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39938U - 显影盒 - Google Patents

显影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39938U
CN217639938U CN202221424331.4U CN202221424331U CN217639938U CN 217639938 U CN217639938 U CN 217639938U CN 202221424331 U CN202221424331 U CN 202221424331U CN 217639938 U CN217639938 U CN 2176399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developing roller
developing
shell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2433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定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Hongpengtai Plastic Moul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Hongpengtai Plastic Mou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Hongpengtai Plastic Moul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Hongpengtai Plastic Mou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2433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399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399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399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影盒,包括壳体、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中的显影辊以及固定安装在壳体上的出粉刀,出粉刀与显影辊外表面抵接,壳体包括相互结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显影辊被下壳体支撑;显影盒还包括设置在下壳体左右两端的定位部以及位于定位部中的结合孔,出粉刀通过结合孔被固定在壳体上;沿显影盒的上下方向,结合孔的中心线到显影辊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D1为17mm‑21mm,因而,显影辊与出粉刀之间可形成合适的接触,显影辊表面的碳粉能够获得合适的电荷。

Description

显影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成像设备中的显影盒。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成像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的显影盒,包括可存储墨粉的壳体和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上的显影辊,所述显影辊用于向外部供应墨粉。
所述显影盒还包括与显影辊接触的出粉刀,在显影盒工作过程中,出粉刀用于调整显影辊表面的碳粉层厚度,同时,位于显影辊表面的碳粉与出粉刀摩擦而带上合适的电荷,被带上电荷的碳粉颗粒可在显影辊与感光鼓之间的电场力作用下从显影辊表面到达感光鼓表面,从而使得形成在感光鼓表面的静电潜像显影。
实用新型内容
由此可见,显影辊与出粉刀的接触状态将直接影响显影辊表面碳粉是否能够带上合适的电荷,进而影响到感光鼓表面的静电潜像显影,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影盒,使得显影辊与出粉刀之间可形成合适的接触,确保显影辊表面的碳粉能够带上合适的电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显影盒,包括壳体、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中的显影辊以及固定安装在壳体上的出粉刀,出粉刀与显影辊外表面抵接,壳体包括相互结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显影辊被下壳体支撑;显影盒还包括设置在下壳体左右两端的定位部以及位于定位部中的结合孔,出粉刀通过结合孔被固定在壳体上;沿显影盒的上下方向,结合孔的中心线到显影辊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D1为17mm-21mm,优选的,所述D1为19.0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粉刀包括相互结合的刀架和刀片,刀架与壳体结合,刀片与显影辊表面接触,刀架包括相互呈一定夹角的加强部和安装部,刀片与安装部相互结合;上壳体设置有支撑出粉刀的支撑部,当出粉刀被安装时,安装部与支撑部的支撑面抵接,加强部与支撑部的第二表面抵接;沿显影盒的前后方向,经过结合孔中心线并与左右方向平行的平面到第二表面的距离D3为4.3mm。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壳体靠近显影辊的一端形成有由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交形成的台阶面,沿前后方向,定位部中用于与出粉刀抵接的表面到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交线的距离D2至少为9.3mm,因而,当出粉刀被安装时,出粉刀的刀架不位于上壳体最上方的外侧。
