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45471U - 一种起床辅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起床辅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45471U
CN217645471U CN202221957253.4U CN202221957253U CN217645471U CN 217645471 U CN217645471 U CN 217645471U CN 202221957253 U CN202221957253 U CN 202221957253U CN 217645471 U CN217645471 U CN 2176454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aded rod
housing
getting
pull rope
pat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5725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涛
李宏韬
任佩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lu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Qingdao
Original Assignee
Qilu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Qingda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lu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Qingdao filed Critical Qilu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Qingdao
Priority to CN20222195725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454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454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454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床辅助装置,包括螺纹杆、手动行走结构、罩壳和起床拉绳;其中螺纹杆通过安装结构安装在病床上方,具有外螺纹;手动行走结构套设在螺纹杆上,并与螺纹杆实现螺纹连接;罩壳套设在手动行走结构外部,通过导向结构可滑动地安装在螺纹杆上,能够被手动行走结构驱动延螺纹杆轴向来回移动;起床拉绳安装在罩壳上;在具体使用时,病人通过拉动手动行走结构,可以调整罩壳在螺纹杆上的位置,进而调整起床拉绳的位置,从而调整起床角度,方便病人借助起床拉绳起床或翻身;螺纹杆设置在病床的正上方,病人借助起床拉绳起床或翻身时,不容易将自己拉向床尾,也不易发生左右摇摆,使用更加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起床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护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床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髋关节、膝关节的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严重关节病变、老年股骨颈骨折及部分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最有效方法。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关节疾病日益增多,关节置换术可以重建病变关节的功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现在已经作为一种成熟的治疗手段在国内外广泛应用。
病人在进行完髋关节、膝关节的关节置换手术后,疼痛感较强,需要家属全程看护,基本无法自己起床、翻身,大多数陪护家属的责任心较强,能够及时帮助病人起床翻身,但也有一些病人家属的责任心不强,护理不周,病人起床、翻身困难;另外,病人进行完髋关节、膝关节的关节置换手术后,虽然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但加强身体的拉伸锻炼十分重要,否则容易发生肌肉黏连,肌肉萎缩,不利于病人身体的快速恢复。
中国专利文献CN203988781U公开了一种患者辅助起床拉环,由拉环带、和与拉环带连接的绑带组成,通过绑带绑缚在床头或其他固定物上,患者手握带有波纹状的弧形软管或环形软管的拉环带,试探加力,借用上肢力量辅助起床、翻身,同时也可以加强身体锻炼,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中国专利文献CN209475015U公开了一种起床助力装置,包括活动助力带、手握部和连接部,连接部设置在活动助力带上,活动助力带通过连接部形成一个环形;连接部为用于将活动助力带形成一个环形并调节活动助力带环形周长的连接部;活动助力带与手握部连接。躺在床上的使用者手握住手握部上的护手部后,将手握部往自身方向施力,手握部通过环形活动助力带将力传递至床杆上,床杆产生反作用力后通过环形活动助力带和手握部施加给使用者,使用者利用该反作用力在床上做起,完成起床或翻身等动作。
上述专利文献中的辅助起床拉环或起床助力装置,均能够帮助患者起床或翻身,然而其使用的绑带或助力带均是绑在床头或床杆上,患者平躺在床上,通过拉环或手握部拉动绑带或助力带时,由于是水平用力,不易起身,而且容易把身体拉向床尾,一旦手术侧肢体触碰到床尾,患者的痛感强烈,而且水平方向施力起床时,患者有可能发生身体的左右摇摆,十分危险。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更加安全方便的起床辅助装置,是现有技术中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辅助起床拉环或起床助力装置,均是通过绑带或助力带绑在床尾或床杆上,患者施力是水平施力,容易将身体拉向床尾,触碰到手术侧肢体导致疼痛或者起床时发生身体左右摇摆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更加安全和方便的起床辅助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床辅助装置,包括:
