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77366U - 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77366U
CN217677366U CN202221535417.4U CN202221535417U CN217677366U CN 217677366 U CN217677366 U CN 217677366U CN 202221535417 U CN202221535417 U CN 202221535417U CN 217677366 U CN217677366 U CN 2176773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og
conductive film
mobile phone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3541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朋飞
王永虎
薛振
杜宏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Weij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Weij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Weij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Weij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3541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773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773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773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导电层和耐磨层,所述基层的下表面依次设置有防眩光层、折射层、防雾层、透明硅胶层和离型层。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助于手机导电薄膜的防雾、防眩光以及耐磨和防划伤,能够在低温下防止手机屏幕起雾,在强光下也能够保持手机的清晰,而且能够对蓝光进行吸收与转化,阻隔紫外光射线和短波蓝光射线以及柔和炫目光源的刺激,以降低对眼睛的伤害,从而保护使用者的眼睛。

Description

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导电薄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
背景技术
ITO导电膜由于具有高可见光透过率,高的红外反射和紫外吸收率,导电性能好,硬度高,耐磨耐化学腐蚀,便于蚀刻等众多优点,广泛用于触控屏导电薄膜上。尤其是近年来触控式手机盛行,而触控式手机大至可分为电阻式触控面板和电容式触控面板,而其两种皆须设有透明导电薄膜,以透过其导电并控制手机。目前,现有市面上的手机导电膜普遍没有防雾和防眩光功能,因而在气温较低时容易出现雾气,而强光容易导致屏幕的清晰度降低,从而影响手机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本实用新型具有防雾和防眩光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导电层和耐磨层,所述基层的下表面依次设置有防眩光层、折射层、防雾层、透明硅胶层和离型层。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手机导电薄膜的防雾、防眩光以及耐磨和防划伤,能够在低温下防止手机屏幕起雾,在强光下也能够保持手机的清晰。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层的下表面设置有黑色石墨层,所述黑色石墨层位于所述基层的四周、并与所述透明硅胶层连接;所述黑色石墨层的宽度设置在0.2-0.5mm。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一方面用于屏幕的散热,另一方面用于遮挡薄膜与屏幕四周的灰尘。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层采用厚度设置在0.12-0.08mm的钢化玻璃或塑料薄膜。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电层采用氧化铟锡ITO层,且导电层的厚度设置在0.01-0.05μm。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耐磨层为设置在所述导电层上的磨砂层,所述磨砂层的厚度设置在20-25 nm。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用于保护导电层,减少导电层表面划伤。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眩光层采用纳米硅和氧化硅交叠复合层,且防眩光层的厚度设置在0.05-0.2μm。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纳米硅和氧化硅对照射光的折射和漫反射的干扰,可以有效增强强光照射下手机屏幕的清晰度。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折射层采用折射率2.4的氧化铌层,且折射层的厚度设置在15-25nm。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折射层用于对照射光折射率的干涉,能够减少照射光的反射,增强照射光的穿透率,从而增强屏幕的清晰度。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雾层采用季铵盐共聚物层,且防雾层的厚度设置在2-6μm。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防雾层能够减少水气的吸附力,使得水气与手机屏幕接触后自动凝结成水珠,防止手机屏幕起雾。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层的上表面还设置有防蓝光层,所述防蓝光层的厚度设置在8-10μm。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防蓝光层采用蓝光阻断技术来对蓝光进行吸收与转化,实现对蓝光的有效阻断,能够有效阻隔紫外光射线、短波蓝光射线、柔和炫目光源刺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助于手机导电薄膜的防雾、防眩光以及耐磨和防划伤,能够在低温下防止手机屏幕起雾,在强光下也能够保持手机的清晰,而且能够对蓝光进行吸收与转化,阻隔紫外光射线和短波蓝光射线以及柔和炫目光源的刺激,以降低对眼睛的伤害,从而保护使用者的眼睛。
