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55451U - 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及照明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及照明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55451U
CN217655451U CN202221697464.9U CN202221697464U CN217655451U CN 217655451 U CN217655451 U CN 217655451U CN 202221697464 U CN202221697464 U CN 202221697464U CN 217655451 U CN217655451 U CN 2176554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er
wired communic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circui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9746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智辉
黄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itus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9746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554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554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554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及照明控制系统,该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通过在控制器和外部设备之间设置能够共用控制器的IO端口进行通讯的无线通讯电路及有线通讯电路,在实现外部设备与控制器进行有效且灵活地进行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切换的同时节省了控制器的IO端口资源,节约了控制器的成本,以及同时保证了有线通讯的数据和无线通讯数据的传输准确性以及区分准确性,从而提高了外部设备的控制准确性,满足了不同外部设备的工作需求,并且电路简单、结构清晰。

Description

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及照明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及照明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之间采用无线的方式进行通讯,但是有些近场情景仍然需要采用有线的方式进行通讯,有线和无线通讯方式的有效切换显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实现有线和无线通讯两种通讯模式的功能,需要无线通讯模块和有线通讯模块各自占用串口与控制器进行通讯。然而,实践发现,这种通讯方式占用控制器的IO口资源,同时导致控制器的选型成本的增加。可见,提出一种在实现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切换的同时能够节约控制器的IO口资源占用,节约成本的电路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在实现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切换的同时能够节约控制器的IO端口资源占用,节约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有线通讯电路及无线通讯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器的数据接收端同时与所述有线通讯电路的数据发送端、所述无线通讯电路的数据发送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数据发送端同时与所述有线通讯电路的数据接收端、所述无线通讯电路的数据接收端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的使能控制端与所述有线通讯电路的使能受控端电连接;
所述有线通讯电路的信号传输端用于电连接外部设备及所述无线通讯电路的信号传输端用于无线连接所述外部设备;所述控制器的电源端、所述有线通讯电路的电源端和所述无线通讯电路的电源端均用于电连接供电电源;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有线通讯电路或者所述无线通讯电路与所述外部设备进行通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所述有线通讯电路包括有线通讯芯片U1,所述有线通讯芯片U1包括485有线通讯芯片或者487有线通讯芯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所述有线通讯电路还包括保护模块,所述有线通讯电路的信号传输端包括所述有线通讯芯片U1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和所述有线通讯芯片U1的第二信号传输端;
其中,所述保护模块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电连接所述有线通讯芯片U1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和所述有线通讯芯片U1的第一信号传输端;
所述保护模块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分别用于电连接所述外部设备;
所述保护模块,用于吸收外界的浪涌电压和/或静电电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所述保护模块包括第一TVS管D1、第二TVS管D2、第三TVS管D3、第一热敏电阻R4和第二热敏电阻R5;
其中,所述第一TVS管D1的一端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二TVS管D2的一端、第一热敏电阻R4的一端以及用于电连接所述外部设备的第一端;
