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09657U - 一种护背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护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09657U
CN217609657U CN202221340203.1U CN202221340203U CN217609657U CN 217609657 U CN217609657 U CN 217609657U CN 202221340203 U CN202221340203 U CN 202221340203U CN 217609657 U CN217609657 U CN 2176096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gasket
connecting portion
back support
connector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4020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佀利蕊
刘昊海
孟海珍
张鸣雯
陈俊昕
王勋
王新胜
傅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dy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Toread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ndy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Toread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ndy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Toread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ndy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4020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096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096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096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动护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护背。该护背包括防护垫片和背负组件。背负组件包括垫片套,垫片套内设有与防护垫片的形状相匹配的容纳腔,防护垫片插设在容纳腔内。背负组件还包括两个肩带组件,肩带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扣、第二连接扣和背负带,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均设置在垫片套上,第一连接扣上设有第一过孔,第二连接扣上设有第二过孔,背负带的一端能够穿过第一过孔并与背负带可拆卸相连,另一端能够穿过第二过孔并与背负带可拆卸相连。背负带与垫片套之间可拆卸连接,便于用户的穿脱,尤其是在外层防护服和内侧贴身衣物之间穿脱护背时,无需首先脱下防护服,再穿脱护背,提高了用户的穿脱便利性和穿脱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护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护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护背。
背景技术
运动护具,是一种能够保护运动员的身体部位免受伤害的防护用具。
现有的肩带式护背,肩带和护垫车缝连接,肩带的长度可以调节,便于不同人员的穿戴。在穿戴时,运动员常常按顺序依次穿戴贴身衣物、肩带式护背和防护服。
若需脱去肩带式护背,则必须先将防护服脱去,以将肩带从双肩上脱下,从而脱去肩带式护背,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肩带式护背的穿脱不便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背,穿脱方便。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护背,包括:
防护垫片;
背负组件,包括垫片套和两个肩带组件,所述垫片套内设有与所述防护垫片的形状相匹配的容纳腔,所述防护垫片插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肩带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扣、第二连接扣和背负带,所述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均设置在所述垫片套上,所述第一连接扣上设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二连接扣上设有第二过孔,所述背负带的一端能够穿过所述第一过孔并与所述背负带可拆卸相连,另一端能够穿过所述第二过孔并与所述背负带可拆卸相连。
可选地,所述背负组件还包括腰带,所述腰带包括弹性带、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弹性带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弹性带的另一端,所述弹性带的中部设置在所述垫片套上,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相互粘扣相连。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气层、第一衬布层和第一粘扣层,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透气层、第二衬布层和第二粘扣层,所述第一粘扣层与所述第二粘扣层能够相互粘扣连接。
可选地,所述护背还包括定位条,所述定位条设置在所述垫片套上,所述定位条的长度方向被配置为与用户的身高方向平行,所述弹性带位置可调地粘扣在所述定位条上。
可选地,所述防护垫片包括柔性基层、减震层和抗磨层,所述减震层包括多个减震凸起,各所述减震凸起间隔分布在所述柔性基层的一侧,且在第一方向上形成多行相互平行的减震行组,在第二方向上形成多列相互平行的减震列组,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所述抗磨层包括与所述减震凸起一一对应的抗磨部,各所述抗磨部均包裹在对应的所述减震凸起上。
可选地,所述柔性基层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各所述通孔均位于相邻的所述减震凸起之间。
可选地,所述背负带的两端均能够粘扣在所述背负带上。
可选地,所述垫片套包括透气层和防切割层,所述透气层设置在所述垫片套的贴身一侧,所述防切割层设置在所述垫片套的背身一侧。
可选地,所述肩带组件还包括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一端连接于一个所述背负带,另一端连接于另一个所述背负带。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扣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扣为柔性日字扣。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背,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均设置在垫片套上,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上,背负带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与背负带自身可拆卸相连,从而实现背负带和垫片套之间的相互连接。背负带与垫片套之间可拆卸连接,便于用户的穿脱,尤其是在外层防护服和内侧贴身衣物之间穿脱护背时,无需首先脱下防护服,再穿脱护背,提高了用户的穿脱便利性和穿脱效率。防护垫片插设在垫片套的容纳腔内,以对用户的背部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护背的背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护背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护背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护垫片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护垫片的背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护垫片的截面视图。
