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45597U - 一种用于腰大池的持续引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腰大池的持续引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45597U
CN217645597U CN202220215996.8U CN202220215996U CN217645597U CN 217645597 U CN217645597 U CN 217645597U CN 202220215996 U CN202220215996 U CN 202220215996U CN 217645597 U CN217645597 U CN 2176455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tube
tube
drainage
thick
pull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1599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文捷
潘炜华
刘晓刚
廖万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021599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455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455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4559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腰大池的持续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右端活动连接有厚壁囊,所述引流管的外侧套设有中空塞,所述中空塞套设在厚壁囊与引流管的连接处,所述引流管的本体上外侧开设有对流孔,所述引流管的左端密封,所述引流管的密封端右侧连接有牵拉线,所述牵拉线的另一端贯穿引流管的内腔且连接有O型拉环,所述厚壁囊的左侧设置有转接拉环,所述转接拉环与O型拉环连接,本实用新型将外科手术变成内科手术,本产品仅需腰椎穿刺即可安装,理论上所有普通医师及麻醉师均掌握腰椎穿刺,操作对人员要求降低,不涉及切开缝合、开颅、全麻、腰麻等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腰大池的持续引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腰大池的持续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血浆和脑细胞之间存在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颅内高压、颅脑外伤出血、脑肿瘤、颅内感染等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常常需要建立中枢神经系统同外界的物理性通道。
此类疾病包括:
感染性疾病:隐球菌脑膜炎、曲霉菌脑膜炎、毛霉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金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布氏杆菌、肺炎链球菌)、病毒性脑膜炎(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乙型脑炎病毒、HIV病毒)、梅毒性脑膜炎(还包括其他螺旋体脑膜炎)、颅内寄生虫感染(脑囊虫感染等)
肿瘤性疾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如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或者继发性);华氏巨球蛋白血症bee_neel综合征;其他肿瘤的神经系统转移,如白血病、肺癌等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其中鞘内注射化疗药物为防治中枢神经性白血病(CNS)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颅脑外伤:诊断和引流血性脑脊液,控制颅内压。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控制:脑脊液漏、颅内高压等。
目前上述疾病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1)反复腰椎穿刺术;2)腰大池持续引流术;3)腰大池腹腔引流术;4)Ommaya囊等等。
1)腰椎穿刺术:操作方法是病人弯曲侧卧床上,双手抱膝,使腰椎后凸、椎间隙增宽。局部常规消毒,浸润麻醉后,穿刺。一般刺入4~5cm即有阻力,感觉阻力突然降低,以后拔出针芯,转动针尾即可见脑脊液滴出。按着不同目的与具体情况放取脑脊液。然后插上针芯,拔出穿刺针,用消毒纱布块固定,去枕平卧4~6小时。
2)腰大池持续引流术:通过腰椎穿刺,在腰椎间放入引流管,持续引流脑脊液,达到降压、注射药物等效果,优点:避免反复腰椎穿刺(比如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有时需要2天进行一次穿刺引流脑脊液)、流速可控等;缺点:渗液较多,细菌容易逆行入脑脊液引起感染。
3)腰大池腹腔引流术:通过腰椎穿刺,在腰椎间放入引流管,引流管在皮下进入腹腔,将脑脊液引入到腹腔中由腹膜吸收。操作较为复杂。
4)Ommaya囊:Ommaya囊是一个微创脑室引流工具,由巴基斯坦神经外科医师Ommaya在治疗真菌性脑膜炎行侧脑室内持续给药过程中发明,称为“化疗囊”,后被运用于脑室引流工具。优点:可以反复抽液,通过囊注射化疗(治疗肿瘤)、抗生素等药物(减少全身用药),避免腹腔引流引起肿瘤或者感染播散。
上述四个操作术式均有缺陷;
