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51150U - 用于延迟焦化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延迟焦化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51150U CN217651150U CN202221930078.XU CN202221930078U CN217651150U CN 217651150 U CN217651150 U CN 217651150U CN 202221930078 U CN202221930078 U CN 202221930078U CN 217651150 U CN217651150 U CN 2176511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tower
- gas
- water
- cok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化工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延迟焦化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所述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焦炭塔A与焦炭塔B并连连接以后分为两路,一路与分馏塔连接,另一路与放空塔连接;分馏塔与空冷器A连接,空冷器A与水冷散热器A连接,水冷散热器A与油气分离罐A连接;放空塔与空冷器B连接,空冷器B与水冷散热器B连接,水冷散热器B与油气分离罐B连接,油气分离罐B与气柜连接,气柜与脱硫塔连接;增加二次回收管,其起始点分别设置在油气分离罐B与气柜之间,和水冷散热器A与油气分离罐A之间。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延迟焦化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实现降低电耗,减少气柜和脱硫塔的负荷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化工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延迟焦化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延迟焦化是一种石油二次加工技术,是指以贫氢的重质油为原料,在高温(约500℃)进行深度的热裂化和缩合反应,生产富气、粗汽油、柴油、蜡油和焦炭的技术。它是世界渣油深度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处理能力占渣油处理能力的三分之一。延迟焦化装置,所述延迟是指将焦化油(原料油和循环油)经过加热炉加热迅速升温,至焦化反应温度,在反应炉管内不生焦,而进入焦炭塔再进行焦化反应,故有延迟作用,称为延迟焦化技术。一般都是一炉(加热炉)二塔(焦化塔)或二炉四塔,加热炉连续进料,焦化塔轮换操作,是一种半连续工艺过程。
现有的工艺过程为,原料油(减压渣油或其他重质油如脱油沥青、澄清油甚至污油)经加热到495~505℃进入焦炭塔,热原料油在焦炭塔内进行焦化反应,生成的轻质产物从顶部出来进入分馏塔,分馏出富气、粗汽油、柴油和重馏分油。重馏分油可以送去进一步加工(如作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原料)也可以全部或部分循环至原料油系统。待焦炭陆续装满并留一定的空间后,原料改入另一焦炭塔,残留在焦炭塔(老塔)中的焦炭经过蒸汽吹扫降温、给水冷焦操作后,以水力除焦卸出。焦炭塔恢复空塔后进行预热然后再进加热后原料反应。
目前的延迟焦化装置,生焦完毕,进料切换至预热好的焦炭塔(新塔)进行生焦,同时对切除的焦炭塔塔(老塔)内焦炭进行处理。需要先经过1.5小时的小给汽将焦炭塔内残存的油气赶到分馏塔进行回收,小给汽蒸汽流量达到5t/h。小给汽结束,继续进行大给汽,从焦炭塔底给蒸汽多达12t/h,近一步赶出残存在焦炭塔内的油气,并对塔内焦炭进行初步冷却,焦炭温度需从470℃降至350℃,此部分油气冷却后进入气柜回收;大给汽之后,在焦炭塔底部给水冷焦,小给水2小时,水量20t/h,然后进行大给水操作,大给水水量逐渐提至350t/h。大给水时间约4小时。给水期间焦炭塔顶油气经过冷却进入气柜回收,气柜回收后需增开一台185KW的压缩机,经过压缩机提压、送至脱硫塔脱硫后送入燃料气管网。大给汽和小给水期间塔顶油气进入气柜,导致气柜和脱硫塔负荷增加,增加气柜压缩机的耗电量,同时减少了气柜对整个系统的缓冲能力,难以应对在应急状态下的缓冲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用于延迟焦化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通过在空冷器A和油气分离罐B之后增加二次回收管,实现降低电耗,减少气柜和脱硫塔的负荷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的用于延迟焦化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包括焦炭塔A、焦炭塔B、分馏塔、放空塔,焦炭塔A与焦炭塔B并连连接以后,分为两路,一路与分馏塔连接,另一路与放空塔连接;分馏塔与空冷器A连接,空冷器A与水冷散热器A连接,水冷散热器A与油气分离罐A连接;放空塔与空冷器B连接,空冷器B与水冷散热器B连接,水冷散热器B与油气分离罐B连接,油气分离罐B与气柜连接,气柜与脱硫塔连接;增加一条二次回收管,其起始点分别设置在油气分离罐B与气柜之间,和水冷散热器A与油气分离罐A之间。