图中:
1、防护垫片;11、柔性基层;111、通孔;12、减震层;121、减震凸起;13、抗磨层;
2、背负组件;21、垫片套;211、透气层;212、防切割层;213、容纳腔;22、肩带组件;221、第一连接扣;222、第二连接扣;223、背负带;224、连接带;23、腰带;231、弹性带;232、第一连接部;
3、定位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左”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护背,如图1-图6所示,其包括防护垫片1和背负组件2。
具体地,如图1所示,背负组件2包括垫片套21,垫片套21内设有与防护垫片1的形状相匹配的容纳腔213,防护垫片1插设在容纳腔213内。在本实施例中,垫片套21的上端设有开口,开口连通于容纳腔213,防护垫片1能够从开口插入容纳腔213中。防护垫片1更换方便,更换不同的防护垫片1,能够使护背适用于不同的防护场景,如,滑雪,摔跤,棒球运动等。垫片套21的开口具有锁闭功能,如通过拉锁、纽扣或魔术贴进行锁闭,以防止防护垫片1从垫片套21中脱出。
继续参见图1,背负组件2还包括两个肩带组件22,肩带组件22包括第一连接扣221、第二连接扣222和背负带223,第一连接扣221和第二连接扣222均设置在垫片套21上,第一连接扣221上设有第一过孔,第二连接扣222上设有第二过孔,背负带223的一端能够穿过第一过孔并与背负带223可拆卸相连,另一端能够穿过第二过孔并与背负带223可拆卸相连。也就是说,背负带223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与背负带223自身可拆卸相连,从而实现背负带223和垫片套21之间的相互连接。
用户使用时,首先,将防护垫片1插设在垫片套21内,然后,将两个背负带223分别背跨在双肩上,从而完成护背的穿戴。背负组件2用于将装有防护垫片1的垫片套21固定在用户身上,防护垫片1则用于对用户的背部进行保护。本实施例提供的护背,背负带223与垫片套21之间可拆卸连接,便于用户的穿脱,尤其是在外层防护服和内侧贴身衣物之间穿脱护背时,无需首先脱下防护服,再穿脱护背,提高了用户的穿脱便利性和穿脱效率。
可选地,第一连接扣221和/或第二连接扣222为柔性日字扣。柔性日字扣的材质柔软,在其受力挤压用户身体时,其不会对用户造成伤害。在本实施例中,柔性日字扣为海帕龙日字扣或橡胶日字扣,材质柔软,且不易发生塑性变形。
如图2所示,为便于用户穿脱护背,可选地,背负带223的两端均能够粘扣在背负带223上。具体地,背负带223为魔术贴,通过调节背负带223两端粘扣在背负带223上的位置,便可调节背负带223的长度,以适用于不同体型的用户。
可选地,如图1所示,肩带组件22还包括连接带224,连接带224的一端连接于一个背负带223,另一端连接于另一个背负带223。也就是说,连接带224能够将两个背负带223相连,以保证护背穿戴的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带224为魔术贴,便于穿脱。
可选地,如图2所示,垫片套21包括透气层211和防切割层212,透气层211设置在垫片套21的贴身一侧,防切割层212设置在垫片套21的背身一侧。用户背负垫片套21时,透气层211有利于用户皮肤的透气性,保证用户穿戴舒适。防切割层212位于垫片套21的背身一侧,当外力摩擦或撞击用户后背时,防切割层212耐磨性好,能够保护防护垫片1,提高了垫片套21的使用寿命。具体地,防切割层212为防切割布,透气层211为三明治网布。在本实施例中,防切割层212和透气层211的边缘相连,从而在两者之间围设形成容纳防护垫片1的容纳腔213。
可选地,如图1-图3所示,背负组件2还包括腰带23,腰带23包括弹性带231、第一连接部232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232设置在弹性带231的一端,第二连接部设置在弹性带231的另一端,弹性带231的中部设置在垫片套21上,第一连接部232和第二连接部能够相互粘扣相连。用户穿戴时,将弹性带231环抱于用户的腰部,并将第一连接部232和第二连接部相粘扣,从而使垫片套21更加牢靠地固定在身上。弹性带231具有弹性,因此,其长度可调,以适用于不同体型的用户。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23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气层、第一衬布层和第一粘扣层,第二连接部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透气层、第二衬布层和第二粘扣层,第一粘扣层与第二粘扣层能够相互粘扣连接,穿脱方便。第一连接部232和第二连接部的中间层均为衬布,从而增加了第一连接部232和第二连接部的硬度,使相连后的第一连接部232和第二连接部能够更稳定地卡在用户的腰部,使垫片套21在用户身上的穿戴位置稳定,防护效果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衬布层和第二衬布层均为绣花衬。
可选地,如图3所示,护背还包括定位条3,定位条3设置在垫片套21上,定位条3的长度方向被配置为与用户的身高方向平行,弹性带231位置可调地粘扣在定位条3上。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条3车缝在防切割层212上,弹性带231的中部与定位条3之间以魔术贴子母面的粘接方式相互粘接。
可选地,如图4-图6所示,防护垫片1包括柔性基层11、减震层12和抗磨层13,减震层12包括多个减震凸起121,各减震凸起121间隔分布在柔性基层11的一侧,且在第一方向上形成多行相互平行的减震行组,在第二方向上形成多列相互平行的减震列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夹角。柔性基层11使得相邻的各减震行组在第一方向上可相对活动,以改变防护垫片1在第一方向上的弧度。柔性基层11使得各相邻的减震列组在第二方向上可相对活动,以改变防护垫片1在第二方向上的弧度。因此,防护垫片1的灵活度高,弧度可以任意调节,以贴合在用户的身体上,贴合效果良好,使得各减震凸起121均垂向用户的身体部位,最大化发挥了减震凸起121的效用。
具体地,抗磨层13包括与减震凸起121一一对应的抗磨部,各抗磨部均包裹在对应的减震凸起121上,从而避免了减震凸起121的磨损,进一步提高了防护垫片1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柔性基层11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11,各通孔111均位于相邻的减震凸起121之间。通孔111使得柔性基层11在各向上的弯折性能进一步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防护垫片1的贴合性。另外,通孔111还兼具有透气散热的功能,使用户穿戴舒适。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护背,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护垫片(1);
