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09518U - 调气结构及可吸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调气结构及可吸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09518U
CN217609518U CN202221031835.XU CN202221031835U CN217609518U CN 217609518 U CN217609518 U CN 217609518U CN 202221031835 U CN202221031835 U CN 202221031835U CN 217609518 U CN217609518 U CN 2176095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air
hole
connecting portion
rotating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3183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淼文
林永辉
潘实梅
帅辉福
吴涛
莫永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un Yi P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un Yi P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un Yi P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un Yi P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3183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095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095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095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调气结构及可吸入装置,调气结构包括第一外壳和调气环,第一外壳包括本体部、设置于所述本体部上的吸嘴以及连接在所述本体部和所述吸嘴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通孔。调气环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调气环上开设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进气孔,所述调气环内壁上设有第一转动凸起,所述连接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沿着所述连接部的外周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转动凸起滑动设置于所述卡槽内,所述第一转动凸起在所述卡槽内滑动时用于调节所述进气孔和所述通孔的重合面积。

Description

调气结构及可吸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雾化基质雾化后输入人体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气结构及可吸入装置。
背景技术
可吸入装置中的进气口、雾化腔、出气通道和吸嘴依次相通,空气从进气口进入到雾化腔后,带走雾化腔内液态可雾化基质雾化后生成的雾化气体,然后雾化气体经由出气通道到达吸嘴,以供吸食者吸食。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满足对不同肺活量用户对雾化气体气流大小的需求,一般在可吸入装置底部设置调气结构,以调节通过进气口进入雾化腔内的气流。然而,设置在底部调气结构大多较为复杂,增加了可吸入装置的体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调气结构,用以解决以上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调气结构,包括第一外壳和调气环,第一外壳包括本体部、设置于所述本体部上的吸嘴以及连接在所述本体部和所述吸嘴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通孔。调气环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调气环上开设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进气孔,所述调气环内壁上设有第一转动凸起,所述连接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沿着所述连接部的外周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转动凸起滑动设置于所述卡槽内,所述第一转动凸起在所述卡槽内滑动时用于调节所述进气孔和所述通孔的重合面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槽在所述外周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当所述第一转动凸起抵持于所述第一侧壁时,所述进气孔和所述通孔的重合面积最大,当所述第一转动凸起抵持于所述第二侧壁时,所述进气孔和所述通孔的重合面积最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所述本体部的第一边和连接所述吸嘴的第二边,所述调气结构还包括两个密封圈,沿着所述第一边至所述第二边的方向上,两个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通孔的两侧,所述密封圈弹性抵持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调气环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上还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密封圈的凹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调气环外壁上设有凹凸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调气环的内壁上还设有第二转动凸起,沿着所述调气环的中心轴方向上,所述第二转动凸起与所述第一转动凸起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环槽,所述第二转动凸起滑动设于所述环槽内。