所述第三TVS管D3的一端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二TVS管D2的另一端、第二热敏电阻R5的一端以及用于电连接所述外部设备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热敏电阻R4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有线通讯芯片的第一信号传输端,所述第二热敏电阻R5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有线通讯芯片的第二信号传输端;
所述第一TVS管D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TVS管D3的另一端均用于接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所述无线通讯电路包括无线通讯芯片U4;
其中,所述控制器的数据接收端电连接所述无线通讯芯片U4的数据发送端,所述控制器的数据发送端电连接所述无线通讯芯片U4的数据接收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所述无线通讯电路还包括第一阻抗模块和第二阻抗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阻抗模块设置在所述无线通讯芯片U4的数据接收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数据发送端之间,所述第二阻抗模块设置在所述无线通讯芯片U4的数据发送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数据接收端之间;
所述第一阻抗模块和所述第二阻抗模块,用于匹配所述无线通讯电路中导线的阻抗,使得所述外部设备的信号和所述控制器的信号同步;
其中,所述第一阻抗模块包括第一电阻R10,所述第二阻抗模块包括第二电阻R12。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开关模块,其中,所述开关模块设置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有线通讯电路之间、和所述无线通讯电路之间;
所述开关模块,用于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检测到的通讯连接信号,所述通讯连接信号用于控制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有线通讯电路或与所述无线通讯电路电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所述开关模块包括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按键组、MOS管以及三极管中的其中一种,所述按键组包括第一按键及第二按键;
当所述开关模块为所述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时,所述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的数据发送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数据接收端,所述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的数据接收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数据发送端,所述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的控制端均电连接所述无线通讯电路的数据发送端和所述无线通讯电路的数据接收端,所述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的无线受控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无线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的电源端用于电连接所述供电电源;
当所述开关模块为所述按键组时,所述第一按键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数据接收端,所述第一按键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有线通讯电路的数据发送端、所述无线通讯电路的数据发送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按键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数据发送端,所述第二按键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有线通讯电路的数据接收端、所述无线通讯电路的数据接收端电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状态切换模块,所述状态切换模块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状态控制端,所述状态切换模块的另一端用于接地;
其中,所述状态切换模块,用于将检测到的状态切换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以触发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状态切换信号控制所述有线通讯电路或者所述无线通讯电路与所述外部设备进行通讯。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照明控制系统,所述照明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种所述的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外部设备和壳体,所述壳体用于放置所述控制电路;所述外部设备和所述控制电路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该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有线通讯电路及无线通讯电路,其中,控制器的数据接收端同时与有线通讯电路的数据发送端、无线通讯电路的数据发送端电连接,控制器的数据发送端同时与有线通讯电路的数据接收端、无线通讯电路的数据接收端电连接;控制器的使能控制端与有线通讯电路的使能受控端电连接;有线通讯电路的信号传输端用于电连接外部设备及无线通讯电路的信号传输端用于无线连接外部设备;控制器的电源端、有线通讯电路的电源端和无线通讯电路的电源端均用于电连接供电电源;控制器,用于控制有线通讯电路或者无线通讯电路与外部设备进行通讯。