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72545U - 一种气袋、顶置安全气囊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袋、顶置安全气囊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72545U
CN217672545U CN202221683060.4U CN202221683060U CN217672545U CN 217672545 U CN217672545 U CN 217672545U CN 202221683060 U CN202221683060 U CN 202221683060U CN 217672545 U CN217672545 U CN 2176725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bag body
air pocket
airbag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8306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宏民
尹刚
祝贺
周大永
王鹏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8306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725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725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725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袋、顶置安全气囊及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一种气袋,包括气袋本体和拉紧结构,气袋本体的后侧设置有凹陷部,拉紧结构设置于气袋本体的内部,拉紧结构的一端与气袋本体的前侧内壁连接,拉紧结构的另一端与气袋本体的后侧内壁连接以形成凹陷部。气袋在充气展开后,气袋本体后侧(朝向驾乘人员的一侧)受到拉紧结构向前的拉力,可以使得气袋后侧形成一个凹陷部,该凹陷部比如可以正对后方驾乘人员头部,由于该凹陷部的存在,使得驾乘人员前方具有一个较大的供头部前倾的活动空间,进而避免因活动空间较小而驾乘人员的头部出现后仰的情况,可以保护颈部不受到伤害,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气袋、顶置安全气囊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袋、顶置安全气囊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开发汽车的部分设计可能不同于传统的汽车设计,例如取消在方向盘上设置安全气囊的相关结构,但为了满足相应安全标准,将前排气囊布置在顶棚上是一种新的开发趋势。现有技术中,当车辆发生碰撞导致布置在顶棚上的安全气囊展开时,驾乘人员头部会前倾接触气袋,尤其头部向下压气袋时,由于气袋厚度(前后方向的距离)比较大,会使驾乘人员的头部出现后仰,导致驾乘人员颈部受到伤害。另外,若碰撞为偏置碰撞,则驾乘人员头部接触气袋的凸起部位后可能会出现头部偏转滑移出气袋保护区域的情况,造成头部与车体二次碰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汽车的顶置安全气囊安全性不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袋,包括气袋本体和拉紧结构,所述气袋本体的后侧设置有凹陷部,所述拉紧结构设置于所述气袋本体的内部,所述拉紧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气袋本体的前侧内壁连接,所述拉紧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气袋本体的后侧内壁连接以形成所述凹陷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气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但不局限于以下有益效果:
具有该气袋的顶置安全气囊在工作时,气袋从顶棚展开至驾乘人员的前方,由于气袋本体内部前后壁之间设置有拉紧结构,气袋在充气展开后,气袋本体后侧(朝向驾乘人员的一侧)受到拉紧结构向前的拉力,可以使得气袋后侧形成一个凹陷部,该凹陷部比如可以正对后方驾乘人员头部,由于该凹陷部的存在,使得驾乘人员前方具有一个较大的供头部前倾的活动空间,进而避免因气袋过度挤压而使驾乘人员的头部出现后仰的情况,可以保护颈部不受到伤害,另外,在发生偏置碰撞时,可避免驾乘人员头部偏移出气袋保护区域的情况,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拉紧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拉带。
进一步地,所述凹陷部的左端与所述气袋本体的左侧壁间隔设置,所述凹陷部的右端与所述气袋本体的右侧壁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凹陷部的截面形状包括矩形、圆形或椭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气袋本体的顶部向后延伸有充气部。
进一步地,所述气袋本体包括前布片、后布片、侧布片和顶部布片,一个所述前布片、一个所述后布片、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侧布片和一个所述顶部布片围合形成所述气袋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侧布片的前边沿包括由上至下延伸的曲线段。
进一步地,所述侧布片的后边沿包括由上至下延伸的直线段,所述后布片的左右两边沿与对应的所述侧布片的后边沿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顶置安全气囊,包括如前所述的气袋。
所述顶置安全气囊的技术改进和有益效果与所述气袋一样,因此不再对所述顶置安全气囊做出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前所述的气袋或如前所述的顶置安全气囊。
所述汽车的技术改进和有益效果与所述气袋一样,因此不再对所述汽车做出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袋的后视图;
