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54041U - 一种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单风机新风机组及空调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单风机新风机组及空调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54041U
CN217654041U CN202221768884.1U CN202221768884U CN217654041U CN 217654041 U CN217654041 U CN 217654041U CN 202221768884 U CN202221768884 U CN 202221768884U CN 217654041 U CN217654041 U CN 2176540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an
section
fresh air
channel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6888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司鹏飞
李鹏宇
戎向阳
石利军
宋姝瑶
贾纪康
杨正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6888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540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540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540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单风机新风机组及空调机组,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两端分别设有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还包括:沿新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机箱内的初效过滤段、中效过滤段、表冷段、风机以及双风道段;所述风机固定设置在所述机箱内,所述表冷段内设有第一颗粒物浓度传感器;所述双风道段由第一风道段和第二风道段组成,所述第二风道段内设有主过滤器,所述第一风道段和第二风道段分别设有风阀,所述风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风道段和/或第二风道段与所述新风出口连通。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平时、雾霾、疫情等工况下的变工况运行,在提升系统过滤效率,降低机组能耗的同时,有效控制机组尺寸。

Description

一种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单风机新风机组及空调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单风机新风机组及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专利①(公开号CN103267326 B)公开了一种提高室内空气洁净度的新风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其通过设置旁通新风系统,可控制雾霾天气室内环境颗粒物污染,而不增加平时工况空调系统阻力,运行经济且控制简单方便。专利②(公开号CN103322628 A)公开了一种控制雾霾天室内空气污染的空调箱及其运行方法。其通过将新风过滤段分隔为相互独立的上、下新风风道。在平时工况下,新风由下新风风道进入混合段,而在雾霾天气工况下,新风则由上新风风道进入混合段,从而达到对雾霾天气室内环境颗粒物污染的控制,且不增加平时工况空调系统阻力,运行经济且控制简单方便。专利③(公开号CN 212057653 U)公开了一种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变工况新风机组及其运行控制方法。通过将主过滤器置于表冷器后端,对表冷器滋生的生物气溶胶进行过滤,有效减少主过滤器的更换频繁和整个系统的阻力,降低系统能耗。
但是上述专利①、②均将主过滤器置于表冷器前端,不能对表冷器滋生的生物气溶胶进行有效过滤,导致系统能耗较高,专利③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机组尺寸较长,占用空调机房面积较大,使用场景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单风机新风机组及空调机组,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单风机新风机组及空调机组,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两端分别设有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还包括:
沿新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机箱内的初效过滤段、中效过滤段、表冷段、风机以及双风道段;
所述风机固定设置在所述机箱内,所述表冷段内设有第一颗粒物浓度传感器;
所述双风道段由第一风道段和第二风道段组成,所述第二风道段内设有主过滤器,所述第一风道段和第二风道段分别设有风阀,所述风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风道段和/或第二风道段与所述新风出口连通。由新风入口进入机箱内的新风根据第一颗粒物浓度传感器检测的污染程度,调整第一风道段和第二风道段对应的风阀的开度,使得进入室内的空气符合要求。
作为优化,所述初效过滤段和中效过滤段分别包括沿新风流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机箱内的初效过滤器和中效过滤器。
作为优化,所述表冷段包括设置在所述机箱内的表冷器。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风道段包括两端均为开口设置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靠近所述风机的一端的开口内设有第一风阀,所述第一管道可通过所述第一风阀与所述风机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管道远离所述风机的一端的开口为第一出风口;
