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41489U - 一种基于压缩气体的电池弹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压缩气体的电池弹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41489U
CN217641489U CN202220741767.XU CN202220741767U CN217641489U CN 217641489 U CN217641489 U CN 217641489U CN 202220741767 U CN202220741767 U CN 202220741767U CN 217641489 U CN217641489 U CN 2176414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ejection
bms
compressed gas
passage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4176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金伟
曼苏乐
徐雅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TIANM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TIANM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TIANM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TIANM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4176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414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414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414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压缩气体的电池弹射装置,包括BMS设备、气体供应设备以及若干个电池弹射单元,每个电池弹射单元包括用于容纳电池的弹射通道、第一插接连接器和波纹管,弹射通道一端开口,另一端设有安装板,第一插接连接器固定在安装板上,电池位于弹射通道内,BMS设备通过BMS线分别与各个电池弹射单元的弹射通道内的电池连接,电池的电极与第一插接连接器连接,波纹管位于电池和安装板之间,且连接有分管道,气体供应设备连接有主管道,分管道与主管道连通,分管道上设有与BMS设备电性连接的第二电磁阀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性高、可靠性高、反应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压缩气体的电池弹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保护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压缩气体的电池弹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量储能系统使用锂电池作为储能介质,锂电池通过串、并联等方式形成大功率、大容量的锂电池组,锂离子电池通常是非常安全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会引发火灾和爆炸,例如锂离子电池受到其充放电时的高温环境以及受到外接刺穿或碰撞挤压后容易发生自燃或爆炸,造成严重事故,而储能系统装载有大量电池,如果不能及时发现锂离子电池故障,并及时拆除故障电池,故障电池会将热量传递至其它电池,形成连锁反应,对事故造成二次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基于压缩气体的电池弹射装置,安全性高,可靠性高,反应速度快,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压缩气体的电池弹射装置,包括BMS设备、气体供应设备以及若干个电池弹射单元,每个电池弹射单元包括用于容纳电池的弹射通道、第一插接连接器和波纹管,所述的弹射通道一端开口,另一端设有安装板,所述的第一插接连接器固定在安装板上,所述的电池位于弹射通道内,所述的BMS设备通过BMS线分别与各个电池弹射单元的弹射通道内的电池连接,所述的电池的电极与第一插接连接器连接,所述的波纹管位于电池和安装板之间,且连接有分管道,所述的气体供应设备连接有主管道,所述的分管道与主管道连通,所述的分管道上设有与BMS 设备电性连接的第二电磁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的主管道上设有与BMS设备电性连接的第一电磁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的气体供应设备为高压气瓶。
进一步地,所述的气体供应设备为气体发生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盖板,所述的盖板活动设置在弹射通道的开口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的盖板上端铰接在弹射通道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回收管道,所述的回收管道与弹射通道开口一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回收管道竖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弹射通道沿水平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BMS设备通过第二插接连接器连接BMS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基于压缩气体的电池弹射装置将电池置于弹射通道,弹射通道一端开口,另一端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与电池电极匹配的第一插接连接器,第一插接连接器插入后电极后电池的位置固定,电池和安装板之间设有与气体供应设备连通的可伸缩波纹管,气体供应设备和波纹管之间的管道上设有与BMS设备电性连接的电磁阀门,BMS设备实时监控电池的故障信息,当电池发生故障时, BMS设备立即控制电磁阀门阀门打开,气体供应设备向波纹管中充气,波纹管发生膨胀,对电池产生冲击力,电极与第一插接连接器脱离,电池从而被弹射出弹射通道,及时将发生故障的电池从储能系统中分离出去,避免电池故障进一步恶化并影响其它电池,反应速度快,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提高了储能系统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个气体供应设备同时向各个电池弹射单元的波纹管供气,成本低;
(3)本实用新型采用利用波纹管膨胀产生的冲击力作为弹射源动力,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可重复利用;
(4)本实用新型盖板活动设置在弹射通道的开口一端,起到隔离弹射通道的作用,确保若故障电池发生火灾之后火势不会蔓延至弹射通道;
(5)本实用新型回收管道与弹射通道开口一端连通,回收管道竖直设置,电池被弹射出弹射通道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回收管道下落至指定回收地点,便于工作人员回收;
(6)本实用新型BMS设备通过第二插接连接器连接BMS线,电池被弹出时第二插接连接器自动与电池脱离,不影响电池弹射过程,也不会损坏装置,便于再次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弹射通道,2.安装板,3.回收管道,4.电池,5.高压气瓶,6.电极,7.第一插接连接器,8.波纹管,9.主管道,10.第一电磁阀门,11.分管道,12.第二电磁阀门, 13.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基于压缩气体的电池弹射装置,如图1,包括BMS设备、气体供应设备以及若干个电池弹射单元,气体供应设备为高压气瓶5,每个电池弹射单元包括用于容纳电池4的弹射通道1、第一插接连接器7和波纹管8,弹射通道1沿水平方向设置,一端开口,另一端设有安装板2,第一插接连接器7固定在安装板2上,电池4位于弹射通道1内,BMS设备通过BMS线分别与各个电池弹射单元的弹射通道1内的电池4连接,电池4的电极6与第一插接连接器7连接,波纹管8位于电池4和安装板2之间,且连接有分管道11,高压气瓶5连接有主管道9,分管道 11与主管道9连通,分管道11上设有与BMS设备电性连接的第二电磁阀门12。
主管道9上设有与BMS设备电性连接的第一电磁阀门10,需要更换气体供应设备时BMS设备关闭第一电磁阀门10,起到隔离波纹管8与外界的功能。
装置还包括盖板13,盖板13活动设置在弹射通道1的开口一端,盖板13上端铰接在弹射通道1侧壁上,起到保护作用,电池4弹出时自动顶开盖板13。