进一步的,上壳体设置有支撑出粉刀的支撑部,所述定位部位于支撑部的上方。
定位部具有与出粉刀抵接的被结合面,支撑部具有用于支撑出粉刀的支撑面,所述被结合面和支撑面齐平。
更进一步的,定位部还包括从结合孔周围突出的突出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显影盒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显影盒的驱动端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显影盒的出粉刀与显影盒壳体分离后的状态图。
图4是沿着显影盒的上下方向从上向下观察时的侧视图。
图5是沿着显影盒的前后方向从后向前观察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显影盒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显影盒的驱动端的立体图。
显影盒100可拆卸地安装在设备中,实际中,显影盒100既可以直接被安装至设备,也可以先以可拆卸的方式与设置有感光鼓的鼓组件结合,然后再与鼓组件一起被安装至设备,无论显影盒100以何种方式被安装至设备,均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显影盒100的结构。
如图所示,显影盒100包括壳体1、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1中的显影辊13、位于壳体1一个末端的驱动力接收件2和计数组件4,驱动力接收件2用于从设备中接收驱动力并驱动显影辊13和计数组件4工作,其中,显影辊13的末端还设置有显影辊齿轮22,驱动力接收件2与计数组件4之间也设置有用于传递驱动力的齿轮(未示出)。
为更清楚的对显影盒100的结构进行描述,定义显影盒100的长度方向为纵向/左右方向,驱动力接收件2所在的一侧为驱动端/右方,与驱动端纵向相对的一侧为导电端/左方,显影盒100的安装方向为前后方向,显影盒100向后被安装,向前被取出,与所述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均垂直的方向为上下方向/厚度方向,所述上壳体11位于下壳体12的上方(下文所述)。
所述计数组件4既可以与驱动力接收件2同时位于驱动端,也可以被设置成计数组件4位于导电端,这样,驱动力接收件2的驱动力可通过至少一个齿轮和至少一个传动杆从驱动端传递至导电端,并驱动计数组件4工作,下文中,以计数组件4与驱动力接收件2同时位于驱动端为例进行描述。
进一步的,显影盒100还包括固定安装在壳体1上的出粉刀14以及位于驱动端的端盖3,所述驱动力接收件2和计数组件4均通过端盖3暴露,如图2所示,驱动力接收件2通过端盖3在左右方向暴露,计数组件4通过端盖3在前后方向暴露,具体的,驱动力接收件2向右暴露,计数组件4向前暴露,也就是说,设备中用于与驱动力接收件2结合的驱动力输出件以及与计数组件4结合的被计数件分别被设置在两个面上,显影盒100在安装和取出过程中受到的干涉可被减少,显影盒100驱动端的结构复杂性可被降低。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显影盒的出粉刀与显影盒壳体分离后的状态图;图4是沿着显影盒的上下方向从上向下观察时的侧视图;图5是沿着显影盒的前后方向从后向前观察时的侧视图。
出粉刀14被设置成与显影辊13表面接触,用于调节显影辊13表面的碳粉层厚度并使得碳粉摩擦带上电荷。显影盒100还包括与壳体1连接的把手15,如图所示,把手15从壳体1向前延伸形成,沿前后方向,显影辊13和把手15分别位于壳体1的两个末端,所述把手15用于为使用者拿取显影盒100提供握持部,优选的,两个把手15分别被设置在壳体1的左右两端,使得使用者可用双手同时对显影盒100进行操作,提高操作的稳定性,更优选的,把手15的表面还设置有凸肋151,用于增大使用者拿取显影盒100时的摩擦力。
如图3所示,出粉刀14包括相互结合的刀片141和刀架142,刀片141与显影辊13的圆周表面接触,刀架142被固定安装在壳体1上,其中,刀架142包括相互呈一定夹角的加强部1421和安装部1422,刀片141与安装部1422相互结合,优选的,刀片141与刀架142相互垂直,安装部1422从加强部1421的一侧向下延伸形成,此时,安装部1422与加强部1421也相互垂直,刀架142具有面向安装部1422延伸方向的内侧面142b以及与安装部1422延伸方向相反的外侧面142a,所述外侧面142a与内侧面142b在上下方向相对布置;进一步的,出粉刀14还包括从刀架142向上延伸的超过加强部1421的固定部145,本实施例中,沿上下方向,两个固定部145位于加强部1421的上方,或者说,加强部1421/安装部1422从固定部145向下凹陷。
固定部145具有与安装部1422平齐的安装面142c,刀片141被安装在安装面142c上,固定部145还可被认为从安装部1422向上延伸形成,所述安装面142c和刀片141均面向显影辊13,固定部145还具有背向显影辊13的结合面143;所述两个固定部145中均设置有安装孔144,便于诸如螺钉、插销等安装件插入,优选的,两个固定部145中设置的安装孔144的形状不同,不仅可确保出粉刀14的安装方向正确,还能实现出粉刀14安装时的初步定位(将在下文描述),所述安装孔可被设置成在圆形、椭圆形、方形、棱形以及不规则形等。
壳体1包括相互结合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二者之间形成可容纳碳粉的腔体,显影辊13可旋转地被下壳体12支撑,其中,上壳体11靠近显影辊13的一端/远离把手15的一端形成有由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相交形成的台阶面,所述第一表面111面向后方,第二表面112面向上方,二者之间的交线为直线1111,所述第二表面112所在的部分为支撑出粉刀14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具有面向后方的支撑面1121,当出粉刀的安装部1422与加强部1421相互垂直时,支撑面1121与第二表面112也相互垂直。
