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41339U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41339U
CN217641339U CN202220722565.0U CN202220722565U CN217641339U CN 217641339 U CN217641339 U CN 217641339U CN 202220722565 U CN202220722565 U CN 202220722565U CN 217641339 U CN217641339 U CN 2176413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lead
leads
group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2256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竹青
王贤娜
古宏刚
张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2256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413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413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413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显示区内的多条信号线,以及位于非显示区内的多条扇出引线。其中,多条扇出引线可以划分为至少一个扇出引线组,且每个扇出引线组可以包括:第一引线组,以及位于第一引线组一侧的第二引线组。第二引线组的多条扇出引线的长度较长,在将第二引线组的扇出引线的宽度调大后,可以降低这部分扇出引线的电阻。这样,无需保证第一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中的蛇形走线在其整体延伸方向上的长度较长,就能够让第一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的电阻近似等于位于第二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的电阻。如此,可以有效的降低扇出引线中的蛇形走线在其整体延伸方向上的长度。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装置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常用的显示装置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和显示器等。
显示装置通常可以包括显示面板和驱动组件。其中,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该显示面板可以包括:位于显示区域的多个子像素,与多个子像素电连接的信号线,以及,位于非显示区内的扇出引线。这里,扇出引线可以分别与多条信号线和驱动组件电连接。如此,驱动组件可以通过扇出引线和多条信号线对多个子像素进行控制,以使显示面板能够显示画面。
然而,目前的显示面板中的非显示区的宽度较大,导致显示装置的屏占比较低,影响该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屏占比较低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外围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位于所述显示区内的多条信号线;
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的多条扇出引线,所述多条扇出引线与所述多条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扇出引线具有与所述信号线电连接的转接子引线;
其中,所述多条扇出引线划分为至少一个扇出引线组,所述扇出引线组包括:第一引线组,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引线组一侧的第二引线组,所述第一引线组内的各条扇出引线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二引线组内的各条扇出引线的转接子引线的宽度沿背离所述第一引线组的方向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二引线组内的各条扇出引线的转接子引线的宽度,均大于所述第一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的转接子引线的宽度。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多个焊盘,所述多个焊盘与所述多条信号线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多个焊盘划分为至少一个焊盘组,所述至少一个焊盘组与所述至少一个扇出引线组一一对应;
所述扇出引线还具有与所述转接子引线背离所述信号线的一端连接的补偿子引线,所述补偿子引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焊盘连接;
其中,至少部分所述扇出引线中的转接子引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信号线的长度方向相交,所有的所述扇出引线中的补偿子引线的整体延伸方向均与所述信号线的长度方向平行。
可选的,所述第二引线组中的扇出引线的补偿子引线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引线组中的扇出引线的补偿子引线的宽度。
可选的,在所述第二引线组中的各条扇出引线中,所述转接子引线的宽度等于与所述转接子引线连接的补偿子引线的宽度。
可选的,所述补偿子引线中的至少部分具有:依次串联的直线部分和蛇形走线部分;
其中,所述直线部分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信号线的长度方向;所述蛇形走线的具有至少一个折弯走线,所述蛇形走线部分的整体延伸方向与所述信号线的长度方向平行。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引线组中,位于最中间的扇出引线的补偿子引线的直线部分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蛇形走线的一个折弯走线的延伸长度;
和/或,在所述第二引线组中,距离所述第一引线组最远的扇出引线的补偿子引线为所述直线部分,其他的扇出引线的补偿子引线同时具有所述直线部分和所述蛇形走线部分。
可选的,所述扇出引线组的第一线宽渐变占比大于或等于10%,所述扇出引线组的第一线宽渐变占比为:所述第二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的条数占所述扇出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的总条数的比例。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中的所述扇出引线组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扇出引线组划分为:至少一个第一扇出引线组和至少一个第二扇出引线组;
所述第一扇出引线组中的第二引线组相对于第一引线组更靠近所述第二扇出引线组,所述第二扇出引线组中的第二引线组相对于第一引线组更靠近所述第一扇出引线组;