图3为图2中F-F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2中G-G向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气袋本体;11、后布片;111、凹陷部;12、前布片;13、侧布片;14、顶部布片;141、充气部;2、拉带;3、前风挡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而且,附图中X轴表示纵向,也就是前后位置,并且X轴的正向(也就是X轴的箭头指向)表示前,X轴的负向(也就是与X轴的正向相反的方向)表示后;附图中Y轴表示横向,也就是左右位置,并且Y轴的正向(也就是Y轴的箭头指向)表示左,Y轴的负向(也就是与Y轴的正向相反的方向)表示右;附图中Z轴表示竖向,也就是上下位置,并且Z轴的正向(也就是Z轴的箭头指向)表示上,Z轴的负向(也就是与Z轴的正向相反的方向)表示下。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前述X轴、Y轴和Z轴表示含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袋,包括气袋本体1和拉紧结构,所述气袋本体1的后侧(X轴负方向侧)设置有凹陷部111,所述拉紧结构设置于所述气袋本体1的内部,所述拉紧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气袋本体1的前侧内壁连接,所述拉紧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气袋本体1的后侧内壁连接以形成所述凹陷部111。
本实施例中,具有该气袋的顶置安全气囊在工作时,气袋从顶棚展开至驾乘人员的前方,由于气袋本体1内部前后壁之间设置有拉紧结构,气袋在充气展开后,气袋本体1后侧(朝向驾乘人员的一侧)受到拉紧结构向前的拉力,可以使得气袋后侧形成一个凹陷部111,该凹陷部111比如可以正对后方驾乘人员头部,由于该凹陷部111的存在,使得驾乘人员前方具有一个较大的供头部前倾的活动空间,进而避免因气袋过度挤压而使驾乘人员的头部出现后仰的情况,可以保护颈部不受到伤害,另外,在发生偏置碰撞时,可避免驾乘人员头部偏移出气袋保护区域的情况,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参见图3至图4,可选地,所述拉紧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拉带2。
本实施例中,拉紧结构包括拉带2,即拉带2的一端与气袋本体1的前侧内壁连接,拉带2的另一端与气袋本体1的后侧内壁连接,气袋充气展开时,气袋本体1后侧的部分区域受到拉带2的限制,无法随气袋本体1后侧的其他区域一起展开完全,进而形成凹陷部111。
具体地,凹陷部111的截面形状可以是矩形,拉带2可以是直条状,四个直条状的拉带2可以呈矩形阵列分部,进而保证气袋充气式,能够在气袋本体1的后侧向前拉出一个截面类似矩形的凹陷部111。
拉带2的形状、数量不做限制,拉带2还可以是矩形筒状,一个矩形筒状拉带2的一端与气袋本体1前侧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气袋本体1后侧内部连接,气袋充气时,也可在气袋本体1后侧拉出截面形状例如矩形的凹陷部111。
可选地,所述凹陷部111的左端与气袋本体1的左侧壁间隔设置,所述凹陷部111的右端与气袋本体1的右侧壁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凹陷部111的左端与气袋本体1的左侧壁间隔设置,凹陷部111的右端与气袋本体1的右侧壁间隔设置,也就是说凹陷部111左右两端与气袋本体1左右两端之间有非凹陷区,该非凹陷部111比凹陷部111的槽底要靠后,如此,驾乘人员的头部前倾进入凹陷部111后,在发生偏置碰撞时,左右两侧的非凹陷区可避免驾乘人员头部偏移出气袋保护区域的情况,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通过凹陷部111的左端与气袋本体1的左侧壁间隔设置,凹陷部111的右端与气袋本体1的右侧壁间隔设置,从拉带2的设置位置来说,也就是说拉带2与气袋本体1后侧内壁连接的位置与气袋本体1后壁左右边沿之内。其中,拉带2优选在气袋本体1后侧壁中间位置向前拉出凹陷部111,处于中间位置的凹陷部111在成型的过程中,气袋本体1后侧壁整体受力居中,对气袋整体的形状不会有过多地影响。
可选地,所述凹陷部111的截面形状包括矩形、圆形或椭圆形。
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凹陷部111的截面形状不做限制,只要凹陷部111尺寸大于人体头部尺寸,能够满足人体头部进入即可。比如凹陷部111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拉带2可以是一个椭圆形筒状的拉带2。比如凹陷部11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拉带2可以是一个圆形筒状的拉带2。
其中,凹陷部111的截面形状优选为矩形,如此,只需要四个直线状的拉带呈矩形连接在气袋本体1的前后侧壁之间即可,拉带自身生产简单,拉带在气袋本体1中的布置简单,气袋易生产,整体成本较低。
参见图1至图3,可选地,所述气袋本体1的顶部向后延伸有充气部141。
本实施例中,充气部141置于汽车顶棚与车顶之间,并与顶置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器连接,由气体发生器通过充气部141进而使气袋展开。
参见图1、图3和图4,可选地,所述气袋本体1包括前布片12、后布片11、侧布片13和顶部布片14,一个所述前布片12、一个所述后布片11、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侧布片13和一个所述顶部布片14围合形成所述气袋本体1。
本实施例中,气袋本体1由一个前布片12、一个后布片11、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侧布片13和一个顶部布片14围合形成。具体地,可以先将前布片12、顶部布片14和后布片11依次连接,再将拉带2两端分别连接在前布片12和后布片11相对一侧,最后将左右两侧的侧布片13连接以形成完整的气袋。
其中,各布片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缝制,拉带2和前布片12以及后布片11的连接也可以是缝制,连接强度有保证。
参见图1,可选地,所述侧布片13的前边沿包括由上至下延伸的曲线段。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3,侧布片前边沿的至少部分为由上之下延伸的曲线段,如此,气袋展开后,前布片至少部分具有由上至下呈曲面,能够贴合汽车的前风挡玻璃3与仪表板,使气袋顺畅展开。
参见图1,可选地,所述侧布片13的后边沿的至少部分包括由上至下延伸的直线段,所述后布片11的左右两边沿与对应的所述侧布片13的后边沿连接。
本实施例中,由于连接在前布片12和后布片11左右两侧之间的侧布片13的后边沿包括直线段,后布片11可以是包括与之对应的呈竖直状态的矩形形状,后布片11的矩形形状区域的左右两边沿与侧布片13的后边沿的直线段连接后,且气袋充气展开后,后布片11的非凹陷区具有类似于竖直面的区域(凹陷部111位于该竖直面区域内),而非传统的凸起的球面,进一步扩大驾乘人员与气袋之间的空间。
其中,侧布片13的后边沿还可以包括与直线段连接的圆滑过渡线段,可通过该圆滑过渡线段与顶部布片14、后布片11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拉带2的一端连接在后布袋上,拉带2的另一端不仅可以连接在前布袋上,还可以是连接在其他布片上,以使该拉带2具有一个向前拉紧的分力即可。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顶置安全气囊,包括如前所述的气袋。