螺纹杆,通过安装结构可拆卸地安装在病床上方,延伸方向与病床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具有外螺纹;
手动行走结构,套设在所述螺纹杆上,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
罩壳,套设在所述手动行走结构外部,并通过导向结构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螺纹杆上,能够被所述手动行走结构驱动延所述螺纹杆轴向来回移动;
起床拉绳,安装在所述罩壳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手动行走结构包括:
螺纹套筒,螺旋套设在所述螺纹杆上,外壁中部固定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阻挡齿;
行走拉带,包括拉带和均匀布置在所述拉带内侧壁上的驱动件,用于与所述阻挡齿匹配啮合。
作为一种变形设计方案,所述手动行走结构包括:
螺纹套筒,螺旋套设在所述螺纹杆上,外壁中部固定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阻挡齿;
行走拉绳,包括拉绳和均匀布置在所述拉绳上的驱动圆珠,用于与所述阻挡齿匹配啮合;
所述阻挡齿中部具有凹槽,所述拉绳能够进入所述凹槽内,所述驱动圆珠的外径大于所述凹槽的宽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罩壳套设在所述螺纹套筒外侧,且所述罩壳的内壁与所述阻挡齿的顶部靠近设置;所述罩壳的底部开设有一个或两个中部开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向结构包括沿所述螺纹杆轴向开设的至少一个导向槽,和相应设置在所述罩壳的至少一端的至少一个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插入所述导向槽内部实现导向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罩壳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槽,用于安装所述起床拉绳。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罩壳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环形槽,用于安装弹性锻炼绳;
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分别靠近所述罩壳的两端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环形槽的一部分和/或所述第二环形槽的一部分顶部封闭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防护挡环,设置在所述螺纹套筒的外壁上,在一圈所述阻挡齿的两侧各设有一个。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轴承,设置在所述螺纹套筒的外壁上,在一圈所述阻挡齿的两侧各设有一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起床辅助装置,包括螺纹杆、手动行走结构、罩壳和起床拉绳;其中螺纹杆通过安装结构可拆卸地安装在病床上方,延伸方向与病床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具有外螺纹;手动行走结构套设在螺纹杆上,并与螺纹杆实现螺纹连接;罩壳套设在手动行走结构外部,通过导向结构可滑动地安装在螺纹杆上,能够被手动行走结构驱动延螺纹杆轴向来回移动;起床拉绳安装在罩壳上;在具体使用时,首先将整套起床辅助装置装配好,然后通过安装结构固定在病床的床头和床尾上,使螺纹杆处于病床的正上方,且其延伸方向与病床的长度方向基本一致;病人通过拉动手动行走结构,可以调整罩壳在螺纹杆上的位置,进而调整起床拉绳的位置,从而调整起床角度,方便病人借助起床拉绳起床或翻身;螺纹杆设置在病床的正上方,病人借助起床拉绳起床或翻身时,不容易将自己拉向床尾,也不易发生左右摇摆,使用更加安全。本实用新型的起床辅助装置,当病人需要拉动手动行走结构时,拉动行走拉带,行走拉带的驱动件与螺纹套筒的阻挡齿配合,从而拉动螺纹套筒在螺纹杆上移动,调整行走拉带是环形带,通过改变拉动方向,可以改变螺纹套筒在螺纹杆上的移动方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或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起床辅助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螺纹套筒和拉带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螺纹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罩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螺纹杆;11、导向槽;21、螺纹套筒;22、阻挡齿;23、行走拉带;24、拉带;25、驱动件;26、凹槽;3、罩壳;30、中部开口;31、导向块;32、第一环形槽;33、第二环形槽;4、起床拉绳;5、弹性锻炼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有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在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还可以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起床辅助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螺纹杆1、手动行走结构、罩壳3和起床拉绳4,具体的:
螺纹杆1通过安装结构(现有已知的结构即可实现)可拆卸地安装在病床上方,其延伸方向与病床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并具有外螺纹;上述的安装结构可以是图中的支杆结构,两个支杆的顶端与螺纹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可以是通过三向连接头),另外两个支杆的顶端与螺纹杆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同样可以是通过三向连接头),四个支杆的底端通过卡扣或卡箍这样的结构固定在病床的四个角位置。
手动行走结构套设在螺纹杆1上,与螺纹杆1螺纹连接;病人在病床上通过操作手动驱动结构,可以使其在螺纹杆1上来回移动,至于手动行走结构的具体结构在后详述。
罩壳3套设在手动行走结构外部,并通过导向结构可滑动地安装在螺纹杆1上,罩壳3能够被手动行走结构驱动延螺纹杆1轴向来回移动;起床拉绳4,安装在罩壳3上。病人在病床上通过操作手动行走结构,即可调整罩壳3在螺纹杆1上的位置,进而调整起床拉绳的位置,从而可以调整起床角度。图1-2中所画的起床拉绳4的长度是示意性的,实际中可根据需要调整长短。
具体的,参考图2-5所示,手动行走结构包括螺纹套筒21和行走拉带23;其中,螺纹套筒21螺旋套设在螺纹杆1上,外壁中部固定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阻挡齿22;行走拉带23包括拉带24和均匀布置在拉带24内侧壁上的驱动件25,驱动件25用于与阻挡齿22匹配啮合,发生相互阻挡,当拉动行走拉带23进而拉动驱动件25时,驱动件25可以推动阻挡齿22,进而推动螺纹套筒21转动。病人躺在病床上通过拉动行走拉带23,使得固定布置在拉带24内侧的驱动件25与阻挡齿22互相啮合,即可驱动螺纹套筒21在螺纹杆1上转动,进而调整螺纹套筒21在螺纹杆1上的位置。图1-2中所画的拉带24的长度是示意性的,实际中可根据需要调整长短。
作为一种变形设计方案,手动行走结构还可以包括:螺纹套筒21和行走拉绳;其中,螺纹套筒21螺旋套设在螺纹杆1上,外壁中部固定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阻挡齿22;行走拉绳包括拉绳和均匀布置在拉绳上的驱动圆珠,用于与阻挡齿22匹配啮合,发生互相阻挡,当拉动行走拉绳进而拉动驱动圆珠时,驱动圆珠可以推动阻挡齿22,进而推动螺纹套筒21转动;阻挡齿22中部具有凹槽26,拉绳能够进入凹槽26内,驱动圆珠的外径大于凹槽26的宽度,不能通过凹槽26,因而能够发生相互阻挡。
如图3和图6所示,罩壳3套设在螺纹套筒21外侧,且罩壳3的内壁与阻挡齿22的顶部靠近设置;罩壳3的底部开设有一个或两个中部开口30。罩壳3的内壁与阻挡齿22的顶部靠近设置,这样可以防止行走拉带24或行走拉绳从阻挡齿22位置脱出。
导向结构包括沿螺纹杆1轴向开设的至少一个导向槽11,和相应设置在罩壳3的至少一端的至少一个导向块31,导向块31插入导向槽11内部实现导向连接。当病人通过行走拉带24或行走拉绳驱动螺纹套筒21在螺纹杆1上移动时,螺纹套筒21可以推动罩壳3在导向结构的导向下在螺纹杆1上移动而不转动。
罩壳3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槽32,用于安装起床拉绳4;罩壳3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环形槽33,用于安装弹性锻炼绳5;第一环形槽32和第二环形槽33分别靠近罩壳3的两端设置。
起床拉绳4主要用于病人的起床翻身,其不具有弹性;弹性锻炼绳5有一定的弹性,病人可以使用其来做拉伸锻炼。
第一环形槽32的一部分和/或第二环形槽33的一部分顶部封闭设置,如此设置的好处是,起床拉绳4和弹性锻炼绳5均不易脱落。
作为优选设计方案,还包括防护挡环(图中未示出),设置在螺纹套筒21的外壁上,在一圈阻挡齿22的两侧各设有一个。这样同样可以防止行走拉带24或行走拉绳从阻挡齿22位置脱出。
作为优选设计方案,还包括轴承(图中未示出),设置在螺纹套筒21的外壁上,在一圈阻挡齿22的两侧各设有一个,这样可以增强罩壳3的耐压性能。
本实施例中起床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在具体使用时,首先将整套起床辅助装置装配好,然后通过安装结构固定在病床的床头和床尾上,使螺纹杆1处于病床的正上方,且其延伸方向与病床的长度方向基本一致;病人通过拉动手动行走结构,可以调整罩壳3在螺纹杆1上的位置,进而调整起床拉绳4的位置,从而调整起床角度,方便病人借助起床拉绳4起床或翻身;螺纹杆1设置在病床的正上方,病人借助起床拉绳4起床或翻身时,不容易将自己拉向床尾,也不易发生左右摇摆,使用更加安全。
病人可以通过拉线绕过行走拉带23,将其拉向床头一侧,这样可以随时用手拉到行走拉带23;也可以通过拉线将起床拉绳4或弹性锻炼绳5拉向床头一侧,方便随时够到。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创新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起床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螺纹杆(1),通过安装结构可拆卸地安装在病床上方,延伸方向与病床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具有外螺纹;
手动行走结构,套设在所述螺纹杆(1)上,与所述螺纹杆(1)螺纹连接;
罩壳(3),套设在所述手动行走结构外部,并通过导向结构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螺纹杆(1)上,能够被所述手动行走结构驱动延所述螺纹杆(1)轴向来回移动;
起床拉绳(4),安装在所述罩壳(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床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行走结构包括:
螺纹套筒(21),螺旋套设在所述螺纹杆(1)上,外壁中部固定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阻挡齿(22);
行走拉带(23),包括拉带(24)和均匀布置在所述拉带(24)内侧壁上的驱动件(25),用于与所述阻挡齿(22)匹配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床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行走结构包括:
螺纹套筒(21),螺旋套设在所述螺纹杆(1)上,外壁中部固定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阻挡齿(22);