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可吸入装置,所述可吸入装置还包括内置壳和储油瓶,所述第一外壳套设于所述内置壳上,所述内置壳具有与所述第一外壳的所述通孔对应的连通孔和与所述吸嘴连通的吸气管,所述储油瓶安装于所述内置壳内,所述储油瓶具有一开口,所述储油瓶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吸气管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油瓶上设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安装环与所述吸气管之间连接有密封塞。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环内还设有吸油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吸入装置还包括拉环,所述拉环包括转动环、扣在所述吸嘴上的防尘盖以及连接在所述转动环和所述防尘盖之间的手提部,所述转动环套设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本体部的连接处。
本申请中,当需要调节进入第一外壳内的进气量时,通过转动调气环,以调整调气环上进气孔与通孔的重合面积即可调整进入第一外壳内的进气量,减小了调气结构的占有体积。通过第一转动凸起和卡槽的配合,便于调整调气环相较于连接部转动的位置,便于操作,提高使用者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一实施例中调气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第一外壳和调气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一实施例中调气结构沿IV-IV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吸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一实施例中可吸入装置的爆炸图。
图7为图6所示一实施例中可吸入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8为图5所示一实施例中可吸入装置沿VIII-VIII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调气结构 10
第一外壳 11
本体部 111
吸嘴 112
连接部 113
通孔 1131
卡槽 1132
第一侧壁 1133
第二侧壁 1134
凹槽 1135
环槽 1136
挡环 1137
第一边 1138
第二边 1139
调气环 12
第一转动凸起 121
第二转动凸起 122
进气孔 123
凹凸结构 124
辅助块 125
密封圈 13
内置壳 20
主体部 21
过渡部 22
连通孔 221
吸气管 23
储油瓶 31
开口 311
安装环 32
吸油棉 33
密封座 34
气孔 341
密封塞 35
储油棉 36
通道 361
雾化器 40
拉环 50
转动环 51
防尘盖 52
手提部 53
第二外壳 60
充电口 61
供电部 70
安装架 81
充电座 82
可吸入装置 10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1-8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为能进一步阐述本申请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出如下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调气结构10,包括第一外壳11、调气环12以及至少两个密封圈13。第一外壳11包括本体部111、设置在本体部111上的吸嘴112以及连接在本体部111和吸嘴112之间的连接部113。本体部111大致为中空的柱状。连接部113大致为锥形。连接部113上开设有通孔1131。调气环12可转动地套设于连接部113上,调气环12上开设有与通孔1131对应的进气孔123。在调气环12的内壁上设有第一转动凸起121。连接部113在对应第一转动凸起121的位置设有卡槽1132,卡槽1132沿着连接部113的外周方向延伸。卡槽1132具有第一侧壁1133和与第一侧壁1133对应设置的第二侧壁1134,当第一转动凸起121抵持于卡槽1132的第一侧壁1133时,调气环12的进气孔123与通孔1131完全重合,即此时进气量最大。
本申请中,当第一转动凸起121沿着第一侧壁1133至第二侧壁1134方向转动时进气量减小,转动调气环12可调节外界空气进入第一外壳11的进气量,结构简单,减小了调气结构10的占有体积。同时,第一转动凸起121的设置可以提高使用者调整进气孔123和通孔1131的重合面积的便易性,易于操作。另外,相较于在可吸入装置100的底部设置调气结构10,在顶部设置的调气结构10可以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参阅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凸起121位于连接部113靠近吸嘴112的一侧且位于连接部113内壁的边缘处。连接部113内壁上对称设有位于连接部113的同一圆周上的两个第一转动凸起121,以提高调气环12相较于连接部113转动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转动凸起121转动并抵持于第二侧壁1134时,调气环12完全遮盖住连接部113的通孔1131,进气孔123和通孔1131的重合面积最小,表明此时第一外壳11处于密闭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连接部113对应卡槽1132的第一侧壁1133和第二侧壁1134处设置相应的标识,如颜色或字符,以提醒使用者调气环12分别朝向第一侧壁1133和第二侧壁1134转动对应的使用状态。
参阅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13上的通孔1131可以设有多个,通孔1131和进气孔123均为腰形孔结构。本申请以两个关于连接部113中心轴对称的通孔1131进行示例说明。
参阅图2、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调气结构10还包括两个密封圈13,两个密封圈13设置于连接部113和调气环12之间。连接部113包括连接在本体部111的第一边1138和连接吸嘴112的第二边1139,沿着第一边1138到第二边1139的方向上,两个密封圈13位于通孔1131的两侧,避免调气环12转动调节进气量时外界空气从调气环12和连接部113之间缝隙通过进气孔123进入第一外壳11内,影响调气环12调气的准确性。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13上设有用于容置密封圈13的凹槽1135,密封圈13弹性抵制于连接部113和调气环12之间。在调气环12转动时,凹槽1135的设置可以避免密封圈13的移位,而增大转动调气环12的阻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气环12的外壁上设有凹凸结构124,增大调气环12外壁的摩擦力,便于使用者操作。