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控制器和外部设备之间设置能够共用控制器的IO端口进行通讯的无线通讯电路及有线通讯电路,在实现外部设备与控制器进行有效且灵活地进行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切换的同时节省了控制器的IO端口资源,节约了控制器的成本,以及同时保证了有线通讯的数据和无线通讯数据的传输准确性以及区分准确性,从而提高了外部设备的控制准确性,满足了不同外部设备的工作需求,并且电路简单、结构清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有线通讯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无线通讯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开关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开关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开关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照明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电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电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电连接,或一体地电连接;可以是机械电连接,也可以是电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电路可以应用于任何涉及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共存的外部设备(比如:DMX灯具设备)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限定。如图1所示,该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有线通讯电路及无线通讯电路,其中:
控制器的数据接收端同时与有线通讯电路的数据发送端电连接、无线通讯电路的数据发送端电连接,控制器的数据发送端同时与有线通讯电路的数据接收端、无线通讯电路的数据接收端电连接;控制器的使能控制端与有线通讯电路的使能受控端电连接;有线通讯电路的信号传输端用于电连接外部设备,无线通讯电路的信号传输端用于无线连接外部设备;控制器的电源端、有线通讯电路的电源端和无线通讯电路的电源端均用于电连接供电电源;控制器,用于控制有线通讯电路或者无线通讯电路与外部设备进行通讯。其中,控制器包括能够起到控制外部设备进行有线通讯及无线通讯切换的主控芯片U2(如单片机MCU)或者主控芯片U2与其他器件组合。需要说明的是,供电电源和外部设备可以是分开的,供电电源也可以是集成在外部设备中的,即供电电源和外部设备是一体的。以及外部设备包括灯具设备或者非灯具设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2所示,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上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状态切换模块,状态切换模块的一端电连接控制器的状态控制端,状态切换模块的另一端用于接地;其中,状态切换模块,用于将检测到的状态切换信号传输至控制器,以触发控制器根据状态切换信号控制有线通讯电路或者无线通讯电路与外部设备进行通讯。其中,状态切换模块包括但不限于按键/按钮、由三极管组成的器件、由MOS管组成的器件等能够起到状态切换的模块。其中,该状态切换信号可以是用户通过触控状态切换模块(如按键)触发的,如当检测到状态切换模块被触发的持续信号的时长大于等于4s时,表示需要控制外部设备进行有线通讯,则控制器在检测到该持续信号后向有线通讯电路发出有线通讯使能信号,以使外部设备与控制器进行有线通讯,当检测到状态切换模块被触发的持续信号的时长大于等于1s小于4s时,表示需要控制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讯,则控制器在检测到该持续信号后向无线通讯电路发出无线通讯使能信号,以使外部设备与控制器进行无线通讯;该状态切换信号也可以是当外界状态发生变化时状态切换模块自动触发的,如检测到环境湿度大于等于预设湿度时,状态切换模块自动触发状态切换信号,且该状态切换信号用于表示需要进行有线通讯,否则进行无线通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有线通讯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有线通讯电路包括有线通讯芯片U1,其中,有线通讯芯片U1包括485有线通讯芯片或者487有线通讯芯片。
可见,实施图1所描述的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通过在控制器和外部设备之间设置能够共用控制器的IO端口进行通讯的无线通讯电路及有线通讯电路,在实现外部设备与控制器进行有效且灵活地进行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切换的同时节省了控制器的IO端口资源,节约了控制器的成本,以及同时保证了有线通讯的数据和无线通讯数据的传输准确性以及区分准确性,从而提高了外部设备的控制准确性,满足了不同外部设备的工作需求,并且电路简单、结构清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种,上述有线通讯电路还包括保护模块,上述有线通讯电路的信号传输端包括有线通讯芯片U1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和有线通讯芯片U1的第二信号传输端;该保护模块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电连接有线通讯芯片U1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和有线通讯芯片U1的第一信号传输端;该保护模块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分别用于电连接外部设备;保护模块,用于吸收外界的浪涌电压和/或静电电流。其中,如图4所示,该保护模块包括第一TVS管D1、第二TVS管D2、第三TVS管D3、第一热敏电阻R4和第二热敏电阻R5;其中,第一TVS管D1的一端分别电连接第二TVS管D2的一端、第一热敏电阻R4的一端以及用于电连接外部设备的第一端;第三TVS管D3的一端分别电连接第二TVS管D2的另一端、第二热敏电阻R5的一端以及用于电连接外部设备的第二端;第一热敏电阻R4的另一端电连接有线通讯芯片的第一信号传输端B,第二热敏电阻R5的另一端电连接有线通讯芯片的第一信号传输端A;第一TVS管D1的另一端和第三TVS管D3的另一端均用于接地。这样通过在外部设备与有线通讯芯片之间设置TVS管及热敏电阻,当存在外界的浪涌电压和静电电流时,第一TVS管D1、第二TVS管D2及第三TVS管D3先触发有线通讯芯片U1的第一信号传输端B和第二信号传输端A的电压钳位到地,从而使得有线通讯芯片U1的第一信号传输端B和第二信号传输端A的电压钳位到安全范围,此时,电流迅速增大,导致第一热敏电阻R4和第二热敏电阻R5急剧升温形成断路,直至外界的浪涌电压、静电电流或者故障消除,能够保护有线通讯芯片U1不被烧坏。