优选的,在焦炭塔A与焦炭塔B的塔底同时设置有给水管和蒸汽管。
优选的,在焦炭塔A与焦炭塔B的塔底同时连接有甩油罐。
优选的,气柜与脱硫塔之间设置有压缩机。
优选的,空冷器A和空冷器B为油气空冷机。空冷器A分馏塔顶油气空冷机和空冷器B为放空塔顶油气空冷机。
优选的,水冷散热器A和水冷散热器B为油气水冷机。水冷散热器A分馏塔顶油气水冷机和水冷散热器B为放空塔顶油气水冷机。
所述的不同结构之间均是通过管路连接,为了达到开通与闭合的需要,管路之间均有根据需要设置的管路,在需要给水时,则管路上设置有给水阀,需要给蒸汽时,则需要在管路上设置有给气阀,并且由于分离罐A和分离罐B共用管路,因此对于止逆阀、四通阀也是根据需要设置的,目的均为达到需要什么疏通什么的目的,期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操作完成,因此对于管路上的不同类型的阀门不论展开论述。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延迟焦化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在工作时,焦炭塔A在生焦完毕,进料切换至预热好的焦炭塔B进行生焦,同时对切除的焦炭塔A内的焦炭进行处理,先通过蒸汽管经过1.5小时的小给汽将焦炭塔内残存的油气赶到分馏塔进行回收,小给汽蒸汽流量为5t/h,小给汽结束,将焦炭塔顶油气改为出分馏塔,改进放空塔,进行大给汽操作,蒸汽流量为12t/h,近一步赶出残存在焦炭塔内的油气,并对塔内焦炭经过放空塔洗涤后经过空冷器B、水冷散热器B进行初步冷却,焦炭温度从470℃降至350℃左右,此部分油气进入气柜回收,气柜回收后经过压缩机提压、送至脱硫塔脱硫后送入燃料气管网;在大给汽之后,在焦炭塔底部通过给水管冷焦,小给水2小时,水量20t/h,然后进行大给水操作,在放空塔塔顶的油气分离罐B的出口增加二次回收管线路,增加去分馏塔的塔顶油气分离罐A的流程,将从防空塔顶油气分离罐B顶部放空至低瓦的油气通过新加的二次回收管线,进入分馏塔顶油气分离罐回收A,通过回收处理,减少焦炭塔A在大给汽及小给水期间的约2500Nm3/d的油气进入气柜,降低了气柜负荷,减少了气柜压缩机的用电负荷,每天一台185KW的压缩机减少运行约6小时,减少用电量约660kW·h。同时提高了气柜装置的缓冲能力,避免了整个低压瓦斯系统的波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延迟焦化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设置有二次回收管线,通过分离罐A,在大给汽、给水期间的油气进入焦化装置后,回收,减少泄低瓦进入气柜的瓦斯量,降低气柜的运行负荷,每天减少油气量约2500Nm3,增加气柜装置在应急状态下的缓冲能力。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延迟焦化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降低气柜负荷,降低气柜压缩机的负荷以及气柜脱硫塔的负荷,并降低气柜压缩机的用电量,保证气柜装置及气柜压缩机和脱硫塔的运行平稳,保证低瓦系统的运行平稳,每天减少压缩机用电量660kW·h。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延迟焦化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1、焦炭塔A;2、焦炭塔B;3、分馏塔;4、空冷器A;5、水冷散热器A;6、压滤机;7、油气分离罐A;8、二次回收管;9、空冷器B;10、水冷散热器B;11、气柜;12、油气分离罐B;13、放空塔;14、给水管;15、蒸汽管;16、甩油罐;17、压缩机;18、脱硫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延迟焦化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包括焦炭塔A1、焦炭塔B2、分馏塔3、放空塔13,焦炭塔A1与焦炭塔B2并连连接以后,分为两路,一路与分馏塔3连接,另一路与放空塔13连接;分馏塔3与空冷器A4连接,空冷器A4与水冷散热器A5连接,水冷散热器A5与油气分离罐A7连接;放空塔13与空冷器B9连接,空冷器B9与水冷散热器B10连接,水冷散热器B10与油气分离罐B12连接,油气分离罐B12与气柜11连接,气柜11与脱硫塔18连接;增加一条二次回收管8,其起始点分别设置在油气分离罐B12与气柜11之间,和水冷散热器A5与油气分离罐A7之间。
