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61164U - 一种安全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全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61164U
CN217661164U CN202221339055.1U CN202221339055U CN217661164U CN 217661164 U CN217661164 U CN 217661164U CN 202221339055 U CN202221339055 U CN 202221339055U CN 217661164 U CN217661164 U CN 2176611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
safety
layer
disaster
safety ca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3905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承连
吴飞
蒋海
丁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11th Bureau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11th Bureau Group Electric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11th Bureau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11th Bureau Group Electric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11th Bureau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11th Bureau Group Electric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11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3905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611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611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611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舱,属于安全防护设备领域,包括舱体结构,其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保护层、骨架层和防护层。其中,该保护层内部形成有与外部隔绝的容置腔体,该容置腔体主要用于在受灾时给受灾人员形成容纳空间,以保护受灾人员安全;该骨架层主要用于形成有效支撑防护结构,用于受灾人员内部承载以及外部抗压受力,避免安全舱结构发生变形,影响受灾人员的生存空间;该防护层主要用于将安全舱与外部环境隔开,其具备较好的防护性能,避免外部水灾火灾或建筑残骸等对安全舱造成损坏,导致安全舱内的生存环境受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安全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防护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舱。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的逐渐普及,城市人口密度逐步增加,城市灾害救援的成本也在逐渐上升。而伴随着地震、火灾、水灾等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高层建筑的弊端日益凸显。市场上各类安全防护用品层出不穷,但是能够抵抗水灾、火灾并具有生存功能的安防设备还未出现。
安全舱是指可以保证逃生人员安全的舱体,其采用高强度的结构框架、良好的防火隔热材料以及封闭的阻烟设计结构,保证灾害发生期间的人身安全,为被困人员争取更多的救援时间,以达到被营救的目的。
现有的救援装备主要是大型高层缓降设备,其通常设置在楼顶,需要逃生人员集中到楼顶实现救援,其逃生救援的频率有限,且不适用于高层住宅人口密度大的逃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舱,用以解决现有安全舱使用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舱,其包括舱体结构,设于所述舱体结构上的可开合设置的舱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结构内形成有容置受灾人员的容置腔体;
所述容置腔体包括沿竖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储物区、人员安置区和第二储物区;
所述第一储物区设于所述人员安置区顶部,且所述第一储物区与所述人员安置区之间设置有可开合设置的隔板;
所述人员安置区设置有折叠椅,所述折叠椅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容置腔体侧壁,其另一端可自由摆动;
所述第二储物区与所述人员安置区连通,其包括沿所述容置腔体侧壁环向设置的两环状板体,两所述环状板体竖向依次设置,两所述环状板体之间形成用于物资容置的区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舱体结构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保护层、骨架层和防护层;
所述保护层用于与受灾人员接触,以形成具备缓冲能力的柔性接触面;
所述骨架层为支撑结构,用于受灾人员承载及外部抗压;
所述防护层为外部防护结构,用于形成外部防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层为皮革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骨架层包括沿竖向设置的多个约束环,各所述约束环在竖向上依次布置,且各所述约束环从上到下外径依次增大,以形成半椭球形骨架层;