该可选的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4所示,上述有线通讯电路还包括第一下拉电阻R1、第一上拉电阻R7,其中,第一下拉电阻R1设置于上述有线通讯芯片U1的第一信号传输端B与地之间,第一上拉电阻R7设置于上述有线通讯芯片U1的第二信号传输端A与地之间。这样通过在有线通讯芯片U1的第一信号传输端B设置第一下拉电阻R1,能够使得有线通讯芯片U1的第一信号传输端B的电平在没有外部设备接入时保持接近零V的状态,减少收到随机电平而影响电路工作;以及通过设置第一上拉电阻R7,能够提高有线通讯芯片U1的第二信号传输端A的输出电平,从而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外界电磁的抗干扰能力。
该可选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可选的,如图4所示,上述有线通讯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上拉电阻R2、第三上拉电阻R3、第二下拉电阻R6,其中,第一电容C1设置于上述有线通讯芯片U1的电源端与地之间,用于滤除供电电源所提供的电源中的杂波成分,从而提供稳定的电源,提高有线通讯电路的通讯稳定性;第二上拉电阻R2设置于有线通讯芯片U1的数据发送端与供电电源之间,第三上拉电阻R3设置于有线通讯芯片U1的数据接收端与供电电源之间,第二下拉电阻R6设置于有线通讯芯片U1的使能受控端与地之间。通过在有线通讯芯片U1的电源端和地端之间设置第一电容C1,能够将在耗电增大时导致的电源电压降低、开始产生噪音、振铃旁路到地,提高有线通讯芯片U1的电源端的电压稳定性。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可选的,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无线通讯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无线通讯电路包括无线通讯芯片U4;其中,如图3、图5所示,上述控制器的数据接收端(MCU的数据接收端DMX_RDX)电连接无线通讯芯片U4的数据发送端DMX_TDX,该控制器的数据发送端(MCU的数据发送端DMX_TDX)电连接无线通讯芯片U4的数据接收端DMX_RDX。其中,无线通讯芯片U4可以包括但不限于CRMX_TiMo或UM2001-NCQE等能够起到无线通讯的芯片。进一步的,如图3、图5所示,无线通讯芯片U4的状态端STATUS_LED与控制器的状态端(MCU的状态端STATUS_LED)电连接,从而便于控制器根据无线通讯芯片U4的状态端STATUS_LED的电平变化知晓外部设备是否与无线通讯芯片U4成功连接,以及当成功连接时是否存在数据的发送。
该可选的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所5示,上述无线通讯电路还包括第一阻抗模块和第二阻抗模块;其中,第一阻抗模块设置在无线通讯芯片U4的数据接收端DMX_TDX与控制器的数据发送端之间,第二阻抗模块设置在无线通讯芯片U4的数据发送端DMX_TDX与控制器的数据发送端之间;第一阻抗模块和第二阻抗模块,用于匹配无线通讯电路中导线的阻抗,使得外部设备的信号和控制器的信号同步。其中,该第一阻抗模块包括但不限于能够起到阻抗作用的第一电阻R10(如图5所示)或第一电阻R10与其他器件组合或者阻抗芯片,该第二阻抗模块包括但不限于能够起到阻抗作用的第二电阻R12(如图5所示)或第一电阻R12与其他器件组合或者阻抗芯片。
该可选的实施例中,可选的,该控制电路还包括开关模块,其中,该开关模块设置于控制器和有线通讯电路之间、和无线通讯电路之间;以及开关模块,用于向控制器发送检测到的通讯连接信号,通讯连接信号用于控制控制器与有线通讯电路或与无线通讯电路电连接。其中,该开关模块可包括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当然也可以是按键组或者由三极管组成的开关器件或者由MOS管组成的开关器件,其中,该按键组包括第一按键及第二按键;其中,当上述开关模块为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如TMUX1247)时,如图6所示,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开关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5、6所示,该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的数据接收端S1电连接控制器的数据接收端(MCU的数据接收端DMX_RDX),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的数据发送端S2电连接控制器的数据发送端(MCU的数据发送端DMX_TDX),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的控制端D均电连接无线通讯电路的数据发送端(无线通讯芯片U4的数据发送端DMX_TDX)和无线通讯电路的数据接收端(无线通讯芯片U4的数据接收DMX_RDX),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的无线受控端SEL与控制器的无线控制端SEL电连接,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的电源端用于电连接供电电源;进一步的,在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的电源端与地之间设置第二电容C2,降低噪音,提高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的电源端的电平稳定性;当开关模块为按键组时,如图7所示,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开关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开关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8所示,第一按键K1/K3的一端电连接控制器的数据接收端(MCU的数据接收端DMX_RDX),第一按键K1/K3的另一端同时与有线通讯电路的数据发送端(有线通讯芯片U1的数据发送端DMX_TDX)、无线通讯电路的数据发送端(无线通讯芯片U4的数据发送端DMX_TDX)电连接;第二按键K2/K4的一端电连接控制器的数据发送端(MCU的数据发送端DMX_TDX),第二按键K2/K4的另一端同时与有线通讯电路的数据接收端(有线通讯芯片U1的数据接收DMX_RDX)、无线通讯电路的数据接收端(无线通讯芯片U4的数据接收DMX_RDX)电连接。这样通过设置多种开关模块,能够提高控制电路的适用性。
