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58456U - 腕带和腕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腕带和腕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58456U
CN217658456U CN202221005793.2U CN202221005793U CN217658456U CN 217658456 U CN217658456 U CN 217658456U CN 202221005793 U CN202221005793 U CN 202221005793U CN 217658456 U CN217658456 U CN 2176584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rist
plastic
strap
opening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0579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青汝
郭睿
冯华营
仲颖
张立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0579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584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584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584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腕带和腕戴设备,其中,所述腕带包括塑性带体部,所述塑性带体部具有可分离的两端部,且所述塑性带体部自然维持呈环形,而使所述腕带自然维持在佩戴形态。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使用户能方便快捷地将腕戴设备佩戴或摘除于腕部,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腕带和腕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腕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腕带和腕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腕戴设备越来越受人们青睐。腕戴设备一般包括设备主体及柔性腕带,设备主体用于向用户展示图像信息,腕带用于将设备主体佩戴于用户的手腕或脚腕。在现有的腕戴设备中,由于柔性腕带无支撑效果和卡位效果,通常需要在一腕带上设置腕带扣,在另一腕带上设置多个调节孔,腕带扣与调节孔相配合,以使两腕带相连接,从而使腕戴设备稳定佩戴于用户腕部。然而,这种佩戴方式使用户在腕戴设备在佩戴和摘除过程中,都需要扣合或解除腕带扣,不便于操作,非常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腕带,旨在使用户能方便快捷地将腕戴设备佩戴或摘除于腕部,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腕带包括:
塑性带体部,具有可分离的两端部,且所述塑性带体部自然维持呈环形,而使所述腕带自然维持在佩戴形态。
可选地,所述腕带还包括设于所述塑性带体部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以安装所述腕戴设备的设备主体。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为设于所述塑性带体部的安装腔,所述塑性带体部还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开口,所述安装腔用以供所述设备主体收容安装。
可选地,所述开口包括设于所述塑性带体部外环面的安装开口、及设于所述塑性带体部内环面的监测开口,所述安装开口用以供所述设备主体穿过安装,所述监测开口用以供所述设备主体的监测探头伸出;或者
所述开口包括设于所述塑性带体部外环面的显示开口、及设于所述塑性带体部内环面的安装开口,所述显示开口用以供所述设备主体的显示装置显露,所述安装开口用以供所述设备主体穿过安装。
可选地,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上设有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用以与所述设备主体上的第二磁吸件相磁吸。
可选地,所述安装腔的腔壁内侧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用以供所述第二磁吸件卡入。
可选地,所述塑性带体部的材质采用弹性体材质。
可选地,所述塑性带体部注塑一体成型、3D打印成型或者一体切割成型。
可选地,所述腕带还包括设于所述塑性带体部的外包层。
可选地,所述腕带在内环面设有避让凹槽。
可选地,所述腕带上设有透气孔。
可选地,所述腕带的两端部均设有端帽。
可选地,在所述腕带设有透气孔时,
所述透气孔设置为沿所述腕带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孔;或者
所述透气孔设置为沿所述腕带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微孔群;或者
所述透气孔包括沿所述腕带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的多个透气子孔,所述透气子孔设置为沿所述腕带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腕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以及前述的腕带,所述设备主体设于所述腕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塑性带体部,具有可分离的两端部,且所述塑性带体部自然维持呈环形,而使所述腕带自然维持在佩戴形态,如此,一方面可以节省腕带扣、及其相关连接结构,从而节省物料成本和装配成本;另一方面用户在佩戴时,无需进行腕带扣的对位扣接,且用户无需解扣就能摘除腕带,能使用户能方便快捷地将腕戴设备佩戴或摘除于腕部,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特别地,塑性带体部由塑料材