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01484U - 水利工程桩基基坑排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水利工程桩基基坑排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01484U
CN217601484U CN202221618703.7U CN202221618703U CN217601484U CN 217601484 U CN217601484 U CN 217601484U CN 202221618703 U CN202221618703 U CN 202221618703U CN 217601484 U CN217601484 U CN 2176014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drainage
spiral feeding
cleaning mechanism
feed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1870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洋
熊涛
王远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Yunan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Yunan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Yunan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Yunan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1870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014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014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014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水利工程桩基基坑排水系统;包括排水壳、一级清理机构、二级清理机构以及传动机构;一级清理机构包括底壳、第一螺旋送料杆以及第一锥齿轮;排水壳设置在基坑内挖设的坑洞内,底壳固定连接在排水壳底端;第一螺旋送料杆转动连接在底壳内,第一螺旋送料杆左端穿过底壳后与第一锥齿轮键连接;传动机构、二级清理机构依次设置在排水壳左侧,底壳左侧底部设置有出料管,二级清理机构底部设置在出料管上,传动机构驱动第一螺旋送连杆与二级清理机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排水池易沉积泥沙,降低排水池容积,影响排水泵排水的问题。

Description

水利工程桩基基坑排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水利工程桩基基坑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使用基桩与地面坚实基础固定连接,开挖桩基基坑时,由于天气原因或者地层含水,会在基坑内产生大量积水;基坑内常设置排水池,排水池深度低于基坑,基坑内的积水流到排水池中,使用隔膜泵等排水泵将排水池内的水排出基坑;基坑内泥水含有大量泥沙,排水池易沉积泥沙,降低排水池容积,影响排水泵排水。
发明人有鉴于此,提供了水利工程桩基基坑排水系统,以便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水利工程桩基基坑排水系统,以解决排水池易沉积泥沙,降低排水池容积,影响排水泵排水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提供水利工程桩基基坑排水系统,包括排水壳、一级清理机构、二级清理机构以及传动机构;一级清理机构包括底壳、第一螺旋送料杆以及第一锥齿轮;排水壳设置在基坑内挖设的坑洞内,底壳固定连接在排水壳底端;第一螺旋送料杆转动连接在底壳内,第一螺旋送料杆左端穿过底壳后与第一锥齿轮键连接;传动机构、二级清理机构依次设置在排水壳左侧,底壳左侧底部设置有出料管,二级清理机构底部设置在出料管上,传动机构驱动第一螺旋送连杆与二级清理机构;排水壳右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上串联有排水泵。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工程施工时,排水泵工作,排水管将排水壳内的水排出基坑;基坑内的泥水进入排水壳内逐渐在排水壳内沉积泥沙,泥沙从排水壳落入底壳中,泥沙沉积到一定程度,工作人员开启传动机构,传动机构驱动第一螺旋送连杆与二级清理机构转动,第一螺旋送连杆在底壳内转动将泥沙从出料管输送到二级清理机构,二级清理机构将泥沙输送到外界,即可清理底壳内沉积的泥沙,减轻泥沙对排水壳容积的影响;解决排水池易沉积泥沙,降低排水池容积,影响排水泵排水的问题。
进一步,二级清理机构包括立壳、第二螺旋送料杆以及第一齿轮;第二螺旋送料杆转动连接在立壳上,第二螺旋送料杆顶端穿过立壳与第一齿轮键连接;立壳底端固定连接在出料管上,立壳底端侧面开设有方孔,立壳顶端左侧开设有出泥孔,出泥孔外侧的立壳上螺栓连接有导向管。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二级清理机构工作时,第二螺旋送料杆在立壳内转动,第二螺旋送料杆将出料管内的泥沙从方孔输送到立壳顶部的出泥孔,泥沙从导向管排出。
进一步,传动机构包括条形壳、旋转轴、电机、第二齿轮以及联轴器;条形壳、立壳依次固定连接在排水壳左侧,旋转轴转动连接在条形壳上,旋转轴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旋转轴顶端穿过条形壳后与第二齿轮键连接,第二齿轮设置在条形壳内,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条形壳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电机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上,联轴器设置在支撑架内,联轴器顶底两端与电机轴、旋转轴固定连接。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传动机构工作时,电机轴通过联轴器器带动旋转轴旋转;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螺旋送料杆随即转动;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旋转轴通过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螺栓送料杆旋转,使得一级清理机构、二级清理机构中的第一螺栓送料杆、第二螺栓送料杆同时旋转工作。