BMS设备通过第二插接连接器连接BMS线,电池4被弹出时第二插接连接器自动与电池4脱离,不影响电池4弹射过程,也不会损坏装置,便于再次利用。
基于压缩气体的电池弹射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即电池管理系统,BMS设备为现有技术,BMS设备通过BMS线实时采集各个电池弹射单元的弹射通道1内的电池4的故障信息,BMS设备控制第一电磁阀门10常开,当某个电池4出现故障时, BMS设备控制对应的第二电磁阀门12打开,高压气瓶5内的空气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迅速进入波纹管8,波纹管8充气后膨胀,并沿着波纹方向迅速伸长,对发生故障的电池4产生冲击力,发生故障的电池4的电机6与第一插接连接器7脱离,发生故障的电池4被弹射出弹射通道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气体供应设备为气体发生器。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基于压缩气体的电池弹射装置还包括回收管道3,回收管道3与弹射通道1开口一端连通,回收管道3竖直设置,发生故障的电池4被弹射出弹射通道1后,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回收管道3落入指定回收地点,便于工作人员回收。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气体的电池弹射装置,采用利用波纹管8膨胀产生的冲击力作为弹射源动力,将发生故障的电池4被弹射出弹射通道1,防止发生二次事故,提高了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压缩气体的电池弹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BMS设备、气体供应设备以及若干个电池弹射单元,每个电池弹射单元包括用于容纳电池(4)的弹射通道(1)、第一插接连接器(7)和波纹管(8),所述的弹射通道(1)一端开口,另一端设有安装板(2),所述的第一插接连接器(7)固定在安装板(2)上,所述的电池(4)位于弹射通道(1)内,所述的BMS设备通过BMS线分别与各个电池弹射单元的弹射通道(1)内的电池(4)连接,所述的电池(4)的电极(6)与第一插接连接器(7)连接,所述的波纹管(8)位于电池(4)和安装板(2)之间,且连接有分管道(11),所述的气体供应设备连接有主管道(9),所述的分管道(11)与主管道(9)连通,所述的分管道(11)上设有与BMS设备电性连接的第二电磁阀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压缩气体的电池弹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管道(9)上设有与BMS设备电性连接的第一电磁阀门(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压缩气体的电池弹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供应设备为高压气瓶(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压缩气体的电池弹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供应设备为气体发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压缩气体的电池弹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盖板(13),所述的盖板(13)活动设置在弹射通道(1)的开口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压缩气体的电池弹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13)上端铰接在弹射通道(1)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压缩气体的电池弹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回收管道(3),所述的回收管道(3)与弹射通道(1)开口一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压缩气体的电池弹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收管道(3)竖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压缩气体的电池弹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射通道(1)沿水平方向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压缩气体的电池弹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MS设备通过第二插接连接器连接BMS线。
CN202220741767.XU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基于压缩气体的电池弹射装置 Active CN2176414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41767.XU CN217641489U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基于压缩气体的电池弹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41767.XU CN217641489U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基于压缩气体的电池弹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41489U true CN217641489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46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41767.XU Active CN217641489U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基于压缩气体的电池弹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414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85335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分离式自动灭火系统
CN111785868B (zh) 储能箱及其控制方法和储能站
CN102013711A (zh) 高电压大功率蓄电池组保护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CN109552080A (zh) 车辆
CN109698310B (zh) 一种管道连通型电源系统及其安全管理方法
CN209933882U (zh) 一种新能源锂电池车电池箱非储压式自动灭火装置
CN211320174U (zh) 一种隔爆电源箱的灭火装置
CN110828920A (zh) 船舶磷酸铁锂电池系统及其热失控防控方法
WO2022075635A1 (ko) 배터리 랙, 전력 저장 장치, 및 발전 시스템
CN113078404A (zh) 电池包安全防护系统及方法
CN217641489U (zh) 一种基于压缩气体的电池弹射装置
CN217182360U (zh) 用于储能装置的排烟系统、储能装置以及用电装置
EP4191734A1 (en) Battery rack,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a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N212522788U (zh) 一种电池组的灭火装置
CN207384645U (zh) 一种固定于新能源电车电池箱内部的灭火装置
CN209600286U (zh) 车辆
CN213555022U (zh) 一种储能集装箱的探火管局部式与气体全淹没式消防系统
CN217641600U (zh) 一种基于重力的电池保护装置
CN217641587U (zh) 一种气动式电池弹射装置
CN212789501U (zh) 集装箱储能电池柜消防系统
CN21198066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保护机构
CN106814327A (zh) 化学电源电性能安全试验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21034531U (zh) 一种快插接头、烟气管路、充换电设备及电池包
CN113289285A (zh) 一种利用火探管的具备灭火功能的电池包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4744347A (zh) 一种气动式电池弹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