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35169U - 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及射灯 - Google Patents

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及射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35169U
CN217635169U CN202220875164.9U CN202220875164U CN217635169U CN 217635169 U CN217635169 U CN 217635169U CN 202220875164 U CN202220875164 U CN 202220875164U CN 217635169 U CN217635169 U CN 2176351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nvex lens
optical assembly
dazzle
ligh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7516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勇恒
朱奕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Electrical and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Electrical and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Electrical and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Electrical and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7516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351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351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351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及射灯,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包括:光源部件;第一凸透镜,其设于光源部件的上方,第一凸透镜具有第一入光面和第一出光面,第一出光面位于第一入光面的上方,光源部件朝向第一入光面设置;支架,其设于第一凸透镜的上方,支架设有反射腔,反射腔的上端为第一开口,反射腔的下端为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一出光面相对设置。射灯包括: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和壳体,壳体设有安装腔,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设在安装腔内。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利用第一凸透镜的会聚作用,能减少向其他方向散射的光,从而提高防眩效果,且能减少加装防眩格栅的成本,营造更健康、安全、舒适的照明环境。

Description

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及射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及射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线性射灯都是采用透镜和防眩格栅的组合,以形成主光照明的,而射灯对防眩格栅的设计要求和表面处理要求较高,会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和光效的降低,否则会引起灯光刺眼、显指差、色温偏差大、防眩效果差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的射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其包括:光源部件;第一凸透镜,其设于所述光源部件的上方,所述第一凸透镜具有第一入光面和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位于所述第一入光面的上方,所述光源部件朝向所述第一入光面设置;支架,其设于所述第一凸透镜的上方,所述支架设有反射腔,所述反射腔的上端为第一开口,所述反射腔的下端为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出光面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光源部件发射的光线经第一入光面进入第一凸透镜,利用第一凸透镜的折射原理,促使折射出的光线经支架的反射腔的内壁面反射出去;第一凸透镜有会聚作用,能减少向其他方向散射的光,从而提高防眩效果,且能减少加装防眩格栅的成本;设置带反射腔的支架,促使第一凸透镜采用下沉于灯体的方式,增大灯具保护角;利用反射原理和折射原理,有效降低眩光,实现见光不见灯的效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射腔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变小。反射腔采用喇叭状设计,整体呈由下往上扩大,如此能减少光源部件所发出的光线被反射腔内壁面反射的次数,从而减少光线的损耗,提高光的有效利用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还包括第二凸透镜;所述第二凸透镜位于所述支架的上方,所述第二凸透镜具有第二入光面和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二出光面位于所述第二入光面的上方,所述第二入光面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
在支架的上方设置第二凸透镜,第二凸透镜的第二入光面与反射腔的第一开口相对设置,促使光源部件所发射的光线能经第一凸透镜的折射作用形成特定角度的光线,并照射至第二凸透镜,通过第二凸透镜的折射作用而折射出去,形成主光照明;利用第一凸透镜和第二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减少向其他方向散射的光,促使光线能均匀地作用在射灯的工作面上,达到光斑截止线明显、无明显副光斑及杂散光的目的,有效提升光的利用率,提高防眩效果,能够营造更健康、安全、舒适的照明环境,实现射灯出光面可视化。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凸透镜设有多个且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凸透镜沿着上下方向间隔设置两个及以上,采用多个凸透镜直接配光的方式,实现装配自由,透光率高,整灯光效高,有利于节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源部件为至少一个的灯珠。光源部件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的灯珠组成,使该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具有低能耗、高亮度、寿命长、体积小、方向性好等优点,促使光源部件所发射的所有光线能经第一凸透镜折射出去,有助于提高光的有效利用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凸透镜的下表面凹陷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能容纳所述光源部件,所述第一入光面位于所述凹槽的内上壁面。