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42775U - 一种电解臭氧组件的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解臭氧组件的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42775U
CN217642775U CN202221058404.2U CN202221058404U CN217642775U CN 217642775 U CN217642775 U CN 217642775U CN 202221058404 U CN202221058404 U CN 202221058404U CN 217642775 U CN217642775 U CN 2176427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charging
resistor
electrolytic
microproc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5840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琦锋
何宗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05840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427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427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427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解臭氧组件的控制电路,包括:充电电路,用于在充电时将外部直流电的能量通过充电电路转移至充电电池,而在放电时将充电电池的能量向升压电路、马达模块和微处理器电路提供电能;微处理器电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与电极逆向控制电路,用于在按下或断开开关时输出电解片正向控制信号以及电解片反向控制信号以实现组件反向并启动臭氧电解;电极逆向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电路,用于在所述微处理器电路输出的电解片正向控制信号以及电解片反向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实现电流换向以使电解片每次启动后正负极与上次不同。

Description

一种电解臭氧组件的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解臭氧消毒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解臭氧组件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臭氧又称活氧,具有极强的氧化特点,是最强的氧化剂之一,已被世界公认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杀菌消毒剂。臭氧可以清除和杀灭空气、水、食品中的有毒物质和细菌,去除异味、杀灭常见的大肠杆菌、链球菌、绿脓杆菌、黄金色葡萄球菌、霉菌等。将臭氧溶入水中即可制成臭氧水,臭氧水同样具有极强的杀菌消毒作用,用臭氧水清洗瓜果、蔬菜、衣物、器具等,不仅可以杀菌,而且可以有效的去除表面残留的农药、化学激素、病菌、异味等,并能延长食品的保鲜期。
电解法制备臭氧技术始于1840年,主要是通过直流电对水进行电解,使水在阳极-溶液界面上发生氧化反应产生臭氧。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有利用臭氧水进行消毒的便携产品,其核心是利用电解臭氧组件(即电解臭氧发生器)。
例如,专利号为ZL201721107862.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臭氧水消毒喷壶,该喷壶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喷头、上壶体以及下壶体,喷头底部与上壶体顶部相连,上壶体底部与下壶体顶部相连,上壶体内部设有电解腔,下壶体内部设有设备腔,电解腔和设备腔之间通过隔板相互隔离,设备腔内设有控制电路板分别与电源以及设置于电解腔内的臭氧发生器电连接。
目前,电解臭氧组件工作时都是采用单向电流控制,即电解臭氧组件每次通电时,电流方向均保持一致。但是,对于便捷式电解臭氧消毒装置而言,由于其电解臭氧组件并非持续通电工作,在断电瞬间,电解臭氧组件的隔离膜两侧积聚的氢、氧离子会向相反方向扩散,而反向扩散的氢、氧离子会吸附在阳极、阴极上,一方面,积聚的氢、氧离子容易造成阴、阳极的催化剂层破坏,降低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阴、阳极表面吸附了大量氢、氧离子,导致阴、阳极无法充分与水进行接触,导致使用一段时间后电解臭氧效率、浓度均会严重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解臭氧组件的电极逆向控制电路,既能够防止催化剂层被破坏,还能确保阴、阳极能够充分与水接触,有利于延长电解臭氧组件的使用寿命和保证电解臭氧的工作效率和浓度。
为达上述它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解臭氧组件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充电电路,用于在充电时将外部直流电的能量通过充电电路转移至充电电池,而在放电时将充电电池的能量向升压电路、马达模块和微处理器电路提供电能;
微处理器电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与电极逆向控制电路,用于在按下或断开开关时输出电解片正向控制信号以及电解片反向控制信号以实现组件反向并启动臭氧电解;