1)对于持续颅内高压的治疗,需要进行反复腰椎穿刺,增加患者痛苦,提高感染可能性,穿刺点反复操作后纤维化,且可能引起持续性腰痛、大小便失禁(神经损伤)等,通过腰椎穿刺进行降压和鞘内注射,脑脊液压力及药物浓度变化较大,可能引起脑疝、化学性脑膜炎等;
2)腰大池持续引流减少了穿刺次数,可以逐步降压,但是脑脊液常从穿刺口流出,容易导致外界细菌逆行进入腰大池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因此只能保留5-7天,由于外置引流袋固定于病床,因此患者行动不便,引流管无较好的固定结构,极其容易脱出;
3)腰大池腹腔引流术:必须在手术室条件下进行操作,需要麻醉,操作复杂,不能用于感染性疾病(引起感染性腹膜炎)以及无法耐受麻醉的患者;
4)Ommaya囊,需要全麻开颅,需要高年资神经外科医师在,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辅助下完成操作,操作过程损伤脑实质,还可能引起血肿,引起严重并发症。
因此需要一项改进的术式及其配套的医疗器械,实现置入简单、创伤小、不脱落、不感染、防堵塞、更换无痛苦、可进行多种诊断治疗操作、护理方便的颅内病变预防、诊断和治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腰大池的持续引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腰大池引流手术费用高昂且操作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腰大池的持续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右端活动连接有厚壁囊,所述引流管的外侧套设有中空塞,所述中空塞套设在厚壁囊与引流管的连接处,所述引流管的本体上外侧开设有对流孔,所述引流管的左端密封,所述引流管的密封端右侧连接有牵拉线,所述牵拉线的另一端贯穿引流管的内腔且连接有O型拉环,所述厚壁囊的左侧设置有转接拉环,所述转接拉环与O型拉环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空塞包括胀塞柱,所述胀塞柱的右端连接有固定柱,所述胀塞柱的外侧设置有缝合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柱的本体右侧开设有对接槽和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位于对接槽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厚壁囊包括囊泡,所述囊泡的左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连接槽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囊泡的左侧设置有对接接头,所述对接接头与引流管活动连接,所述对接接头与引流管的连接点位于对接槽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引流管的外侧设置有可以拆卸的穿刺管,所述穿刺管设置成三通管,所述引流管的长度大于穿刺管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引流管包括自留管,所述自留管的右端连接有可拆卸的弃用管。
优选的,所述厚壁囊的外侧设置有把手,所述中空塞的外侧设置有定位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将外科手术变成内科手术,本产品仅需腰椎穿刺即可安装,理论上所有普通医师及麻醉师均掌握腰椎穿刺(腰椎穿刺是执业医师必考项目),操作对人员要求降低,不涉及切开缝合、开颅、全麻、腰麻等操作,无需神经外科专业操作,而现有技术中将球囊自腰椎部皮肤通过体内打隧道进入上腹部,更换装置需要再次切开缝合,会导致患者较为痛苦;
2)本装置对操作实施场地要求低,床旁即可操作,无需无菌环境、手术室等,对人员要求低也使得本项目可在非三级医院开展,方便在世界上其他落后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
3)用本装置进行手术后,护理简单,且术后无切口、无持续渗液,几乎无需护理;
4)本装置可操作性的强,可进行反复诊断性留取脑脊液、持续引流、反复鞘内注射、长期测压力、微泵引流或者注射、留置缓释剂,使得颅内药物浓度缓慢上升,可进一步降低具有毒性的药品的副作用;
5)低感染、防堵塞,使用时间长且更换无需重复腰穿,由于感染发生率较低,故留存时间更长,可延长某些疗法的治疗时间,降低感染、化疗药毒副作用等副反应处置成本,本技术还可以防止管壁因菌团、血栓等栓子堵塞;
6)本技术更换仅需使用特殊软质套管简单引导,不用重新进行腰椎穿刺,无需麻醉,几乎无痛苦,故原先某些住院治疗的疾病,可在门诊定期随访和治疗,降低整体医疗费用;
7)患者生存率提高,可以对状态较差,不能耐受全麻或者腰麻的患者进行治疗,首次置入、更换均无明显外伤(仅有穿刺小孔),另外本装置,避免开颅、避免反复腰穿、留置不影响正常生活和睡眠,进而不会对患者造成精神打击;
8)本装置的器械无电源,结构简单,无涉及特殊材料,生产成本非常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厚壁囊主视图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空塞主视图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穿刺管主视图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引流管、11自留管、12弃用管、13对流孔、2牵拉线、3中空塞、31胀塞柱、32固定柱、33对接槽、34连接槽、35缝合板、36定位板、4厚壁囊、41囊泡、42把手、43连接板、44转接拉环、45对接接头、5穿刺管、6 O型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腰大池的持续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1,引流管1的左端插入脑脊液中,引流管1的右端活动连接有厚壁囊4,脑脊液可以通过引流管1流入厚壁囊4中,引流管1的外侧套设有中空塞3,中空塞3一方面用于夹紧引流管1,另一方面用于与皮肤紧密贴合,进而防止脑脊液沿着引流管1溢出,中空塞3套设在厚壁囊4与引流管1的连接处,引流管1的本体上外侧开设有对流孔13,引流管1的左端密封,引流管1的密封端右侧连接有牵拉线2,拽拉牵拉线2,牵拉线2会拉动引流管1左侧弯曲,此时牵拉线2的一部分会从对流孔13中露出,通过拽拉牵拉线2可以对引流管1中淤积的管壁因菌团、血栓等栓子进行疏通,牵拉线2的另一端贯穿引流管1的内腔且连接有O型拉环6,厚壁囊4的左侧设置有转接拉环44,转接拉环44与O型拉环6连接,旋转厚壁囊4,厚壁囊4通过转接拉环44带动O型拉环6转动,O型拉环6带动牵拉线2移动加扭动,牵拉线2绕着引流管1的管壁旋转,形成猪尾巴结构,从而对引流管1中的淤积物进行进一步疏通。