所述第二风道段包括两端均为开口设置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靠近所述风机的一端的开口内设有第二风阀,所述第二管道可通过所述第二风阀与所述风机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管道远离所述风机的一端与所述主过滤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主过滤器的输出端均与所述新风出口连通。
作为优化,所述新风出口位于所述机箱内的一侧安装有第二颗粒物浓度传感器。
作为优化,所述机箱的侧壁上开设有回风口,所述回风口的输入端与室内连通,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新风入口与初过滤段之间。
作为优化,所述新风出口包括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
所述第二风道段包括固定在所述机箱内的主过滤器,所述主过滤器的输入端与所述风机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三出风口与所述主过滤器的输出端连通,且所述第三出风口内安装有第四风阀;
所述第一风道段包括设置在所述机箱侧壁上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风机和所述主过滤器之间,所述第二出风口内安装有第三风阀。
作为优化,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机箱内的一侧安装有第三颗粒物浓度传感器。
作为优化,所述第三出风口位于所述机箱内的一侧安装有第二颗粒物浓度传感器。
作为优化,所述机箱的侧壁上开设有回风口,所述回风口的输入端与室内连通,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新风入口与初过滤段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表冷器的前端和后端分别添加过滤器,能够对表冷器滋生的生物气溶胶进行有效过滤,由于风机设置的个数越多,新风机组的尺寸会越大,本实用新型在表冷器的前端设置一个风机,可实现平时、雾霾、疫情等工况下的变工况运行,在提升系统过滤效率,降低机组能耗的同时,有效控制机组尺寸。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1的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单风机新风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单风机空调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的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单风机新风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4的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单风机空调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机箱,2-新风入口,3a-初效过滤器,3b-中效过滤器,4-表冷器,5-第一管道,6-第一颗粒物浓度传感器,7-风机,8-第二颗粒物浓度传感器,9-主过滤器,10-新风出口,10a- 第二出风口,10b-第三出风口,11-第一出风口,12-第二风阀,13-第一风阀,13a-第三风阀, 13b-第四风阀,14-第二管道,15-回风口,16-第三颗粒物浓度传感器,Ⅰ-初效过滤段,Ⅱ- 中效过滤段,Ⅲ-表冷段,Ⅳ-双风道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
一种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单风机新风机组及空调机组,包括机箱1,所述机箱1的两端分别设有新风入口2和新风出口10,还包括:沿新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机箱1内的初效过滤段Ⅰ、中效过滤段Ⅱ、表冷段Ⅲ、风机7以及双风道段Ⅳ;所述风机7固定设置在所述机箱1内(风机安装在机箱内为现有技术,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所述表冷段Ⅲ内设有第一颗粒物浓度传感器6。
所述双风道段Ⅳ由第一风道段和第二风道段组成,所述第二风道段内设有主过滤器9,所述第一风道段和第二风道段分别设有风阀,所述风机7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风道段和/ 或第二风道段与所述新风出口10连通。由新风入口2进入机箱1内的新风根据第一颗粒物浓度传感器6检测的污染程度,调整第一风道段和第二风道段对应的风阀的开度,使得进入室内的空气符合要求,即由新风入口2进入机箱1内的新风根据第一颗粒物浓度传感器6检测的污染程度,全部进入第一风道段或全部进入第二风道段或一部分进入第一风道段,而另一部分进入第二风道段,最终由新风出口10输出符合要求的空气。
本实施例中,所述初效过滤段Ⅰ和中效过滤段Ⅱ分别包括沿新风流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机箱1内的初效过滤器3a和中效过滤器3b,所述表冷段Ⅲ包括设置在所述机箱1内的表冷器4。新风入口2进入机箱1内的新风依次经过初效过滤器3a和中效过滤器3b进行过滤处理,经过中效过滤器3b过滤处理后的新风送入至表冷段Ⅲ的表冷器4进行处理。
接下来,对双风道段Ⅳ的不同结构进行具体介绍,下面的实施例中,除双风道段Ⅳ的结构不同,初过滤段、表冷段Ⅲ、风机7等其他结构均相同。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风道段包括两端均为开口设置的第一管道5,所述第一管道5靠近所述风机7 的一端的开口内设有第一风阀13,所述第一管道5可通过所述第一风阀13与所述风机7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管道5远离所述风机7的一端的开口为第一出风口;
所述第二风道段包括两端均为开口设置的第二管道14,所述第二管道14靠近所述风机7 的一端的开口内设有第二风阀12,所述第二管道14可通过所述第二风阀12与所述风机7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管道14远离所述风机7的一端与所述主过滤器9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主过滤器9的输出端均与所述新风出口连通。第一管道5和第二管道14可以通过设置固定板安装在机箱内,此为现有技术,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本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出口10位于所述机箱1内的一侧安装有第二颗粒物浓度传感器8。