电极逆向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电路,用于在所述微处理器电路输出的电解片正向控制信号以及电解片反向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实现电流换向以使电解片每次启动后正负极与上次不同。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升压电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微处理器电路以及电极逆向控制电路,用于在所述微处理器电路输出的升压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电池的输出电源电压升压至设定高压以提供给所述电极逆向控制电路。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马达模块,连接所述充电电路与微处理器电路,用于在所述微处理器电路输出的马达控制信号的控制下使其三极管导通或截止以开启或关闭马达进行抽水。
优选地,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充电电池、充电电路、保护电路,直流电压通过充电插座连接至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电源输入正端和负端,充电电路的输出连接至所述充电电池的正端,所述充电电池的正端连接至所述微处理器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升压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和马达模块的电源输入端。
优选地,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充电芯片(U1)、编程下拉电阻(R9)、温度检测电阻(R10)、若干发光二极管以及若干限流电阻,第一滤波电容(C3),外部直流电正端经充电插座连接至所述充电芯片(U1)的电源输入端,另一端连接至充电芯片(U1)的充电许可端(CE),充电电池的正端(BT+)连接至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至对应限流电阻的一端,各限流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充电芯片(U1)的待机端(STDBY)、充电芯片(U1) 的充电指示端(CHRG)和所述微处理器电路,充电芯片(U1)的充电输出端(BAT)连接至充电电池的正端(BT+)和第一滤波电容(C3)和消毛刺电容(C4)的一端连接,充电电池输出插座(Power)的另一脚和第一滤波电容(C3)和消毛刺电容(C4)的充电电池的地端连接系统地,充电芯片(U1)的温度检测端(TEMP) 连接至温度检测电阻(R10)的一端,充电芯片(U1)的编程端(PROG)连接至编程下拉电阻(R9)的一端,温度检测电阻(R10)的另一端、编程下拉电阻(R9) 的另一端和充电芯片(U1)的地端连接系统地。
优选地,所述升压电路包括升压芯片(U5)、续流二极管(D1)、第二滤波电容(C2)、第一采样电阻(R1)、第二采样电阻(R3)、第一隔离电阻(R11) 和储能电感(L1),充电电池的电源电压正端(BT+)连接至第二滤波电容(C2) 的一端、升压芯片(U5)的电源输入端和储能电感(L1)的一端,储能电感(L1) 的另一端连接升压芯片(U5)的开关信号输出端(SW)和续流二极管(D1)的阳极,续流二极管(D1)的阴极即为设定高压,第一采样电阻(R1)的一公共端连接至设定高压,第一采样电阻(R1)另一公共端连接至第二采样电阻(R3) 的一端和升压芯片(U5)的负反馈端(FB),第二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第二采样电阻(R3)的另一端和升压芯片(U5)的地端连接系统地,升压芯片 (U5)的升压许可端(EN)通过第一隔离电阻(R11)连接至升压许可信号。
优选地,所述微处理器电路包括微处理器(U3)、芯片上拉电阻(R19)、输入隔离电阻(R12)和开关(S1),电源电压正端(BT+)连接至微处理器(U3) 的一脚,微处理器(U3)的另一脚通过输入隔离电阻(R12)连接至开关(S1) 的一端,微处理器(U3)分别输出升压控制信号、马达控制信号、正向控制信号和反向控制信号。
优选地,所述马达模块包括第二隔离电阻(R7)、偏置电阻(R8)、PMOS 管(Q5)和马达插座(B3),马达控制信号连接至第二隔离电阻(R7)的一端,第二隔离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偏置电阻(R8)的一端和PMOS管(Q5)的栅极,偏置电阻(R8)的另一端和PMOS管(Q5)的漏极系统地,PMOS管(Q5)的源极连接马达插座(B3)的一脚,马达插座(B3)的另一脚连接充电电池的正端(BT+),马达连接至马达插座(B3)。
优选地,所述电极逆向控制电路包括电解片控制电路和第一电解片、第二电解片,所述电解片控制电路由第三隔离电阻(R14)、第四隔离电阻(R15)、第一负载电阻(R16)、第二负载电阻(R17)、第一PNP三极管(Q1)、第二 NPN三极管(Q2)、第三PNP三极管(Q3)、第四NPN三极管(Q4)、第六NPN 三极管(Q6)、第七NPN三极管(Q7)和电解片插座(CY)构成,所述正向控制信号通过第三隔离电阻(R14)连接至第六NPN三极管(Q6)的基极,第六NPN 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第一负载电阻(R16)连接至第三PNP三极管(Q3) 的基极,所述反向控制信号通过第四隔离电阻(R15)连接至第七NPN三极管(Q7) 的基极,第七NPN三极管(Q7)的集电极通过第二负载电阻(R17)连接至第一 PNP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三PNP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第一PNP三极管(Q1) 