或者,所述第一扇出引线组中的第一引线组相对于第二引线组更靠近所述第二扇出引线组,所述第二扇出引线组中的第一引线组相对于第二引线组更靠近所述第一扇出引线组。
可选的,多个所述扇出引线组中最外侧排布的两个扇出引线的第一线宽渐变占比最大,所述扇出引线组的第一线宽渐变占比为:所述第二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的条数占所述扇出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的总条数的比例。
可选的,所述非显示区具有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扇出引线组之间的第一固定区,所述第一固定区用于固定驱动组件;
或者,所述非显示区具有位于两个相邻的焊盘组之间的第二固定区,所述第二固定区用于固定驱动组件;
或者,所述非显示区具有位于多个所述扇出引线组整体的两侧的第三固定区,所述第三固定区用于固定驱动组件;
或者,所述非显示区具有位于多个所述焊盘组整体的两侧的第四固定区,所述第四固定区用于固定驱动组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区的数量为多个;或者,所述第二固定区的数量为多个;或者,所述第三固定区的数量为2个;或者,所述第四固定区的数量为2个。
可选的,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区均匀的分布在多个所述扇出引线组构成的间隙之中;或者,多个所述第二固定区均匀的分布在多个所述扇出引线组对应的多个焊盘组构成的间隙之中;或者,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区关于所有扇出引线组整体的对称轴对称分布;或者,多个所述第二固定区关于所有焊盘组整体的对称轴对称分布。
可选的,所述扇出引线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引线组另一侧的第三引线组,所述第三引线组内的各条扇出引线的转接子引线的宽度沿背离所述第一引线组的方向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三引线组内的各条扇出引线的转接子引线的宽度,均大于所述第一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的转接子引线的宽度。
可选的,所述第三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的条数等于所述第二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的条数,所述第三引线组内的多条扇出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组内的多条扇出引线一一对应,所述第三引线组内的各条扇出引线的转接子引线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引线组内对应的扇出引线的转接子引线的宽度。
可选的,多个所述扇出引线组中最外侧排布的两个扇出引线的第二线宽渐变占比最大;所述扇出引线组的第二线宽渐变占比为:所述第二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的条数与所述第三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的条数之和占所述扇出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的总条数的比例。
可选的,所述非显示区具有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扇出引线组之间的第五固定区,所述第五固定区用于固定驱动组件;
或者,所述非显示区具有位于两个相邻的焊盘组之间的第六固定区,所述第六固定区用于固定驱动组件;
或者,所述非显示区具有位于多个所述扇出引线组整体的两侧的第七固定区,所述第七固定区用于固定驱动组件;
或者,所述非显示区具有位于多个所述焊盘组整体的两侧的第八固定区,所述第八固定区用于固定驱动组件。
可选的,所述第五固定区的数量为多个;或者,所述第六固定区的数量为多个;或者,所述第七固定区的数量为2个;或者,所述第八固定区的数量为2个。
可选的,多个所述第五固定区均匀的分布在多个所述扇出引线组构成的间隙之中;或者,多个所述第六固定区均匀的分布在多个所述扇出引线组对应的多个焊盘组构成的间隙之中;或者,多个所述第五固定区关于所有扇出引线组整体的对称轴对称分布;或者,多个所述第六固定区关于所有焊盘组整体的对称轴对称分布。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组件和上述的显示面板,所述驱动组件用于与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多条扇出引线电连接;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内的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以及与所述多条扇出引线一一对应的多个焊盘,一列所述子像素与同一条所述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焊盘与对应的扇出引线背离所述信号线的端部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显示区内的多条信号线,以及位于非显示区内的多条扇出引线。其中,多条扇出引线可以划分为至少一个扇出引线组,且每个扇出引线组可以包括:第一引线组,以及位于第一引线组一侧的第二引线组。第二引线组的多条扇出引线的长度较长,在将第二引线组的扇出引线的宽度调大后,可以降低这部分扇出引线的电阻。这样,无需保证第一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中的蛇形走线在其整体延伸方向上的长度较长,就能够让第一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的电阻近似等于位于第二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的电阻。如此,可以有效的降低扇出引线中的蛇形走线在其整体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使得显示面板中用于设置扇出引线的非显示区的宽度较窄,进而可以有效的提高装配有这个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屏占比,使得这个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中的非显示区内分布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示出的显示面板中的一个扇出引线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扇出引线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扇出引线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扇出引线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个扇出引线组的分布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个扇出引线组的分布示意图;