实施例1的工作方法为:
在室外空气为较清洁工况时,新风首先由新风入口2进入机箱1,经初效过滤器3a过滤,再经过中效过滤器3b过滤处理后的新风送入至表冷段Ⅲ的表冷器4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空气经风机7送出,此时由第一颗粒物浓度传感器6探测清洁度后,开启第一风阀13,关闭第二风阀12,处理过的空气依次经第一出风口11、新风出口10送室内,第二颗粒物浓度传感器 8实时探测新风出口10处的空气的清洁度。
在室外空气为中度污染工况时,新风首先由新风入口2进入机箱1,经初效过滤器3a过滤,再经过中效过滤器3b过滤处理后的新风送入至表冷段Ⅲ的表冷器4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空气经风机7送出,此时由第一颗粒物浓度传感器6探测清洁度后,分别调节第一风阀13、第二风阀12的开度,经过第二风阀12的空气经过主过滤器9(高效/亚高效过滤)过滤后,与第一出风口11的空气混合,由新风出口10送出满足室内洁净度要求的新风,第二颗粒物浓度传感器8实时探测新风出口10处的空气的清洁度,当第二颗粒物浓度传感器8探测到清洁度低于阈值时,调小第一风阀13的开度,增大第二风阀12的开度。
在室外空气为重度污染/疫情工况时,新风首先由新风入口2进入机箱1,经初效过滤器 3a过滤,再经过中效过滤器3b过滤处理后的新风送入至表冷段Ⅲ的表冷器4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空气经风机7送出,此时由第一颗粒物浓度传感器6探测清洁度后,关闭第一风阀13,开启第二风阀12,空气经过主过滤器9(高效/亚高效过滤)过滤后,经新风出口10送入室内,第二颗粒物浓度传感器8实时探测新风出口10处的空气的清洁度。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唯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机箱1的侧壁上开设有回风口15,所述回风口15位于所述新风入口2与初过滤段之间。
实施例2的工作方式为:
在室外空气为较清洁工况时,新风首先由新风入口2进入机组,与由回风口15进入的回风混合后,经初效过滤器3a过滤,再经过中效过滤器3b过滤处理后的新风送入至表冷段Ⅲ的表冷器4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空气经风机7送出,此时由第一颗粒物浓度传感器6探测清洁度后,开启第一风阀13,关闭第二风阀12,处理过的空气依次经第一出风口11、新风出口10送室内,第二颗粒物浓度传感器8实时探测新风出口10处的空气的清洁度。
在室外空气为中度污染工况时,新风首先由新风入口2进入机组,与由回风口15进入的回风混合后,经初效过滤器3a过滤,再经过中效过滤器3b过滤处理后的新风送入至表冷段Ⅲ的表冷器4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空气经风机7送出,此时由第一颗粒物浓度传感器6探测清洁度后,分别调节第一风阀13、第二风阀12的开度,经过第二风阀12的空气经过主过滤器9(高效/亚高效过滤)过滤后,与第一出风口11的空气混合,由新风出口10送出满足室内洁净度要求的新风,第二颗粒物浓度传感器8实时探测新风出口10处的空气的清洁度,当第二颗粒物浓度传感器8探测到清洁度低于阈值时,调小第一风阀13的开度,增大第二风阀12的开度。
在室外空气重度污染/疫情工况时,新风首先由新风入口2进入机组,与由回风口15进入的回风混合后,经初效过滤器3a过滤,再经过中效过滤器3b过滤处理后的新风送入至表冷段Ⅲ的表冷器4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空气经风机7送出,此时由第一颗粒物浓度传感器6探测清洁度后,关闭第一风阀13,开启第二风阀12,空气经过主过滤器9(高效/亚高效过滤) 过滤后,经新风出口10送入室内,第二颗粒物浓度传感器8实时探测新风出口10处的空气的清洁度。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出口包括第二出风口10a和第三出风口10b;
所述第二风道段包括固定在所述机箱1内的主过滤器9,所述主过滤器9的输入端与所述风机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三出风口10b与所述主过滤器9的输出端连通,且所述第三出风口10b内安装有第四风阀13b;
所述第一风道段包括设置在所述机箱1侧壁上的第二出风口10a,所述第二出风口10a 位于所述风机和所述主过滤器9之间,所述第二出风口10a内安装有第三风阀13a。主过滤器9安装在机箱1内为现有技术,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风口10a位于所述机箱1内的一侧安装有第三颗粒物浓度传感器17。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出风口10b位于所述机箱1内的一侧安装有第二颗粒物浓度传感器8。
实施例3的工作方式为:
在室外空气为较清洁工况时,新风首先由新风入口2进入机箱1,经初效过滤器3a过滤,再经过中效过滤器3b过滤处理后的新风送入至表冷段Ⅲ的表冷器4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空气由第一颗粒物浓度传感器6探测清洁度后,然后经风机7送出,此时第三风阀13a打开,第四风阀13b关闭,处理过的空气经第二出风口10a送入室内,第三颗粒物浓度传感器17实时探测第二出风口10a处的空气的清洁度。
在室外空气中度污染工况时,新风首先由新风入口2进入机箱1,经初效过滤器3a过滤,再经过中效过滤器3b过滤处理后的新风送入至表冷段Ⅲ的表冷器4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空气由第一颗粒物浓度传感器6探测清洁度后,然后经风机7送出,根据第一颗粒物浓度传感器 6探测清洁度分别调节第三风阀13a、第四风阀13b的开度,其中第四风阀13b的空气由主过滤器9(高效/亚高效过滤器)进行过滤,由第三出风口10b送出后,与第二出风口10a送出空气在风管内混合,送出满足室内洁净度要求的新风,此时由第二颗粒物浓度传感器8及第三颗粒物浓度传感器17分别实时探测流经第三出风口10b、第二出风口10a的空气的清洁度。
在室外空气为重度污染/疫情工况时,新风首先由新风入口2进入机箱1,经初效过滤器 3a过滤,再经过中效过滤器3b过滤处理后的新风送入至表冷段Ⅲ的表冷器4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空气由第一颗粒物浓度传感器6探测清洁度后,经风机7送出,此时第三风阀13a关闭,第四风阀13b开启,空气经过主过滤器9(高效/亚高效过滤)过滤后,经第三出风口10b 送入室内,第二颗粒物浓度传感器8实时探测流经第三出风口10b的空气的清洁度。