的发射极连接设定高压,第六NPN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第四NPN三极管 (Q4)的基极,第七NPN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第二NPN三极管(Q2)的基极,第四NPN三极管(Q4)的发射极和第二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系统地,第三PNP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二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后连接至电解片插座(CY)的一脚,第四NPN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第一PNP 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后连接至电解片插座(CY)的另一脚,电解片连接至电解片插座(CY)。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解臭氧组件的电极逆向控制电路,通过在电解臭氧组件每次通电时采用逆向电流控制,即每次通电时电流方向与上一次通电时电流方向相反,以此冲击和清除因断电而附着在阴、阳极表面的大量氢、氧离子,既能够防止催化剂层被破坏,还能确保阴、阳极能够充分与水接触,有利于延长电解臭氧组件的使用寿命和保证电解臭氧的工作效率和浓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解臭氧组件的电极逆向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充电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升压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微处理器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马达模块50的电路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电极逆向控制电路60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并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亦可通过其它不同的具体实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解臭氧组件的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解臭氧组件的控制电路,包括:充电电路20、升压电路 30、微处理器(MCU)电路40、马达模块50和电极逆向控制电路60。
其中,充电电路20由充电电池BT、充电电路和充电Type-c插座组成,用于在充电时将外部直流电IN 5V的能量通过充电电路转移至充电电池,而在放电时将充电电池的能量向升压电路30、马达模块40和微处理器(MCU)电路40 提供电能。
升压电路30,用于在微处理器(MCU)电路40输出的升压控制信号BOOST 的控制下将充电电路20的充电电池的输出电源电压BT+升压至设定高压,如 18V。
微处理器(MCU)电路40,用于在按下或断开开关S1时输出升压控制信号 BOOST、马达控制信号CY3、电解片正向控制信号CY1以及电解片反向控制信号 CY2以实现组件反向并启动臭氧电解。
马达模块50,用于在微处理器(MCU)电路40输出的马达控制信号CY3的控制下使PMOS管Q5导通或截止以开启马达进行抽水,以将水抽入电解臭氧组件进行电解出臭氧流出,或关闭马达停止抽水。
电极逆向控制电路60,设置于电解臭氧组件中,由电解片控制电路和电解片组成,用于在微处理器(MCU)电路40输出的电解片正向控制信号CY1以及电解片反向控制信号CY2的控制下实现电流换向以使电解片每次启动后正负极与上次不同,从而避免电解片催化剂层过快的破坏。
直流电压通过充电Type-c插座连接至充电子电路的充电电源输入端,充电电路的输出连接至充电电池的正端,充电电池的正端连接至微处理器(MCU)电路40的电源输入端、升压电路30的电源输入端和马达模块50的电源输入端,微处理器(MCU)电路40的升压控制信号BOOST、马达控制信号CY3、电解片正向控制信号CY1以及电解片反向控制信号CY2分别连接至升压电路30的控制输入端、马达模块50的控制输入端以及马达状态指示灯D3的阴极、电极逆向控制电路60的控制输入端,马达模块50的输出端和电极逆向控制电路60的输出端分别连接马达和电解片。
如图2所示,充电芯片U1、编程下拉电阻R9、温度检测电阻R10、发光二极管D3、D4、D5以及限流电阻R2、R5组成充电电路,第一滤波电容C3、消毛刺电容C4组成保护电路,B1为充电电池插座,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充电电路可以提供最大1A电流,充电电压恒定在4.2V,待机低功耗可低至2uA,当电路电流超过3A时,由锂电池保护电路开启保护功能而停止输出。
具体地,外部直流电正端经充电Type-c插座的1脚(IN 5V)连接至充电芯片U1的电源输入端VCC(4脚),另一端连接至充电芯片U1的充电许可端CE (8脚),电源电压正端BT+(即充电电池正端)连接至发光二极管D3、D4、D5 的阳极,发光二极管D4、D5、D3分别为充电指示灯、充电指示灯和马达状态指示灯,发光二极管D4、D5的阴极分别连接至限流电阻R2、R5的一端,限流电阻R2、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充电芯片U1的待机端STDBY(6脚)、充电芯片U1的充电指示端CHRG(7脚)和微处理器U3的马达控制信号CY3(4脚),发光二极管D3的阴极通过限流电阻R4连接至微处理器U3的3脚(马达控制信号CY3),充电芯片U1的充电输出端BAT(5脚)连接至充电电池BT的正端BT+、第一滤波电容C3的一端、充电电池输出插座B1的1脚,充电电池BT的负端、第一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充电电池输出电池插座B1的2脚的地端GND连接系统地,充电芯片U1的温度检测端TEMP(1脚)连接至温度检测电阻R10的一端,充电芯片U1的编程端PROG(2脚)连接至编程下拉电阻R9的一端,温度检测电阻R10的另一端、编程下拉电阻R9的另一端和充电芯片U1的地端GND (3脚)连接至充电插座DC1的2脚(外部直流电源地,即充电电源地)。