质制成,不仅具有良好的记忆性,能在不内置支撑件(例如记忆金属件)的情况下维持稳定的环形形态,从而能以更简单的腕带结构实现腕戴设备的稳定佩戴,还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弹性,能发生会回复的张开形变,从而便于用户对腕戴设备进行佩戴和摘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腕戴设备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腕戴设备的腕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腕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腕带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腕带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腕带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腕带 11 塑性带体部
12 外包层 13 第一磁吸件
14 端帽 10a 安装开口
10b 监测开口 101 避让凹槽
102 长条孔 103 微孔群
104 透气子孔 100 安装腔
20 设备主体 21 第二磁吸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腕戴设备,参照图1,该腕戴设备通常包括腕带10及设于腕带10上的设备主体20,该设备主体20可以是表体(例如可以是普通手表表盘,也可以是智能手表表盘,或者是手环主体等),也可以是健康监测模块(一般指无屏显功能的表体,例如可以设有监测用户心率、血压等的监测传感器,也可以设有监测运动状态、行走步数等的传感器等)。本实用新型中,该腕带10具有环形的佩戴形态,且其佩戴形态是可以自然维持的,也即,即使在非佩戴形态下,腕带10也能维持环形形态。不失一般性,设备主体20设于腕带10的中部;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设备主体20也可以相较于中部位置略为偏置。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特例情况下,该腕戴设备也可以仅为一根腕带10,而并不设置设备主体20,例如,其可以为一根装饰用的腕带1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腕带10所具有的环形的佩戴形态是指,腕带10在自然状态下只有一种形态,也即其只会自然维持在环形形态,这与啪啪圈不同,啪啪圈在自然状态下能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直条形态,另一种是弧形(环形)形态,直条形态的啪啪圈在拍打手腕后,能转变为弧形(环形)形态,以实现佩戴。当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腕带10“只会自然维持在环形形态”并非要限制腕带10的形变能力,至少地,在外力的作用下,腕带10的两端部是可以发生形变的而向外张开的,以使得用户能将腕戴设备佩戴或摘除于腕部,而当外力消失后,腕带10所发生的形变能自回复,并回复至环形的佩戴形态。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腕带10包括塑性带体部11,该塑性带体部11具有可分离的两端部,且所述塑性带体部11自然维持呈环形,而使所述腕带10自然维持在佩戴形态,如此,一方面可以节省腕带10扣、及其相关连接结构,从而节省物料成本和装配成本;另一方面用户在佩戴时,无需进行腕带10扣的对位扣接,且用户无需解扣就能摘除腕带10,能使用户能方便快捷地将腕戴设备佩戴或摘除于腕部,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特别地,塑性带体部11由塑料材质制成,不仅具有良好的记忆性,能在不内置支撑件(例如记忆金属件)的情况下维持稳定的环形形态,从而能以更简单的腕带10结构实现腕戴设备的稳定佩戴,还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弹性,能发生会回复的张开形变,从而便于用户对腕戴设备进行佩戴和摘除。
在一实施例中,于所述佩戴形态,所述腕带10的两端部相层叠(见图1),以通过相层叠的部分提高腕戴设备的佩戴稳定性。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于所述佩戴形态,所述腕带10的两端部之间存在间隙;于其他再一些实施例中,于所述佩戴形态,所述腕带10的两端部则相错位并行;于其他又一些实施例中,于所述佩戴形态,所述腕带10的两端部相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塑性带体部11的材质采用弹性体材质,而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能在不内置支撑件(例如记忆金属件)的情况下维持稳定的环形形态,从而能以更简单的腕带10结构实现腕戴设备的稳定佩戴。可选地,所述塑性带体部11所采用的弹性体材质可但不限于是尼龙材质、PP材质、TPU材质、TPE材质、TPEE材质、TPSIU材质等。在所述弹性体材质采用尼龙材质时,其可以采用尼龙材质中的TM136型号、TM126型号或TR90型号等。
可选地,所述塑性带体部11注塑一体成型,注塑的方式有利于批量制造,能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塑性带体部11也可采用3D打印成型、一体切割成型等其他方式成型。
进一步地,参照图2,所述腕带10还包括设于所述塑性带体部11的外包层12,以通过所述外包层12使所述腕带10具有更佳的外观(例如但不限于丰富所述腕带10的色彩、图案等)、和/或具有提升所述腕带10的佩戴舒适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包层12可配置为皮层或布层,其可但不限于通过将皮套或布套(如图2)紧配套设于所述塑性带体部11上,且为降低所述皮层或布层从所述塑性带体部11上脱落的概率,还可至少在所述塑性带体部11的端部与所述皮层或布层之间进行粘接,或者在所述腕带10的两端部均增设端帽14进行套固等。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包层12还可配置为包胶层。关于包胶层的实现方式,可以是浸塑的方式,也可以是二次注塑的方式等。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包胶层的材质可以采用软胶材质,以提升所述腕带10的佩戴舒适性;此外,所述包胶层的颜色可以与所述腕带10的记忆性内核(也即所述塑性带体部11)的颜色不同,以使得所述腕带10在色彩上具有更多的选择性,满足用户对不同颜色腕带10的需求。