在焦炭塔A1与焦炭塔B2的塔底同时设置有给水管14和蒸汽管15。
在焦炭塔A1与焦炭塔B2的塔底同时连接有甩油罐16。
气柜11与脱硫塔18之间设置有压缩机17。
空冷器A4和空冷器B9为油气空冷机。空冷器A4分馏塔顶的油气空冷机和空冷器B9为放空塔顶的油气空冷机。
水冷散热器A5和水冷散热器B10为油气水冷机。水冷散热器A5分馏塔顶的油气水冷机和水冷散热器B10为放空塔顶的油气水冷机。
所述的不同结构之间均是通过管路连接,为了达到开通与闭合的需要,管路之间均有根据需要设置的管路,在需要给水时,则管路上设置有给水阀,需要给蒸汽时,则需要在管路上设置有给气阀,并且由于分离罐A和分离罐B共用管路,因此对于止逆阀、四通阀也是根据需要设置的,目的均为达到需要什么疏通什么的目的,期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操作完成,因此对于管路上的不同类型的阀门不论展开论述。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所述:焦炭塔A在生焦完毕,进料切换至预热好的焦炭塔B进行生焦,同时对切除的焦炭塔A内的焦炭进行处理,先通过蒸汽管15经过1.5小时的小给汽将焦炭塔内残存的油气赶到分馏塔3进行回收,小给汽蒸汽流量为5t/h,小给汽结束,将焦炭塔顶油气改为出分馏塔3,改进放空塔13,进行大给汽操作,蒸汽流量为12t/h,近一步赶出残存在焦炭塔内的油气,并对塔内焦炭经过放空塔13洗涤后经过空冷器B9、水冷散热器B10进行初步冷却,焦炭温度从470℃降至350℃左右,此部分油气进入气柜11回收,气柜回收后经过压缩机17提压、送至脱硫塔脱硫后送入燃料气管网;在大给汽之后,在焦炭塔底部通过给水管冷焦,小给水2小时,水量20t/h,然后进行大给水操作,在放空塔13塔顶的油气分离罐B12的出口增加二次回收管8线路,增加去分馏塔3的塔顶油气分离罐A7的流程,将从防空塔顶油气分离罐B顶部放空至低瓦的油气通过新加的二次回收管线,进入分馏塔顶油气分离罐回收A,通过回收处理,减少焦炭塔A在大给汽及小给水期间的约2500Nm3/d的油气进入气柜,降低了气柜负荷,减少了气柜压缩机的用电负荷,每天一台185KW的压缩机减少运行约6小时,减少用电量约660kW·h。同时提高了气柜装置的缓冲能力,避免了整个低压瓦斯系统的波动。
本实用新型主要运用于延迟焦化装置焦炭塔给水阶段塔顶废气处理系统,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当然,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范围。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用于延迟焦化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焦炭塔A(1)、焦炭塔B(2)、分馏塔(3)、放空塔(13),焦炭塔A(1)与焦炭塔B(2)并连连接以后,分为两路,一路与分馏塔(3)连接,另一路与放空塔(13)连接;分馏塔(3)与空冷器A(4)连接,空冷器A(4)与水冷散热器A(5)连接,水冷散热器A(5)与油气分离罐A(7)连接;放空塔(13)与空冷器B(9)连接,空冷器B(9)与水冷散热器B(10)连接,水冷散热器B(10)与油气分离罐B(12)连接,油气分离罐B(12)与气柜(11)连接,气柜(11)与脱硫塔(18)连接;增加一条二次回收管(8),其起始点分别设置在油气分离罐B(12)与气柜(11)之间,和水冷散热器A(5)与油气分离罐A(7)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延迟焦化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焦炭塔A(1)与焦炭塔B(2)的塔底同时设置有给水管(14)和蒸汽管(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延迟焦化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焦炭塔A(1)与焦炭塔B(2)的塔底同时连接有甩油罐(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延迟焦化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气柜(11)与脱硫塔(18)之间设置有压缩机(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延迟焦化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空冷器A(4)和空冷器B(9)为油气空冷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延迟焦化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水冷散热器A(5)和水冷散热器B(10)为油气水冷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930078.XU CN217651150U (zh) | 2022-07-25 | 2022-07-25 | 用于延迟焦化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930078.XU CN217651150U (zh) | 2022-07-25 | 2022-07-25 | 用于延迟焦化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51150U true CN217651150U (zh) | 2022-10-25 |