图9是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扇出引线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中的非显示区内分布的结构的示意图。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内分布的结构可以包括:多条扇出引线01和多个焊盘02。其中,多条扇出引线01可以与多个焊盘02一一对应,每条扇出引线01的一端可以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内的驱动信号线电连接,另一端可以与对应的焊盘02电连接。显示面板中的多个焊盘02用于绑定驱动组件,以使驱动组件可以依次通过多个焊盘02和多条扇出引线01对显示区内的多条驱动信号线施加电信号,进而可以控制显示面板显示画面。
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排布的扇出引线01可以包括:依次串联的转接子引线011和补偿子引线012。其中,转接子引线011可以与显示区内的驱动信号线电连接,补偿子引线012可以与焊盘02电连接。
这里,扇出引线01中的转接子引线011的长度方向通常与显示区内的驱动信号线的长度方向相交,不同位置处的扇出引线01的长度不同。为此,需要在补偿子引线012内设置蛇形走线012a,并保证不同位置处的扇出引线01中补偿子引线012内蛇形走线012a的长度不同。这里,扇出引线01的长度与其内部设置的蛇形走线012a的长度呈负相关。例如,当扇出引线01的长度越长,其内部设置的蛇形走线012a的长度越短;当扇出引线01的长度越短,其内部设置的蛇形走线012a的长度越长。
通常情况下,多条扇出引线01中位于最中间的扇出引线的长度最短,因此,这条长度最短的扇出引线中的蛇形走线012a的长度最长。如此,会导致非显示区中设置蛇形走线012a的区域的宽度D1较大,进而会导致非显示区的宽度较大。
请参考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显示面板000可以具有显示区001,以及位于显示区001外围的非显示区002。该显示面板000可以包括:位于显示区001内的多条信号线100,以及位于非显示区002内的多条扇出引线200。其中,显示面板000中的多条信号线100可以与多条扇出引线200一一对应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000中的多条信号线100可以划分成至少一个扇出引线组200’,各个扇出引线组200’中所包含的扇出引线200的条数为多条。
示例的,显示面板000还可以包括:位于显示区001内的多个阵列排布的子像素(图2中未标注)和位于非显示区002内的多个焊盘300。
其中,多个子像素可以排布为多列,且多列子像素可以与多条信号线100一一对应,每列子像素可以与对应的一条信号线100电连接;多个焊盘300可以与多条扇出引线200一一对应,每个焊盘300可以与对应的一条扇出引线200背离信号线100的端部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当显示面板000中的多条信号线100可以划分成至少一个扇出引线组200’时,显示面板000中的多个焊盘300也可以划分为至少一个焊盘组300’,且至少一个扇出引线组200’可以与至少一个焊盘组300’一一对应。
在本申请中,在驱动组件绑定在显示面板上后,驱动组件可以与多个焊盘300电连接。这样,驱动组件可以依次通过焊盘300、扇出引线200和信号线100向子像素施加驱动信号,使得子像素能够发出光线,进而可以使显示面板000显示出画面。
为了更清楚的看出显示面板000中分布的扇出引线200的结构。请参考图3,图3是图2示出的显示面板中的一个扇出引线组的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000中的每条扇出引线200具有:与对应的信号线100电连接的转接子引线201。其中,至少部分扇出引线200中的转接子引线201的长度方向与信号线100的长度方向相交。在本申请中,显示面板000中的每条扇出引线200还具有:与转接子引线201背离信号线200的一端连接的补偿子引线202,且补偿子引线202可以与焊盘300连接。其中,所有的扇出引线200中的补偿子引线202的整体延伸方向与信号线100的长度方向平行,且补偿子引线202背离转接子引线201的一端用于与驱动组件电连接。这样,驱动组件可以通过扇出引线200向显示面板000的显示区001内的信号线施加电信号,使得显示面板000能够显示出画面。
这里,扇出引线200中的补偿子引线202通常具有:依次串联的直线部分202b和蛇形走线部分202a。其中,蛇形走线部分202a具有至少一个弯折走线(图中未标注)。例如,当蛇形走线部分202a具有多个弯折走线时,蛇形走线部分202a中的多个弯折走线顺次串联。示例的,蛇形走线部分202a中的每个弯折走线均可以为呈S型的走线,且蛇形走线部分202a的整体延伸方向与信号线201的长度方向平行。
在本申请中,为了保证显示面板000在显示画面时各个位置处的亮度较为均匀,需要保证驱动组件通过多条扇出引线200向各条信号线100施加的电信号是一致,为此,需要保证各条扇出引线200的电阻相同。而由于各条扇出引线200的长度不同,因此,在通过调整各条扇出引线200中的蛇形走线部分202a在其整体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后,可以保证各条扇出引线200的电阻相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扇出引线200的长度是指:扇出引线200中的转接子引线201在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与扇出引线200中的补偿子引线202在其整体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之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000内的各个扇出引线组200’可以包括:第一引线组200a,以及位于第一引线组200a一侧的第二引线组200b。这里,第一引线组200a可以包含至少一条扇出引线200,第二引线组200b可以包含至少两条扇出引线200。且,第二引线组200b内的长度最小的扇出引线200的长度大于第一引线组200a内的长度最大的扇出引线200的长度。
其中,第一引线组200a的各条扇出引线200的宽度相等。示例的,在第一引线组200a的各条扇出引线200中,转接子引线201的宽度等于补偿子引线202的宽度。
第二引线组200b内的各条扇出引线200的转接子引线201的宽度沿背离第一引线组200a的方向X逐渐增大,且第二引线组200b内的各条扇出引线200的转接子引线201的宽度,均大于第一引线组200a的扇出引线200的转接子引线201的宽度。
示例的,假设,在第二扇出引线组200b内的扇出引线a1、扇出引线a2和扇出引线a3沿方向X依次分布,则,扇出引线a1的转接子引线的宽度大于扇出引线a2的转接子引线的宽度,扇出引线a2的转接子引线的宽度大于扇出引线a3的转接子引线201的宽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第二引线组200b的各条扇出引线200的长度均较长。根据电阻的计算公式可知,扇出引线200的电阻与扇出引线200的长度呈正相关,且与扇出引线200的横截面的面积呈负相关。又由于扇出引线200的横截面是扇出引线的宽度与扇出引线200的厚度乘积,而各条扇出引线200均是在显示面板的同一个导电层内。因此,各条扇出引线200的厚度是相同的,使得扇出引线200的电阻可以与扇出引线200的宽度呈负相关。这样,在将第二引线组200b的各条扇出引线200的转接子引线201的宽度调大后,可以降低这部分扇出引线200的电阻。这样,无需保证位于第一引线组200a内的扇出引线200中的蛇形走线部分202a在其整体延伸方向上的长度较长,就能够让第一引线组200a内的扇出引线200的电阻近似等于位于第二引线组200b内的扇出引线200的电阻。如此,可以有效的降低扇出引线200中的蛇形走线部分202a在其整体延伸方向上的最大长度D2,使得显示面板000中用于设置扇出引线200的非显示区002的宽度较窄。