行走拉绳,包括拉绳和均匀布置在所述拉绳上的驱动圆珠,用于与所述阻挡齿(22)匹配啮合;
所述阻挡齿(22)中部具有凹槽(26),所述拉绳能够进入所述凹槽(26)内,所述驱动圆珠的外径大于所述凹槽(26)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起床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3)套设在所述螺纹套筒(21)外侧,且所述罩壳(3)的内壁与所述阻挡齿(22)的顶部靠近设置;所述罩壳(3)的底部开设有一个或两个中部开口(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床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包括沿所述螺纹杆(1)轴向开设的至少一个导向槽(11),和相应设置在所述罩壳(3)的至少一端的至少一个导向块(31),所述导向块(31)插入所述导向槽(11)内部实现导向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床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3)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槽(32),用于安装所述起床拉绳(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床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3)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环形槽(33),用于安装弹性锻炼绳(5);
所述第一环形槽(32)和所述第二环形槽(33)分别靠近所述罩壳(3)的两端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起床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槽(32)的一部分和/或所述第二环形槽(33)的一部分顶部封闭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床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挡环,设置在所述螺纹套筒(21)的外壁上,在一圈所述阻挡齿(22)的两侧各设有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起床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设置在所述螺纹套筒(21)的外壁上,在一圈所述阻挡齿(22)的两侧各设有一个。
CN202221957253.4U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起床辅助装置 Active CN2176454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57253.4U CN217645471U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起床辅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57253.4U CN217645471U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起床辅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45471U true CN217645471U (zh) 2022-10-25

Family

ID=83687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57253.4U Active CN217645471U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起床辅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454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83960B1 (en) Orthopaedic apparatus for walking and rehabilitating motion-injured persons
CN219230587U (zh) 一种柔度可调的髋关节外骨骼康复装置
CN208193530U (zh) 一种医学护理用气压式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装置
CN106333758A (zh) 一种多功能宠物康复台
CN205598064U (zh) 一种儿科临床o型腿矫正装置
CN217645471U (zh) 一种起床辅助装置
CN206044929U (zh) 一种肢体训练康复装置
CN109998728A (zh) 一种可调式动物针灸保定架
CN206183881U (zh) 一种下肢多部位肌力训练器
KR100718059B1 (ko) 운동보조장치
CN212817882U (zh) 一种关节外科术后肢体锻炼装置
CN111494156B (zh) 半月板修复术后康复仪器
CN108553266A (zh) 一种用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手臂康复训练柔性外骨骼
CN211560964U (zh) 瘫痪病人下肢可调渐进式自动锻炼器材
CN209422204U (zh) 一种约束带
CN113397913A (zh) 一种基于座椅滑动调节机构的医用腿部锻炼器
CN217793732U (zh) 一种骨科用下肢康复训练系统
CN209611657U (zh) 一种腿部神经恢复护理装置
CN212940088U (zh) 一种促进型步行矫正装置
CN219250668U (zh) 一种医用固定带
CN214180718U (zh) 一种创伤骨科诊治用护理带
CN211962302U (zh) 一种骨科牵引装置
CN215021832U (zh) 一种用于骨科护理的辅助移动装置
CN213666594U (zh) 一种用于泌尿外科术后康复护理装置
CN108836653A (zh) 一种骨科用医用康复轮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