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包层12还可配置为喷涂层;可以理解,通过喷涂的方式,可方便地实现所述腕带10的彩色效果,使所述腕带10具有更佳的外观,满足用户对不同颜色腕带10的需求。
当然,于再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包层12还可但不限于采用浸漆等其他方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包层12可以是对所述塑性带体部11的外表面进行全面包覆,也可以仅对所述塑性带体部11的外表面进行局部包覆,也即所述塑性带体部11的外表面也可局部直接显露于外。
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腕带10还包括设于所述塑性带体部11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以安装腕戴设备的设备主体20。可以理解,所述腕带10也可不设置所述安装部,而仅包括所述塑性带体部11,此时所述塑性带体部11可以仅为装饰用的腕带10。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安装部可以是直接成型在所述塑性带体部11上的,也即所述安装部是所述塑性带体部11的一部分,所述安装部也可以是与所述塑性带体部11相互独立的构件,再后装至所述塑性带体部11上的。
可以理解,所述安装部通常设置在所述塑性带体部11的中间位置,当然也可以相较于所述塑性带体部11的中间位置略为偏置。也即,所述塑性带体部11的可分离的两个端部分设于所述安装部的相对两侧。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为设于所述塑性带体部11的安装腔100,所述安装腔100用以至少部分收容所述设备主体20。可以理解,安装腔100的设置,能提高所述设备主体20与所述塑性带体部11之间的安装稳定性。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安装部不一定为安装腔100,其可以仅为一个安装位(例如一个可供设备主体20适配抵接的安装平面),以供设备主体20粘接安装,或者为设于所述塑性带体部11上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以供紧固件穿设安装设备主体20,或者为设于所述塑性带体部11上的卡扣结构、磁吸结构等连接结构,以连接设备主体20。
值得一提的是,通常地,所述塑性带体部11上设有所述安装部的位置比其他位置的厚度和/或宽度要大,以便于满足用以安装所述设备主体20的需求。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安装腔100用以整体收容所述设备主体20,如此,所述设备主体20与所述塑性带体部11之间的安装稳定性更高。
不失一般性,所述塑性带体部11设有与所述安装腔100连通的开口。
所述开口包括用以供所述设备主体20穿过,以装入所述安装腔100内的安装开口10a。通常地,所述安装开口10a小于所述设备主体20,可以理解,所述安装开口10a可发生张开形变,以供所述设备主体20穿过安装,且在所述设备主体20装入所述安装腔100之后,所述安装开口10a的形变还能够回复,从而限制所述设备主体20自脱出所述安装腔100;当然,在需要取出所述设备主体20时,也可使所述安装开口10a发生张开形变,而将所述设备主体20取出。
可选地,所述安装开口10a设于所述塑性带体部11的外环面,如此,所述安装开口10a不仅可以供所述设备主体20进行装拆,还能复用为所述设备主体20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开口;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开口10a也可设于所述塑性带体部11的内环面,如此,所述安装开口10a不仅可以供所述设备主体20进行装拆,还能复用为所述设备主体20的监测探头的监测开口10b,使得监测探头能通过所述监测开口10b而贴合用户的皮肤,从而进行健康监测。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1,在所述安装开口10a设于所述塑性带体部11的外环面时,所述开口还可以包括设于所述塑性带体部11的内环面的监测开口10b,所述监测开口10b用以供所述设备主体20的监测探头伸出。而在所述安装开口10a设于所述塑性带体部11的内环面时,所述开口还可以包括设于所述塑性带体部11外环面的显示开口,所述显示开口用以显露所述设备主体20的显示装置。当然,在所述设备主体20不具有健康监测功能时,也可以不设置所述监测开口10b;在所述设备主体20不具有显示装置时,也可以不设置所述显示开口。
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塑性带体部11也可以不设置与所述安装腔100连通的开口,当需要为所述设备主体20的显示装置进行显示时,可以使所述塑性带体部11采用透明材质,以利用其透明特性对所述显示装置进行显示。
进一步地,参照图1,所述安装腔100的腔壁上设有第一磁吸件13,所述第一磁吸件13用以与所述设备主体20上的第二磁吸件21相磁吸,以降低所述设备主体20脱离所述安装腔100的概率,提高所述设备主体20与所述腕带10之间的装配稳定性。可以理解,所述第一磁吸件13和所述第二磁吸件21中的至少一者配置为磁体,另一者可以也配置为磁体,或者配置为磁性材质件,此处所指的磁性材质件为采用铁、钴、镍等磁性材质所制成,或采用至少含有铁、钴、镍等的合金材质所制成。
可选地,所述第二磁极件凸设于所述设备主体20的外侧,以复用为所述设备主体20的装饰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吸件13设置在所述安装腔100的腔侧壁上。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吸件13也可设置在所述安装腔100的腔底壁(与所述安装开口10a相对的腔壁)上。