实施例4
与实施例3唯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机箱1的侧壁上开设有回风口15,所述回风口15位于所述新风入口2与初过滤段之间。
实施例4的工作方式为:
在室外空气为较清洁工况时,新风首先由新风入口2进入机组,与由回风口15进入的回风混合后,经初效过滤器3a过滤,再经过中效过滤器3b过滤处理后的新风送入至表冷段Ⅲ的表冷器4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空气由第一颗粒物浓度传感器6探测清洁度后,然后经风机 7送出,此时第三风阀13a打开,第四风阀13b关闭,处理过的空气经第二出风口10a送入室内,第三颗粒物浓度传感器17实时探测第二出风口10a处的空气的清洁度。
在室外空气中度污染工况时,新风首先由新风入口2进入机组,与由回风口15进入的回风混合后,经初效过滤器3a过滤,再经过中效过滤器3b过滤处理后的新风送入至表冷段Ⅲ的表冷器4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空气由第一颗粒物浓度传感器6探测清洁度后,然后经风机 7送出,根据第一颗粒物浓度传感器6探测清洁度分别调节第三风阀13a、第四风阀13b的开度,其中第四风阀13b的空气由主过滤器9(高效/亚高效过滤器)进行过滤,由第三出风口 10b送出后,与第二出风口10a送出空气在风管内混合,送出满足室内洁净度要求的新风,此时由第二颗粒物浓度传感器8及第三颗粒物浓度传感器17分别实时探测流经第三出风口 10b、第二出风口10a的空气的清洁度。
在室外空气重度污染/疫情工况时,新风首先由新风入口2进入机组,与由回风口15进入的回风混合后,经初效过滤器3a过滤,再经过中效过滤器3b过滤处理后的新风送入至表冷段Ⅲ的表冷器4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空气由第一颗粒物浓度传感器6探测清洁度后,经风机 7送出,此时第三风阀13a关闭,第四风阀13b开启,空气经过主过滤器9(高效/亚高效过滤)过滤后,经第三出风口10b送入室内,第二颗粒物浓度传感器8实时探测流经第三出风口10b的空气的清洁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4个实施例中,颗粒物浓度的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的设定值,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设定,同时,根据颗粒物的浓度值打开/关闭对应的风阀,为现有技术,不涉及计算机程序的改进。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单风机新风机组,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两端分别设有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沿新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机箱内的初效过滤段、中效过滤段、表冷段、风机以及双风道段;
所述风机固定设置在所述机箱内,所述表冷段内设有第一颗粒物浓度传感器;
所述双风道段由第一风道段和第二风道段组成,所述第二风道段内设有主过滤器,所述第一风道段和第二风道段分别设有风阀,所述风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风道段和/或第二风道段与所述新风出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单风机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效过滤段和中效过滤段分别包括沿新风流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机箱内的初效过滤器和中效过滤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单风机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冷段包括设置在所述机箱内的表冷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单风机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段包括两端均为开口设置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靠近所述风机的一端的开口内设有第一风阀,所述第一管道可通过所述第一风阀与所述风机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管道远离所述风机的一端的开口为第一出风口;
所述第二风道段包括两端均为开口设置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靠近所述风机的一端的开口内设有第二风阀,所述第二管道可通过所述第二风阀与所述风机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管道远离所述风机的一端与所述主过滤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主过滤器的输出端均与所述新风出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单风机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出口位于所述机箱内的一侧安装有第二颗粒物浓度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单风机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出口包括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
所述第二风道段包括固定在所述机箱内的主过滤器,所述主过滤器的输入端与所述风机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三出风口与所述主过滤器的输出端连通,且所述第三出风口内安装有第四风阀;