如图3所示,升压电路30由升压芯片U5、续流二极管D1、第二滤波电容 C2、消毛刺电容C5、第一采样电阻R1、第二采样电阻R3、第一隔离电阻R11和储能电感L1组成,图中所示升压电路可将充电电路20的充电电池电压升到18V 给电解片提供足量的电能,具体地,充电电池BT的正端BT+连接至第一滤波电容C3的一端、升压芯片U5的电源输入端IN和储能电感L1的一端,储能电感 L1的另一端连接升压芯片U5的开关信号输出端SW和续流二极管D1的阳极,续流二极管D1的阴极即为输出高压18V,第一采样电阻R1和消毛刺电容C5的一公共端连接至高压18V,另一公共端连接至第二采样电阻R3的一端和升压芯片 U5的负反馈端FB,第二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第二采样电阻R3的另一端和升压芯片U5的地端GND连接系统地,升压芯片U5的升压许可端EN通过第一隔离电阻R11连接至升压许可信号BOOST。
如图4所示,微处理器(MCU)电路40由微处理器U3、输入隔离电阻R12 和开关S1组成,其中,电源电压BT+连接至微处理器U3的1脚,微处理器U3 的1脚通过芯片上拉电阻R19连接至开关S1的一端,开关S1的另一端接系统地,微处理器U3的2脚通过第二输入隔离电阻R12连接至开关S1,微处理器 U3的4脚、5脚、6脚、3脚分别输出反向控制信号CY2、升压许可信号BOOST、正向控制信号CY1和马达控制信号CY3。
如图5所示,马达模块50由第二隔离电阻R7、偏置电阻R8、PMOS管Q5和马达插座B3组成,马达控制信号CY3连接至第二隔离电阻R7的一端,第二隔离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偏置电阻R8的一端和PMOS管Q5的栅极,偏置电阻R8 的另一端和PMOS管Q5的漏极接系统地,PMOS管Q5的源极连接马达插座B3的 2脚,马达插座B3的1脚连接充电电池BT的正端BT+,马达连接至马达插座B3。
如图6所示,电解片控制电路由第三隔离电阻R14、第四隔离电阻R15、第一负载电阻R16、第二负载电阻R17、第一PNP三极管Q1、第二NPN三极管Q2、第三PNP三极管Q3、第四NPN三极管Q4、第六NPN三极管Q6、第七NPN三极管 Q7和电解片插座CY组成,具体地,正向控制信号CY1通过第三隔离电阻R14连接至第六NPN三极管Q6的基极,第六NPN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第一负载电阻R16连接至第三PNP三极管Q3的基极,反向控制信号CY2通过第四隔离电阻R15连接至第七NPN三极管Q7的基极,第七NPN三极管Q7的集电极通过第二负载电阻R17连接至第一PNP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一PNP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三PNP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高压18V,第七NPN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第二NPN三极管Q2的基极,第六NPN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第四NPN三极管 Q4的基极,第二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第四NPN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系统地,第一PNP三极管Q1之集电极与第四NPN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后连接至电解片插座CY的1脚,第三PNP三极管Q3集电极与第二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后连接至电解片插座CY的2脚,电解片连接至电解片插座。
当电解片正向控制信号CY1为高时,Q3 Q4 Q6导通,高压18V从Q3发射极流入,依次经过Q3集电极、CY的2脚、电解片2、液体、电解片1、CY的1脚, Q4发射极到地,此时电解片2为正,电解片1为负,当电解片反向控制信号CY2 为高时,Q1 Q2 Q7导通,高压18V从Q1发射极流入,依次经过Q1集电极、CY 的1脚、电解片1、液体、电解片2、CY的2脚,Q2发射极到地,此时电解片2 为负,电解片1为正,成功实现电解片正负对调。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解臭氧组件的电极逆向控制电路,在电解臭氧组件每次通电时,通过采用逆向电流控制,即每次通电时电流方向与上一次通电时电流方向相反,以此冲击和清除因断电而附着在阴、阳极表面的大量氢、氧离子,既能够防止催化剂层被破坏,还能确保阴、阳极能够充分与水接触,有利于延长电解臭氧组件的使用寿命和保证电解臭氧的工作效率和浓度。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与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权利要求书所列。

Claims (9)

1.一种电解臭氧组件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充电电路,用于在充电时将外部直流电的能量通过充电电路转移至充电电池,而在放电时将充电电池的能量向升压电路、马达模块和微处理器电路提供电能;