进一步,第一螺旋送料杆、第二螺旋送料杆上均设置有螺旋送料叶片。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第一螺旋送料杆、第二螺旋送料杆上的螺旋送料叶片分别与底壳、立壳相配合,将泥沙输送到相应位置。
进一步,排水壳底端前后两侧向内倾斜设置。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排水壳底端前后两侧向内倾斜设置,泥沙即可聚集掉落到底壳内,利于集中处理泥沙。
进一步,条形壳界面为矩形,立壳前后两侧设置有向外的凸缘。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条形壳界面为矩形,方便固定立壳;凸缘提供立壳与条形壳的固定连接位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水利工程桩基基坑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A-A面剖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B-B面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排水壳1、底壳2、出料管201、第一螺旋送料杆3、第二锥齿轮4、旋转轴5、条形壳6、立壳7、第二螺旋送料杆8、导向管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联轴器12、支撑架13、电机14、排水管15、排水泵16、螺旋送料叶片17、第一锥齿轮18。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水利工程桩基基坑排水系统,包括排水壳1、一级清理机构、二级清理机构以及传动机构;一级清理机构包括底壳2、第一螺旋送料杆3以及第一锥齿轮18;排水壳1设置在基坑内挖设的坑洞内,底壳2固定连接在排水壳1底端;第一螺旋送料杆3转动连接在底壳2内,第一螺旋送料杆3左端穿过底壳2后与第一锥齿轮18键连接;传动机构、二级清理机构依次设置在排水壳1左侧,底壳2左侧底部设置有出料管201,二级清理机构底部设置在出料管201上,传动机构驱动第一螺旋送连杆与二级清理机构;排水壳1右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5,排水管15上串联有排水泵16。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工程施工时,排水泵16工作,排水管15将排水壳1内的水排出基坑;基坑内的泥水进入排水壳1内逐渐在排水壳1内沉积泥沙,泥沙从排水壳1落入底壳2中,泥沙沉积到一定程度,工作人员开启传动机构,传动机构驱动第一螺旋送连杆与二级清理机构转动,第一螺旋送连杆在底壳2内转动将泥沙从出料管201输送到二级清理机构,二级清理机构将泥沙输送到外界,即可清理底壳2内沉积的泥沙,减轻泥沙对排水壳1容积的影响;解决排水池易沉积泥沙,降低排水池容积,影响排水泵16排水的问题。
如图1所示:二级清理机构包括立壳7、第二螺旋送料杆8以及第一齿轮10;第二螺旋送料杆8转动连接在立壳7上,第二螺旋送料杆8顶端穿过立壳7与第一齿轮10键连接;立壳7底端固定连接在出料管201上,立壳7底端侧面开设有方孔,立壳7顶端左侧开设有出泥孔,出泥孔外侧的立壳7上螺栓连接有导向管9。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二级清理机构工作时,第二螺旋送料杆8在立壳7内转动,第二螺旋送料杆8将出料管201内的泥沙从方孔输送到立壳7顶部的出泥孔,泥沙从导向管9排出。
传动机构包括条形壳6、旋转轴5、电机14、第二齿轮11以及联轴器12;电机14选用带减速器立式电机14;条形壳6、立壳7依次固定连接在排水壳1左侧,旋转轴5转动连接在条形壳6上,旋转轴5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4,第二锥齿轮4与第一锥齿轮18啮合;旋转轴5顶端穿过条形壳6后与第二齿轮11键连接,第二齿轮11设置在条形壳6内,第一齿轮10与第二齿轮11啮合;条形壳6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3,电机14固定连接在支撑架13上,联轴器12设置在支撑架13内,联轴器12顶底两端与电机14轴、旋转轴5固定连接。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传动机构工作时,电机14轴通过联轴器12器带动旋转轴5旋转;第一齿轮10与第二齿轮11啮合,第二螺旋送料杆8随即转动;第二锥齿轮4与第一锥齿轮18啮合,旋转轴5通过第二锥齿轮4带动第一螺栓送料杆旋转,使得一级清理机构、二级清理机构中的第一螺栓送料杆、第二螺栓送料杆同时旋转工作。
第一螺旋送料杆3、第二螺旋送料杆8上均设置有螺旋送料叶片17。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第一螺旋送料杆3、第二螺旋送料杆8上的螺旋送料叶片17分别与底壳2、立壳7相配合,将泥沙输送到相应位置。
如图2所示:排水壳1底端前后两侧向内倾斜设置。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排水壳1底端前后两侧向内倾斜设置,泥沙即可聚集掉落到底壳2内,利于集中处理泥沙。
