第一电动推杆6.8通过连杆与第一固定环6.9连接,具体的,第一电动推杆6.8的活动端铰接连杆的一端,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环6.9外侧,第一移动架6.7的侧表面上部开设的圆孔内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6.11,第一转轴6.11的端部与第二固定环6.10固定连接,在第一电动推杆6.8伸缩时,通过连杆可以带动第一固定环6.9伸缩,由于第一固定环6.9固定套接在第一出料管6.5外侧,而第一鹅颈管6.4又具有可调性,在连杆带动第一固定环6.9伸缩时,通过第一鹅颈管6.4的自适应性调节,第一固定环6.9可以使第一出料管6.5的底端带动第一撒播器6.6移动,同时由于第二固定环6.10在第一转轴6.11上只能转动不能移动,使第一撒播器6.6只能绕第一转轴6.11的轴旋转调节角度而不能产生移动,实现对第一撒播器6.6的角度调节。
优选的,所述第二微珠箱7与第一微珠箱6的结构完全相同,具体如下:第二微珠箱7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添加反光陶瓷微珠的第二进料口7.1,第二进料口7.1上设置有第二密封盖7.2,第二微珠箱7内还设置有用于传送反光陶瓷微珠到第二撒播器7.6的机构,其具体结构与现有划线机中的撒播机构相同;第二微珠箱7的侧表面下部设置有第二固定管7.3,第二固定管7.3通过第二鹅颈管7.4与第二出料管7.5连通,第二出料管7.5的出口与第二撒播器7.6连通,第二微珠箱7内的反光陶瓷微珠由撒播机构通过第二固定管7.3输送到第二鹅颈管7.4,再由第二出料管7.5输送到第二撒播器7.6进行撒播,其中第二鹅颈管7.4是可以自由调节、转动的,从而能够实现对第二撒播器7.6的位置和角度的调节。
第一鹅颈管6.4和第二鹅颈管7.4均为内置软管、外置鹅颈管的结构,内置软管使其可以灵活地移动以调节位置和角度,外置的鹅颈管则用于保护内置软管同时也可以灵活调节位置和角度。
第二出料管7.5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固定环7.9和第四固定环7.10,第三固定环7.9设置在下侧,第四固定环7.10设置在上侧,第三固定环7.9和第四固定环7.10均与第二角度调节机构连接,两个固定环通过第二角度调节机构可以带动第二出料管7.5调节角度,从而调节撒播器的角度,由于第二鹅颈管7.4的可调节性,因此并不会影响管道的通畅,第二角度调节机构与位置调节机构连接,位置调节机构设置在底架1的侧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角度调节机构与第一角度调节机构的结构完全相同,具体如下:第二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与位置调节机构连接的第二移动架7.7,第二移动架7.7为L形,第二移动架7.7可在位置调节机构的带动下沿划线机行进方向前后移动,第二移动架7.7的侧表面下部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7.8,第二电动推杆7.8的输入端与第二电动推杆开关3.2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电动推杆开关3.2设置在左侧把手上的控制台3上,第二电动推杆7.8通过连杆与第三固定环7.9连接,第二移动架7.7的侧表面上部开设的圆孔内转动设置有第二转轴,具体的,第二电动推杆7.8的活动端铰接连杆的一端,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环7.9外侧,第二转轴的端部与第四固定环7.10固定连接,在第二电动推杆7.8伸缩时,通过连杆可以带动第二固定环7.9伸缩,由于第二固定环7.9固定套接在第二出料管7.5外侧,而第二鹅颈管7.4又具有可调性,在连杆带动第二固定环7.9伸缩时,通过第二鹅颈管7.4的自适应性调节,第二固定环7.9可以使第二出料管7.5的底端带动第二撒播器7.6移动,同时由于第二固定环7.10在第二转轴7.11上只能转动不能移动,使第二撒播器7.7只能绕第二转轴7.11的轴旋转调节角度而不能产生移动,实现对第二撒播器7.7的角度调节。
进一步的,第一电动推杆开关3.1和第二电动推杆开关3.2均为旋钮开关,可通过旋转相应的角度精准控制两个电动推杆的伸缩长度从而精确控制两个撒播器的角度。
优选的,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0和驱动螺杆12,驱动电机10的输入端与控制台3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台3上设置有与驱动电机10对应的按钮,驱动电机10安装在底架1的侧表面,底架1的侧表面开设有两个滑槽11,驱动螺杆12在两个滑槽11内转动设置,且驱动螺杆12在两个滑槽11内的两段螺纹方向相反,所述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穿入底架1内部并通过锥齿轮组与驱动螺杆12连接,即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穿入底架1内并与主动锥齿轮连接,驱动螺杆12的端部设置有与主动锥齿轮啮合的耸动锥齿轮,驱动电机10通过锥齿轮组带动驱动螺杆12在滑槽内转动,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驱动连接方式,如将驱动电机10安装在底架1内部并通过联轴器与驱动螺杆12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架6.7的侧表面设置有在其中一个滑槽11内滑动的第一滑块,驱动螺杆12与第一滑块侧表面开设的螺孔螺纹连接,第二移动架7.7的侧表面设置有在另一个滑槽11内滑动的第二滑块,驱动螺杆12与第二滑块侧表面开设的螺孔螺纹连接,在驱动螺杆12转动中,可以通过两个滑块分别带动第一移动架6.7和第二移动架7.7移动,由于驱动螺杆12在两个滑槽11内的两段螺纹方向相反,所以两个滑块上螺孔的螺纹方向也是相反的,一个左旋一个右旋,在驱动螺杆12移动时,两个滑块是相向或相离移动的,从而使第一移动架6.7和第二移动架7.7同步移动,灵活调节其位置和间距。