又由于在显示面板000的各组扇出引线200’内的第二引线组200b的多条扇出引线200中,沿背离第一引线组200a的方向X,这些扇出引线200的长度逐渐增长。因此,当这些扇出引线200的宽度沿方向X逐渐减小时,可以保证扇出引线200中的蛇形走线部分202a在其整体延伸方向上的最大长度D2较小。
这里,第一引线组200a内位于最中间的扇出引线200中的蛇形走线部分202a在其整体延伸方向上的长度最大。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显示区内的多条信号线,以及位于非显示区内的多条扇出引线。其中,多条扇出引线可以划分为至少一个扇出引线组,且每个扇出引线组可以包括:第一引线组,以及位于第一引线组一侧的第二引线组。第二引线组的多条扇出引线的长度较长,在将第二引线组的扇出引线的宽度调大后,可以降低这部分扇出引线的电阻。这样,无需保证第一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中的蛇形走线在其整体延伸方向上的长度较长,就能够让第一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的电阻近似等于位于第二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的电阻。如此,可以有效的降低扇出引线中的蛇形走线在其整体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使得显示面板中用于设置扇出引线的非显示区的宽度较窄,进而可以有效的提高装配有这个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屏占比,使得这个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较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000内的信号线100可以为驱动信号线(通常也称为数据线),也可以为栅线。当显示面板000内的信号线100为驱动信号线,且显示面板000内的栅线通过GOA电路与驱动信号电连接时,这个显示面板000为窄边框显示面板,也即是,这个显示面板000的屏占比较高。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引线组200a内的各条扇出引线200的长度之间的差距较小,第二引线组200b内的各条扇出引线200的长度之间的差距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位于扇出引线组200’的第一引线组200a内的各条扇出引线200的长度之间的差距相差较小。因此,无需调整第一引线组200a内的各条扇出引线200的宽度,可以通过微调第一引线组200内的各条扇出引线200的蛇形走线部分202a在其整体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即可让第一引线组200a内的各条扇出引线200的电阻近似相等。
又由于位于扇出引线组200’一侧的第二引线组200b内的各条扇出引线200的长度之间的差距相差较大。因此,可以通过调整第二引线组200b内的各条扇出引线200的宽度,即可让第二引线组200b内的各条扇出引线200的电阻与第一引线组200a内的各条扇出引线200的电阻近似相等。
如此,各个扇出引线组200’的第一引线组200a内的各条扇出引线200的宽度相等,而第二引线组200b内的各条扇出引线200的宽度是渐变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扇出引线200内的补偿子引线202的结构有多种,本申请实施例将以以下两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为例进行示意性的说明:
第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如图4所示,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扇出引线组的局部放大图。第二引线组200b中的扇出引线200的补偿子引线202的宽度,可以等于第一引线组200a中的扇出引线200的补偿子引线202的宽度。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扇出引线组200’内的各条扇出引线200的补偿子引线202的宽度是相同的,在制备显示面板000中的各条扇出引线200的过程中,仅需要对部分扇出引线200中的转接子引线201的宽度进行调整即可。这样,可以简化显示面板000中的多条扇出引线200的制备难度。
示例的,在图4中,假设扇出引线a4和扇出引线a5属于第二引线组200b,扇出引线a6属于第一引线组200a,且扇出引线a5相对于扇出引线a4更靠近扇出引线a6。则,扇出引线a4、扇出引线a5和扇出引线a6中的补偿子引线的宽度均相等,且扇出引线a4中的转接子引线的宽度大于扇出引线a5中的转接子引线的宽度,扇出引线a5中的转接子引线的宽度大于扇出引线a6中的转接子引线的宽度。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引线组200b中的各条转接子引线201与第一引线组200a中的转接子引线201满足以下关系:
△L1=L1*△W1(W1+△W1);
其中,L1是指第一引线组200a中的转接子引线201的长度;W1是指第一引线组200a中的转接子引线201的宽度;△L1是指第二引线组200b中的一条转接子引线201相对于L1的长度变化量,也即是,第二引线组200b中的一条转接子引线201的长度与L1的差值;△W1是指第二引线组200b中的一条转接子引线201相对于W1的宽度变化量,也即是,第二引线组200b中的一条转接子引线201的宽度与W1的差值。
第二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如图5所示,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扇出引线组的局部放大图。在第二引线组200b中的各条扇出引线200中,转接子引线201的宽度可以等于与其连接的补偿子引线202的宽度。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引线组200b中的补偿子引线202的宽度,也大于第一引线组200a中的补偿子引线202的宽度。如此,可以进一步的降低第二引线组200b中的各条扇出引线200的整体电阻,使得第一引线组200a内的扇出引线200的蛇形走线部分202a在其整体延伸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可以进一步的降低。
示例的,在图5中,假设扇出引线a7和扇出引线a8属于第二引线组200b,扇出引线a9属于第一引线组200a,且扇出引线a8相对于扇出引线a7更靠近扇出引线a9。则,扇出引线a7中的转接子引线的宽度等于补偿子引线的宽度,扇出引线a8中的转接子引线的宽度等于补偿子引线的宽度,扇出引线a9中的转接子引线的宽度等于补偿子引线的宽度,且扇出引线a7的宽度大于扇出引线a8的宽度,扇出引线a8的宽度大于扇出引线a9的宽度。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引线组200b中的各条扇出引线200与第一引线组200a中的扇出引线200满足以下关系:
△L2=L2*△W2(W2+△W2);