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调气环12内壁上设有第二转动凸起122,沿着调气环12的中心轴方向,第一转动凸起121与第二转动凸起122间隔设置的。连接部113上设有环槽1136,第二转动凸起122转动连接与环槽1136内,以实现调气环12相较于连接部113的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调气环12内壁上设有两组在同一圆周上的第二转动凸起122,可以进一步提高调气环12相较于连接部113转动的稳定性。
参阅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调气环12的内壁上还设有辅助块125,辅助块125与第一转动凸起121位于调气环12的同一圆周上。辅助块125与第一转动凸起121间隔设置,辅助块125沿着连接部113设置卡槽1132所在的圆周转动。辅助块125的设置提高调气环12转动的稳定性。
参阅图5、图6和图7,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可吸入装置100,可吸入装置100包括内置壳20、储油瓶31、第二外壳60以及上述调气结构10。内置壳20的轮廓大致呈罩子状结构。内置壳20包括主体部21、过渡部22以及伸出过渡部22的吸气管23,吸气管23一端伸出过渡部22背离主体部21的一端,吸气管23的另一端位于主体部21内。过渡部22的轮廓大致为锥形。第一外壳11套设于内置壳20上。内置壳20的过渡部22具有第一外壳11的通孔1131连通的连通孔221。外界的气体通过进气孔123通过通孔1131和连通孔221进入可吸入装置100内。吸气管23的端部与吸嘴112连通。
参阅图6、图7和图8,储油瓶31设于内置壳20的主体部21内,储油瓶31的顶面开设有一开口311。储油瓶31通过开口311与吸气管23连通。储油瓶31内设有储油棉36和雾化器40,储油棉36具有一贯通储油棉36的通道361,雾化器40置于通道361内。雾化器40将储油棉36内的液态可雾化基质加热雾化形成气溶胶,气溶胶通过储油瓶31通过开口311经过吸气管23,最后经由吸嘴112以供使用者吸食。
参阅图6、图7和图8,储油瓶31背离吸气管23的一端还设有密封座34,密封座34中部开设有气孔341。雾化器40安装于密封座34上,并对应设于密封座34的气孔341处。储油棉36吸附的液态可雾化基质密封于储油瓶31、密封座34和雾化器40之间。外界气体通过进气孔123、通孔1131和连通孔221进入内置壳20内,并经由气孔341进入储油瓶31内的雾化器40中,以带走雾化器40雾化的气溶胶经由吸气管23和吸嘴112以供吸食者吸食。
参阅图6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油瓶31上还设有安装环32,安装环32位于储油瓶31的顶面且与开口311连通。吸气管23一端部容置于安装环32内。在安装环32和吸气管23之间还连接有密封塞35,密封塞35连通吸气管23和安装环32并密封吸气管23和安装环32的连接,密封塞35的设置避免雾化的气溶胶从吸气管23和安装环32的连接处泄漏。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塞35采用硅胶材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环32的内径大于储油瓶31的开口311的内径,在安装环32内还设有吸油棉33,吸油棉33用于吸附储油瓶31中未雾化经过开口311的大油滴,避免使用者吸入口中影响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吸入装置100可以为电子烟,即可雾化基质为烟油。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吸入装置100并不限于电子烟,还可以是用于将可雾化基质雾化成气溶胶供使用者吸食的其它雾化装置。例如,可吸入装置100还可以是将液体雾化后输入人体的器械设备,如用于治疗上呼吸道疾病的医疗雾化吸入器。此时,可雾化基质可为治疗上呼吸道疾病对应的药液。依靠病人呼吸,将药液雾化后形成的药雾吸入人体呼吸道直至肺泡,从而用于上呼吸道局部药物治疗。可吸入装置100也可以应用于可雾化基质雾化成气溶胶输送至皮肤表面上,如将气溶胶喷至皮肤上也能够起到美容效果。
参阅图7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吸入装置100还包括拉环50,拉环50包括转动环51、扣合在吸嘴112上的防尘盖52以及连接在转动环51和防尘盖52之间的手提部53,转动环51套设于连接部113和本体部111的连接处,连接部113对应转动环51设有挡环1137(见图4),转动环51限定在本体部111挡环1137之间转动。手提部53采用软板材质,使用者可通过手提部53手提可吸入装置100,也可以通过挂绳穿过手提部53将可吸入装置100挂在脖子上作为装饰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吸入装置100还包括与第一外壳11配合连接的第二外壳60,第二外壳60的轮廓大致为罩子形,第一外壳11的本体部111和第二外壳60形成类手榴弹形结构,使得可吸入装置100内部可以容置大容量的储油瓶31。
参阅图7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吸入装置100还包括供电部70、安装架81和充电座82,安装架81固定于第二外壳60内。供电部70装配于安装架81上,供电部70为方形的电池。供电部70用于为雾化器40提供电能,以使得雾化器40加热雾化液态可雾化基质。充电座82装配于第二外壳60内,充电座82与供电部70电连接。第二外壳60底部具有与充电座82对应的充电口61,以使外接电源为供电部70充电,实现供电部70的循环使用。
本申请中,当需要调节进入第一外壳11内的进气量时,通过转动调气环12,以调整调气环12上进气孔123与通孔1131的重合面积即可调整进入第一外壳11内的进气量,减小了调气结构10的占有体积。通过第一转动凸起121和卡槽1132的配合设置,便于调整调气环12相较于连接部113转动的位置,操作方便,提高使用者体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调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外壳,包括本体部、设置于所述本体部上的吸嘴以及连接在所述本体部和所述吸嘴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通孔;
