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42036U - 智能排插 - Google Patents

智能排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42036U
CN217642036U CN202221518626.8U CN202221518626U CN217642036U CN 217642036 U CN217642036 U CN 217642036U CN 202221518626 U CN202221518626 U CN 202221518626U CN 217642036 U CN217642036 U CN 2176420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printed circuit
shell
intelligence
control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1862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海峰
耿蓓蓓
赵东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gm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gm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gm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gm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1862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420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420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420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插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智能排插,包括:壳体、多个导电插口、多个继电器元件、第一印制电路板及第二印制电路板;多个导电插口设于壳体内;多个导电插口沿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多个继电器元件与多个导电插口一一对应设置,多个继电器元件当中的一部分设于第一印制电路板上,多个继电器元件当中的其余部分设于第二印制电路板上;导电插口通过对应的继电器元件与电源线电连接;第一印制电路板与第二印制电路板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分设于壳体的两端,第一印制电路板与第二印制电路板均与壳体的宽度方向垂直;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分体式的第一印制电路板与第二印制电路板,减小了智能排插宽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

Description

智能排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排插。
背景技术
智能排插是指在普通排插的基础上增加了联网、远程控制及快充等多种智能化功能的设备,满足了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需求。
由于智能排插上集成了多种智能化功能,相应地,智能排插的内部设置了多种电子元件,因此现有的智能排插的尺寸较大,占用了较大的空间,用户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排插,用以解决或改善现有智能排插存在体积较大,导致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排插,包括:壳体、多个导电插口、多个继电器元件、第一印制电路板及第二印制电路板;多个所述导电插口设于所述壳体内;多个所述导电插口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多个所述继电器元件与多个所述导电插口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继电器元件当中的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上,多个所述继电器元件当中的其余部分设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上;所述导电插口通过对应的所述继电器元件与电源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均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分设于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均与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排插,所述智能排插还包括:控制芯片与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无线通讯模块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无线通讯模块通讯连接,所述无线通讯模块用于与终端设备通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分别与多个所述继电器元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排插,所述智能排插还包括:第一指示灯;所述第一指示灯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排插,所述智能排插还包括:第三印制电路板与多个第二指示灯;多个所述第二指示灯与多个所述导电插口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指示灯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所述第三印制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三印制电路板与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指示灯与多个所述第二指示灯均设于所述第三印制电路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排插,所述智能排插还包括:定时元件;所述定时元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定时元件与所述控制芯片通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排插,所述智能排插还包括:计时元件;所述计时元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计时元件与所述控制芯片通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排插,所述智能排插还包括:多个开关;多个所述开关设于所述壳体上,多个所述开关与多个所述导电插口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导电插口通过对应的所述开关与电源线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排插,所述智能排插还包括:铜带;所述铜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连接,所述铜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排插,所述壳体上设有多个插孔组;多个所述插孔组与多个所述导电插口一一对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排插,所述智能排插还包括:保护门组件;所述保护门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保护门组件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插孔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排插,通过设置第一印制电路板与第二印制电路板,第一印制电路板与第二印制电路板上的继电器元件用于控制对应导电插口的通电或断电,第一印制电路板设于壳体内的一端,第二印制电路板设于壳体内的另一端,即第一印制电路板与第二印制电路板呈分体式设计,且第一印制电路板与第二印制电路板均与壳体的宽度方向垂直,相较于一整块印制电路板,呈分体式排布的第一印制电路板与第二印制电路板在壳体的宽度方向减小了占用空间,从而减小了壳体的宽度,进而减小了智能排插的整体体积,相应地,减小了智能排插的占用空间,一方面,降低了智能排插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排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不包括壳体);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排插的仰视结构示意图(不包括壳体);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排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壳体;11:插孔组;2:导电插口;31:第一印制电路板;32:第二印制电路板;33:第三印制电路板;41:火线;42:零线;43:地线;5:控制芯片;61:无线通讯模块;62:定时元件;63:计时元件;71:第一指示灯;72:第二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排插。