可选地,在所述塑性带体部11采用注塑工艺成型时,所述第一磁吸件13通过嵌件注塑的方式与所述塑性带体部11一体成型。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即使所述塑性带体部11采用注塑工艺成型,所述第一磁吸件13也可以是采用后装于所述塑性带体部11的。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吸件13可具有显露于所述塑性带体部11外侧的部分(所述第一磁吸件13部分凸设于所述塑性带体部11),以起到装饰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腔100的腔壁内侧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用以供所述第二磁吸件21卡入,以进一步提高所述设备主体20与所述腕带10之间的装配稳定性。可选地,所述第一磁吸件13显露于所述限位凹槽,如此,在所述第二磁吸件21卡入所述限位凹槽之后,可以使所述第二磁吸件21与所述第一磁吸件13相吸合,以提高所述设备主体20的安装稳定性。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吸件13也可不显露于所述限位凹槽,只要所述第一磁吸件13邻近所述限位凹槽设置,能使所述第一磁吸件13与卡入后的所述第二磁吸件21之间产生相吸力即可。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磁吸件13设于所述限位凹槽的槽底壁,如此,可通过按压所述第一磁吸件13来将所述第二磁吸件21顶出所述限位凹槽,从而便于所述设备主体20从所述安装腔100中拆出。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述腕带10在内环面设有避让凹槽101,以减少所述腕带10与用户腕部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所述腕带10的沾汗量,延长所述腕带10黏糊而需要清洗的时长,减少所述腕带10在使用过程中所需的清洗次数,提高用户体验;此外,所述避让凹槽101的设置还有利于汗液的挥发,以及有利于材料的节省及产品的轻量化。可选地,所述避让凹槽101可以设置为一个,且沿所述腕带10的长度方向延伸;然本设计不限于此,所述避让凹槽101还可以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避让凹槽101沿所述腕带1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腕带10还可在外环面设置凹槽;可以理解,外环面上的凹槽也有利于材料的节省及产品的轻量化,同时外环面上的凹槽也可以起到装饰效果。与所述避让凹槽101类似地,外环面上的凹槽也可以设置为一个,且沿所述腕带10的长度方向延伸,或者沿所述腕带10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有多个。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避让凹槽101和外环面上的凹槽通常都是设置在所述腕带10的位于所述安装部两侧的部分。当然,参照图4,于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腕带10上也可不设置所述避让凹槽101和外环面上的凹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腕带10上设有透气孔,以使得所述腕带10的透气性良好,提升所述腕带10的佩戴舒适性。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述透气孔设置为沿所述腕带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孔102,如此,透气面积较大,透气效果较佳。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述腕带10的宽度方向上,图5中所示的长条孔102为一个,然本设计不限于此,在所述腕带10的宽度方向上,所述长条孔102也可以设置有多个,该多个长条孔102沿所述腕带10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
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透气孔还可以设置为其他也具有良好透气效果的样式,例如,参照图3,所述透气孔设置为沿所述腕带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微孔群103,又例如,参照图6,所述透气孔包括沿所述腕带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的多个透气子孔104,且所述透气子孔104设置为沿所述腕带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孔102,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透气孔通常是设置在所述腕带10的位于所述安装部两侧的部分。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2,所述腕带10的两端部均设有端帽14,以提高所述腕带10两端部的强度,降低所述腕带10两端部的损坏概率,延长所述腕带10的使用寿命。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述腕带10设有外包层12时,所述端帽14还能降低所述外包层12与所述塑性带体部11之间的分离概率。可选地,所述端帽14配置为胶帽、皮帽或金属帽等。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端帽14与所述腕带10端部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但不限于为热压连接、胶粘连接等。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述端帽14配置为胶帽时,所述胶帽还可以通过二次注塑的方式成型在所述腕带10的端部,以利于产品的批量化制备,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腕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塑性带体部,具有可分离的两端部,且所述塑性带体部自然维持呈环形,而使所述腕带自然维持在佩戴形态;所述塑性带体部由塑料材质制成,且不内置支撑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带还包括设于所述塑性带体部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以安装所述腕戴设备的设备主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为设于所述塑性带体部的安装腔,所述塑性带体部还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开口,所述安装腔用以供所述设备主体收容安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包括设于所述塑性带体部外环面的安装开口、及设于所述塑性带体部内环面的监测开口,所述安装开口用以供所述设备主体穿过安装,所述监测开口用以供所述设备主体的监测探头伸出;或者