以控制器为MCU并结合图2-图6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当供电电源上电时,且当MCU发出有线通讯信号时,不管无线通讯电路是否与MCU无线连接,MCU都使能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的无线受控端SEL为低电平,且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的控制端D和数据发送端S1连通,MCU只发数据给无线通讯芯片U4而不读取无线通讯芯片U4的数据,MCU只与有线通讯芯片U1进行数据通讯,具体的,当有线通讯芯片的使能受控端485_EN为低电平时,外部设备通过信号传输端A、B(即信号传输线A、B)向有线通讯芯片U1发送数据,再通过有线通讯芯片U1的数据发送端DMX_RXD将外部设备发送的数据再传输至MCU,当有线通讯芯片的使能受控端485_EN为高电平时,MCU通过其数据发送端DMX_TXD将数据发送至有线通讯芯片U1,有线通讯芯片U1再通过信号传输端A、B(即信号传输线A、B)向外部设备发送,从而实现MCU与外部设备进行有线通讯;当MCU发出无线通讯信号时,不管有线通讯电路是否与MCU电连接,MCU都使能有线通讯芯片U1芯片的使能受控端485_RE为高电平,MCU只发数据给有线通讯芯片U1而不读取有线通讯芯片U1发来的数据,MCU只与无线通讯芯片U4发来进行通讯,具体的,当外部设备和无线通讯芯片U4成功无线连接但没有数据(如DMX数据)传输时,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的无线受控端SEL为高电平,且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的控制端D和数据接收端S1连通,且无线通讯芯片U4的状态显示端STATUS_LED的电平会以预设时长(如0.1s)的时间间隔高低电平来回变换;当外部设备和无线通讯芯片U4成功无线连接且有数据(如DMX数据)从外部设备向MCU传输时,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的无线受控端SEL为高电平,且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的控制端D和其数据发送端S2连通,外部设备通过无线通讯芯片U4的数据接收端DMX_RXD经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的数据发送端S2向MCU发送数据,当外部设备和无线通讯芯片U4成功无线连接且MCU向外部设备传输时,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的无线受控端SEL为高电平,且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的控制端D和其数据接收端S1连通,MCU通过其数据发送端DMX_TXD经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的数据接收端S1再经无线通讯芯片U4的数据接收端DMX_TXD向外部设备传输,且无线通讯芯片U4的状态显示端STATUS_LED的电平会会由低电平变化为持续高电平,表示外部设备和MCU之间通过无线通讯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当外部设备和无线通讯芯片U4未成功无线连接时,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的无线受控端SEL为低电平,且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的控制端D和数据发送端S1连通,且无线通讯芯片U4的状态显示端STATUS_LED的电平会一直为低电平,这样通过无线通讯芯片U4的状态显示端STATUS_LED高低电平变化可以让MCU知道外部设备是否成功无线连接,以及当成功无线连接时知道是否有在发数据,从而通过在控制器和外部设备之间设置能够共用控制器的IO端口进行通讯的无线通讯电路及有线通讯电路,在实现外部设备与控制器进行有效且灵活地进行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切换的同时节省了控制器的IO端口资源,节约了控制器的成本,以及同时保证了有线通讯的数据和无线通讯数据的传输准确性以及区分准确性,从而提高了外部设备的控制准确性,满足了不同外部设备的工作需求,并且电路简单、结构清晰。
实施例二
如图9所示,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照明控制系统,该照明控制系统为涉及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的系统,其中,该照明控制系统包括如实施例一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外部设备和壳体,该壳体用于放置该控制电路,外部设备和控制电路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针对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以及控制电路与外部设备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的详细描述,请参阅实施例一中相关内容的具体描述,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可见,实施图9所描述的照明控制系统能够通过在控制器和外部设备之间设置能够共用控制器的IO端口进行通讯的无线通讯电路及有线通讯电路,在实现外部设备与控制器进行有效且灵活地进行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切换的同时节省了控制器的IO端口资源,节约了控制器的成本,以及同时保证了有线通讯的数据和无线通讯数据的传输准确性以及区分准确性,从而提高了外部设备的控制准确性,满足了不同外部设备的工作需求,并且电路简单、结构清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以及灯具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有线通讯电路及无线通讯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器的数据接收端同时与所述有线通讯电路的数据发送端、所述无线通讯电路的数据发送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数据发送端同时与所述有线通讯电路的数据接收端、所述无线通讯电路的数据接收端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的使能控制端与所述有线通讯电路的使能受控端电连接;