所述顶置安全气囊的技术改进和有益效果与所述气袋一样,因此不再对所述顶置安全气囊做出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前所述的气袋或如前所述的顶置安全气囊。
所述汽车的技术改进和有益效果与所述气袋一样,因此不再对所述汽车做出详细说明。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气袋,其特征在于,包括气袋本体(1)和拉紧结构,所述气袋本体(1)的后侧设置有凹陷部(111),所述拉紧结构设置于所述气袋本体(1)的内部,所述拉紧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气袋本体(1)的前侧内壁连接,所述拉紧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气袋本体(1)的后侧内壁连接以形成所述凹陷部(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拉带(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111)的左端与所述气袋本体(1)的左侧壁间隔设置,所述凹陷部(111)的右端与所述气袋本体(1)的侧壁端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111)的截面形状包括矩形、圆形或椭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本体(1)的顶部向后延伸有充气部(14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本体(1)包括前布片(12)、后布片(11)、侧布片(13)和顶部布片(14),一个所述前布片(12)、一个所述后布片(11)、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侧布片(13)和一个所述顶部布片(14)围合形成所述气袋本体(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布片(13)的前边沿包括由上至下延伸的曲线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布片(13)的后边沿包括由上至下延伸的直线段,所述后布片(11)的左右两边沿与对应的所述侧布片(13)的后边沿连接。
9.一种顶置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气袋。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气袋或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顶置安全气囊。
CN202221683060.4U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气袋、顶置安全气囊及汽车 Active CN2176725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83060.4U CN217672545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气袋、顶置安全气囊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83060.4U CN217672545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气袋、顶置安全气囊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72545U true CN217672545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12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83060.4U Active CN217672545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气袋、顶置安全气囊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725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83500B1 (en) Air bag for an airbag unit
US6371512B1 (en) Airbag apparatus for head-protecting
JP3035601U (ja) エアバッグ
US8235418B2 (en) Airbag
JP4175338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3104668B2 (ja) 車両用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H11115674A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袋体の配設構造
US20090160168A1 (en) Air Belt Device
US20030006591A1 (en)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GB2312877A (en) Side impact air-bag with tensioned strap
CN102343883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帘式安全气囊
US6805380B2 (en) Vehicular passive safety device
CN109941221B (zh) 安全气囊、安全气囊系统和汽车
JP2010143233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181843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オートバイおよびエアバッグ装置の製造方法
CN217672545U (zh) 一种气袋、顶置安全气囊及汽车
JP3331883B2 (ja) 自動車の乗員保護装置
US6402194B1 (en) Air belt and air belt assembly
US8231139B2 (en) Airbag
CN112533797A (zh)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216184982U (zh) 前排中央安全气囊模块和车辆
KR102589936B1 (ko) 차량용 에어백 쿠션
CN209757037U (zh) 一种顶置式安全气囊
CN210882010U (zh) B柱总成和具有它的车辆
CN116472206A (zh) 安全气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