Family
ID=83686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930078.XU Active CN217651150U (zh) | 2022-07-25 | 2022-07-25 | 用于延迟焦化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51150U (zh) |
-
2022
- 2022-07-25 CN CN202221930078.XU patent/CN21765115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961460B2 (en) | Delayed coking plant combined heating and power generation | |
CN102295943B (zh) | 一种大循环比油系针状焦焦化的方法 | |
CN106811234B (zh) | 一种延迟焦化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4736677A (zh) | 焦炭鼓添加剂注入 | |
CN217651150U (zh) | 用于延迟焦化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 | |
CN105713647B (zh) | 一种利用煤焦油最大化制备含酚油和柴油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0519699C (zh) | 一种辅助分馏塔及其催化汽油降烯烃改质方法 | |
CN102344825A (zh) | 一种连续延迟焦化装置及方法 | |
CN102268287B (zh) | 一种高酸原料油深度脱酸的延迟焦化方法 | |
CN103805226A (zh) | 一种延迟焦化方法 | |
CN105985804B (zh) | 一种重质油加工工艺及加工装置 | |
CN104164253A (zh) | 一种重油加工方法 | |
RU2214440C1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варианты) для переработки нефти | |
CN103361112A (zh) | 一种延迟焦化工艺中掺炼催化油浆的装置及方法 | |
CN109652121B (zh) | 无掺杂全馏分乙烯焦油延迟焦化设备 | |
CN102041056B (zh) | 一种有利于加工劣质重油的催化裂化方法及装置 | |
US10479941B2 (en) | Delayed coke drum quench systems and methods having reduced atmospheric emissions | |
CN101691498B (zh) | 一种用于降低焦化装置循环比的重蜡油溶剂脱沥青工艺 | |
US11920099B2 (en) | Extruder systems and processes for production of petroleum coke | |
CN109022031A (zh) | 减少污水排放的延迟焦化方法和重油加工方法 | |
CN213623996U (zh) | 延迟焦化装置焦炭塔预热甩油阶段冷凝油的处理系统 | |
CN203307292U (zh) | 一种实现减粘裂化延迟焦化工艺联合的装置 | |
RU2448149C1 (ru) |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совместной очистки змеевика печи и трансферного трубопровода от отложений кокса | |
CN102268289B (zh) | 一种含酸原料油的延迟焦化方法 | |
CN116622400A (zh) | 一种延迟焦化工艺及废气零排放处理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Zhao Yunfang Inventor after: Peng Changhui Inventor after: Wang Yipeng Inventor before: Liu Peng Inventor before: Zhao Ruiming Inventor before: Peng Changhui Inventor before: Zhang Bao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