可选的,在滑槽内设置有用于检测两个滑块距离的测距传感器,测距传感器可以为激光测距传感器或超声波测距传感器,通过测距传感器检测两个滑块的移动距离并通过控制器中的处理器分析其具体位置和两个撒播器的间距等,并在显示屏5上显示出来,便于工作人员查看和掌握。
进一步可选的,在第一出料管6.5和第二出料管7.5上设置有倾角传感器,用于检测两个出料管的倾斜角度,并将检测结果传送到控制器,由控制器中的处理器分析具体角度并显示在显示屏5上。
倾角传感器也可以设置在撒播器上。
优选的,所述热熔涂料箱8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添加热熔涂料的第三进料口8.1,第三进料口8.1上设置有第三密封盖8.2,热熔涂料箱8的侧表面下部设置有第三出料管8.3,第三出料管8.3的出口与热熔涂料喷枪连接,热熔涂料箱8内还设置有相应的加热装置(如电加热板、燃料加热器等)及混合、出料系统等,其具体结构与现有划线机中的热熔涂料系统相同。
优选的,所述余热利用机构包括套设在热熔涂料箱8外侧表面的余热套9,余热套9内部中空并盛放有导热液,导热液可以为水,余热套9的外侧表面为保温材料制成,内置真空层保温,减少热量散失,热熔涂料箱8位于余热套9内的外壁采用导热性材料制成,以便于更快的热传导,余热套9的侧表面上部设置有进液管9.1,进液管9.1上安装有电磁阀9.2,用于添加和更换导热液;
余热套9的侧表面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热管9.7和第一回流管9.9,第一导热管9.7上设置有第一导流泵9.8,第一回流管9.9上设置有第一回流泵9.10,且第一导热管9.7的端部和第一回流管9.9的端部均与第一加热套9.12连通,第一加热套9.12套设在第一出料管6.5外侧,具体设置在第一固定环6.9和第二固定环6.10之间,第一加热套9.12内部也为中空的,导热液可以在第一加热套9.12内、第一出料管6.5外侧流动,打开第一导流泵9.8和第一回流泵9.10,余热套9内被加热的液体在第一导流泵9.8的输送下通过第一导热管9.7进入到第一加热套9.12中,对第一出料管6.5进行加热,提高第一撒播器6.6撒播出的反光玻璃微珠的温度,从而提高反光玻璃微珠与热熔涂料的结合力,第一回流泵9.10将冷却的导热液通过第一回流管9.9输送回余热套9中重新加热循环;
所述余热套9的侧表面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导热管9.3和第二回流管9.5,第二导热管9.3上设置有第二导流泵9.4,第二回流管9.5上设置有第二回流泵9.6,电磁阀9.2的输入端、第一导流泵9.8的输入端、第一回流泵9.10的输入端、第二导流泵9.4的输入端和第二回流泵9.6的输入端均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且第二导热管9.3和第二回流管9.5的端部均与第二加热套9.11连通,第二加热套9.11套设在第二出料管7.5外侧,具体设置在第三固定环7.9和第四固定环7.10之间,第二加热套9.11内部也为中空的,导热液可以在第二加热套9.11内、第二出料管7.5外侧流动,打开第二导流泵9.4和第二回流泵9.6,余热套9内被加热的液体在第二导流泵9.4的输送下通过第二导热管9.3进入到第二加热套9.11中,对第二出料管7.5进行加热,提高第二撒播器7.7撒播出的反光陶瓷微珠的温度,从而提高反光陶瓷微珠与热熔涂料的结合力,第二回流泵9.6将冷却的导热液通过第二回流管9.5输送回余热套9中重新加热循环。
进一步的,在余热套9上还设置有泄压阀。
可选的,在余热套9中还设置有用于检测内部导热液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控制器控制显示屏5、第一电动推杆6.8、第二电动推杆7.8、电磁阀9.2、第一导流泵9.8、第一回流泵9.10、第二导流泵9.4、第二回流泵9.6、驱动电机10、测距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喷枪等的方式均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本实用新型中所用的显示屏5、第一电动推杆6.8、第二电动推杆7.8、电磁阀9.2、第一导流泵9.8、第一回流泵9.10、第二导流泵9.4、第二回流泵9.6、驱动电机10、测距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喷枪和控制器等均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电子元件,其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等均为公知常识,在此不作详述。