其中,L2是指第一引线组200a中的扇出引线200的长度;W2是指第一引线组200a中的扇出引线200的宽度;△L2是指第二引线组200b中的一条扇出引线200相对于L2的长度变化量,也即是,第二引线组200b中的一条扇出引线200的长度与L2的差值;△W2是指第二引线组200b中的一条扇出引线200相对于W2的宽度变化量,也即是,第二引线组200b中的一条扇出引线200的宽度与W2的差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每条扇出引线200中的补偿子引线202在各个位置处的宽度是相等的。例如,补偿子引线202中的蛇形走线部分202a各个位置处的宽度,等于补偿子引线202中直线部分202b的宽度。其中,补偿子引线202中直线部分202b的宽度是指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宽度;蛇形走线部分202a各个位置处的宽度是指:垂直于蛇形走线部分202a在这个位置处的延伸方向的宽度。
可选的,请参考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扇出引线组的结构示意图。在扇出引线组200’内的第一引线组200a中,位于最中间的扇出引线b1的补偿子引线的直线部分202b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蛇形走线部分202a的一个折弯走线的延伸长度。其中,直线部分202a的各个折弯走线的延伸长度是相等的,且每个折弯走线的延伸长度是指:沿这个折弯走线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
和/或,在扇出引线组200’内的第二引线组200b中,距离第一引线组200a最远的扇出引线b2的补偿子引线为直线部分200b,其他的扇出引线的补偿子引线同时具有直线部分200b和蛇形走线部分200a。也即是,距离第一引线组200a最远的扇出引线b2的补偿子引线仅具有直线部分200b,而除扇出引线b2之外的其他的扇出引线的补偿子引线不仅具有直线部分200b,其还具有蛇形走线部分200a。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引线组200a中位于最中间的扇出引线b1是指:这条扇出引线b1与扇出引线b3之间排布的扇出引线的条数,和这条扇出引线b1与扇出引线b4之间排布的扇出引线的条数相等。其中,扇出引线b3是指第一引线组200a中与第二引线组200b距离最远的扇出引线,扇出引线b4是指第一引线组200a中与第二引线组200b距离最近的扇出引线。
还是说明的是,第一引线组200a中位于最中间的扇出引线b1的条数可以为一条,也可以为两条。当第一引线组200a中排布的扇出引线的条数为偶数条时,第一引线组200a中位于最中间的扇出引线b1的条数为两条;当第一引线组200a中排布的扇出引线的条数为奇数条时,第一引线组200a中位于最中间的扇出引线b1的条数为一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引线组200a中的扇出引线b1的补偿子引线的直线部分202b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直线部分202a的一个折弯走线的延伸长度,且第二引线组200b中的扇出引线b2的补偿子引线仅具有直线部分200b时,可以进一步的降低显示面板000的非显示区002的宽度。
可选的,显示面板000中的扇出引线组200’的第一线宽渐变占比大于或等于10%。其中,扇出引线组200’的第一线宽渐变占比为:这个扇出引线组200’内的第二引线组内200b的扇出引线200的条数占这个扇出引线组200’内的扇出引线200的总条数的比例。如此,可以进一步的降低显示面板中用于设置扇出引线202的非显示区的宽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000中的扇出引线组200’的个数为多个,且焊盘组300’的个数也为多个。在本申请中,多个扇出引线组200’中最外侧排布的两个扇出引线200’的第一线宽渐变占比最大。这样,可以在显示面板000的非显示区002内设置面积较大的固定区,以保证后续显示面板000能够与驱动组件中的电路板进行有效的连接。这里,在后续进行显示面板000与驱动组件进行绑定时,驱动组件中的电路板可以固定在固定区内。示例的,非显示区002内的固定区内可以设置用于连接显示面板000和电路板的连接件(例如,螺丝)。
示例性的,显示面板000的非显示区002可以具有位于两个相邻的扇出引线组200’之间的第一固定区;或者,非显示区002具有位于两个相邻的焊盘组300’之间的第二固定区;或者,非显示区002具有位于多个扇出引线组200’整体的两侧的第三固定区;或者,非显示区002具有位于焊盘组300’整体的两侧的第四固定区。其中,非显示区002内的第一固定区、第二固定区、第三固定区或第四固定区用于固定驱动组件。
在这种情况下,当非显示区002内设置第一固定区时,第一固定区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第一固定区可以均匀的分布在多个扇出引线组200’构成的间隙之中;或者,多个第一固定区关于所有扇出引线组200’整体的对称轴对称分布。
当非显示区002内设置第二固定区时,第二固定区的数量也为多个,且多个第二固定区可以均匀的分布在多个焊盘组300’构成的间隙之中;或者,多个第二固定区关于所有焊盘组300’整体的对称轴对称分布。
当非显示区002内设置第三固定区时,第三固定区的个数为2个,2个第三固定区分别分布的在多个扇出引线组200’的两侧。
当非显示区002内设置第四固定区时,第四固定区的个数为2个,2个第四固定区分别分布的在多个焊盘组300’的两侧。
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请参考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个扇出引线组的分布示意图。显示面板000中的多个扇出引线组200’可以划分为:至少一个第一扇出引线组2001和至少一个第二扇出引线组2002。其中,第一扇出引线组2001和第二扇出引线组2002的排布方式有多种,本申请实施例以以下两种情况为例进行示意性的说明。
第一种情况,每个第一扇出引线组2001中的第二引线组200b相对于第一引线组200a更靠近第二扇出引线组2002,每个第二扇出引线组2002中的第二引线组200b相对于第一引线组200a更靠近第一扇出引线组2001。也即是,在两个相邻第一扇出引线组2001和第二扇出引线组2002中,两个第二引线组200b相邻排布。在这种情况下,显示面板000的非显示区002内的固定区可以设置在两个相邻第一扇出引线组2001和第二扇出引线组2002之间。
第二种情况,请参考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个扇出引线组的分布示意图。每个第一扇出引线组2001中的第一引线组200a相对于第二引线组200b更靠近第二扇出引线组2002,每个第二扇出引线组2002中的第一引线组200a相对于第二引线组200b更靠近第一扇出引线组2001。也即是,在两个相邻第一扇出引线组2001和第二扇出引线组2002中,两个第一引线组200a相邻排布。在这种情况下,显示面板000的非显示区002内的固定区可以设置在至少一个第一扇出引线组2001背离第二扇出引线组2002一侧,且可以设置在至少一个第二扇出引线组2002背离第一扇出引线组2001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当显示面板000内的各个扇出引线组200’均包括第一引线组200a与第二引线组200b时,这些扇出引线组200’是非等间距排布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图9是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扇出引线组的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000中的各个扇出引线组200’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一引线组200a另一侧的第三引线组200c。也即是,在各个扇出引线组200’内,第一引线组200a可以排布在第二引线组200b和第三引线组200c之间。其中,第二引线组200b内的各条扇出引线200的转接子引线201的宽度沿背离第一引线组200a的方向逐渐增大,且第二引线组200b内的各条扇出引线200的转接子引线201的宽度,均大于第一引线组200a的扇出引线200的转接子引线201的宽度。