中空塞3包括胀塞柱31,胀塞柱31塞入皮下组织,通过皮下组织对进行中空塞3进行挤压,一方面可以压紧引流管1,从而避免引流管1回退,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脑脊液沿着引流管1溢出,胀塞柱31的右端连接有固定柱32,胀塞柱31的外侧设置有缝合板35,缝合板35用于与皮肤缝合,进而固定中空塞3。
固定柱32的本体右侧开设有对接槽33和连接槽34,连接槽34位于对接槽33的外侧,厚壁囊4包括囊泡41,囊泡41的左侧设置有连接板43,连接板43与连接槽34相对应,连接板43插接在连接槽34中后,仍可以转动,囊泡41的左侧设置有对接接头45,对接接头45与引流管1活动连接,对接接头45与引流管1的连接点位于对接槽33的内侧,对接接头45与引流管1连接后,对接接头45在旋转时,被中空塞3固定的引流管1不会随着转动。
厚壁囊4的外侧设置有把手42,中空塞3的外侧设置有定位板36,通过把手42与定位板36之间的相对间距,来判断牵拉线2的扭动情况。
引流管1的外侧设置有可以拆卸的穿刺管5,穿刺管5设置成三通管,引流管1的长度比穿刺管5的长度长7cm及其以上,引流管1包括自留管11,自留管11的右端连接有可拆卸的弃用管12。
使用说明:
一、如何置入;
a、患者弯曲侧卧床上,双手抱膝,使腰椎后凸、椎间隙增宽,局部常规消毒,浸润麻醉后,一般于第5腰椎间隙进行穿刺,将双头腰穿针(指的是穿刺管5+硬质金属穿刺针)刺入皮下4~5cm即有阻力,感觉阻力突然降低,缓慢往外拔针芯(勿完全退出),转动针尾即可见脑脊液从双头腰穿针的侧孔滴出,立即将针芯重新推入穿刺针中以免颅内压变化过快;
b、边缓慢拔针芯,边于侧孔推入引流管1,可见脑脊液从引流管1流出,进一步边推入引流管1,边拔穿刺管5(在此过程中要防止引流管1脱出),穿刺管5完全抽出后,轻度用力将引流管1从中部折线出切断(此时自留管11与弃用管12分离),露出引流管1和牵拉线2,舍弃弃用管12,保留留在人体内的自留管11;
c、牵拉线2扣于引流管1头端固定,将引流管1穿过中空塞3,抽出牵拉线2,将其O型拉环6与厚壁囊4左侧的转接拉环44固定连接;
d、牢固连接厚壁囊4、中空塞3与引流管1后,在厚壁囊4部加压,将中空塞3与引流管1压入皮下,将中空塞3与皮肤通过缝合线打结固定;
e、旋转厚壁囊4,引导牵拉线2缠绕到引流管1,使得引流管1于腰大池内的末端形成卷曲结构;
二、引流管1堵塞的处置;
a、反复反向正向旋转厚壁囊4,使得牵拉线2在引流管1中上下移动,切割血栓、菌团引起脱落;
b、取定量生理盐水通过无伤针推入,验证引流管1通畅后,抽出等量液体,必要时送检;
三、置换新的厚壁囊4套装
a、反向旋转厚壁囊4,依次拆除厚壁囊4,中空塞3(剪断缝合线)等结构,拉出牵拉线2头部的O型拉环6,然后用新的引流管1的弃用管12部分的头端勾住自留管11的断端;
b、穿刺管依次沿着①新引流管1的自留管11部分,②弃用管12部分的头端,③老引流管1的自留管11部分进入腰大池,保持老的引流管1头端超出穿刺管5,将新老引流管1分开,松弛老引流管1的牵拉线2,引流管1腰大池部卷曲“猪尾巴”结构变直以方便取出;
c、缓慢退出老的引流管1的同时,迅速于穿刺管5侧孔放入新引流管1,后续操作同“一”;
四、测量脑脊液压力、引流、鞘内注射等操作;
a、厚壁囊4固定后,以无伤针(细的注射针)刺入厚壁囊4中,脑脊液从无伤针中流出,无伤针接毛细玻璃测压管,测压管长边垂直于地面,读取液面高度,即可反映脑脊液压力;
b、牵拉线2使得引流管1末端呈现“猪尾巴”结构不易脱出;
c、沿着引流管1套入中空塞3,中空塞3连接厚壁囊4;
d、用力按压厚壁囊4,使得中空塞3进入皮下固定,牵拉线2固定于厚壁囊4;
e、使用输液贴固定于皮肤,或者缝合线固定于皮肤;
f、进行引流、鞘注等操作,也通过无伤针进行操作,类同ommaya囊。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用于腰大池的持续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1)的右端活动连接有厚壁囊(4),所述引流管(1)的外侧套设有中空塞(3),所述中空塞(3)套设在厚壁囊(4)与引流管(1)的连接处,所述引流管(1)的本体上外侧开设有对流孔(13),所述引流管(1)的左端密封,所述引流管(1)的密封端右侧连接有牵拉线(2),所述牵拉线(2)的另一端贯穿引流管(1)的内腔且连接有O型拉环(6),所述厚壁囊(4)的左侧设置有转接拉环(44),所述转接拉环(44)与O型拉环(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腰大池的持续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塞(3)包括胀塞柱(31),所述胀塞柱(31)的右端连接有固定柱(32),所述胀塞柱(31)的外侧设置有缝合板(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腰大池的持续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32)的本体右侧开设有对接槽(33)和连接槽(34),所述连接槽(34)位于对接槽(33)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腰大池的持续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壁