微处理器电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与电极逆向控制电路,用于在按下或断开开关时输出电解片正向控制信号以及电解片反向控制信号以实现组件反向并启动臭氧电解;
电极逆向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电路,用于在所述微处理器电路输出的电解片正向控制信号以及电解片反向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实现电流换向以使电解片每次启动后正负极与上次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解臭氧组件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升压电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微处理器电路以及电极逆向控制电路,用于在所述微处理器电路输出的升压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电池的输出电源电压升压至设定高压以提供给所述电极逆向控制电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解臭氧组件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马达模块,连接所述充电电路与微处理器电路,用于在所述微处理器电路输出的马达控制信号的控制下使其三极管导通或截止以开启或关闭马达进行抽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解臭氧组件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充电电池、充电电路、保护电路,直流电压通过充电插座连接至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电源输入正端和负端,充电电路的输出连接至所述充电电池的正端,所述充电电池的正端连接至所述微处理器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升压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和马达模块的电源输入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解臭氧组件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充电芯片(U1)、编程下拉电阻(R9)、温度检测电阻(R10)、若干发光二极管以及若干限流电阻,第一滤波电容(C3),外部直流电正端经充电插座连接至所述充电芯片(U1)的电源输入端,另一端连接至充电芯片(U1)的充电许可端(CE),充电电池的正端(BT+)连接至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至对应限流电阻的一端,各限流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充电芯片(U1)的待机端(STDBY)、充电芯片(U1)的充电指示端(CHRG)和所述微处理器电路,充电芯片(U1)的充电输出端(BAT)连接至充电电池的正端(BT+)和第一滤波电容(C3)和消毛刺电容(C4)的一端连接,充电电池输出插座(Power)的另一脚和第一滤波电容(C3)和消毛刺电容(C4)的充电电池的地端连接系统地,充电芯片(U1)的温度检测端(TEMP)连接至温度检测电阻(R10)的一端,充电芯片(U1)的编程端(PROG)连接至编程下拉电阻(R9)的一端,温度检测电阻(R10)的另一端、编程下拉电阻(R9)的另一端和充电芯片(U1)的地端连接系统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解臭氧组件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包括升压芯片(U5)、续流二极管(D1)、第二滤波电容(C2)、第一采样电阻(R1)、第二采样电阻(R3)、第一隔离电阻(R11)和储能电感(L1),充电电池的电源电压正端(BT+)连接至第二滤波电容(C2)的一端、升压芯片(U5)的电源输入端和储能电感(L1)的一端,储能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升压芯片(U5)的开关信号输出端(SW)和续流二极管(D1)的阳极,续流二极管(D1)的阴极即为设定高压,第一采样电阻(R1)的一公共端连接至设定高压,第一采样电阻(R1)另一公共端连接至第二采样电阻(R3)的一端和升压芯片(U5)的负反馈端(FB),第二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第二采样电阻(R3)的另一端和升压芯片(U5)的地端连接系统地,升压芯片(U5)的升压许可端(EN)通过第一隔离电阻(R11)连接至升压许可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解臭氧组件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电路包括微处理器(U3)、芯片上拉电阻(R19)、输入隔离电阻(R12) 和开关(S1),电源电压正端(BT+)连接至微处理器(U3)的一脚,微处理器(U3)的另一脚通过输入隔离电阻(R12)连接至开关(S1)的一端,微处理器(U3)分别输出升压控制信号、马达控制信号、正向控制信号和反向控制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解臭氧组件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模块包括第二隔离电阻(R7)、偏置电阻(R8)、PMOS管(Q5)和马达插座(B3),马达控制信号连接至第二隔离电阻(R7)的一端,第二隔离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偏置电阻(R8)的一端和PMOS管(Q5)的栅极,偏置电阻(R8)的另一端和PMOS管(Q5)的漏极系统地,PMOS管(Q5)的源极连接马达插座(B3)的一脚,马达插座(B3)的另一脚连接充电电池的正端(BT+),马达连接至马达插座(B3)。