当第三引线组200c内的扇出引线200的条数等于第二引线组200b内的扇出引线200的条数时,显示面板000中的多个扇出引线组200’是等间距排布的。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引线组200c内的多条扇出引线200可以与第二引线组200b内的多条扇出引线200一一对应,且第三引线组200c内的各条扇出引线200的转接子引线201的宽度等于第二引线组200b内对应的扇出引线200的转接子引线201的宽度。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引线组200c内的各条扇出引线200的补偿子引线202的宽度也等于第二引线组200b内对应的扇出引线200的补偿子引线202的宽度,且第三引线组200c内的各条扇出引线200的长度也等于第二引线组200b内对应的扇出引线200的长度。为此,第三引线组200c内排布的各条扇出引线200的结构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引线组200b内排布的各条扇出引线200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当第三引线组200c内的扇出引线200的条数小于第二引线组200b内的扇出引线200的条数时,显示面板000中的多个扇出引线组200’是非等间距排布的。在这种情况下,多个扇出引线组200’中最外侧排布的两个扇出引线200’的第二线宽渐变占比最大。其中,扇出引线组200’的第二线宽渐变占比为:第二引线组200b内的扇出引线200的条数与第三引线组200c内的扇出引线200的条数之和占扇出引线组200’内的扇出引线200的总条数的比例。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一个扇出引线组的第二线宽渐变占比,第三引线组200c内的扇出引线200的条数可以为0,此时该扇出引线组对于第二线宽渐变占比的定义可以认为与第一线宽渐变占比相同。
优选地,显示面板000中的各个扇出引线组200’的第二线宽渐变占比大于或等于10%,这样,可以在显示面板000的非显示区002内设置面积较大的固定区,以保证后续显示面板000能够与驱动组件中的电路板进行有效的连接。
示例性的,显示面板000的非显示区002可以具有位于两个相邻的扇出引线组200’之间的第五固定区;或者,非显示区002具有位于两个相邻的焊盘组300’之间的第六固定区;或者,非显示区002具有位于多个扇出引线组200’整体的两侧的第七固定区;或者,非显示区002具有位于焊盘组300’整体的两侧的第八固定区。其中,非显示区002内的第五固定区、第六固定区、第七固定区或第八固定区用于固定驱动组件。
在这种情况下,当非显示区002内设置第五固定区时,第五固定区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第五固定区可以均匀的分布在多个扇出引线组200’构成的间隙之中;或者,多个第五固定区关于所有扇出引线组200’整体的对称轴对称分布。
当非显示区002内设置第六固定区时,第六固定区的数量也为多个,且多个第六固定区可以均匀的分布在多个焊盘组300’构成的间隙之中;或者,多个第六固定区关于所有焊盘组300’整体的对称轴对称分布。
当非显示区002内设置第七固定区时,第七固定区的个数为2个,2个第七固定区分别分布的在多个扇出引线组200’的两侧。
当非显示区002内设置第八固定区时,第八固定区的个数为2个,2个第八固定区分别分布的在多个焊盘组300’的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显示面板000内排布的多个扇出引线组200’中,扇出引线组200’可以仅包括第一引线组200a和第二引线组200b,部分扇出引线组200’可以同时包括第一引线组200a、第二引线组200b和第三引线组200c。为此,在非显示区内可以同时具有第一固定区和第五固定区中的至少一个;或者,同时具有第二固定区和第六固定区中的至少一个;或者,同时具有第三固定区和第七固定区中的至少一个;或者,同时具有第四固定区和第八固定区中的至少一个。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000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也可以为OLED显示面板。当显示面板000为液晶显示面板时,多条扇出引线200可以集成在液晶显示面板中的阵列基板内;当显示面板000为OLED显示面板时,显示面板000中的各个子像素均包括OLED发光器件。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显示区内的多条信号线,以及位于非显示区内的多条扇出引线。其中,多条扇出引线可以划分为至少一个扇出引线组,且每个扇出引线组可以包括:第一引线组,以及位于第一引线组一侧的第二引线组。第二引线组的多条扇出引线的长度较长,在将第二引线组的扇出引线的宽度调大后,可以降低这部分扇出引线的电阻。这样,无需保证第一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中的蛇形走线在其整体延伸方向上的长度较长,就能够让第一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的电阻近似等于位于第二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的电阻。如此,可以有效的降低扇出引线中的蛇形走线在其整体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使得显示面板中用于设置扇出引线的非显示区的宽度较窄,进而可以有效的提高装配有这个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屏占比,使得这个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较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驱动组件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例如,该显示面板可以为图2示出的显示面板。其中,驱动组件用于与显示面板中的多条扇出引线电连接。这里,驱动组件可以包括柔性电路板,以及位于柔性电路板上的驱动芯片。
需要指出的是,在附图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可能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尺寸。而且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者可以存在中间的层。另外,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下”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下,或者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的层或元件。另外,还可以理解,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时,它可以为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唯一的层,或还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层或元件。通篇相似的参考标记指示相似的元件。