本实用新型中未公开部分均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材料及工作原理不再详述。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反光微珠划线机,包括底架(1),底架(1)的下表面设置有自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的上表面一侧分别设置有控制箱(4)和两个推杆(2),两个推杆(2)的端部均设置有把手,把手上安装有控制台(3),且两个推杆(2)之间固定设置若干个有连接杆,位于最上侧的连接杆上转动设置有显示屏(5),所述底架(1)的上表面沿着划线机前进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微珠箱(6)、第二微珠箱(7)和热熔涂料箱(8),第一微珠箱(6)上设置有可调节位置和角度的第一撒播器(6.6),第二微珠箱(7)上设置有可调节位置和角度的第二撒播器(7.6),热熔涂料箱(8)上设置有用于将余热传递到第一撒播器(6.6)和第二撒播器(7.6)处的余热利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光微珠划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珠箱(6)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进料口(6.1),第一进料口(6.1)上设置有第一密封盖(6.2),所述第一微珠箱(6)的侧表面下部设置有第一固定管(6.3),第一固定管(6.3)通过第一鹅颈管(6.4)与第一出料管(6.5)连通,第一撒播器(6.6)设置在第一出料管(6.5)的端部,第一出料管(6.5)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环(6.9)和第二固定环(6.10),其中第一固定环(6.9)设置在下侧,第二固定环(6.10)设置在上侧,第一固定环(6.9)和第二固定环(6.10)均与第一角度调节机构连接,第一角度调节机构与位置调节机构连接,位置调节机构设置在底架(1)的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光微珠划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与位置调节机构连接的第一移动架(6.7),第一移动架(6.7)可沿划线机行进方向前后移动,第一移动架(6.7)的侧表面下部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6.8),第一电动推杆(6.8)通过连杆与第一固定环(6.9)连接,第一移动架(6.7)的侧表面上部开设的圆孔内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6.11),第一转轴(6.11)的端部与第二固定环(6.10)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反光微珠划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珠箱(7)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进料口(7.1),第二进料口(7.1)上设置有第二密封盖(7.2),第二微珠箱(7)的侧表面下部设置有第二固定管(7.3),第二固定管(7.3)通过第二鹅颈管(7.4)与第二出料管(7.5)连通,第二出料管(7.5)的出口与第二撒播器(7.6)连通,第二出料管(7.5)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固定环(7.9)和第四固定环(7.10),第三固定环(7.9)设置在下侧,第四固定环(7.10)设置在上侧,第三固定环(7.9)和第四固定环(7.10)均与第二角度调节机构连接,第二角度调节机构与位置调节机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反光微珠划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与位置调节机构连接的第二移动架(7.7),第二移动架(7.7)可沿划线机行进方向前后移动,第二移动架(7.7)的侧表面下部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7.8),第二电动推杆(7.8)通过连杆与第三固定环(7.9)连接,第二移动架(7.7)的侧表面上部开设的圆孔内转动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端部与第四固定环(7.10)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反光微珠划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0)和驱动螺杆(12),驱动电机(10)安装在底架(1)的侧表面,底架(1)的侧表面开设有两个滑槽(11),驱动螺杆(12)在两个滑槽(11)内转动设置,且驱动螺杆(12)在两个滑槽(11)内的两段螺纹方向相反,所述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穿入底架(1)内部并通过锥齿轮组与驱动螺杆(12)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