所述开口包括设于所述塑性带体部外环面的显示开口、及设于所述塑性带体部内环面的安装开口,所述显示开口用以供所述设备主体的显示装置显露,所述安装开口用以供所述设备主体穿过安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上设有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用以与所述设备主体上的第二磁吸件相磁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内侧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用以供所述第二磁吸件卡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性带体部的材质采用弹性体材质;和/或
所述塑性带体部注塑一体成型、3D打印成型或者一体切割成型;和/或
所述腕带还包括设于所述塑性带体部的外包层。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带在内环面设有避让凹槽;和/或
所述腕带上设有透气孔;和/或
所述腕带的两端部均设有端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腕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腕带设有透气孔时,
所述透气孔设置为沿所述腕带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孔;或者
所述透气孔设置为沿所述腕带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微孔群;或者
所述透气孔包括沿所述腕带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的多个透气子孔,所述透气子孔设置为沿所述腕带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孔。
10.一种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以及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腕带,所述设备主体设于所述腕带。
CN202221005793.2U 2022-04-27 2022-04-27 腕带和腕戴设备 Active CN2176584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05793.2U CN217658456U (zh) 2022-04-27 2022-04-27 腕带和腕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05793.2U CN217658456U (zh) 2022-04-27 2022-04-27 腕带和腕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58456U true CN217658456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35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05793.2U Active CN217658456U (zh) 2022-04-27 2022-04-27 腕带和腕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584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2251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accessories to wearable items
CN107811620B (zh) 电子设备
FI126785B (en) electrode Assembly
US20100043125A1 (en) Garment cinching apparatus
US9861291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US20150296935A1 (en) User configurable wearable device
CN113425050B (zh) 腕戴设备
CN217658456U (zh) 腕带和腕戴设备
US11058338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CN215423154U (zh) 腕带和腕戴设备
CN217851666U (zh) 腕带和腕戴设备
JP2009513229A (ja) 腰ベルトバックルの固定装置
KR200458582Y1 (ko) 원터치 착탈식 띠형 엘이디 손목시계
CN209732782U (zh) 一种腕带连接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腕带设备
CN211747403U (zh) 一种双层腕带
CN114081252A (zh) 可穿戴设备
CN207836935U (zh) 一种表带结构
KR200292954Y1 (ko) 캐릭터물 착탈구
CN212971953U (zh) 一种方便儿童佩戴的腕带
CN218978211U (zh) 一种儿童电子通讯手表
CN215124943U (zh) 具有驱蚊功能的可穿戴设备
CN219373983U (zh) 表带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9373980U (zh) 一种腕戴设备
CN218246007U (zh) 表带、带状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CN113498916B (zh) 腕带和腕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