所述有线通讯电路的信号传输端用于电连接外部设备及所述无线通讯电路的信号传输端用于无线连接所述外部设备;所述控制器的电源端、所述有线通讯电路的电源端和所述无线通讯电路的电源端均用于电连接供电电源;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有线通讯电路或者所述无线通讯电路与所述外部设备进行通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线通讯电路包括有线通讯芯片(U1),所述有线通讯芯片(U1)包括485有线通讯芯片或者487有线通讯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线通讯电路还包括保护模块,所述有线通讯电路的信号传输端包括所述有线通讯芯片(U1)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和所述有线通讯芯片(U1)的第二信号传输端;
其中,所述保护模块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电连接所述有线通讯芯片(U1)的第一信号传输端和所述有线通讯芯片(U1)的第一信号传输端;
所述保护模块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分别用于电连接所述外部设备;
所述保护模块,用于吸收外界的浪涌电压和/或静电电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模块包括第一TVS管(D1)、第二TVS管(D2)、第三TVS管(D3)、第一热敏电阻(R4)和第二热敏电阻(R5);
其中,所述第一TVS管(D1)的一端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二TVS管(D2)的一端、第一热敏电阻(R4)的一端以及用于电连接所述外部设备的第一端;
所述第三TVS管(D3)的一端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二TVS管(D2)的另一端、第二热敏电阻(R5)的一端以及用于电连接所述外部设备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热敏电阻(R4)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有线通讯芯片的第一信号传输端,所述第二热敏电阻(R5)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有线通讯芯片的第二信号传输端;
所述第一TVS管(D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TVS管(D3)的另一端均用于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讯电路包括无线通讯芯片(U4);
其中,所述控制器的数据接收端电连接所述无线通讯芯片(U4)的数据发送端,所述控制器的数据发送端电连接所述无线通讯芯片(U4)的数据接收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讯电路还包括第一阻抗模块和第二阻抗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阻抗模块设置在所述无线通讯芯片(U4)的数据接收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数据发送端之间,所述第二阻抗模块设置在所述无线通讯芯片(U4)的数据发送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数据接收端之间;
所述第一阻抗模块和所述第二阻抗模块,用于匹配所述无线通讯电路中导线的阻抗,使得所述外部设备的信号和所述控制器的信号同步;
其中,所述第一阻抗模块包括第一电阻(R10),所述第二阻抗模块包括第二电阻(R12)。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开关模块,其中,所述开关模块设置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有线通讯电路之间、和所述无线通讯电路之间;
所述开关模块,用于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检测到的通讯连接信号,所述通讯连接信号用于控制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有线通讯电路或与所述无线通讯电路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按键组、MOS管以及三极管中的其中一种,所述按键组包括第一按键及第二按键;
当所述开关模块为所述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时,所述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的数据发送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数据接收端,所述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的数据接收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数据发送端,所述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的控制端均电连接所述无线通讯电路的数据发送端和所述无线通讯电路的数据接收端,所述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的无线受控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无线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单刀双掷开关芯片(U3)的电源端用于电连接所述供电电源;