2.本申请的黑色石墨层不仅便于薄膜的贴合以及屏幕的散热,而且可用于遮挡薄膜与屏幕四周的灰尘。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基层1,导电层2和耐磨层3,防眩光层4,折射层5,防雾层6,透明硅胶层7,离型层8,黑色石墨层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参照图1和图2,包括基层1,基层1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导电层2和耐磨层3,基层1的下表面依次设置有防眩光层4、折射层5、防雾层6、透明硅胶层7和离型层8。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层2采用氧化铟锡ITO层,且导电层2的厚度设置在0.02μm,而耐磨层3为设置在导电层2上的磨砂层,磨砂层的厚度设置在20nm,以用于保护导电层2,减少导电层2表面划伤,防眩光层4采用纳米硅和氧化硅交叠复合层,且防眩光层4的厚度设置在0.05μm,用于对照射光的折射和漫反射的干扰,从而可以有效增强强光照射下手机屏幕的清晰度,折射层5采用折射率2.4的氧化铌层,且折射层5的厚度设置在15nm,用于对照射光折射率的干涉,能够减少照射光的反射,增强照射光的穿透率,从而增强屏幕的清晰度,防雾层6采用季铵盐共聚物层,且防雾层6的厚度设置在2μm,以用于减少水气的吸附力,使得水气与手机屏幕接触后自动凝结成水珠,防止手机屏幕起雾。在其它实施例中,导电层2的厚度可设置在0.01-0.05μm,而耐磨层3可采用涂布于导电层2上的纳米层,而纳米层由UV胶和纳米氧化物混合而成,其中,纳米氧化物采用二氧化硅,纳米层的厚度设置在20-25 nm,以用于保护导电层2,减少导电层2表面划伤,防眩光层4的厚度可设置在0.05-0.2μm,折射层5的厚度可设置在15-25nm,防雾层6的厚度可设置在2-6μm。
回到图1和图2,基层1的下表面设置有黑色石墨层9,黑色石墨层9位于基层1的四周、并与透明硅胶层7连接,而黑色石墨层9的宽度设置在0.2-0.5mm。在本实施例中,黑色石墨层9一方面用于屏幕的散热,另一方面用于遮挡薄膜与屏幕四周的灰尘。在本实施例中,基层1采用厚度设置在0.12-0.08mm的钢化玻璃。在其它实施例中,基层1可采用塑料薄膜。
基层1的上表面还设置有防蓝光层,防蓝光层的厚度设置在8-10μm。在本实施例中,防蓝光层采用蓝光阻断技术来对蓝光进行吸收与转化,实现对蓝光的有效阻断,能够有效阻隔紫外光射线、短波蓝光射线、柔和炫目光源刺激。
具体的,在实际使用时,将手机导电薄膜底部的离型层8从透明硅胶层7上进行玻璃,然后,将手机导电薄膜粘贴于手机屏幕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包括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导电层(2)和耐磨层(3),所述基层(1)的下表面依次设置有防眩光层(4)、折射层(5)、防雾层(6)、透明硅胶层(7)和离型层(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的下表面设置有黑色石墨层(9),所述黑色石墨层(9)位于所述基层(1)的四周、并与所述透明硅胶层(7)连接;所述黑色石墨层(9)的宽度设置在0.2-0.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采用厚度设置在0.12-0.08mm的钢化玻璃或塑料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2)采用氧化铟锡(ITO)层,且导电层(2)的厚度设置在0.01-0.0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3)为设置在所述导电层(2)上的磨砂层,所述磨砂层的厚度设置在20-25 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光层(4)采用纳米硅和氧化硅交叠复合层,且防眩光层(4)的厚度设置在0.05-0.2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层(5)采用折射率2.4的氧化铌层,且折射层(5)的厚度设置在15-25n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雾层(6)采用季铵盐共聚物层,且防雾层(6)的厚度设置在2-6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的上表面还设置有防蓝光层,所述防蓝光层的厚度设置在8-10μm。
CN202221535417.4U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 Active CN2176773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5417.4U CN217677366U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5417.4U CN217677366U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77366U true CN217677366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12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35417.4U Active CN217677366U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773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8036864A (ja) 積層体、及び該積層体を用いた合わせガラス並びに板ガラス
US20150248140A1 (en) Composite substrate structure and touch panel having the same
EP3269691A1 (en) Laminate bod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09971784U (zh) 一种吸附性较好的手机钢化膜
CN217677366U (zh) 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
US8068195B2 (en) Portable device including external-light-shielding sheet
CN210885917U (zh) 一种15.6英寸pc防眩光防指纹盖板
CN211044224U (zh) 一种可减少反射光的电容性触摸屏
CN209928169U (zh) 一种抗弯曲的液晶调光膜
CN205050572U (zh) 一种防雾耐热手机导电薄膜
CN217398813U (zh) 一种防雾耐热手机导电薄膜
CN204977656U (zh) 一种防静电手机钢化膜
US11180005B2 (en) Systems with windows
CN207954905U (zh) 一种防反射光的手机强化保护膜
CN207059347U (zh) 一种设有高折射率介质层的高透射防窥视手机屏幕玻璃
CN216711983U (zh) 一种防静电的屏幕保护硅胶保护膜
CN214111753U (zh) 杀菌型防指纹加硬可热弯可折叠屏幕保护膜
CN216434422U (zh) 一种透光均匀的光透镜
CN211645104U (zh) 一种用于手机的多功能防爆膜
CN219871834U (zh) 一种防眩晕高效反射的白银反射膜
JP2008036866A (ja) 転写箔、及び該転写箔を用いた板ガラス、アクリル板、又は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板
CN207842241U (zh) 一种多层液晶保护膜
CN210720788U (zh) 一种高硬度防指纹手机镜片
CN213680518U (zh) 一种防爆防指纹刮擦手机贴膜
CN218099834U (zh) 一种高效防蓝光抑菌近视眼镜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