架(6.7)的侧表面设置有在其中一个滑槽(11)内滑动的第一滑块,驱动螺杆(12)与第一滑块侧表面开设的螺孔螺纹连接,第二移动架(7.7)的侧表面设置有在另一个滑槽(11)内滑动的第二滑块,驱动螺杆(12)与第二滑块侧表面开设的螺孔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反光微珠划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涂料箱(8)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三进料口(8.1),第三进料口(8.1)上设置有第三密封盖(8.2),热熔涂料箱(8)的侧表面下部设置有第三出料管(8.3),第三出料管(8.3)的出口与热熔涂料喷枪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反光微珠划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机构包括套设在热熔涂料箱(8)外侧表面的余热套(9),余热套(9)内部中空并盛放有导热液,余热套(9)的侧表面上部设置有进液管(9.1),进液管(9.1)上安装有电磁阀(9.2),余热套(9)的侧表面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热管(9.7)和第一回流管(9.9),第一导热管(9.7)上设置有第一导流泵(9.8),第一回流管(9.9)上设置有第一回流泵(9.10),且第一导热管(9.7)的端部和第一回流管(9.9)的端部均与第一加热套(9.12)连通,第一加热套(9.12)套设在第一出料管(6.5)外侧;
所述余热套(9)的侧表面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导热管(9.3)和第二回流管(9.5),第二导热管(9.3)上设置有第二导流泵(9.4),第二回流管(9.5)上设置有第二回流泵(9.6),且第二导热管(9.3)和第二回流管(9.5)的端部均与第二加热套(9.11)连通,第二加热套(9.11)套设在第二出料管(7.5)外侧。
CN202221933295.4U 2022-07-26 2022-07-26 一种反光微珠划线机 Active CN2176785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33295.4U CN217678533U (zh) 2022-07-26 2022-07-26 一种反光微珠划线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33295.4U CN217678533U (zh) 2022-07-26 2022-07-26 一种反光微珠划线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78533U true CN217678533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20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33295.4U Active CN217678533U (zh) 2022-07-26 2022-07-26 一种反光微珠划线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785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26514A (zh) 沥青路面裂缝填补装置
CN217678533U (zh) 一种反光微珠划线机
CN212742108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的沥青铺设设备
CN210279696U (zh) 一种涂覆机
CN112324477B (zh) 一种隧道防水材料铺设装置及其铺设方法
CN212891909U (zh) 一种便于路面铺设沥青的远程运输恒温存储罐
CN214766638U (zh) 一种可调节的液压压料机
CN115369733A (zh) 一种耐磨性标志线喷涂设备及喷涂工艺
CN213774334U (zh) 一种腻子粉抹墙机
CN112387528B (zh) 一种用于文具生产用的快速涂胶装置
CN214440435U (zh) 一种新型上轮胶水涂布机
CN203842753U (zh) 地板封边喷涂设备的地板输送机构
CN110180742A (zh) 一种涂覆机
CN220867905U (zh) 一种沥青铺设装置
CN112156937A (zh) 一种触摸屏覆层装置
CN111041964A (zh) 复合高效自动划线设备
CN112808517A (zh) 一种新型上轮胶水涂布机
CN215518233U (zh) 一种小型热态乳化沥青洒布车
CN203842775U (zh) 地板封边喷涂设备的供料与回收系统
CN216474437U (zh) 一种医院施工用定位划线装置
CN220255112U (zh) 温室大棚水肥一体化设备
CN201791646U (zh) 地板企口喷涂机的组合式供料系统
CN220414763U (zh) 一种用于墙壁装修施工的抹灰装置
CN215843941U (zh) 具有角度调节定位的全自动高效点胶机
CN216711693U (zh) 一种用于高效沉淀池的混凝剂分配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