第一凸透镜设置凹槽来容纳光源部件,能缩小光源部件的发光面与第一凸透镜的第一入光面之间的距离,进而能减少光线的损失,促使光源部件发出的光线均能在第一凸透镜的作用下折射出去,有效提高光的利用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凸透镜连接,所述支架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凸透镜连接。支架的下端与第一凸透镜连接,支架的上端与第二凸透镜连接,可避免光线从支架与第一凸透镜之间、支架与第二凸透镜之间的缝隙射出,有利于提升光利用率。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射灯,其包括:如上所述的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和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安装腔,所述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设在所述安装腔内。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设在壳体的安装腔内,利用凸透镜的折射原理实现射灯的主光照明,有效降低朝其他方向散射的光线,从而提高射灯的防眩效果,营造健康舒适的照明环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设有多个且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布置。沿着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以形成具有防眩效果的线性射灯,符合使用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要求,提供舒适的照明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射灯的结构立体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100、光源部件;200、第一凸透镜;210、第一入光面;220、第一出光面;230、凹槽;300、支架;310、反射腔内壁面;400、第二凸透镜;410、第二入光面;420、第二出光面;500、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600、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具有“若干”之类的词汇描述,其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及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第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X方向是由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的后侧指向前侧;Y方向是由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的左侧指向右侧;Z方向是由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的下侧指向上侧。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3,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及射灯举出若干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500包括:光源部件100、第一凸透镜200和支架300。
其中,光源部件100为至少一个的灯珠。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部件100由多个灯珠排列组成。在本实施例中,光源部件100由一个灯珠构成。采用LED灯珠,可使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500具有低能耗、高亮度、寿命长、体积小、方向性好等优点。
第一凸透镜200设于光源部件100的上方,第一凸透镜200具有第一入光面210和第一出光面220,第一出光面220位于第一入光面210的上方,第一出光面220和第一入光面210呈上下相对设置,光源部件100朝向第一入光面210设置,促使光源部件100所发出的光线能照射至第一凸透镜200的第一入光面21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透镜200的下表面凹陷形成有凹槽230,凹槽230能容纳光源部件100,如光源部件100从俯视角度看呈方形,则凹槽230可以为方槽,第一入光面210位于凹槽230的内上壁面。凹槽230的设置,能缩小光源部件100的发光面与第一凸透镜200的第一入光面210之间的距离,进而能减少光线的损失,促使光源部件100发出的光线均能在第一凸透镜200的作用下折射出去,有效提高光的利用率。
支架300设于第一凸透镜200的上方,支架300设有反射腔,反射腔的上端为第一开口,反射腔的下端为第二开口,也即反射腔贯穿支架3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能够使得光线从第二开口进入,并从第一开口射出。第二开口与第一出光面220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反射腔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变小,也即反射腔采用喇叭状的结构设计,减少光源部件100所发出的光线被反射腔内壁面310反射的次数,从而减少光线的损耗,提高光的有效利用率。另外,支架300的下表面与第一凸透镜200连接,且第一凸透镜200上的凸部可以伸入反射腔设置,第一出光面220设在凸部上,如图1所示。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500中,光源部件100发射的光线经第一入光面210进入第一凸透镜200,利用第一凸透镜200的折射原理,促使折射出的光线经支架300的反射腔内壁面310反射出去。第一凸透镜200具有较好的会聚作用,能减少向其他方向散射的光线,有效提高防眩效果,且能减少加装防眩格栅的成本,利用反射原理和折射原理和第一凸透镜200采用下沉于灯体的方式,增大灯具保护角,有效降低眩光,实现见光不见灯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500还包括第二凸透镜400。第二凸透镜400位于支架300的上方,第二凸透镜400具有第二入光面410和第二出光面420,第二出光面420位于第二入光面410的上方,也即第二出光面420和第二入光面410呈上下相对设置,第二入光面410与第一开口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300的下表面与第一凸透镜200连接,支架300的上表面与第二凸透镜400连接,例如通过胶水粘接、旋转卡接方式或其他连接方式,可避免光线从支架300与第一凸透镜200之间的缝隙、支架300与第二凸透镜400之间的缝隙射出,有利于提升光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500中,第二凸透镜400设在支架300的上方,第二凸透镜400的第二入光面410与反射腔的第一开口相对设置,促使光源部件100所发射的光线能经第一凸透镜200的折射作用形成特定角度的光线,并照射至第二凸透镜400,通过第二凸透镜400的折射作用而折射出去,形成主光照明。
利用第一凸透镜200和第二凸透镜400的会聚作用,减少向其他方向散射的光,促使光线能均匀地作用在射灯的工作面上,达到光斑截止线明显、无明显副光斑及杂散光的目的,有效提升光的利用率,提高防眩效果,能够营造更健康、安全、舒适的照明环境,实现射灯出光面可视化。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透镜400设有多个且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如第二凸透镜400可以设置两个、三个及以上,相邻的两个第二凸透镜400之间可以通过支架300来连接。