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解臭氧组件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逆向控制电路包括电解片控制电路和第一电解片、第二电解片,所述电解片控制电路由第三隔离电阻(R14)、第四隔离电阻(R15)、第一负载电阻(R16)、第二负载电阻(R17)、第一PNP三极管(Q1)、第二NPN三极管(Q2)、第三PNP三极管(Q3)、第四NPN三极管(Q4)、第六NPN三极管(Q6)、第七NPN三极管(Q7)和电解片插座(CY)构成,所述正向控制信号通过第三隔离电阻(R14)连接至第六NPN三极管(Q6)的基极,第六NPN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第一负载电阻(R16)连接至第三PNP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反向控制信号通过第四隔离电阻(R15)连接至第七NPN三极管(Q7)的基极,第七NPN三极管(Q7)的集电极通过第二负载电阻(R17)连接至第一PNP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三PNP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第一PNP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设定高压,第六NPN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第四NPN三极管(Q4)的基极,第七NPN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第二NPN三极管(Q2)的基极,第四NPN三极管(Q4)的发射极和第二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系统地,第三PNP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二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后连接至电解片插座(CY)的一脚,第四NPN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第一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后连接至电解片插座(CY)的另一脚,电解片连接至电解片插座(CY)。
CN202221058404.2U 2022-05-06 2022-05-06 一种电解臭氧组件的控制电路 Active CN2176427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58404.2U CN217642775U (zh) 2022-05-06 2022-05-06 一种电解臭氧组件的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58404.2U CN217642775U (zh) 2022-05-06 2022-05-06 一种电解臭氧组件的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42775U true CN217642775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50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58404.2U Active CN217642775U (zh) 2022-05-06 2022-05-06 一种电解臭氧组件的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427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0799B (zh) 一种便携式喷雾杀菌消毒清洁机
CN105565467A (zh) 一种杀菌消毒器
CN217642775U (zh) 一种电解臭氧组件的控制电路
CN215479886U (zh) 一种自来水消毒杀菌过滤器
CN211151816U (zh) 一种应用于臭氧水产生装置中的启动电路及臭氧水喷壶
CN211142191U (zh) 一种臭氧发生控制电路及臭氧水喷壶
CN205693935U (zh) 便携式水杀菌产品控制电路和便携式水杀菌装置
CN108483562A (zh) 一种净水设备控制系统
CN110668402B (zh) 一种臭氧发生装置
CN203677591U (zh) 便携式低温等离子空气消毒清洁器
CN211908431U (zh) 一种用于吸尘器的锂电池管理电路
CN215925091U (zh) 一种次氯酸发生器的电解控制电路
CN204243882U (zh) 一种按摩器的电源管理装置
CN205419888U (zh) 一种杀菌消毒器
CN213232525U (zh) 一种消毒液制备电路、消毒液制造机及消毒设备
CN219070024U (zh) 果蔬清洗机
CN213404763U (zh) 一种便携式果蔬消毒器
CN220822658U (zh) 一种冰箱除味器电路
CN218771840U (zh) 一种使用电机驱动芯片的电机保护电路
CN217627723U (zh) 电极翻转电路及清洁机器人基站
CN218552150U (zh) 一种果蔬清洗机
CN213526567U (zh) 一种卫生间杀菌消毒器
CN221202221U (zh) 一种电器设备的供电控制装置及电器设备
CN219756595U (zh) 一种具有杀菌功能的加湿器电路及加湿器
CN217401113U (zh) 一种水泵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