调气环,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调气环上开设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进气孔,所述调气环内壁上设有第一转动凸起,所述连接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沿着所述连接部的外周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转动凸起滑动设置于所述卡槽内,所述第一转动凸起在所述卡槽内滑动时用于调节所述进气孔和所述通孔的重合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在所述外周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当所述第一转动凸起抵持于所述第一侧壁时,所述进气孔和所述通孔的重合面积最大,当所述第一转动凸起抵持于所述第二侧壁时,所述进气孔和所述通孔的重合面积最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所述本体部的第一边和连接所述吸嘴的第二边,所述调气结构还包括两个密封圈,沿着所述第一边至所述第二边的方向上,两个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通孔的两侧,所述密封圈弹性抵持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调气环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还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密封圈的凹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气环外壁上设有凹凸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气环的内壁上还设有第二转动凸起,沿着所述调气环的中心轴方向,所述第二转动凸起与所述第一转动凸起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环槽,所述第二转动凸起滑动设于所述环槽内。
7.一种可吸入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调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入装置还包括内置壳和储油瓶,所述第一外壳套设于所述内置壳上,所述内置壳具有与所述第一外壳的所述通孔对应的连通孔和与所述吸嘴连通的吸气管,所述储油瓶安装于所述内置壳内,所述储油瓶具有一开口,所述储油瓶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吸气管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瓶上设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安装环与所述吸气管之间连接有密封塞。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环内还设有吸油棉。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入装置还包括拉环,所述拉环包括转动环、扣在所述吸嘴上的防尘盖以及连接在所述转动环和所述防尘盖之间的手提部,所述转动环套设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本体部的连接处。
CN202221031835.XU 2022-04-29 2022-04-29 调气结构及可吸入装置 Active CN2176095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31835.XU CN217609518U (zh) 2022-04-29 2022-04-29 调气结构及可吸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31835.XU CN217609518U (zh) 2022-04-29 2022-04-29 调气结构及可吸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09518U true CN217609518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50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31835.XU Active CN217609518U (zh) 2022-04-29 2022-04-29 调气结构及可吸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095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02947B2 (en) Portable fluid delivery system for the nasal and paranasal sinus cavities
WO2017033132A1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US20160339188A1 (en) Portable Fluid Delivery System for the Nasal and Paranasal Sinus Cavities
US20200352228A1 (en) Electronic atomizing device and atomizer and suction nozzle assembly thereof
EP4091464A1 (en) Atomiser and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with same
CN217609518U (zh) 调气结构及可吸入装置
CN111214735A (zh) 一种雾化器储雾罐
CN206198414U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医用雾化器
CN217794003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5537417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雾化喷药器
CN216755145U (zh) 一种筛网与吸嘴一体化的雾化器
CN210096584U (zh) 一种穿戴式微型网式雾化器
CN210044627U (zh) 手持式微网雾化器专用的引流吸嘴
CN217743146U (zh) 调气组件及可吸入装置
CN216601651U (zh) 具有底部调气结构的雾化发生装置及电子烟
CN218588271U (zh) 药物气雾化口罩
EP3237038B1 (en) Portable fluid delivery system for the nasal and paranasal sinus cavities
CN213609061U (zh) 一种防氧气管打折且可存放药物的气动雾化装置
CN217339646U (zh) 一种口鼻可共同吸入的小型雾化器
CN111265744B (zh) 一种麻醉药物雾化器
CN213667328U (zh) 一种便携式电子雾化器
CN215024213U (zh) 一种雾化装置套组
CN219354937U (zh) 一种雾化喷药器
CN217311455U (zh) 一次性使用雾化装置
CN218129483U (zh) 雾化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