各所述约束环上开设有至少三个将其上下贯穿的通孔,各通孔内沿竖向穿设有弧形钢柱,且每一所述弧形钢柱在竖向上将各所述约束环串接形成整体;
所述约束环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沿周向设置有多个连接槽,各所述弧形钢柱的底部插接在各所述连接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层为双层结构,其包括铝合金结构层和碳纤维结构层,所述铝合金结构层贴附在所述骨架层外侧,所述碳纤维结构层贴设在所述铝合金结构层外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层还包括有防火涂料层,所述防火涂料层涂覆在所述碳纤维结构层外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舱体结构上还开设有可开合设置的换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舱体结构上还开设有视察窗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舱体结构上还开设有逃生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舱体结构上还设置有检测所述安全舱内温度、湿度和氧气含量的监测装置。
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实用新型中的安全舱,其整体结构简单,具备防水、防火、隔热等能力,具备较好的结构强度,能够很好地保护安全舱内的受灾人员。同时具备较大的储物空间,能够有效存储放置各类应急物质,方便受灾人员生存。并且设置可开闭的换气孔结构,在外部环境不适宜呼吸时,通过关闭换气孔,通过安全舱内的制氧机吸收二氧化碳并制造氧气,便于内部人员生存,在外部环境适宜进行空气交换时,可将换气孔打开,以减少对应氧气制造原料的损耗;同时设置逃生窗结构,在安全舱损坏导致舱门无法正常开闭时,可通过该逃生窗从安全舱内逃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全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骨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舱体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环状板体结构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
1、保护层;2、骨架层;3、防护层;4、隔板;5、折叠椅;6、环状板体;7、换气孔;8、视察窗口;9、舱门;
201、约束环;202、弧形钢柱;203、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安全舱,包括舱体结构,其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保护层1、骨架层2和防护层3。其中,该保护层1内部形成有与外部隔绝的容置腔体,该容置腔体主要用于在受灾时给受灾人员形成容纳空间,以保护受灾人员安全;该骨架层2主要用于形成有效支撑防护结构,用于受灾人员内部承载以及外部抗压受力,避免安全舱结构发生变形,影响受灾人员的生存空间;该防护层3主要用于将安全舱与外部环境隔开,其具备较好的防护性能,避免外部水灾火灾或建筑残骸等对安全舱造成损坏,导致安全舱内的生存环境受影响。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本申请中的保护层1采用皮革材料,其优选为隔热棉,该保护层1主要用于受灾人员容置,因此需要考虑本身空间的舒适性,同时可避免安全舱救灾使用晃动时,内部受灾人员与舱体内壁磕碰受伤等。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申请中的骨架层2采用合金钢材进行制作,以确保其结构强度,避免外部受灾时该安全舱发生变形等问题,危害内部受灾人员安全。
具体地,该骨架层2包括沿竖向设置的多个约束环201结构,各约束环201在竖向上依次布置并形成安全舱主体框架结构,且各约束环201结构从上到下外径依次增大,以形成半椭球形舱体结构。半椭球形结构相较于传统的方形舱体结构具备更佳的受压承载能力,在该安全舱受外部
同时,各约束环201上沿周向开设有将该约束环201上下贯穿的通孔,每个约束环201上通孔数量至少为3个,各通孔内沿竖向穿设有弧形钢柱202,每一根弧形钢柱202在竖向上各约束环201进行串接形成该骨架层2结构。
进一步地,在该骨架层2底部还设有用于承载内部受灾人员的底板203结构,该底板203结构上对应开设有多个连接槽,用于上述弧形钢柱202结构的插接固定,使得骨架层2形成整体框架结构。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申请中的防护层3具备较好的防护性能,其为双层结构,包括与骨架层2贴附设置的次结构层以及设置在该次结构层外的表皮层。该次结构层为铝合金结构层,该表皮层为碳纤维结构层,二者具备较好的抗压、抗穿刺能力,在骨架层2作为外部重力的主要承载结构时,该防护层3能够避免外部洪水、残渣尖锐物等刺穿保护层1,以免外部环境对安全舱内的救生人员造成威胁。
优选地,该表皮层外还涂覆有防火涂料层,该防火涂料层使得防护层3具备防火能力,并能在一定程度降低外部火灾时对安全舱内受灾人员的影响,避免内部人员烧伤或烫伤。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申请中保护层1内形成的容置腔体为三层结构,其包括竖向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储物区、人员安置区和第二储物区。其中,第一储物区与第二储物区用于救灾应急物质的存放,人员安置区用于人员的安放。
具体地,第一储物区设置在安全舱椭球形顶部区域,其呈子弹状,无法用于人员安放,因此将其隔离出以作为物质存储区域。该第一储物区底部设有可开合设置的隔板4,正常状况下,隔板4将第一储物区与人员安置区隔开,避免安全舱使用过程中造成第一储物区上的物质落入到人员安置区,对人员造成伤害。在需要将物质取下时,该隔板4结构可开合并形成一个将第一储物区与人员安置区连通的通孔,方便人员安置区的受灾人员拿取物资,以满足正常生存需求。