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500通过多个凸透镜配套使用,采用多个凸透镜直接配光的方式,实现装配自由,透光率高,整灯光效高,有利于节能。
另外,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射灯,射灯包括如上实施例的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500和壳体600。壳体600设有安装腔,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500设在安装腔内,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500能朝远离安装腔的方向发射光线,使射灯起到较好的照明效果。
由于该射灯安装有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500,利用凸透镜的折射原理实现主光照明,有效降低朝其他方向散射的光线,从而提高防眩效果,营造健康舒适的照明环境。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500设有多个且沿壳体600的长度方向布置,以此形成具有防眩效果的线性射灯。
与传统的线性射灯相比,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射灯通过采用多个凸透镜(第一凸透镜200和第二凸透镜400)组合,促使发出的光斑均匀且截止线明显,无明显副光斑及杂散光,提高光的有效利用率。在相应的工作场所,使射灯起到舒适的照明效果,实现灯具出光面可视化,无眩光,满足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照明需要。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部件(100);
第一凸透镜(200),其设于所述光源部件(100)的上方,所述第一凸透镜(200)具有第一入光面(210)和第一出光面(220),所述第一出光面(220)位于所述第一入光面(210)的上方,所述光源部件(100)朝向所述第一入光面(210)设置;
支架(300),其设于所述第一凸透镜(200)的上方,所述支架(300)设有反射腔,所述反射腔的上端为第一开口,所述反射腔的下端为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出光面(220)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腔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变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凸透镜(400);所述第二凸透镜(400)位于所述支架(300)的上方,所述第二凸透镜(400)具有第二入光面(410)和第二出光面(420),所述第二出光面(420)位于所述第二入光面(410)的上方,所述第二入光面(410)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透镜(400)设有多个且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部件(100)为至少一个的灯珠。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透镜(200)的下表面凹陷形成有凹槽(230),所述凹槽(230)能容纳所述光源部件(100),所述第一入光面(210)位于所述凹槽(230)的内上壁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00)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凸透镜(200)连接,所述支架(300)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凸透镜(400)连接。
8.一种射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500)和壳体(600);所述壳体(600)设有安装腔,所述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500)设在所述安装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500)设有多个且沿所述壳体(600)的长度方向布置。
CN202220875164.9U 2022-04-08 2022-04-08 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及射灯 Active CN2176351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75164.9U CN217635169U (zh) 2022-04-08 2022-04-08 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及射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75164.9U CN217635169U (zh) 2022-04-08 2022-04-08 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及射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35169U true CN217635169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47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75164.9U Active CN217635169U (zh) 2022-04-08 2022-04-08 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及射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351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59653U (ja) 照明灯具
TWI418731B (zh) Led燈具
CN101984284A (zh) 反射式led格栅灯
CN106764783B (zh) 一种车辆用前照灯
US20120327652A1 (en) Light-guided led indirect lighting device
CN207907016U (zh) 照明灯具的配光组件、光源模组及照明灯具
CN212961176U (zh) 筒灯
CN202100960U (zh) 一种灯具
CN201858574U (zh) 反射式led格栅灯
CN217635169U (zh) 防眩照明可视化光学组件及射灯
CN203585909U (zh) Led灯管
CN213089751U (zh) 一种防眩反光杯以及带有该反光杯的灯具
CN212408319U (zh) 照明灯具的光源系统及照明灯具
CN213656440U (zh) 一种led教室灯
EP2541288A1 (en) Light-guided LED indirect lighting device
CN212390243U (zh) 一种防眩光板和条形灯
JP2013077454A (ja) 照明装置
CN111998240A (zh) 照明灯具的光源系统及照明灯具
CN220981107U (zh) 筒灯
CN203147320U (zh) 一种led面光源
CN204879542U (zh) 大角度发光led灯
CN212408320U (zh) 照明灯具的光源系统及照明灯具
CN214535789U (zh) 台灯
CN212565647U (zh) 照明灯具的出光罩及照明灯具
CN220017112U (zh) 路灯透镜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