在本申请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外围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位于所述显示区内的多条信号线;
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的多条扇出引线,所述多条扇出引线与所述多条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扇出引线具有与所述信号线电连接的转接子引线;
其中,所述多条扇出引线划分为至少一个扇出引线组,所述扇出引线组包括:第一引线组,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引线组一侧的第二引线组,所述第一引线组内的各条扇出引线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二引线组内的各条扇出引线的转接子引线的宽度沿背离所述第一引线组的方向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二引线组内的各条扇出引线的转接子引线的宽度,均大于所述第一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的转接子引线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多个焊盘,所述多个焊盘与所述多条信号线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多个焊盘划分为至少一个焊盘组,所述至少一个焊盘组与所述至少一个扇出引线组一一对应;
所述扇出引线还具有与所述转接子引线背离所述信号线的一端连接的补偿子引线,所述补偿子引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焊盘连接;
其中,至少部分所述扇出引线中的转接子引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信号线的长度方向相交,所有的所述扇出引线中的补偿子引线的整体延伸方向均与所述信号线的长度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线组中的扇出引线的补偿子引线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引线组中的扇出引线的补偿子引线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引线组中的各条扇出引线中,所述转接子引线的宽度等于与所述转接子引线连接的补偿子引线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子引线中的至少部分具有:依次串联的直线部分和蛇形走线部分;
其中,所述直线部分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信号线的长度方向;所述蛇形走线的具有至少一个折弯走线,所述蛇形走线部分的整体延伸方向与所述信号线的长度方向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引线组中,位于最中间的扇出引线的补偿子引线的直线部分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蛇形走线的一个折弯走线的延伸长度;
和/或,在所述第二引线组中,距离所述第一引线组最远的扇出引线的补偿子引线为所述直线部分,其他的扇出引线的补偿子引线同时具有所述直线部分和所述蛇形走线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出引线组的第一线宽渐变占比大于或等于10%,所述扇出引线组的第一线宽渐变占比为:所述第二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的条数占所述扇出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的总条数的比例。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中的所述扇出引线组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扇出引线组划分为:至少一个第一扇出引线组和至少一个第二扇出引线组;
所述第一扇出引线组中的第二引线组相对于第一引线组更靠近所述第二扇出引线组,所述第二扇出引线组中的第二引线组相对于第一引线组更靠近所述第一扇出引线组;
或者,所述第一扇出引线组中的第一引线组相对于第二引线组更靠近所述第二扇出引线组,所述第二扇出引线组中的第一引线组相对于第二引线组更靠近所述第一扇出引线组。
9.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扇出引线组中最外侧排布的两个扇出引线的第一线宽渐变占比最大,所述扇出引线组的第一线宽渐变占比为:所述第二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的条数占所述扇出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的总条数的比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具有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扇出引线组之间的第一固定区,所述第一固定区用于固定驱动组件;
或者,所述非显示区具有位于两个相邻的焊盘组之间的第二固定区,所述第二固定区用于固定驱动组件;
或者,所述非显示区具有位于多个所述扇出引线组整体的两侧的第三固定区,所述第三固定区用于固定驱动组件;
或者,所述非显示区具有位于多个所述焊盘组整体的两侧的第四固定区,所述第四固定区用于固定驱动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区的数量为多个;或者,所述第二固定区的数量为多个;或者,所述第三固定区的数量为2个;或者,所述第四固定区的数量为2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区均匀的分布在多个所述扇出引线组构成的间隙之中;或者,多个所述第二固定区均匀的分布在多个所述扇出引线组对应的多个焊盘组构成的间隙之中;或者,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区关于所有扇出引线组整体的对称轴对称分布;或者,多个所述第二固定区关于所有焊盘组整体的对称轴对称分布。