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智能排插包括:壳体1、多个导电插口2、多个继电器元件、第一印制电路板31及第二印制电路板32。
多个导电插口2设于壳体1内;多个导电插口2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多个继电器元件与多个导电插口2一一对应设置,多个继电器元件当中的一部分设于第一印制电路板31上,多个继电器元件当中的其余部分设于第二印制电路板32上;导电插口2通过对应的继电器元件与电源线电连接;第一印制电路板31与第二印制电路板32均设于壳体1内,第一印制电路板31与第二印制电路板32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分设于壳体1的两端,第一印制电路板31与第二印制电路板32均与壳体1的宽度方向垂直。
具体地,本实施例所示的智能排插,通过设置第一印制电路板31与第二印制电路板32,第一印制电路板31与第二印制电路板32上的继电器元件用于控制对应导电插口2的通电或断电,第一印制电路板31设于壳体1内的一端,第二印制电路板32设于壳体1内的另一端,即第一印制电路板31与第二印制电路板32呈分体式设计,且第一印制电路板31与第二印制电路板32均与壳体1的宽度方向垂直,相较于一整块印制电路板,呈分体式排布的第一印制电路板31与第二印制电路板32在壳体1的宽度方向减小了占用空间,从而减小了壳体1的宽度,进而减小了智能排插的整体体积,相应地,减小了智能排插的占用空间,一方面,降低了智能排插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此应指出的是,本实施例所示的导电插口2包括三位插口与两位插口,以三位插口为例,三位插口的每个插口均由两个相对设置的弹性导电片形成,常用的导电片为铜片;三位插口的火线插口与电源线的火线41电连接,三位插口的零线插口与电源线的零线42电连接,三位插口的地线插口与电源线的地线43电连接;其中继电器元件控制的是每个导电插口2对应的火线41的通断。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印制电路板31与第二印制电路板32均为本领域公知的PCB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缩写为PCB);壳体1的长度方向为图1至图3中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的方向,壳体1的宽度方向为图1至图3中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的方向,图1和图2中用虚线示意了壳体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智能排插还包括:控制芯片5与无线通讯模块61;控制芯片5与无线通讯模块61设于壳体1内,控制芯片5与无线通讯模块61通讯连接,无线通讯模块61用于与终端设备通讯连接;控制芯片5分别与多个继电器元件连接。
具体地,无线通讯模块61可以包括Wi-Fi模块,用户通过启用Wi-Fi模块,以实现智能排插与室内的Wi-Fi连接,从而实现智能排插与用户的终端设备之间的通讯连接,用户可以远程向控制芯片5发送控制指令,由控制芯片5对应控制继电器元件,从而控制各个导电插口2的通电或断电。
其中,用户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或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内置有与智能排插关联的APP,用户可在APP界面向控制芯片5发送指令;控制芯片5的型号为ESP-WROOM-32D。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智能排插还包括:第一指示灯71;第一指示灯71与控制芯片5连接。
具体地,通过设置第一指示灯71,用户可以知晓智能排插与室内Wi-Fi的连接状态,在智能排插与室内Wi-Fi断开的情况下,控制芯片5可控制第一指示灯71显示黄色,在智能排插与室内Wi-Fi连接的情况下,控制芯片5可控制第一指示灯71显示蓝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智能排插还包括:第三印制电路板33与多个第二指示灯72;多个第二指示灯72与多个导电插口2一一对应设置,多个第二指示灯72分别与控制芯片5连接;第三印制电路板33设于壳体1内,第三印制电路板33与壳体1的宽度方向垂直;第一指示灯71与多个第二指示灯72均设于第三印制电路板33上。
具体地,通过设置多个第二指示灯72,用户可知晓每个导电插口2的通电状态;在导电插口2处于断电的情况下,控制芯片5控制对应的第二指示灯72关闭,在导电插口2处于通电的情况下,控制芯片5控制对应的第二指示灯72开启;其中,第三印制电路板33也为本领域公知的PCB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智能排插还包括:定时元件62;定时元件62设于壳体1内,定时元件62与控制芯片5通讯连接。
具体地,用户可通过智能手机上的APP设置对应导电插口2的通电或断电的时刻,并将时刻信息存储至定时元件62内,当到达预设的时刻后,控制芯片5通过控制对应的继电器元件,以实现对应导电插口2的通电或断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智能排插还包括:计时元件63;计时元件63设于壳体1内,计时元件63与控制芯片5通讯连接。
具体地,用户可通过智能手机上的APP设置倒计时时长,并将倒计时信息存储至计时元件63内,当达到预设的倒计时后,控制芯片5通过控制对应的继电器元件,以实现对应导电插口2的通电或断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示的智能排插还包括:多个开关;多个开关设于壳体1上,多个开关与多个导电插口2一一对应设置,导电插口2通过对应的开关与电源线电连接。
具体地,在智能排插与室内Wi-Fi断开的情况下,可通过开关控制对应的导电插口2的通电或断电;其中,开关控制的是每个导电插口2对应的火线41的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示的智能排插还包括:铜带;铜带的一端与第一印制电路板31连接,铜带的另一端与第二印制电路板32连接。
具体地,通过铜带实现第一印制电路板31与第二印制电路板32的连接,使得第一印制电路板31与第二印制电路板32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减少了装配的工序,提升了装配的效率,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壳体1上设有多个插孔组11;多个插孔组11与多个导电插口2一一对应设置。
具体地,图3示意了壳体1上设有四个插孔组11,每个插孔组11包括一个三位插孔和一个两位插孔,相应地,壳体1内对应设有四个导电插口2,智能排插上可以插接四个用电器,进而可以控制四个用电器的通电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示的智能排插还包括:保护门组件;保护门组件设于壳体1内,保护门组件用于打开或关闭插孔组11。
具体地,通过设置保护门组件,在插孔组未插接用电器的插头时,保护门组件用于关闭三位插孔和两位插孔,从而防止异物通过插孔进入智能排插内,同时防止用户的触电,以保证智能排插的用电安全。
其中,保护门组件包括门体与弹簧,门体与壳体1转动连接,弹簧的一端与门体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壳体1连接,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门体封盖插孔,在用电器的插头伸入插孔内时,插头推动门体转动,从而打开插孔。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排插,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多个导电插口、多个继电器元件、第一印制电路板及第二印制电路板;