下壳体12包括设置在左右两端的定位部121,所述定位部121用于与固定部145结合,因而,沿上下方向,定位部121也位于支撑部的上方,并具有面向固定部145的被结合面124以及面向固定部145开口的结合孔123,所述被结合面124与支撑面1121齐平,当出粉刀14需要被安装时,安装部1422被支撑面1121支撑,加强部1421与第二表面112抵接,结合面143与被结合面124抵接,同时,安装孔144与结合孔123相对,安装件穿过安装孔144进入结合孔123中,因此,出粉刀14实现被固定安装在壳体1上。
优选的,定位部121还包括从结合孔123周围突出的突出部122,所述突出部122起着对出粉刀14进行初步定位的作用,在出粉刀14被安装期间,所述突出部122还可防止出粉刀14发生晃动而导致其安装位置出现偏差,在出粉刀14被安装后,所述突出部122可对出粉刀14可能出现的位移进行限制,从而确保出粉刀14始终处于预定的安装位置,出粉刀14相对于显影辊13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本实施例中,所述结合孔123的中心线C2与前后方向平行,显影辊13的旋转轴线C1与左右方向平行,沿上下方方向,中心线C2与旋转轴线C1之间的距离D1为17mm-21mm,通过调整D1的数值,可控制刀片141与显影辊13表面的接触位置,可理解的是,当刀片141与显影辊13的表面接触的位置远离所述加强部1421时,刀片141在显影辊13的重力作用下将产生较大的变形量,相应的,刀片141对显影辊13的抵接力将较小,相反,当刀片141与显影辊13的表面接触的位置靠近所述加强部1421时,虽然刀片141同样受到显影辊13的重力作用而变形,但越靠近加强部1421的刀片141可被安装部1422支撑而反作用至显影辊13,此时,刀片141与显影辊13的抵接力将较大,因而,刀片141与显影辊13的抵接力大小可通过调整D1的数值实现。可实现的,通过调整刀片141与显影辊13的抵接力大小可对显影辊13表面的碳粉层厚度以及碳粉颗粒的带电量进行控制,优选的,所述D1为19.05mm,此时显影辊13表面的碳粉层厚度均匀,且碳粉颗粒所带电荷量足以使得碳粉颗粒在电场力作用下从显影辊13的表面到达感光鼓表面进行显影。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沿前后方向,被结合面124与交线1111的距离D2至少为9.3mm,这样,当出粉刀14被安装时,刀架142可全部进入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之间的空间而不暴露在上壳体11最上方的外侧,出粉刀14可被壳体1有效保护,同时,内侧面142b与第二表面112抵接,显影盒100在上下方向的尺寸可被控制;尤其是当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12相互垂直,且D2为9.3mm时,沿前后方向,刀架142将与第一表面111抵接,出粉刀14可被更稳定的定位在显影盒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沿前后方向,经过结合孔的中心线C2并与左右方向平行的平面与第二表面112/刀架内侧面142b之间的距离D3为4.3mm,也就是说,用于固定出粉刀的结合孔123被设置成相对于第二表面112向后突出距离D3,所述结合孔123比第二表面112更远离显影辊,在对出粉刀14进行安装和拆卸操作时,操作空间将变得更大,显影辊13可能受到的损伤可被有效避免。
如图2所示,端盖3设置有向前开口的暴露口32,计数组件4从该暴露口32暴露,显影盒100被安装至设备的状态下开始启动时,计数组件4与设备中的被计数件相互作用完成计数,并在计数完成后停止工作。
为实现显影盒100的再利用,达到减轻环境污染的目的,在显影盒100中的碳粉被消耗完后,可通过向腔体中重新注入碳粉来实现,然而,在被重新注入碳粉后的显影盒100被安装至设备前,还需要将计数组件4复位,否则,该重新被注入碳粉的显影盒将不被设备识别。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3还设置有弹性臂31,在显影盒100被安装至鼓组件或设备时,弹性臂31被压迫而向着靠近壳体1的方向(左方)变形,当计数组件4完成计数时,计数组件4被弹性臂31阻挡而不会继续运动,在显影盒100被取出然后被再次安装的过程中,弹性臂31迫使计数组件4回到开始计数的初始状态,这样,显影盒100在被重新注入碳粉后可不必手动复位,而是在显影盒100的再次安装过程中实现自动复位,有利于减轻终端用户的使用负担,提升使用体验。
如上所述,结合孔123与显影辊旋转轴线C1之间的距离被限定在17mm-21mm,显影辊13与出粉刀14的接触位置可根据显影盒的成像需求进行调整,优选的,所述距离为19.05mm,可确保显影辊与出粉刀之间形成合适的接触,显影辊表面的碳粉能够获得合适的电荷。

Claims (8)

1.显影盒,包括壳体、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中的显影辊以及固定安装在壳体上的出粉刀,出粉刀与显影辊外表面抵接,壳体包括相互结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显影辊被下壳体支撑;
其特征在于,
显影盒还包括设置在下壳体左右两端的定位部以及位于定位部中的结合孔,出粉刀通过结合孔被固定在壳体上;
沿显影盒的上下方向,结合孔的中心线到显影辊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D1为17mm-21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D1为19.0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出粉刀包括相互结合的刀架和刀片,刀架与壳体结合,刀片与显影辊表面接触,刀架包括相互呈一定夹角的加强部和安装部,刀片与安装部相互结合;