囊(4)包括囊泡(41),所述囊泡(41)的左侧设置有连接板(43),所述连接板(43)与连接槽(34)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腰大池的持续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囊泡(41)的左侧设置有对接接头(45),所述对接接头(45)与引流管(1)活动连接,所述对接接头(45)与引流管(1)的连接点位于对接槽(33)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腰大池的持续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1)的外侧设置有可以拆卸的穿刺管(5),所述穿刺管(5)设置成三通管,所述引流管(1)的长度大于穿刺管(5)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腰大池的持续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1)包括自留管(11),所述自留管(11)的右端连接有可拆卸的弃用管(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腰大池的持续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壁囊(4)的外侧设置有把手(42),所述中空塞(3)的外侧设置有定位板(36)。
CN202220215996.8U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用于腰大池的持续引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6455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15996.8U CN217645597U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用于腰大池的持续引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15996.8U CN217645597U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用于腰大池的持续引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45597U true CN217645597U (zh) 2022-10-25

Family

ID=83659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1599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645597U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用于腰大池的持续引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455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96786B2 (en) Catheter system and method of introducing an intravenous catheter into a patient
US11547436B2 (en) Transperineal prostate biopsy device,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e
US10716921B2 (en) Methods of using a dual-lumen sheath in intraluminal procedures
US3742958A (en) Suprapubic catheter inserter
CN104274868B (zh) 一种引流套件
EP3272386A1 (de) Vakuumschwammdrainage
US10835724B2 (en) Biopsy spacer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WO2017000850A1 (zh) 穿刺针微创置入导管套件
US20210338267A1 (en) Transperineal prostate biopsy and treatment methods
CN217645597U (zh) 一种用于腰大池的持续引流装置
CN114259612A (zh) 一种用于腰大池的持续引流装置
CN110812538A (zh) 一种一次性胸腔、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装置
EP4132399A1 (en) Transperineal prostate biopsy and treatment methods
CN1024254C (zh) 多孔圆头导管穿刺针
CN111569180A (zh) 一种一次性膀胱灌注器
CN211484699U (zh) 膀胱尿道减张辅助吻合组件
KR20160144019A (ko) 통증 조절용 카테터 장치
Backlund Stereotactic catheter insertion: a new technique
RU26426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подкожного туннеля и проведения эпидурального катетера
CN202289165U (zh) 安全的双管式硬脊膜外麻醉导管
CN1981712A (zh) 空心旋切梭蓝抽吸针
KR20160144018A (ko) 통증 조절용 카테터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0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