当所述开关模块为所述按键组时,所述第一按键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数据接收端,所述第一按键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有线通讯电路的数据发送端、所述无线通讯电路的数据发送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按键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数据发送端,所述第二按键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有线通讯电路的数据接收端、所述无线通讯电路的数据接收端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状态切换模块,所述状态切换模块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状态控制端,所述状态切换模块的另一端用于接地;
其中,所述状态切换模块,用于将检测到的状态切换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以触发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状态切换信号控制所述有线通讯电路或者所述无线通讯电路与所述外部设备进行通讯。
10.一种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控制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外部设备和壳体,所述壳体用于放置所述控制电路;所述外部设备和所述控制电路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
CN202221697464.9U 2022-06-30 2022-06-30 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及照明控制系统 Active CN2176554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7464.9U CN217655451U (zh) 2022-06-30 2022-06-30 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及照明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7464.9U CN217655451U (zh) 2022-06-30 2022-06-30 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及照明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55451U true CN217655451U (zh) 2022-10-25

Family

ID=83686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97464.9U Active CN217655451U (zh) 2022-06-30 2022-06-30 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及照明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554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236522A1 (en) Usb charging system with variable charging voltage, charger and smart terminal
CN104704704A (zh) 一种充电电路和终端
CN103607676B (zh) 一种用于耳机的线控装置及耳机
CN104267781B (zh) 扩展坞可复用的移动终端及其扩展坞复用的方法
CN102347992B (zh) 一种可支持光电切换的网络装置和网络服务器
CN108933627A (zh) 一种光模块及光网络系统
CN103888871B (zh) 一种用于耳机的线控装置及耳机
CN217655451U (zh) 用于实现通讯切换的控制电路及照明控制系统
WO2021196677A1 (zh) 一种光网络单元及poe供电系统
SK5537Y1 (en) Method for amplitude modulation for purpose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power line 230V a device for thereof
CN105578278A (zh) 显示设备及对mhl信源实现来电通功能的方法
CN204856476U (zh) 一种接口装置及连接装置
CN203178787U (zh) 开关控制装置及智能家居系统
CN102640393A (zh) 用于双向电感信号传送的功率桥电路
CN210927185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109117192B (zh) 可唤醒待机机台的切换装置及唤醒装置
CN106372025A (zh) 总线式通讯电路
CN219285724U (zh) 用于实现dmx控制功能的电路及设备
CN206742596U (zh) 一种接口电路
CN218103135U (zh) 一种通讯隔离电路及装置
CN219227593U (zh) 通信控制电路及供电设备
CN116189457B (zh) 一种用于交通的智能化手动控制装置
CN220556642U (zh) 一种新型智能插板
CN110673520A (zh) 一种单火线智能开关系统
CN106972571A (zh) 大规模终端智能充电系统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floor 2-4, building 21, Longjun Industrial Zone, Jiuwo, Longping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Aitus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floor 2-4, building 21, Longjun Industrial Zone, Jiuwo, Longping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