所述第一风道段包括设置在所述机箱侧壁上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风机和所述主过滤器之间,所述第二出风口内安装有第三风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单风机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机箱内的一侧安装有第三颗粒物浓度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单风机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风口位于所述机箱内的一侧安装有第二颗粒物浓度传感器。
9.一种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单风机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单风机新风机组的机箱的侧壁上开设有回风口,所述回风口的输入端与室内连通,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新风入口与初效过滤段之间。
CN202221768884.1U 2022-07-08 2022-07-08 一种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单风机新风机组及空调机组 Active CN2176540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68884.1U CN217654041U (zh) 2022-07-08 2022-07-08 一种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单风机新风机组及空调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68884.1U CN217654041U (zh) 2022-07-08 2022-07-08 一种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单风机新风机组及空调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54041U true CN217654041U (zh) 2022-10-25

Family

ID=83686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68884.1U Active CN217654041U (zh) 2022-07-08 2022-07-08 一种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单风机新风机组及空调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540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21865A (zh) * 2023-01-03 2023-06-06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平疫战结合的空气源热泵通风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21865A (zh) * 2023-01-03 2023-06-06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平疫战结合的空气源热泵通风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6221865B (zh) * 2023-01-03 2024-01-19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平疫战结合的空气源热泵通风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23193B (zh) 一种pm2.5和co2联控的智能新风机及新风处理方法
CN103836736B (zh) 智能新风净化与全热交换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05351609U (zh) 机房空气冷却装置
CN204574262U (zh) 新风空调
CN217654041U (zh) 一种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单风机新风机组及空调机组
CN111457531A (zh) 一种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变工况空调机组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211476244U (zh) 一种新风送风管
CN212057653U (zh) 一种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变工况新风机组
CN111846185A (zh) 一种船用全洁净新风中央空调
CN111442451A (zh) 一种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变工况新风机组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112178831A (zh)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214406253U (zh)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
CN212029816U (zh) 一种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变工况空调机组
CN209978175U (zh) 温湿与污染物净化控制相独立的吸入式风机盘管系统
CN214094852U (zh) 一种循环反冲式空气净化杀菌装置
CN208124545U (zh) 一种新风启闭装置及新风过滤器
CN212378085U (zh) 一种带全热交换的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210861492U (zh)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209978196U (zh) 温湿度与室内污染物浓度净化控制相独立的压出式空调
CN210373813U (zh) 一种可移动室内空调
CN2819156Y (zh) 一种热交换装置
CN209991583U (zh) 具有内外循环切换功能的吊顶新风机
CN208332524U (zh) 热交换新风净化器
CN114877423A (zh) 一种能源集中供应的五衡室内环境控制方法
CN208458236U (zh) 一种多功能空调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