上壳体设置有支撑出粉刀的支撑部,当出粉刀被安装时,安装部与支撑部的支撑面抵接,加强部与支撑部的第二表面抵接;
沿显影盒的前后方向,经过结合孔中心线并与左右方向平行的平面到第二表面的距离D3为4.3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上壳体靠近显影辊的一端形成有由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交形成的台阶面,沿前后方向,定位部中用于与出粉刀抵接的表面到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交线的距离D2至少为9.3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当出粉刀被安装时,出粉刀的刀架不位于上壳体最上方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上壳体设置有支撑出粉刀的支撑部,所述定位部位于支撑部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定位部具有与出粉刀抵接的被结合面,支撑部具有用于支撑出粉刀的支撑面,所述被结合面和支撑面齐平。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定位部还包括从结合孔周围突出的突出部。
CN202221424331.4U 2022-06-08 2022-06-08 显影盒 Active CN2176399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24331.4U CN217639938U (zh) 2022-06-08 2022-06-08 显影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24331.4U CN217639938U (zh) 2022-06-08 2022-06-08 显影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39938U true CN217639938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25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24331.4U Active CN217639938U (zh) 2022-06-08 2022-06-08 显影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399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31717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oner case
JP3530644B2 (ja) 現像フレーム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EP2711782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ner case and driv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US6029031A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remanufacturing method
KR100399700B1 (ko)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재제조 방법
EP0708387B1 (en) Toner container for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0943925A (ja) 現像ホルダ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KR100404409B1 (ko)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재생 방법
EP2657788A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oner case
EP2624070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ment device
EP2667262B1 (en) Toner cas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217639938U (zh) 显影盒
CN216901336U (zh) 显影盒和处理盒
CN218383677U (zh) 一种处理盒
CN220855450U (zh) 一种显影盒
CN217386143U (zh) 显影盒
CN214623307U (zh) 显影装置和调色剂容器
CN220171404U (zh) 显影盒和处理盒
CN214846251U (zh) 一种具有迫压单元的处理盒
CN217386150U (zh) 处理盒
CN214623309U (zh) 显影装置和具备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215599507U (zh) 显影装置和调色剂容器
CN212873201U (zh) 一种处理盒
CN214623306U (zh) 显影装置和调色剂容器
CN217386144U (zh) 显影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