如图3所示:条形壳6界面为矩形,立壳7前后两侧设置有向外的凸缘。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条形壳6界面为矩形,方便固定立壳7;凸缘提供立壳7与条形壳6的固定连接位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水利工程桩基基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壳、一级清理机构、二级清理机构以及传动机构;一级清理机构包括底壳、第一螺旋送料杆以及第一锥齿轮;排水壳设置在基坑内挖设的坑洞内,底壳固定连接在排水壳底端;第一螺旋送料杆转动连接在底壳内,第一螺旋送料杆左端穿过底壳后与第一锥齿轮键连接;传动机构、二级清理机构依次设置在排水壳左侧,底壳左侧底部设置有出料管,二级清理机构底部设置在出料管上,传动机构驱动第一螺旋送连杆与二级清理机构;排水壳右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上串联有排水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桩基基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二级清理机构包括立壳、第二螺旋送料杆以及第一齿轮;第二螺旋送料杆转动连接在立壳上,第二螺旋送料杆顶端穿过立壳与第一齿轮键连接;立壳底端固定连接在出料管上,立壳底端侧面开设有方孔,立壳顶端左侧开设有出泥孔,出泥孔外侧的立壳上螺栓连接有导向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利工程桩基基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传动机构包括条形壳、旋转轴、电机、第二齿轮以及联轴器;条形壳、立壳依次固定连接在排水壳左侧,旋转轴转动连接在条形壳上,旋转轴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旋转轴顶端穿过条形壳后与第二齿轮键连接,第二齿轮设置在条形壳内,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条形壳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电机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上,联轴器设置在支撑架内,联轴器顶底两端与电机轴、旋转轴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利工程桩基基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螺旋送料杆、第二螺旋送料杆上均设置有螺旋送料叶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利工程桩基基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排水壳底端前后两侧向内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利工程桩基基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条形壳界面为矩形,立壳前后两侧设置有向外的凸缘。
CN202221618703.7U 2022-06-17 2022-06-17 水利工程桩基基坑排水系统 Active CN2176014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18703.7U CN217601484U (zh) 2022-06-17 2022-06-17 水利工程桩基基坑排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18703.7U CN217601484U (zh) 2022-06-17 2022-06-17 水利工程桩基基坑排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01484U true CN217601484U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89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18703.7U Active CN217601484U (zh) 2022-06-17 2022-06-17 水利工程桩基基坑排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014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46947U (zh) 一种河道清淤装置
CN209975548U (zh) 市政建设用井点降水装置
CN217601484U (zh) 水利工程桩基基坑排水系统
CN210439417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雨水回收装置
CN216739643U (zh) 一种基坑降水结构
CN215105422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基坑排水装置
CN110185130B (zh) 一种污水管道清淤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12818612U (zh) 超深基坑施工用污水处理装置
CN113605976A (zh) 斜井集水井及斜井反坡排水系统
CN115262601B (zh) 海岛淤泥质土疏干降水系统及其疏干降水方法
CN113914447A (zh) 一种排涝泵站及其施工方法
CN113577850A (zh) 一种可采集污泥信号控制反冲洗成套三相分离装置
CN220978078U (zh) 一种建筑基坑排水系统
CN220150417U (zh) 一种水利施工排水装置
CN217078821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基坑排水设备
CN216379626U (zh) 一种用于矿山边坡治理的挡土墙
CN213014424U (zh) 一种水利工程清淤装置
CN218233543U (zh) 一种管井降水排水设备
CN220469084U (zh) 一种防淤泥堆积的一体化预制泵站
CN217299262U (zh) 一种市政工程管道排水疏通装置
CN219196123U (zh) 一种河道修复用淤泥清除装置
CN215907912U (zh) 斜井集水井及斜井反坡排水系统
CN218148592U (zh) 一种河底淤泥清洁疏通设备
CN219157882U (zh) 一种防堵排水管
CN220814024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河道清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