优选地,上述隔板4包括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4,其中第一隔板4为双层结构,该第二隔板4滑动设置在第一隔板4的双层结构中间,该第二隔板4可相对第一隔板4滑动以形成将安全舱顶部封闭结构。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申请中的人员安置区与第二储物区相互连通,人员安置区设置在容置腔体中部区域,第二储物区设置在容置腔体底部。
该人员安置区包括设置在容置腔体侧壁上的折叠椅5,该折叠椅5一端转动连接在容置腔体侧壁上。在该安全舱处于不使用状态时,折叠椅5贴设在容置腔体侧壁上,在安全舱内有受灾人员时,可将该折叠椅5转动平放,以便于受灾人员休息。可选地,在安全舱需要容纳多个受灾人员时,该折叠椅5可折叠贴设在容置腔体侧壁上,使得容置腔体内预留更多的空间。优选地,该折叠椅5上设置有安全带结构,用于对受灾人员进行固定,避免安全舱晃动时对受灾人员造成二次磕碰。
进一步地,该第二储物区位于容置腔体底部,其包括沿容置腔体周向内壁设置的放置架结构,该放置架结构呈环状设置。该放置架包括沿竖向设置的两个环状板体6,两环状板体6外环端固定在容置腔体内壁上,两环状板体6之间预留有物资存放空间。优选地,为了便于物资存放和分类,两环状板体6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分隔板4,分隔板4数量根据物资种类和需求进行设置。多个分隔板4可将两环状板体6之间的环形空间分隔为多个存放区域。上述多个存放区域可以用于放置水、食物等生存物资,或者是简单医疗用品,以对受灾人员进行紧急处理;也可以是放置防臭除污罐体或者空气处理器等,以用于净化安全舱内空气;同时还可放置备用电源,用于对受灾人员的移动设备或安全舱进行充电。
优选地,在同一安全舱内需要容置多个受灾人员时,位于上层的环状板体6也可作为受灾人员的休息使用,受灾人员可直接坐在该环状板体6上进行休息。
优选地,由于安全舱实际使用时,外部受灾情况下,其环境可能不稳定,安全舱本身也容易晃动等。为了避免两分隔板4之间存放的救灾物资四处散落并与受灾人员发生触碰,并对受灾人员造成二次伤害。上述两相邻设置的分隔板4之间还设有舱门9结构或固定带结构,用于将放置在环状板体6之间的物资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申请中的安全舱上还设置有换气孔,该换气孔用于将安全舱内部与外部大气相连通,同时该安全舱内部设有封闭窗,用于对该换气孔进行封闭。在遇到火灾等浓烟环境或洪水环境时,封闭窗可将换气孔进行封闭,避免外部环境中的浓烟或洪水等进入安全舱内部。同时,在外部环境干燥时候,可将封闭窗打开,使得该换气孔将安全舱内外连通,方便安全舱内人员呼吸。优选地,在外部环境不适宜呼吸时,该安全舱内需对应放置制氧机,用于吸收受灾人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并制造氧气,使得受灾人员呼吸正常。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申请中的安全舱还包括舱门9,用于受灾人员进入到安全舱内。该舱门9采用飞机上的滑动式舱门9结构,使得该舱门9关闭后,安全舱整体呈半椭球状结构,具备较好的承压能力。同时能够有效避免舱门9与安全舱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被外部环境损坏,造成安全舱无法封闭的问题。进一步地,为了适应舱门9与安全舱主体的配合,本申请中的骨架层2上需要对应开设与舱门9相匹配的开口结构,方便舱门9的关闭。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申请中的安全舱还包括视察窗口8,视察窗设置高度与折叠椅5高度相关,该视察窗位于折叠椅5水平高度之上30~60cm处,方便受灾人员观察外部环境。视察窗口8处不必与外部相连通,其采用透光率较高的玻璃即可,使得安全舱内人员可观察到外部受灾情况。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申请中的安全舱还包括有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主要用于监控安全舱内环境,其包括显示屏,用于显示时间、控制系统本身电量、内部环境温度、湿度、氧气含量、舱门9的开闭状态等,以用于救灾人员了解安全舱整体情况。进一步地,上述环境温度、湿度、氧气的监控需要对应设置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或氧气监测装置等来实现其监控工作。优选地,该控制系统还包括信号发射装置,受灾人员受灾时可通过该控制系统向外部发射求救信号,以便救灾人员寻找和抢救。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申请中的安全舱还包括有逃生窗,该逃生窗主要用于安全舱在外部环境下受损或舱门9结构被卡住堵死环境下,可通过对应开启逃生窗从安全舱内逃出。具体地,由于本申请中的骨架层2结构由多个约束环201结构和弧形钢柱202拼接形成,相邻两弧形钢柱202和约束环201结构合围形成的空间可直接用于设置该逃生窗,仅需要将对应该逃生窗处的侧壁结构设置为可拆卸形式即可。此处逃生窗处侧壁通过螺栓、螺钉等固定连接形式固定在安全舱的侧壁上,在需要将对应逃生窗开启时,通过安全舱内携带的工具结构将对应处的侧壁拆卸以形成逃生窗。
本实用新型中的安全舱,其整体结构简单,具备防水、防火、隔热等能力,具备较好的结构强度,能够很好地保护安全舱内的受灾人员。同时具备较大的储物空间,能够有效存储放置各类应急物质,方便受灾人员生存。并且设置可开闭的换气孔结构,在外部环境不适宜呼吸时,通过关闭换气孔,通过安全舱内的制氧机吸收二氧化碳并制造氧气,便于内部人员生存,在外部环境适宜进行空气交换时,可将换气孔打开,以减少对应氧气制造原料的损耗;同时设置逃生窗结构,在安全舱损坏导致舱门9无法正常开闭时,可通过该逃生窗从安全舱内逃出。
本申请中的安全舱结构整体结构小巧,可在各楼层进行布置或家用购买,在遇险时可尽快使用,不需要将人员进行集中救济,提高了救灾效率。同时安全舱的骨架结构稳定,具备较好的抗压抗震能力,避免了房屋倒塌等对人员造成二次伤害,其内层结构具备较好隔热能力,避免了火灾或寒冷天气等对受灾人员造成伤害。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安全舱,包括舱体结构,设于所述舱体结构上的可开合设置的舱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结构内形成有容置受灾人员的容置腔体;
所述容置腔体包括沿竖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储物区、人员安置区和第二储物区;