背负组件(2),包括垫片套(21)和两个肩带组件(22),所述垫片套(21)内设有与所述防护垫片(1)的形状相匹配的容纳腔(213),所述防护垫片(1)插设在所述容纳腔(213)内,所述肩带组件(22)包括第一连接扣(221)、第二连接扣(222)和背负带(223),所述第一连接扣(221)和第二连接扣(222)均设置在所述垫片套(21)上,所述第一连接扣(221)上设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二连接扣(222)上设有第二过孔,所述背负带(223)的一端能够穿过所述第一过孔并与所述背负带(223)可拆卸相连,另一端能够穿过所述第二过孔并与所述背负带(223)可拆卸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背,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负组件(2)还包括腰带(23),所述腰带(23)包括弹性带(231)、第一连接部(232)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232)设置在所述弹性带(231)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弹性带(231)的另一端,所述弹性带(231)的中部设置在所述垫片套(21)上,所述第一连接部(23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相互粘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3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气层、第一衬布层和第一粘扣层,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透气层、第二衬布层和第二粘扣层,所述第一粘扣层与所述第二粘扣层能够相互粘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条(3),所述定位条(3)设置在所述垫片套(21)上,所述定位条(3)的长度方向被配置为与用户的身高方向平行,所述弹性带(231)位置可调地粘扣在所述定位条(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护背,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垫片(1)包括柔性基层(11)、减震层(12)和抗磨层(13),所述减震层(12)包括多个减震凸起(121),各所述减震凸起(121)间隔分布在所述柔性基层(11)的一侧,且在第一方向上形成多行相互平行的减震行组,在第二方向上形成多列相互平行的减震列组,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所述抗磨层(13)包括与所述减震凸起(121)一一对应的抗磨部,各所述抗磨部均包裹在对应的所述减震凸起(12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护背,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基层(11)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11),各所述通孔(111)均位于相邻的所述减震凸起(12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护背,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负带(223)的两端均能够粘扣在所述背负带(223)上。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护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套(21)包括透气层(211)和防切割层(212),所述透气层(211)设置在所述垫片套(21)的贴身一侧,所述防切割层(212)设置在所述垫片套(21)的背身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护背,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带组件(22)还包括连接带(224),所述连接带(224)的一端连接于一个所述背负带(223),另一端连接于另一个所述背负带(223)。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护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扣(221)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扣(222)为柔性日字扣。
CN202221340203.1U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护背 Active CN2176096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0203.1U CN217609657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护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0203.1U CN217609657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护背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09657U true CN217609657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21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40203.1U Active CN217609657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护背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096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75394B2 (en) Three-ply padded helmet
US6964062B1 (en) Catcher's leg guard
CN108883338B (zh) 用于肩垫系统的冲击衰减子层
US20140237707A1 (en) Impact diversion system
CN108697520A (zh) 脊柱支撑装置
US7975321B1 (en) Combination neck brace incorporated into a body protector
EP3416510B1 (en) Securing garment for a shoulder-pad system
CN217609657U (zh) 一种护背
CN109069911B (zh) 用于肩部衬垫系统的分立肩部袖筒以及其穿戴方法
US20220142803A1 (en) Back support system
US7353546B2 (en) Sports apparatus for securing the position of protective pads
CN214103272U (zh) 一种带保暖护膝的长裤
US8235926B2 (en) Brace for restraining shoulder movement
CN210353253U (zh) 一种新型男士运动裤
KR200466701Y1 (ko) 통풍과 체온조절이 용이한 등받이가 부착된 가방
CN218127163U (zh) 一种骑行用防护头盔
JP3240239U (ja) ハーネス用インナーパッド及びスペーサ
CN213491634U (zh) 一种空气呼吸器背托架护垫
CN218303528U (zh) 一种护肘带
CN217743213U (zh) 一种运动裤
CN218500028U (zh) 一种带有可拆卸护膝的裤子
CN212274751U (zh) 一种新型腿部防护加强装置
CN218484714U (zh) 一种可矫正姿势的多功能跑步背带包
CN220649236U (zh) 一种头盔防弹护脖
CN212548233U (zh) 一种可对腕关节处进行保护的拳击手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