13.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出引线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引线组另一侧的第三引线组,所述第三引线组内的各条扇出引线的转接子引线的宽度沿背离所述第一引线组的方向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三引线组内的各条扇出引线的转接子引线的宽度,均大于所述第一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的转接子引线的宽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的条数等于所述第二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的条数,所述第三引线组内的多条扇出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组内的多条扇出引线一一对应,所述第三引线组内的各条扇出引线的转接子引线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引线组内对应的扇出引线的转接子引线的宽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扇出引线组中最外侧排布的两个扇出引线的第二线宽渐变占比最大;所述扇出引线组的第二线宽渐变占比为:所述第二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的条数与所述第三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的条数之和占所述扇出引线组内的扇出引线的总条数的比例。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具有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扇出引线组之间的第五固定区,所述第五固定区用于固定驱动组件;
或者,所述非显示区具有位于两个相邻的焊盘组之间的第六固定区,所述第六固定区用于固定驱动组件;
或者,所述非显示区具有位于多个所述扇出引线组整体的两侧的第七固定区,所述第七固定区用于固定驱动组件;
或者,所述非显示区具有位于多个所述焊盘组整体的两侧的第八固定区,所述第八固定区用于固定驱动组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固定区的数量为多个;或者,所述第六固定区的数量为多个;或者,所述第七固定区的数量为2个;或者,所述第八固定区的数量为2个。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五固定区均匀的分布在多个所述扇出引线组构成的间隙之中;或者,多个所述第六固定区均匀的分布在多个所述扇出引线组对应的多个焊盘组构成的间隙之中;或者,多个所述第五固定区关于所有扇出引线组整体的对称轴对称分布;或者,多个所述第六固定区关于所有焊盘组整体的对称轴对称分布。
1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组件和权利要求1至18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驱动组件用于与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多条扇出引线电连接;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内的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以及与所述多条扇出引线一一对应的多个焊盘,一列所述子像素与同一条所述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焊盘与对应的扇出引线背离所述信号线的端部电连接。
CN202220722565.0U 2022-03-29 2022-03-2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76413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22565.0U CN217641339U (zh) 2022-03-29 2022-03-2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22565.0U CN217641339U (zh) 2022-03-29 2022-03-2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41339U true CN217641339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47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22565.0U Active CN217641339U (zh) 2022-03-29 2022-03-2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413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48132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0286535B (zh) 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0579917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7170366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63400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9811169B2 (en) Flexible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having the same, keyboard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CN112201165B (zh)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3539108B (zh) 阵列基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JP3549760B2 (ja) 平面型表示装置
CN11154029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9145439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3903273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332751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2647220U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948859B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4284302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54029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7641339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67798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083300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648921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945863B (zh) 显示模组
JP2019101145A (ja) 電子デバイス
CN114397786B (zh)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4783365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