多个所述导电插口设于所述壳体内;多个所述导电插口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多个所述继电器元件与多个所述导电插口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继电器元件当中的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上,多个所述继电器元件当中的其余部分设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上;所述导电插口通过对应的所述继电器元件与电源线电连接;
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均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分设于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均与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排插,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排插还包括:控制芯片与无线通讯模块;
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无线通讯模块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无线通讯模块通讯连接,所述无线通讯模块用于与终端设备通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分别与多个所述继电器元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排插,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排插还包括:第一指示灯;
所述第一指示灯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排插,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排插还包括:第三印制电路板与多个第二指示灯;
多个所述第二指示灯与多个所述导电插口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指示灯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
所述第三印制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三印制电路板与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指示灯与多个所述第二指示灯均设于所述第三印制电路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排插,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排插还包括:定时元件;
所述定时元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定时元件与所述控制芯片通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排插,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排插还包括:计时元件;
所述计时元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计时元件与所述控制芯片通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排插,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排插还包括:多个开关;
多个所述开关设于所述壳体上,多个所述开关与多个所述导电插口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导电插口通过对应的所述开关与电源线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排插,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排插还包括:铜带;
所述铜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连接,所述铜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排插,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上设有多个插孔组;多个所述插孔组与多个所述导电插口一一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排插,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排插还包括:保护门组件;
所述保护门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保护门组件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插孔组。
CN202221518626.8U 2022-06-16 2022-06-16 智能排插 Active CN2176420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18626.8U CN217642036U (zh) 2022-06-16 2022-06-16 智能排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18626.8U CN217642036U (zh) 2022-06-16 2022-06-16 智能排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42036U true CN217642036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27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18626.8U Active CN217642036U (zh) 2022-06-16 2022-06-16 智能排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420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49105U (zh) 一种自动短路保护的插座
CN217642036U (zh) 智能排插
US20080248667A1 (en) Power strip for computer and related computer peripherals
CN205407325U (zh) 移动电源充电装置
CN111029818A (zh) 可插拔的卡座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1320488U (zh) 智能插座
CN104934822A (zh) 智能插座及智能插座控制系统
CN209730833U (zh) 一种带智能高保真音响及led小夜灯的智能usb墙壁充电器
CN204793500U (zh) 智能插座及智能插座控制系统
CN101521340B (zh) 可控制远端电源的双电源插座组设备
CN208955346U (zh) 紧凑型智能排插
CN208111861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排插
CN111987541A (zh) 一种安全电源线
CN213717182U (zh) 一种同步控制电源排插
CN102479933B (zh) 一种电池及具有该电池的电子装置
CN220653029U (zh) 一种信息采集装置及充能装置
CN213753325U (zh) 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连接器
CN206742590U (zh) 一种高效装配保护门及象棋炮磁控开关的遥控照明排插
CN211958007U (zh) 一种自锁功能接线板
CN210296692U (zh) 智能插座
CN210722886U (zh) LoRa开关
CN217903604U (zh) 一种开关插座
CN219295340U (zh) 一种带分体式开关总成的汽车拓展坞
CN217062733U (zh) 接通显示插座
CN210692931U (zh) 一种一键联网的智能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