所述第一储物区设于所述人员安置区顶部,且所述第一储物区与所述人员安置区之间设置有可开合设置的隔板;
所述人员安置区设置有折叠椅,所述折叠椅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容置腔体侧壁,其另一端可自由摆动;
所述第二储物区与所述人员安置区连通,其包括沿所述容置腔体侧壁环向设置的两环状板体,两所述环状板体竖向依次设置,两所述环状板体之间形成用于物资容置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结构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保护层、骨架层和防护层;
所述保护层用于与受灾人员接触,以形成具备缓冲能力的柔性接触面;
所述骨架层为支撑结构,用于受灾人员承载及外部抗压;
所述防护层为外部防护结构,用于形成外部防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为皮革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层包括沿竖向设置的多个约束环,各所述约束环在竖向上依次布置,且各所述约束环从上到下外径依次增大,以形成半椭球形骨架层;
各所述约束环上开设有至少三个将其上下贯穿的通孔,各通孔内沿竖向穿设有弧形钢柱,且每一所述弧形钢柱在竖向上将各所述约束环串接形成整体;
所述约束环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沿周向设置有多个连接槽,各所述弧形钢柱的底部插接在各所述连接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为双层结构,其包括铝合金结构层和碳纤维结构层,所述铝合金结构层贴附在所述骨架层外侧,所述碳纤维结构层贴设在所述铝合金结构层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还包括有防火涂料层,所述防火涂料层涂覆在所述碳纤维结构层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结构上还开设有可开合设置的换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结构上还开设有视察窗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结构上还开设有逃生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全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结构上还设置有检测所述安全舱内温度、湿度和氧气含量的监测装置。
CN202221339055.1U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安全舱 Active CN2176611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39055.1U CN217661164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安全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39055.1U CN217661164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安全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61164U true CN217661164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04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39055.1U Active CN217661164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安全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611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01095C2 (ru) Предотвращающие пожар и ликвидирующие пожар системы и пригодные для дыхания огнегасящие составы с пониженным содержанием кислорода для занимаемых людьми помещений
CN202777508U (zh) 一种防灾逃生舱
CN104258522B (zh) 一种组装式多功能避险舱
CN102003206A (zh) 一种可移动分体式避难舱
CN201261956Y (zh) 防火防震保护间
CN106924906A (zh) 一种家用应急救生舱
WO2008122191A1 (fr) Cabine repliable faisant office d'abri en cas d'incendie se déplaçant en suspension pour une utilisation en intérieur
CN102091389A (zh) 楼房防火防震救生舱
CN203255349U (zh) 一种安全救生舱
CN201851154U (zh) 一种可移动分体式避难舱
CN217661164U (zh) 一种安全舱
RU2637084C1 (ru) Спасательная капсула
CN107243118B (zh) 一种可折叠高楼防火救生舱
CN218833425U (zh) 火灾烟雾快速避险装置
CN209154929U (zh) 一种庇佑仓以及壁掛式滑道火灾逃生装置
CN212998038U (zh) 一种火灾地震护生舱
CN201006207Y (zh) 矿山安全救生装置
CN206928735U (zh) 应急救生舱
CN202202889U (zh) 一种煤矿透水爆炸坍塌事故救生舱系统
CN108245801A (zh) 一种火灾救生舱
CN202055852U (zh) 一种矿井救生舱
CN212296135U (zh) 一种新型防火窗
CN204193351U (zh) 一种组装式多功能避险舱
CN2900697Y (zh) 移动式防毒庇护所
CN102641564A (zh) 多功能应急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